新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1.1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1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优质课教案

最新北师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1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优质课教案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学会运用;(重点)2.理解并掌握反证法的思想,能够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一、情境导入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A 点)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B 点插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度方向走一段距离到处时,测得∠AB 为30度,这时,地质专家测得B 的长度是50米,就可知河流宽度是50米.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吗?他是怎么知道B 的长度是等于河流宽度的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类型一】 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如图,在△AB 中,AB =A ,∠A =36°,BD 、E 分别是∠AB 、∠B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5个B .4个.3个 D .2个解析:共有5个.(1)∵AB =A ,∴△AB 是等腰三角形;(2)∵BD 、E 分别是∠AB 、∠BD 的角平分线,∴∠EB =错误!∠AB ,∠EB =错误!∠BD ∵△AB是等腰三角形,∴∠EB =∠EB ,∴△BE 是等腰三角形;(3)∵∠A =36°,AB =A ,∴∠AB =∠AB =错误!(180°-36°)=72°又∵BD 是∠AB 的角平分线,∴∠ABD =错误!∠AB =36°=∠A ,∴△ABD 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DE 和△BD 也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要先找出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然后确定等腰三角形,再按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等腰三角形的个数.【类型二】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如图,在△AB 中,∠AB =90°,D 是AB 边上的高,AE 是∠BA 的角平分线,AE 与D 交于点F ,求证:△EF 是等腰三角形.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ABE =∠AD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EF =∠FE ,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E =F ,从而求得△EF 是等腰三角形.解:∵在△AB 中,∠AB =90°,∴∠B +∠BA =90°∵D 是AB 边上的高,∴∠AD +∠BA =90°,∴∠B =∠AD ∵AE 是∠BA 的角平分线,∴∠BAE=∠EA ,∴∠B +∠BAE =∠AE ,∠AD +∠EA =∠FE ,即∠EF =∠FE ,∴E =F ,∴△EF 是等腰三角形.方法总结:“等角对等边”是判定等腰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先有角相等再有边相等,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此结论不一定成立.【类型三】 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如图,在△AB 中,AB =A ,点D 、E 、F 分别在AB 、B 、A 边上,且BE =F ,BD =E(1)求证:△DEF 是等腰三角形; (2)当∠A =50°时,求∠DEF 的度数.解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 =∠,利用“边角边”证明△BDE 和△E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 =E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DE =∠EF ,然后求出∠BED+∠EF=∠BED+∠BD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的定义求出∠B=∠DEF(1)证明:∵AB=A,∴∠B=∠在△BDE和△EF中,∵错误!∴△BDE≌△EF(SAS),∴DE=EF,∴△DEF是等腰三角形;(2)解:∵△BDE≌△EF,∴∠BDE =∠EF,∴∠BED+∠EF=∠BED+∠BDE∵∠B+∠BDE=∠DEF+∠EF,∴∠B=∠DEF∵∠A=50°,AB=A,∴∠B=错误!×(180°-50°)=65°,∴∠DEF=65°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好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手段.探究点二:反证法【类型一】假设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A.有一个内角大于60°B.有一个内角小于60°.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D.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解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应先假设结论不成立,所以可先假设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不小于或等于60°,即都大于60°故选方法总结: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必须把它全部否定.【类型二】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求证:△AB中不能有两个钝角.解析:用反证法证明,假设△AB 中能有两个钝角,得出的结论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相矛盾,所以原命题正确.证明:假设△AB中能有两个钝角,即∠A<90°,∠B>90°,∠>90°,所以∠A+∠B+∠>180°,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原命题正确,即△AB中不能有两个钝角.方法总结:本题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考查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三、板书设计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2.反证法(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解决几何证明题时,应结合图形,联想我们已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等知识,寻找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遗漏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解题时学会分析,可以采用执果索因(从结论出发,探寻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第3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第3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1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运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最后运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证法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在导入环节,我会通过复习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反证法的运用。

2.难点:反证法的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反证法:运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等腰三角形的模型,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课件

