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熔体结构(二)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熔体的结构与性质(完整)

第三章 熔体的结构与性质(完整)

第三章熔体的结构与性质一、名词解释1、金属液的类晶结构:金属液在过热度不高的温度下具有准晶态结构,即金属液中接近中心原子处原子基本呈有序的分布,与晶体中相同(即保持近程有序),而在稍远处原子的分布几乎是无序的(即远程有序消失)。

2、铁液中的群聚态:过热度不高(10%-15%)的铁液,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着固相中原子间的键。

但原子的有序分布不仅局限于直接邻近于该原子的周围,而是扩展到较大体积的原子团内,即在这种原子团内保持着接近于晶体中的结构,这被称为金属液的有序带或群聚态。

3、(还原性渣)炉渣的还原性:指炉渣从金属液中吸收氧,使之发生脱氧反应的能力。

4、(氧化性渣)炉渣的氧化性:指炉渣向与之接触的金属液供给氧,使其中的杂质元素氧化的能力。

(炉渣向金属液供给氧的能力。

)5、炉渣的磷容量:熔渣具有容纳或溶解磷酸盐或磷化物的能力。

6、炉渣的容量性质:炉渣具有容纳或溶解某种物质的能力。

7、炉渣的硫容量:炉渣具有容纳或溶解硫的能力。

8、炉渣的碱度:指炉渣中主要碱性氧化物含量与主要酸性氧化物的含量比值。

9、炉渣的熔点:加热时固态炉渣完全转变为均匀液相或冷却时液态开始析出固相的温度。

10、炉渣的表观(黏度)粘度:当炉渣内出现了不溶解的组分质点或是在温度下降时,高熔点组分的溶解度减少,成为难溶的细分散状的固相质点而析出,炉渣变为不均匀性的多相渣,其粘度(黏度)比均匀性的渣的粘度(黏度)大得多,不服从牛顿(黏)粘滞定理,则其粘度称为表观粘(黏)度(炉渣成为非均匀性渣)。

11、表面活性元素:能够导致溶剂表面张力剧烈降低的元素,如微量的O S N等。

12、表面活性物质:能导致溶剂表面张力剧烈降低的物质。

二、填空1、在冶金生产中,认为氧、硫等是铁液的表面活性元素,其原因是:氧硫等元素的存在会导致铁液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

2、反应[Si]+2(FeO)=(SiO2)+2[Fe] ,反应[C]+(FeO)=CO+[Fe],[FeS]+(CaO)=(CaS)+[FeO],[Mn]+(FeO)=(MnO)+[Fe],[S]+(CaO)=(CaS)+[O]的离子方程式为:[Si]+4( O2-)+2(Fe2+)=(SiO44-)+2[Fe];C]+(O2-)+(Fe2+)=CO+[Fe];[ S] +(O2-)=(S2-)+[O];[Mn]+(Fe2+)=(Mn2+)+[Fe];[S]+( O2-)=(S2-)+[O]。

熔体结构

熔体结构

金属熔体结构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1 前言许多材料的制备都包含一个由液相到固相的凝固过程。

因而,凝固前液相的结构和性质将对材料的凝固过程、组织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合金液是由多种尺度和结构单元组成的呈熔融状态的熔体,熔体结构单元的多种尺度包含从单个原子到不同尺度的原子团簇或原子集团。

熔体结构呈现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属熔体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发现金属和合金的液态结构和性质不仅与金属的种类和合金的成分及压力有关,而且也与熔体的热历史(即熔体的升降温速率、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等)有关。

并认识到通过控制熔体状态可控制合金的凝固过程、凝固组织和合金性能。

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在熔体结构研究及利用熔体结构随温度变化的滞后性控制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方面的成果与进展。

2 熔体结构的研究进展随着对液态结构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于液态结构有了新的了解,认识到金属的液态原子不是完全紊乱的,而是呈短程有序结构,或者称为原子团簇(流动集团),这种有序性范围通常小于0.5nm。

金属熔体短程有序结构的发现,对于探索金属凝固的原理以及固体组织都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Saboung 利用中子衍射发现了K-Pd合金熔体结构因子上有预峰存在,它的有关参数和温度有关。

Slliot在非晶固体结构研究中发现了比短程有序大的多的结构, 并定义为中程有序。

中程有序结构的发现,对高温熔盐结构及其性质的控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虽然对高温熔体进行试验方面的研究存在不少困难,但高温熔体具有丰富的物理内涵和重要的应用背景,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近年来对高温熔体研究较多的是关于熔体的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主要集中于液态半导体、液体的金属- 非金属转变、表面熔化等方向。

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 对熔体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实验上主要是用X 射线和中子射线研究熔体的结构,理论上是对熔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

Kivelson等人发现在过冷的液态亚磷酸三苯酯(TPP)中存在不连续变化。

冶金原理(3.2)--冶金熔体的结构

冶金原理(3.2)--冶金熔体的结构

第三章冶金熔体的结构3.0概述冶金熔体的结构:指冶金熔体中各种质点(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排列状态。

熔体结构主要取决于质点间的交互作用能。

冶金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相对于固态和气态,人们对液态结构,尤其是冶金熔体结构的认识还很不够。

在接近临界温度时,液态与气态较接近。

在通常情况下,冶金熔体的结构和性质更接近于其固态。

不同的冶金熔体具有明显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3.1金属熔体的结构3.1.1金属晶体的结构晶体:由占有晶体整个体积的、在三维方向上以一定距离呈现周期而重复的有序排列的原子或离子构成——物质结构的远程有序性。

