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过程,是
词汇和概念之间的移情及转换表象。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隐喻是一种
常见而传统的方式,是人们将抽象的概念用一种趣味性的方式来描述,以达到口头描述的目的。

认知语言学家以Jerome Bruner和 Gilles Fauconnier的理论为
基础,提出了三个概念:原始场、目的场和联合场。

原始场指的是有
关被描述的对象的认知结构,也可以指主体眼前有关某个物体的信息
或经验。

目标场是指有关隐喻表达或推断所形成一种假设的场景,这
些假设受到原始场的触发。

联合场是指将原始场和目标场建立联系的
概念,它包括相关的语义,即在原始场和目标场之间的语义关系,通
常可以使用一般的比喻、隐喻或移情等方式表示。

据此,隐喻理论可以描述为一种将有关语义从一个场景转移到另
一个场景的语义转换过程。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认知场景的转换是隐
喻就是意义转移的一种表现,并且比其他形式的比较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因此,隐喻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并且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沟通效率。

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背后的概念,而且可以让抽象的概念更具可视性。

隐喻也可以帮助人们以一种
有意义的方式来描述一件事,从而使概念更具可接受性,促进更多的
交流和理解。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语言中的意义构建过程。

它们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实现的。

下面将分别对隐喻和转喻进行探究。

1. 隐喻(Metaphor)
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隐喻中,一个概念(称为隐喻源)用于理解另一个概念(称为隐喻目标),从而为目标概念赋予某种新的意义。

隐喻在语言中经常使用,有助于表达抽象的或难以言说的概念。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来描述时间的重要性。

在这个隐喻中,时间被映射为金钱,表达出时间的珍贵和需要节省的意义。

通过隐喻的使用,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并用金钱相关的概念来描述时间的使用和管理。

2. 转喻(Metonymy)
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转喻中,概念的转换是基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转喻可以通过将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或属性与另一个概念联系起来来实现。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白领”来代指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职员。

在这个转喻中,白领这个词与白色衬衫相关联,而这种衣着风格又与办公室工作紧密相关。

因此,通过将衬衫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代表,我们可以使用“白领”这个词来描述办公室职员。

隐喻和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构建方式,还能揭示出人类对于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转变的过程。

通过研究隐喻和转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是一个研究古老语言学以及语言与概念之间关系的新兴话题。

隐喻理论认为,当我们说话时,我们在更大的概念范围内通过引用和比喻的形式来传达我们的意思。

因此,我们认为隐喻是一种有趣而有用的语言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彼此之间的思想和表达,甚至是我们与他人之间有效沟通的关键。

隐喻理论建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语言学大师史蒂夫马斯特斯(Stephen C.Mast)提出的观点之上,他认为语言可以分为三种:类比型,拟语型和转喻型。

在他的给出的角度中,类比型表达的是实际的对象,拟语型表达的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转喻型表达的是另外一种更为抽象的概念。

例如,当我们说“我看不到未来”时,我们实际上在用转喻将未来比作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而不是用类比或拟语直接表达出来。

自马斯特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以来,隐喻理论便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些学者认为隐喻的作用在于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些学者则认为隐喻是用来传达非话语内容,例如情绪、情感等。

隐喻理论还被用于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例如在媒体中隐喻被用于传达对某些事件或行为的论述,它可以影响人们对事件或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话语背后所暗含的意思。

此外,隐喻理论还可以用于研究语言的同一性和变异性。

具体而言,研究者可以检查语言背景是否会影响人们的比喻理解,从而探究隐喻理解对不同社会语言者而言有何影响。

此外,研究者也可以利用隐喻理论研究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以指导语言学习者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

本文通过介绍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以及隐喻理论在实际社会中的应用,来探讨语言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现,隐喻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之间的意思,并开拓了一条通向更加有效的沟通的道路,而且还可以用于研究语言的同一性和变异性,以及文化背景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理论[论文]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理论[论文]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摘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隐喻是想象力和修辞的一种手段方法,是一种华丽的语言。

此外,隐喻通常被视为一种单独的、关于词汇而不是思维或者行为的语言特征。

出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没有隐喻,他们也可以很好的处理一切事物。

相反,我们发现,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不仅仅在语言方面,它也渗透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思考和采取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隐喻性。

