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第一章线段基本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1.4线段的比较与作法-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1.4线段的比较与作法-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已知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AB=12cm,点M、N分别是线段AO、线段BO的中点,那么线段MN的长度是( )A. 6cmB. 5cmC. 4cmD. 无法确定【答案】A【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OM,ON,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点O是线段AB上一点,∴AO+BO=AB=12∵点M、N分别是线段AO、线段BO的中点,∴MO=AO,NO=BO.∴MN=MO+NO=(AO+BO)=6(cm).选A.2.【答题】下列关系中,与图示不符合的式子是( )A. AD-CD=AB+BCB. AC-BC=AD-DBC. AC-BC=AC+BDD. AD-AC=BD-BC【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依次进行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解: A. AD-CD=AC=AB+BC,正确;B. AC-BC=AD-DB=AB,正确;C. AC-BC=AC+BD,错误;D. AD-AC=BD-BC=CD,正确.选C.3.【答题】平面上有四点,经过其中的两点画直线最多可画出( )A. 三条B. 四条C. 五条D. 六条【答案】D【分析】画出图形即可确定最多能画的直线的条数.【解答】解:如图,最多可画6条直线.选D.方法总结:此题考查直线问题,只有在任意三点不在同一直线时,才能画出最多的直线.4.【答题】为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大小,小明将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则( )A. AB<CDB. AB>CDC. AB=CD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B【分析】根据线段的比较,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可得答案.【解答】解:由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得AB>CD.选B.5.【答题】线段AB=2 cm,延长AB到C,使BC=AB,再延长BA到D,使BD =2AB,则线段DC的长为( )A. 4 cmB. 5 cmC. 6 cmD. 2 cm【答案】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BD=2AB,直接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BD=2AB,AB=2cm,∴BD=4cm,DC=DB+BC=4+2=6cm.选C.方法总结: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所以能画图的一定要画图这样才直观形象,便于思维.6.【答题】已知线段AB=1 cm,BC=3 cm,则点A到点C的距离为( )A. 4 cmB. 2 cmC. 2 cm或4 cmD. 无法确定【答案】D【分析】没有明确A、B、C三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故点A到点C的距离无法确定.【解答】解:选D.7.【答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 画出A,B两点间的距离C. 连接点A与点B的线段,叫A,B两点间的距离D.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数,不是指线段本身【答案】D【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A错误;B. 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故B错误;C. 连接点A与点B的线段的长,叫A,B两点间的距离,故C错误;D.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数,不是指线段本身,正确.选D.8.【答题】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CD=3 cm,M是AC的中点,N 是DB的中点,AB=7.8 cm,那么线段MN的长等于( )A. 5.4 cmB. 5.6 cmC. 5.8 cmD. 6 cm【答案】A【分析】由已知根据线段的和差和中点的性质可求得MC+DN的长度,再根据MN=MC+CD+DN不难求解.【解答】解:∵M是AC的中点,N是DB的中点,CD=3cm,AB=7.8cm,∴MC+DN=(AB-CD)=2.4cm,∴MN=MC+DN+CD=2.4+3=5..4cm.选A.9.【答题】C为AB的一个三等分点,D为AB的中点,若AB的长为6.6 cm,则CD的长为( )A. 0.8 cmB. 1.1 cmC. 3.3 cmD. 4.4 cm【答案】B【分析】题干中只是说C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并没有说是哪一个三等分点,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故应分类讨论,分为AC=AB和BC=AB两种情况.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线段之间的关系得出AB的长度.【解答】根据三等分点可得:AC=6.6÷3=2.2cm,根据中点的性质可得:AD=6.6÷2=3.3cm,则CD=AD-AC=3.3-2.2=1.1cm,故选择B.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中点以及三等分点的性质,属于简单的题型,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画出图形,然后根据所得的图形进行线段的长度计算.在求线段长度的题目中很多时候我们要根据点的位置关系来进行分类讨论,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点是在线段上还是直线上.10.【答题】如图,AB=CD,那么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A. AC=BDB. AC<BDC. AC>BDD. 不能确定【答案】A【分析】由题意已知AB=CD,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都减去BC,等式仍然成立.【解答】根据AB=CD可得:AC+BC=BD+BC,则AC=BD,故选择A.11.【答题】下列错误的判断是( )A. 任何一条线段都能度量长度B. 因为线段有长度,所以它们之间能比较大小C. 利用圆规配合尺子,也能比较线段的大小D. 两条直线也能进行度量和比较大小【答案】D【分析】根据直线、线段的性质:直线不可以度量,无法比较长短;线段可以度量,能比较长短,逐项判定即可.【解答】直线和射线的长度是无法度量的,则两条直线不能比较大小.12.【答题】如图,C是线段AB上的点,D是线段AC的中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DE=10,则AB的长为( )A. 10B. 20C. 30D. 40【答案】B【分析】灵活运用寻求到的解题线索,搞清图形中隐含的线段之间的和、倍、差的关系,并合理利用等量代换或消元处理等代数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证明几何中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方法.【解答】∵点D是线段AC的中点,∴CD=AC,∵点E是线段BC的中点,∴DE=CD+CE= (AC+BC),∴AC+BC=2DE=20.∴AB=AC+BC=20选B.13.【题文】如图,是线段上一点,M是线段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且MN=3cm,则的长为cm.【答案】6【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C+CB=2MN的长,依此可得AB的长.【解答】解:∵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AC=2MC,BC=2CN,∴AB=AC+BC=2(MC+CN)=2MN=6cm.故答案为:6.14.【题文】直线上有A,B,C三点,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 的一个三等分点,如果AB=6,BC=12,求线段MN的长度.【答案】1或5或7或11.【分析】分类讨论点C在AB的延长线上,点C在B的左边,根据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的性质,可得BM、BN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解:(1)点C在射线AB上,如: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三等分点,MB=AB=3,BN=CB=4,或BN′=BC=8,MN=BM+BN=3+4=7,或MN′=BM+BN′=3+8=11;(2)点C在射线BA上,如: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三等分点,MB=AB=3,BN=CB=4,或BN′=BC=8,MN=BN﹣BM=4﹣3=1,或MN′=BN′﹣BM=8﹣3=5.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可得出答案.15.【题文】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k+3)x+2=3x﹣2k的解.(1)求k的值;(2)在(1)的条件下,已知线段AB=6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且BC=kAC,若点D是AC的中点,求线段CD的长.【答案】(1)k=2;(2)CD的长为1cm或3cm.【分析】(1)把x=-3代入方程进行求解即可得k的值;(2)由于点C的位置不能确定,故应分点C在线段AB上与点C在BA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得.【解答】解:(1)把x=﹣3代入方程(k+3)x+2=3x﹣2k得:﹣3(k+3)+2=﹣9﹣2k,解得:k=2;(2)当k=2时,BC=2AC,AB=6cm,∴AC=2cm,BC=4cm,当C在线段AB上时,如图1,∵D为AC的中点,∴CD=AC=1cm;当C在BA的延长线时,如图2,∵BC=2AC,AB=6cm,∴AC=6cm,∵D为AC的中点,∴CD=AC=3cm,即CD的长为1cm或3cm.16.【题文】(1)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2)在(1)中,如果AC=acm,BC=b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3)对于(1)题,如果我们这样叙述它:“已知线段AC=6cm,BC=4cm,点C 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答案】(1)5cm;(2)MN=,直线上相邻两线段中点间的距离为两线段长度和的一半;(3)有变化,会出现两种情况: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MN==5cm;②当点C在AB或BA的延长线上时,MN=1cm.【分析】(1)(2)在一条直线或线段上的线段的加减运算和倍数运算,首先明确线段间的相互关系,最好准确画出几何图形,再根据题意进行计算;(3)会出现两种情况:①点C在线段AB上;②点C在AB或BA的延长线上.不要漏【解答】解:(1)∵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2)直线上相邻两线段中点间的距离为两线段长度和的一半;(3)如图,有变化,会出现两种情况: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C在AB或BA的延长线上时,17.【题文】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使AB=2a+b(用直尺、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分析】先在射线上依次截取再截取,则线段【解答】解:如图:,线段AB即为所求.18.【题文】如图,已知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的三部分,M是AD 的中点,若CD=6,求:(1)线段MC的长.(2)AB:BM的值.【答案】(1)3(2)4:5【分析】(1)AB:BC:CD=2:4:3,可得线段、线段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线段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的长,根据比的意义,可得答案.【解答】解:(1)由AB:BC:CD=2:4:3,CD=6,得AB=4,BC=8.由线段的和差,得AD=AB+BC+CD=4+8+6=18.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得由线段的和差,得MC=MD−CD=9−6=3;(2)由线段的和差,得BM=AM−AB=9−4=5.由比的意义,得AB:BM=4:5.19.【题文】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若线段AB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秒时BC=2(单位长度)?(2)线段AB与线段CD从开始相遇到完全离开共经过多长时间?(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且点P不在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BD﹣AP=3PC.若存在,求线段P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或2;(2)1.5秒;(3)5或 3.5.【分析】(1)分点B在点C的左边和点B在点C的右边两种情况讨论;(2)所走路程为这两条线段的和,用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可求解;(3)随着点B的运动,分别讨论当点B和点C重合、点C在点A和B之间及点A与点C重合时的情况.【解答】解:(1)设运动t秒时,BC=2单位长度,①当点B在点C的左边时,由题意得:3t+2+t=6,解得:t=1;②当点B在点C的右边时,由题意得:3t﹣2+t=6,解得:t=2.(2)(2+4)÷(3+1)=1.5(秒).答:线段AB与线段CD从开始相遇到完全离开共经过1.5秒长时间.(3)存在关系式BD﹣AP=3PC.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t=(4+2)÷(3+1)=1.5时,点B和点C重合,点P在线段AB上,0<PC≤2,且BD=CD=4,PA+3PC=AB+2PC=2+2PC,当PC=1时,BD=AP+3PC,即BD﹣AP=3PC;②当1.5<t<2.5时,点C在点A和点B之间,0<PC<2:当点P在线段BC上时,BD=CD﹣BC=4﹣BC,AP+3PC=AC+4PC=AB﹣BC+4PC=2﹣BC+4PC当PC=0.5时,有BD=AP+3PC,即 BD﹣AP=3PC,③当t=2.5时,点A与点C重合,0<PC≤2,BD=CD﹣AB=2,AP+3PC=4PC,当PC=0.5时,有BD=AP+3PC,即BD﹣AP=3PC,∵P在C点左侧或右侧,∴PD的长有2种可能,即5或3.5.20.【题文】已知线段AB=6cm,点P是线段AB的中点,E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一点,BE=AB,求线段PE的长.【答案】5cm.【分析】根据线段的倍分关系与和差关系求解. 【解答】解:∵点P是线段AB的中点,AB=6cm,∴PB=AB=3cm,∵EB=AB,∴EB=2cm,∴PE=PB+BE=5cm.。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几何初步--线段与角的经典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几何初步--线段与角的经典题(含答案)