基本概念:单位晶胞、晶格常数、配位数、晶格结点、金属键典型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堆六方铁的结构:原子半径:1.28*10-l0m,三种晶型:αFe→γFe(1185K)γFe→δFe(1667K)αFe、δFe:体心立方晶格,配位数为8γFe:面心立方晶格,配位数为12固溶体:当有其它固体原子溶入某种固体置换型固溶体——各组分的原子在晶格结点位相互置换,置换的异种原子的半径差别不大;间隙型固溶体——组分的原子占据了本体晶格的空隙位,两种原子的半径差别很大。

如:碳原子占据在铁晶体结点间的空隙位。

3.1.2金属熔体的结构基本事实I金属的熔化潜热仅为汽化潜热的3%~8%对于纯铁,熔化潜热为15.2kJ·mol-1,汽化潜热是340.2kJ·mol-1→液态金属与固态金属的原子间结合力差别很小金属熔化时,熵值的变化也不大,约为5~10J·mol-1·K-1→熔化时金属中原子分布的无序度改变很小。

熔化时大多数金属的体积仅增加2.5%~5%,相当于原子间距增加0.8%~1.6%→在液态和固态下原子分布大体相同,原子间结合力相近。

金属液、固态的比热容差别一般在10%以下,而液、气态比热容相差为20%~50%。

→金属液、固态中的原子运动状态相近。

《熔体的结构》课件

《熔体的结构》课件
通常比固态物 质的密度要小,这是因为 在熔融过程中,原子或分 子间的排列结构松散了。
2 熔体的粘度
熔体的粘度取决于分子间 的相互作用和分子自身运 动的速度。不同物质的熔 体粘度差异很大。
3 熔体的流变特性
熔体具有流动性,可以通 过外力的作用改变形状, 其流变特性对材料的加工 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熔体的分子结构
简单分子熔体
由分子间的非共价力相互连接 而成的熔体,如水的熔体由氢 键相互连接形成。
高分子熔体
由大量链状或网状高分子复合 物相互连接而成的熔体,如塑 料的熔体。
离子熔体
由离子间的电力相互连接而成 的熔体,如盐的熔体。
熔体的晶体结构
1
相变过程
熔体经过冷却逐渐形成固态晶体,其中包括晶格排列和结晶生长过程。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熔体在新材料研究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探索更多创新性的材 料。
2 熔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熔体技术将不断革新,通过改进加工工艺、提高材料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
结束语
熔体的重要性
熔体是材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深入理解和应用熔体对材料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熔体的未来展望
通过研究熔体的结构和性质,我们将能够创造出更加高效、可持续和创新的材料,促进科技 进步。
《熔体的结构》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探讨熔体的结构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性。熔体是什 么?为何它对材料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什么是熔体
熔体的定义
熔体是物质在升温过程中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状态,具有较高的温度和流动性。
熔化的条件
熔化需要达到物质的熔点温度,并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克服。
2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3章 熔体和玻璃体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3章 熔体和玻璃体

第三章熔体和玻璃体§3-1 熔体的结构-聚合物理论一、聚合物的形成硅酸盐熔体聚合物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一)、石英颗粒分化熔体化学键分析:离子键与共价键性(约52%)混合。

Si-O键:σ、п 故具有高键能、方向性、低配位特点;R-O键:离子键键强比Si-O键弱 Si4+能吸引O2-;在熔融SiO2中,O/Si比为2:1,[SiO4]连接成架状。

若加入Na2O则使O/Si比例升高,随加入量增加,O/Si比可由原来的2:1逐步升高到4:1,[SiO4]连接方式可从架状变为层状、带状、链状、环状直至最后断裂而形成[SiO4]岛状,这种架状[SiO4]断裂称为熔融石英的分化过程。

由于Na+的存在使Si-O-Na中Si-O键相对增强,与Si相联的桥氧与Si的键相对减弱,易受Na2O的侵袭,而断裂,结果原来的桥氧变成非桥氧,形成由两个硅氧四面体组成的短链二聚体[Si2O1]脱离下来,同时断链处形成新的Si-O-Na键。

邻近的Si-O键可成为新的侵袭对象,只要有Na2O存在,这种分化过程将会继续下去。

分化的结果将产生许多由硅氧四面体短链形成的低聚合物,以及一些没有被分化完全的残留石英骨架,即石英的三维晶格碎片[SiO2]n 。

(二)、各类聚合物缩聚并伴随变形由分化过程产生的低聚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同时释放出部分Na2O,这个过程称为缩聚。

[Si04]Na4+[Si2O7]NA6=[Si3O10]Na8+Na2O(短链)2[Si3O10]Na8=[SiO3]6Na12+2Na2O(三)、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下,聚合⇌解聚达到平衡缩聚释放的Na2O又能进一步侵蚀石英骨架,而使其分化出低聚物,如此循环,最后体系出现分化⇌缩聚平衡。

