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即将逝去的老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即将逝去的老宅
我今年35岁,父亲的年龄是我的两倍而老宅的年龄又差不多是父亲年龄的七倍(至今约500年的历史)。
古稀之年的父亲面容沧桑而精神矍铄。
老宅也同父亲一样,虽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焕发光彩,孕育了我们家六代人的成长。
听父亲说这座宅子是他的曾祖父买下的,当时房子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原先是介休文家的房子。
说到文家,他是介休的名家。
(介休因介子推而得名亦有“三贤故里”之称,三贤即:文彦博、郭林宗、介子推。
)我家所在的地方叫做“文家庄”,就是因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彦博而得名的。
父亲说我们家宅子的结构是“三宅两院过道庭”即三套宅子,两个院子和一个庭堂。
院子的东西两侧是两条长约60米宽约1.5米的巷子。
父亲说这个院子是仿照古代轿子的造型修建的,东西两边的巷子就是两根轿杆,抬着我家这座院子。
而我家的院子正好处在中间和东西两家的院子是通过这两条巷子联系的且有小门可相通过,其实通东西为一。
父亲说“这三座院子原来都是一家的,而我们家所在的这座是主院”因为在我们家正房(砖窑房)上有一座楼,这是三座院子唯一的,这座楼父亲说叫“窑套楼”在整个轿形结构中算是轿顶了,古代也叫“绣楼”。
听老人们说古代小姐自十岁起就在这楼上学剌绣,一直到出嫁前不得下楼。
这三座院子曾经有一个气派的正门,后来文家后人没落了就把这三座院子变卖了。
以后,各家或走了侧门或有所变更“另立门户”总之几经变迁也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我家现在走的是侧门也就是前面说的东边的那个巷子。
巷子口临街的那个门便成了出入我家的唯一的门,我们习惯叫它“大门”进了大门,西面又有两个相隔不远的门,进入第一个门便是我家的第一个院子,进入第二个门就是我家第二个院子。
现在第一个院子已全部建成了临街的商铺,所以门也自然没了。
第二个院子便是我们主要生活场所。
但南面的过道庭以及上面的储物的阁楼在文革的年代被先祖父拆掉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就是在南庭南面的地底下父亲说还有个地窖,估计是用来储物的吧。
不过过逝的姑姑曾告诉过他“抗战时期是用作防空洞的,当时附近好多居民在里面避过难”
这些都是父亲亲历或听他的父辈们讲得有关宅子的一些历史,至于它更深厚的、原始的价值还有待挖掘。
但这座承载了500年历史,承载了文家几代人历史,承载了我们家几代人历史的宅子很快要被拆掉了。
真让人为之可惜,特别是在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今天。
曾经看到别人住进了高楼大厦还很羡慕但如今自己的家的老宅要被拆掉了,却又是多么的不舍,因为它是亲情的见证,文化的见证,历史的见证。
老宅不在了,还去哪里寻找先辈的智慧,寻找先辈的奋斗印记,寻找我们童年的记忆……拆掉它尽管有补偿但它的价值又怎能用金钱来衡量。
老宅——你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你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战士,你是一位可亲可敬的亲人。
老宅真不舍得你走,真希望你能留下来陪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