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技术导则2016 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016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知识点梳理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知识点梳理总结

地下水导则梳理总结1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1、潜水含水层2、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2地下水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工作流程图3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评价要求5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调查与评价原则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应遵循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项目所在场地调查(勘察)与类比考察相结合、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深度应满足相应的工作级别要求。

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组织现场监测或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等方法获取。

对于一、二级评价的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应开展现有工业场地的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对于长输油品、化学品管线等线性工程,调查评价工作应重点针对场站、服务站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地区开展。

5.2调查评价范围1、基本要求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以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的现状,反映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基本流场特征,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为基本原则。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2016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属于地下水污染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中等级划分依据的是()。

A.污水排放量B.地下水敏感程度C.地下水埋藏条件D.地下水易污染特性【答案】 B2、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是()。

A.不经处理的餐饮废物B.不经处理的粪便C.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D.禽畜养殖废物【答案】 C3、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B.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C.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D.四级标准为保障植物和环境不受到危害和污染的土壤阈值【答案】 D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A.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B.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预测和评价C.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D.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答案】 A5、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地表水环境COD和BODA.20和6B.20和4C.15和3D.15和4【答案】 B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不包括()。

A.排污口排放达标情况B.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C.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情况D.水环境控制单元水质达标情况【答案】 A7、(2015年)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排放速率标准分级,错误的是()。

A.一类区禁止新建、扩建污染源B.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一级标准C.二类区新污染源执行新污染源二级标准D.二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二级标准【答案】 D8、(2018年)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解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解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环境-解读地下⽔导则的出台给地下⽔保护提供了依据,但也给很多环评单位提出了难题,⽔⽂地质⾓度颁布的导则,⽐环评环境专业理解的要深,要复杂。

但不管如何操作,有据可依,就是⼀⼤进步。

地下⽔作为中国的⼀种稀缺资源,在1984年颁布的《⽔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中得到专门的保护。

但是,在不少地区,由于配套标准的缺失和执⾏⼒度的不⾜导致地下⽔不断受到⼯业废⽔排放的污染。

在⼯业活动密集的地区,地下⽔的过度开采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

防⽌地下⽔环境恶化的要求⽇益提⾼,促使地下⽔保护成为新的“⼗⼆五”规划的重点之⼀,并促成中国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2⽉11⽇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环境》。

该导则旨在在新建项⽬开发的规划和许可阶段,从源头上来管理潜在的地下⽔问题。

该导则适⽤于以地下⽔作为供⽔⽔源及对地下⽔环境可能产⽣影响的任何建设项⽬。

预计,包括⽯油和天然⽓、矿产和化⼯⾏业在内的⼤多数的⼯业建设项⽬环境许可的复杂度将明显加⼤。

该导则将建设项⽬分为三类。

简单来说,I类是指任何可能造成地下⽔污染的建设项⽬;II类是指任何可能引起地下⽔流场或地下⽔⽔位变化并导致环境⽔⽂地质问题的建设项⽬;以及III类是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情况的建设项⽬。

此外,新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分为三级。

I级是最严格的,需要1/10,000⽐例的⽔⽂地质图,⾄少⼀个连续⽔⽂年的当地⽔⽂动态的监测,影响模拟并要提出切实可⾏的环境保护措施。

III级要求需要有针对性的现状监测,以及对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与评价,提出切实可⾏的环境保护措施。

II级要求介于I级和III级之间。

举例来说,I级评价要求基本适⽤于地下⽔环境⾼度敏感地区的建设项⽬。

I级评价要求情况下进⾏的模拟⼯作的输⼊参数(如渗透系数、富⽔性和储⽔量、弥散系数等)必须是从项⽬计划⽤地周边区域的实地测量中得到的。

相关⽂献资料的数据可⽤于II级和III级评价要求,但是,在中国,从公开途径获得这些数据是有限的,⽽且数据质量往往也不⾼。

优化评价内容 严控新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解读

优化评价内容 严控新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解读

第38卷第4期2016年7月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Vol.38,No.4Jul.,2016优化评价内容严控新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解读梁鹏1>2,周俊1>2(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1〇〇〇12;2.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聚焦于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简 化了程序,优化了方法,强化了环保措施,提高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解读其主要条款修订原因与依据,提出了如 敏感程度分区、污染源强等内容的操作建议,并结合执行过程中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后期跟踪完善建议。