熔体中存在低聚物、高聚物、三维晶格碎片、游离碱及石英颗粒带入的吸附物,因而熔体是不同聚合程度的聚合物的混合物,这些多种聚合物同时存在便是熔体结构远程无序的实质。

第三章 熔体结构要点及习题讲解

第三章 熔体结构要点及习题讲解

2 玻璃形成的热力学(Thermodynamic)
熔体在冷却过程中有三种途径: (1)结晶化(Crystallization):有序度不断增加,直到释放全部多余的能量 (2)玻璃化(Classification):过冷液在 Tg 固化 (3)分相(Miscibility gaps or Phase immiscibility):质点迁移发生偏聚,形成互不混溶的组成。
第三章 熔体结构要点及习题
第一节概述
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内能、密度、相变潜热、结构比较
概念与特征
玻璃由熔体过冷而制得,分传统玻璃和非熔融法所获提新型玻璃。
熔体: 介于气态和晶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其结构有“近程有序” (0~20A 内, 质点在小范围内规则排列) 和“核前群”(液体排列并不限于中心质点)。
第五节 玻璃的形成(Glass Formation) 1 玻璃形成的方法
(1) 传统玻璃的熔制过程分五个阶段: 硅酸盐形成——玻璃形成——玻璃液澄清——玻璃液均化——玻璃液冷却。 熔制——成型——热处理——冷加工(平板玻璃:浮法;玻璃细珠:粉末法,熔液法;空心玻璃:手工或吹) (2)微晶玻璃:适当组成的玻璃控制结晶而成,含(95~98%)1um 以下的晶体及少量残余玻璃相(不透明): 热处理(1012~1015 颗/cm3),晶核剂
3 粘度与组成的关系
(1)粘度随 O/Si 增大,桥氧增加,低聚物不断产生,网络断裂程度增加(即加入 Li2O,Na2O, K2O, BaO) (2)当 Al2O3/ Na2O≤1 时,Al2O3 代替 SiO2 可以起“补网”作用,从而提高粘度效果。 (3)在简单碱金属硅酸盐熔体 R2O—SiO2 中,阳离子 R+对粘度的影响与它本身含量有关:O/Si 降低,对粘度起 作用是 Si-O 键力, R2O 中随 R+ 半径减小, 键强增加, 它对[ SiO4]间 Si-O 键削弱能力增加, 因此粘度按 Li2O, Na2O, + K2O 次序增加;O/Si 升高时,硅氧四面体间连接方式已近岛状,四面体很大程度靠 R-O 键长相连,故 Li 键力大, 提高粘度。 二价离子与一价阳子相—粘度升高,[BO3]—网络疏松,粘度下降。

《熔体的结构》课件

《熔体的结构》课件
《熔体的结构》ppt课件
目 录
• 熔体的定义与特性 • 熔体的微观结构 • 熔体的物理性质 • 熔体的化学性质 • 熔体与环境的关系 • 熔体在工业中的应用
01
熔体的定义与特性
熔体的定义
熔体定义
熔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其中分子 或原子在热能作用下具有较高的 流动性,并呈现出液态的特性。
熔体的形成
当物质受到足够的热能作用时, 其固态晶体结构被破坏,分子或 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相互 间的吸引力,形成自由流动的状
分子间作用力
熔体中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决定了其物理性质,如粘度、表面 张力等。
熔体的分类
01
02
03
有机熔体
有机熔体是指由有机化合 物组成的熔体,如聚合物 熔体、油脂等。
无机熔体
无机熔体是指由无机化合 物组成的熔体,如玻璃、 金属熔体等。
混合熔体
混合熔体是指由两种或多 种物质组成的熔体,其性 质取决于各组成物质的性 质和比例。
态。
熔体的特点
熔体具有液态的流动性,可以自 由流动和润湿其他物质表面,同 时其粘度、密度和分子间作用力
等物理性质与液态相似。
熔体的特性
粘度
熔体的粘度是衡量其流动性的一 个重要参数,粘度越低,流动性
越好。
密度
熔体的密度是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 下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 在熔融状态下的密度也有所不同。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食品加工
熔体在食品加工中用于制作巧克力、糖浆、果酱等。
陶瓷与玻璃制造
熔体在陶瓷和玻璃制造中起到传递热量和形成所需形状的作用。
新能源领域
熔融盐在新能源领域中用于太阳能热发电和核能发电的热量传递和存 储。

熔体结构

熔体结构

金属熔体结构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1前言许多材料的制备都包含一个由液相到固相的凝固过程。

因而,凝固前液相的结构和性质将对材料的凝固过程、组织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合金液是由多种尺度和结构单元组成的呈熔融状态的熔体,熔体结构单元的多种尺度包含从单个原子到不同尺度的原子团簇或原子集团。

熔体结构呈现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属熔体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发现金属和合金的液态结构和性质不仅与金属的种类和合金的成分及压力有关,而且也与熔体的热历史(即熔体的升降温速率、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等)有关。

并认识到通过控制熔体状态可控制合金的凝固过程、凝固组织和合金性能。

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在熔体结构研究及利用熔体结构随温度变化的滞后性控制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方面的成果与进展。

2熔体结构的研究进展随着对液态结构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于液态结构有了新的了解,认识到金属的液态原子不是完全紊乱的,而是呈短程有序结构,或者称为原子团簇(流动集团),这种有序性范围通常小于0.5nm。

金属熔体短程有序结构的发现,对于探索金属凝固的原理以及固体组织都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Saboung 利用中子衍射发现了K-Pd合金熔体结构因子上有预峰存在,它的有关参数和温度有关。

