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特色乡土课程的建构实践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幼儿园开始重视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乡土课程是指以当地的乡土文化、传统技艺、乡村风情等为内容的课程体系,通过引导幼儿接触乡土文化,培养对乡村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对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进行浅谈。
一、乡土课程的重要性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而幼儿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将直接影响其对家乡和乡村的情感认同。
乡土课程的开展还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好奇心,培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具有乡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农村人才。
二、乡土课程的建设原则1. 以实地教学为主乡土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更适合通过实地教学的方式来展开。
农村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去田间地头、农家庭院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让幼儿亲身感受农村的美好风土人情,增进他们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除了实地教学,农村幼儿园还可以利用乡村文化馆、博物馆等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活动。
可以邀请当地老教师、艺术家等为幼儿讲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导幼儿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或民间舞蹈表演,丰富乡土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3. 引入游戏化教学元素在乡土课程的设计中,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化教学元素,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乡土文化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策划乡村探险游戏、传统节日趣味游戏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实践探索1. 田间地头的采风活动某农村幼儿园通过组织幼儿到田间地头进行采风活动,让他们近距离接触种植、收割等农耕活动,了解粮食的成长历程。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奇妙之处,讲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功能特点,培养幼儿的自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也日益重要,其中乡土课程也成为了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点。
本文将从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意义、建设的基础和重点以及探索的方向等方面进行浅谈。
乡土课程是指针对当地特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课程。
对于农村幼儿园而言,乡土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们认识当地的自然环境、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知道本土的习俗等等,同时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此外,乡土课程的开展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自豪感,增强他们对于自己家乡的归属感。
1. 建立基本框架在农村幼儿园进行乡土课程的建设时,需要先建立一个乡土课程的基本框架。
这个框架需要包含课程的主题、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的要素,同时也需要有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
2. 引入当地特色在乡土课程的建设中,需要引入当地的特色。
比如,在山区的农村幼儿园中,可以在课程中加入山区的特有植被、地形等等,同时也可以介绍当地的民族文化、习俗等等,从而更好地体现当地的特色。
3. 贴合幼儿认知特点在乡土课程的建设中,需要贴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幼儿的认知特点是指年龄所带来的认知特质,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的设计。
4.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乡土课程的建设中,还需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乡土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们更好地认知本土文化,因此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采摘、参观、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1. 重视乡村文化挖掘农村幼儿园的乡土课程建设需要重视乡村文化的挖掘。
乡村文化包括自然环境、社会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因此需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从而使乡土课程更具特色。
2. 以幼儿为中心在乡土课程的建设中,需要以幼儿为中心。
首先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听取幼儿的意见,然后再根据他们的需求构建教学活动桥梁,使幼儿们对乡土课程更感兴趣,更加投入。
3. 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在乡土课程的建设中,可以考虑引入现代技术手段。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幼儿园的乡土课程建设逐渐得到关注。
乡土课程是指在幼儿园教育中,围绕当地农村文化特色,对幼儿进行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
建设乡土课程可以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文化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践,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一、了解当地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建设乡土课程的第一步是了解当地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民间艺术、传统饮食、民俗文化、乡土历史等都是可以开发的资源。
在课程建设中,可以选取一个主题,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
例如,以“水稻”为主题,可以从水稻的种植、收割、加工、食用等多个方面展开教学,让幼儿了解水稻的产业链和生态价值,懂得感恩种植者的劳动和付出。
二、完善教学内容,形成课程体系建设乡土课程必须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应针对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融入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育手段,以活泼有趣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课程体验乡土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游戏中领悟乡土文化。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创新手段和方法,如实地调研、角色扮演、运动游戏、手工创作等,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幼儿融入其中,真正体验课程内容,理解文化特点和内涵。
例如,在学习农耕文化时,可以组织幼儿到田间地头观察、体验,让幼儿亲身参与作业活动,学习种植技能和土地保育知识。
