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解读
ipcc6报告解读
![ipcc6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9a6e9a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d.png)
ipcc6报告解读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于2021年8月9日发布,主要解读如下: 1.气候变化的证据越来越明显。
自1850年以来,全球温度升高了1.1℃,并且温度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已经在各个方面显现,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冰川消融等。
2.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
IPCC报告确认,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变化。
3.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无法逆转。
即使全球减排达到净零,仍将面临持续的气候变化和相关影响。
因此,各国应该采取力度更大、更紧迫的减排行动,以减缓气候变化和应对其影响。
4.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取决于采取的行动。
IPCC报告指出,如果未来减排行动不够力度,全球温度升高将超过1.5℃的目标,可能达到2℃或更高。
如果采取更强有力的减排行动,仍有可能实现1.5℃的目标。
5.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行动。
减排行动需要全球协作和共同努力,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各国应该加强适应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之,IPCC报告再次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需要全球协作和长期努力才能应对。
- 1 -。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解读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e848e2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c.png)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解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联合国大会于1988年成立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协调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
而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合办的负责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并提出应对建议的机构。
其中,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已于2021年8月发表,这次评估报告强调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在第六次评估报告中,IPCC总结了过去数十年的气候变化情况,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以及其可能的影响,并针对这些情况和趋势提出了应对建议。
其中,报告特别强调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报告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人类活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其中包括转向更加清洁、低碳的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报告还建议采取措施减少交通和工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广更加环保的农业和林业管理方式。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的建议,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气体减排。
总之,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必须采取行动来减缓其影响。
这个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
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包括政策制定者、企业和个人的努力。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系列解读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系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a5ab99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e.png)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系列解读随着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国际社会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为了更好地指导国际社会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其中第二工作组报告特别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系统的影响以及适应和弱化气候变化的措施。
本系列解读将围绕第二工作组报告展开,从不同角度分析报告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报告中气候变化对于人类健康、食品安全、水资源、能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应对措施。
2. 报告中自然系统面临的气候变化压力和生态系统的适应策略,以及人类如何与生态系统协同应对气候变化。
3. 报告中涉及的气候异质性和不平等的问题,以及如何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4. 报告中提到的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和应对措施,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第二工作组报告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于人类和自然系统的影响,探讨适应和弱化气候变化的措施,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 1 -。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23ca6c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f.png)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近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
作为面向全球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权威科学参考,该报告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报告指出全球变暖速度正在加快,气候系统的许多方面都正在发生重要变化。
过去的几十年里,地球表面温度上升,雨量模式变化,冰川和北极冰层不断融化等情况愈发严重。
报告还警告说,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在本世纪末超过1.5摄氏度以上,造成严重的气候灾害。
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应该加强气候变化的认知,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其次,报告强调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迫切性。
全球异常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
中国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因此,我们要采取行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转型,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排放控制,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的碳市场等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报告还提到了需要采取适应性措施来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
由于过去不可逆转的温室气体排放,即使全球采取强有力的减排措施,气候变化仍然难以避免,需要适应性措施来减少潜在的损失。
我国应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推动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提高农田灌溉系统的效率,加强城市抗洪能力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我国的应对能力。
最后,报告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我国应积极履行国际承诺,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共享经验和技术,加强技术转让和资源支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同时,我国应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金融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为实现全球绿色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202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范文
![《202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05ad17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7.png)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
这份报告汇集了全球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全球、区域及国家层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本文将就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进行详细分析。
二、气候变化风险的新认知1.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
报告显示,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显著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海平面持续上升等。
这些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压力。
全球许多物种因气候变化而面临生存威胁,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下降。
此外,气候变化还加剧了荒漠化、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
3.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等频繁发生,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农业、水资源、能源等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加剧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三、风险管理的新认知1.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风险管理的策略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其次,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此外,还应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关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适应策略。
四、结论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
气候变暖的中国困局——警惕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简介
![气候变暖的中国困局——警惕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59fd36458fafab069dc028e.png)
加 心 血 管 病 、 疾 、 革 热 和 中暑 等 疾 病 疟 登
发 生 的 程 度 和 范 围 。 为此 , 们 应 进 一 步 我 提 高 适 应 气 候 变 化 能 力 以 及 采 取 适 应 气 候 变化 的综 合 行 动 。 第 三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问 题 涉 及 到 国 家
评估报 告编 写 工作 于 20 0 2年 l 2月 部 分 :气 候 变 化 的历 史 和 未 来 趋 势 ” “ “ 、气
1 中 减 . 0年 2 8 国 灾2 7 第 期 0
! ! !
