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流体连通性和分隔性研究
应用紫外光谱技术研究油藏连通性的探讨——以QHD32—6油田西区稠油油藏为例
果 等 。2 O世纪 8 O年代 中期 以来 ,色谱 指纹 技术 在油 藏 流体 动态 监测 中广 泛应 用[ ,对 二 层合 采 井 的 1 ] 产 量 分配及 油藏 连通性 研究 效 果较 好 。但对 生物 降解 稠油 ,由于 缺 少正 构 烷 烃 ,色谱 的定 量定 性 困难 , 色谱 指纹法 研究稠 油 油藏 的连通 性及 产 能分 配有一 定局 限性[ 。应用 紫外 光谱 技术 , 由于原 油 中的芳 烃 7 ] 和非 烃分子 存在 共轭 键 ,在 紫 外 区有 明显 吸收 ,不 同物质 吸收特 征不 同 ,且 具 有加 和性 ,根 据吸光 系数 可 以判 断其 相 似性[ 。以 QHD3 — 田西 区稠油 油藏 为例 ,气 相色 谱 分析 表 明 ,该 井 区各 油组 均遭 受 8 ] 26油 了生物 降解 ,色谱 图上呈 现 明显 的 “ 包 ” 鼓 ,且 可 分辨 的高 丰 度化 合 物 峰 非 常有 限 ,噪声 较 大 。本 文 ] 通 过对 部分开 发井 油样 进行 紫外 光谱 分析 ,对 油藏 流体 连通性 进行探 讨 。
设 A 为吸光 度 ; L为 吸收池 中溶液 的厚 度 ,m; c C为 浓度 , / ; 为 吸光 系数 , / mg・ m) A为波 mg mle ml( c ;
长 ,m; 自不 同层 的样 品用 下 标 罗马 数 字 I, Ⅲ , 标识 以示 区别 ; 同波 长用 下标 n b C … 表示 ; n 来 Ⅱ, … 不 ,,, CI CⅡ … , 单, 单, 分 别表 示 I, , , Ⅱ … 单层 原 油有机 溶 液 的浓 度 ; , Ⅱ, , 分 别表 示 合采 井 中的 CI C …
玉北1地区奥陶系油藏连通性研究
玉北1地区奥陶系油藏连通性研究
摘要:玉北1地区奥陶系油藏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研究其油藏连通性对油藏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压力推算、流体性质对比及开发动态特征对比综合分析该油藏连通性。玉北1地区奥陶系油藏各井压力及流体具有独立的分隔性,开发动态特征差别较大,互不属于同一缝洞单元。
关键词:玉北连通性流体性质压力开发动态
玉北1地区针对奥陶系部署的YB1井2009年11月第三次大型酸压获工业油气流,实现了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突破,随后在玉北1断隆带上部署了5口开发评价井,其中YB1-2井鹰山组顶以下0~82.5 m酸压后获高产油气流,为玉北地区第一口稳定生产井。YB1-1X、YB1-3H、YB1-4和YB1-5井也先后获得工业产能并投入试采。断隆带各井之间距离较小,然而生产情况差别较大,在已经投产的试采井中,除YB1-2外均产量较低或较差,YB1和YB1-1X井表现为地层能量明显不足,供液能力差,因此对各井间连通关系加以分析。
1 流体性质存在差异
1.1 地层水性质对比
玉北1地区共进行34次地层水取样全分析,部分地层水样品受酸压液、钻井液影响不能代表真实的地层水性质。以YB1-2井为
例,YB1-2井共14个样品,通过与含水比对(图1)发现2011年10月10号前7次取样总矿化度变化较大,2012年1月24号后7次取样的总矿化度较为稳定;分析发现前面7次取样在油管测试期和酸压返排期,而后面7次取样均为见地层水后取样;据此认为前7次取样受钻井液、酸压液等影响,不能代表真实的地层水性质。因此应对各井地层水样品进行甄别,剔除明显受钻井液、酸压液等影响的样品,选取明显产水阶段所取样品或多次取样各参数稳定的样品进行分析。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浅谈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浅谈
【摘要】
复杂断块油藏是一种具有不规则形状和复杂结构的油藏类型,开发难度较大。为了更有效地开发这种油藏,精细开发技术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然后分别讨论了精细开发技术、水平井、压裂技术和人工适应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文章总结了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我国油气资源开发贡献更大力量。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水平井、压裂技术、人工适应技术、意义、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油田逐渐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成为当前油田开发的主要挑战之一。复杂断块油藏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流体性质复杂、开发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的开发技术已难以满足其高效、经济的开发需求。
