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解读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的新结果
3存在问题
(1)碳循环的问题 碳循环的问题:主要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问题,无法计算其吸收量。陆气通量、海气通量 误差大;例如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问题(表1)
表1全球碳循环收支表(取自IPCC TAR)单位:+亿吨碳
由表可见:陆一气通量误差范围最大,其次是海一气通量。陆一气通量是由两部分组成:土地 利用产生的碳源与作为余项计算的生态系统碳汇。前者为1.7 PgC/年(0.6~2.5),后者是通 过测箅反推出的,为一1.9 PgC/年(--3.8"-0.3)。这里PgC=GtC(十亿吨)。 (2)人类活动作用(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排放,土地利用变化,航空排放与尾迹等)的 检测 最近十多年来在这方面虽有很大进展,但还没有真正从定量上确定人类活动在气候变化
1主要的新结果
(1)越来越多的观测表明,我们正面I临着一个变暖的世界,气候系统正发生着各种变化。在 20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增加0.4~o.80C,这是近1000年来温度增加最大的一个世纪。其 中陆地增暖比海洋大,90年代为仪器观测时期以来温度最高的十年。 (2)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在20世纪上升0.1~0.2 m,全球海洋热含量从50年代末也开 始上升。
参考文献
IPCC
WGI,2001: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and Technical
Summary of the Working Group,Climate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版(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思维导图
1995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
1995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
1995年,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二次
评估报告,该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潜在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分析。下面将详细描述该报告的主要内容。
首先,该评估报告确认了全球变暖的存在,指出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地球气候变得更加温暖,而且这种变暖趋势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
致的。报告还指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结论对全球范围内的决策制定者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报告呼吁采取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报告指出,如
果不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未来几十年内气候变化将产生严重影响,
如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生态系统受损等。报告还建议发
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当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气
候变化。
此外,报告还关注了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影响。报告指出,不同地
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某些地区可能比其他地区更容易受到
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例如,一些低洼地区和岛屿国家将面临海平面
上升的威胁,而干旱地区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此外,报告还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政策。报告建议制定
并实施减排政策,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些政策可以包括能源效
率改进、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低碳交通和改善土地利用等措施。同时,报告还强调建立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性,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减排
努力。
最后,报告指出,虽然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可能很高,但如果不
采取行动,未来面临的损失和风险更加巨大。因此,报告强调应该将
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全球议程,并采取集体行动来应对。
ipcc6报告解读
ipcc6报告解读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于2021年8月9日发布,主要解读如下: 1.气候变化的证据越来越明显。自1850年以来,全球温度升高了1.1℃,并且温度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已经在各个方面显现,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冰川消融等。
2.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IPCC报告确认,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变化。
3.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无法逆转。即使全球减排达到净零,仍将面临持续的气候变化和相关影响。因此,各国应该采取力度更大、更紧迫的减排行动,以减缓气候变化和应对其影响。
4.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取决于采取的行动。IPCC报告指出,如果未来减排行动不够力度,全球温度升高将超过1.5℃的目标,可能达到2℃或更高。如果采取更强有力的减排行动,仍有可能实现1.5℃的目标。
5.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行动。减排行动需要全球协作和共同努力,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各国应该加强适应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之,IPCC报告再次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需要全球协作和长期努力才能应对。
- 1 -
IPCC第五次评估第二工作组报告主要结论解读
IPCC第五次评估第⼆⼯作组报告主要结论解读
IPCC第五次评估第⼆⼯作组报告经过政府审议于2014年3⽉30⽇在IPCC第38次全会上通过。历时6年,报告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从新的视⾓对⽓候变化的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进⾏了系统的评估,形成了⼀系列重要结论,将对《公约》下2015协议的谈判,特别是适应问题的谈判产⽣重要的影响。本⽂就报告中⼀些重要的结论及其政策涵义进⾏了初步分析,旨在更好地利⽤这些成果⽀持我国下阶段的相关谈判⼯作。
⼀、报告以风险管理为切⼊点,为适应乃⾄整个应对⽓候变化问题建⽴了⼀个新的理念框架
⽓候变化风险是本次报告最重要的关键词,也是此次评估涉及的核⼼概念。《决策者摘要》的第⼀张图即系统描述了基于风险管理来应对⽓候变化的基本理念框架。
⽓候变化的影响是⽓候变化风险对⼈类和⽣态系报告对⽓候变化风险、影响、灾害、暴露度、脆弱性和适应等基本概念作了清晰的界定。⽓候变化的影响
⽓候变化的风险指⽓候变化引起的潜在后果,可以⽤⽓候变化影响或者后果发⽣的概率和后果的乘积来描述,是经⽓候变统产⽣的最终后果。⽓候变化的风险
危害是指⽓候变化相关的事件或趋势造成⼈员伤害和其他健康影响以及对财产、基础设
化危害、暴露度和脆弱性三⽅⾯相互作⽤后产⽣的。危害
暴露度是指⼈类、物种、⽣计、⽣态系统、环境服务和各种资源、基础设施或经济、社会施、⽣计、服务设施和环境资源造成的损害和损失。暴露度
脆弱性指的是受到不利影响的倾向和趋势,包含如敏感度、易感性和缺乏应对和适应能⼒等多个元或⽂化资产出现在受严重影响地区的程度。脆弱性
IPCC中文报告2019
IPCC中文报告2019
引言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全球最权威的气候科学机构之一,定期发布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2019年,IPCC发布了一份重要的中文报告,
该报告涵盖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科学认识。本文将对该报告的关键内容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第一部分:气候变化的根源
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主要源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温室气
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工业生产、能源
消耗、森林砍伐和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
第二部分: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几个方面:
1.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
飓风等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进而导致海平面
上升。这对于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可能导致海岸线的退缩和沿海地区的淹没。
3.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破坏了许多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
