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2.不等式的性质内容是什么?
3.你觉得在做题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自己小结,自由发言谈本节课的感受与收获,最后老师强调补充
通过小节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系统掌握,明了重难点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整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若a<b,则a+c<b+c.()
D.a≤0
例3:
(1)两边都乘,得
(2),两边都乘15,得
(3),则
a-4,根据
(4)若,则c0,
根据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相应例题,并回答
回答时说明原因理由,解释清楚根据
通过反馈校正检验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2和不等式的性质3的掌握情况,纠正并及时强调学生出现的错误,做到查漏补缺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符号指的是正、负号
思考问题,并回答,重点标记该结论
重点强调这两点并让学生重点标记,避免学生在表达和做题过程中出错
反馈校正
例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并在数轴上表示:
(1)-2x>3;
(2)3x<-9.
例2:若x>y,则ax>ay,那么a一定为()
A.a>0
B.a<0
C.a≥0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9.1.2不等式的性质
教材
内容分析(课程标准要求)
《不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不等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矛盾统一体。数学关系中的相等与不等是事物运动和平衡的反映,学习研究数量的不等关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不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学习整个不等式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以后学习解不等式(组)起到奠基的作用。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 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 采用例题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不等式的性质。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的不等式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相关知识点,如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集等,为学生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

2. 教学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1)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一性质。

(3)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1)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一性质。

(3)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一性质。

9.1.2不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

9.1.2不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

9.1.2不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
标题:9.1.2 不等式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难点:如何正确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是否也像等式一样有其自身的性质?
(二)讲解新课
1. 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在讲解每个性质时,教师都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推导,增强他们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在做题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四)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式的性质及使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观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框架,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填充和扩展,例如在讲解每一个性质的时候,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解释,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课堂练习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在做题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初中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初中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初中不等式的性质教案篇一: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课题: 9.1.2不等式的性质(1)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张跃进篇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课题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方法与过程: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家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将不等式变形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运用教学方法:类推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Ⅱ.新课讲授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1)提问1: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举例说明3<53+2<5+2 3-2<5-23+5<5+5 3-5<5-53+a<5+a 3-a<5-a3+ a+b <5+ a+b 3-(a+b) <5-( a+b)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很好,不等式的这一条性质和等式的性质相似。

下面继续进行探究。

(2)提问2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小组互相讨论总结23;2÷=2×53×5=3÷;2÷2=2×3×=3÷2;121215152÷(-1)=2×(-1)3×(-1)=3÷(-1);2÷(?)=2×(-5)2×(-5)=3÷(?);1122(3)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乘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