Slliot在非晶固体结构研究中发现了比短程有序大的多的结构, 并定义为中程有序。

中程有序结构的发现,对高温熔盐结构及其性质的控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虽然对高温熔体进行试验方面的研究存在不少困难,但高温熔体具有丰富的物理内涵和重要的应用背景,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近年来对高温熔体研究较多的是关于熔体的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主要集中于液态半导体、液体的金属- 非金属转变、表面熔化等方向。

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 对熔体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实验上主要是用X 射线和中子射线研究熔体的结构,理论上是对熔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

Kivelson等人发现在过冷的液态亚磷酸三苯酯(TPP)中存在不连续变化。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 熔体结构要点及习题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 熔体结构要点及习题
下的硅酸盐玻璃相比,出现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是由硼配位数由三配位
变为四配位引起的称为“硼反常”。所谓异常:加入碱金属,随着碱金属增 加,粘度上升,再加入碱金属,粘度下降。
B 硼反常现象的原因 在石英玻璃中引入R+,会破坏相邻四面体的桥氧,形成两个非桥氧,网络分 开,Y降低。在硼玻璃中加入R+,开始加R2O时,和硅酸盐相反,非但不破坏 桥氧,反而会加固网络,Y不会小,而是增加,因而粘度升高,膨胀系数等明 显降低。因为在硼玻璃中开始加入R2O时会增加硼配位数,使一部分硼变化 成[BO4],另一部分仍为三角体配位。当R2O进一步增加(Na2O为16.7%, Y=3.2), 由于[BO4]带负电,不能直接连接,而通常是由[BO3]或另一种偶而存 在的多面体来相隔,一般认为R2O提供的氧不是用于形成[BO4],而是以非桥 氧形式出现于三角体之中,从而使结构网络连接减弱,导致一系列变化。
有晶格变形的有序区域在“晶子”中心质点排列较有规律,愈远离中心,则
变形程度愈大。“晶子”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并从“晶子”部分到无定形
部分的过渡是逐步完成的,两者之间无明显界线。主要体现了微不均匀性和 近程有序性。
2 无规则网络学说(Random Network Models):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与相应 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一个三度空间网络(three dimensional network)所构成, 这样网络是离子多面体(Polyhedra)构筑起来。晶体结构网是由多面体无数次有 规律的重复而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面体重复没有规律。
3.
Tg和Tm也是一个特征值,大约为2/3。
4.
粘度和熔点是生成下班的重要标志,冷却速率是形成玻
璃的重要条件。
4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

《材料物理》第三章 溶体

《材料物理》第三章 溶体

(2) 当温度不变时,熔体组成的O/Si比 (R)高,则表示碱性氧化物含量较 高,分化作用增强,从而Onb增多, 低聚物也增多。
把聚合物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主要是石英颗粒的分化;
中期:缩聚反应并伴随聚合物的变形;


后期:在一定温度(高温)和一定时间 (足够长) 下达到聚合 解聚平衡。
强度 I
气体 熔体
玻璃
晶体
sinθ λ
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X射线衍射强度 随入射角度变化的分布曲线
近程有序理论
晶态时,晶格中质点的分布按一定规律排列,而这 种规律在晶格中任何地方都表现着,称为“远程有 序”。
熔体时,晶格点阵(crystal lattices)被破坏,不再 具有“远程有序”的特性,但由于熔化后质点的距 离和相互间作用力变化不大,因而在每个质点四周 仍然围绕着一定数量的、作类似于晶体中有规则排 列的其它质点,和晶体不同的是这个中心质点稍远 处(10~20A)这种规律就逐渐破坏而趋于消失。对 于这种小范围内质点的有序排列称之为“近程无 序”。
玻璃自重软化 成形操作粘度值
(2) 粘度——组成关系
① O/Si比
硅酸盐熔体的粘度首先取决于硅氧四面体网络 的聚合程度,即随O/Si比的上升而下降,见表3-4。
熔体的分子式
SiO2 Na2O·2SiO2 Na2O·SiO2 2Na2O·SiO2
O/Si 比值 2∶1 2.5∶1 3∶1 4∶1
结构式
共氧 离子
数 0 1
2
2 2.5 3 4
每个硅 负电荷
数 4 3
2
2 1.5 1 0
负离子团结构
二维方向无限延伸 三维方向无限延伸
12

第三章熔体与非晶态固体第二讲ppt课件

第三章熔体与非晶态固体第二讲ppt课件

u
u
IV
IV
u
IV IV
(A) T
析晶区
(B) T
熔体与非晶态固体
③如果IV和u的极大值所处的温度范围很靠近,熔体就易析 晶而不易形成玻璃。反之,就不易析晶而易形成玻璃。
u
u
IV
IV
u
IV IV
(A) T
析晶区
(B) T
熔体与非晶态固体
熔体在TM温度附近若粘度很大,此时晶核产生 与晶体的生长阻力均很大,因而易形成过冷液体而 不易析晶。 IV和 u两曲线峰值大小及相对位置,都 由系统本性所决定。
熔体与非晶态固体 3.5 玻璃的结构
玻璃的结构:是指玻璃中质点在空间的几何配置、 有序程度以及彼此间的结合状态。
玻璃结构特点: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玻璃结构研究的历史
不同科学家对玻璃的认识
玻璃结构研究的历史
石英玻璃
熔体与非晶态固体
加入 R2O 或RO
x-射线衍射分析
红外线光谱
结构单元是[SiO4],且四面体共角相连
熔体与非晶态固体
当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离子共价混合键,主要在于有SP
电子形成的杂化轨道,并构成σ键和π键,强烈的极化作用,
这种混合键既具有离子键易改变键角、易形成无对称变形的趋
势,有利于造成玻璃的远程无序,又有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 性,不易改变键长和键角的倾向,造成玻璃的近程有序,因此
容易形成玻璃。
结构的外在表现。
二、 介稳性
热力学——高能状态,有析晶的趋势 动力学——高粘度,析晶不可能,长期保持介稳态。
熔体与非晶态固体
VQ 液体
过冷液体 K
M
F
E 玻璃态