的丧失。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食物安全都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4.粮食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影响了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条件,从而
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干旱、洪涝和气温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第三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面对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
采取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应对气候变化。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挑战和对策:
ipcc《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解读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9.279
黄磊, 王长科, 巢清尘. IPCC 《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解读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 16 (1): 1-8
Huang L, Wang C K, Chao Q C. Interpretation of IPCC 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J].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20, 16 (1): 1-8
IPCC《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解读
黄 磊,王长科,巢清尘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第16卷 第1期 2020年1月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V ol. 16 No. 1January
2020
收稿日期:2019-11-12;修回日期:2019-12-17
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9001)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014097)作者简介:黄磊,男,副研究员,huanglei@ ;王长科(通信作者)
,男,高级工程师,wangck@ 引 言
2016年4月,IPCC 第43次全会决定IPCC 在第六次评估周期编写一份关于气候变化、荒漠
气候变化与土地有关问题的最新认知专栏
化、土地退化、可持续土地管理、粮食安全和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的特别评估报告(简称《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2017年2月,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了《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系列解读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系列解读随着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国际社会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更好地指导国际社会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其中第二工作组报告特别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系统的影响以及适应和弱化气候变化的措施。
本系列解读将围绕第二工作组报告展开,从不同角度分析报告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报告中气候变化对于人类健康、食品安全、水资源、能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应对措施。
2. 报告中自然系统面临的气候变化压力和生态系统的适应策略,以及人类如何与生态系统协同应对气候变化。
3. 报告中涉及的气候异质性和不平等的问题,以及如何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4. 报告中提到的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和应对措施,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第二工作组报告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于人类和自然系统的影响,探讨适应和弱化气候变化的措施,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 1 -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Ⅱ)_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Ⅱ)_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Ⅱ):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各国纷纷对气候变化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评估报告旨在研究和分析气候变化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适应策略。
气候变化对国家影响深远。首先,气候变化对农业产出和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挑战。气候变化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和暴风雨等。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农业产出下降。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影响了水资源的分布和可持续利用,农田灌溉和食品加工等环节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这些因素加剧了粮食安全的压力。
其次,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模式变化,各地的植被分布和动物迁徙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一些生态系统、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挑战。此外,气候变化还对海洋产业、城市建设和人类居住区域选择带来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到温度升高和酸化的威胁,城市面临着更频繁的洪涝和海平面上升的风险,居住区域选择要考虑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首先,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增加,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进行自然灾害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导致了资源的减少和环境的恶化,各行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也随之上升。例如,能源和水资源供应受到限制,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近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作为面向全球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权威科学参考,该报告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该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报告指出全球变暖速度正在加快,气候系统的许多方面都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过去的几十年里,地球表面温度上升,雨量模式变化,冰川和北极冰层不断融化等情况愈发严重。报告还警告说,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在本世纪末超过1.5摄氏度以上,造成严重的气候灾害。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应该加强气候变化的认知,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其次,报告强调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迫切性。全球异常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中国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因此,我们要采取行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转型,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排放控制,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的碳市场等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报告还提到了需要采取适应性措施来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由于过去不可逆转的温室气体排放,即使全球采取强有力的减排措施,气候变化仍然难以避免,需要适应性措施来减少潜在的损失。我国应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推动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提高农田灌溉系统的效率,加强城市抗洪能力等。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提高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解读及对我国的建议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情况以及应对措施,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每几年将发布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综合评估报告。而最新发布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对我国在气候变