几何初步--线段与角的经典题一.解答题(共45小题)1.如图,已知线段AB(1)请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①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②延长线段BA到D,使AD=AC(不写画法,当要保留画图痕迹)(2)请直接回答线段BD与线段AC长度之间的大小关系(3)如果AB=2cm,请求出线段BD和CD的长度.2.已知线段MN=3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P,使PM=PN;延长线段MN到点A,使AN=MN;延长线段NM到点B,使BN=3BM.(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求线段AB的长;(3)试说明点P是哪些线段的中点.3.如图(1),线段上有3个点时,线段共有3 条;如图(2)线段上有4个点时,线段共有6条;如图(3)线段上有5个点时,线段共有10条.(1)当线段上有6个点时,线段共有条;(2)当线段上有n个点时,线段共有条;(用n的代数式表示)(3)当n=100时,线段共有条.4.已知,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3:5:4三部分,M为AD的中点,BM=9cm,求CM和AD的长5.如图,已知线段AB=16 cm,点M在AB上,AM:BM=1:3,P、Q分别以AM,AB的中点,求PQ的值.6.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②写出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前进,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在(2)的情况下,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7.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C=2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DA=AB,取AB中点E,若DE=7.5cm,求DC的长.8.如图,已知线段AB的长为x,延长线段AB至点C,使BC=AB.(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C的长和AC的长;(2)取线段AC的中点D,若DB=3,求x的值.9.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P分别是线段AC,BC,AB的中点.(1)若AB=12cm,则MN的长度是;(2)若AC=3cm,CP=1cm,求线段PN的长度.10.已知线段AB=6,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AP=2PB,点Q为PB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11.如图,延长线段AB到点F,延长线BA到点E,点M、N分别是线段AE、BF 的中点,若AE:AB:BF=1:2:3,且EF=18cm,求线段MN的长.12.如图,线段AC=20cm,BC=3AB,N线段BC的中点,M是线段BN上的一点,且BM:MN=2:3.求线段MN的长度.13.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以2cm/s的速度运动,C是线段BD 的中点,AD=10cm,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1)当t=2时,①AB=cm.②求线段CD的长度.(2)在运动过程中,若AB的中点为E,则EC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 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线段AB和CD的公共部分为BD,且BD=AB=CD,线段AB、CD的中点E、F之间距离是20,求AB、CD的长.15.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 cm,M、N分别为AC、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16.如图所示,点A在线段CB上,AC=AB,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CD=3,求线段AD的长.17.(1)观察思考:如图,线段AB上有两个点C、D,请分别写出以点A、B、C、D为端点的线段,并计算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模型构建:如果线段上有m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则该线段上共有多少条线段?请说明你结论的正确性;(3)拓展应用:某班45名同学在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中,若每两人握1次手问好,那么共握多少次手?请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上述模型,并直接应用上述模型的结论解决问题.18.如图,点A、M、B、N、C在同一直线上顺次排列,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MC的中点,点N在点B的右边.(1)填空:图中共有线段条;(2)若AB=6,MC=7,求线段BN的长;(3)若AB=a,MC=7,将线段BN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来.19.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2:1,则点C 是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1)已知:如图2,DE=15cm,点P是DE的三等分点,求DP的长.(2)已知,线段AB=15cm,如图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在射线AB上向点B方向运动;点Q从点B出发,先向点A方向运动,当与点P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②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20.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填空:①A、B两点间的距离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2)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求当t为何值时,PQ=AB;(4)若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2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其位置如图1所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40,AB=120,AC=2AB(1)图1中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2)如图2,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点P在点Q左侧运动时,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3)如图3,若T点是A点右侧一点,点T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n,TB的中点为M,N为TA的4等分点且靠近于T点,若TM=2AN,求n的值.22.如图,线段AB=12,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1)出发多少秒后,PB=2AM?(2)当P在线段AB上运动时,试说明2BM﹣BP为定值.(3)当P在AB延长线上运动时,N为BP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长度不变;②MA+PN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23.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3)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的速度沿AB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25.【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若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则AC=cm;【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 匀速移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26.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B=20cm,BC=8cm,点P从A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终点为A.已知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功.设点P运动时间为xs.(1)AC=cm;(2)当x=s时,P、Q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P、Q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有一科技小组进行了机器人行走性能试验,在试验场地有A、B、C三点顺次在同一笔直的赛道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90米.甲、乙两机器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同向出发到终点C,乙机器人始终以50米/分的速度行走,乙行走9分钟到达C点.设两机器人出发时间为t(分钟),当t=3分钟时,甲追上乙.前4分钟甲机器人的速度保持不变,在4≤t≤6分钟时,甲的速度变为另一数值,且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请解答下面问题:(1)B、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米.在4≤t≤6分钟时,甲机器人的速度为米/分.(2)求甲机器人前3分钟的速度为多少米/分?(3)求两机器人前6分钟内出发多长时间相距28米?(4)若6分钟后,甲机器人的速度又恢复为原来出发时的速度,直接写出当t >6时,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S.(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8.如图,∠AOB=∠COD=90°,OC平分∠AOB,∠BOD=3∠DOE.试求∠COE的度数.29.已知∠AOB=130°,∠COD=80°,OM,ON分别是∠AOB和∠COD的平分线.(1)如果OA,OC重合,且OD在∠AOB的内部,如图1,求∠MON的度数;(2)如果将图1中的∠COD绕点O点顺时针旋转n°(0<n<155),如图2,①∠MON与旋转度数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②当n为多少时,∠MON为直角?(3)如果∠AOB的位置和大小不变,∠COD的边OD的位置不变,改变∠COD 的大小;将图1中的OA绕着O点顺时针旋转m°(0<m<100),如图3,∠MON与旋转度数m°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24.以直线AB上一点O为端点作射线OC,使∠BOC=60°,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注:∠DOE=90°)(1)如图1,若直角三角板DOE的一边OD放在射线OB上,则∠COE=°;(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逆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若OE恰好平分∠AOC,请说明OD所在射线是∠BOC的平分线;(3)如图3,将三角板DOE绕点O逆时针转动到某个位置时,若恰好∠COD=∠AOE,求∠BOD的度数?30.已知,O为直线AB上一点,∠DOE=90°.(1)如图1,若∠AOC=130°,OD平分∠AOC.①求∠BOD的度数;②请通过计算说明OE是否平分∠BOC.(2)如图2,若∠BOE:∠AOE=2:7,求∠AOD的度数.31.如图①,已知线段AB=20cm,CD=2cm,线段CD在线段AB上运动,E、F 分别是AC、BD的中点.(1)若AC=4cm,则EF=cm.(2)当线段CD在线段AB上运动时,试判断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EF的长度,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3)我们发现角的很多规律和线段一样,如图②已知∠COD在∠AOB内部转动,OE、OF分别平分∠AOC和∠BOD,则∠EOF、∠AOB和∠COD有何关系,请直接写出.32.点O 是直线AB上一点,∠COD 是直角,OE平分∠BOC.(1)①如图1,若∠DOE=25°,求∠AOC 的度数;②如图2,若∠DOE=α,直接写出∠AOC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将图1中的∠COD 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图 2 所示位置.探究∠DOE 与∠AOC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3.探究题:如图①,已知线段AB=14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 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则DE=cm;(2)若AC=4cm,求DE的长;(3)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设AC=a cm请说明不论a取何值(a不超过14cm),DE的长不变;(4)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说明∠DOE=60°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34.如图①,∠AOB=∠COD=90°,OM平分∠AOC,ON平分∠BOD.(1)已知∠BOC=20°,且∠AOD小于平角,求∠MON的度数;(2)若(1)中∠BOC=α,其它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如图②,若∠BOC=α,且∠AOD大于平角,其它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5.已知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初步尝试:(1)如图1,若∠AOC=30°.求∠DOE的度数;类比探究:(2)在图1中,若∠AOC=a,直接写出∠DOE的度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解决问题:(3)如图2时,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探究∠AOC和∠DOE的度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36.如图,∠AOB=100°,∠AOC为锐角,且OM平分∠BOC,ON平分∠AOC.(1)如果∠AOC=40°,求∠MON的度数;(2)如果∠AOC为任意一个锐角,你能求出∠MON的度数吗?若能,请求出来;若不能,说明为什么?37.