关键词:依法环评;环评;地下水;导则;解读DOI:10. 14068/j.ceia. 2016.04.005中图分类号:X820.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6444(2016)04 -0018 -04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1月7日颁布了《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 — 2016)(以下 简称《导则》),并替代HJ610 — 2011实施。

为全面了 解《导则》修订的背景和内容,更好地指导与规范地下水环评,对其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1修订的必要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 —2011)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环评技术体系中地下水环境要素的空白,完善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 内容,也正式拉开了我国地下水环境保护事前监管的 序幕,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均 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我国环境管理的逐步加强和 细化,环评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011版 导则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诸如评价等级判定过于复杂、现状调查周期过长、环境影响预测空泛、地下水环 境保护措施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2 〇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夯 实了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了各部门 分工,而2011版导则的技术条款存在着较多部门职能交叉,需根据部门职责进一步梳理。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试题模拟训练含答案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试题模拟训练含答案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试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第1卷一.单选题(共10题)1.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厚黏土层。

A.1mB.2mC.3mD.1.5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评价范围≥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可选择()进行预测。

A.估算模式B.AERMOD模式C.ADMS模式D.CALPUFF模式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关于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目标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B.评价指标是量化了的环境目标C.评价指标值都应是定量的指标值D.不同规划时段应满足的环境目标可以不同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改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是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属于风险识别范围。

A.公用工程系统B.环境风险水平C.工程环保设施D.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6.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的关系是()。

A.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B.预测范围应小于评价范围C.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D.预测范围应大于等于评价范围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

该方法称为()。

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景观生态学法8.生态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要给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实际采取的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的对照、变化情况,并对变化情况予以必要的说明;对无法全面落实的措施,应()。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技术规范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技术规范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技术
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别》(GB18218-2018);
(10)《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准则》(HJ884-2018);
(1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
(1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6-2007);
(1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19);
(14)《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HJ2025-2012);
(15)《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
(16)《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环保部公告2017 年第43 号);
(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梳理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梳理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 J610-2016)--梳理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地下水导则梳理总结1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1、潜水含水层2、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2地下水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工作流程图3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评价要求5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调查与评价原则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应遵循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项目所在场地调查(勘察)与类比考察相结合、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深度应满足相应的工作级别要求。

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组织现场监测或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等方法获取。

对于一、二级评价的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应开展现有工业场地的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对于长输油品、化学品管线等线性工程,调查评价工作应重点针对场站、服务站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地区开展。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1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1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161. 引言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并合理利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16版的相关内容。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地下水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潜在的地下水污染及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价的活动。

它的意义在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是重要的水源,对其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污染风险,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

•预防环境污染:通过评价,可以提前识别可能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的活动,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

•支持决策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决策和政策。

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以下内容:•地下水资源调查与监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变化等情况。

•潜在污染源调查:对可能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包括工业企业、农业生产等。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通过对潜在污染源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确定污染源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风险。

•污染防控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以减少或消除潜在的污染风险。

•定期监测和评估:对采取的污染防控措施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

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包括:•地下水流动模拟: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模拟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动态变化,为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污染物传输模拟:根据潜在污染源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利用传输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传输过程,评估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

•地下水质量监测:通过采样和分析地下水样品,了解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污染。

•环境风险评估:通过对潜在污染源和地下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潜在污染对地下水的环境风险。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声源种类划分,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分为()。

