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4章平行四边形4.6反证法教案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浙教版下册4.6反证法 教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浙教版下册4.6反证法 教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浙教版下册4.6反证法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教学内容•反证法的基本概念;•反证法的运用方法。

3. 教学重点•理解反证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4.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反证法的运用方法。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首先,我会介绍反证法的基本概念。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假设反命题的真假,从而推出矛盾的结论,进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通过反证法,我们可以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步骤二:示例解析接下来,我会通过示例来讲解反证法的运用方法。

例如,假设有一个命题:“对于任意正整数n,如果n的平方是偶数,则n是偶数。

”我们可以使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个命题的正确性。

我们先假设n的平方是偶数,但n是奇数。

根据假设,可以得出n的平方等于奇数乘以奇数,即n的平方也应该是奇数。

然而,根据假设,n的平方是偶数,与n的平方是奇数相矛盾。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原命题成立。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反证法的运用方法:首先,假设反命题的真假;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最后,得出原命题的正确性。

步骤三:练习与讨论接下来,我会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自己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同时,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

步骤四:总结与拓展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会对反证法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拓展题供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

6. 课堂作业布置一些反证法相关的题目作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7.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反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然而,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可以设计一些更有趣的例子进行讲解。

在后续的教学中,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和巩固。

浙教版数学八下4.6《反证法》word导学案

浙教版数学八下4.6《反证法》word导学案

4.4 反证法【学习目标】1、了解反证法的含义.2、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3、会利用反证法证明简单命题.4、了解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学习内容】书本P86—P87【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a<b”的反面应是…………………………………………………………………………()A.a≠b B.a>b C.a=b D.a=b或a>b二、知识梳理:2.反证法的概念:在证明一个命题时,有时先假设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得出和已知矛盾,者与,,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的命题 . 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3.有关定理.在内,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 在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 .三、应用新知★老师提醒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一反设(否定结论);二归缪(利用已知条件和反设,已学过的公理、定理、定义、法则进行推理,得出与已学过的公理、定理、或与已知条件、或与假设矛盾);三写出结论(肯定原命题成立).4.用反证法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不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已知:如图,直线,a b被直线c所截,∠1≠∠2.求证:直线a不平行于直线b.证明:假设 ,那么∠1=∠2( )..这与矛盾.∴假设不成立.∴直线a不平行于直线b.答案:a∥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a∥b5. 在证明“在△ABC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时,第一步应假设………………………() A.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或钝角 B.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直角或钝角C.三角形中没有直角或钝角 D.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直角或钝角答案:B6.完成下列证明:如图,在△ABC中,若∠C是直角,那么∠B一定是锐角.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则∠B是______或______.当∠B是____时,则________ _,这与_____ ___矛盾;当∠B是____时,则______ ___,这与_______ _矛盾.综上所述,假设不成立.∴∠B 一定是锐角.答案:直角 钝角 直角 ∠B+∠C =180°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钝角 ∠B+∠C >180°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老师提醒2:应用反证法证题时,首先要正确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确全面地否定结论. 如果结论的反面不止一种情形,那么必须把各种可能性都列出来,并且逐一加以否定之后,才能肯定原结论正确.7.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 已知: 直线l 1,l 2,l 3在同一平面内,且l 1∥l 2,l 3与l 1相交于点P.求证: l 3与l 2相交.证明: 假设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过直线l 2外一点P 有两条直线和l 2平行,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矛盾.∴假设不成立,即求证的命题正确.∴l 3与l 2相交.★老师提醒3:证明两直线相交的又一判定方法.8.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老师提醒4:当正面证明比较繁杂或较难证明时,用反证法证明是一种证明的思路,本题的结论是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又一判定定理.四、回顾小结这一节课有什么收获?五、能力提升9. 不论x 为何实数,在直角坐标系中,点(,3)x x -不可能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解析:∵x >x -3,∴x <0且x -3>0不可能成立,即点(x ,x -3)不可能在第二象限. 答案:B10.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 ,b ,c ,给出下列五个论断:①a ∥b ;②b ∥c ;③a ⊥b ;④a ∥c ; ⑤a ⊥c . 以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________.解析:成立的命题有:①②→④;①④→②;②④→①;②③→⑤;②⑤→③;③⑤→②. 答案:如条件①②,结论④.11.如图,4,,60?,APC PCD BAP ααα∠=∠=∠=-,AB ∥CD ,则α的度数是 .解析:过P 作AB 的平行线,可证得∠APC=∠A+∠C .答案:15°12.用反证法证明:连结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所有各点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已知:如图,P 为直线AB 外一点,PC ⊥AB 于C ,PD 和AB 不垂直.求证:PC <PD .证明:假设PC ≥PD .(1)当PC=PD 时,那么∠PCD =∠PDC =90°,即PD ⊥AB ,这与PD 和AB 不垂直矛盾. ∴PC ≠PD .(2)当PC >PD 时,那么∠PDC >∠PCD . 而∠PCD =90°,这与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PC <PD .P D C B A。