已知:∠AOD=160°,OB、OC、OM、ON是∠AOD内的射线.(1)如图1,若OM平分∠AOB,ON平分∠BOD.则∠MON的大小为;(2)如图2,若∠BOC=20°,OM平分∠AOC,ON平分∠BOD.求∠MON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若∠AOB=10°,当∠BOC在∠AOD内绕着点O以2°/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秒时,∠AOM:∠DON=2:3,求t的值.38.如图,∠AOB=20°,∠AOE=110°,OB平分∠AOC,OD平分∠AOE.(1)求∠COD的度数;(2)若以点O为观察中心,OA为正东方向,求射线OD的方位角;(3)若∠AOE的两边OA,OE分别以每秒5°和每秒3°的速度,同时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A回到原处时,OA,OE停止运动,则经过多少秒时,∠AOE=30°?39.如图,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在直线AB上,OC,OD是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OE平分∠AOD.(1)若∠COE=20°,则∠BOD=;若∠COE=α,则∠BOD=(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当三角板绕O逆时针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试猜测∠COE 与∠BO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0.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1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OMN=30°),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BOC.求∠BON的度数.(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5°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则t的值为(直接写出结果).(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3,使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与∠NO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1.阅读解答过程,回答问题:如图,OC在∠AOB内,∠AOB和∠COD都是直角,且∠BOC=30°,求∠AOD的度数.解:过O作射线OM,使点M,O,A在同一直线上,因为∠MOD+∠BOD=90°,∠BOC+∠BOD=90°,所以∠BOC=∠MOD,所以∠AOD=180°﹣∠MOD=180°﹣∠BOC=180°﹣30°=150°.(1)如果∠BOC=60°,那么∠AOD等于多少度?如果∠BOC=n°,那么∠AOD等于多少度?(2)如果∠AOB=∠DOC=x°,∠AOD=y°,求∠BOC的度数.42.已知:∠AOD=160°,OB、OC、OM、ON是∠AOD内的射线.(1)如图1,若OM平分∠AOB,ON平分∠BOD.当OB绕点O在∠AOD内旋转时,求∠MON的大小;(2)如图2,若∠BOC=20°,OM平分∠AOC,ON平分∠BOD.当∠BOC绕点O 在∠AOD内旋转时求∠MON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若∠AOB=10°,当∠BOC在∠AOD内绕着点O以2°/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秒时,∠AOM:∠DON=2:3,求t的值.43.如图(a),将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1)若∠DCE=25°,∠ACB=;若∠ACB=130°,则∠DCE=;(2)猜想∠ACB与∠DCE大大小有何特殊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b),若是两个同样的三角尺60°锐角的顶点A重合在一起,则∠DAB 与∠CAE的大小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4)已知∠AOB=α,∠COD=β(α、β都是锐角),如图(c),若把它们的顶点O 重合在一起,则∠AOD与∠BOC的大小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44.如图,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OC=∠AOD,射线OM(与射线OB重合)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速度为15°/s,射线ON(与射线OD重合)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速度为12°/s.两射线OM、ON同时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本题出现的角均指小于平角的角)(1)图中一定有个直角;当t=2时,∠MON的度数为,∠BON 的度数为,∠MOC的度数为.(2)当0<t<12时,若∠AOM=3∠AON﹣60°,试求出t的值;(3)当0<t<6时,探究的值,在t满足怎样的条件是定值,在t满足怎样的条件不是定值.45.已知,如图(1),∠AOB和∠COD共顶点O,OB和OD重合,OM为∠AOD 的平分线,ON为∠BOC的平分线,∠AOB=α,∠COD=β(1)如图(2),若α=90°,β=30°,则,∠MON=(2)若将∠COD绕O逆时针旋转至图(3)的位置,求∠MON(用α、β表示)(3)如图(4),若α=2β,∠COD绕O逆时针旋转,转速为3°/秒,∠AOB绕O 同时逆时针旋转,转速为1°/秒(转到OC与OA共线时停止运动),且OE平分∠BOD,请判断∠COE与∠AO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线段与角的经典题一.解答题(共45小题)1.【解答】解:(1)如图所示,BC、AD即为所求;(2)由图可得,BD>AC;(3)∵AB=2cm,∴AC=2AB=4cm,∴AD=4cm,∴BD=4+2=6cm,∴CD=2AD=8cm.2.【解答】解:(1)如图所示:(2)∵MN=3cm,AN=MN,∴AN=1.5cm,∵BN=3BM,∴BM=MN=1.5cm,∴AB=BM+MN+AN=6cm;(3)∵点P在线段MN上,PM=PN,∴点P是线段MN 的中点,∵BM=AN=1.5cm,PM=PN=1.5cm,∴BP=AP=3cm,∴点P是线段AB 的中点.3.【解答】解:(1)当线段上有6个点时,线段共有=15条;(2)当线段(3)当n=100时,线段共有=4950上有n个点时,线段共有条;条;故答案为:15,,4950.4.【解答】解:设AB=3xcm,BC=5xcm,CD=4xcm,∴AD=AB+BC+CD=12xcm,∵M是AD的中点,∴AM=MD=AD=6xcm,∴BM=AM﹣AB=6x﹣3x=3xcm,∵BM=9 cm,∴3x=9,解得,x=3,∴CM=MD﹣CD=6x﹣4x=2x=2×3=6(cm),AD=12x=12×3=36(cm).5.【解答】解:∵AB=16cm,AM:BM=1:3,∴AM=4cm.BM=12cm,∵P,Q 分别为AM,AB的中点,∴AP=AM=2cm,AQ=AB=8cm,∴PQ=AQ﹣AP=6cm.6.【解答】解:(1)①8﹣12=﹣4,8=12=20,∴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或20,②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则点P表示的数8﹣6t;(2)分两种情况:当点B在点A的左侧时,点P运动追上点Q,即8﹣6t=﹣4﹣4t,解得t=6;当点B在点A的右侧时,点P运动追上点Q,即8﹣6t=20﹣4t,解得t=﹣6(舍去),∴点P运动6秒追上点Q;(3)∵M为AP的中点,∴M点表示的数为(8+8﹣6t)÷2=8﹣3t,∵N为PB的中点,∴N点表示的数为(﹣4+8﹣6t)÷2=2﹣3t,∴MN=8﹣3t﹣(2﹣3t)=6,∴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MN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7.【解答】解:∵E是AB中点,∴AE=EB,设AE=x,则AB=2x,又∵DA=AB,∴DA=2x,∵BC=2AB,∴BC=4x,∵DE=7.5cm,∴3x=7.5,解得:x=2.5,∴DC=DA+AB+BC=2x+2x+4x=8x=8×2.5=20(cm).8.【解答】解:(1)∵AB=x,BC=AB,∴BC=x,∵AC=AB+BC,∴AC=x+x= x.(2)∵AD=DC=AC,AC=x,∴DC=x,∵DB=3,BC=x,∵DB=DC﹣BC,∴3=x﹣x,∴x=12.9.【解答】解:(1)∵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AC,CN=BC,∴MN=MC+CN=AC+BC=(AC+BC)=AB=6cm.故答案为6cm;(2)∵AC=3cm,CP=1cm,∴AP=AC+CP=4cm,∵P是线段AB的中点,∴AB=2AP=8cm.∴CB=AB ﹣AC=5cm,∵N是线段CB的中点,CN=CB=2.5cm,∴PN=CN﹣CP=1.5cm.10.【解答】解:如图1所示,∵AP=2PB,AB=6,∴PB=AB=×6=2,AP=AB=×6=4;∵点Q为PB的中点,∴PQ=QB=PB=×2=1;∴AQ=AP+PQ=4+1=5.如图2所示,∵AP=2PB,AB=6,∴AB=BP=6,∵点Q为PB的中点,∴BQ=3,∴AQ=AB+BQ=6+3=9.故AQ的长度为5或9.11.【解答】解:设EA=xcm,则AB=2xcm,BF=3xcm,EF=6xcm.∵点M,N分别是线段EA,BF的中点,∴EM=MA=xcm,BN=NF=xcm.∵AB=2xcm,∴MN=MA+AB+BN=4xcm.∵EF=18cm,∴6x=18,解得:x=3,∴MN=4x=12cm.12.【解答】解:∵AC=20cm,BC=3AB,∴BC=×20=15cm,∴AB=5cm,∵N为BC的中点,∴BN=CN=7.5cm,∵BM:MN=2:3,∴MN=×7.5=4.5cm.13.【解答】解:(1)①∵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以2cm/s的速度运动,∴当t=2时,AB=2×2=4cm.故答案为:4;②∵AD=10cm,AB=4cm,∴BD=10﹣4=6cm,∵C是线段BD的中点,∴CD=BD=×6=3cm;(2)不变;∵AB 中点为E,C是线段BD的中点,∴EB=AB,BC=BD,∴EC=EB+BC=(AB+BD)=AD=×10=5cm.14.【解答】解:设BD=x,则AB=3x,CD=4x.∵点E、点F分别为AB、CD的中点,∴AE=AB=1.5x,CF=CD=2x,AC=AB+CD﹣BD=3x+4x﹣x=6x.∴EF=AC﹣AE﹣CF=6x﹣1.5x﹣2x=2.5x.∵EF=20,∴2.5x=20,解得:x=8.∴AB=3x=24,CD=4x=32.15.【解答】解:(1)∵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C=8cm,CB=6cm,∴CM=AC=4cm,CN=BC=3cm,∴MN=CM+CN=4+3=7cm,即线段MN的长是7cm;(2)∵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C+CB=acm,∴CM=AC,CN= BC,∴MN=CM+CN=AC+BC=(AC+BC)=acm,即线段MN的长是acm;(3)如图:MN=b,理由是:∵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C﹣CB=bcm,∴CM=AC,CN=BC,∴MN=CM ﹣CN=AC﹣BC=(AC﹣BC)=bcm,即线段MN的长是bcm.16.【解答】解:∵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3,∴BC=2CD=6,∵AC=AB,AC+AB=CB,∴AC=2,AB=4,∴AD=CD﹣AC=3﹣2=1,即线段AD的长是1.17.【解答】解:(1)∵以点A为左端点向右的线段有:线段AB、AC、AD,以点C为左端点向右的线段有线段CD、CB,以点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线段DB,∴共有3+2+1=6条线段;(2)设线段上有m个点,该线段上共有线段x条,则x=(m﹣1)+(m﹣2)+(m﹣3)+…+3+2+1,∴倒序排列有x=1+2+3+…+(m﹣3)+(m﹣2)+(m﹣1),∴2x=mm+m+…+m=m(m﹣1),∴x=m(m ﹣1);(3)把45位同学看作直线上的45个点,每两位同学之间的一握手看作为一条线段,直线上45个点所构成的线段条数就等于握手的次数,因此一共要进行×45×(45﹣1)=990次握手.18.【解答】解:(1)图中共有线段1+2+3+4=10条;故答案为:10;(2)∵AB=6,点M是线段AB的中点,∴BM=AB=3,∵MC=7,点N是线段MC的中点,∴NC=MC=3.5,BC=MC﹣BM=7﹣3=4,∴BN=BC﹣NC=4﹣3.5=0.5;(3)∵AB=a,点M是线段AB的中点,∴BM=AB=a,∵MC=7,点N是线段MC的中点,∴NC=MC=3.5,BC=MC﹣BM=7﹣a,∴BN=BC﹣NC=7﹣a﹣3.5=3.5﹣a.19.【解答】解:(1)当DP=2PE时,DP=DE=10cm;当2DP=PE时,DP=DE=5cm.综(2)①根据题意得:(1+2)t=15,解得:t=5.答:上所述:DP的长为5cm或10cm.当t=5秒时,点P与点Q重合.②(I)点P、Q重合前:当2AP=PQ时,有t+2t+2t=15,解得:t=3;当AP=2PQ时,有t+t+2t=15,解得:t=;(II)点P、Q重合后,当AP=2PQ时,有t=2(t﹣5),解得:t=10;当2AP=PQ时,有2t=(t﹣5),解得:t=﹣5(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t=3秒、秒或10秒时,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20.【解答】解:(1)①10,3;②﹣2+3t,8﹣2t;(2)∵当P、Q两点相遇时,P、Q表示的数相等∴﹣2+3t=8﹣2t,解得:t=2,∴当t=2时,P、Q相遇,此时,﹣2+3t=﹣2+3×2=4,∴相遇点表示的数为4;(3)∵t秒后,点P表示的数﹣2+3t,点Q表示的数为8﹣2t,∴PQ=|(﹣2+3t)﹣(8﹣2t)|=|5t﹣10|,又PQ=AB=×10=5,∴|5t﹣10|=5,解得:t=1或3,∴当:t=1或3时,PQ=AB;(4)∵点M表示的数为=﹣2,点N表示的数为=+3,∴MN=|(﹣2)﹣(+3)|=|﹣2﹣﹣3|=5.21.【解答】解:(1)∵AB=120,点B表示的数为﹣40,∴点A表示的数为80.∵AC=2AB,∴点C表示的数为80﹣120×2=﹣160.(2)设点R的速度为x个单位长度/秒,则点P的速度为3x个单位长度/秒,点Q的速度为(2x﹣5)个单位长度/秒,当点P在点Q左边时,P、R相遇时QP=QR,5(3x+x)=AC=240,解得x=12,2x﹣5=24﹣5=19,∴点Q的速度为19个单位长度/秒,(3)设AT=y,∵TB的中点为M,∴TM=TB=(120+y)=60+y,∵N为TA的4等分点且靠近于T点,∴AN=y,∵TM=2AN,∴60+y=y,解得x=60,∴n=80+60=140.故答案为:﹣160.22.【解答】解:(1)如图1,由题意得:AP=2t,则PB=12﹣2t,∵M为AP的中点,∴AM=t,由PB=2AM得:12﹣2t=2t,t=3,答:出发3秒后,PB=2AM;(2)如图1,当P在线段AB上运动时,BM=12﹣t,2BM﹣BP=2×(12﹣t)﹣(12﹣2t)=24﹣2t﹣12+2t=12,∴当P在线段AB上运动时,2BM﹣BP为定值12;(3)选①;如图2,由题意得:MA=t,PB=2t﹣12,∵N为BP的中点,∴PN=BP=(2t﹣12)=t﹣6,①MN=PA﹣MA﹣PN=2t﹣t﹣(t﹣6)=6,∴当P在AB延长线上运动时,MN长度不变;所以选项①叙述正确;②MA+PN=t+(t﹣6)=2t﹣6,∴当P在AB延长线上运动时,MA+PN的值会改变.所以选项②叙述不正确.23.