不等式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

不等式根本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不等式性质教学设计 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关集中心校七年级数学组导学案专用纸主备人:胡伟审核人:使用人:第11周讨论时间: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不等式的根本性质;2、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根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不等式的三个性质.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解决方法:不等式的根本性质3的导出,采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观察、归纳猜测结论、验证等环节来突破的.并在理解的根底上加强练习,以期到达学生稳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讨论、探究、讲练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或小黑板教学设计流程问题:等式有哪些性质?〔学生交流3-5分钟〕学生答复等式的性质: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已学过的等式性质内容的记忆,及表达语言的准确性;〔2〕学生对等式性质得出过程的回忆.探讨不等式的根本性质.〔学生读文8-10分钟后,研讨并解决下面问题〕如果a>b,那么,在数轴上表示a的点A位于表示b 的点B的右侧,画图表示.〔一〕做做1.请你在上面的数轴上画出表示a+3和b+3的点来,哪个点在右侧?并用不等号连接下面的式子: a+3______b+3.类似地,应有 a+c______b+c.2.如果在a>b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你认为应该有怎样的结论? 让学生多举出几组数据,结合数轴来比拟出两组数的大小关系.〔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通过交流得出结论〕.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如果a>b,那么 a+c>b +c,a-c>b-c.就是说,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二〕探究1.根据8>3,用“>〞或“ 8×2_______3 × 2; 8×〔-2〕_______3×〔-2〕.8× _______3×; 8×〔-〕_______3×〔-〕.8×0.01______3×0.01; 8×〔-0.01〕_______3×〔-0.01〕.2.对于8>3,在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吗?3.对于8>3,在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吗?4.你有什么发现?再举几例,验证你的结论.通过多组数据,观察、思考、一起探究两组数的大小关系.学生在填空的根底上分组探索不等式的性质.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并倾听学生的讨论.此次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把等式的性质加以修改,推广得到不等式的性质,而忽略了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时的不同结论,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题目,并继续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比照,体会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不等式的根本性质2: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不等式的根本性质3:如果a>b,并且c 〔三〕例题例根据不等式的根本性质,把以下不等式化成x>a或x2;〔2〕2x20.学生独立完成,举手答复以下问题.教师填写答案,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进一步稳固不等式的性质.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说出填空根据的是不等式的哪一条性质;〔2〕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的掌握情况.解:〔1〕 x-l>2,x-l+l>2+1〔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 x>3.〔2〕2x 2x-x 〔不等式的根本性质2〕, x20 〔不等式的根本性质3〕, xa或x 〔四〕教后检测1.如果a〞或“a或x8x+1;〔3〕 x>-4;〔4〕-10x 〔五〕当堂训练1.在以下各题横线上填入不等号,使不等式成立.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不等式根本性质.〔1〕假设a-3<9,那么 a ______12;〔2〕假设-a<10,那么a______ -10;答:〔1〕a<12,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2〕a>-10,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3. 2.a<0,那么〔1〕a+2 ______2;〔2〕a-1 ______ -1;〔3〕3a______ 0;〔4〕a-1______0;〔5〕|a|______0.答:〔1〕a+2<2,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2〕a-1<-1,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3〕3a<0,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2.〔4〕因为a<0,两边同加上-1,由不等式根本性质1,得a-1<-1.又,-1<0,所以 a-1<0.〔5〕因为a<0,所以a≠0,所以|a|>0.〔此题除了进一步运用不等式的三条根本性质外,还涉及了一些旧的根底知识.如a<0表示a是负数;a>0表示a是正数;|a| 是非负数等.〕 3.判断以下各题的推导是否正确?为什么?〔投影〕〔请学生口答〕〔1〕因为7.5>5.7,所以-7.5<-5.7;〔2〕因为a+8>4,所以a>-4;〔3〕因为4a>4b,所以a>b;〔4〕因为-1>-2,所以-a-1>-a-2;〔5〕因为3>2,所以3a>2a.答:〔1〕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3.〔2〕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3〕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2.〔4〕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5〕不对,应分情况逐一讨论.当a>0时,3a>2a.〔不等式根本性质2〕当 a=0时,3a=2a.当a<0时,3a<2a.〔不等式根本性质3〕〔学生在答复此题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做适当引导、启发、帮助〕4.按照以下条件,写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1〕由-2<-1,两边都加-a;〔2〕由7>5,两边都乘以不为零的-a.5.用不等号填空:〔1〕当a-b<0时,a______ b;〔2〕当a<0,b<0时,ab ______0;〔3〕当a<0,b>0时,ab ______0;〔4〕当a>0,b<0时,ab ______ 0;〔5〕假设a ______ 0,b<0,那么ab>0;〔六〕教后反思第2篇:根本不等式教学设计根本不等式一、教学设计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用新课程理念打造新的教学模式.二、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知识与技能层面,①了解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概念;②要创设几何和代数两个方面的背景,从数形结合的高度让学生了解根本不等式;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证明根本不等式;④用根本不等式来证明一些简单不等式.第二层面:过程与方法,通过掌握公式的结构特点,适当运用公式的变形,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第三层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去感受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美,走进数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②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运用性,体会数学的微妙,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设计了两个情境:一个是天平测量的问题,另一个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试验,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和理解根本不等式,让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环节:探究交流,发现规律.我在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数据去比拟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并通过小组折纸试验,通过这样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第三个环节:启发引导、形成结论.本节课的重要任务就是对根本不等式进行严格的证明,包括了比拟法,综合法和分析法,而学生对作差比拟法是比拟熟悉的,综合法和分析法的过程要加强引导,并组织学生去探究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并标准证明过程,为今后学习证明方法打下根底.第四个环节:训练小结,稳固深化.学习根本不等式最终的目的表达在它的运用上,首先在例题选择上,注重让学生充分认识和间的关系,给出一般的结论,在练习中我选择了题组形式,目的是与让学生强化对根本不等式成立条件包括等号成立的条件.第五个环节:研究拓展,提高能力.我设计了一道关于例题的变式题,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通过适当的变形将其化为例题中出现的形式,表达化归的思想,最后设计三道思考题,两道进一步稳固化归思想及应用根本不等式的条件,一道需要分类讨论,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好展示自己能力的时机,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后我通过问题式的小结,让学生自行归纳我们这节课当中学到的知识,特别是最后一问中,让学生去总结在使用根本不等式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条件.虽然我没有点出“一正二定三相等〞这样的结论,但已潜移默化为我们下一节课使用根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三、本节课重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例子理解根本不等式,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难点:灵活使用化归思想把问题转化为运用根本不等式,以及根本不等式成立条件中包括等号成立的条件.在这一节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根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包括它的成立条件,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总体想法是通过互动,发现规律,直接猜测,指定验证,得出结论,最后灵活运用这个结论来解决问题.四、本节课亮点:1.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2.灵活运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3.实现课堂三大转变:①变教学生学会知识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②变重视结论的记忆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的体验和感悟;③变模仿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4.课堂小结采取问题式小结给学生留下满口香.导入新课探究: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教师用投影仪给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并介绍此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通过直观情景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推进新课师同学们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如何找??【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根本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2.进一步掌握用根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3.审清题意,综合运用函数关系、不等式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能综合运用函数关系,不等式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是根本不等式应用举例的延伸。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9.1.2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9.1.2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1.2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莆田中山中学雍俊山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2.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3.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勇敢尝试、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具体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过程活动1 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问题: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活动2 探索不等式的性质问题1: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1)若5>3 ,则5+2 3+2,5- 2 3-2;(2)若- 1 <3 ,则-1+2 3+2,-1- 3 3-3;规律: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 ,那么a+c >b+c(或a-c >b-c)b a b +c a +c o问题2: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1)若6 > 2,则6× 5 ___2×5, 6 ÷ 5___ 2 ÷ 5;规律: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如果 a>b ,c>0 ,那么ac > bc 或 利用数轴解释:aac o b bc问题3: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1)若- 2< 3 , 则(- 2)× (- 6 ) ___ 3×(-6 ) ,(- 2) ÷ (- 6)___ 3 ÷ (- 6)(2)若 7< 4 ,则 7×(-1)______4×(-1), 7×(-2)______4×(-2), 7×(-3)______4×(-3), 7 ÷ (-1)______4 ÷ (-1), 7 ÷ (-2)______4 ÷ (-2), 7 ÷ (-3)______4 ÷ (-3), 规律: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 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如果 a>b ,c<0 ,那么ac < bc 或c b c a >cb c a <aobac bc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1: 如果a>b ,那么a +c>b +c ,a -c>b -c 。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2. 不等式的运算规则3.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不等式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实际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不等式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的不等式性质与运算规则。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以评估他们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解题思路的清晰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与他人合作的有效性。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不等式性质的图表、示例和练习题的PPT,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不等式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以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用。