原八年级数学下册 4.6 反证法课件 (新版)浙教版

原八年级数学下册 4.6 反证法课件 (新版)浙教版

3.用反证法证明“在同一平面内,若a⊥c,b⊥c,则a∥b”时,应假设( D) A.a不垂直于c B.a,b都不垂直于c
C.a⊥b
D.a与b相交
4.对于命题“如果a>b>0,那么a2>b2.”,用反证法证明,应假设(D ) A.a2>b2 B.a2<b2 C.a2≥b2 D.a2≤b2
5.用反证法证明“在△ABC 中,∠C=90°.求证:∠A,∠B 中E互相平分,连结DE,那么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D∥CE,这与已知BD与CE相交于点A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 CD,BE不可能互相平分
16.证明:如果两个整数的积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整数中至少有一个 是偶数.
解:假设这两个整数都是奇数,其中一个奇数为2n+1,另一个奇数 为2p+1(n,p为整数),则(2n+1)(2p+1)=2(2np+n+p)+1,∵无论n, p取何整数值,2(2np+n+p)+1都是奇数,这与已知中两个整数的乘积 为偶数相矛盾,∴假设不成立,∴这两个整数中至少一个是偶数
证明:假设所求证的结论不成立,即 ∠A__>__60°,∠B__>__60°,∠C__>__60°, 则∠A+∠B+∠C> 180°,这与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 ∴假设不成立,∴求证的命题正确.
8.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题目:在Rt△ABC中,∠C=90°,如果∠A≠45°,那么AC≠BC. 证明:假设AC=BC,因为∠A≠45°,∠C=90°,所以∠A≠∠B.所以 AC≠BC,这与假设矛盾,所以AC≠BC.上面的证明有没有错误?若没有错误 ,指出其证明的方法;若有错误,请予以纠正. 解:有错误.改正:假设AC=BC,则∠A=∠B,又∠C=90°,所以 ∠A=∠B=45°,这与∠A≠45°矛盾,所以AC=BC不成立,所以AC≠BC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4.6 反证法》公开课课件(共18张PPT).ppt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4.6 反证法》公开课课件(共18张PPT).ppt
已知:四边形ABCD(如图)。
求证: 四边形ABCD中至 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例: 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
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
已知: 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且l1∥l2,l3与l1相交于
点P.
l3
求证: l3与l2相交. 证明: 假设__l_3与__l2_不__相_交__._,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12/162020/12/162020/12/1612/16/2020 6:55:12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12/162020/12/162020/12/16Dec-2016-Dec-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0/12/162020/12/162020/12/16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12/162020/12/162020/12/162020/12/1612/16/2020
从假设出发
矛盾
得出假设命题不 成立是错误的
即所求证的 命题正确
爱再数爱学数见周学报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62020/12/16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浙教版数学 八年级下 4.6反证法 课件