第三章熔体结构(二)

第三章熔体结构(二)

Y对玻璃性质的影响
玻璃 Y TM ( C )
( 107 / C)
146
140
Na2O2SiO2
P2O5
3
3
1250
1300
Na2OSiO2
Na2OP2O5
2
2
1050
1100
220
220
计算举例: (1)石英玻璃(SiO2) Z=4 X=2×2-4=0 (2)Na2O.2SiO2 Z=4 R=2 R=5/2 Y=2(4-2)=4
(6) 10%molNa2O.8%molAl2O3.82%molSiO2
Z=4
R=(10+24+82×2)/(82+8×2)=2.02
X=0.0 Y=3.96
注意——
有些的离子不属典型的网络形成离子或网络 变性离子,如Al3+、Pb2+等属于所谓的中间离子, 这时就不能准确地确定R值。 若 (R2O+RO)/Al2O3 > 1 , 则有[AlO4] 即 为网络形成离子 若 (R2O+RO)/Al2O3 < 1 , 为网络变性离子 则有[AlO6] 即

网络学说:
优点:强调了玻璃中离子与多面体相互间排列的均匀
性、连续性及无序性等方面结构特征。这可以说明玻 璃的各向同性、内部性质的均匀性与随成分改变时玻 璃性质变化的连续性等基本特性。如玻璃的各向同性 可以看着是由于形成网络的多面体(如硅氧四面体)
的取向不规则性导致的。而玻璃之所以没有固定的熔
点是由于多面体的取向不同,结构中的键角大小不一, 因此加热时弱键先断裂然后强键才断裂,结构被连续 破坏。宏观上表现出玻璃的逐渐软化,物理化学性质 表现出渐变性。
玻璃结构特点: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硅酸盐物理化学第三章熔体结构教案

硅酸盐物理化学第三章熔体结构教案

硅酸盐物理化学第三章熔体结构教案第三章熔体结构引⾔固体中出来结构排列有序的晶体外,还有结构呈近程有序⽽远程⽆序的⾮晶态固体,简称⾮晶体。

⾮晶体是原⼦排列不规则的固体,包括玻璃、树脂、橡胶、凝胶、⾮晶态半导体……3.1熔体和玻璃体的结构3.1.1熔体的结构熔体⼜叫熔融态,是⼀种液体。

液体和固体的相似之处:体积密度相近、晶体熔化热⼩、液体与固体热容相近。

液态是介于⽓态与固态之间的⼀种中间状态,在性质上表现为⼀种过渡性质,低温时接近于固态,在⾼温时接近于⽓态。

由于我们通常接触的都是温度不太⾼时的液体,所以它们与固体更接近。

图3.1为⽩硅⽯晶体和熔体等4中不同状态物质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

由图可见当θ⾓很⼩时,⽓体有很强的散射强度;熔体和玻璃没有显著的散射现象。

当θ⾓⼤时:⽓体图谱中⽆峰值出现,质点排列完全⽆序;晶体峰很光锐,质点排列有序,结晶程度⾼。

熔体和玻璃体在晶体有明显峰处,都有弥散状峰出现。

这说明结构中有近程有序区域。

能量Sinθ/λ图3.1晶体、玻璃、熔体、⽓体的X射线衍射图1.硅酸盐熔体的形成硅酸盐熔体中有多种负离⼦集团同时存在:如Na2O—SiO2熔体中有:[Si2O7]-6(单体)、[Si3O10]-8(⼆聚体)……[SinO3n+1]-(2n+2);此外还有“三维晶格碎⽚”[SiO2]n,其边缘有断键,内部有缺陷。

平衡时各级聚合物分布呈⼀定的⼏何级数。

[SiO4]之间连接⽅式可以从⽯英的架状——层状——链状——岛状(⽤聚合物描述)。

以Na2O—SiO2熔体为例。

⼀切硅氧聚合物来源于Na2O和SiO2的相互作⽤不考虑固相反应、低共熔、扩散等现象。

只考虑Na2O怎样“攻击”、“蚕⾷”⽯英颗粒从⽽产⽣聚合物。

聚合物的分布决定熔体结构。

⽯英颗粒表⾯有断键,并与空⽓中⽔汽作⽤⽣成Si-OH键,与Na2O相遇时发⽣离⼦交换:Si-OH Si-O-Na图3.2 Na+的攻击-诱导效应结论:1处的化学键加强2处的化学键减弱。

第三章 熔体的结构与性质(完整)

第三章 熔体的结构与性质(完整)

第三章熔体的结构与性质一、名词解释1、金属液的类晶结构:金属液在过热度不高的温度下具有准晶态结构,即金属液中接近中心原子处原子基本呈有序的分布,与晶体中相同(即保持近程有序),而在稍远处原子的分布几乎是无序的(即远程有序消失)。

2、铁液中的群聚态:过热度不高(10%-15%)的铁液,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着固相中原子间的键。