【解答】解:(1)∵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 的中点,∴CM=AC=5厘米,CN=BC=3厘米,∴MN=CM+CN=8厘米;(2)∵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AC,CN=BC,∴MN=CM+CN= AC+BC=a;(3)①当0<t≤5时,C是线段PQ的中点,得10﹣2t=6﹣t,解得t=4;②当5<t≤时,P为线段CQ的中点,2t﹣10=16﹣3t,解得t=;③当<t≤6时,Q为线段PC的中点,6﹣t=3t﹣16,解得t=;④当6<t≤8时,C为线段PQ的中点,2t﹣10=t﹣6,解得t=4(舍),综上所述:t=4或或.24.【解答】解:(1)∵∠BOE=∠COE+∠COB=90°,又∵∠COB=60°,∴∠COE=30°,故答案为:30;(2)∵OE 平分∠AOC,∴∠COE=∠AOE=COA,∵∠EOD=90°,∴∠AOE+∠DOB=90°,∠COE+∠COD=90°,∴∠COD=∠DOB,∴OD所在射线是∠BOC的平分线;(3)设∠COD=x°,则∠AOE=5x°,∵∠DOE=90°,∠BOC=60°,∴6x=30或5x+90﹣x=120∴x=5或7.5,即∠COD=5°或7.5°∴∠BOD=65°或52.5°.25.【解答】解:(1)∵线段的长是线段中线长度的2倍,∴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故答案为:是;(2)∵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AC=12×=4cm或AC=12×=6cm或AC=12×=8cm;故答案为:4或6或8;(3)t秒后,AP=2t,AQ=12﹣t(0≤t≤6)①由题意可知A不可能为P、Q两点的巧点,此情况排除.②当P为A、Q的巧点时,Ⅰ.AP=AQ,即,解得s;Ⅱ.AP=AQ,即,解得s;Ⅲ.AP=AQ,即,解得t=3s;③当Q为A、P的巧点时,Ⅰ.AQ=AP,即,解得s(舍去);Ⅱ.AQ=AP,即,解得t=6s;Ⅲ.AQ=AP,即,解得s.26.【解答】解:(1)AC=AB﹣BC=20﹣8=12(cm),(2)20÷(2+1)=(s).故当x=s时,P、Q重合;(3)存在,①C是线段PQ的中点,得2x+20﹣x=2×12,解得x=4;②P为线段CQ的中点,得12+20﹣x=2×2x,解得x=;③Q为线段PC的中点,得2x+10=2×(20﹣x),解得x=7;综上所述:x=4或x=或x=7.故答案为:12;.27.【解答】解:(1)∵乙机器人从B点出发,以50米/分的速度行走9分钟到达C点,∴B、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0×9=450(米).∵在4≤t≤6分钟时,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在4≤t≤6分钟时,甲机器人的速度为50米/分.(2)设甲机器人前3分钟的速度为x米/分,则3x﹣50×3=90,解得x=80.答:甲机器人前3分钟的速度为80米/分.(3)当t=4时,两人相距80﹣50=30米,且4≤t≤6时,两人相距总是30米.分三种情况说明:①甲在AB间时,90﹣80t+50t=28,解得t=>,此情形不存在.②甲乙均在B右侧,且甲在乙后时,90+50t﹣80t=28,解得t=.③甲乙均在B右侧,且乙在甲后时,80t﹣90﹣50t=28,解得t=.答:两机器人前6分钟内出发分钟或分钟相距28米.(4)S=.故答案为:450,50;28.【解答】解:∵∠AOB=90°,OC平分∠AOB,∴∠COB=∠AOB=45°,∵∠COD=90°,∴∠BOD=45°,∵∠BOD=3∠DOE,∴∠DOE=15°,∴∠BOE=30°,∴∠COE=∠COB+∠BOE=45°+30°=75°.29.【解答】解:(1)如图1,∵OM平分∠AOB,∠AOB=130°,∴∠AOM=∠AOB=×130°=65°,∵ON平分∠COD,∠COD=80°,∴∠AON=∠COD=×80°=40°,∴∠MON=∠AOM﹣∠AON=65°﹣40°=25°;(2)①如图2中,∠MON=∠COM﹣∠NOC=65°+n°﹣40°=n°+25°.②当∠MON=90°时,n°+25°=90°,∴n=65°.(3)如图3中,∠MON=∠COM﹣∠CON=65°+m°﹣(80°+m°)=m°+25°.30.【解答】解:(1)①∵OD平分∠AOC,∠AOC=130°,∴∠AOD=∠DOC=∠AOC=×130°=65°,∴∠BOD=180°﹣∠AOD=180°﹣65°=115°;②∵∠DOE=90°,又∵∠DOC=65°,∴∠COE=∠DOE﹣∠DOC=90°﹣65°=25°,∵∠BOD=115°,∠DOE=90°,∴∠BOE=∠BOD﹣∠DOE=115°﹣90°=25°,∴∠COE=∠BOE,即OE平分∠BOC.(2)若∠BOE:∠AOE=2:7,设∠BOE=2x,则∠AOE=7x,又∵∠BOE+∠AOE=180°,∴2x+7x=180°,∴x=20°,∠BOE=2x=40°,∵∠DOE=90°,∴∠AOD=90°﹣40°=50°.31.【解答】解:(1)∵AB=20cm,CD=2cm,AC=4cm,∴DB=14cm,∵E、F分别是AC、BD的中点,∴CE=AC=2cm,DF=DB=7cm,∴EF=2+2+7=11cm,故答案为:11;(2)EF的长度不变.∵E、F分别是AC、BD的中点,∴EC= AC,DF=DB,∴EF=EC+CD+DF=AC+CD+DB===,∵AB=20cm,CD=2cm,∴EF==11cm;(3).理由:∵OE、OF分别平分∠AOC和∠BOD,∴∠COE=∠AOC,∠DOF=∠BOD,∴∠EOF=∠COE+∠COD+∠DOF=∠AOC+∠COD+∠BOD=(∠AOC+∠BOD)+∠COD=(∠AOB﹣∠COD)+∠COD=(∠AOB+∠COD).故答案为:.32.【解答】解:(1)①∵∠COD=90°,∠DOE=25°,∴∠COE=∠COD﹣∠DOE=90°﹣25°=65°,又∵OE平分∠BOC,∴∠BOC=2∠COE=130°,∴∠AOC=180°﹣∠BOC=180°﹣130°=50°;②∵∠COD=90°,∠DOE=α,∴∠COE=∠COD﹣∠DOE=90°﹣α,又∵OE平分∠BOC,∴∠BOC=2∠COE=180°﹣2α,∴∠AOC=180°﹣∠BOC=180°﹣(180°﹣2α)=2α;(2)∠DOE=∠AOC,理由如下:如图2,∵∠BOC=180°﹣∠AOC,又∵OE平分∠BOC∴∠COE=∠BOC=(180°﹣∠AOC)=90°﹣∠AOC,又∵∠COD=90°,∴∠DOE=90°﹣∠COE=90°﹣(90°﹣∠AOC)=∠AOC.33.【解答】解:(1)∵AB=14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DE=DC+EC= AC+BC=AB=7cm故答案为:7;(2)∵AC=4cm,AB=14cm,∴BC=AB﹣AC=10cm,又∵D为AC中点,E为BC中点,∴CD=2cm,CE=5cm,∴DE=CD+CE=7cm;(3)∵AC=acm,∴BC=AB﹣AC=(14﹣a)cm,又∵D为AC 中点,E为BC中点,∴CD=acm,CE=(14﹣a)cm,∴DE=CD+CE=a+(14﹣a)=7cm,∴无论a取何值(不超过14)DE的长不变;(4)设∠AOC=α,∠BOC=120﹣α,∵OD平分∠AOC,OE平分∠BOC,∴∠COD=,∠COE=(120°﹣α),∴∠DOE=∠COD+∠COE=+(120°﹣α)=60°,∴∠DOE=60°,与OC位置无关.34.【解答】解:(1)∵∠AOB=∠COD=90°,∠BOC=20°,∴∠AOC=∠BOD=90°﹣20°=70°.∵OM平分∠AOC,ON平分∠BOD,∴∠MOC=∠BON=35°,∴∠MON=∠MOC+∠COB+∠BON=35°+20°+35°=90°;(2)∵∠AOB=∠COD=90°,∠BOC=α,∴∠AOC=∠BOD=90°﹣α.∵OM平分∠AOC,ON平分∠BOD,∴∠MOC=∠BON=45°﹣α,∴∠MON=∠MOC+∠COB+∠BON=45°﹣α+α+45°﹣=90°;(3)∵∠AOB=∠COD=90°,∠BOC=α,∴∠AOC=∠BOD=90°+α.∵OM平分∠AOC,ON平分∠BOD,∴∠MOC=∠BON=45°+α,∴∠MON=∠MOC﹣∠COB+∠BON=45°+α﹣α+45°+=90°.35.【解答】解:(1)由已知得∠BOC=180°﹣∠AOC=150°,又∠COD是直角,OE 平分∠BOC,∴∠DOE=∠COD﹣∠BOC=90°﹣×150°=15°.(2)由(1)知∠DOE=∠COD﹣∠BOC,∴∠DOE=90°﹣(180°﹣∠AOC)=90°﹣90°+∠AOC=∠AOC=α.(3)∠AOC=2∠DOE.理由如下:∵∠COD是直角,OE 平分∠BOC,∴∠COE=∠BOE,∠COB=2∠COE,∴∠AOC=180°﹣∠COB=180°﹣2∠COE=2(90°﹣∠COE),∵∠DOE=90°﹣∠COE,∴∠AOC=2∠DOE.36.【解答】解:(1)因为OM平分∠BOC,ON平分∠AOC所以∠MOC=∠BOC,∠NOC=∠AOC 所以∠MON=∠MOC﹣∠NOC=(∠BOC﹣∠AOC)=(100°+40°﹣40°)=50°.(2)可以.同理,∠MON=∠MOC﹣∠NOC=(∠BOC﹣∠AOC)=(∠BOA+∠AOC﹣∠AOC)=∠BOA=50°.37.【解答】解:(1)因为∠AOD=160°OM平分∠AOB,ON平分∠BOD,所以∠MOB=∠AOB,∠BON=∠BOD,即∠MON=∠MOB+∠BON=∠AOB+∠BOD=(∠AOB+∠BOD)=∠AOD=80°,故答案为:80°;(2)因为OM平分∠AOC,ON平分∠BOD,所以∠MOC=∠AOC,∠BON=∠BOD,即∠MON=∠MOC+∠BON﹣∠BOC=∠AOC+∠BOD﹣∠BOC=(∠AOC+∠BOD)﹣∠BOC=(∠AOD+∠BOC)﹣∠BOC=×180°﹣20°=70°;(3)∵射线OB从OA 逆时针以2°每秒的旋转t秒,∠COB=20°,∴∠AOC=∠AOB+∠COB=2t°+10°+20°=2t°+30°.∵射线OM平分∠AOC,∴∠AOM=∠AOC=t°+15°.∵∠BOD=∠AOD﹣∠BOA,∠AOD=160°,∴∠BOD=150°﹣2t.∵射线ON平分∠BOD,∴∠DON=∠BOD=75°﹣t°.又∵∠AOM:∠DON=2:3,∴(t+15):(75﹣t)=2:3,解得t=21.38.【解答】解:(1)因为OB平分∠AOC,∠AOB=20°,所以∠AOC=40°,因为OD平分∠AOE,∠AOE=110°,所以∠AOD=55°,因为∠COD=∠AOD﹣∠AOC,所以∠COD=55°﹣40°=15°;(2)因为90°﹣55°=35°,所以射线OD的方位角是北偏东35°;(3)设经过x秒时,∠AOE=30°,①如图1所示,当OA未追上OE时,依题意,得5x﹣110=3x﹣30,解得,x=40;②如图2所示,当OA超过OE时,依题意,得5x﹣110=3x﹣305x﹣110=3x+30,解得,x=70.39.【解答】解:(1)若∠COE=20°,∵∠COD=90°,∴∠EOD=90°﹣20°=70°,∵OE平分∠AOD,∴∠AOD=2∠EOD=140°,∴∠BOD=180°﹣140°=40°;若∠COE=α,∴∠EOD=90﹣α,∵OE平分∠AOD,∴∠AOD=2∠EOD=2(90﹣α)=180﹣2α,∴∠BOD=180°﹣(180﹣2α)=2α;故答案为:40°;2α;(2)如图2,∠BOD=2∠COE,理由是:设∠BOD=β,则∠AOD=180°﹣β,∵OE平分∠AOD,∴∠EOD=∠AOD==90°﹣,∵∠COD=90°,∴∠COE=90°﹣(90°﹣)=,即∠BOD=2∠COE.40.【解答】解:(1)如图2,∵OM平分∠BOC,∴∠MOC=∠MOB,又∵∠BOC=110°,∴∠MOB=55°,∵∠MON=90°,∴∠BON=∠MON﹣∠MOB=35°;(2)分两种情况:①如图2,∵∠BOC=110°∴∠AOC=70°,当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 时,∠AOD=∠COD=35°,∴∠BON=35°,∠BOM=55°,即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55°,由题意得,5t=55°解得t=11(s);②如图3,当NO平分∠AOC时,∠NOA=35°,∴∠AOM=55°,即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180°+55°=235°,由题意得,5t=235°,解得t=47(s),综上所述,t=11s或47s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3)∠AOM﹣∠NOC=20°.理由:∵∠MON=90°,∠AOC=70°,故答案为:11或47;∴∠AOM=90°﹣∠AON,∠NOC=70°﹣∠AON,∴∠AOM﹣∠NOC=(90°﹣∠AON)﹣(70°﹣∠AON)=20°,∴∠AOM与∠NOC的数量关系为:∠AOM﹣∠NOC=20°.41.【解答】解:(1)∵∠AOB=90°,∠BOC=60°.∴∠AOC=∠AOB﹣∠BOC=30°.∴∠AOD=∠AOC+∠COD=30°+90°=120°.若∠BOC=n°,则∠AOC=∠AOB﹣∠BOC=(90﹣n)°.∴∠AOD=∠AOC+∠COD=(90﹣n)°+90°=(180﹣n)°.(2)∵∠AOB=x°,∠AOD=y°.∴∠BOD=∠AOD﹣∠AOB=(y﹣x)°.∴∠BOC=∠DOC ﹣∠BOD=x°﹣(y﹣x)°=(2x﹣y)°.42.【解答】解:(1)因为∠AOD=160°OM平分∠AOB,ON平分∠BOD所以∠MOB=∠AOB,∠BON=∠BOD即∠MON=∠MOB+∠BON=∠AOB+∠BOD=(∠AOB+∠BOD)=∠AOD=80°;(2)因为OM平分∠AOC,ON平分∠BOD所以∠MOC=∠AOC,∠BON=∠BOD即∠MON=∠MOC+∠BON﹣∠BOC=∠AOC+∠BOD﹣∠BOC=(∠AOC+∠BOD)﹣∠BOC=(∠AOD+∠BOC)﹣∠BOC=×180°﹣20°=70°;(3)∵射线OB从OA逆时针以2°每秒的旋转t秒,∠COB=20°,∴∠AOC=∠AOB+∠COB=2t°+10°+20°=2t°+30°.∵射线OM平分∠AOC,∴∠AOM=∠AOC=t°+15°.∵∠BOD=∠AOD﹣∠BOA,∠AOD=160°,∴∠BOD=150°﹣2t.∵射线ON平分∠BOD,∴∠DON=∠BOD=75°﹣t°.又∵∠AOM:∠DON=2:3,∴(t+15):(75﹣t)=2:3,解得t=21.答:t为21秒.43.【解答】解:(1)∵∠BCE=90°,∠DCE=25°,∴∠BCD=∠BCE﹣∠DCE=65°,∵∠ACD=90°,∴∠ACB=∠ACD+∠BCD=90°+65°=155°;∵∠ACB=130°,∠ACD=90°,∴∠BCD=∠ACB﹣∠ACD=130°﹣90°=40°,∵∠BCE=90°,∴∠DCE=∠BCE﹣∠BCD=90°﹣40°=50°,故答案为:155°,50°;(2)∠ACB+∠DCE=180°,理由如下:∵∠ACB=∠ACE+∠DCE+∠DCE,∴∠ACB+∠DCE=∠ACE+∠DCE+∠DCE+∠DCE=∠ACD+∠BCE=180°;(3)∠DAB+∠CAE=120°,理由如下:∵∠DAB=∠DAE+∠CAE+∠CAB,∴∠DAB+∠CAE=∠DAE+∠CAE+∠CAB+∠CAE=∠DAC+∠BAE=120°;(4)∠AOD+∠BOC=α+β,理由如下:∵∠AOD=∠AOC+∠COB+∠BOD,∴∠AOD+∠BOC=∠AOC+∠COB+∠BOD+∠BOC=∠AOB+∠COD=α+β.44.【解答】解:(1)如图所示,∵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AOD,∴∠AOC=∠AOD=90°,∴∠BOC=∠BOD=90°,∴图中一定有4个直角;当t=2时,∠BOM=30°,∠NON=24°,∴∠MON=30°+90°+24°=144°,∠BON=90°+24°=114°,∠MOC=90°﹣30°=60°;故答案为:4;144°,114°,60°;(2)当ON与OA重合时,t=90÷12=7.5(s),当OM与OA重合时,t=180°÷15=12(s),如图所示,当0<t≤7.5时,∠AON=90°﹣12t°,∠AOM=180°﹣15t°,由∠AOM=3∠AON﹣60°,可得180°﹣15t°=3(90°﹣12t°)﹣60°,解得t=;如图所示,当7.5<t<12时,∠AON=12t°﹣90°,∠AOM=180°﹣15t°,由∠AOM=3∠AON﹣60°,可得180°﹣15t°=3(12t°﹣90°)﹣60°,解得t=10;综上所述,当∠AOM=3∠AON﹣60°时,t的值为s或10s;(3)当∠MON=180°时,∠BOM+∠BOD+∠DON=180°,∴15t°+90°+12t°=180°,解得t=,①如图所示,当0<t<时,∠COM=90°﹣15t°,∠BON=90°+12t°,∠MON=∠BOM+∠BOD+∠DON=15t°+90°+12t°,∴==(不是定值),。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直线、射线、线段基础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直线、射线、线段基础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直线、射线、线段基础练习题1.正确说法:A。