当前,国内外在复杂断块油藏的研究热度逐渐增加,探索更加精细的开发技术成为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技术,探讨水平井、压裂技术、人工适应技术在其开发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延缓油田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究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技术,分析其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其开发机制、提高采收率提供有效借鉴,推动我国油田开发技术水平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复杂断块油藏,并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复杂断块油藏具有地质构造复杂、渗透率差异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传统的开发方法难以满足其开采需求。通过研究精细开发技术,包括水平井、压裂技术和人工适应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田的开采率。本研究旨在分析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从而为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总结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的意义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能源之一,而油藏开发技术的研究对于石油工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油藏开发技术可以被定义为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以提高石油及天然气的产量和回收率,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油藏的过程。本文将重点介绍石油工程中的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油藏开发技术的研究从而增加石油的产量,主要是通过使用不同的井筒布置和完井技术来实现的。井筒布置是指在地下储层中钻设钻井并安放油井设备的过程,而完井技术则是指将井筒与地层连接以及准备井身,使得石油能够从地下储层中被提取出来的过程。
水驱油藏是一种常见的油藏类型,其开发过程需要采用特定的技术。在水驱油藏开发技术中,研究人员通常专注于水驱油藏中的剪切稠油流动行为、水驱油藏中的剪切网、含杂质沉积在剪切稠油层中的稠油流动等关键问题。通过深入了解水驱油藏的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一种技术,它利用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改善石油开采的效率。该技术通过在石油井中注入聚合物溶液以增加驱动油的黏度来实现。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合物与石油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聚合物的降解行为以及聚合物在井筒中的流动等方面。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酸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增产技术,在油藏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酸化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将酸性溶液注入油藏以溶解油砂岩或岩石中的钙质、镁质等硬质结构,从而增加石油流动性。酸化技术的研究主要涉及酸液的组成、浓度和酸在地层中的分布等关键技术参数。通过研究这些参数可以优化酸液的配方,从而提高石油开采的效率。
低渗透油藏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
高 渗透 油藏 , 对低 渗透 油 藏的研 究甚 少 。
低渗 透 油藏 孑 L 喉 细微 , 孔 隙结 构 复 杂 , 流 体分 布 、
式中: △ p为 采 油 井 压 力 变 化 值 , P a ; q为流 量 , c m / s ; / z
为 原油黏度 , P a ・ S ; K为渗 透率 , 1 0 i x m ; 为 有 效 厚
度, m; E i 为幂 积分 函数 ; r 为 油藏 平 面任 一点 距 注水 井
的距离 , m; 叼为导压 系数 , m 2 / s 。
渗 流规 律及 生产 制度 均 与 中高 渗透 油藏 有着 根本 的不 同 。此外 , 低渗 透油 藏存 在启 动压 力梯度 效 应 , 且注 水 信 号 在传播 过程 中存 在 的时滞 性 和衰减 性 远强 于 中高
q
将 油藏看作一个 封闭 的动力学平 衡系统 . 油井生 产 动态 主要受 到对应注水 井水驱 状况 的影响 . 注水 量变 化 引起 的油井 产液波动 是油水 井连通 的特 征反 映[ 2 , i o ] 。如 果 某一 注水 井 注水量 的 时间序 列与 周 围某 一 油井 的产
△ g :
基于 系统 分析 理论 , 把油 藏 的注水 井 、 采油 井及 井
间储 层看 作一 个平 衡 系统 , 在生产 过程 中 , 每一 口采 油
某油藏开发指标界限研究
某油藏的开发指标界限研究