一
一
维普资讯
专题 I
潜 在 荒 漠 化 趋 势 增
中 评 估 了 在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背 景 下 中 国 近 百 他 领 域 都 将 产 生 重大 影 响 : 国 北 方 地 区 生较 大 变 化 。气 候 变化 后 的 中 国森 林 初级
-0 而 年 来 的气 候 变 化 观 测 事 实 及 其 影 响 , 测 年 平 均 径 流 可能 减 少 2 1% , 南 方 地 区 生 产 力 的 地 理 分 布 格局 没 有 显 著 变 化 。东 预 4 各 ~ 了 2 世 纪 的气 候 变 化 趋 势 , 合 分 析 、 1 综 评 平 均 增 加 2 % ; 地 森 林 生 产 力 将 增 加 1 北 森 林 的 组 成 和 结 构 可能 发 生 较 大 变 化 , 价 了 气 候 变 化 及 相 关 国 际 公 约 对 我 国 生
同时 也 要 维 护 我 国 正 当 的发 展 权 益 , 我 使 国 承 担 的 国 际 义 务 与 我 国 的 经 济 和 社 会 发展水平相适应。
同时 , 国降 水 量 也呈 增 加 趋 势 。 计 中 预 到 22 0 0年 ,全 国平 均 年 降 水 量 将 增 加 2 —
ipcc评估报告解读
![ipcc评估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04d8c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c.png)
ipcc评估报告解读
IPCC评估报告是关于气候变化的权威评估报告,每几年发布一次。
以下是关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解读:气候变化科学认知:IPCC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报告也指出,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风险和挑战:IPCC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自然灾害和人类社会经济方面的风险。
同时,报告也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包括粮食安全、水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等方面。
适应和减缓:IPCC评估报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其中,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和低碳生活等。
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则包括建立抗灾系统、改善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系统等方面。
政策和行动:IPCC评估报告强调了全球合作和政策协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性。
报告指出,各国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行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向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综上所述,IPCC评估报告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为我们认识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提
供了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报告提出的各项建议和措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解读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
![解读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b6ae2ca5e9856a56126090.png)
2013年9月27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报告的决策者摘要。
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科学基础》全文也于9月30日发布。
与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相比,新的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化要比原来认识到的更加严重,而且有95%以上的把握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的。
报告指出气候变暖是非常明确的,且从195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是千年以来所未见的。
从有详细气象记录以来的1850年代开始,刚刚过去的三个十年每一个都刷新了气温最高的纪录;从1983到2012年这三十年可能是北半球自1400年以来最热的三十年。
1880-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2003-2012年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平均温度上升了0.78℃。
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数据来源于不同数据集,阴影表示不确定度。
报告指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气候会显现出年代际和年际差异,短期的气候趋势对起始年和终止年的选择很敏感,一般不能反映长期的气候趋势,所以气候变化研究一般要基于30年及以上的变化趋势。
比如,过去15年(1998-2012)正好开始于一个强厄尔尼诺年,且受到太阳周期处于下行期、火山喷发、海洋热量重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平均升温速率为0.05℃每十年,比1951年以来的平均升温速率(0.12℃每十年)要小。
这回应了对全球变暖是否客观存在的质疑和对近年来变暖趋势减弱的疑问。
虽然普通人对地表平均气温的升高更加感兴趣,但是事实上吸收最多新增热量的是海洋,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且海水比热容更大。
报告指出从1971年到2010年,积累的热量有90%被海水吸收,其中700米深度以内的上层海水吸收了60%,75米深度以内的浅层海水平均温度在1971到2010年间以每十年0.11℃的速率上升。
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数据来源于不同数据集,阴影表示不确定度。
ipcc评估报告解读 -回复
![ipcc评估报告解读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e78499a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8.png)
ipcc评估报告解读-回复中括号内的问题,内容包括ipcc评估报告的背景、报告的主要发现和结果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此外,文章还应对报告的局限性和可能的进一步工作进行讨论。
[ipcc评估报告解读]最近发布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这份报告汇集了来自数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全球动态模型和模拟结果的分析,提供了关于气候变化的新见解和预测。
[背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迅速上升。
这些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它们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反射出的热量,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巴黎协定》的目标是让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其限制在1.5摄氏度。
[主要发现和结果]根据IPCC评估报告的最新结果,全球气温升幅已经接近1.1摄氏度,如果不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全球气温升幅将很有可能超过1.5摄氏度的临界点,并在接下来几十年内继续上升。
此外,报告还指出,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涝和暴风雨将会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
报告还提到,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在过去几十年间加快,这主要是由于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所致。
未来数十年里,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有望继续加快,更多的沿海地区将可能遭受淹没和洪灾。
此外,报告还关注到在世界过去的几十年里,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生物多样性损失已经加剧。
面对这个严峻的局面,采取更加积极的保护措施和减缓措施将变得更加迫切。
[对世界的影响]IPCC评估报告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提醒了各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减缓行动,以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随着全球意识的增强,各国政府将会在国内制定更加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政策,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创新技术的投资。
其次,报告也促使各国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加大力度。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8650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c.png)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是由中国政府委托相关专家编写的一份权威性报告,评估了中国的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这份报告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在于深入了解中国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报告进行阐述和分析。
首先,报告涵盖了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趋势。
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气温稳步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同时,全球变暖对中国水文循环、生态环境和能源供应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报告还详细介绍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气候变化特点和对应的趋势,为各地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
其次,报告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和中国的排放情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其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
报告指出,工业化、城市化和能源消费增长是中国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
同时,农业、森林资源开发和交通等领域也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分析为制定减排政策和控制排放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报告详细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和气温上升等问题给中国的粮食安全、水资源、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挑战。