3. 小组讨论模板:提供小组讨论的报告模板,包括讨论问题、成员贡献和结论等部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第2周:讲解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一)》教学设计—柴生艳

《不等式的性质(一)》教学设计—柴生艳

教学设计课题: 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师: 长沟中学 柴生艳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不等式的性质的过程,理解不等式的性质;2. 在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中,渗透类比思想方法,培养合情推理能力;3.在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不等式的性质的证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

请同学们回忆初中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 即a b a c b c >⇒±>±(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 即,0a b c ac bc >>⇒>(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即 ,0a b c ac bc ><⇒<学习回顾 通过回顾再现旧知识, 为本节内容做准备。

学生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完善.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的性质:,b a;,a b;a b b a ><<>性质1: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对称性),b c,a ;a b c >>>性质2:如果且那么(传递性) ,a c ;a b b c >+>+性质3:如果那么(可加性) 学生尝试证明各条性质及推论,教师逐条引导完成,并板眼。

以“运算中的不变性”思想作指导,学生在不等式运算(加、减、乘)中,通过类比、猜想、验证、说理等活动,经历一个完整的数学探索过程,在师生的一起归纳b ,ac b;(a c +>>-推论1:如果那么移项法则),c d,;(a b >>推论2:如果那么a+c>b+d 同向不等式可加性)概括下,得到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设计 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用两个实数差的符号来规定两个实数大小的意义。

教学目标包括理解不等式研究的基础,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加以证明;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不等关系和用比较法,分析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教学重点为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推理判断命题的真假,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范围。