目录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I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I V 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意见........................................................... XII 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评语.................................................................. XIII 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及成绩评定...................................................... X IV 中文摘要 ..................................................................................................................... X V 外文摘要 .................................................................................................................... X VI 1 绪论 (1)
油藏流体类型的研究——以石西油田石炭系油藏为例
小 。根据 各种 烃类 成份 所 占比例 大 小 的 不 同 ,一 般 将 油 气 藏 划分 成 6种典 型类 型 :干气 气 藏 、湿 气气 藏 、凝析 油气 藏 、挥 发性 油藏 、一 般黑 油油 藏 和稠 油油 藏 。从凝 析 油气 藏 、挥发 性油 藏 和一般 黑 油油 藏
中采 出 的原油 有 时仅从 表象 特 征来 区别 是不 够 的 ,即这 3种 油 藏流 体 范 围边 缘 处 的流体 状 态 仅 用 常规 、
油 藏 流 体 类 型 的 研 究
— —
以 石 西 油 田石 炭 系 油 藏 为 例
彭 永 灿 ,刘 建 ,张 大 勇 ,徐 建 江 ,朱 亚 兵 ,许 念 张 晓 黎 ,孔 垂 显 ,夏 兰 ,贾俊 飞 ,姚 敏
,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四 成都 600 川 150 /
单一 的方 法来 辨别 区分 开是 很 困难 的 。笔者 从相 态 、物 性 、组成 等 几个方 面 对石 西油 田石 炭 系原 油类 型 进行综 合 研究 ,综 合判 断其 油气 藏类 型 。
1 根 据 相态 特 征 划 分 油 藏 流 体 类 型
凝 析油 气藏 和挥 发性 油 藏 以及黑 油 油藏 位 于不 同的 相态 区 间[ 。高收 缩原 油 即挥发 油 的热力 学 特性 1 ] 位 于一 般黑 油 和凝析 油 的热 力学 特性 之 问 ,挥发 性油 藏 的地层 温 度低 于 临界 温度 ,靠 近临 界点 ,典 型油 藏 温度 在 6 . ~ 1 8 8 5 6 4 . ℃之 间 ,而 黑油 油藏 的地 层 温度 也低 于 临界 温度 ,但 远离 临 界 点 。另 外 ,单 一 的 挥 发性 原油 的相 图 和一般 黑 油 的相 图也具 有 明显 的 区别 :对 于挥 发性 原油 的相 图 ,在 两相 区 内 ,等 液量 线 比较 稀疏 ,且 较 均匀分 布 ,压 力稍 有 降低 就会 有大 量 的轻 质组 分从 液相 中逸 出 ,速 度较 快 ,表现 出原 油有 较 强 的收缩 性 ;而黑 油相 图在 两 相 区 内相 对应 的等液 量线 远 离泡 点线 且较 为 密集 ,表 明 当油藏 压力 降低 至 泡点 压力 以后 ,虽 有气 体从 油 中分 离 出来 ,但 产 出的油 量更 多 。
运用原油指纹技术研究油藏连通性
预示着油藏形成 、连通性和成 因方面的差异。
4 结果分析
本文根据原油组成 的相 似程 度高低 , 将油层横 向连 通性 划分为四 个 等级 ,即连通性好 、 连通性较好 、 连通性较差和连通性差 , 次用 依 连通性A、B、 和D C 级表示 。由上述 分析结 果并与其它地 区油层 连通 性 进行类比 。可 以得出夏 l井 与夏9井 之间连通性较 好 、夏54 与 4 s 0-  ̄ 夏4井 之间 连通 性 较好 、夏 ∞井 与夏.3 之间 连通 性较 好 ,而 夏 6 5 井 0 5井 、 15 、夏54 、夏l井之间连 通性较 差 0 夏 0井 O井 4
油藏 连通性研究对开发井网部 署和提 高油藏 注水开发效果非常重 要 。由于同—个油 田中的原 油通常 具有相 似的地 质历史 。原油之间的
差 异通常很 小 ,用 总的特性分 析( 密度 、粘 度 、含 硫量 、同位素组 如 成等 ) 无法识别 出这些微 小差异 。 目前 ,利 用原油全烃气 相色 谱法测 定 原油 的分子组 成是最 有效 的方法 。当取样 避开 油冰和 油汽接触 带 时 ,在某个 连续的储层中 ,原油 中的烃组成都是一样 的,而在 独立储 层 中的原油却几乎总是存在着可测量的组成差异 。本 次研 究以临盘油 区夏斜 .2 5 块为例 ,通过油藏有机 组分的详 细分析和对 比 ,在各 油层 0 横向非 均质 性研究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其连通情况 ,为该断块油藏 开 发提供 了可靠 的依据 。
断层封闭性与流体流动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7年 1月
断
块
油
气
田
第1 4卷第 1期
Fra Baidu bibliotek
封 闭性 。18 90年 他 提 出 了 断 层 封 闭性 与 非 封 闭 性 断层 的判别 模式 。之 后 国 内外 许多 学者从 断 层 封 闭理论 ¨ . 断 层 封 闭 性 影 响 因素 ¨ , 层 】 , 断 的封 闭模 式 ¨ 断 层封 闭性 评价 及 断层 封 闭 与圈 , 闭 的 关 系 几 个 方 面 展 开 了 对 断 层 封 闭 性 的 研 究 ¨’ 。断层 的封 闭机 理 主 要包 括 I 层 两侧 岩 9 断 性 配置 ; 泥岩 涂抹 作用 ; 颗粒 碎 裂作用 及成 岩胶结 作 用 。断层 封 闭性 的影 响因素 重点包 括 : 断层 泥 ; 流体性 质及 温压 系统 ; 岩性 配置 ; 断层 的组合形 式 和断 层封 闭史 等影 响 因素 。断层 封堵模 式 主要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断