关键词:语言学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提出,隐喻是一种正常的语言使用方式。

隐喻的使用不局限于文学、修辞和艺术中。

事实上,我们的日常交流都离不开隐喻。

据估计,70%的英语词汇意义都是隐喻性的。

例如,waste time,head of state, face of a watch, foot of a mountain, warm color, holes in our argument等等。

我们对于这些用法习以为常,甚至有时不会意识到它们是隐喻性的。

然而,他们不仅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对于隐喻的功能有两种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通语言的装饰,是使语言变得丰富的一种修辞手段,这种观点强调了隐喻的美学功能;另一种观点就是将隐喻看做一种认知方式。

lakoff和johson(1980)在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即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修饰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概念体系,是人们用一种事物来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之一。

它植根于语言、思维、文化和概念体系中,是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的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

隐喻是无处不在的。

因此,所有的语言也都具有隐喻性。

根据这种观点,我们的语言学知识是普通认知的一部分,而语言学分类就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隐喻就是我们对于世界的分类以及我们思维过程的基本要素。

从日常对话到文学作品和科学理论的语篇当中,我们以相似而又创新的方式来使用隐喻谈论这个世界。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研究已经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这是一种研究语言如何表达概念的独特方法。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本质是以认知的形式与其他语言使用者进行交流。

因此,语言的本质被认为是以认知的形式进行交流,隐喻就是其中的一种。

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隐喻是一种表达概念的方法,它通过在不同种类之间建立联系来表达某种思想,这种联系可以通过我们内心里存储的信息获得。

隐喻理论认为,在语言中使用隐喻是对概念的基本理解。

它也体现了人们对不同类别之间关系的理解。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使用“he is a lion”来描述一个人,那么此人应该是勇敢,坚强,并有强大的能量。

因此,隐喻是一种通过分析已有信息,以语言表达新的概念的方法。

隐喻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理解另一个语言使用者的意思。

例如,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中存在的多种隐喻来理解某些被使用者提出的概念。

隐喻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创造一种新的概念,或者通过语言来表达一种概念,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复杂的概念。

隐喻理论也有一定的边界,比如有语言上的差异,隐喻对使用者也有一定的要求。

比如,使用者要理解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素养,这样才能使用正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某一概念。

此外,使用者还应该了解文化背景,以及接受不同文化的不同观点和解释,这样才能使用正确的表达概念,以及真正理解另一个语言使用者所要传达的概念。

因此,隐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语言使用者之间沟通意义的方法。

它不仅能够提高使用者之间的理解,而且可以更好地表达概念。

隐喻理论为拓展语言使用者之间沟通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而这种视角也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表达思想。

隐喻理论的研究将为拓展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沟通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视角,从而使语言更加有力。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治·雷克弗尔德(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提出的,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上。

他们认为,隐喻是人们思维方式的基础,语言中的隐喻是通过我们感知、思考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来构建和理解现实世界的。

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表达观念或理念的语言现象。

我们使用隐喻来理解和描述抽象概念,将其与我们已经知道的具体感官经验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够通过隐喻来表达和理解深层含义和非字面意义。

例如,我们常说一个人“心灵手巧”,这个隐喻将“心灵”(抽象)与“手巧”(具体)联系在一起,来形容一个具备技能或才华的人。

雷克弗尔德和约翰逊将语言中的隐喻分为结构隐喻和概念隐喻两种类型。

结构隐喻是通过语言的结构和形式来呈现的,例如“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将“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与“金钱”这个具体的经济资源联系在一起,表达出时间的可贵和宝贵。

概念隐喻是通过概念之间的映射来呈现的,例如“情感是温度”,这个隐喻将“情感”与“温度”联系在一起,来表达情感的热度或冷静。

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

我们使用隐喻来理解和构建现实世界,它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模式。

雷克弗尔德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仅影响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我们常常用“上升”来表达“进步”,这个隐喻影响了我们对进步的理解,将进步看作是沿着一个竖直方向的上升运动。

隐喻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的最大贡献是揭示了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