知识点整合训练
解:①③;②③;①④;②④都可以组合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
∠EOB=∠DOC, 选①③为条件证明.证明:在△EBO 和△DCO 中,∵∠EBO=∠DCO,
BE=CD,
∴△EBO≌△DCO(AAS),∴BO=CO,∴∠OBC=∠OCB, ∴∠EBO+∠OBC=∠DCO+∠OCB, 即∠ABC=∠ACB,∴AB=AC,∴△ABC 是等腰三角形
核心提要
3.(3分)在方格纸上等有腰一个△ABC,它的顶点位置如图所示, 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
4.(3分)聪明的亮亮用含有30°角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板拼成 如图所示的图案,并发现图中有等腰三角形, 请你帮他找出两个等腰三角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E,△DCE,△BCE
知识点整合训练
解:(1)△OBC 是等腰三角形(BC 为底)或∠BOC=90°+12∠A (2)等腰三角形有△ABC,△OBC,△BOE,△OCF,△AEF.EF=EB+FC
(3)等腰三角形有△BOE,△COF,仍有EF=EB+FC.理由:∵BO,CO分别 平分∠ABC,∠ACB,∴∠EBO=∠OBC,∠FCO=∠OCB.又∵EF∥BC, ∴∠OBC=∠BOE,∠OCB=∠COF,∴∠BOE=∠EBO,∠COF=∠FCO, ∴EB=EO,FC=FO.∴EF=EO+FO=EB+FC
谢 谢!
知识点=∠C, 求证:BD=CD.
证明:连接BC,∵AB=AC,∴∠ABC=∠ACB. ∵∠ABD=∠ACD,∴∠ABD-∠ABC=∠ACD-∠ACB, 即∠DBC=∠DCB,∴BD=CD
知识点整合训练
【综合运用】 15.(18分)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C=∠ACB, BO平分∠ABC,CO平分∠ACB. (1)想想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若过点O作一直线EF和边BC平行,与AB交于点E,与AC交于点F, 则图②中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线段EF和EB,FC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若∠ABC≠∠ACB,其他条件不变,图③中是否还有等腰三角形? (2)中第二问的关系是否还存在?写出你的理由.

最新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课件-1-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最新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课件-1-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中( • 第二)级 A.有一个• 第内•三角第级四大级 于60° B.有一个内角小于60° C.每一个内角•都第大五级于60° D.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
【解析】选C.因为“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的反面是 “没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即“每一个内角都大于 60°”.
2019/11/12
∴∠• 第A三D级B=∠ADC
在∠△AAD•BB第D=四•和∠级第△五A级DACCD中
∠B=∠C
AD=AD
B
∴△ABD≌△ACD (AAS)
∴AB=AC
A DC
2019/11/12
3
新知归纳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
对等边•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1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3.(日照·中考)一次函数y=x+4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在x轴上取一点C,使
△•AB单C为击等腰此三角处形编,则辑这母样的版点文C最本多有样式 个.
• 第二级
• 第三级
【解析】当C点•的第坐四• 级标第五为级 (
,0)或(
,0)
时,AB=AC,当C点的坐标为(4,0)时,AB=BC;当C点的坐
∴△ABD、△BCE是等腰三角形.
∵∠CDE=∠A+∠ABD=72°,∠DEC=∠CBD+∠BCE=72°,
∴∠CDE=∠DEC=∠ACB.
∴△CDE、△BCD是等腰三角形.
∴一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
2019/11/12
12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2. (通化·中考)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
一•个单内击角此小处于编或辑等母于6版0°文”本时样,式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课件(共24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课件(共24张PPT)