浙教版数学 八年级下 4.6反证法 课件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最多有 一个是直角”时,应如何假设? __假__设__三__角__形__中__有__两__个__或__三__个__角__是__直__角___
典型例题
求证: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已知:四边形ABCD 求证:四边形ABCD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证教学明目

王戎推理过程
假设“李子甜” 树在道边则李子少
与已知条件 “树在道边而多子”产生矛盾
假设 “李子甜”不成立 所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 是正确
典型总例结题
在证明一个命题时,人们有时 ➢ 先假设命题不成立, ➢ 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
或者与定义,公理、定理等矛盾. ➢ 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 ➢ 即所求证的命题正确.
某个 一个也没有 至少有两个 至多有(n-1)个 至少有(n+1)个
对任何x 不成立
存在某个x,成立
达标测评 1、A、B、C三个人,A说B撒谎,B说C撒谎,C说A、 B都撒谎。则C必定是在撒谎,为什么? 分析:假设C没有撒谎, 则C真. 那么A假且B假; 由A假, 知B真. 这与B假矛盾. 那么假设C没有撒谎不成立, 则C必定是在撒谎.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新课讲解
王戎推理步骤
假设“李子甜”
树在道边则李子少
与已知条件 “树在道边而多子”产生矛盾
提出假设 推理论证 得出矛盾
假设 “李子甜”不成立 所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 是正确
结论成立
练教习学1目

1、“a<b”的反面应是( D ) (A)a≠>b (B)a >b (C)a=b (D)a=b或a >b
交,那么和另一条直线也相交)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反证法》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反证法》教案、教学设计
5.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籍,了解反证法在数学史上的发展,以及著名数学家在反证法方面的贡献。学生在了解这些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撰写一篇小论文或进行课堂分享。
1.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
2.作业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重解题思路的清晰性和逻辑性;
5.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反证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懂得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形成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形成共识。我会在各组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反证法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题目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会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反证法知识,概括反证法的定义、关键步骤和应用。同时,强调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反证法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反证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学会运用反证法进行简单命题的证明,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6反证法-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6反证法-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6 反证法-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用法。

2.能够灵活运用反证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证明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反证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1.引入•向学生介绍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用法。

•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感受反证法的强大和优越性。

2.知识点讲解•反证法是证明方法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采取对立假设。

•对立假设:若要证明命题P成立,就假设其不成立,即假设非P成立,然后推出一个矛盾的结论,由此证明P必然成立。

•反证法的优越性:有时有些命题如果去直接证明会比较困难或无从下手,采用反证法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个矛盾证明,从而简化证明流程。

3.例题讲解与解答•例题一:已知a、b、c是三个正整数,如果a和b互质,c为它们的公倍数,那么c/a和c/b必定有一个是偶数。

•解答:采用反证法。

假设c/a和c/b都是奇数,则表示c可以被a和b同时整除,由于a和b互质,而c是它们的公倍数,因此c必有一个偶因数,与假设相矛盾,故得证。

4.课堂练习•练习一:如果k是一个奇整数,那么k²+3k一定是偶数。

•练习二:已知a、b、c是三个正整数,且满足a²+b²=c²,证明abc必定为偶数。

5.课堂小结•回顾了课堂上讲解的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用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反证法运用到实际数学问题中。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并思考新的数学问题是否可以采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进一步了解反证法的运用场景和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为主,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反证法的优越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抱怨反证法运用起来比直接证明更麻烦,甚至有些难理解。

因此在上课中,应该多向学生举例说明,注重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运用方法。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4章《4.6反证法》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4章《4.6反证法》课件
∵AB//CD,AB =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 四边形.
∵ AD=CB,AB=DC ∴四边形ABCD是平行 四边形.
∵ AO=CO, BO=DO, ∴ 四边形ABCD是平行 四边形.
课前复习
【2】三角形的中位线 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3】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课堂小结
【新知1】反证法 在证明一个命题的时候,人们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从这样的
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基本事实、 定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的命题正 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提出假设
推理论证
得出矛盾
结论成立
【新知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几何语言】
∵ DE是△ABC的中位线,