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人类思维和思考的基础。

通过隐喻,我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经验联系起来,扩展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隐喻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例如,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隐喻被广泛运用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共鸣。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有两个基本认识:(1)隐喻是语言中的非正常现象;(2)作为一种纯语言现象,隐喻是可有可无的:如果说话人想要表达什么,他总可以找到不用隐喻、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如果他选择使用隐喻,那仅是为了制造特殊的修辞或交际效果。

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并不是没有反对者,除了以I.A.Richards和Max Black为代表的持互动观(interactionist)的学者很早就摒弃了上述两个基本认识、开始强调隐喻的认知价值以外,尼采、雪莱(见Cooper1986),Werner, Cassirer(见Dirven 1985)和Reddy等也分别从哲学、文学批评、心理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来进行研究。

但是真正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的著作却是1980年出版的Lakoff &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这本书开辟了一条新的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的途径,二十多年以来,沿着这条途径摸索前行的学者们取得了不少成果(Johnson 1987,1991, Kovecses 1986, 1990, Lakoff 1987,1990,1993,1994, Lakoff & Turner 1989, Turner 1991,19931 Yu 1995, 1996,等)。

他们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隐喻无处不在: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诗歌隐喻与日常语言中的隐喻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只是利用和丰富了每一个语言使用者都能创造和领会的普通隐喻。

(2)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是修辞格,不是简单的语言的产物;它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

(3)隐喻是有系统的:一个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会生发出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而不同的隐喻概念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着我们的言语和思维。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与借代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与借代

夂学教育2。

#9.。

8浅谈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与借代□邵玉#紀%&内容摘要%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认知的窗口。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类认知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吸引广大认知语言学学习者。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认知语言学中两个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与借代的认识及理解,并通过具体事例阐明了其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隐喻与借代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一种表达手段,也不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事代一事的和认知方式,是事物的要。

在人类认识的过程中发挥着不代的作用。

关键词%认知隐喻借代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经验、大脑和心智的产物3它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选择的一种看待事物、感知现实的方法(邱爱宁,2012)。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模式3如果一种语言没有隐喻,其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它的表达力非常有限,只能用来表达非常直观的、具体的事物和现象,这只存在于低级社会;要么它的词汇和表达式多得惊人,因为一个词或表达式只代表一种事物或现象3试这的语言是无法存在的,因为人类的大脑是无法:它的G,1995)3因,人类语言的有性的大脑和断发展的认知3但是,人类并不是境的词语,是将新认识的象:与知事物的认知来、待、考、表达,于是两个认知的,即隐喻(丁冉,2010)。

在L akoff—Johnson1941的们存的隐喻,们隐喻的语言的,用大语言事实语言隐喻认知结的性3人的大脑是有力的,其创力在于它能知的事物和有的语言式来认知的事物,这种能力是认知能力发展的结果3这是人类知识、、语言存、、表达认识世的重要能力3!•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是在人们世和人们世的法,世的和认知方式的认识的语言3认知是人们观世人世用的感知和经验的结果3,认知因是心的一,这是大脑的认知3在认知语言,认知语言认知,,,大脑观世界其认知世界的的,认知和语言的,语言是认知的结果3世的经是认知的重要3人们用己的验,象的事物用具体的象的事物表达,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性3隐喻与代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了解世界,与世沟、话3认知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阶段的产物,是人们知识的世,尤其是象事物或缺的一种认知能力3当人们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再满足于识别和具体事物的表达,但认识、和表达一些象的和意3认知语言含两个重要的方式和认知模式:隐喻与代3这两种方式是们认识世或缺的手段,是们象的认知转和表达为我们用来交流和沟的重要手段32隐喻认知早在1936年,理查德创始人理查德指岀在语言是的交集,仅是认知的表现,且是它的3在隐喻结两种东西彼在日常验,同的事物G细节,被用于模拟的感官事物和具体事物,具体事物和象事物)3常来,人们具有五感(视觉、听觉、触觉等),隐喻为人们提供了第六感知,这种法是事物似性的式感知,这被解释为隐喻3认知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阶段的产物,是人们知识的世,尤其是象事物或缺的一种认知能力3当人们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再满足于识别和具体事物的表达,但认识、和表达一些象的和意3隐喻思维开发语义范畴3以“床”的象意义为例,除水床,机床,床垫和牙刷的命名为的语言符号3这个,并产i温床”,这个据是保持一定温培育蔬菜或花卉苗床这些是偶然现象,而是人类隐喻的结果3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表示人身体部位的词语也有隐喻的用法3下是Ungerer和Schmid X结的有关人体的常规隐喻:2。