四、注重实践性,强调生活联系乡土课程建设要让幼儿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要注重实践性,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方面,不仅要让幼儿了解节日的起源和含义,还要让他们亲手制作节日食品、展示节日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乡土课程建设旨在通过融入乡土文化,推动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培养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1. 引言1.1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重要性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乡土课程是指以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乡土文化和农业知识为内容的教育课程。
在农村幼儿园中开展乡土课程,有利于增强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乡土课程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乡土文化和农村生活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情。
乡土课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珍惜家乡的资源、维护环境。
乡土课程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和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开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新时代农村娃娃。
2. 正文2.1 乡土课程的内容设置与特点乡土课程的内容设置与特点是农村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课程主要围绕着农村的特色和文化展开,注重培养幼儿对乡土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设置方面,乡土课程通常包括乡村风土人情、传统手工艺、农耕文化、乡村生态环境等内容,旨在引导幼儿热爱农村家乡,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
乡土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土性强,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乡土风情,让幼儿亲近自然和乡村生活;二是实践性强,通过参与各种农耕活动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沟通和亲身体验,引导幼儿感悟家乡之美,培养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归属和热爱之情;四是综合性教育,将乡土课程与其他学科内容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乡土课程的内容设置和特点的设计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注重体现生活化、情感化和操作化的原则,使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体验到乡村生活的乐趣和魅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2.2 乡土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乡土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确保幼儿能够真正理解并感受乡土文化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以实物为主要教学材料的方式,通过展示具体的农具、农作物等乡土元素,让幼儿亲身接触、观察和体验,从而加深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识。
浅谈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模式——张宗麟乡村幼稚园课程探索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浅谈农村幼⼉园园本课程构建模式——张宗麟乡村幼稚园课程探索实践给我们的启⽰学前课程研究张宗麟先⽣认为幼⼉教育是⼀切教育之本,是培育⼈才的基础,但⼜是最不被国⼈重视的环节。
他痛⼼地看到这⼀领域为帝国主义传教⼠所把持,不顾社会的轻视、家庭的阻挠,坚决从事这项⼯作,成为我国第⼀位男性幼⼉教师。
[1]他满怀⼀腔爱国热忱和对幼稚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追随陈鹤琴进⾏了幼稚园中国化、民族化、本⼟化的研究。
他投⾝于乡村幼稚教育,协助陶⾏知培养了⼀批有志于乡村教育的师资;并协助陶先⽣在南京燕⼦矶创办了我国第⼀所乡村幼稚园,对乡村幼稚园课程进⾏了扎扎实实的实地研究,成为当时乡村幼稚园课程变⾰与实验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践者之⼀。
有学者对陈鹤琴、陶⾏知、张宗麟当时的课程研究和实践给予了很⾼的评价:“虽说这些课程研究的初衷不在于建⽴园本课程,⽽旨在探索幼稚园课程的中国化,但其实践恰恰是园本课程的开发……为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本⽂结合张宗麟开展的乡村幼稚园教育,特别是乡村幼稚园课程探索的实践和经验,浅谈它对农村幼⼉园构建园本课程的启⽰。
⼀、构建农村幼⼉园园本课程的内容———农村幼⼉实际⽣活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在陶⾏知“⽣活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张宗麟以南京燕⼦矶幼稚园为基地进⾏的历时⼀年半的乡村幼稚园课程试验,在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打破了以往⼈们对课程的理解。
他们⼀⽅⾯“以幼稚⽣⾜⼒所到的地⽅为教室的范围”,认为“⾼⼭之巅可以写⽣,长林之内可以游唱,草坪之上可以谈⼼,这是神秘的⼤⾃然为我们设下的优美⽽富丽的教室”[3]。
另⼀⽅⾯“以⼉童在园的时间为上课时间的范围”,不刻板地上课,也不规定上课的时间。
张宗麟认为“⼈⽣实际活动为幼稚园课程根源”。
[4]他还进⼀步解释道:“例如⾐⾷住所需诸物之来源与性质,⾃然界之新奇灿烂,件件皆为幼稚⽣所应明了,愿意明了,且能明了者。
”[5]这些都可以成为幼稚园的课程内容。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1. 引言1.1 乡土课程在农村幼儿园中的重要性农村幼儿园是农村地区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站,乡土课程在农村幼儿园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乡土课程是指以农村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乡土风俗等为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乡土情感、乡土意识和乡土认同。
乡土课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地方认同感。
通过了解和体验自己所在的乡土环境,幼儿可以建立起对自身身份的认知,增强自信和自尊心,同时也能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乡土课程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探索和学习兴趣。
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乡土课程可以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促进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乡土课程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
农村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通过乡土课程的开展,可以让幼儿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意识。
乡土课程在农村幼儿园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增强乡土情感和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传承乡土文化等方面。
加强乡土课程建设,对于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培养健康快乐的农村幼儿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乡土课程的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发展,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乡土课程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乡土课程的开展,可以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认知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最重要的是,乡土课程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质量,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