DE
=//
1 2
BC
D B
A E C
课前练习
【练习 1】如图,▱ ABCD 的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AE 平分∠BAD,交
BC 于点 E,连结 OE.已知∠ADC=60°,AB=12BC.有下列结论:①∠CAD=30°;
②S▱ ABCD=AB·AC;③OB=AB;④OE=14BC.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课前练习
【解析】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ADC=60°, ∴∠BAD=120°. 又∵AE平分∠BAD, ∴∠BAE=∠EAD=60°, ∴△ABE是等边三角形, ∴AE=AB=BE,∠AEB=60°. 又∵AB=12BC,∴AE=BE=12BC,

(课件)4.6 反证法

(课件)4.6 反证法

:如图,l1∥l2 ,l 2 ∥l 3
l1 l2
求证:l1∥l3
p
l3
证明:假设 1不平行 3,那么 1与 3相交,设交点为 ∵l1∥l2 , l2∥l3, 那么过点p就有两条直 线l1、 l3都与l2平行,这与“经过直线外一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直线〞矛盾.
∴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的结论成立,即 1∥ 3
当∠B是_钝__角__时,那么∠_B_+__∠__C_>__1_8_0__°_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这与_三__角__形__的__三__个__内__角__和__等__于__1_8_0_°__矛盾;
综上所述,假设不成立. ∴∠B一定是锐角.
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
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求证: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四边形ABCD 求证:四边形ABCD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假设命题结论反面成立
假设 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
所证命题成立
与条件矛盾
推理得出的结论
假设不 成立
与定理,定义,
根本领实矛盾
1、不是—— 是 2、不存在—— 存在 3、不平行—— 平行 4、不垂直—— 垂直 5、不等于—— 等于 6、不都是—— 都是 7、不大于—— 大于 8、不小于—— 小于 9、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10、至少有三个—— 至多有两个
即__求___证__的__命___题__正__确___.
2.警察局里有5名嫌疑犯,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口供: A说:这里有1个人说谎. B说:这里有2个人说谎. C说:这里有3个人说谎. D说:这里有4个人说谎. E说:这里有5个人说谎.
聪明的同学们,假设你是警察,你觉得谁说了真 话?你会释放谁?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教案北师大版