可以画一条长度为10厘米的直线AB;B。

可以画一条经过A、B、C三点的直线;D。

可以画一条与直线AB平行且经过直线AB外一点的直线。

2.正确答案为C,即A′B′=AB。

3.正确原理为D,即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4.正确说法:A。

可以延长线段AB到C,使得BC=AC;B。

可以反向延长线段AB,得到射线BA;C。

可以取直线AB的中点。

5.不同的线段条数为C,即10条。

6.该条直线上的线段有B,即4条。

7.正确图为A。

8.A、C两点的距离为B,即9cm。

9.正确图为C。

10.可以作出一条直线。

11.不同的线段数共有C,即10条。

12.第二条路最近,理由是因为它是直线AC的一部分,而其他三条路都需要绕路。

13.AD的长度为5,因为D是AB的中点;BD的长度为3,因为BC=EC=3;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C的长度为√(8^2+3^2)=√73.14.AB的长度为8,因为CD=2,所以AC=3AB,又因为D是AC的中点,所以AD=DC=1.5AB,即AD=3,DC=4.5,从而可得AB=8.15.AB的长度为9,BC的长度为6,CD的长度为15.16.MN的长度不大于AM的长度,因为___在AB上,___是AB的一部分,所以___不可能比AM更长。

17.AD的长度为√(5^2+9^2)=√106,DE的长度为2.5.若原点O在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CO=28,则求p的值。

参考答案:p = 28解析:题目已经给出了CO的长度为28,而题目又要求求p的值,因此可以利用数轴的基本性质,即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的坐标差的绝对值,得出p的值为28.因此,答案为p=28.。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综合训练(青岛版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综合训练(青岛版含答案)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阶段性内容回顾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几何图形包括_________图形和________图形.2.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________,此外,棱柱和棱锥也是常见的_________.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________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_________.4.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成_________图形来研究和处理.5.许多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展开,•就可以得到它们的________展开图.二、几何图形6.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________•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就能组成各种各样的________,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7.几何体简称________,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几何体.包围着体的是_________,•面有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________,•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___________.8.用运动的观点来理解点、线、面、体,点动成_______,_______•动成______,_________动成体.三、直线、射线、线段9.经过两点有______条直线,并且只有_________.10.线段大小的比较可以用________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较,也可以把一条线段________另一条线段上来比较.11.线段上的一点把线段分成_________的线段,这点叫做线段的中点.12.两点的所有连线中,________最短,即为_______,_______最短.13.连接两点间的_______,叫做两点间的距离.◆阶段性巩固训练1.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平面图形如图所示,画出该物体的立体图形.2.如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请画出来.3.如图所示的立方体,如果把它展开,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4.一个长方体被一刀切去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可能是().A.三棱柱 B.四棱柱 C.五棱柱 D.以上都有可能5.如图所示,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示意图,则AB=______,BC=_______,CD=•______,BD=_______,AE=______.6.在图(1)中的几何体是由图(2)中的()绕线旋转一周得到的.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名同学有以下说法:甲说:“直线BC不过点A”.乙说:“点A在直线CD外”.丙说:“D在CB的反向延长线上.”丁说:“A,B,C,D两两连结,有5条线段.”戊说:“射线AD与射线CD不相交”.其中说明正确的有().A.3人 B.4人 C.5人 D.2人8.已知线段AB=16厘米,C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AC=10厘米,D为AC的中点,E•是BC 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9.平面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的位置,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A,B,C,D四个村庄的地理位置如图4-50所示),你能说明理由吗?10.如图所示,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4:5:7三部分,E是线段AD•的中点,•CD=14厘米,求:(1)EC的长;(2)AB:BE的值.11.小刚和小强在争论一道几何问题,问题是射击时为什么枪管上有准星.•小刚说:“这还不简单,老师上课时不是讲过了吗?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枪管上才有准星.”小强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我当然知道,可是若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的某一位置看成一点,这样不是有三点了吗?既然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那弄出第三点又为什么呢?”聪明的你能回答小强的疑问吗?12.如图所示,有一只正方体盒子,一只虫子在顶点A处,一只蜘蛛在顶点B处,蜘蛛沿着盒子准备偷袭虫子,那么蜘蛛想要最快地捉住虫子,应怎样走?13.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L1与L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它们有一个交点,如果在这个平面内,•再画第三条直线L3,那么这4条直线最多可以有_______个交点;•如果在这个平面内再画第四条直线L4,那么这4条直线最多可有_______个交点;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在同一平面内,6条直线最多有_______个交点;n(n为大于1的整数)条直线,最多可以有_______个交点(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阶段性内容回顾1.立体平面 2.立体图形立体图形3.平面平面图形 4.平面 5.平面6.点几何图形7.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面平的曲的 •线点8.线线面面 9.一一条10.刻度尺移到 11.相等12.线段两点之间线段 13.线段的长度阶段性巩固训练1.是一个尖朝上的圆锥,如答图36所示.(点拨:从上面看到的是圆,可想到这是一个圆锥和圆柱,再由左面和正面看到的都是三角形,可想到这是一个圆锥,并且是一个尖朝上的圆锥)2.如图所示:(1)正视图(2)左视图(3)俯视图3.D4.D (点拨: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都有可能,关键是看切的位置)5.4 5 6 4 8(点拨:要弄清楚展开之前哪两条棱是相对的)6.D (点拨:凡是绕轴旋转得到的图形,只能是球、圆柱、圆锥或它们的一部分或它们组合而成的图形)7.A8.解:因为D是AC的中点,而E是BC的中点,因此有DC=12AC,CE=12BC,而DE=DC+CE,AC+BC=AB,即DE=DC+CE=12AC+12BC=12(AC+BC)=12AB=12×16=8(厘米).9.解:如答图所示,连结AC,BD,它们的交点是H,点H就是修建水池的位置,这一点到A,B,C,D四点的距离之和最小.10.解:设线段AB,BC,CD分别为4x厘米,5x厘米,7x厘米.∵CD=7x=14,∴x=2.(2)∵AB=4x=8(厘米),BC=5x=10(厘米),∴AD=A B+BC+CD=8+10+14=32(厘米).故EC=12AD-CD=12×32-14=2(厘米).(2)∵BC=10厘米,EC=2厘米,∴BE=BC-EC=10-2=8厘米,又∵AB=8厘米,∴AB:BE=8:8=1.答:EC长是2厘米,AB:BE的值是1.11.解:若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那么要想射中目标,人眼与目标确定的这条直线,应与子弹所走的直线重合,即与准星和目标所确定的这条直线重合,即达到看到哪打到哪儿.换句话说要想射中目标就必须使准星在人眼与目标所确定的直线上.12.如图所示,沿线段AB爬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3.3 6 15(1)2n n(点拨:这类题往往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依次找规律)。

