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请不要把手机和计算器带入考场。
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
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第Ⅱ卷时,将解答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的平板AB与固定的斜面CD用铰链连接,一球放在AB与CD之间时,CD 对球的弹力为N1,球对AB的压力为N2,不计摩擦。
将AB从竖直缓慢地转到水平时
A.N1先减小后增大,N2一直减小
B.N1一直减小,N2一直增大
C.N2先减小后增大,N1一直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2.若竖直上抛的物块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都与速率成正比,上升时间为t
,加速度为a1;下降时间为t2,加速度为a2。
则
1
A.t1<t2,a1增大
B.t1<t2,a2减小
C.t1=t2,a1减小
D.t2<t1,a2增大
3.平伸手掌使掌上石块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石块离掌上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石块离开手的瞬间,手掌的加速度大于重力
加速度
B.在石块离开手的瞬间,石块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C.手托石块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石块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D.手托石块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石块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4.如图2,一质量为m的光滑半圆槽固定在水平面上,槽的直径水平,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槽的最高处由静止开始滑到最低点时,槽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
A.小于3mg
B.等于3mg
C.等于4mg
D.大于4mg
5.水平拉力F1使一物块从静止开始由光滑水平面上
的A点,经3t运动到B点,速度为v;接着物块改
受同向力F2,在4t时刻到达C点,速度变为4v,
其v-t图像如图3。
若F1/F2=a,AB/BC=b,则
A.a=1/9 b=3/5
B.a=1/12 b=3/5
C.a=1/9 b=3/4
D.a=1/12 b=3/4
6.图4是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图线AB是一段圆心C在t轴上的1/6圆弧,A时刻是t
,B是圆弧顶点,线段BC垂直于t轴,
此刻是t B,D点是圆弧AB的中点,则在质点从t A
到t B的过程中,质点的
A.平均速度等于D点的速度v D
B.速度和加速度都增大
C.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D.A、D的加速度之比是3/1
二、多项选择题:有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5,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的两端A、B分别固定在竖直墙和水平天花板上,吊有重物的光滑钩C挂在绳上静止,则
A.若只把A端缓慢向上移一小段时,绳的拉力减小
B.若只把A端缓慢向上移一小段时,绳的拉力不变
C.若只把B端缓慢向右移一小段时,绳的拉力增大
D.若只把B 端缓慢向右移一小段时,绳的拉力减小
8.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斜面做了上百次实验。
让小球从某光滑斜面上的不同位置自由滚下,测出球从不同起点滚动的位移x 及所用时间t 。
若比值2t
x 定值b ,则下列叙述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当时采用斜面做实验代替自由落体运动,是为了“冲淡重力”,便于测球运动的时间
B.小球从同一倾角斜面的不同位置滚下,x 不同,比值b 也不同
C.改变斜面倾角,发现对于每一个特定倾角的斜面,小球从不同位置滚下,比值
b 保持不变。
而且倾角不同的斜面的比值b 相等
D.将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结论合理外推至当斜面倾角为90°时,自由落
体运动的比值b 也将与x 无关,因此可认为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变速运动,并得
出自由落体加速度
9.如图6,在斜面顶端A 以速度v 水平抛出一
小球,经过时间t 1恰好落在斜面的点D ,斜
面长AC =3AD ;若在A 点以速度2v 水平抛出
小球,经过时间t 2完成平抛运动。
不计空气
阻力,则
A.t 2<2t 1
B.小球落在C 的右边
C.t 2=2t 1
D.小球正好落在
C 点
10.若小球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球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
今有同材料的实心小球甲和乙,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不同材料的半径相同的实心小球丙和丁,丙的密度大于丁的密度。
若四球在空气中都由静止下落相同时间,则
A.甲球下落距离比乙球少
B.甲球加速度大于乙球加速度
C.丙球下落距离比丁球多
D.丙球末动量大于丁球末动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1~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
11.(每空2分,共10分)某组同学
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
验时的装置如图7甲所示。
①为了平衡阻力,他们取下细
绳及托盘放在小车上,连好
纸带,通过调整垫
片,改变长木板倾
斜程度,根据打出
的纸带判断小车是
否做运
动。
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调节滑轮高度,使小车运动时细绳始终与
(填“水平桌面”或“长木板”)平行。
③通过实验得到图7乙所示的纸带。
纸带上O为纸带上的一个参考点,选取
相邻计数时间间隔为0.1s的计数点A、B、C、D、E、F、G。
请计算小车从A到G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m/s2,振针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
④实验时放入托盘中的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相比
(A.更大;B.相等;C.更小)。
12.(8分)某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环形橡皮筋的弹力。
(1)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弹簧秤的轴线竖直。
②如图8甲,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钩上,另一端用圆珠
笔尖缓慢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
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O1、O2
间的距离l。
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
(2)数据处理:
①利用表中数据在答题卷图8乙的坐标纸上画出F -l 图线(4分)。
②根据F -l 图线求得表中l 0= cm(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2分)。
③算得这条橡皮筋的劲度系数= N/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2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4分。
把解答写在答题
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2分)如图9,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面体,斜面体
上有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与细线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的杆上,细线与光滑斜面平行,此时系统静止。
(1)若一水平力F 1作用在斜面体上,使系统一起
运动,且细线的张力刚好为零,则F 1多大?
(2)若一水平力F 2作用在斜面体上,使系统一起
运动,且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刚好为零,细线仍
与斜面平行,则F 2多大?
14.(14分)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上,放一质量是1kg 的厚薄均匀的木板A ,
在A 上放一质量是4kg 的物块B ,A 与B 间、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是0.5和0.1,且它们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
力,作用在B 的向上拉力F 平行斜面,如图10。
Sin37°=0.6,cos37°=0.8,g =10m/s 2。
试求A 、
B 都由静止开始所满足的下列三种需求:
(1)当F =0时,A 与B 间摩擦力多大?