已知条件“∠B≠∠C”相矛盾,因此 AB≠AC
再如,我们要证明△ABC中不可能有两个直角,也可以采 用这位同学的证法.
证明:假设∠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 设∠A=∠B=90°,则 ∠A+∠B+∠C=90°+90°+∠C>180°.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所以∠A=∠B=90°不成立. 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例1.证明:如果a1,a2,a3,a4,a5都是正数,且 a1+a2+a3+a4+a5=1,那么,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或等于1/5.
用反证法来证: 证明:假设这五个数全部小于1/5,那么这五个数的 和a1+a2+a3+a4+a5就小于1.这与已知这五个数的和 a1+a2+a3+a4+a5=1相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 原命题 成立,即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5.
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 DE交线段AC于点E. (1)当∠BDA=115°时,∠EDC=__2_5_°____, ∠(2D)当ECD=C_=__12_1时_5_°,__△;A点BDD从≌B△向DCC运E.理动由时:,∵∠∠BDCA逐=渐40变°, _∴_小_∠__D_E__C(+填∠“E大D”C=或1“40小°.又”∵);∠ADE=40°, (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 (∴3)∠在A点DDB的+运∠动ED过C程=中14,0°△,A∴DE∠的A形D状B=可∠以D是E等C.腰三角形吗? 若又可∵以A,B=请D直C接=写2,出∴∠△BADBA的D≌度△数D.CE若(A不AS可) 以,请说明理由.
练习1.用反证法证明:△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 于或等于60°.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课件

点作这两个角的公共边的平行线,如图,EF与BE,CF
三者有何数量关系?
A
分析:可证BE=DE,CF=DF
E
F
D
∴EF=DE-DF=BE-CF B
G C
Part 3 典例Part精1 析
新课探索
变式4 若过△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作这两个
角的公共边的平行线,则EF与BE,CF三者有何数量
关系?
A
(2)EF,EB,FC 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由(1)知,EO=EB,FO=FC
∴EF=EO+FO=EB+FC
E OF
B
C
Part 3 典例Part精1 析
新课探索
变式2 在△ABC中,∠ABC≠∠ACB,BO平分∠ABC ,CO平
分∠ACB,过O点作EF, 使EF∥BC
A
(1)此时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2)BE+CF=EF仍然成立吗?
(3)在上述条件下当AB=12,AC=8时,
你能求ΔAEF的周长吗?
分析:(1)2个:△BOE、△FOC
E
OF
(2)成立
B
C
(3) C△AEF =AE+BE+CF+AF=AC+AB=20
Part 3 典例Part精1 析
新课探索
变式3 若过△ABC的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平分线的交
E
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D=∠EDB(等量代换)
B
C
∴BE=DE(等角对等边)
即△BDE是等腰三角形.
基本构图: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新课探索
Part 3 典例Part精1 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1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1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1 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1 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反证法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反证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

2.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定理和证明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反证法证明其他几何性质?教师给予提示和指导。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1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1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1 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1.1 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运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反证法的运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反证法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反证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反证法的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等腰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反证法的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吗?2.呈现(10分钟)呈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 有什么关系?
O
A
B
首页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A
几何语言:
如何证明 这个判定 方法呢?
在△ABC中 ∵ ∠B=∠C ∴ AB=AC (等角对等边)
B
C
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等腰三角形3
复习回顾
我们在上一节学习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现在你能回答我一些
问题吗?
首页
复习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什么?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我们是如何证明的呢?
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来证明
合作探究
如图,位于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 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 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因此,假设不成立. 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学以致用
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必为锐角.
证明:①假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B,∠C都是直角,

∠B=∠C=90° ,从而 ∠A+∠B+∠C >180°,
转化问题 这与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矛盾.
为等价的 其他问题
②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B,∠C都是钝角,
已知:△ABC中,∠B=∠C 求证:AB=AC A
证明: 作∠BAC的平分线AD
12
在△ BAD和△ CAD中,
∠B =∠C, ∠1 =∠2, AD =AD
∴ △ BAD≌ △ CAD(AAS)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第3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第3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第3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反证法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证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反证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推理等方式,深入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证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反证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小组合作、讨论、推理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北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优秀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优秀课件