A.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B.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C.现有声源和新增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D.高噪声源和低噪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答案】 B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

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B.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答案】 A3、(2016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A.污染物类型B.污染控制难易程度C.地下水埋深D.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答案】 C4、执行国家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是()。

A.优先执行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B.优先执行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C.执行两项中排放控制要求较严格的D.按标准实施时间先后顺序取后者执行【答案】 B5、(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可不包括()。

A.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B.评价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C.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D.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答案】 B6、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等于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以及复杂风场下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的进一步预测模式为()。

A.ADMS模式系统B.ADMS-EIA模式系统C.AERMOD模式系统D.CALPUFF模式系统【答案】 D7、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PM2.524h平均浓度值数据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日至少有12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B.每日至少有18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C.每日至少有20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D.每日至少有22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答案】 C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一级生态评价生物量数据获取的正确方法是()。

2016版地下水导则总结笔记

2016版地下水导则总结笔记

2016版地下水导则总结笔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

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典型题疑难题解析】【DN200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有()。

A.在准备阶段要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B.在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进行现状评价的同时要进行工程分析C.在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要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D.在结论阶段要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参考答案】ABCD【考点解析】上述四个选项的内容都为旧导则内容,新版导则已作修订。

【真题实战】【DZ2013030G】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不包括()。

A.确定评价重点B. 现场勘探C.室内资料分析D.地下水监测【真题实战】答案:【DZ2013030G】A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的划分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应选取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段,至少包括污染发生后100d、1000d,服务年限或能反映特征因子迁移规律的其他重要的时间节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
5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通常有抽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R、k) 、浸
溶试验、土柱淋滤试验、弥散试验(溶出物、吸附降解能力、a、D)、流速试验(连通 试验)、地下水含水层储能试验(如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等 。
精选课件
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环境现状评价
❖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 ❖ 区域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状况分析,应叙述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面积、
精选课件
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调查与评价范围
❖ Ⅰ类建设项目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 敏感区域,必要时还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一级50km 2 ;二级20~50km 2 ;三级20km 2。
❖ Ⅱ类建设项目应包括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 阶段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其中应特别关注相关 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平原地区),必要时应扩展 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矿山疏排水),以及可能与建设 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大型 供水水源地)。
❖ 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
❖ 当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所确定的污水 水质复杂程度和根据污水水质指标数量 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不一致时, 取高级别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
精选课件
一、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分级 (Ⅱ类)
❖ 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以下四个方面因素划分
❖ 1、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大、中、小 ; ❖ 2、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 :大、中、小 ; ❖ 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敏感、较敏感、不敏感; ❖ 4、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强、中等、弱。
精选课件
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调查与评价原则 ❖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应遵循资料搜集与现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典型例题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典型例题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典型例题1、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确定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答案】 C2、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资源、环境要素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规划,其环境影响识别可不考虑( )。

A.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环境功能变化B.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主体功能区功能变化C.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资源、环境利用严重冲突D.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人群健康状况发生显著变化【答案】 B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因子还应包括与富营养化有关的因子,下列属于必须评价的因子的是()。

A.总磷B.总氮C.叶绿素aD.高锰酸盐指数【答案】 C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 964—2018),关于建设项目土壤环境保护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涉及地面漫流影响的,占地范围内应采取绿化措施B.涉及盐化影响的,可采取排水排盐等措施C.涉及盐化影响的,可采取提供地下水位等措施D.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可采取设置地面硬化、围堪或围墙等措施【答案】 B5、(2016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噪声源类别可分为()。

A.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B.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C.建设项目声源对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声环境影响评价D.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答案】 D6、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行【答案】 D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一系列锅炉烟气浓度限值,其中不包括( )。

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专项练习: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专项练习: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专项练习: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卷与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

A. 一类B. 二类C. 三类D. 四类答案:C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为()。

A. I类B. II类C. III类D. IV类答案:B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为()。

A. 1类B. II类C. III类D. IV类答案:A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同时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为()。