对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与探索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需要对乡土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探讨,包括乡土教育的概念、目的和原则等方面的研究。
挖掘乡土资源 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
挖掘乡土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在乡村地区,乡土资源是一种独特的宝藏,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如何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为幼儿园营造特色主题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们可以利用乡土资源搭建一个小小的农场。
农场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比如玉米、豆类、蔬菜等,让孩子们参与到农耕的过程中。
孩子们可以亲自播种、浇水、除草,见证植物的生长过程。
在收获季节,他们还可以亲手采摘农作物,感受到劳动的成果。
除了种植农作物,农场还可以饲养一些小动物,比如鸡、鸭、兔子等,让孩子们学习动物的习性和养护方法。
通过参与农耕活动,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的循环和生命的奇迹。
我们可以利用乡土资源打造一个小山林。
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常常包含着葱郁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
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周围的空地上,种植一些乡土植物,比如竹子、野花等,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
我们还可以修建一条小小的溪流,给孩子们提供观赏鱼群、捕捉小虫子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亲近大自然,学习自然界的奥秘。
我们可以通过乡土资源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氛围。
乡村地区常常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
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一个小小的剪纸工坊,让孩子们学习传统的剪纸艺术。
在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民间故事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制作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比如风筝、灯笼等,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美学的营养。
我们可以将乡土资源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打造一个小小的科学园。
在乡村地区,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植物、动物和天空的特殊现象。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为孩子们设置一些科学实验的场景,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
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昆虫的蜕变过程,探索植物的生长规律,观测星星的运行轨迹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
幼儿园乡土特色社会课程的案例分析与设计
知识文章:幼儿园乡土特色社会课程的案例分析与设计1.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乡土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它能够使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习俗和传统,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
在幼儿园教育中,设计一些乡土特色社会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幼儿园乡土特色社会课程的设计,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教学策略。
2.案例分析假设某幼儿园位于乡村,本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非常丰富。
在这个背景下,幼儿园针对乡土特色社会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
幼儿园利用周边自然资源,组织孩子们去当地的田野、山川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让幼儿亲身体验乡土风情。
幼儿园邀请当地老师、艺术家等专业人士来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幼儿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乡土文化。
另外,幼儿园还通过手工制作、传统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们参与其中,体验乡土特色活动。
幼儿园还组织了乡土特色社会课程展示活动,让家长和社区居民参与其中,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3.设计理念在设计乡土特色社会课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乡土特色活动。
要与家长和社区居民进行合作,让他们参与到乡土特色社会课程中来,增强活动的亲和力。
另外,要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教学,让幼儿能够亲身参与其中,增强学习效果。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效果。
4.教学策略在进行乡土特色社会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促进他们对乡土特色社会课程的兴趣。
注重情感因素,让幼儿能够在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另外,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要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幼儿能够对乡土特色社会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5.结论乡土特色社会课程的设计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还能够增强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在设计乡土特色社会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让幼儿能够在参与中体验成长。
庄刘二幼《乡土课程》特色建设实施计划
庄刘二幼《乡土课程》特色建设实施计划背景介绍庄刘二幼是一个位于小城市乡镇的幼儿园。
乡镇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许多孩子在家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提高他们的自豪感和民族情怀,我们决定开展《乡土课程》。
目标通过开展《乡土课程》,我们的目标是使幼儿园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乡文化和历史,了解家乡的发展变革,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具体目标如下:1.让孩子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和地理位置。
2.给孩子们介绍家乡的传统文化,如民俗文化、习惯用语等。
3.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历史演变,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
4.内化传统文化信仰,尊重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心。
5.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实施方案课程设计《乡土课程》是建立在幼儿园各类课程的基础上的一门特色课程。