同时,气候变化还对公共卫生、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方面造成了潜在风险。
这一评估为加强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后,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和适应措施。
报告明确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适应能力和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为此,报告提出了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和提高节能环保水平等政策建议。
此外,报告还呼吁加强气象灾害防范、提升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应对海洋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点工作。
总之,《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是一份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中国的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权威性的评估和政策建议。
通过该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原因和对策,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实施,推动中国实现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7538e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0.png)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情况以及应对措施,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每几年将发布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综合评估报告。
而最新发布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对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是由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参与编写的,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和权威的气候科学报告。
该报告指出,尽管全球已经采取了一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但气候变化的程度仍然在加剧。
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现象已经给全球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深远影响。
报告提示了一些关键信息,其中对于我国来说尤为重要。
首先,报告强调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行清洁能源,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其次,报告提到了对于农林渔业的影响。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和渔业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农林渔业面临诸多挑战,如干旱、洪涝、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以及海洋酸化等问题。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农林渔业的适应性和韧性,推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高农作物和渔业的抗气候变化能力。
报告还特别提到了对于城市化过程中的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然而,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为了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更加注重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减少私人汽车使用。
此外,还需要推广节能和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碳排放。
此外,报告还就其他方面提出了建议,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减贫、加强国际合作等。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认识进展及未来展望——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一部分》解读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认识进展及未来展望——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一部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d23aa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a.png)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认识进展及未来展望——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一部分》解读中国气候变化科学认识进展及未来展望——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一部分》解读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气候变化情况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中国科学家进行了《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该报告记录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认识进展,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报告首先回顾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历程。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加入国际气候变化研究大合作,并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研究计划。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科学家逐渐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中国的重要性,开始开展国内的相关研究。
中国的气象、水文、海洋、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科学家们积极参与气候模式的开发和评估,逐渐提升了中国在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报告指出,中国的气候变化现象主要特征包括气温上升、不均匀降水分布以及海平面上升等。
根据数据分析,中国的年均气温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持续升高,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升温速度更加明显。
同时,中国的降水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干旱和洪涝灾害加剧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此外,报告还强调了中国的海平面上升问题,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风险。
这些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建设等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未来展望方面,报告指出中国将面临更多的气候变化压力。
预计未来几十年,中国的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变化将更加不稳定。
海平面上升将对沿海城市造成更大的影响。
同时,气候变化还将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更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加强科研力量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
中国的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报告的编制不仅为了解中国气候变化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2d5e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b.png)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是一个重要的文件,它对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
这个报告通常是由政府或者政府委派的机构进行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和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提高适应能力。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报告会对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影响因子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对过去数十年气温、降水量、极端天气事件等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归纳,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模拟和预测。
2. 气候变化的影响:报告会评估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对农业、水资源、能源、城市、健康等领域的分析,以及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
3. 潜在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报告会提出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提高适应能力。
这些措施和建议通常涉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等方面。
4.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报告还会评估国际合作和政策支持的情况,以及当前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和行动。
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国际气候谈判、国际资金和技术转移等方面的评估。
总的来说,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是一个全面了解一个国家气候变化情况和采取应对措施的重要工具。
它对于政府制定气候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引导社会各界行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它需要全面、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以指导国家的气候行动。