由题得AB=15×2=30(海里)
N B 72° 36° C
∵ ∠A= ∠C
∴ BC=AB=30 (海里)
36°
A
2、如图, △ABC中, ∠A=36°,AB=AC, BD平分 ∠ABC, DE∥BC, EF平分∠AED,问在这个图形中,有 那几个等腰三角形?请分别写出来.
A
△ABC、 △BCD 、△EBD、 △EDF 、△FAE 、△ADE、 △ABD
的形式.而已知中的角平分线和平 行线告诉我们图形中有等腰三角形
M
D
出现,因此,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B
N C
4、已知五个正数的和等于1,用反证法证明:这五个数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5.
证明: 设这五个正数为a1、a2、a3、a4、a5 假设这五个数中没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5,即都小于1/5, 那么这五个数的和a1+a2+a3+a4+a5就小于1. 这与已知这五个数的和a1+a2+a3+a4+a5=1相矛盾. 因此, 假设不成立,即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 1/5成立.
36°
F
E 36°72°D
73263°°6°
B
72°
C
想一想
小明说,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
即在△ABC中, 如果∠B≠∠C, 那么AB≠AC.
A
B
C
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 如果成立, 你能证明它吗?
小明是这样想的:
如图, 在△ABC中, 已知∠B≠∠C, 此时, AB与AC要
B
C
在△ABD和 △ACD中
D
∵∠B=∠C. ∠ADB=∠ADC.AD=AD

新北师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1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北师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1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学会运用;(重点)2.理解并掌握反证法的思想,能够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一、情境导入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A点)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B点插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度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度,这时,地质专家测得BC的长度是50米,就可知河流宽度是50米.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吗?他是怎么知道BC的长度是等于河流宽度的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类型一】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5个 B.4个C.3个 D.2个解析:共有5个.(1)∵AB=AC,∴△ABC 是等腰三角形;(2)∵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EBC=12∠ABC,∠ECB=12∠BCD.∵△ABC是等腰三角形,∴∠EBC=∠ECB,∴△BCE是等腰三角形;(3)∵∠A=36°,AB =AC,∴∠ABC=∠ACB=12(180°-36°)=72°.又∵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12∠ABC=36°=∠A,∴△ABD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CDE和△BCD也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要先找出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然后确定等腰三角形,再按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等腰三角形的个数.【类型二】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如图,在△ABC中,∠ACB=90°,CD 是AB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AE与CD 交于点F ,求证:△CEF 是等腰三角形.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ABE =∠ACD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CEF =∠CFE ,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CE =CF ,从而求得△CEF 是等腰三角形.解:∵在△ABC 中,∠ACB =90°,∴∠B +∠BAC =90°.∵CD 是AB 边上的高,∴∠ACD +∠BAC =90°,∴∠B =∠ACD .∵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BAE =∠EAC ,∴∠B +∠BAE =∠AEC ,∠ACD +∠EAC =∠CFE ,即∠CEF =∠CFE ,∴CE =CF ,∴△CEF 是等腰三角形.方法总结:“等角对等边”是判定等腰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先有角相等再有边相等,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此结论不一定成立.【类型三】 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F 分别在AB 、BC 、AC 边上,且BE =CF ,BD =CE .(1)求证:△DEF 是等腰三角形; (2)当∠A =50°时,求∠DEF 的度数. 解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 =∠C ,利用“边角边”证明△BDE 和△CE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 =E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DE =∠CEF ,然后求出∠BED+∠CEF =∠BED +∠BDE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的定义求出∠B =∠DEF .(1)证明:∵AB =AC ,∴∠B =∠C .在△BDE和△CEF 中,∵⎩⎪⎨⎪⎧BD =CE ,∠B =∠C ,BE =CF ,∴△BDE ≌△CEF (SAS),∴DE =EF ,∴△DEF 是等腰三角形;(2)解:∵△BDE ≌△CEF ,∴∠BDE =∠CEF ,∴∠BED +∠CEF =∠BED +∠BDE .∵∠B +∠BDE =∠DEF +∠CEF ,∴∠B =∠DEF .∵∠A =50°,AB =AC ,∴∠B =12×(180°-50°)=65°,∴∠DEF =65°.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好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手段.探究点二:反证法 【类型一】假设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A .有一个内角大于60°B .有一个内角小于60°C .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D .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解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应先假设结论不成立,所以可先假设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不小于或等于60°,即都大于60°.故选C.方法总结: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必须把它全部否定.【类型二】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求证:△ABC 中不能有两个钝角. 解析:用反证法证明,假设△ABC 中能有两个钝角,得出的结论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相矛盾,所以原命题正确.证明:假设△ABC 中能有两个钝角,即∠A <90°,∠B >90°,∠C >90°,所以∠A +∠B +∠C >180°,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原命题正确,即△ABC 中不能有两个钝角.方法总结:本题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考查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三、板书设计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2.反证法(1)假设结论不成立; (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解决几何证明题时,应结合图形,联想我们已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等知识,寻找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遗漏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解题时学会分析,可以采用执果索因(从结论出发,探寻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的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1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1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教案