为了保证课程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我们制定了以下课程设计流程:1.确定每个班级的教学目标,构思“乡土课程”教学方案。
2.针对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主题设计,为母题展开创设前后内容分别打好铺垫和承接,将每个主题设计成主有课程实施方案。
3.在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时,注重连贯性和整合性,将实践项目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4.课程实施时,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如讲座、游戏、实践研究等,增加学习趣味。
实践活动在课程设计前期,我们针对以下实践活动,为孩子们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做好铺垫:1.考察家乡名胜古迹:组织孩子们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深度感悟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大家的民族自信心。
2.传统节日问候:在传统节日来临时,组织孩子们向老人、亲戚问候和祝福,增强家庭感恩教育。
3.手工制作传统乡土制品:组织小学手工制作乡土习俗物品,如窗花、剪纸、年画、扇子、面人赛龙舟等等。
4.制作乡土美食:组织孩子们学会制作乡土美食,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同时增加关注食品卫生与安全的教育内容。
课程评价为了让《乡土课程》达到质量目标,我们采用量化、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量和评价。
乡土课程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乡土课程是一种以地方文化、自然资源、民俗风情等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乡土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我校乡土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乡土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乡土课程教学实践背景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乡土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这为乡土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地方特色资源丰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拥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
将这些资源融入课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3.学生需求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需求日益多样化。
乡土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对家乡文化、实践能力的追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乡土课程教学实践内容1.课程设置我校乡土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地方历史与文化:讲述家乡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
(2)自然与生态: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生态保护等。
(3)传统技艺与手工艺:传授家乡的传统技艺、手工艺制作方法。
(4)农业与农村生活:了解家乡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习俗等。
2.教学方式(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址等,感受家乡的历史底蕴。
(2)讲座与访谈: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为学生讲解乡土文化知识。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技艺、手工艺制作等实践活动。
(4)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乡土课程学习任务。
3.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
(3)作品展示:展示学生的乡土课程学习成果,如手工艺品、摄影作品等。
四、乡土课程教学实践成效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乡土课程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增强学生地域认同感通过学习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等知识,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地域认同感。
农村幼儿园特色乡土课程的建构实践
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近年来,我们对农村幼儿园特色乡土课程的建构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我们充分挖掘农村特色资源,使之成为幼儿活动、学习的素材,丰富课程内容,建构园本课程体系,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一、利用乡土自然资源,丰富区域活动课程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区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创新思路、交流做法、积累经验,形成了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体系。
1.科学规划课程,开发区域活动。
我们围绕“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科研课题”《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构研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全园教师的创造力,对每项活动从目标、材料准备、操作方法、指导要点等方面认真规划,反复修改,开发了编织、布艺、线绳、粘贴、纸工、泥工六个系列的内容,形成了融观察、动手、益智、探究于一体的区域活动体系。
在小班设置了巧手坊、益智区、搭建区、豆豆书吧、娃娃家等区域。
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在原有区域的基础上,每班重点设置了2至3个特色区域:“编织屋”内提供玉米皮、麦秆、彩绳等材料,开展编烟袋、戒指、蛋网、中国结等活动;“布艺坊”与民间手工艺相结合,开展缝制沙包、荷包、鞋垫、刺绣等活动;“粘贴坊”内根据提供的锯末、苍耳、种子、彩纸等材料开展各类粘贴活动。
同时结合孩子的个别差异和季节特点,我们不断调整、完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较好的促进了幼儿能力和个性发展。
2.广泛收集材料,丰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
我们收集的材料主要有四类:一是农村自然材料,二是农产品材料,三是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四是幼儿身边的材料。
我们发动家长、幼儿及教师广泛收集,并对材料进行有目的地筛选、清洗和归类,分装入盒,合理利用。
如玉米秆,长的当扁担挑着玩、当枪扛着玩、当马骑着玩,短的投放到建构区用来搭建、拼摆,再短的剪成小段、用来做风铃、眼镜、灯笼……收集的材料安全、卫生、经济、实惠,可操作性强,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乡土课程是指以农村地方文化为内容、以实际生活为依托、以农村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课程。
农村幼儿园是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培养农村儿童的乡土情怀和文化认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如何建设与探索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成为了当前农村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的重要性1.培养乡土情怀和文化认同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农村儿童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学习乡土课程,孩子们可以了解乡村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从而形成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这对于孩子们的性格和情感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乡土课程的建设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了解并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