隐喻的认识

隐喻的认识

隐喻是修辞化思维的语言表现,毫无疑问,属于认知语言学的一种。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实际上是结合认知、思维之后的语言研究,将人们思维发展过程用语言表现出来的结果;隐喻是认知的一部分,人们的认识有时会直观地反应事物,有时会间接地反应,利用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这实际上是思维本身的修辞利用语言(当然也有自己在语法上的修辞)表达出来。

隐喻在两个事物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并且用一种清晰明了的方法使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思维更好地表达。

如表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我们可以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言简意赅地表达我们要说的意思;又如对屋顶的形容,我们可以使用“天花板”这个词。

隐喻已经深入我们的语言中,在各个方面都广泛的存在并使用,在形态(面包车、喇叭花),声音(布谷鸟、乒乓球),色彩(碧空、墨菊),动态(垂柳、攀枝花),逻辑(鲜花插在牛粪上)等各方面都会出现。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理论。

该理论提出,人们使用谚语和隐喻来表达情感、思维和概念,这种文
化内涵影响了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隐喻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关系密切,因为它们都强调语言的概念。

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是隐喻的功能是理解及表达一种复杂的概念
的基础。

隐喻的结构不仅能表达含义,而且也可以表达情感和思维模式。

因此,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使用隐喻来理解及表达一些褒义和
贬义的概念。

根据隐喻理论,这些隐喻结构有两个层次:表面层次和潜在层次。

表面层次采用特定的短语或词语来表达一个概念,而潜在层次代表着
一个更深层次的概念,它可以表达出讲话者的看法、理解和情感。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性质的使用是由在某种文化内已经存在
的隐喻形式和方式所决定的,语言形式和方式会受到文化内外的影响。

因此,认知语言学者们以隐喻理论为基础,认为语言使用和理解受到
文化内涵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把隐喻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用来理解语言
的使用和理解的背景。

因此,隐喻理论可以帮助语言学者们更好地研
究文化传播中的语言,例如表达情感、思维模式和概念的能力。

[语言学,角度]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的翻译

[语言学,角度]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的翻译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的翻译现如今有很多人喜欢使用隐喻来反映情绪,有很多学者也对隐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研究,学者从很多角度对隐喻进行阐释,为翻译界带来了提供了翻译的新途径。

因为隐喻的作用在翻译中已经凸显出来,再加之,学者的研究越加深入,人们对隐喻的翻译希望;了解更多。

一、隐喻的认知性上世纪80年代,有关学者对隐喻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从而确立了其在认知领域中的地位。

有关学者认为,隐喻实际上就是一种十分明显的认知情况,从中可以反映出人类特有的思维,也正是隐喻的存在,人类可以将相对难以理解的思维变为可以理解的形象。

隐喻包含两个域:源域和目的域。

前者往往是已知或熟悉的具体事物,后者是陌生或不太熟悉的抽象事物。

通过将源域映射到目的域上,目的域从而得到理解。

隐喻是中介,它帮助人们在源于自己切身经历和体验形成的概念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理解和经历新事物。

隐喻的基础就是概念,人们常用隐喻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或者熟悉的形象组织起来。

许多重要的概念来源于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人们使用隐喻,一是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或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而不得不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二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意思,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人们选择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

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相关学者认为,翻译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最为贴切与自然的语言将其语义以及语体完全的表达出来。

单纯地从翻译的角度来说,翻译者应该注重的是对等语,而不是所谓的同一语。

上述读者已经对隐喻有了十分清楚的了解,基于此,需要采取如下对策:1、对等措施尽管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每个国家也有很多民族,每个民族经过长期漫长演变,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因为人类在所处的环境并没有过大的差异,因此对很多客观事物的认知都有相同之处,同时对认知理解也相类似,正是各个民族之间的语言能够进行隐喻的关键所在。