A. I类B. II类C. III类D. IV类答案:C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确定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应该在哪个阶段完成。

()A. 准备阶段B. 预测评价阶段C. 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D. 报告编写阶段答案:A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应该在哪个阶段完成。

()A. 准备阶段B. 预测评价阶段C. 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D. 报告编写阶段答案:D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应该在哪个阶段完成。

()A. 准备阶段B. 预测评价阶段C. 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D. 报告编写阶段答案:A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识别其()的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编制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编制说明

附件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编制组二00八年十一月目录1.任务来源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依据 (1)2.2技术依据 (2)3.编制原则 (2)4.导则结构及内容说明 (3)4.1组成结构 (3)4.2主要内容说明 (3)5.主要工作过程 (8)5.1筹备阶段 (8)5.2实验与研究阶段 (8)5.3导则编制及文整阶段 (9)6.与同类标准的水平对比分析 (9)7.实现本标准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10)7.1管理措施建议 (10)7.2技术措施建议 (10)8.导则完成单位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在影响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水作为生产与生活的必需资源、公共卫生的载体和自然生态的核心要素,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地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致使一些地区对地下水进行掠夺式开发,地下水超采及污染日趋严重。

全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区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数量,已从80年代初的56个发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面积从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华北地区因地下水超采已形成了约3万—5万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与此同时,全国有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一半以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严重污染。

因此,对地下水环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导和规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源头控制对地下水的污染与过度开发,保护地下水环境,为规划、区域开发及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于2002年下达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以下简称“地下水导则”)的编制任务,项目统一编号158号。

2003年地下水导则的研究与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1号——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1号——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1号——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公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01.07
•【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1号
•【施行日期】2016.01.0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6年第1号
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
水环境》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现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
以上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

特此公告。

环境保护部
2016年1月7日
附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

地下水导则2016

地下水导则2016
3.7 地下水补给区 groundwater recharge zone 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
3.8 地下水排泄区 groundwater discharge zone 含水层的地下水向外部排泄的范围。
3.9 地下水径流区 groundwater runoff zone 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流经范围。
i
HJ610-2016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和指导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环境,防止地下水污 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于 2011 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调整、补充和规范了相关术语和定义; ——调整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位为调查内容; ——调整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定依据; ——调整了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方法; ——修改简化了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要求; ——强化并明确了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相关要求; ——删除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编写的要求; ——增加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章节; ——修订了附录,补充了附录 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提出。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6 年 1 月 7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6 年 1 月 7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J610-2016 地下水导则 术语和定义-领航环评学堂

HJ610-2016 地下水导则 术语和定义-领航环评学堂
环评爱好者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现状值正常状况非正常状况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地下水背景值饱水带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径流区集中式饮用水源
领航环评学堂
QQ群: 115671626;489870243
YY频道号: 45413466
HJ610-2016
2016年1月7日实施
1. 调整、补充和规范了相关术语和定义; 2. 调整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位为调查内容; 3. 调整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定依据; 4. 调整了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方法;
5. 修改简化了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要求;
6. 强化并明确了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相关要求; 7. 删除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编写的要求; 8. 增加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章节; 9. 修订了附录,补充了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 分类表》。
球球每日语音公众号:环保人; 导则和方法泥妞每日十题:环保之家论坛;
QQ群: 115671626;489870243
YY频道号: 45413466
HJ610-2016 8.3.3.4 建设项目为改、扩建项目,且特征因子为 DNAPLs(重质非水相液 体)时,应至少在含水层底部取一个样品。
地下水中溶解度小有机物——非水相液体
什么是DNAPLs ——重质非水相液体
主要包括哪些物质?——有机溶剂和石油类
九品自编题:环评爱好者
领航环评学堂
QQ群: 115671626;489870243
YY频道号: 45413466
规范了的术语和定义
包气带:地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 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岩层的空隙全部 被水充满的地带。
包气带和 饱水带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梳理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梳理总结