乡土课程可以集中传授本地方言、歌谣、民俗、手工艺等传统技艺,从小培养孩子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为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促进农村建设与发展乡土课程的建设还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状况,增强孩子们对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通过乡土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小培养他们对乡村的发展和建设充满信心和热情。
目前,虽然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单一、传统味道浓重部分农村幼儿园在乡土课程建设中,只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忽视了培养孩子们对现代乡村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课程内容缺乏多元化和实践性,只停留在传统文化的歌唱、舞蹈和手工艺制作上,缺乏对农村实际发展情况的介绍和培养。
2.教师队伍短缺,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面临着教师队伍短缺和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乡土课程建设缺乏专业化的师资和教材资源。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摘要: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本地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尤其是对乡村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元素,以各种方式进行本土课程资源的整合,以达到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辅助与支持。
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改变自己的课程开发观念,对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当地的课程进行优化,优化课程开发,拓展课程内容,将当地资源引入课程设计中,从而提高幼儿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乡土课程1乡土课程资源的特点1.1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地方课程资源的内涵广泛,既有自然资源,又有人文资源。
利用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既能拓宽学生的文化眼界,又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1.2乡土课程具有地域性特征我们的教育覆盖了许多不同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
这就使得地方课程资源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
1.3乡土课程还需要继续开发虽然中国地方课程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全部开发出来。
为此,需要对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不断地探索、筛选和处理,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2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的意义课程的构建要有针对性。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当地教育资源的定位,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以达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
首先,进行本土资源的发掘,进行本土课程的建设。
也就是说,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得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让课程对幼儿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所建构的课程应该以培养儿童的良好文化素质为目标。
儿童在幼年时期,对于文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即教师教给他们的东西,他们会尽力去学。
所以,教师要设计符合地方文化的课程,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最好的成长。
幼儿园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事情,学会爱自己。
在此基础上,以提升儿童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从而推动儿童的全面发展。
再次,为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应将教学资源融入幼儿的生活中。
幼儿园乡土社会课:特色教案与实践活动设计
幼儿园乡土社会课:特色教案与实践活动设计一、引言幼儿园乡土社会课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
在教学过程中,特色教案和实践活动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乡土社会课的教学特色,以及特色教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
二、乡土社会课的教学特色1. 幼儿园乡土社会课的意义乡土社会课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幼儿建立对家乡的认同感,了解和尊重家乡的文化传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教学内容的设置在幼儿园乡土社会课中,教师应该以家乡的文化、历史、传统、地理等为主要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乡土社会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游戏教学、体验活动、参观考察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特色教案设计1. 《我的家乡》主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土人情等,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教学活动:地图绘制活动、家乡气候模拟体验、家乡故事共享等。
2. 《家乡的美食》主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家乡特色美食的种类、制作过程等,培养对家乡美食的喜爱和骄傲之情。
教学活动:制作家乡特色小吃、品尝家乡美食、家庭美食共享等。
四、实践活动设计1. 田园体验活动组织幼儿到田园地区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农民的辛勤劳作,感受家乡的农耕文化。
2. 家乡风情展示活动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代表家乡文化特色的物品,进行家乡风情展示,通过展示和共享,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历史、传统、文化等。
五、总结与展望乡土社会课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特色、特色教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探讨,相信读者已经对幼儿园乡土社会课的特色和实践活动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乡土文化在园本课程中的综合建构与实施
乡土文化在园本课程中的综合建构与实施乡愁是一个人热爱家乡情感的体现。
“想念这个地方”,是想念这个地方的什么呢?对不同的人而言,其想念的内容就多了,大到山水建筑,小到衣物饮食,或是活动仪式等。
对群体的共同记忆而言,是这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东西。
对幼儿园而言,构建园本课程是要吸收、融合幼儿园所在区域优秀的乡土文化因素,形成综合性的课程,显示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形成幼儿园的办学特色,成为幼儿园的一个文化符号,最终成为孩子们的共同记忆。