在翻译隐喻时,翻译人员可以选择使用对等的方式来进行映射,利用一致的概念来进行映射,这样译文读者才能够有与原有读者产生共鸣,出现相同的反应。

认知语言学 隐喻

认知语言学 隐喻

人体隐喻化方式
单层次结构投射 人体域 非人体域 人体域 非人体域 人体域内部两个器官之间的投射 双层次结构投射 A概念域投射于B概念域,B概念域投射于C概念域 Neck bottleneck bottleneck for development
人体域投射于具体域 山脊、山脚、洞口、泉眼、果皮、果肉、 书面 legs of a table , heart of a cabbage 人体域投射于抽象域
人体隐喻化认知
小胖鼠&小兔兔
隐喻化
隐喻的形成,即隐喻化,是两个概念域 或认知域之间的结构投射
始源域
目标域
Lakoff &Johnson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指 借他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
理论依据
一、由人类的认知顺序决定 二、人体范畴属于基本等级范畴,人体词属于 基本等级范畴词
一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中性词, 组成上 有更大的任意性,使用频率高。 二是事物最早获得的名称有较大的任意性,而且数量有限, 形式固定,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三是易于发展、形成隐喻和转喻意义。
人体域内部两个器官之间的投射
这类映射是建立在形状、位置和功能的相似性的 基础上的,是身体部位之间的映射。
眉心, 心眼,耳目
心居于人体的中间,眉心指的是眉毛中间的位 置。眉心,这个隐喻是位置的相似性为基础的。 心眼,指的是聪明与智慧。这个隐喻是以心和 眼相似的功能为基础的。
Thank yo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投射于称呼、语言、描写、动作等
元首、心腹、大腕儿、软骨头、名嘴、 黄脸婆 head girl, stiff neck, dead eye
空间域投射于人体域 开心、关心、心窍、心中、细心、唇枪舌 剑、刀子嘴豆腐心 eyeball, pull one’s leg 颜色域投射于人体域 白脸、赤胆忠心、黑心 redneck ,eye black, green lung

2023年度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

2023年度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

2023年度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表达思想或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机制,是我们思维和语言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3年度的认知语言学领域中,隐喻的相关概念仍然是该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1. 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表达思想或感情。

该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被认为是一种认知机制,因为我们在理解一种概念时会将它与另一个概念进行映射并进行比较。

例如,我们通常将时间视为一个可供控制的物品,当我们说“我花费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完成这个项目”时,我们将时间映射为一种有限的资源,并使用了控制和花费这两个隐喻来表达对时间的理解。

2. 隐喻扩展隐喻扩展是指将一个隐喻应用于其他领域或情境中的过程。

例如,将“身体健康”这个隐喻应用于经济或政治领域,表达了一个健康的经济或政治模型,这种模型通常包括健康的竞争、健康的增长、健康的投资等等。

3. 隐喻类比隐喻类比是指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事物的相似之处来产生一个新的隐喻。

例如,将心理健康比作土地的健康,将社会制度比作机器,这些隐喻都是通过类比而产生的。

4. 隐喻的多层次隐喻的多层次是指一个隐喻可以在多个层面上产生影响。

例如,将“时间是一种资源”这个隐喻应用于经济领域时,会产生关于时间管理和花费时间的策略,但是同一个隐喻应用于个人情境时,可能会引出个人对时间的拥有感和缺乏感等等。

5. 隐喻的文化差异隐喻的文化差异是指同一个隐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中国人将“时间是一种羊毛”作为隐喻来描述时间的概念,而西方人则将“时间是一种钱”作为隐喻来描述时间。

6. 隐喻的认知计算模型隐喻的认知计算模型是指研究如何计算隐喻映射和隐含的引申关系的一种认知模型。

这个模型反映了隐喻信息是如何在人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的,以及如何在语言交流中传递和理解的。