地下水导则梳理总结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1、潜水含水层2、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地下水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工作流程图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类别内容要求1、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基本要求阶段划分2、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状况划分正常状况、非正常状况1、根据附录 A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2、IV 类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3、I 类项目:37-石油开采;39-油库(不含加油站的油库);42,47-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排土场、尾矿库;45-铁合金制造;锰、铬冶炼--锰、铬冶炼;48--冶炼(含再生有色金属冶炼);识别方法识别行业类别55--化学矿采选;L 石化、化工中大多数;90--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118--皮革、毛皮、羽毛(绒)制品—皮革;120--纺织品制造;127--机场—地下油库;145--工业废水集中处理;151--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及综合利用;154--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155--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生利用--危废I 类;地下水敏感程度敏感、较敏感、不敏感1、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位置、规模、装置、设施、污材质等)染途径2、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识别内容1、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HJ/T2.3 环境影响评价技特征因子术导则地表水环境);2、液体物料成分3、固废浸出液成分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敏感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论1.1任务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受XXXXXXX委托,我公司开展XXXXXXX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通过资料收集、现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现状监测等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相关技术方法,编制完成了《XXXXXXX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环境保护局、XX水务局、XXX垃圾填埋场、河北众智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2年10月28日);(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5)国务院国发[2015]17号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5.4.2);(6)国务院国发[2012年]3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2.1.12);(7)河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3.25);(8)河北省八届人大常委会《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1997.10.25);(9)河北省人大第80号公告《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6.12.17);(10)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冀环控[2009]4号《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11)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冀环控[2009]5号《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的通知》;(12)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环发[2013]49号,《关于印发<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2013年4月22日。

(13)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冀发[2015]28号,2015年12月31日。

1.2.2 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19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2.3 技术资料(1)《河北省各地、市、县平均降水量及年径流深成果表》;(2)《XX水资源规划》;(3)《XXXXX总体规划》;(4)《XX110kV输变电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5)《水文地质手册》。

1.3 评价目的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掌握评价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本情况;查明含水层结构及分布特征,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排泄等基本情况;调查地下水污染来源、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等特征,分析正常状况、非正常状况下污染物排放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程度,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4 评价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环保法规,做到环评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

(2)注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针对性,深度和方法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要求,确保环评工作的质量。

(3)评价选择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应真实、有代表性,选择的评价方法应合理、适用,评价的结论应科学、可信。

1.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1.5.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本项目为XXXXXXX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水质因子为基本水质因子。

建设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和施工废水。

施工期废水产生量小且水质简单,主要用于场地泼洒抑尘,不外排。

运营期可能由于防渗设施的老化等原因,导致渗沥液渗漏至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

运营期结束后按《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GB50869-2013)要求进行封场,封场后境影响较小。

1.5.2 评价因子筛选根据本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阶段污染物的排放种类,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5.2。

表1.5.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表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铜、锌、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污染源评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重金属(镉、汞、铜、铅)影响分析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重金属(镉、汞、铜、铅)1.6 评价内容与重点1.6.1 评价内容项目周边地下水环境的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以及项目运营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预测与评价,并针对其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

1.6.2 评价重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敏感点和保护目标调查,填埋场下游影响范围,特别是供水水源井所在区域的地下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1.7 评价执行标准根据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和使用功能,地下水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要求。

具体指标的评价标准见表1.7。

表1.7 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因子单位标准备注pH 无量纲 6.5~8.5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氨氮mg/L 0.2硝酸盐(以N计)mg/L 20 Ⅲ类标准亚硝酸盐(以N计)mg/L 0.02挥发性酚类mg/L 0.002氰化物mg/L 0.05砷mg/L 0.05汞mg/L 0.001铬(六价) mg/L 0.05总硬度mg/L 450铅mg/L 0.05氟化物mg/L 1.0镉mg/L 0.01铁mg/L 0.3锰mg/L 0.1铜mg/L 1.0锌mg/L 1.0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高锰酸盐指数mg/L 3.0硫酸盐mg/L 250氯化物mg/L 250总大肠菌群个/L 3.0细菌总数个/L 1001.8 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1.8.1评价等级(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本项目为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附录A,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Ⅰ类”。