园本课程的构建是一件严肃的,而非可有可无、随意点缀的事情。
关于乡土文化进园本课程的课题,学界有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在学习、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同安区洗墨池幼儿园“墨趣文化”园本课程(笔者在原工作单位所主持的省级课题《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园墨趣文化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建设实践,提出“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综合性”的主要观点。
一、在内涵上,做到全领域渗透1.乡土文化园本课程体系建构的背景。
厦门市同安区洗墨池幼儿园创办于1972年,旧园坐落于宋代科学家、政治家苏颂故居芦山堂的一侧,新园坐落在葫芦山脚下,以苏颂习字洗笔的“洗墨池”命名,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所以幼儿园也就凝聚着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
本园虽以“墨趣文化”为题开发园本课程,却不单单是将“墨”从乡土文化体系中抽取出来,而是以“墨”为线索,牵连出相关联的乡土文化内涵。
“墨”就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祖先的智慧、人与自然的和谐、文明的发展、文化的追求。
它衍生出了诸如墨是什么,从哪里来,干什么用,怎么用,有什么成果,这些成果是谁创造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意义等课题,同时涉及到文化符号的概念特征、来源、功能、用法及其成果等,与其相关的器物、人物、事件、背景等构成乡土文化园本课程体系。
2.园本课程在各领域课程中的渗透。
园本课程一旦承载着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的功能,就要最大程度地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融入学校各领域课程之中。
它既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又和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各领域课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挖掘乡土资源 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
挖掘乡土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土资源逐渐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在幼儿教育领域,如何利用乡土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乡土资源的价值乡土资源指的是生长于乡村的植物、动物、风土人情等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这些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教育价值。
挖掘乡土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地域文化认同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综合发展。
二、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1. 采用游戏教学法在幼儿园进行特色主题活动时,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
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农田、果园,让他们亲身体验耕种、采摘的乐趣;也可以组织幼儿参加传统的乡村游戏,如骑牛、蛐蛐掐架等,使他们感受传统乡村文化的魅力。
2. 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如竹编、草编、木雕等,让幼儿通过动手制作,认识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开展乡村美食体验活动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制作乡村美食,如饺子、麻花、豆腐等,让他们了解乡村的饮食文化,体验制作的乐趣。
4. 参观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幼儿观赏当地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表演,比如民间舞蹈、民歌演唱等,让他们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
5. 科普教育活动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植物和动物资源,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如山水画、植物识别、动物观察等,增强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三、设置活动课程针对乡土资源特色主题活动,幼儿园可以设置相应的活动课程,具体包括:1. 乡村游学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农田、果园、田间劳作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乡村的美好。
3. 美食制作活动:组织幼儿参与当地美食的制作,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创建乡土资源教育环境在幼儿园中,应该创造一个浓厚的乡土资源教育环境。
可以在幼儿园周围划出一块小型的农田,让幼儿亲自体验耕作的乐趣;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乡村游乐场,供幼儿参与传统乡村游戏的活动;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乡村美食制作区,供幼儿参与美食制作的活动。
幼儿园乡土文化教案的教学实践与拓展
幼儿园乡土文化教案的教学实践与拓展一、引言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色。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将乡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并通过教案拓展幼儿的认知和体验,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教育工作。
本文从教学实践和拓展两个方面,探讨幼儿园乡土文化教案的编写和实施。
二、教学实践1. 乡土文化的内涵乡土文化是指每个地域、每个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传统风俗。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的乡土资源,如民俗、美食、建筑等,让幼儿通过感知和体验,感悟乡土文化的魅力。
2. 教案编写原则编写乡土文化教案时,应该注重情境化、体验性和趣味性。
教案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引导幼儿通过活动和游戏的形式,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强对乡土文化的情感认同。
3. 实施步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观察、问询、讲解等方式,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
利用多媒体、故事、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参与到乡土文化的体验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拓展1. 活动策划除了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元素外,还可以通过节庆活动、主题展览、亲子活动等形式,拓展乡土文化的教学内容。
举办乡村游学活动、传统手工制作比赛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参与,加深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感情。
2. 跨学科融合在教学拓展中,可以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到跨学科课程中,如语言、数学、美术等,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通过乡土文化教案,引导幼儿学习当地方言、传统歌谣、绘画等,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拓展认知领域。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乡土文化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实践和拓展,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乡土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和体验乡土文化,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幼儿园乡土文化教案的教学实践与拓展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乡土文化教育是一项富有挑战和意义的工作。