1.小组活动一内容:问题1: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彩纸或白纸一张.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边重合,得到一个四边形.(1)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与同桌交流一下;(2)给出小明拼出的四边形,它们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请用简捷的语言刻画这个图形的特征.目的: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一段叫做它的对角线.教师进一步强调:平行四边形定义中的两个条件:①四边形,②两边分别分别平行即AD // BC 且AB // BC;平行四边形的表示“”.2.小组活动二内容:生活中常见到平行四边形的实例有什么呢?你能举例说明吗?目的:加强知识的直观体验,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图形和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效果:通过动手实践、探索、感知,学生进一步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第二环节探索归纳、合作交流小组活动3:形,并将复制后的四边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你能平移该纸片,使它与你画的平行四边形重合吗?由此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分别有什么关系?能用别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吗?(1)让学生动手操作、复制、旋转、观察、分析;(2)学生交流、议论;(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实践的过程.活动目的:这个探索活动与第一环节的探索活动有所不同,是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的特征,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等.活动注意事项:在剪切平行四边形纸片时,要保证上下纸片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第三环节推理论证、感悟升华1.实践探索内容(1)通过剪纸,拼纸片,及旋转,可以观察到平行四边行的对角线把它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以通过推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如图连结A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 // BC, AB // CD∴∠1=∠2,∠3=∠4∴△ABC和△CDA中∠2=∠1AC=CA∠3=∠4∴△ABC≌△CDA(ASA)∴ AB=DC, AD=CB,∠D=∠B又∵∠1=∠2∠3=∠4∴∠1+∠3=∠2+∠4即∠BAD=∠DCB2.活动目的:学生通过说理,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操作层面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并了解图形具有的数学本质.3.活动效果:“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说理论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学生接受很好,由此看出这一年龄段的学习不应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上.第四环节应用巩固深化提高1.活动内容:(1)议一议: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能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吗?A(学生思考、议论)B总结归纳:可以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由平行四边形对边分边平行得到邻角互补;又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由此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可以确定其它三个角度数.(2)练一练(P99随堂练习)练1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1)求∠ADC、∠BCD度数(2)边AB、BC的度数、长度.练2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1)它的四条边中哪些线段可以通过平移相到得到?(2)设对角线AC、BD交于O;AO与OC、BO与OD有何关系?说说理由.A 学生独立完成,上板B 师生共同点评C 参考答案1.(1)56° 124°(2)25 302.(1)对边可以通过平移相互得到.(2)AO=CO,DO=BO,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得到△AOD≌△COB,△ABO≌△CDO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活动目的:通过议一议,练一练,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进行简单合情推理,体现性质的应用,同时从不同角度平移、旋转等再一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3.活动效果:1.学生经过通过此环节的议、练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征,是对探索归纳:比较的综合提高.2.在学生练习2时,比较流畅的进行说理,并讲述并归纳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行的特征,因此此处可不必按课本程序.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概括总结1.活动内容[1]师生相互交流、反思、总结.(1)经历了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探索,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给自己一个评价.(2)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练表现,优秀方面有哪些?你看到同伴哪些优点?(3)本节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上、方法上)2.活动目的:鼓励学生交流课堂实践、观察探索的经历、感受和收获;鼓励学生勇于进行自我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及总结能力.3.活动效果:学生踊跃谈感受和收获,本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2]考一考:1. ABCD中,∠B=60°,则∠A= ,∠C= ,∠D= .2. ABCD中,∠A比∠B大20°,则∠C= .3. ABCD中,AB=3,BC=5,则AD= CD= .4. ABCD中,周长为40cm,△ABC周长为25,则对角线AC=()cm.A.5cm B.15cm C.6cm D.16cm参考答案1.120° 120° 60°2.100°3.5cm 3cm4.A[3]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4.1 1,2,3.(2)想一想(请同学们思考探究)如图 ABCD中,平行于对角线BD的直线MN分别交CD,CB的延长线于M,N,交AD于P,交AB于Q,你能说明MQ=NP吗?说说你的理由.[4]师生共勉,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又平凡,把一件简单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4.活动目的:1.通过作业的巩固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理解并学会应用.2.想一想,旨在的同学们探究意识延伸.四、教学反思1.本节教材直观感知活动较多,由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决定,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及说理能力,因此从理性角度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点是非常需要的.2.学生在“议一议,练一练”环节中,要引导有条理的叙述及数学语言的表达.。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平行四边形 4.6 反证法教学课件浙教级下册数学课件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平行四边形 4.6 反证法教学课件浙教级下册数学课件

则∠A+∠B+∠C < 180°.
这与___三___角__形__三__个__内__角__的__和__等__于__1_8_0_°___相矛盾(máodùn). 所以__假_设___不成立,.
12/12/2021
所以∠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 第十页,共二十二页。
求证(qiúzhèng):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所以四12/1边2/20形21 ABCD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反证法的一般(yībān)步骤:
假设命题(mìng tí)结论不成立。(即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
假设
所证命题 成立
推理得出 的结论
与已知条件矛盾 假设不
与定理、定义、公理
成立
矛盾
12/12/2021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请与大家分享你的判断!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教学课件。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呢。与定理、定义、公理矛盾。假设出发(chūfā) 所得结论与已知条件或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矛盾。从而说明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No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与已知的∠1≠∠2矛盾,。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
教学 课件 (jiāo xué)
数学(shùxué) 八年级下册 浙教版
12/12/2021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第4章 平行四边形
4.6 反证法
12/12/2021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小故事(gùshì):
中国古代有一个《路边苦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 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 (zhāi qǔ)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反证法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反证法