教学难点在于灵活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引入部分介绍了现实世界中的不等关系,说明了本章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部分分为六个小点,包括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的关系,对称性、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乘、开方法和倒数性质。

通过例题演示了“差比法”的应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本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实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推理判断命题的真假,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范围。

1.差比法和商比法是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

差比法指如果A减去B大于0,则A大于B;如果A减去B等于0,则A 等于B;如果A减去B小于0,则A小于B。

商比法指如果A和B都大于0,则A除以B大于1,则A大于B;如果A 除以B等于1,则A等于B;如果A除以B小于1,则A小于B。

2.在命题判断中,第一题中的命题错误,因为无法确定c 和d的大小关系;第二题中的命题正确,因为如果a除以b大于1,则a大于b;第三题中的命题错误,因为无法确定a和b的大小关系;第四题中的命题错误,因为无法确定c和d的大小关系;第五题中的命题正确,因为如果a小于b小于c,则a小于c。

3.在例3中,已知c大于a大于b大于0,可以通过分析得出证题思路。

因为a除以c大于b除以c,所以a减去b除以c减去b大于0,即(a-b)/(c-b)大于0.又因为c减去a除以c 减去b小于1,即(c-a)/(c-b)小于1.因此,可以得出a小于c乘以b除以a小于b小于c。

4.在例4中,已知-π/2小于等于α小于β小于等于π/2,需要求α加β除以α减去β除以2的范围。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性质2、性质3)。

3. 不等式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表示方法、基本性质及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存在。

2. 新课讲解:讲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阐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解析: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掌握。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等式的应用。

6.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调整依据。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考察其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其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不等式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 实例素材:收集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第3-4课时: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第5-6课时:通过例题解析和练习,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数学、走进数学、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2.建立不等观念,并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3.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4.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不等量关系存在的普遍性及研究的必要性。

2.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研究含有简单的不等关系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1.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不等关系。

2.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方法手段】1.采用探究法,按照阅读、思考、交流、分析,抽象归纳出数学模型,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教师提供问题、素材,并及时点拨,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设计教典型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数量关系。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实例 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9℃。

实例2.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于或等于零。

实例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实例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引导学生想生活中的例子和学过的数学中的例子。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肯定会迫不及待的能说出很多个例子来。

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推进新课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联系了现实生活,又考虑到数学上常见的数量关系,非常好。

而且大家已经考虑到本节课的标题《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所举的实例都是反映不等量的关系。