在未来的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和思维表达的基本机制,将继续得到深入研究和应用。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三章(概念的隐喻和转喻)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三章(概念的隐喻和转喻)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概念隐喻和语用隐喻
活隐喻 活隐喻是在话语使用中产生的语用隐喻,语义与交际语境的张力所创造的隐
喻,也是死隐喻的来源。活隐喻是有语境依赖的 这可是唐僧肉 这可是唐僧肉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1.1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
规约化隐喻
人体范畴是基本范畴,往往用来隐喻其他比较抽象的范畴。如 ① “手” 的隐喻:“水手、枪手、转手” ② “眼睛”的隐喻: “开眼、显眼、扎眼、顺眼、眼力、眼光、眼界、心眼、
饱眼福” ③ “心”的隐喻:心术、三心二意、决心、恒心、揪心、心地、恶心、心病
1.1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bed(床头)、 head of sentence(句首) ① mouth(嘴)看构成:mouth of hole(洞口)、mouth of river(河口)
1.1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概念隐喻和语用隐喻
汉语常见的死隐喻 ① “仙”字形构造所传达的隐喻就是“山中之人为仙”或“仙者山人也” ② “焚”这个字形将大规模的燃烧比喻成“架在火上的树林” ③ “辞”这个字形态使人隐喻地联想到“口舌辛劳” ④ “家”上面的宝盖头的形状隐喻性地提示了房屋之顶

隐喻不仅是一种利用语言手段表达思想、在风格上增加魅力的方法, 也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思维的方法。如:
我不仅在语言上利用“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我们也 通过金钱(被称为源概念)对时间(被称为目标概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
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 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隐喻转喻在语言学中的探究在语言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中,我们将探究隐喻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隐喻转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更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本文将从隐喻转喻的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一、隐喻转喻的理论基础隐喻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首先基于语言符号与思维之间的联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隐喻转喻的理论基础在于人们将一个物体、概念或行为与另一个不相关的物体、概念或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思维模式或概念。

而后,隐喻转喻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著名语言学家拉卡托斯通过对隐喻转喻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之间的区别,丰富了隐喻转喻的理论体系。

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认知语言学是将语言和认知过程相结合的学科,它强调人类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转喻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隐喻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人们在日常交流中所使用的抽象概念和具象之间的联系。

通过隐喻转喻的使用,人们可以更生动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并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为我们深入理解隐喻转喻在语言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三、隐喻转喻的实际应用隐喻转喻不仅存在于日常的口头交流中,还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政治演讲、广告宣传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隐喻转喻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和情感效果,这使得它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广泛运用。

在政治演讲中,隐喻转喻能够激发听众的共鸣和情感,传达思想和价值观念。

广告宣传中常使用的隐喻转喻也能够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力,刺激购买行为。

隐喻转喻的实际应用不仅体现了其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性,更为我们研究隐喻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地位提供了实证案例。