同时,国际合作和政策支持也是推进气候变化应对的重要保障,需要得到充分的评估和支持。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5e58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b.png)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对于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的背景、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评估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是指对气候变化影响下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它基于气候模型和阐释未来预测的数据,通过评估并量化可能的气候变化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政策制定: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可以提供针对不同气候情景下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的量化数据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制定相关政策和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引导资源配置:通过评估气候变化风险,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和行业的脆弱性和适应能力,从而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3. 促进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可以为国际合作提供科学依据,形成共识,并推动各国共同采取行动。
进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气候模型和数据:气候模型是进行气候变化预测的基础,通过模拟和预测气候系统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海量的气象、气候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数据,为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 影响因素评估:评估气候变化风险需要考虑各种气候影响因素,如温度、降雨、海平面上升等。
同时,还需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估计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
3. 脆弱性评估:脆弱性是指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和抵抗能力。
通过评估各区域、行业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可以了解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适应策略。
4.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脆弱性和可能的风险,通过量化和定性分析,评估不同风险情景下的可能影响和损失。
同时,还需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分布特点,为决策者提供不同情景下的风险阈值。
IPCCAR6报告解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
![IPCCAR6报告解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39c8f7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a.png)
IPCCAR6报告解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摘要:本文解读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中关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内容。
该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还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和强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通过对报告的综述,详尽解读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趋势、原因和可能的后果,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的建议。
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息增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恐吓。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IPCC发布了AR6报告,该报告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和分析。
2.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趋势AR6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
例如,热浪和干旱事件日益频繁,致使部分地区发生严峻的粮食短缺和生态系统崩溃。
暴雨和洪灾事件也在全球范围内增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强飓风和台风的强度也在增加,给沿海地区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3.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主要原因。
大量科学证据显示,人类活动不息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上升,从而造成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表现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和强度的加剧。
例如,温室气体增加导致了大气中水蒸气的增多,从而引发了更强烈的降水事件。
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可能后果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和强度的加剧,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深遥的影响。
起首,大规模的干旱事件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和粮食短缺,从而引发粮食危机和社会动荡。
其次,频繁的洪灾事件可能导致城市洪水灾难和生态系统退化。
此外,强风暴和飓风可能给沿海城市和岛屿居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5. 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与建议面对日益严峻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全球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来减缓气候变化和应对其影响。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_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_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cf641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a.png)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_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发展和应对举措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中国政府委托了国家气候中心进行了一项全面的国家评估报告。
首先,回顾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多个因素对中国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然因素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位居亚洲大陆之中,辐射和经纬度差异导致地势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另外,中国地处于亚洲季风区,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类活动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根据评估报告的数据,过去一百多年间,中国的气温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气温上升的速度更加明显,平均气温比过去上升了0.7℃到0.9℃,这一变化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要高出许多。
同时,中国的降水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降水量减少,土地干旱化的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气候变化给中国的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的未来气候趋势评估,报告指出,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变化将更为显著。
据专家测算,到本世纪末,中国的气温将比现在上升2℃左右,北方降水将进一步减少,南方则更容易受到强降水的影响。
这些变化将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农田灌溉、水资源分配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
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针对中国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我们要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其次,加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耕作方式的改进,减少农业碳排放,提高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ipcc报告解读
![ipcc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1d3e9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a.png)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是关于气候变化科学的评估报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依据。
以下是IPCC报告的一些关键解读:1.
气候变化是真实的,并且正在发生。
IPCC的报告基于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地球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所致。
2.
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加剧。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变化等。
这些影响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继续加剧。
3.
必须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
报告强调,为了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必须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适应气候变化。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等。
4.
适应气候变化也是必要的。
除了减缓气候变化外,还需要采取措施适应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
这包括加强防洪、抗旱和抵御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以及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
5.