但原子的有序分布不仅局限于直接邻近于该原子的周围,而是扩展到较大体积的原子团内,即在这种原子团内保持着接近于晶体中的结构,这被称为金属液的有序带或群聚态。

3、(还原性渣)炉渣的还原性:指炉渣从金属液中吸收氧,使之发生脱氧反应的能力。

4、(氧化性渣)炉渣的氧化性:指炉渣向与之接触的金属液供给氧,使其中的杂质元素氧化的能力。

(炉渣向金属液供给氧的能力。

)5、炉渣的磷容量:熔渣具有容纳或溶解磷酸盐或磷化物的能力。

6、炉渣的容量性质:炉渣具有容纳或溶解某种物质的能力。

7、炉渣的硫容量:炉渣具有容纳或溶解硫的能力。

8、炉渣的碱度:指炉渣中主要碱性氧化物含量与主要酸性氧化物的含量比值。

9、炉渣的熔点:加热时固态炉渣完全转变为均匀液相或冷却时液态开始析出固相的温度。

10、炉渣的表观(黏度)粘度:当炉渣内出现了不溶解的组分质点或是在温度下降时,高熔点组分的溶解度减少,成为难溶的细分散状的固相质点而析出,炉渣变为不均匀性的多相渣,其粘度(黏度)比均匀性的渣的粘度(黏度)大得多,不服从牛顿(黏)粘滞定理,则其粘度称为表观粘(黏)度(炉渣成为非均匀性渣)。

11、表面活性元素:能够导致溶剂表面张力剧烈降低的元素,如微量的O S N等。

12、表面活性物质:能导致溶剂表面张力剧烈降低的物质。

二、填空1、在冶金生产中,认为氧、硫等是铁液的表面活性元素,其原因是:氧硫等元素的存在会导致铁液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

2、反应[Si]+2(FeO)=(SiO2)+2[Fe] ,反应[C]+(FeO)=CO+[Fe],[FeS]+(CaO)=(CaS)+[FeO],[Mn]+(FeO)=(MnO)+[Fe],[S]+(CaO)=(CaS)+[O]的离子方程式为:[Si]+4( O2-)+2(Fe2+)=(SiO44-)+2[Fe];C]+(O2-)+(Fe2+)=CO+[Fe];[ S] +(O2-)=(S2-)+[O];[Mn]+(Fe2+)=(Mn2+)+[Fe];[S]+( O2-)=(S2-)+[O]。

熔体结构

熔体结构

金属熔体结构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1 前言许多材料的制备都包含一个由液相到固相的凝固过程。

因而,凝固前液相的结构和性质将对材料的凝固过程、组织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合金液是由多种尺度和结构单元组成的呈熔融状态的熔体,熔体结构单元的多种尺度包含从单个原子到不同尺度的原子团簇或原子集团。

熔体结构呈现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属熔体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发现金属和合金的液态结构和性质不仅与金属的种类和合金的成分及压力有关,而且也与熔体的热历史(即熔体的升降温速率、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等)有关。

并认识到通过控制熔体状态可控制合金的凝固过程、凝固组织和合金性能。

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在熔体结构研究及利用熔体结构随温度变化的滞后性控制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方面的成果与进展。

2 熔体结构的研究进展随着对液态结构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于液态结构有了新的了解,认识到金属的液态原子不是完全紊乱的,而是呈短程有序结构,或者称为原子团簇(流动集团),这种有序性范围通常小于0.5nm。

金属熔体短程有序结构的发现,对于探索金属凝固的原理以及固体组织都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Saboung 利用中子衍射发现了K-Pd合金熔体结构因子上有预峰存在,它的有关参数和温度有关。

Slliot在非晶固体结构研究中发现了比短程有序大的多的结构, 并定义为中程有序。

中程有序结构的发现,对高温熔盐结构及其性质的控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虽然对高温熔体进行试验方面的研究存在不少困难,但高温熔体具有丰富的物理内涵和重要的应用背景,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近年来对高温熔体研究较多的是关于熔体的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主要集中于液态半导体、液体的金属- 非金属转变、表面熔化等方向。

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 对熔体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实验上主要是用X 射线和中子射线研究熔体的结构,理论上是对熔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