块
油
气
田 20 07年 1月
第l 4卷第 1 期
F U T BJC 0L& G SnE D A L —I K I 0 A L
断 层 封 闭性 与 流 体 流 动 研 究 进 展
油藏流体力学
油藏流体力学
油藏流体力学是石油工程中的重要领域,研究油气藏中流体运动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油藏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了解油藏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对于优化采收率、提高产能至关重要。
一、油藏流体性质
油藏中的流体主要包括油、水和天然气。这些流体在岩石介质中的运动以及相互作用对于油藏的动态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以下是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性质:
1. 渗透率:指的是岩石介质对流体运动的阻力程度,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流体通过速率来表示。
2. 孔隙度:指的是油气藏中矿物颗粒之间的孔隙空间占总体积的比例,决定流体的储存能力和流动性。
3. 饱和度:指的是岩石孔隙中的某种流体在孔隙总体积中的比例,如水饱和度、气饱和度和油饱和度等。
二、流体流动
油藏中的流体流动遵循达西定律,即流体的速度与流体受到的压力梯度成正比。在油藏开采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流动模式是线性流动和非线性流动。
1. 线性流动(Darcy流动):在低渗透率的油气藏中,当压力梯度较小、流动速度较慢时,流体流动符合达西定律,并且与孔隙介质的性质相关。
2. 非线性流动:在高渗透率的油气藏中,流体的速度和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不再呈线性,流动模式更为复杂,例如油藏中的高速水环绕或气推驱动。
三、渗流方程
油藏流体力学中的渗流方程是描述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常用的有连续性方程和达西方程。
1. 连续性方程:用于描述油、水和气在油藏中的质量守恒关系,即流入等于流出。
2. 达西方程:描述油藏中流体速度与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是油藏流体力学中最重要的方程之一。
四、渗透率对油藏流体力学的影响
复杂断块YG_油田挖潜增产潜力评价及应用_Evaluation_and_Application_of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21, 43(4), 33-41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1 in Hans. /journal/jogt https:///10.12677/jogt.2021.434070
复杂断块YG 油田挖潜增产潜力评价及应用
苏崇华
中油石油国际能源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收稿日期:2021年8月20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30日;发布日期:2021年12月8日
摘 要
为了评价海外生产近30年的复杂断块砂岩老油田是否还具有开发潜力,储备该类油田在生产后期高含水、低压、气举下的挖潜开发生产技术,做好现代油田管理,本文分析了英国北海复杂断块砂岩YG 油田的地震资料问题,油藏流体连通性问题,以及主力油层动用程度高、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复杂、稳产难度大等生产问题,提出了增产挖潜措施:1) 新采集地震资料,提高断层图像;2) 通过对复杂断块YG 油田断层连通性研究(包括断距–储层厚度关系对比,示踪剂监测,井间干扰压力测试,流线分析,地球化学色谱指纹),进行油藏流体连通性研究;3) 动态监测分析,数模研究,确定了开发潜力。最后找到了断块II 南部的微构造、东南高部位区,断块I 东北等6个剩余油分布区,总结了一套适合该地区评价老油田剩余油分布的3种类型和主要的4类挖潜方式。剩余油分布特点是:1) 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局部构造高部位或微构造高点、断层遮挡区、非主流线弱驱替区;2) 纵向上层间主要分布在未动用层、局部动用差的层、受高含水层(段)干扰的其他层(段);3) 层内主要分布在受韵律、夹层控制的层内动用不均区。挖潜方式:1) 通过补射孔来动用纵向潜力层;2) 通过新钻调整井,来挖潜平面上的剩余油区;3) 恢复注水,解决低压井等生产问题;4) 其他常规措施,包括加深气举阀,解堵增产等。
利用注采数据计算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孔 隙体积 , c m ; 为 地层 平 均 压 力 , MP a ; N 为 注 水
7 r K h l n 寺+ A ( r - r W ) . ( 4 )
一
井数 ; A 是 注水井 i 与 生产 井 J . 之 间 的连通 系数 , 表
式中: p 为井 底压 力 , MP a ; r 为井径 , m .