反证法
教学目的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地意义
知道反证法证明命题地一般步骤


知道反证法证明命题地一般步骤


知道反证法证明命题地一般步骤
教法直观教学发现法与启发诱导教学法学

自学,小组合作
一、探究新知
1.提出反证法概念
2.总结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地一般步骤
二,练习
1.用反证法证明“同角地补角相等”
2.用反证法证明“如果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地内角至少有两个锐角”
4.已知:在△ABC中。

AB≠AC.用反证法证明:∠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反证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反证法的含义.
2、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3、会利用反证法证明简单命题.
4、了解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证法的含义和运用.
课本“合作学习”要求用两种方法完成平行线的传递性的证明,有较高难度,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故事引入“反证法”:中国古代有一个叫《路边苦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
我们不得不佩服王戎,小小年纪就具备了反证法的思维.反证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人们在探求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正面求解又比较困难时,常常采用从反面考虑的策略,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那么什么叫反证法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
证明一个命题时,人们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公理、定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我们假定“结论不成立”,结论一不成立就会出毛病,这个毛病是通过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的方法暴露出来的.这个毛病是怎么造成的呢?推理没有错误,已知条件、公理或定理没有错误,这样一来,唯一有错误的地方就是一开始的假定.既然“结论不成立”有错误,就肯定结论必然成立了.你能说出下列结论的反面吗?
1.a⊥b.
2.d是正数.
3.a≥0.
4.a∥b.
(二)师生互动
1、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
把本题改编成填空题:
已知: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且l1∥l2,l3与l1相交于点P.
求证: l3与l2相交.
证明: 假设____________即_________.
∵_________(已知),
∴过直线l2外一点P有两条直线和l2平行,
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
∴假设不成立,即求证的命题正确.
∴l3与l2相交.
教师简单引导学生小结:证明两直线相交的又一判定方法.
2、根据上述填空,请同学们归纳一下用反证法证题的步骤.(教师板书步骤)
生:①假定结论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②从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经过推理论证,推出与已知条件或定义、定理、公理相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④肯定命题的结论成立.
明确用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三)学以致用,完善新知
1、课内练习
在运用反证法的过程中,往往要仔细分析结论的反面,特别要注意语句的转换及表达.
2、合作学习
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你首选的是哪一种方法?
(2)如果你选择反证法,先怎样假设?结果和什么产生矛盾?
(3)能不用反证法吗?你准备怎样证明?
教师在例后要引导学生体会反证法的优点:当正面证明比较繁杂或较难证明时,用反证法证明是一种证明的思路,并指出本题的结论是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又一判定定理.
三、实践应用,知识迁移
链接生活
反证法的思想也时常体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下面是有关的一个例子:
妈妈:小华,听说邻居小芳全家这几天在外出旅游.
小华:不可能,我上午还在学校碰到了她和她妈妈呢!
在上述对话中,小华要告诉妈妈的命题是什么?(小芳全家没外出旅游.)
他是如何推断该命题的正确性的?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吗?请举一至两个例子.
议一议:
甲、乙、丙、丁、戊五人在运动会上获一百米、二百米、跳高、跳远和铅球冠军,有四个人猜测比赛结果:
A说:乙获铅球冠军,丁获跳高冠军;
B说:甲获百米冠军,戊获跳远冠军;
C说:丙获跳远冠军,丁获二百米冠军;
D说:乙获跳高冠军,戊获铅球冠军.
其中每个人都只说对一句,说错一句.你知道五人分别获哪项冠军吗?
四、学习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们有何收获与体会?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学习了反证法证题的思路与步骤.
(2)教师扩展:在直接法无法证明或很难证明的情况下选用反证法.
五、课后作业
1.教材P102作业题.
2.课外活动:收集反证法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