Kivelson等人发现在过冷的液态亚磷酸三苯酯(TPP)中存在不连续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l、Si、Sn、Pb、P、As 、Sb、Bi、O、S、Te 的硒化物 Tl、Sn、Pb、Sb、Bi、O、Se、As 、Ge 的碲化物 BeF2 、AlF3 、ZnCl2 、Ag (Cl、Br、I)、Pb(Cl2 、Br2 、I2 )和多组分混合物 R NO3 -R (NO3 )2 , 其中 R =碱金属离子,R =碱土金属离子 K2 CO3 -MgCO3 TI2 SO4 、KHSO4 等 例子很多 非聚合物:甲苯、乙醚、甲醇、乙醇、甘油、葡萄糖等 聚合物:聚乙烯等,种类很多 酸、碱、氧化物、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等,种类很多 Au4 Si、Pd4 Si、Tex-Cu2.5 -Au5 及其它用特殊急冷法获得
5.物理、化学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 .物理、
30 3 28 26 2
VM
24 1 22 20 0 10 20 30 40 50 R2O(mol%)
系玻璃R 含量与分子体积的关系 图3-15 R2O-SiO2系玻璃 2O含量与分子体积的关系 1-Li2O; 2-Na2O; 3-K2O
二、玻璃的转变
479 493 499
(b) 加热时与冷却时测定的 温度应一致(不 加热时与冷却时测定的Tg温度应一致 温度应一致( 考虑滞后 滞后)。 考虑滞后)。 实际测定表明玻璃化转变并不是在 一个确定的Tg点上 点上, 是有一个转变温度范围。 一个确定的 点上,而 是有一个转变温度范围。 玻璃没有固定熔点, 结论:玻璃没有固定熔点,玻璃加热变为熔体 过程也是渐变的。 过程也是渐变的。
表3 -7
种 类 元 素 氧化物 硫化物 硒化物 碲化物 卤化物 硝酸盐 碳酸盐 硫酸盐 硅酸盐 硼酸盐 磷酸盐 有 机 化合物 水溶液 金 属 O、S、Se、P
由熔融法形成玻璃的物质
物 质
P2O5 、B2O3、 As2O3、 SiO2 、GeO2 、Sb2O3 、In2O3 、Te2O3 、SnO2、 PbO 、SeO B、Ga、In、TI、Ge、Sn、N、P、As 、Sb、Bi、O、Sc 的硫化物:As2S3、Sb2 S3、CS2 等
1 2 1 2
非熔融法
例:
制取各种薄膜和涂层; ♠化学气相沉积“ CVD”制取各种薄膜和涂层; 化学气相沉积“ 制取各种薄膜和涂层 辐照法” 用高速中子或 用高速中子或α粒子轰击晶体材料使之无 ♠ “ 辐照法”:用高速中子或 粒子轰击晶体材料使之无 定形化 ; 凝胶” 由水解和缩聚过程可以形成块薄膜或纤维 由水解和缩聚过程可以形成块薄膜或纤维, ♠ “ 凝胶”法:由水解和缩聚过程可以形成块薄膜或纤维, 大大扩大了玻璃的种类和使用范围。 大大扩大了玻璃的种类和使用范围。
气相转变法——“ 无定形薄膜”; 无定形薄膜” 气相转变法
把晶相转变所得的玻璃态物质称“ 无定形固体 ”; 晶相转变所得的玻璃态物质称 把液相转变所得的玻璃态物质称“ 玻璃固体 ”。 液相转变所得的玻璃态物质称 其差别在于形状和近程有序程度不同。 其差别在于形状和近程有序程度不同。
表3 -8
原始物质 固体 (结晶) 形成原因 剪切应力 放射线照射 形成络合物
1. 各向同性 均质玻璃体各个方向的性质,如折射率、 硬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都是相同的, 玻璃的各向同性是其内部质点无序排列而呈现 统计均质结构的外在表现。如果玻璃中存在应 力或者非均质玻璃,则可显示出各向异性。
2. 介稳性 高能状态,玻璃具有 析晶不稳定性(热力 学); 高粘度,析晶困难相 对稳定性(动力学) 。
由非熔融法形成玻璃的物质
获得方法 冲击波 磨 碎 高速中子线 a 粒子线 金属醇盐 水解 真空蒸发 沉积 实 例
石英、长石等晶体,通过爆炸的冲击波而非晶化 晶体通过磨碎,粒子表面层逐渐非晶化 石英晶体经高速中子线或 a 粒子线的照射后转变为非晶 体石英 Si、B 、P 、A l、Na、K 等醇盐酒精溶液加水分解得到胶 体,加热形成单组分或多组分氧化物玻璃 在低温基板上用蒸发沉积形成非晶质薄膜,如 Bi、 Si 、 G e、 B 、 M gO 、 Al2 O 3 、 T iO 2、 SiC 等化合物 在低压氧化气氛中,把金属或合金做成阴极,飞溅在基 极上形成非晶态氧化物薄膜,有 SiO 2 、PbO - TeO 2 、Pb - SiO2 系统薄膜等 SiCl4 水解或 SiH 4 氧化形成 SiO 2 玻璃。在真空中加热 B(O C 2 H 3 ) 3 到 700 ℃~ 900 ℃形成 B 2O 3 玻璃 利用辉 光放 电形 成原子 态氧 和低 压中 金属有 机化 合物 分解,在基极上形成非晶态氧化物薄膜,如 Si(O C 2 H 5) 4 → SiO 2 及其它例子 利用电介质溶液的电解反应,在阴极上析出非晶质氧化 物,如 Ta2O 3 、 Al2 O 3 、 Z rO 2 、 N b 2 O 3 等
T1 T2 T3 T4 T5 T6 T7
T0
结论: 结论:
粘度小,松弛所需时间短,结构调整快。 结构调整速率小于冷却速率,玻璃态 冷却速率与结构调整速率相对大小,决定Tg。
三、
玻璃的形成
1.形成玻璃的物质及方法 2.玻璃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3.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4.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 (1)复合阴离子团大小与排列方式 (2)键强 (3)键型
它是玻璃出现脆性的最高温度, 它是玻璃出现脆性的最高温度,由于在这个 温度下可以消除玻璃制品因不均匀冷却而产生的 内应力,所以也称退火温度上限 退火温度上限。 内应力,所以也称退火温度上限。
1012Pa·S
V、Q 、 过冷液体 b 玻璃 快冷 慢冷h d 晶体 Tg1 Tg2 TM T e c f a
• Tg~Tf —— 反常间距 或 转变范围 • 玻璃许多性质发生急变
• 特有的过渡温度范围。
4、 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物理、化学性质 、 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物理、 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
性 质
Ι
ΙΙ
Tg
TfΒιβλιοθήκη 温度ΙΙΙ第一类性质:玻璃的电导、比容、 第一类性质:玻璃的电导、比容、粘度等 第二类性质:玻璃的热容、膨胀系数、密度、 第二类性质:玻璃的热容、膨胀系数、密度、 折射率等 第三类性质:玻璃的导热系数和弹性系数等 第三类性质:
液体