K( d p
一
d
A ) 2 .
( 2 )
杂、 影响油 田正常生产 、 使用次数受限等缺点. 该方 法 应 用到 长庆 油 田五 里 湾 区块 , 反 演 结 果 与 现 场 生
产 动 态分 析一 致 , 充 分证 明 了该方 法 的可行性 . 该 方 法 简 单可靠 , 经 济实 用 , 具 有很 大 的矿场 应用 价值 .
代入边 界条 件 P … =P , 可得 产量 表达式
)-
二 A
征注 采井 间的连 通情 况 ; ( t )为注水 井 i 的注水 量 ,
业 d r=
+A,
( 3 )
c
警: ~ ∑A ( ) 一 q i ( t ) .
= l
( 6 )
对式 ( 3 ) 从 内边界 r 沿半径 r 积分 可得 到压力 P的 分布 表达式
p ( r ) =p +2 卫
式中: c 为 地 层 的综 合 压 缩 系数 , MP a ~; 为 泄 油
塔河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性分析
关键词 : 酸盐岩油藏 : 洞单元 ; 通性 ; 河油田 碳 缝 连 塔
中图 分 类 号 : E 4 T 3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 9 0 2 0)3 0 5 — 3 1 7 —1 8 ( 01 0 — 0 2 0
塔 河油 田奥 陶 系油 藏 为裂 缝 、 洞 型碳 酸 盐岩 溶 油藏 , 过 多期 构造 和 古风 化 , 溶作 用 形成 , 经 岩 裂缝
元 .利 用开 发过 程 中井组 内某井 出现 的生产状 况变
化 情 况 ( 括 新井 投产 , 包 酸压 , 关停 井 , 放 油嘴 等 ) 缩 追 踪其 他井 的生产 中是否有 干扰 信息 ,以此来 判断
油 藏井 间连通 性情 况 。 13 原 油性质 变化特 征指 示连通 可能性 . 将 各油 井取样 化验 资料进行 统计 .在 同一油藏 中 的原油物 理性质 ( 如密 度 , 度 ) 基本相 同 , 粘 应 且在 生产 中 的变 化趋势 也相 同 。
压 力 系统分 析 是 判断 井 间 连通 性 的重 要 依据 .