(下面利用电脑投影展示两个实例)实例5:限时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使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9.1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不等式的性质. 2.内容解析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的重要依据.本节通过类比等式性质,观察具体数值、归纳不等式的性质,既能让学生感受运算中的不变性,获得猜想,又能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用符号语言表述结论.理解不等式性质,一是辨析,特别是不同于等式的性质;二是应用,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a x >或a x <的形式,解简单的不等式.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1)探索并理解不等式的性质.(2)体会探索过程中所应用的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2.目标解析达到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具体数字运算的大小,联系等式性质,归纳出不等式的性质.面对变形后的式子,能利用不等式性质判断它们的大小.达到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反思、总结探索过程,了解归纳和类比是获得数学发现的常用思想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探索不等式性质时,如何与等式性质进行类比,类比什么,学生的思路不是很清晰;探索不等式性质2,3时,学生常常会忽视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的情况;运用不等式性质时,经常在符号上出错. 教师要多举反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性质,多做练习,巩固性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其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教师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不等式.对于某些简单的不等式,我们可以直接想出它们的解集,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不等式,例如452615->-+x x ,直接想出解集就比较困难.因此,还要讨论怎样解不等式.与解方程需要依据等式的性质一样,解不等式需要依据不等式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不等式有什么性质.问题1 等式有哪些性质?你能分别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吗?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回忆回答问题,并由师生共同整理成下表. 设计意图:本表由学生口述,教师逐条写在黑板上,保留至探究完不等式的性质,并将不等式的性质列于其旁,以便学生在探索不等式性质时,对比等式性质,也有助于学生时刻类比等式,正确表述(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不等式的性质.(二)探究新知问题2 研究等式性质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必要时,教师给予提示:等式的性质就是从加减乘除运算的角度研究运算的不变性.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总结等式性质就是研究运算中的不变性,明确不等式性质的研究方向.问题3 为了研究不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先从一些数字的运算开始.用“<”或“>”完成下列两组填空,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①5>3 ,5+2___3+2,5+(-2)___ 3+(-2), 5+0 ___ 3+0 ;②-1<3 ,-1+2___ 3+2,-1+(-3) ___3+(-3), -1+0___ 3+0.师生活动:学生完成填空.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等式性质1,观察不等式加法运算中的不变性,即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由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并对比等式性质1进行修正,教师指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所以不等式两边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的情况可以转化为不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或式子)的情况,从而获得猜想1:当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设计意图:研究运算中的不变性,首先研究加法运算.让学生通过比较具体数字加一个正数、负数、0之后的大小,观察不等号的变化,发现并归纳其中的规律,从而提出猜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 =,那么c b c a +=+, c b c a -=-.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 b =,那么bc ac =. 如果a b =(0c ≠),那么a c =bc.想.追问:猜想1是否正确?如何验证?师生活动:让学生各自列举不等式,选取一些数和式子,加以演算,对猜想1进行验证.教师从中选取一些典型例子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讨论、确认猜想1的正确性,从而获得一般性的结论,即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从所加(减)数字分别取正数、负数、0的不同情况入手分析,通过举例验证,确认猜想1,从而获得不等式的性质1.但值得注意的是,举例验证虽是确认猜想的一种方法,但结论的正确与否仍需要严格证明.问题4 类似等式性质的符号语言表示,你能把不等式的这个性质用符号语言表示吗?师生活动: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教师将结论填写在表格中.设计意图:用符号语言表示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发展学生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问题5 研究完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的情况,对比等式性质,下面我们要研究什么问题?如何研究?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修正,明确研究方向: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情况.师生先考虑不等式两边乘0的特殊情况,教师再指出,除数不能为0,因而以下分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和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两种情况讨论.教师给出以下两组例子①②让学生进行研究.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① 6>2,6×5 ___2×5,6×(-5)___ 2 ×(-5);②-2<3 ,(-2)×6___ 3×6,(-2)×(-6)___ 3 ×(-6).学生完成填空.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等式性质2,观察不等式乘法运算中的不变性,即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由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并对比等式性质2进行修正,教师指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不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的情况可以转化为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的情况,从而获得猜想2、猜想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让学生各自列举不等式,选取一些数和式子,加以演算,对猜想2、猜想3进行验证.教师从中选取一些典型例子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讨论、确认猜想2、猜想3的正确性,从而获得一般性的结论,即不等式的性质2,3,并将其符号表示填写在表格中.(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设计意图:不等式性质2,3完全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索,即让学生类比等式的性质2和不等式性质1的研究过程,经历猜测、验证、纠错、归纳、完善的思考过程.而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自主探索中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典型问题,突破难点.问题6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总结,以表格形式归纳.此表格的生成是在上课过程中逐条适时添入,呈现在黑板上,而不是一次给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将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进行对比. 通过表格让学生对比它(三)运用新知练习1 设a >b ,用“<”或“>”填空,并说明依据不等式的哪条性质: (1)a 3 b 3; (2)8-a 8-b ; (3)a 2-_____b 2-; (4)2a ____2b; (5)15.3+-b ______15.3+-a . 师生活动:学生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a >b 进行变形,得到结果.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为下节课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作准备.练习2 若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等式性质不等式性质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 =, 那么c b c a +=+,c b c a -=-性质 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 b >, 那么c b c a +>+, c b c a ->-.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 b =, 那么bc ac =.如果a b =(0c ≠),那么cb c a =.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 b >,0c >, 那么bc ac > ,(或c bc a >). 性质 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 b >,0c <. 那么bc ac <,(或cb c a <).上述关于“探究不等式的性质”的教学内容也可参照微课《不等式的性质》视频(00:10—05:57)中的设问进行课堂教学.(A )66-<-b a (B )b a 33->- (C )22-<-b a (D )11-->--b a师生活动:学生选出答案,教师追问理由,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检测学生能否正确应用不等式性质. 练习3 设m n >,用“>”或“<”填空:① 55m n - - ② 2525m n - - ③ 3.55 3.55m n -+ -+ (四)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不等式的性质是什么?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2)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的基本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五)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9.1第4,6题. 五、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不等式的性质的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的教案
9.1.2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1:练习
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性质的》教学设计
(课堂实践材料)
鹤岗市第二十一中学
刘长华
通过填表,让学生观察有限个不等式的变化,发现并归纳不等式的性质,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推理能力.
通过类比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体会类比的学习方法。
由浅入深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性质.从不同程度的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9、课后作业Βιβλιοθήκη 128页第5、7题板书设计
反思小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在填空的基础上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适当的给予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给学生时间完成表格,并举手回答
用不
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得出答案。
学生自己来谈谈,教师强调本节课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通过回顾等式的性质,为本节课类比不等式的性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
课题
9.1.2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
刘长华
课型
研讨课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灵活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式训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大家的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能力培养与评价
1.复习旧知
创设情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1・2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双城市五家一中
邱晶
《9.1.2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9. 1.2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能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简 单变形.
2.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意 识,敢于发
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
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两边都 ____________ 同一个 ___________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述:女口果a>b , 那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以不等式7>4为例,在这个不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 零的数,请比较所得数的大小.(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完成下面表 格的填写.
出课人:五家一中 邱晶
中获益。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准确地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 情境导入,类比学习.
请同学们回忆:等式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二) 合作交流, 问题 ?