挖掘乡土资源 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
挖掘乡土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为了让幼儿园更具特色和魅力,我们可以挖掘乡土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构建方法和活动推荐。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家庭调查和社区调查,了解幼儿园所在地的乡土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等。
了解这些资源可以为我们构建特色主题活动提供依据。
我们可以根据乡土资源的特点,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如果幼儿园周围有山、水、田园等自然景观,我们可以组织户外探索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还可以组织田园劳动活动,让孩子们亲手种植蔬菜,感受劳动的乐趣。
我们可以利用乡土资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
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传统戏曲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学习传统戏曲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还可以组织传统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制作传统工艺品,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除了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我们还可以利用乡土资源中的建筑风格,设计相应的特色主题活动。
如果幼儿园周围有特色的民居建筑,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参观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当地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
还可以组织一次建筑模型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动手制作一座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模型,培养他们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的开展,加强家园合作。
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们的父母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亲眼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
还可以组织一次家庭美食分享活动,让家长们与孩子们一起制作当地特色美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挖掘乡土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可以增强家园合作,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推进。
希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幼儿园能够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
挖掘乡土资源 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
挖掘乡土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对于幼儿园的特色主题活动的构建,可以借鉴乡土资源进行挖掘。
乡土资源是指一个地方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乡风、民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
通过挖掘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幼儿园的特色主题活动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的地方意识和文化自豪感。
一、挖掘乡土资源1. 地理环境:幼儿园周围的地理环境是乡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利用周围的山水、植被、动物等资源,开展户外探索和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历史文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可以组织参观当地的历史古迹、博物馆等,让幼儿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
3. 乡俗民风:乡俗民风是乡土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舞龙舞狮、杂技表演等,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 探索自然:借助幼儿园周围的自然资源,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和探索。
可以进行自然摄影、采集昆虫、植物等活动,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传统手工艺:引导幼儿学习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如编织、陶艺、剪纸等。
可以邀请当地的手艺人来园授课,让幼儿亲自制作手工艺品,感受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3. 本地特色美食:通过举办厨艺比赛、品尝本地特色美食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培养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
4. 乡村运动会:组织幼儿园的乡村运动会,设置当地传统的体育项目,如斗牛、拔河、爬竹竿等。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乡土绘画:引导幼儿用画笔记录当地的美景和人物,开展乡土绘画比赛,并举办画展。
让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挖掘乡土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这些特色主题活动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乡村生活”体验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幼儿园“乡村生活”体验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幼儿园课程是基于幼儿生活的课程,乡村生活体验课程的一系列实践探索活动,旨在使幼儿园课程回归?和?的生活世界,从而促进幼儿人格的和谐发展。
一、生成主题一一孩子经验体验的课程1. 亲近大自然。
孩子的视角离不开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每一株植物,每一个动物,都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独特的存在,都有其珍贵的价值。
花草树木、鱼虫鸟兽、蔬菜瓜果这些在孩子们眼中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带幼儿走入大自然,去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大树下、池塘边、田野里、沟岸上,都留有孩子探索的足迹。
生成的主题《我的家乡》让幼儿走入生活,了解生活,使我们的课程更丰富、更充实,也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2. 体验田间农事。
乡村生活中的人们在季节的不断更换中,会在田里种植各类农作物,如黄瓜、扁豆、茄子、西红柿等。
各种蔬菜瓜果种植几乎家家都有,乡村的孩子会随家人一起来到田间地头,他们会把成人劳动的情景看成是一种游戏,会随大人一边游戏一边做一些农事,这是孩子最直接最真实的生活体验。
教师们把劳动搬进区域,拔草、挖山芋、剥玉米……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体会活动的快乐,生成了《有趣的乡村》主题活动。
二、精彩活动——孩子生活体验的课程1. 在乡村游戏活动中再现。