综上所述,隐喻转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学的发展可分为 三个阶段:规范,描写,解释。因此,当今世界 许多语言学文献都涉及到解释语言学。实际上, 隐喻研究也经历了描写和解释两个阶段。
过去我们对隐喻进行描写,就是在认定它就是隐 喻的基础上进行的。至于它为什么是隐喻,隐喻 的成因是什么,换句话说,隐喻的意义从何而来, 则很少论及,但现在国外许多学者却在集中研究 这个问题。
3、相互作用说(Interaction View):这种理论主 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认为隐喻是两个语义项 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认为隐喻是把隐喻次项的 联想含义应用于隐喻的主项。从这个观点看,可以 认为隐喻创造相似性;相互作用不仅涉及到始源 和目标的名称,而且也涉及到它们的指称对象。创 造相似性的隐喻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改变了 人们所熟悉的观察目标(所指对象)的角度,从而 创造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所以创造相似性是一 个认知问题。
总体来说:
以上的理论主要是从语言结构方面讨论隐喻的成因, 其它学科的专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主 要代表有Cohen,Gluckberg和Keysar。他们都是从 语义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研究,把隐喻看作是各种各 样系统破坏语义规则的结果,即语义异常、语义破格。 另外,以Sreale 为代表的语用学家认为只从语义角度 出发而不考虑使用隐喻的语境,那就无法理解隐喻, 甚至无从确定某表达式是不是隐喻,所以他们提出语 用学的解释理论。Searle 在“隐喻”一文中提出八项 解释隐喻的原则,该文因此成为语用解释理论的重要 文献。
例如:争论是战争
隐喻 产生
他向我争论中的每个弱点发起进攻。
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又叫空间隐喻,是通过空间方位概念如上下、内外、 前后、深浅、远近、中心、边缘等来理解非空间方位概念所构成 的隐喻。是以不断发生的经验为特点,以连接隐喻两部分的经验 为基础,连接动词“is”为隐喻句的一部分应被视为同时发生不同 经验的连接。例如:“多是向上”。这句隐喻基于同时发生的两 种不同的经验,物质数量的增加和物质水平的增长.
Lakoff和Johnson把隐喻分为三类:实体隐喻、结 构隐喻和空间隐喻。下面具体看一下这三类隐 喻:
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是指人类以自身经验和生理实体为基础,把事件、 行为、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实体。实体隐喻服务 于各种目的,可以给非清晰的实体(山、篱笆、街角)有 界的平面,把事件、行为和状态概念化为实体。
隐喻的概念及分类
隐喻涉及到两个概念的对比,一个概念识解另 一个概念。隐喻被描述为目标域和源域,目标 域是隐喻所描述的经验,源域是人们用来描述 经验的方法。例如:
e.g. We are wasting our time here.
(此句基于“时间是金钱”的隐喻,其目标域“时间”以
源域“金钱”来识别的。抽象经验常被具体经验所所描述。 在认知语言学里,隐喻的简单表达式为:“X是Y”,X为 目标域,Y为源域。)
2、比较说(Comparison View):认为隐喻是两 个事物相似性的比较,或者说是明喻的缩略。这 种理论符合人们的直觉,当说“A 是B”时,往往 会认为那是把A 比作B。传统上许多修辞学家和 文学批评家也都是这么看的,但仔细考虑,说 “张三是狼”,是把张三比作狼的哪些特点呢? 所以Black 认为比较说的缺陷是模糊得近乎空洞。
最典型的实体隐喻是容器隐喻和拟人隐喻。
1.容器隐喻就是把容器的概念投射到其他抽象概念,如:田野、 行为、事件和活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范围,有表面, 能量化的物体。通过呼吸、饮食等经验,我们把人们自身 看作一个容器。
2.人是一个实体,如果将人的概念投射到其他事物上即用人 类动机、性格、行为等理解非人类物体,就是拟人隐喻。 如:
此时的隐喻不仅被看作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 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认知现 象———以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 域的经验,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 具。
目前,隐喻的研究范围正向多学科、多层次的方 向扩展,如Lakoff 和Johnson等人的隐喻认知观 等。
二、隐喻的成因
Inflation is eating up our profit.
这种隐喻特点隐喻:
结构隐喻起着重要作用,使我们超越指向性和 所指,给我们根据一个概念构建另一个概念的 可能性。这类隐喻植根于我们的经验,也就是 说,一个概念是以另一个概念为基础产生的。
方位隐喻基于人类身体和文化的经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未 来在我们的面前,在另一些文化中,未来在我们的后面。下面研 究一些方位隐喻基于人类身体和文化的经验(Lakoff & Johnson) 高兴为上,悲伤为下
到了19 世纪,柏拉图学派认识到,隐喻是人类内部的 一种机制,既反映了语言的本质,又反映了人类的本质。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对隐喻的语义研究逐渐兴起,这 时,隐喻已经被认为是新的意义产生的语义现象,对隐 喻的研究已经上升到句子层面,主要代表人物有布莱克 和理查兹的焦点框架理论和互动理论。随着认知语言学 的兴起,隐喻又一次成为认知范式中的研究焦点。因为, 隐喻处于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的心脏部位,负责意义的 产出、传送和加工。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
一、隐喻研究的历史及特点 二、隐喻的成因 三、隐喻的概念及分类 四、隐喻的认知功能 五、评述
隐喻研究的历史及特点
从亚里斯多德学派开始,对隐喻的研究一向被看作是边 缘学科,主要局限于诗学和修辞学的领域。在这段时期, 隐喻被视为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范围限于词汇层 次,即仅把隐喻看成是润色的工具,而并未充分认识到 隐喻既是语言的文体特征,也是语言的认知特征。
目前,对隐喻成因的解释很多,其中许多种理论 带有强烈的哲学意味,然而使用较多的主要有以 下三种理论。
1、取代说(Substitution View):用另一个表达式 取代某个意义相等、仅有表面意义的表达式,结 果形成隐喻。传统上大多数修辞学家和文学批评 家都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 的,主要是难以确定准确的取代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