气候变化的全球性质需要全球合作。
报告强调,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性的合作来解决。
这需要各国政府在国际层面上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总之,IPCC的报告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是一个紧迫的问题,需要全球社会共同努力来应对。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和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解读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2a33d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2.png)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解读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强调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指出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深远影响,同时强调了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必要性。
报告指出,未来几十年里,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将加剧,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将越来越频繁。
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降雨分布,在高纬度地区,降水可能增加,而亚热带的大部分地区则可能减少。
进一步的变暖将加剧多年冻土的融化、季节性积雪的损失、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夏季北极海冰的损失等。
此外,报告首次对复合型事件进行分析,指出人类的影响可能增加了复合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
报告还指出,气温上升和更残酷的极端天气事件为新疾病的传播铺下了温床。
IPCC的AR6报告强调了气候变化的科学性和紧迫性,并呼吁全球各国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同时,报告还强调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必要性,以减少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ipcc评估报告解读 -回复
![ipcc评估报告解读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481b7f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b.png)
ipcc评估报告解读-回复"IPCC评估报告解读"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一个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设立的国际科学组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关于气候变化、其潜在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策略的科学评估。
每几年,IPCC发布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是数千名科学家协作所得出的权威研究成果,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为全球政策制定者和大众提供重要参考。
[第一部分:IPCC报告的背景和重要性]IPCC评估报告的发布对于我们理解、应对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IPCC的评估报告提供了一个全球共识,使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了解气候变化的真实情况和潜在影响。
[第二部分:IPCC评估报告的结构和方法]IPCC评估报告分为三个工作组:物理科学基础、影响、适应和减缓,以及减少气候变化原因。
这三个工作组联合共同完成报告,每个工作组的贡献不仅在于各自的领域,而且还在整体上为报告提供了全面和权威的分析。
该报告的撰写基于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文献综述,合适的数据和模型评估。
然后由专家审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三部分:物理科学基础]IPCC第一工作组的报告专注于物理科学基础。
它综合了全球尺度的观测数据,模拟实验和其他研究成果,对气候系统的物理基础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该报告强调了人为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包括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以及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和海平面上升等现象。
[第四部分:影响、适应和减缓]IPCC第二工作组的报告关注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的影响,并探索了如何适应和减轻这些影响的策略。
该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损失和增加的极端天气事件等,进一步阐明了为什么我们需要采取行动限制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解读总括篇一、编制和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为了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有关国际组织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编制和发布了相关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自1988年以来已经组织全球的科学家编制了四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
这些报告以科学问题为切入点,汇集和评估了世界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研究成果,形成的最主要的结论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近五十年来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这一结论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为了充分考虑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对我国的重大不利影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事务、有效地履行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12个部门组织编制和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编制和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意义在于,一是向国际社会进一步表明我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二是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事务提供科技支撑;三是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四是为未来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指出了方向。
二、《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是什么?《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共分三个部分:“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评价”。
该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全面评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及其影响,预测了2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评价了气候变化及相关国际公约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原则主张以及相关政策。
评估报告给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一)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预测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增加1.1~2.1℃,年平均降水量可能增加2~3%,降水日数在北方显著增加,降水区域差异更为明显。
由于平均气温增加,蒸发增强,总体上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
(二)我国农业、水资源、森林与其它自然生态系统、海岸带与近海生态系统等极易受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自然灾害将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为此,我们应进一步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以及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行动。
(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国家发展空间问题。
在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国要有所作为,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为保护全球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要维护我国正当的发展权益,使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要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新的驱动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尤其是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节约能源和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五)报告中提出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六)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还有大量的科学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需要对各种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和验证。