几何第一册第一章《线段,角》提高测试题

几何第一册第一章《线段,角》提高测试题

几何第一册第一章《线段、角》提高测试题(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1.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经过三点可以画三条直线………………………………………………………………………………………()【提示】错的是第三句话,因为三点可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不在一条直线上,当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我们称之三点共线),经过这三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答案】×.2.两条直线如果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它们就有无数个公共点…………………()【提示】两点确定唯一的直线.【答案】√.3.射线AP与射线P A的公共部分是线段P A……………………………………()【提示】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答案】如图:显然这句话是正确的.4.线段的中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提示】两点的距离是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答案】√.5.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叫做角…………………………………………………()【提示】角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答案】×.6.互补的角就是平角………………………………………………………………()【提示】如图,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C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平角是一个..量数为180°的角.【答案】×.【点评】互补两角的和是180°,平角为180°.就量数来说,两者是相同的,但从“形”上说,互补两角不一定有公共顶点,故不一定组成平角.所以学习概念时,一定要注意区别它们的不同点,以免混淆.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7.如图,图中有________条直线,有________条射线,有________条线段,以E为顶点的角有________个.【提示】直线没有端点,可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延伸.直线上一点将一条直线分成两条射线.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是线段. 【答案】1,9,12,4.12条线段分别是:线段AF 、AD 、FD 、DC 、DB 、CB 、BE 、BF 、EF 、CE 、CA 、EA .8.如图,点C、D 在线段AB 上.AC =6 cm ,CD =4 cm ,AB =12 cm ,则图中所有线段的和是________cm .【提示】1.数出图中所有的线段;2.算出不同线段的长度;3.将所有线段的长度相加,得和. 【答案】40.9.线段AB =12.6 cm ,点C 在BA 的延长线上,AC =3.6 cm ,M 是BC 中点,则AM 的长是________cm .【提示】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以形助思.【答案】4.5.∵ BC =AB +AC ,M 是BC 中点, ∴ AM =CM -AC=21BC -AC =21(AB +AC )-AC =21(AB -AC ) =21(12.6-3.6) =4.5(cm ).【点评】在进行线段长度计算时,可是对其表达式进行变形、最后将值代入,求出结果.这样可简化计算,提高正确率.10.如图,∠AOB =∠COD =90°,∠AOD =146°,则∠BOC =________°.【提示】∠BOC =360°-∠AOB -∠AOD -∠DOC . 【答案】34.11.如图,OB 平分∠AOC .且∠2∶∠3∶∠4=3∶5∶4,则∠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提示】1周角=360°.设1份为x °,列方程求解. 【答案】72;120;96.12.∠A 与∠B 互补,∠A 与∠C 互余,则2∠B -2∠C =________°.【提示】∠A +∠B =180°.∠A +∠C =90°.代入要求的式子,化简即得. 【答案】180°.∵ ∠A +∠B =180°,∠A +∠C =90°, ∴ ∠B =180°-∠A .∴ 2∠B -2∠C =2(180°-∠A )-2∠C=360°-2∠A -2∠C =360°-2(∠A +∠C ) =360°-2×90° =180°.【点评】由已知可得关于∠A 、∠B 、∠C 的方程组⎩⎨⎧︒=∠+∠︒=∠+∠90180C A B A ,此时不能确定∠B 、∠C 的大小,但只要将两式的两边分别相减,使得∠B -∠C =90°,2∠B -2∠C 便不难求得.这种整体代入的思想是求值题中常用的方法.13.已知:∠α 的余角是52°38′15″,则∠α 的补角是________. 【提示】分步求解:先求出∠α 的度数,再求∠α 的补角的度数. 【答案】142°38′15″.∵ ∠α的余角是52°38′15″, ∴ ∠α=90°-52°38′15″=89°59′60″-52°38′15″ =37°21′45″.∴ ∠α的补角=180°-37°21′45″=179°59′60″-37°21′45″=142°38′15″.【点评】题中∠α 只起过渡作用,可考虑到而不求,作整体代入.∵∠α = 90°-52°38′15″,∴∠α 的补角=180°-∠α=180°-(90°-52°38′15″)=90°+52°38′15″=142°38′15″.这样避开了单位换算,利于提高运算速度及正确率.若将已知条件反映到如图所示的图形上,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观察图形,则一目了然.一般地,已知∠α 的余角,求∠α 的补角,则∠α 的补角=90°+∠α 的余角,即任一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利用这个结论解该题就更准确、快捷.14.由2点30分到2点55分,时钟的时针旋转了________度,分针旋转了________度,此刻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度.【提示】分针1小时旋转360°,1分旋转6°,时钟1小时旋转30°,1分旋转0.5°.【答案】12.5,150,117.5.(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5.已知线段AB=10 cm,AC+BC=12 cm,则点C的位置是在:①线段AB上;②线段AB的延长线上;③线段BA的延长线上;④直线AB外.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A)0种(B)1种(C)2种(D)3种【提示】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考虑.【答案】D.若点C在线段AB上,如下图,则AC+BC=AB=10 cm.与AC+BC=12 cm不合,故排除①.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下图,AC=11 cm,BC=1 cm,则AC+BC=11+1=12(cm),符合题意.若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如下图,AC=1 cm,BC=11 cm,则AC+BC=1+11=12(cm),符合题意.若点C在直线AB外,如下图,则AC+BC=12(cm),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能出现的情况有3种,故选D .16.分别在线段MN 的延长线和MN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P 、Q ,使MP =2NP .MQ =2MN .则线段MP 与NQ 的比是…………………………………………( )(A )31 (B )32 (C )21 (D )23【提示】根据条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以形助思.【答案】B .根据题意可得下图:解法一:∵ MP =2NP ,∴ N 是MP 的中点. ∴ MP =2MN . ∵ MQ =2MN ,∴ NQ =MQ +MN =2MN +MN =3MN . ∴ MP ∶NQ =2MN ∶3MN =2∶3=32. 解法二:设MN =x .∵ MP =2NP ,∴ N 是MP 的中点. ∴ MP =2MN =2x . ∵ MQ =2MN =2x ,∴ NQ =MQ +MN =2MN +MN =3MN =3x . ∴ MP ∶NQ =2MN ∶3MN =2 x ∶3 x =32. 故选B .17.一条直线可以将平面分成两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可以将平面分成四部分,三条直线最多可以将平面分成n 部分,则n 等于………………………………………( ) (A )6 (B )7 (C )8 (D )9 【提示】画图探索.一条线 两条直线 三条直线【答案】B .【点评】平面内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两部分,记作a 1=1+1=2;平面内两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四部分,记作a 2=1+1+2=4; 平面内三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七部分,记作a 3=1+1+2+3=7;平面内四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由图可知,共可分成11个部分,记作a 4=1+1+2+3+4=11.若平面上有n 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多少部分,此时n 条直线的相对位置如何?从前面的分析不难推出平面上有n 条直线时,最多可将平面分成a n =1+1+2+3+4+…+n =1+2)1(+n n =222++n n 个部分,此时每两条直线都相交,且没有三条直线交于一点.18.若互补两角有一条公共边,则这两个角的平分线所组成的角………………( )(A )一定是直角 (B )一定是锐角 (C )一定是钝角 (D )是直角或锐角【提示】分两种情况:①互补两角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没有重叠部分;②互补两角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有重叠部分. 【答案】D .如图:19.已知α 、β都是钝角,甲、乙、丙、丁四人计算51)(βα+的结果依次是30°、 35°、60°、75°,其中恰有正确结果.这个正确结果是…………………( ) (A )30° (B )35° (C )60° (D )75° 【提示】列不等式求解. 【答案】C .∵ α 、β都是钝角, ∴ 180°<βα+<360°.∴ 36°<5)(βα+<72°. ∵ 30°、35°、75°都不在此等圆内,仅60°属此等圆. ∴ 选C .20.如图,∠AOB =∠BOC =∠COD =∠DOE =30°.图中互补的角有……( )(A )10对 (B )4对 (C )3对 (D )4对【提示】两个角的和为180°,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补角的概念仅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角的位置无关.【答案】B .原因如下:∵ ∠AOB =∠BOC =∠COD =∠DOE =30° ∴ ∠AOE +∠AOC =120°+60°=180°,∠AOE +∠BOD =120°+60°=180°, ∠AOE +∠COE =120°+60°=180°, ∠AOD +∠BOE =90°+90°=180°.∴ ∠AOE 与∠AOC 、∠AOE 与∠BOD 、∠AOE 与∠COE 、∠AOD 与∠BOE 是4对互补的角.21.∠1、∠2互为补角,且∠1>∠2,则∠2的余角是…………………………( )(A )21)21(∠+∠ (B )21∠1 (C )21)21(∠-∠ (D )21∠2 【提示】将已知条件反映到图形上,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图形,便知结果,或根据互补、互余的定义进行推理.【答案】C .由图可知: ∠2的余角 =∠1-90°=∠1-21)21(∠+∠ =∠1-21∠1-21∠2=21)21(∠-∠. 或:∵ ∠1、∠2互为补角,∴ ∠1+∠2=180°. ∴ ∠2的余角 =90°-∠2=21)21(∠+∠-∠2 =21∠1+21∠2-∠2 =21)21(∠-∠. 故选C .22.设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角是α ,则正确的说法是………………………( )(A )九点一刻时,∠α 是平角 (B )十点五分时,∠α 是锐角 (C )十一点十分时,∠α 是钝角 (D )十二点一刻时,∠α 是直角【提示】时钟的时针1小时转30°,1分转0.5°;分针1小时转360°,1分转6°,还可画图,以形助思.【答案】B .(四)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9分)23.118°12′-37°37′×2. 【提示】先算乘,再求差. 【答案】42°58′.计算过程如下:118°12′-37°37′×2 =118°12′-75°14′ =117°72′-75°14′ =42°58′.24.132°26′42″-41.325°×3.【提示】将132°26′42″化成以“度”为单位的量再计算;或将41.325°×3的积化成“度”、“分”、“秒”后再算. 【答案】解法一 132°26′42″-41.325°×3=132.445°-123.975° =8.47°.解法二 132°26′42″-41.325°×3=132°26′42″-123.975° =132°26′42″-123°58′30″ =131°86′42″-123°58′30″ =8°28′12″.【点评】在“度”、“分”、“秒”的混合运算中,若将“分”、“秒”化成度,则可将“度”“分”“秒”的计算转化成小数运算,免去繁杂的“进位”或“退位”.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25.360°÷7(精确到分).【提示】按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满30″或超过30″即可进为1″.【答案】约为51°26′. 计算过程如下: 360°÷7=51°+3°÷7=51°+25′+5′÷7 =51°+25′+300″÷7 ≈51°+25′+43″ ≈51°26′.(五)画图题(第26小题4分,第27小题5分,第28小题6分,共15分) 26.已知:线段a 、b 、c (b >c ),画线段AB ,使AB =2a -21(b -c ).【提示】AB =2a -21(b -c )=2a +21c -21b . 【答案】方法一:量得 a =20 mm ,b =28 mm ,c =18 mm .AB =2a -21(b -c )=2×20-21(28-18)=40-5=35(mm ).画线段AB =35 mm (下图),则线段AB 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方法二:画法如下(如上图): (1)画射线AM .(2)在射线AM 上依次截取AC =CD =a ,DE =21c . (3)在线段EA 上截取EB =21b . 则线段AB 就是所要画的线段.27.已知∠,∠,∠,画∠AOB ,使∠AOB =2∠+∠-31∠.【提示】方法一:先量、后算、再画; 方法二:叠加法,逐步画出. 【答案】方法一: 量得∠=25°,∠=54°,∠=105°,∠AOB =2∠+∠-31∠=2×25°+54°-31×105° =50°+54°-35° =69°.画∠AOB =69°,则∠AOB 就是所要画的角.方法二: 画法:(1)画∠AOC =∠,(2)以O 为顶点,OC 为一边在∠AOC 的外部画∠COD =∠. (3)以O 为顶点,OD 为一边在∠AOD 的外部画∠DOE =∠. (4)以O 为顶点,OE 为一边在∠EOA 的内部画∠EOB =31∠.则∠AOB 就是所要画的角. 28.读句画图,填空:(1)画线段AB =40 mm ;(2)以A 为顶点,AB 为一边,画∠BAM =60°;(3)以B 为顶点,BA 为一边,在∠BAM 的同侧画∠ABN =30°,AM 与BN 相交于点C ;(4)取AB 的中点G ,连结CG ;(5)用量角器量得∠ACB =______度;(6)量得的长是_____mm ,的长是_____mm ,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提示】按语句的顺序,抓住概念用语(如线段、角等)和位置术语(如以……为顶点,在……同侧等)依次画图.【答案】90,20,20.AC =CG =AG =BG .(六)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9.如图,线段AB 被点C 、D 分成了3︰4︰5三部分,且AC 的中点M 和DB 的中点N 之间的距离是40 cm ,求AB 的长.【提示】引入未知数,列方程求解.【答案】60 cm .设一份为x cm ,则AC =3 x cm ,CD =4 x cm ,DB =5 x cm .∵ M 是AC 的中点,∴ CM =21AC =23x cm . ∵ N 是DB 的中点, ∴ DN =21DB =25x cm . ∵ MN =MC +CD +DN ,又 MN =40 cm ,∴ 23x +4 x +25x =40, 8x =40.∴ x =5.∴ AB =AC +CD +DB =12 x =12×5=60(cm ).30.一个角的补角与20°角的和的一半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提示】两角互余和为90°,两角互补和为180°.设这个角为x °,列方程求解.【答案】68°.设这个角为x °,根据题意得21(180°-x +20°)=3(90°-x ), 100°-21x =270°-3 x ,2x =170°, ∴ x =68°, 即这个角为68°.3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B 平分∠EOD ,∠COE =100°,求∠AOD 和∠AOC 的度数.【提示】由∠COE =100°,OB 平分∠EOD ,可求出∠BOD 的度数,进而求出∠AOD 和∠AOC 的度数.【答案】∠AOD =140°,∠AOC =40°.计算过程如下:∵ ∠COD =180°,∠COE =100°(已知),∴ ∠EOD =∠COD -∠COE =180°-100°=80°.∵ OB 平分∠EOD (已知),∴ ∠BOD =21∠EOD =21×80°=40°(角平分线定义). ∵ ∠AOB =180°(平角定义),∴ ∠AOD =∠AOB -∠BOD =180°-40°=140°,∠AOC =∠COD -AOD =180°-140°=40°.【点评】由计算可知,∠BOC =∠COE +∠EOB =100°+40°=140°.∴ ∠AOD =∠BOC ,又知∠AOC =∠BOD ,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必然的结果?在第二章“相交线、平行线”中可揭开这个谜.32.如图,∠AOC 、∠BOD 都是直角,且∠AOB 与∠AOD 的度数比是2︰11,求∠AOB 和∠BOC 的度数.【提示】设∠AOB =x °,∠BOC =y °,列方程组求解.【答案】∠AOB =20°,∠BOC =70°.计算过程如下:∵ ∠AOC 、∠BOD 都是直角(已知),∴ ∠AOB +∠BOC =90°,∠COD +∠BOC =90°(直角的定义).∴ ∠AOB =∠COD (同角的余角相等).设∠AOB =∠COD =x ° ,∠BOC =y °.由题意得⎩⎨⎧=+︒=+11:2)2(:90y x x y x 即 ⎩⎨⎧=-︒=+02790y x y x 解得 ⎩⎨⎧︒=︒=.7020y x 即∠AOB =20°,∠BOC =70°.33.考察队从营地P 处出发,沿北偏东60°前进了5千米到达A 地,再沿东南方向前进到达C 地,C 地恰好在P 地的正东方向.(1)按1︰100 000画出考察队行进路线图.(2)量出∠PAC 、∠ACP 的度数(精确到1°).(3)测算出考察队从A 到C 走了多少千米?此时他们离开营地多远?(精确到0.1千米).【提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先根据1︰100 000的比例尺算出PA 的图上距离,然后再画图.【答案】(1)考察队行进的路线图如右图所示.(2)量得∠PAC =105°,∠ACP =45°. (3)算得AC ≈3.5千米;PC ≈6.8千米.略解如下:(1)算出PA 的图上距离,由5千米=500 000厘米.∴ 0001001=000500PA . ∴ PA =5厘米.(3)量得AC ≈3.5厘米,PC =6.8厘米.∴ AC 的实际距离约为:3.5厘米×100 000=350 000厘米=3.5千米;PC 的实际距离约为:6.8厘米×100 000=680 000厘米=6.8千米.34.已知直角∠AOB ,以O 为顶点,在∠AOB 的内部画出100条射线,则以OA 、OB 及这些射线为边的锐角共有多少个?若以O 为项点,在∠AOB 的内部画出几条射线(n ≥1的自然数),则OA 、OB 以及这些射线为边的锐角共有多少个?【提示】在∠AOB 的内部,以O 为顶点,画1,2,3,4条射线,数数各有多少个锐角,找出规律,再计算100条射线、n 条射线所构成的锐角的个数.【答案】5 150个锐角;232n n +个锐角.1条射线 1+1=2(个锐角),2条射线 2+2+1=5(个锐角),3条射线 3+3+2+1=9(个锐角),4条射线 4+4+3+2+1=14(个锐角),……100条射线 100+100+99+98+…+3+2+1=100+2100)1100(⨯+ =100+5 050=5 150(个锐角),n 条射线 n +n +(n -1)+(n -2)+…+3+2+1=n +2)1(n n ⋅+ =232n n +(个锐角). 【点评】数锐角的个数与数线段的条数一样,以OA 为始边,另一条射线为角的终边依次去数,这样可不遗漏不重复地将要数的锐角个数数准确.注意∠AOB 是直角,故这个角不在计数的范围内.若题目改成:已知∠AOB ,以O 为顶点,在∠AOB 的内部画出n 条射线,n 为非零自然数,以OA 、OB 以及这些射线为边的角共有多少个?答案是:共有2232++n n 个角.。