也 是最 直接 的方法 之一 。处于 同一 油藏 的各井 具有
相 同 的压 力 系 统 及 油 水 界 面 。
12 类干 扰分 析法 . 类 干 扰 分 析 是 以 相 邻 的 井 组 为 基 本 的 分 析 单
收 稿 日期 :0 9 2 0 2 o —1 — 3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
复杂断块油气藏是指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断块组成的具有复杂地质构造和流动特征的油气藏。由于断块之间的非均质性和非线性特征,传统的识别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刻画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地质和流体性质。为此,需要开展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划分、沉积环境解析、断块流体动力学特征识别等。地质构造划分是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的基础。通过采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测井数据等,对油气藏的构造特征进行剖析,划分断块的边界和大小。沉积环境解析是识别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关键。通过分析储层岩性、构造形态、沉积层序等各种参数,揭示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沉积环境及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断块流体动力学特征识别是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控制流体流动的因素,如断块之间的连通性、断层属性、渗流路径等,得到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流体动力学特征。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的研究应用主要包括储层评价、油藏开发和优化决策等方面。在储层评价方面,通过对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和流体动力学特征进行准确识别,可以为油气藏的开发提供可靠的储量评估和藏体分布预测依据。在油藏开发方面,通过分析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地质和流体性质,制定合理的生产方案和注水方案,优化油藏开发效果。在优化决策方面,通过综合识别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特征,制定合理的决策方案,提高油气藏的综合开发效益。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是对复杂断块油气藏地质和流体性质进行准确识别和解析的重要工作,对于指导油气藏的开发和优化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连通体的研究方法
砂体连通性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众多,传统的方法有多级次旋回对比和沉积体系—相分析法,井间地层对比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出现了层序地层学—成因地层学( T·A·Cross )、层次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A·D·Miall)以及流动单元研究法,为深入研究复杂储层的非均质体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自前苏联学者格尔威齐(1952)提出应用地震反射的频谱特征、美国学者Widess (1973)提出利用地震反射振幅特征可以实现对地下薄层储集体识别和解释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频谱和振幅特征出发,进行储层预测。主要方法有:宽高频保持振幅的地质模型技术,宽带约束反演技术(BCD):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多参数预侧技术。
国外对砂体连通性的研究有利用各种砂岩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模型主要是以岩心资料、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为依据,利用随机模拟理论中的截断高斯模拟技术综合分析得到的,通常使用的模型有层序地层学模型、储层表面模型和地质地层学模型。层序地层学模型适用范围广,精度较高;储层表面模型和地质地层学模型较为简单,但只适用于一些地质情况不够复杂的储层,精度也不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型。
目前国内外有关于砂体连通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有:RFT测井、电缆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对比、井间地震、油藏地球化学、多种资料与油藏储层模拟综合等方法。以下就简述各种方法原理。井间示踪剂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动态监测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油藏工程手段。井间示踪剂技术指在注水井中注入能够与流体相配伍,在地层中化学稳定、生物稳定的物质,追踪注入的流体,从而标记注入流体的运动轨迹。通过监测周围油井中示踪剂的浓度产出曲线,应用计算机数值分析手段,便能反馈出油层地质参数和注入水的流动特征,反馈出油层特性信息的技术。井间示踪剂技术是将一定浓度的示踪剂从注水并注入,监测对应注水井组连通油井见示踪剂的时间、浓度,示踪剂随注入时的浓度变化等参数。根据示踪剂产出曲线的时间和峰值的变化,判断注入水的地下流向和流速,通过软件拟合,可定量描述井网的连通程度及馇层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性。根据色谱分离理论,可求出注采井间的剩余油饱和度及剩余油分布。与其它油藏描述手段相比,井间示踪技术得到的资料更直接准确。井间示踪剂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动态监测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油藏工程手段。井间示踪剂技
油藏优势通道及井间连通性研究进展
第51卷第2期 辽 宁 化 工 Vol.51,No. 2 2022年2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February,2022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流动规律及流场耦合研究(项目编号:2016D -5007-0208)。 收稿日期: 2021-08-05 作者简介:蒋茜(1996-),女,四川省广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技术。