第一部分一、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温度变化:近100年来中国年地表平均气温明显增加。
升温幅度约为0.5-0.8℃,比同期全球平均值(0.6℃±0.2℃)略强。
在最近的5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1.1℃,增温速率为0.22℃/10年,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
降水变化:近100年和近50年中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代际波动较大。
近50年全国平均的年降水量同样没有呈现显著趋势变化,但降水量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从1956年到2000年,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西部大部分地区、以及东北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的年降水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是,我国华北、西北东部、东北南部等地区年降水量出现下降趋势。
其他要素变化:近50年中国的日照时间、水面蒸发量、近地面平均风速、总云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
风速减少最明显的地区在中国西北。
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近50年,中国全国平均炎热日数呈现先下降后增加趋势,近20多年上升较明显。
1950年以来,全国平均霜冻日数减少了10天左右。
中国近50年来寒潮事件频数显著下降。
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流域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呈下降趋势,我国北方包括沙尘暴在内的沙尘天气事件出现频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2006年的沙尘暴明显多于2005年,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二、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全球相比有什么异同点?中国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趋势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异。
这是由于区域的气候强迫因子不同所造成的,但人类活动是造成近50年气候变化主要因子这一结论是相同的。
近百年中国气温变化总的趋势与全球是一致的,并且比全球平均略高。
变暖主要出现在冬季。
中国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结果也与全球代表性台站(如Mauna Loa)的一致。
降水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今表现增加趋势,也与全球情况一致。
海平面上升增加的趋势和量值与全球基本一致。
其它一些气象与环境变量也大致表现出与全球一致的变化,如冰川退化,极端天气与气候频率与强度增加等。
上述事实表明,中国的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密切关联,作为气候系统的一部分,对全球整个气候系统变化的响应十分明显。
但是中国的气候变化也表现出一些明显不同的特征。
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中国20世纪20-40年代的增温十分明显,远大于全球和北半球平均值。
(2)中国的降水表现出“南涝北旱”型,主要反映了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年代际变化(70-100年时间尺度)。
(3)近40年,青藏高原冬春积雪的增加与欧亚春季积雪减少趋势也正好相反。
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因而研究这些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特点及机制。
三、为什么说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科学上用检测和归因方法去判断人类活动是否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检测(Detection)是证明一种观测到的变化,不能由自然变率解释,并且在统计上与自然变率有显著差异的过程。
归因(Attribution)是以某种程度的可信度确立被检测出的气候变化的因果关系的过程,包括评估不同的假设。
这需要通过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来实现,且必须给出结果的可信度。
可信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人们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程度的深入。
2001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TAR)关于对人类活动作用的认识获得了重大进展,不但以更多、更强有力的证据肯定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增加和自然气候波动共同引起的,而且第一次提出最近50年大部分观测到的增暖可能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
因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发现,最近50年如果不加入人类活动影响,则不能真实地模拟出观测的温度变化;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则可以再现近50年的温度变化。
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对2001年TAR的结论在两个方面作出了重要发展:一是对于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果关系的判断由原来的60%可信度的最低限提高到目前的90%可信度,从而使人们以更高的可信度确信人类活动是造成近5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因。
二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归因研究在空间尺度和气候变量方面扩展到六大洲,并且包括海洋增暖、大陆尺度的平均温度、温度极值、降水、气压场与风场。
因而越来越强有力的科学证据表明:最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四、人类活动如何引起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引起气候变化:一是化石燃料利用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温室效应随之增强而影响到气候,这是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驱动力;二是农业和工业活动排放的CH4,CO2,N2O,PFC,HFC,SF6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后,也通过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暖;三是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和地表反照率变化进一步影响气候变化,这包括森林砍伐、城市化、植被改变和破坏等。
另外,环境污染中排放的气溶胶,尤其是硫化物与黑碳气溶胶等也可引起气候变化。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地面变冷。
实际上人类排放的气溶胶最主要的来源也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应该指出,在地球的气候长期演变过程中,温室气体(导致变暖)和气溶胶(导致变冷)始终是两个主要的影响因子,只不过在气候变化的早期或地质年代,这两种因子都是自然而非人为起源的。
五、气候变暖是否导致了更频繁和更极端的天气与气候事件?气候变化不仅代表气候平均值的变化,还包括变化幅度或距平值的变化。
这两种变化都会使小概率的天气与气候事件的出现概率增加,也会使原来未曾出现的天气气候事件出现。
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平均值的增加会使更暖的天气与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增加,而使更冷的天气与气候事件频率减少。
因而,随着地球变暖导致较高的蒸发和降水速率,高温、风暴等极端事件将变得更为频繁,而寒冷极端事件将会减少。
另一方面,更多的降水将发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因而降水的强度将增加。
中国科学家利用近百年资料和分辨率较高的区域气候模式对极端天气事件进行的分析和模拟表明,温室效应将使中国区域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明显升高,日较差减小。
模拟得到的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的显著增加区基本位于中国南部,而最低气温在黄河以北和长江以南的增加更显著。
温室效应可能会导致在中国地区强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继续增加。
南方部分地区大雨日数将有显著增加,特别是福建和江西西部,以及西南的贵州、四川、云南部分地区,表明这里未来暴雨天气会增多,气候有恶化趋势。
另一方面,预测也表明,将来的台风强度将增加,我国将可能面临更强台风的影响。
中国干旱区的面积也可能会扩大,干旱强度加剧。
六、未来气候将变暖多少?科学家是如何预测未来气候的?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全球联合行动减排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相对于1990年将上升1.4-5.8℃(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将这一升温值修正为1.1-6.4℃)。
而由于海洋响应的滞后,即使温室气体的浓度已经稳定,地表温度仍将持续上升数百年。
另外,全球温度变化将是不均匀的,陆地的变暖大于海洋,中高纬地区有更多变暖的年份,而且冬季的变暖大于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