初一数学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单元测试题

初一数学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单元测试题

初一数学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几何体属于柱体的个数是()A. 3 B . 4 C . 5 D . 6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流星落下时在天空留下充满幻想的线条,说明点动成线;B汽车在雨中行驶,雨刷器来回摆动说明线动成面;C、旋转门旋转一周成为一个圆柱,说明面动成体;D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是线,线有粗细之分4、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平面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和“国” 字相对的面是()A.中B .钓C .鱼D .岛5、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垂线段最短D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6、如图,在直线上依次有五个点A、B C、D E,则图中线段和射线条数依次分别为()A. 4,2 B . 10,10 C . 10,20 D . 10,57、2015年8月12日济青高铁开工建设,建设中的济青高铁从济南出发,途径邹平-淄博- 潍坊-高密-胶州,最后到达青岛,若火车车票的价格由路程决定,则沿途总共有不同的票价()种.A. 14 B . 15 C . 42 D . 2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画直线AB=10厘米B .若PA=PB则P是线段AB的中点;C•射线是直线的一半 D .延长线段AB到点C,使得BC=AB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B延长射线MN到C; C、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3个交点;D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3、如图中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有(个A 2个B、3个C、4个D、5个中国的钓鱼岛(1)⑵⑶⑷⑸⑹(T)⑻/ 从lEffi看A.1、 共15分)且所有侧棱的和为40cn ,则每条侧棱长为2、 、填空题(每题3分, 一个棱柱有10个面,如图,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这一现象的原 cm.10、下列事实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的有( )个①墙上钉木条至少要两颗钉子才能牢固;②农民拉绳播秧;③解放军叔叔打靶瞄准;④从 A 地到B 地架设电线,总是 尽可能沿着线段AB 架设.A. 1 B . 2 C . 3 D . 411、、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最长边(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为(12、 已知AB=8cm BC=3cm 且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 AC=( A. 11cm B . 5cm C . 8cm 或 3cm13、 观察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2)射线AC 和射线AD 是同一条射线 定有三个交点.A. 1个B . 2个C14、 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D 是BC 的中点,若AD=5cm 则AC+A 等于()A B 10cm C 、12cm D 、不确定15、 如图,一个几何体是由两个小正方体和一个圆锥构成,其主视图是(D . 5cm 或 11cm)(1)直线BA 和直线AB 是同一条直线(3) AB+B 8AD (4)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时,.3个 D . 4个// :\、8cmA.C .D.因3、如图所示,以0为端点画六条射线OA OB OC OD OE OF,再从射线0A上某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描点并连线,若将各条射线所描的点依次记为1,2,3,4,5,6, 7 , 8…后,那么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 __________ 上.4、从棱长为2的正方体毛坯的一角,挖去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零件,则这个零件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5、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1、如图,已知线段a,b,c,用圆规和直尺画线段,使它等于a+2b-c3、先阅读下面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一:如图(1),直线L上有A、A两个点,若在直线L上要确定一点P,且使点P到点A、A的距离之和最小,很明显点P的位置可取在A i和A之间的任何地方,此时距离之和为A到A的距离.如图(2),直线L上依次有A、A A三个点,若在直线L上要确定一点P,且使点P到点A、A A的距离之和最小,不难判断,点P的位置应取在点A处,此时距离之和为A到A 的距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不难知道,如果直线L上依次有A、A、A、A四个点,同样要确定一点P,使它到各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P应取在点A和A之间的任何地方;如果直线L上依次有A、A A A A五个点,则相应点P的位置应取在点A的位置.---- * ---------A图⑴囹⑵问题一:若已知直线L上依次有点A、A A、…、人5共25个点,要确定一点P,使它到已知各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P的位置应取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已知直线L上依次有点A、A、A、…、A共50个点,要确定一点P,使它到已知各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P的位置应取在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八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证明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V)、面数(F)、棱数(E)之间存在的一个有趣的关系式,被称为欧拉公式。

初一上册线段试题题库及答案

初一上册线段试题题库及答案

初一上册线段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平面几何中,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直线部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线段的特点?A.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B. 线段的长度是固定的C. 线段可以无限延伸D. 线段有且仅有两个端点答案:C2. 如果线段AB的长度为5厘米,线段BC的长度为3厘米,那么线段AC的长度至少是多少厘米?A. 2厘米B. 5厘米C. 8厘米D. 无法确定答案:B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具有以下哪个性质?A. 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中点B. 垂直平分线将线段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C. 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垂直线D. 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延长线答案:B二、填空题1. 线段的中点是指将线段等分的点,如果线段AB的长度为10厘米,那么线段AB的中点到端点A的距离是______厘米。

答案:52. 如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线段MN相交于点O,那么点O到端点M和端点N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是线段MN长度的______。

答案:一半三、解答题1. 如图所示,线段AB的长度为8厘米,线段BC的长度为6厘米,且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求线段AC的长度。

解:由于点B是线段AC的中点,根据中点的定义,线段AB和线段BC的长度之和等于线段AC的长度。

因此,线段AC的长度为8厘米 + 6厘米 = 14厘米。

2. 已知线段DE上有一点P,使得点P到端点D和端点E的距离相等。

如果线段DE的长度为10厘米,求点P到端点D的距离。

解:由于点P到端点D和端点E的距离相等,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点P是线段DE的中点。

因此,点P到端点D的距离等于线段DE 长度的一半,即5厘米。

结束语:本试题题库涵盖了初一上册线段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相关的计算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线段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同学们通过练习这些题目,能够更好地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

初二数学线段练习题

初二数学线段练习题

初二数学线段练习题1. 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3cm,线段CD的长度为4cm。

求线段AB 与线段CD的和。

解答:线段AB的长度为3cm,线段CD的长度为4cm。

根据线段的性质,线段的长度可以直接相加。

因此,线段AB与线段CD的和为3cm + 4cm = 7cm。

2. 已知线段EF与线段GH互补,线段FE的长度为5cm。

求线段GH的长度。

解答:根据线段的性质,互补的线段长度之和为180°或180cm。

已知线段FE的长度为5cm,所以线段GH的长度为180°或180cm - 5cm = 175°或175cm。

3. 在一个四边形ABCD中,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6cm,线段BC 的长度为8cm,线段CD的长度为4cm。

求线段AD的长度。

解答: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6cm,线段BC的长度为8cm,线段CD的长度为4cm。

根据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且长度相等。

因此,线段AD的长度等于线段BC的长度,即8cm。

4. 在一个三角形XYZ中,已知线段XY的长度为12cm,线段XZ 的长度为9cm,线段YZ的长度为7cm。

判断三角形XYZ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解答:已知线段XY的长度为12cm,线段XZ的长度为9cm,线段YZ的长度为7cm。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则称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比较线段XY、XZ和YZ的长度可知,三角形XYZ不是等腰三角形,因为没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5. 已知线段MN为直角边,线段MP的长度为5cm,线段PN的长度为12cm。

求线段MN的长度。

解答:已知线段MN为直角边,线段MP的长度为5cm,线段PN的长度为12cm。

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的和。

设直角边MN的长度为x,则有x^2 =5^2 + 12^2,即x^2 = 25 + 144,解得x = √(25 + 144) = √169 = 13。

因此,线段MN的长度为13cm。

线段测试题及答案

线段测试题及答案

线段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线段AB的长度为5厘米,线段CD的长度也为5厘米,那么线段AB 与线段CD的关系是什么?A. 相等B. 平行C. 垂直D. 无法确定答案:A2. 如果线段MN与线段PQ平行,那么线段MN与线段PQ之间的距离在任何位置都是:A. 相等B. 不相等C. 逐渐增大D. 逐渐减小答案:A3. 在一个平面上,如果线段XY与线段ZW相交于点O,那么点O被称为:A. 端点B. 中点C. 交点D. 焦点答案:C二、填空题4. 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线段的_______。

答案:长度5. 如果线段的两个端点重合,那么这条线段被称为_______。

答案:点6. 在几何学中,两条线段重合的条件是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端点顺序三、判断题7. 线段AB和线段BC可以组成一条线段AC,前提是A、B、C三点共线。

()答案:正确8. 线段的中点是将线段等分为两段的点。

()答案:正确9.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一定大于直角边的长度。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0. 如何确定两条线段是否平行?答案:要确定两条线段是否平行,可以检查它们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

如果两条线段无限延伸后永不相交,那么它们是平行的。

11. 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答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它垂直于该线段,并且将线段等分为两段,即线段的两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五、计算题12. 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10厘米,线段AC的长度为8厘米,如果点C位于线段AB上,求线段BC的长度。

答案:根据题意,线段AC是线段AB的一部分,所以线段BC的长度等于线段AB的长度减去线段AC的长度,即BC = AB - AC = 10cm - 8cm = 2cm。

13. 如果线段DE与线段FG平行,且线段DE的长度为15厘米,线段FG的长度为20厘米,求线段DE与线段FG之间的距离。

答案:由于线段DE与线段FG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

【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1-3《线段、射线和直线》同步练习1青岛版

【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1-3《线段、射线和直线》同步练习1青岛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1-3《线段、射
线和直线》同步练习1青岛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知能点分类训练】
知能点1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如下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语句是().
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OB与射线OA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
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2.如下图中不同的线段有()条.
A.4条 B.8条 C.10条 D.15条
3.对于图(1),从左向右依次数,以A为端点的线段是________,以B为端点的线段是________,共________条;对于图(2),从左向右依次数,以A为端点的线段是______,以B•为端点的线段是_____,以C为端点的线段是_______,共______条;请总结一下规律,数一数图(3)中有哪些线段,共多少条.
4.对于直线AB,线段CD,射线EF,在图中能相交的是_______.5.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是().。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练习 (新版)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练习 (新版)青岛版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基础巩固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l上有两个端点B.经过A,B两点的线段只有一条C.延长线段AB到C,使AC=BCD.反向延长线段BC至A,使AB=BC2.如图,线段AB与直线l必定相交的是( ).3.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C.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A,B相交于点MB.过A,B,C三点画直线LC.直线a,b相交于点MD.直线a,b相交于点n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线段B.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C.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射线D.经过两点有无数条直线6.过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过A,B,C三点可确定直线的条数是( ).A.1 B.3C.1或2 D.1或37.我们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8.按照下面几何语句画出图形:(1)点D在直线a上;(2)点D在直线a外;(3)直线a交直线b于点D;(4)直线a,b,c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点A,B,C.9.如图,如果直线l上依次有3个点A,B,C,那么(1)在直线l上共有多少条射线?多少条线段?(2)在直线l上增加一个点,共增加了多少条射线?多少条线段?(3)如果在直线l上增加到n个点,则共有多少条射线?多少条线段?10.已知数轴的原点为O,如图,点A表示2,点B表示12 -.(1)数轴是什么图形?(2)数轴在原点O右边的部分(包括原点)是什么图形?怎样表示?(3)数轴上不小于12-,且不大于2的部分是什么图形?怎样表示?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直线上有点,但无端点,故A错,以A,B为端点的线段只有一条,但经过A,B两点的线段有无数条,故B错,延长AB到C,则AC一定比BC长,故C错.2.【答案】C【解析】直线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射线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而线段不能延伸,结合图形,C正确.3.【答案】C【解析】直线、射线、线段表示方法混淆不清.在表示射线时,第一个字母必须是端点,而另一个字母决定了射线的延伸方向.4.【答案】C5.【答案】B6.【答案】D【解析】本题需要考虑三点共线和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这两种情况,故选D.7.【答案】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8.解:如图所示.(1)(2)(3)(4)9.解:(1)共有射线6条,共有线段3条.(2)共增加2条射线,增加3条线段.(3)共有2n条射线,线段的总条数是1(1)2n n 条.10.解:(1)直线;(2)射线,射线OA;(3)线段,线段BA.。

