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个阶段 四个问题 五点成绩 六个趋势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 展三阶段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致可分为“自发探 索”、“积累成果”和“推广普及”三个阶段。
自发探索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 年代初中期)
积累成果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推广普及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气质 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强型 弱型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 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 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 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 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包括积极心理 的教育和消极心理的预防两种形式。
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 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激阶段, 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 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
其临床症状为: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 维紊乱,心烦意乱,头痛,睡眠不良,便 秘。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标准的相对性 ◇整体协调性 ◇标准的多元性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 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 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 协调。
(三)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
倾向性
导引系统 理想.信念.世界观 动力系统 兴趣.需要


气质
胆汁质.多血质
黏液质.抑郁质
心理特征 能 力
性 格 认知.情感.意志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三)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
倾向性
导引系统 理想.信念.世界观 动力系统 兴趣.需要
春秋战国管仲《管子·内业》中指出, 理想的心理状态要具备“五心”:








三国嵇康认为,养生有五难:
神滋 声 喜 名 虑味 色 怒 利 精不 不 不 不 散绝 去 除 去 此此 此 此 此 五四 三 二 一 难难 难 难 难 也也 也 也 也
▪ 比尔斯于1908年5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卫生机构,即“康奈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
▪ 1909年成立了“美国心理卫生委员会”。美
国其它各州相继成立了州的“心理卫生协 会” 。
▪ 1936年4月在南京召开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的成立大会。
▪ 建国后,1985年9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中
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
心理健康标准三原则(王效道)
2003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 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
2009年,市教育局联合人事局和温州医 学院发文《关于加强温州市中小学校医 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 展中取得的五点成绩
1.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学校心育活动的 组织领导
心 理 社 会 发 展 八 个 阶 段 理 论
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发 展 性
心理教育 心理辅导
学校教育领域
补 救 性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精神卫生领域
心理辅导与思想品德教育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 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教师的心理素质;
政策和文件
1999年8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的若干意见》
2002年8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 2001年2月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
精神,进一步加强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 意见》
2002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发了《浙江省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试 行)》和《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 职责(试行)》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 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
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 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1946年第wenku.baidu.com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原则 ◇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原则 ◇人格的稳定性原则。 ①适应能力;②耐受力;③控制力;④意 识水平;⑤社会交往能力;⑥康复力;⑦ 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常的智力 ◇正确的自我认识 ◇稳定的情绪 ◇适度的反应 ◇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水平的四个等级
无需服务


气质
胆汁质.多血质
黏液质.抑郁质
心理特征 能 力
性 格 认知.情感.意志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三)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
倾向性
导引系统 理想.信念.世界观 动力系统 兴趣.需要


气质
胆汁质.多血质
黏液质.抑郁质
心理特征 能 力
性 格 认知.情感.意志
--教育部在1999年8月颁布的《关于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二)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人的心理发展阶段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
询、心理治疗的关系; 3.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五育
的关系
人心理发展成熟的六个时期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初期(14、15—17、18岁)
提纲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三、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目标、任务和内容 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 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良好和道德健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