油藏优势通道及井间连通性研究进展
蒋茜1,屈亚光1,吴家坤2,赵宇3
(1. 长江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2. 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摘 要:注水开发的老油田在注水开发的中后期会出现含水率高、产油量低等问题,因此对于水驱优势通道的识别成为了中高含水阶段主要的研究目标。基于对前人文献的调研,发现识别优势通道的方法主要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了解优势通道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其包括储层的强非均质性、注水强度、原油黏度、岩石骨架结构等因素。储层连通性评价是油田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介绍了井间连通性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建立井间动态反演模型定量分析油藏井间连通性,运用Rdos 模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油藏井间连通性、识别优势通道,对油田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 键 词:水驱;优势通道;连通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E3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2)02-0261-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油藏流体连通性和分隔性的研究
[摘要]油藏的分隔性和油层连通性研究是油气藏评价的重要内容,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储层连通不一定等同于流体连通,因为油层内可能存在有机隔层,出现“储层连通,油层分隔”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油藏流体连通性和分隔性理论的探讨,系统地总结了油藏内流体流动屏障的确定方法。
[关键词]油藏地球化学流体非均质性连通性分隔性
1理论依据
1.1油藏流体非均质性的成因机理
人们在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油藏内的流体成分存在着非均质性
现象。而这些非均质性流体必然导致油藏的非均质性。油藏内流体非均质性成因机理是复杂的。不同学者对其成因机理有各自的理解。england等认为,油藏内部诸如气油比和生物标志物之类的非均质性,是石油充注、聚集过程中继承性保留下来的源岩有机相和成熟度的差异所致。据england,在单一油源的条件下,由于不同时期注入的油气的成熟度、化学组成和性质存在差异:在多油气源、多方向充注的情况下,不同来源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因此,在油气藏充注过程中,油气在垂向和侧向上具有非均质性。
1.2油藏流体充注成藏与混合作用。石油最初以枝状流动形式,通过排替压力最小的孔隙进入圈闭,当运移进入的石油数量与分布范围增大时,浮压逐渐增大,致使石油向较小的孔隙充注并把残余
地层水排出.如果新生成的石油从源岩中排出,并从圈闭的一侧注入,它将如同一系列“波阵面”那样,向圈闭内部推进,从而在横向上和垂向上取代以前生成的石油,并且阻止石油柱的广泛混合(图1)。
根据有关研究,一旦进入油藏内的石油达到高的孔隙饱和度时,在石油柱逐步建立力学和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油藏内的石油就以与地质时期相匹配的速率进行重新分配。
2油藏内流体流动屏障的确定方法
2.1根据油藏内流体总体组成变化确定流体流动屏障
福蒂斯油田位于北海英国海区内,油田22口井的高压物性资料表明,横向上石油的组成有相当大的变化,这可在泡点压力的变化上得到充分反映(图2),由图2可看出,在油田北部和南部存在两个油源灶。东南部的油气来自于南部烃源灶,而主油区则被来源于北部的油气充满。东南部与北部油区石油的泡点压力值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整个油田储层的连通性不好有关,即在两油区之间存在阻碍流体发生混合作用的屏障。
图2福蒂斯油田位置和石油泡点压力(x100000pa)分布图(据england,1990)
2.2根据原油组成色谱指纹特征变化确定流体流动屏障
连续油藏的石油表现出一致的色谱特征,而来源于不同油藏的石油则具有明显不同的色谱指纹。因此,可以应用石油色谱指纹的对比来判断油藏的连通性。目前主要采用烃类化合物指纹星状图法、轻烃指纹星状图来判断油层的连通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根据油田水组成变化研究油藏的连通性
油田水的化学组成的变化规律将为井内确定潜在流动屏障提供重要的信息。在水层和油层内,rsa(残余盐分析)揭示的87sr/86st 比值突变常可表明油层间存在流动混合的屏障。因此,rsa可提供一种预测流体流动屏障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判别横向上的分隔层,无论在含油区还是在含水区都是可能的。近年来残余盐同位素分析对比已经成为研究油层连通性的有效手段。
2.3.1含水层内流体流动屏障的确定
图3示出了北海油藏的一口井的rsa87sr/86st比值分布特征。在这个例子中,全部数据都来自含油区。在该井的下部,rsa的87sr /86st比值非常一致,指示地层水具有均一的成分,尽管在这个层段中有二层页岩。在油水界面以上约180m穿过一层页岩处,87sr /86st比值有一个突变的台阶,台阶以上再次出现恒定不变的水成分。因此,这组数据表明,在油水界面之上180m处是一个把两种成分明显不同的水隔开的隔层。在这种简单情况下,应用rsa的87sr /86st数据来进行聚类分析,就有可能鉴别出流动单位以及分隔流
动单位的隔层屏障,提供精确的研究成果。
图3北海一口油井中rsa 87sr/86st比值剖面图(据smalley据,1995)
2.3.2含油区内流体流动屏障的确定
在含油区内地层水随深度的演化趋势记录了油水界面的移动,因而可用于重建该油藏的充注历史,同时也可用来鉴定出具有足够规模的影响充注历史的屏障。在通向油藏顶部的途中,原油可能汇集在这种油藏内部的隔层之下,或者圈闭在这种隔层之上,从而导致隔层上、下出现不同的临时油水界面:使用rsa分析,可以鉴别出这种油水界面,是一种预测流体流动屏障的方法。
3结束语
近几年的研究资料表明,油藏分隔性和油层连通性研究在油田开发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倘若油藏内存在流体流动的屏障。则可以根据油藏内部流体组成:石油总体组成、色谱指纹、地层水中的rsa87sr/86st比值等的变化特征,判断油藏内部是否存在阻碍流体流动的隔层屏障。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某些依靠常规油藏描述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