(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场地不位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范围内,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也不在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及环境敏感区。

评价范围内的XX采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提供生活用水,且饮用水水源不在评价范围内。

综上分析,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下表。

表1.8.1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Ⅰ类项目Ⅱ类项目Ⅲ类项目敏感 一 一 二 较敏感 一 二 三 不敏感二三三根据以上分析和《导则》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规定,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1.8.2评价范围由于建设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调查评价范围:/n c L K I T α=⨯⨯⨯式中:L 为下游迁移距离;α为变化系数,取α值为2;K 渗透系数,根据水文地质手册按经验值取K 为0.5m/d ;I 水力坡度,取I 值为0.025; T 质点迁移天数,取值为5000d ;n c 有效孔隙度,取值为0.2。

计算得出下游迁移距离为625m ,公式计算法计算得出评价范围约为0.39km 2。

按查表法确定调查评价范围,评价等级为二级时调查评价范围为6-20 km 2,结合地下水流向及环境保护目标,本次评价范围的东北方向为地下水主径方向,延伸至距离项目场地约为3.0km 的XX ,场地向两侧总体延伸范围约为3.0km ,评价范围总面积约为9km 2。

评价范围示意图见图1.8.2。

地下水调查评价范围填埋场位置图1.8.2地下水调查评价范围图1.9 环境保护目标经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内的XX采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提供生活用水,且饮用水水源不在评价范围内。

区域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潜水在现状基础上水质不恶化;承压水水质不受污染。

2 环境概况与水文地质条件2.1 地理位置XX位于河北省东南部。

地处黄河、漳河故道,黑龙港流域上游,北纬36°38′08″~36°57′49″,东经115°03′02″~115°19′10″之间。

横阔24公里,纵长36.3公里,周边长120公里,总面积455平方公里,海拔32.8~40.8米之间,全境平原。

县治新马头镇,位于县境中部偏北。

县城中心(文化广场旗座)地理坐标:北纬36°48′42″,东经115°10′。

县境四周与6县交界。

东及东南与临西、馆陶接壤,西及西南与曲周相连,北与平乡、广宗、威县毗邻。

拟建XXXX垃圾填埋场位于东屯村东南800米,东王堡村东北900米,大广高速西侧,北纬36°41′53.1″,东经115°10′03.8″。

2.2 自然地理概况2.2.1地形地貌XX地貌属冲洪积平原地貌形态,东部大部分为冲积平原,西部小部分为扇形平原,海拔32.7~40.8米,高差8.1米,坡降1/3500,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2.2 气候气象XX属于华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中。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是该地气候的特点。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78.6小时,百分率58%太阳辐射年量121千卡/平方厘米。

年平均气温13.1℃,极端最高气温为42.7℃,极端最低气温-21℃,最冷月是1月份,平均气温-3.1℃,最热月是7月份平均气温26.5℃全年盛行南风,频率15%,春季风速最大。

平均 4.5米/秒。

瞬时观察最大风速18.7米/秒。

全年大风时数平均15.2天。

3℃的积温4833℃,10℃的积温4510℃,平均封冻日期11月12日最早82年11月6日,最晚74年12月5日。

解冻平均日期2月27日,最早75年2月12日,最晚74年3月13日。

最厚冻土深度45厘米(80年),最大积雪深度9厘米,平均初霜10月24日,最早81年10月9日,最晚75年10月30日,平均终霜4月5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02天,最多无霜期221天,最少无霜期189天,90%保证率为182天,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2002.5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