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学会运用;(重点)2.理解并掌握反证法的思想,能够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一、情境导入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A点)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B点插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度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度,这时,地质专家测得BC的长度是50米,就可知河流宽度是50米.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吗?他是怎么知道BC的长度是等于河流宽度的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类型一】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5个B.4个C.3个D.2个解析:共有5个.(1)∵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2)∵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EBC=12∠ABC,∠ECB=12∠BCD.∵△ABC是等腰三角形,∴∠EBC=∠ECB,∴△BCE是等腰三角形;(3)∵∠A=36°,AB=AC,∴∠ABC=∠ACB=12(180°-36°)=72°.又∵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12∠ABC=36°=∠A,∴△ABD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CDE和△BCD也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要先找出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然后确定等腰三角形,再按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等腰三角形的个数.【类型二】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AE与CD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ABE=∠ACD,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CEF=∠CFE,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CE=CF,从而求得△CEF是等腰三角形.解:∵在△ABC中,∠ACB=90°,∴∠B+∠BAC=90°.∵CD是AB边上的高,∴∠ACD+∠BAC=90°,∴∠B=∠ACD.∵AE是∠BAC的角平分线,∴∠BAE=∠EAC,∴∠B+∠BAE=∠AEC,∠ACD+∠EAC=∠CFE,即∠CEF=∠CFE,∴CE=CF,∴△CEF是等腰三角形.方法总结:“等角对等边”是判定等腰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先有角相等再有边相等,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此结论不一定成立.【类型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 =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50°时,求∠DEF的度数.解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利用“边角边”证明△BDE和△CE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 =EF,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DE =∠CEF,然后求出∠BED+∠CEF=∠BED+∠BD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的定义求出∠B=∠DEF.(1)证明:∵AB=AC,∴∠B=∠C.在△BDE和△CEF中,∵⎩⎪⎨⎪⎧BD=CE,∠B=∠C,BE=CF,∴△BDE≌△CEF(SAS),∴DE=EF,∴△DEF 是等腰三角形;(2)解:∵△BDE≌△CEF,∴∠BDE=∠CEF,∴∠BED+∠CEF=∠BED+∠BDE.∵∠B+∠BDE=∠DEF+∠CEF,∴∠B=∠DEF.∵∠A=50°,AB=AC,∴∠B=12×(180°-50°)=65°,∴∠DEF=65°.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好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手段.探究点二:反证法【类型一】假设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大于60°B.有一个内角小于60°C.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D.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解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应先假设结论不成立,所以可先假设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不小于或等于60°,即都大于60°.故选C.方法总结: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必须把它全部否定.【类型二】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钝角.解析:用反证法证明,假设△ABC中能有两个钝角,得出的结论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相矛盾,所以原命题正确.证明:假设△ABC中能有两个钝角,即∠A<90°,∠B>90°,∠C>90°,所以∠A+∠B+∠C>180°,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原命题正确,即△ABC中不能有两个钝角.方法总结:本题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考查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三、板书设计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2.反证法(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解决几何证明题时,应结合图形,联想我们已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等知识,寻找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遗漏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解题时学会分析,可以采用执果索因(从结论出发,探寻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的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公开课课件_9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公开课课件_9