阴极飞溅和 氧化反应 气相反应
气相反应 体 电 解 辉光放电
阴极法
2.玻璃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熔融体是物质在液相温度以上存在的一种高能量状态。 熔融体是物质在液相温度以上存在的一种高能量状态。 随着温度降低,熔体释放能量大小不同,可以有三种 随着温度降低,熔体释放能量大小不同, 冷却途径: 冷却途径: (1)结晶化,即有序度不断增加,直到释放全部多 )结晶化,即有序度不断增加, 余能量而使整个熔体晶化为止。 余能量而使整个熔体晶化为止。 (2)玻璃化,即过冷熔体在转变温度 g硬化为固态 )玻璃化,即过冷熔体在转变温度T 玻璃的过程。 玻璃的过程。 (3)分相,即质点迁移使熔体内某些组成偏聚,从 )分相,即质点迁移使熔体内某些组成偏聚, 而形成互不混溶的组成不同的两个玻璃相 不同的两个玻璃相。 而形成互不混溶的组成不同的两个玻璃相。
析 晶
T
Tg1 Tg2 Tg3 TM
玻璃软化温度Tf 当对玻璃加热到某温度时,便会逐渐出 现软化,可以进行吹制、拉制成型玻璃制品, 玻璃开始呈现液体状态典型特性。 108Pa·S
玻璃转变温度Tg 玻璃形成温度,又称脆性温度。 玻璃形成温度,又称脆性温度。熔体开始固 脆性温度
化的温度,低于此温度呈固态。
★玻璃转变温度Tg是区分玻璃与其它 玻璃转变温度 是区分玻璃与其它 非晶态固体的重要特征。 非晶态固体的重要特征。 ★传统玻璃:TM>Tg 传统 玻璃熔体 传统玻璃: 与玻璃体的转变是可逆的, 渐变的。 与玻璃体的转变是可逆的, 渐变的。
无定形物质) ★非传统玻璃(无定形物质 :TM<Tg 二 无定形物质 者的转变不可逆。 者的转变不可逆。用气相沉积等方法 制得的Si、 、 等无定形薄膜在加 制得的 、Ge、Bi等无定形薄膜在加 热到Tg之前就会产生析晶相变 之前就会产生析晶相变, 热到 之前就会产生析晶相变,宏观 特性上也有一定差别。 特性上也有一定差别。
1.形成玻璃的物质及方法
只要冷却速率足够快,几乎任何物质都能形成玻璃。 只要冷却速率足够快,几乎任何物质都能形成玻璃。 方法:熔融法和非熔融法。 方法:熔融法和非熔融法。 熔融法是形成玻璃的传统方法,即玻璃原料经加热、 熔融法是形成玻璃的传统方法,即玻璃原料经加热、 熔融和在常规条件下进行冷却而形成玻璃态物质, 熔融和在常规条件下进行冷却而形成玻璃态物质,在玻璃工 业生产中大量采用这种方法。 业生产中大量采用这种方法。 不足:是冷却速率较慢,工业生产一般为40~60℃/h, 不足:是冷却速率较慢,工业生产一般为40~60℃/h, 40 实验室样品急冷也仅为1 10℃/s, 实验室样品急冷也仅为1~10℃/s,这样的冷却速率不能使 金属、合金或一些离子化合物形成玻璃。 金属、合金或一些离子化合物形成玻璃。
U
熔体u ∆u2
∆u1
玻璃体u 晶体u ∆u = ∆u1- ∆u2
3. 熔融态转 变为玻璃态 是渐变的、 可逆的,在 一定温度范 围内完成, 无固定熔点。
V U
• Tg—玻璃转变温度 • <Tg,固体(玻璃 ) • >Tg,熔体 • 只有熔体⇔玻璃体可逆 的转变温度范围
快冷R 3 中冷R 2 慢冷R 1
图3-17 冷却速率对玻璃转变的影响
平衡结构:和一定温度所要求的结构相一致。 平衡结构:和一定温度所要求的结构相一致。 结构松弛: 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结构相应调整, 结构松弛: 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结构相应调整,重新 排列, 以达到该温度下的平衡结构,同时释放能量, 排列, 以达到该温度下的平衡结构,同时释放能量,该过 程叫作玻璃结构调整的过程。 玻璃结构调整的过程 程叫作玻璃结构调整的过程。比容减少 >Tf <Tg Tf - Tg 结构变化是瞬时 粘度很大, 粘度很大, 结构改变发生滞后 滞后, 结构改变发生滞后, 能够适应T 的,能够适应 结构调整不充分 不充分。 结构调整不充分。实 构凝固, 结 构凝固, 的变化, 的变化,结构单 际结构可看成较高温 际结构可看成较高温 元变化速率>冷 元变化速率 冷 失去平衡, 失去平衡, 度下的平衡结构, 度下的平衡结构,结 却速率V 变化。 却速率 T变化。 速度<V 构改变 速度 T 结构不充分。 结构不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