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内容。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游戏有它生存的必然性,跳皮筋、跳房子、抓石子等传统的乡村游戏,既能激发幼儿玩的兴趣和热情,又能对幼儿的力量、速度、身体协调、空间感觉,甚至思维方式、意志品质等进行有效的发掘和增强。
老师们通过平时的观察和收集,从孩子的活动中寻找发现游戏,从儿时的记忆中翻出游戏,在材料、玩法上作创新设计,我们和孩子一起创造性地玩着古老的游戏,每个游戏在动作、玩法上都表现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特点,孩子在真正属于他们的游戏中感知快乐、发展能力。
2. 在悠远的历史中演绎。
我镇胜浦被誉为“吴淞文化的历史冰箱”、“吴淞文化的活化石”,是典型的“江南吴淞文化沉积区”,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原生态吴淞文化的形式,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幼儿园特色乡土课程的建构实践
作者:李丽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47-01
近年来,我们对农村幼儿园特色乡土课程的建构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我们充分挖掘农村特色资源,使之成为幼儿活动、学习的素材,丰富课程内容,建构园本课程体系,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一、利用乡土自然资源,丰富区域活动课程
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区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创新思路、交流做法、积累经验,形成了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体系。
1.科学规划课程,开发区域活动。
我们围绕“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科研课题”《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构研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全园教师的创造力,对每项活动从目标、材料准备、操作方法、指导要点等方面认真规划,反复修改,开发了编织、布艺、线绳、粘贴、纸工、泥工六个系列的内容,形成了融观察、动手、益智、探究于一体的区域活动体系。
在小班设置了巧手坊、益智区、搭建区、豆豆书吧、娃娃家等区域。
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在原有区域的基础上,每班重点设置了2至3个特色区域:“编织屋”内提供玉米皮、麦秆、彩绳等材料,开展编烟袋、戒指、蛋网、中国结等活动;“布艺坊”与民间手工艺相结合,开展缝制沙包、荷包、鞋垫、刺绣等活动;“粘贴坊”内根据提供的锯末、苍耳、种子、彩纸等材料开展各类粘贴活动。
同时结合孩子的个别差异和季节特点,我们不断调整、完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较好的促进了幼儿能力和个性发展。
2.广泛收集材料,丰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
我们收集的材料主要有四类:一是农村自然材料,二是农产品材料,三是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四是幼儿身边的材料。
我们发动家长、幼儿及教师广泛收集,并对材料进行有目的地筛选、清洗和归类,分装入盒,合理利用。
如玉米秆,长的当扁担挑着玩、当枪扛着玩、当马骑着玩,短的投放到建构区用来搭建、拼摆,再短的剪成小段、用来做风铃、眼镜、灯笼……收集的材料安全、卫生、经济、实惠,可操作性强,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3.提高资源利用,精心组织活动。
自然资源具有低结构、多功能、挑战层次多的特点,一种材料往往蕴含着促进幼儿发展的多项意义,在设计活动时尽量挖掘材料的利用价值,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操作相同的材料,获得不同的体验与经验。
一是在多个区域使用一种材料,让孩子在一物多用、一物多玩中可以体验到想象和创造的乐趣。
二是在不同年龄段使用一种材料,
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探索学习获得发展。
三是在不同性格孩子手中体现同种材料的不同价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喜好自由选择材料可以促进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是递进延伸使用同类材料,幼儿可以在一次次的操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是多种材料的组合使用,让各种材料在孩子的尝试、探索、操作中相互组合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探索合作意识。
六是利用材料對主题教育进行合理补充。
排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仅凭一两次集体教学活动很难达到教育目标,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开发智力。
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设计户外游戏课程
我们抓住民间童谣和民间游戏淳朴至真、富有童趣的特点,立足乡土文化,努力挖掘乡土文化中适合幼儿教育的民间童谣和民间游戏资源,构建了户外游戏体系,既传承了民间文化,增强幼儿体质,又丰富幼儿生活。
1.广泛搜集资料,建构游戏活动体系
每学期,我们都发动教师设计新的游戏方案,精选优秀案例对原有教材进行修改补充,逐步完善。
我园的游戏活动主要归纳为三类:一类是简单易操作的随机游戏,主要是民间童谣游戏。
第二类是简单的器械游戏,如玩沙游戏、棋类游戏、套圈、抽陀螺等。
第三类是综合性比较强的情境游戏,由教师创编游戏情境、利用自然资源或废旧物品制作器械组织全班幼儿参与的大型游戏活动。
2.改变设计思路,创新游戏活动形式
一是拓宽游戏活动场地。
我们提出处处皆游戏场所的思路,让走廊、教室、操场都成为孩子们游戏的乐园。
躺在草地上快乐地“蹬自行车”;树阴下画上格子玩“跳房子”、“走迷宫;走廊里可以玩《筛麦秸》。
这些,轻松地解决了活动场地小的困难。
二是加大游戏活动密度。
我们充分利用晨检、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零散时间,灵活穿插游戏,让幼儿在有限的空间、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快乐。
三是整合创新游戏方案。
我们将民间游戏内容进行组合,利用原有器械对游戏进行改编或改变部分器械和游戏名称创编成新的游戏,让幼儿产生全新的游戏体验和感受。
四是将民间游戏渗透于主题教育活动中。
我们找准与主题教育的有效结合点,把民间童谣、游戏有机渗入到主题教育活动中,深化主题教育效果。
三、乡土课程建构的教育意义
1.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是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和手眼脑协调能力。
二是开发了幼儿智力、锻炼了体能。
民间游戏中包含大量的棋类游戏,对幼儿智力开发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还有锻炼肢体力量的跳荷叶、“小袋鼠”,有锻炼手指灵活性的抓核、弹核,有锻炼平衡能力的走桩、过桥,多数游戏注重幼儿综合体能和智力锻炼,为幼儿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中同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逐渐学会表达。
如游戏“拍手歌”,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2.教师在活动中逐步成长
在开展区域活动和户外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参与者,还是策划者。
日积月累使教师的思路开阔了,开展活动的能力、观察指导能力逐步增强。
有些教师能将具体的做法进行总结提升,撰写出教学论文,逐步成长为骨干老师。
3.借助游戏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现在的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是伴着民间童谣和游戏长大的,有丰富的游戏素材和经验。
在孩子的带动下,一家人经常下棋、说童谣、讲故事,还有的家长教给孩子幼儿园没有学到的童谣和游戏,作为亲子娱乐休闲的方式。
对于民间编织和缝制的方法他们更有经验,我们经常利用家长会时间把他们请园里当老师,组织亲子比赛活动,提高家长的认识,在互学互教中增进了亲子感情,促进了家园共育。
在利用自然资源和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区域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组织好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在无限的教育需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结出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