?

?
1: 试一试
(1)7_4
(2)-1 _3
共同探究 用“V 或、填,空
7+3—4+3,
7+(-1)—4+(-1), 7+ (2x-1) —4+(2x-1) -1+2 3+2
7-3 ___ 4-3 7-(-2) _4-(-2) 你能发现什么?任意换一些数你的发现仍然成立吗
1-3 _3-3
?

请同学们观察不等式两边所乘的数及不等号的变化情况,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吗?
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 同一个 ------- ,不等号的方向字母表述:如果a>b, c>0,那么ac——c,(或).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a <b 字母表述:如果a>b, c<0,那么ac c,(或).
c c 比较上面的性质2与性质3,指岀它
们有什么区别.
(2)比较等式性质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异同.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判断题:
例2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例3设a>b,用“V”或“〉”号填空: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五)课堂练习:见试卷
(六)作业:120页4、5、6题
不等式的性质导学案
仁请同学们回忆:等式基本性质的內容是什么?
2、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问题仁试一试用*或、填,空
? (1)7_47+3 4+3,7-34-3
9
7+(-1)—4+(-1),7-(-2)4-(-2)

9
7+ (2x-1) 4+(2x-1)

? (2)-1 _3-1+2 3+23-3
你能发现什么?任意换一些数你的发现仍然成立吗?
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两边都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个___________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述:如果a>b ,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以不等式7>4为例,在这个不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零的数,请比较所得数的大小.(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请同学们观察不等式两边所乘的数及不等号的变化情况,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吗?
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_______________ 同一个_______ ,不等号的方向字母表述:如果a>b, c>0,那么ac _________ c,(或)•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目”上字母表述:如果a>b, cvO,那么ac —,(或).
C C
比较上面的性质2与性质3,指出它们有什么区别.
(2)比较等式性质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异同.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判断题:
(1)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整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如果a<b,那么3—a>3—b.( )
(3) 如果,昭那么a<b.()
2<bc2.( )
(4) 如果a<b,那么ac
例2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來.
例3跆b,用“V或〉”号填空:
(四)总结反思,拓巖华
(五)课錨习见邈
(六)作业:120 M 5、6题
1. 若m<1,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 -m>- 1
B. m-1<0
C. m+1>0
D. 2m<2
2. 若a<b,且c*0,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2< be2 D. ac2>
be2A. ac<bc B. ac<beC. ac
3. a是一个整数,比較与3a的大小是()
A. a>3a
B. a<3a
C. a=3a
D.不能确定
4. 若a<b,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a+c<b+d
B. a土cVb+c
C. a—c<b+c
D. a—c<b—d
2 V —
a2. 5.若a+b>a,_则b>0;若a*0,则一3厂
6. 若a>— a,则a>0;若a+bVa—b,则b<0.
7. 用“〉”号或号填萤- —
(1)若a—bV0,贝!J a<b;(2)若b<0,贝!J a+b<a;
a
(3)若a=0,则a+b=b;t4) b<0,则ab<0;
(5) b<a<2,贝ij ( a-2) (b-2) >0;—
(6) 若一3<a<2,则(a + 3) (a—2) < 0.
提升能力
8.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 a”或“ xv a”的形式:
1 2 1
(1) x—K0; (2) 3x>— 3x+6; (3) 3x>7; (4) — 2xV—3.
9.若a-b<0,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A. a>b B. ab>0 C・ b <0 D・—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