E
D
F
∴BE=DE(等角对等边) 同理: CF=DF
∴EF=BE -CF
B
CG
平行+平分,得到等腰
6
Thanks. 谢谢聆听!再见!
∴∠1=∠2又∠3 =∠4
∴∠3+∠1=∠4+∠2
∴∠A=∠C
A
∴AB=CB(等角对等边) 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A
D
E
B
DF E
C
一 读
C
二 联
三 解
四 悟
关键词:
△ABC的 很∵解形B直法D=一状观BE:的. 看出
A∴B∠=BDBEC=∠,如BE何D 证明 呢若又∴=∠∠∠共?ABB要BED线DDE证--可=∠∠边∠由ACCBB相BDE线D等段, 加即:减∠A得=∠到C ,若在同 一∴A个B=三CB(角等形角对中等可边) 由即△等AB角C是对等等腰三边角得形. 到,若分属两个三 角形,则可证△全
熟等悉证线段相等的几
种方法.
4Leabharlann 四、金题核思点拨学习抓关键,思维抓核心,学必须学的。
1.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 于60°.
答案:假设结论不成立, 即 ∠A>60°, ∠B>60°,
∠C>60°, ∴∠A+∠B+∠C>180°,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三角形三个内角中, 至少有一个内角 小于或等于60°
学习靠方法 ﹒优秀靠坚持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1节 等腰三角形(3)
课题组 1
一、不能遗忘的记忆
思维混乱源自记忆模糊,遗忘就意味着多用10倍的时间纠错。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公开课课件_3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公开课课件_3

∴ △ABE ≌△ACE (AAS).
∴ AB = AC .
B
E
C
追问 你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思考 能作∠BAC的角平分线吗? 能.
思考 能作底边BC 上的中线吗? 不能.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总结):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
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A 符号语言: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 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呢?说出你 的理由。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已知:如图,在△ABC 中,∠B =∠C. 求证:AB =AC.
证明:过A 点作AE⊥BC,垂足为E.
在△ABE 和△ACE 中,
A
∠B =∠C, ∠AEB = ∠AEC = 90°, AE = AE,
∵ 在△ABC 中,∠B =∠C,
∴ AB =AC. 思考 与等腰三角形性质进
行比较看有什么区别?
B
C性质是:等边ຫໍສະໝຸດ 等角判定是:等角等边
牛刀小试
练习1 如图,∠A =36°,∠DBC =36°,
∠C =72°,图中一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你能说出它们么?
A
共有3个等腰三角形.
△ ABD
△BDC
△ABC
D
B
C
综合运用
例题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
腰三角形。
D
问题:
1、如何将文字叙述的几何 A
E
命题转化成几何语言?
2、命题中条件和结论分别
指出来?
B
C
3、写出已知、求证。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公开课教案_6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公开课教案_6

环节一:课堂引领——诱源同学们,探究型问题是中考常见考题,相关的题举不胜举。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看看解答探究性问题究竟有什么奥妙所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下面老师给这样一个问题你会解吗?【探索一】已知:在等腰△ABC中,AB=AC,点P是BC边4min 的中点,PD⊥AB,PE⊥AC,垂足分别为D、E 。

试问PD与PE有什么数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得出解决本题的方法: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②面积法;③构造全等三角形.(由学生归纳)思考: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F,则PD + PE =定值?(学生直接回答结果)设计意图:这是问题诱源,意在唤起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已知的条件,得出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并且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不同角度的思考、讨论、归纳、寻源。

将D点由BC的中点变化到BC上任意一点,让学生体会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环节三:联想追问——生源【探究五】如图,当点P在BC延长线上时,其余条件不变,还会有PD+PE=CF吗?如果没有,那么PD、PE、CF之间又存在怎8min 样的等量关系.样的等量关系呢?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理解和运用面积法和截长补环节四:课堂拓展——追源【探究四】如图是一个航模的截面示意图.在四边形ABCD中,E为AB边上的一点,ED⊥AD,EC⊥CB,垂足分别为D、C,且∠A=∠CBE,AB=2dm,AD=3dm,BD=dm.M、N分别为AE、BE的中点,连接DM、CN,求△DEM与△CEN的周长之和.设计意图:发挥典型例题的功能,让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中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模型,利用已经得到的知识源和数学思想方法源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0mi n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条直线AB:y=x+3、BC:y=﹣3x+3,若直线BC上的一点M到直线AB的距离是1,请求出点M的坐标.6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学会运用;(重点)
2.理解并掌握反证法的思想,能够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一、情境导入
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A 点)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B 点插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
60度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 处时,测得
∠ACB 为30度,这时,地质专家测得
BC 的长度是50米,就可知河流宽度
是50米.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样估测河
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吗?他是怎么知道BC 的长度是等于河流宽度的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类型一】 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