(2)当F 为什么范围时A 、B 都静止?
(3)当F 为什么范围时A 、B 一起向上运动?
五、选考题:请考生从第15、1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15题计分。
15.[选修3-3](12分)
(1)(4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
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每选错1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
分)
A.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增大
B.将一块单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C.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
D.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微粒热运动产生的
E.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吸热
(2)(8分)竖直的左、右玻璃管内的水银通过下面的细
管连通,左、右两管内的空气被上面的体积不计的
细管中阀门隔开,左、右两均匀管的横截面积之比
是2:1,此时透热的两管中各段空气柱和水银柱的长
度如图11所示,右管空气柱压强是3ρgh,ρ是水
银密度。
试求:
①如果大气温度都缓慢升高ΔT,左管水银面是升还是降?
②如果大气温度没变,而是打开阀门,最后左管空气柱压强是多大?
16.选修3-4](12分)
(1)(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每选错1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麦克斯韦预言光波是电磁波
B.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是由阳光折射形成的
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的振动方向和光的传播方向不垂直
D.把图12的a、b两光分别以同样的入射角斜射入池塘里,
a光的折射角比b的折射角大
E.图13是a、b两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后在屏
上形成的干涉图样,说明a光的频率比b的频率高
(2)(8分)一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简谐横波,先后传到
质点P和Q。
当波传到Q开始计时,P、Q的振动图象如图
13所示。
试求:
①质点Q的振动位移y与时间t的关系式。
②若P、Q在波传播方向上相距20m,t=0时P、Q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则波的传播速度多大?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本试卷大部分是袁创。
谢谢张玉海等老师指导。
评卷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分细则)1C 2B 3A 4C 5A 6D 7BC 8AD 9AB 10BCD
11.(每空2分,共10分)
①匀速直线;
②长木板;
③0.986,0.557,A(填“更大”也给2分)
12.(8分)
①如图8乙(4分,其中描点3分,描线1分);
②10.36(在10.30~10.47内可给分)(结果保留
4位有效数,2分);
③48(在46~50内可给分)(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2分)
13.(1)细线张力刚好为零时,小球受重力和支持力,如图9乙。
对于小球,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tanα=ma1(3分)
对于小球和斜面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M)a1=(m+M)g tanα(3分)
(2)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小球受力如图9丙,
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co tα=ma2 (3分)
对小球和斜面体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2=(m+M)a2=(m+M)gco tα(3分)
14.(1)当F=0时,设A、B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a1,A与B间摩
擦力大小是f1,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
对A、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5×10×sin37°-f m2=5×10×sin37°-0.1×5×10×cos37°=5a1(2分)
(解得a1=5.2m/s2
a1=5.2m/s2<6m/s2说明A、B一起运动 下划线的不给分,下同)
对于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4×10×sin37°-f1=4a1(1分)
解得f1=3.2N 沿斜面向上(1分)
(f1=3.2N<f m1=0.5×4×10×cos37°=16N,再次说明A、B一起向下加速运动)
(2)设f斜面是斜面对A的静摩擦力,则要A静止
1×10×sin37°+f斜面=f1(1分)
∵ -4N<f斜面<f m2=4N(1分)
∴ 2N<f1<10N<f m1=16N,对A向上对B向下(1分)要B静止,F=4×10×sin37°+f2(1分)
所以,A、B都静止时 26N<F<34N(1分)
(3)设A、B一起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a3,A与B间摩擦力大小是f3,向上沿斜面为正方向。
对A、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5×10×sin37°+0.1×5×10×cos37°)=5a3(1分)
对于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4×10×sin37°+f3)=4a3(1分)因为f3≤f m1=16N(1分)
(∴ 0<a3≤6m/s2)
所以,A、B一起沿斜面加速度向上运动所需F是
34N<F≤64N(2分)
15.(1)ADE (4分)
(2)①当大气温度都缓慢升高ΔT时,我们设想先“用无形手”控制水银不动,左、右两管内的空气柱体积不变,压强都升高原压强的ΔT/T
倍,得到一个“中间状态”。
而左管空气柱的原压强比右管的大,所
以“放开无形手”后,左管水银面会下降。
(2分)(对于理想气体,
在只涉及状态量不涉及过程量时,可以设想一个“中间状态”,以化
难为易)
②如果大气温度没变,而是打开阀门,左管的部分空气通过上面体积
不计的细管进入右管,我们设想左、右管空气暂不混合,只是压强等于p ,在此压强下,左、右管内原气体的体积分别变为V 1、V 2。
则由玻意耳定律得(1分)
对左管空气柱 5ρgh ×2s ×3h =p ×V 1 (1分)
对右管空气柱 3ρgh ×s ×h =p ×V 1 (1分)
由于玻璃管和水银的总体积不变,所以 V 1+V 2=2s ×3h +s ×h (1分) 解得最后左管空气柱压强是 gh p ρ7
33=
(2分)
16.(1)ABE (4分)
(2)①质点Q 的振幅是2m ,周期为T =6s ,t =1.5s 时y =2m (1
分)
所以Q 的位移与时间t 的关系
式是
y =2sin(t 3
π)(m ) (2分) ②经分析,t =0时部分波形如图13乙 (2分) 20m=λλλ6
121++ (2分) 波的传播速度是 m/s 26s
m 12===T v λ (1分) [或者,②经分析,P 、Q 开始振动的时差
∆t PO =nT T +3
2 (n =0,1,2,…)(2分)
P 、Q 之间的距离 20m=λλ3
2+n (1分) 要使t =0时P 、Q 之间只有一个波谷,
则 n =1 (1分)
波的传播速度是 m/s 26s
m 12===T v λ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