七年级数学几何第一册第一章第1-3节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线段的比较和画法同步练习人教四年制版

七年级数学几何第一册第一章第1-3节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线段的比较和画法同步练习人教四年制版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如图A、B、C、D是一直线上的四点,则+ ,
-。
2.指出图中有条线段,条射线,条直线。
3.如图,已知 ,E、F分别是AB和CD中点,且 厘米,则AD=厘米。
4.已知线段 厘米,延长BA到C,使 厘米,M在AB上,且 ,则B和M的距离是厘米。
5.已知线段MN,P是MN中点,Q是PN的中点,R是MQ中点,那么 。
A.P点在线段MN上B.P点在直线MN外
C.P点在直线MN上D.P点可能在直线MN外,也可能在直线MN上。
3.下列图中给出的是直线、射线、线段,根据它们各自的性质答题:
1.A、B、C三点的位置如图,利用直尺画出
(1)线段BC(2)射线AB(3)直线AC
2.如图,已知线段b、c( )画一条线段等于 。
(2)在射线AE上,顺次截取 。
(3)在线段AC上截取 。
所以AD为所求的线段。
5.
画法:
(1)作射线AE。
(2)在射线AE上截取 。
(3)在线段AB上截取 。
(4)在线段AB延长线上截取 。
所以CD为所求作的线段。
6.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
7.经过同一平面内A、B、C三点中任意两点,可以作出条直线。
二.选择题:
1.如图B、C是线段AD上任意两点,M是AB中点,N是CD中点,若 ,则AD的长是()
A. B. C. D.
2.如果平面上M、N两点距离是17cm,该平面上有一点P,和M、N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25cm,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三.
1.
2.
画法:(1)作射线AE。
(2)在射线AE上截取 。
(3)在线段AB上截取
所以AC是所求的线段。

七年级数学线段的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线段的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线段的练习题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练习一下关于数学中线段的相关知识。

线段是几何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它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所有点组成。

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帮助大家加深对线段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一:线段的表示方法1. 用线段的端点表示下列线段:A(3,4),B(6,8)。

2. 如果线段AB的端点分别是A(-2,1)和B(5,-3),请用数学符号表示这条线段。

练习题二:线段的长度计算1. 计算线段AB的长度,其中A(1,2),B(4,5)。

2. 给定线段CD,C(-1,-1),D(3,2),求线段CD的长度。

练习题三:线段的中点坐标1. 求线段AB的中点坐标,A(2,3),B(6,7)。

2. 如果线段EF的端点是E(-3,4)和F(1,-2),请计算线段EF的中点坐标。

练习题四: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给定线段GH,G(0,0),H(4,4),求线段GH的垂直平分线方程。

2. 线段IJ的端点是I(-2,-3)和J(2,3),请找出线段IJ的垂直平分线方程。

练习题五:线段的对称性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KL关于x轴对称,K(-1,2),请找出点L的坐标。

2. 线段MN关于y轴对称,M(3,-1),请计算点N的坐标。

练习题六:线段的延伸和缩短1. 线段OP,O(0,0),P(3,0),若将线段OP延伸至Q,使得PQ=2OP,求点Q的坐标。

2. 线段RS,R(-4,0),S(0,0),若将线段RS缩短至T,使得ST=RS/2,求点T的坐标。

同学们,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线段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请大家认真完成这些题目,并在完成后检查自己的答案。

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学科,希望你们能够享受解题的过程,并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祝学习愉快!。

认识线段练习题

认识线段练习题

认识线段练习题在数学中,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一条有限长的直线段。

认识线段的概念对于学习几何学以及解决与线段相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练习题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线段的性质和应用。

练习题1:线段的定义1. 请定义线段的概念。

2. 从几何角度来看,什么是直线?3. 请描述线段和直线之间的区别。

练习题2:线段的表示方法1. 如何用字母表示一个线段?2. 线段AB和线段BA有什么区别吗?3. 如果线段CD和线段EF的长度相等,你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练习题3:线段的性质线段AC的长度是多少个单位?2. 如果线段AB的长度为10个单位,线段AC的长度为8个单位,线段BC的长度是多少个单位?3. 如果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都为4个单位,线段AB比线段CD长吗?练习题4:线段的应用1. 在一个正方形中,一个顶点到对边的距离为5个单位,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个单位?2. 如果一个矩形的长为6个单位,宽为4个单位,这个矩形的周长是多少个单位?3. 如果一个圆的半径为3个单位,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个单位?练习题5:线段的比较1. 如果线段AB的长度为7个单位,线段BC的长度为5个单位,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是多少?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是多少?3. 如果线段AB比线段CD长6个单位,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度之比是多少?练习题6:线段的延长线和截线1. 线段的延长线是什么意思?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2. 线段的截线是什么意思?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练习题7:线段的平分线1. 什么是线段的平分线?2. 如何画出一个线段的平分线?练习题8: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 如何画出一个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练习题9:线段的角度1. 线段之间可以形成什么类型的角度?2. 如果有两条线段之间的角度为90度,你可以用什么术语来形容这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练习题10:线段的应用实例1. 请举一个生活中线段的应用实例。

第1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数学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1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数学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数学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线段有两个端点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线段可以比较大小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1)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若AB=2CB,则点C是AB的中点;(4)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A.1个B.2个C.3个D.4个3、经过同一平面内任意三点中的两点共可以画( )条直线。

A.一B.两C.三D.一或三4、某几何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A.三棱锥B.四棱锥C.三棱柱D.四棱柱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好以后与“学”相对面上的字是()A.祝B.同C.快D.乐6、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七边形7、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AB=10,AC=6,则线段CD的长是()A.4B.3C.2D.18、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 B. C. D.9、下列说法:①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是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若线段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③射线AB与射线AD是同一条射线;④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的距离;⑤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两根钉子,是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圆是立体图形C.-125与9 3是同类项 D.方程的解是x=311、将图所示的直角梯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A. B. C. D.12、将如图(*)所示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所成的几何体是()A. B. C. D.13、如图,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根据的道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两点确定一条线段14、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AD的中点,P为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AEP周长最短时,点P可能在()A.点G处B.点H处C.点F处D.点I处15、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是因为()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直线最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①一段烟囱(无烟囱帽);②一段圆钢;③铅锤;④烟囱帽.①②都呈________的形状;③④都呈________ 的形状.17、如图,该图中不同的线段数共有________条.18、张老师调整教室桌椅时,为了将一列课桌对齐,将这列课桌的最前边一张和最后边一张拉一条线,其余课桌按线摆放,这样做用到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19、观察图①,由点A和点B可确定________ 条直线;观察图②,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和C最多能确定________ 条直线;(1)动手画一画图③中经过A、B、C、D四点的所有直线,最多共可作________ 条直线;(2)在同一平面内任三点不在同一直线的五个点最多能确定________ 条直线、n个点(n≥2)最多能确定________ 条直线.20、要整齐地栽一行树,只要确定了两端的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坑所在的直线,这里用到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21、如图,5个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平面图形,小丽手中还有1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她想将它与图中的平面图形拼接在一起,从而可以构成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小丽总共能有________种拼接方法.22、已知直角平面坐标系内有两点,点P(4,2)与点Q(a,a+2),则PQ的最小值为________.23、如图,A,B,C,D,E,P,Q,R,S,T是构成五角星的五条线段的交点,则图中共有线段________条.24、数轴是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3,则点A、点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25、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个展开图,则在原正方体中,与“想”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已知有一个长为5cm,宽为3cm的长方形,若以这个长方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将它旋转一周,你能求出所得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吗?27、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是圆,那么原来的几何体可能是什么?28、如图,已知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画线段AB;(2)画∠CDB;(3)找一点P,使P既在直线AD上,又在直线BC上.29、作图题:已知平面上点A,B,C,D.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1)作直线AB,射线CB;(2)取线段AB的中点E,连接DE并延长与射线CB交于点O;(3)连接AD并延长至点F,使得AD=DF.30、小学时,有一道趣味数学题:“稀奇稀奇真稀奇,4刀切成9块瓜,吃完剩下10块皮”,今天你能画图解释一下吗?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C2、B3、D4、C5、D6、D7、C8、A9、B10、C11、C12、B13、A14、A15、A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7、28、29、30、。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几何第一章线段、角练习题
一、判断题:
(1)A 、B 、C 是直线l 三个点,那么直线AB 、直线BC 和直线CA 表示的都是直线l ;
(2)O 、A 、B 三点顺次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射线OA 和射线AB 是相同的射线;
(3)线段AD 是A 、D 两点的距离;
(4)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5)若C 为线段AB 延长上一点,则AC>AB ;
(6)小于钝角的角都是锐角;
(7)如果α和β两角互补,α和γ两角互余,那么α=βγ2-;
(8)互补的两个角中一定有一个角是锐角。

二、 填空题:
(1)点A 在直线l 上,我们也说直线______点A ,我们说连结AB ,就是画出_______。

(2)延长线段AB 到C ,使AC 的长是AB 的4倍,则AB 与BC 的长度的比是_______。

(3)如图,已知M 、N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MN=NB ,则点N 是线段______的中点,AM= AB-____MN ,NB=21(____- ____)。

(4)如图,图中总共有锐角____个,有小于平角的角____
个。

(5)填写适当的分数: 45=____直角=____平角=____周
角。

(6)计算:547290512380'''+''' =____;
258136100'''- =____。

三、 选择题:
(1)下面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 线段AB 和线段BA 是不同的线段;
(B )∠AOB 和∠BOA 是不同的角;
(C )“延长线段AB 到C ”与“延长线段BA 到C ”意义不同;
(D )“连接AB ”与“联接AB ”意义不同
(2)线段AB 上有点C ,点C 使AC:CB=2:3,点M 和点N 分别是线段AC 和线段CB 的中点,若
MN=4,则AB 的长是( )
(A )6; (B )8; (C )10; (D )12
(3)已知线段AB ,反向延长AB 到C ,使AC=
3
1BC ,D 为AC 中点,若CD=2cm ,则AB 等于(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4)钟表上的时间指示为两点半,这时时针和分针之间所形的成的(小于平角)角的度数是()
(A ) 120 (B ) 105
(C ) 100 (D ) 90
(5)一个锐角的余角加上 90,就等于( )
(A )这个锐角的两倍数 (B )这个锐角的余角
(C )这个锐角的补角 (D )这个锐角加上 90
(6)如图,∠AOC= 90,ON 是锐角∠COD 的角平分线,OM 是∠AOD 的角平分线,那么,∠MON=
( )
(A ) ∠2
1COD+ 45 (B ) 90
(C ) ∠2
1AOD (D ) 45
四、 画图:1、
(1) 已知线段a 、b (a >b ),用直尺和圆规画线段等于b a 23-
(2) 已知∠1和∠2,用量角器画一个角,使它等于2∠1-∠2
2、已知点
B 在点A
正南,M 在点B 的北偏西 60方向距点A100米,同时,点M 在B 的北偏西 60方向。

画图,并求出A 、B 两点的距离(精确到1米)(8分)
五、解答题
1、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