如图,在△ABC 中,AB =AC ,
∠A =36°,BD 、CE 分别是∠ABC 、
∠BCD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
角形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解析:共有5个.(1)∵AB =A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2)∵BD 、CE
分别是∠ABC 、∠BCD 的角平分线,
∴∠EBC =12∠ABC ,∠ECB =1
2∠BCD .
∵△ABC 是等腰三角形,∴∠EBC =
∠ECB ,∴△BCE 是等腰三角形;
(3)∵∠A =36°,AB =AC ,∴∠ABC =∠ACB =1
2(180°-36°)=72°.又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D =1
2
∠ABC =36°=∠A ,∴△ABD 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CDE 和
△BCD 也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
方法总结: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
数要先找出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然
后确定等腰三角形,再按顺序不重不
漏地数出等腰三角形的个数.
【类型二】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
腰三角形
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是AB 边上的高,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AE 与CD 交于点
F ,求证:△CEF 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ABE =∠ACD ,然后根据三
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CEF =∠CFE ,
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CE =CF ,从而求得△CEF 是等腰三角形.
解:∵在△ABC 中,∠ACB =90°,∴∠B +∠BAC =90°.∵CD 是AB 边上的高,∴∠ACD +∠BAC =90°,
∴∠B =∠ACD .∵AE 是∠BAC 的角平
分线,∴∠BAE =∠EAC ,∴∠B +
∠BAE =∠AEC ,∠ACD +∠EAC =
∠CFE ,即∠CEF =∠CFE ,∴CE =
CF ,∴△CEF 是等腰三角形.
方法总结:“等角对等边”是判
定等腰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先有角
相等再有边相等,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
此结论不一定成立.
【类型三】 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如图,在△ABC中,AB=AC,
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
且BE=CF,BD=CE.
(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当∠A=50°时,求∠DEF的度
数.
解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
=∠C,利用“边角边”证明△BDE
和△C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
边相等可得DE=EF,再根据等腰三角
形的定义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
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DE=∠CEF,然
后求出∠BED+∠CEF=∠BED+
∠BD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和平角的定义求出∠B=∠DEF.
(1)证明:∵AB=AC,∴∠B=∠C.
在△BDE和△CEF中,∵
⎩⎪

⎪⎧BD=CE,
∠B=∠C,
BE=CF,
∴△BDE≌△
CEF(SAS),∴DE=EF,∴△DEF是
等腰三角形;
(2)解:∵△BDE≌△CEF,∴∠
BDE=∠CEF,∴∠BED+∠CEF=
∠BED+∠BDE.∵∠B+∠BDE=
∠DEF+∠CEF,∴∠B=
∠DEF.∵∠A=50°,AB=AC,∴∠
B=
1
2
×(180°-50°)=65°,∴∠
DEF=65°.
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好
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
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
相等的重要手段.
探究点二:反证法
【类型一】假设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
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
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
A.有一个内角大于60°
B.有一个内角小于60°
C.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
D.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
解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应
先假设结论不成立,所以可先假设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不小于或等于60°,即都大于60°.故选C.
方法总结: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必须把它全部否定.
【类型二】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
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
钝角.
解析:用反证法证明,假设△ABC
中能有两个钝角,得出的结论与三角
形的内角和定理相矛盾,所以原命题
正确.
证明:假设△ABC中能有两个钝
角,即∠A<90°,∠B>90°,∠C
>90°,
所以∠A+∠B+∠C>180°,与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矛盾,所以假
设不成立,因此原命题正确,即△ABC
中不能有两个钝角.
方法总结:本题结合三角形内角
和定理考查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
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
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
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
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
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
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
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
三、板书设计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
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
对等边).
2.反证法
(1)假设结论不成立;
(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
(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
解决几何证明题时,应结合图形,联
想我们已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等
知识,寻找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要
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遗漏题目中的已
知条件.解题时学会分析,可以采用执果索因(从结论出发,探寻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