化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是由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
家共同参与编写的,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和权威的气候科学报告。该报告指出,尽管全球已经采取了一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但气候变化的程度仍然在加剧。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现象已经给全球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深远影响。
报告提示了一些关键信息,其中对于我国来说尤为重要。首先,报告强调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行清洁能源,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其次,报告提到了对于农林渔业的影响。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和渔业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农林渔业面临诸多挑战,如干旱、洪涝、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以及海洋酸化等问题。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农林渔业的适应性和韧性,推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高农作物和渔业的抗气候变化能力。
报告还特别提到了对于城市化过程中的挑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然而,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了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更加注重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减少私人汽车使用。此外,还需要推广节能和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碳排放。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连续发布的五次评估报告,为我们深度了解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将重点探讨。
起首,第一工作组报告明确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结果。通过对近数十年的气候变化数据进行分析,报告明确指出,人类的工业化和大规模排放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报告警告说,若果不马上实行措施来缩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温将在本世纪末上升2°C以上,这将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其次,该报告还强调了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严峻影响。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不息提高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生态系统受损等问题,对农业、水资源以及人类的健康和经济进步都带来巨大风险。特殊是那些低海拔、进步中国家和岛屿国家将面临更大的风险,需要实行应对措施来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此外,报告还突出了缩减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对策的重要性。报告强调,为了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各国务必实行紧急行动,大幅度缩减温室气体的排放。这需要各国加强国内的政策法规,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增进可再生能源的进步和应用,并改变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此外,报告还提出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措施的重要性,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预警和紧急响应能力,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调整等。
最后,第一工作组报告还突出了国际合作和全球共同努力的重要性。报告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形成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落实和监督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分享技术和阅历,共同应对挑战。同时,发达国家还应对进步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援助他们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适应性。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系列解读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系列解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日益增强。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以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于1988年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的主要任务是就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进行评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权威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其中,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是IPCC定期发布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文将对该报告进行解读,以期为读者提供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深入了解。
一、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概述
1.1 报告发布背景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发布于2021年8月,是自2013年以来的首份全面评估报告。该报告基于全球范围内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总结了有关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
1.2 报告结构
该报告分为绪论、物理科学基础、气候变化影响、适应与脆弱性、减
缓措施、可持续发展路径等六个主要章节。每个章节都对应了相应的
评估结果和主要结论,涵盖了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方面,为读者全面
展现了有关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认知。
二、重要观点解读
2.1 气温变化
根据报告,过去的几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
每个连续十年的平均气温都比前一个连续十年更高。气温上升主要由
人为活动引起,尤其是化石燃料的使用所释放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2.2 特殊天气事件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特殊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包括特殊降雨、干旱、热浪等特殊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呈上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认识进展及未来展望——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一部分》解读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认识进展及未来展望——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一部分》解读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认识进展及未来展望——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一部分》解读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气候变化情况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中国科学家进行了《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该报告记录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认识进展,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报告首先回顾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历程。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加入国际气候变化研究大合作,并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研究计划。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科学家逐渐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中国的重要性,开始开展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国的气象、水文、海洋、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科学家们积极参与气候模式的开发和评估,逐渐提升了中国在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报告指出,中国的气候变化现象主要特征包括气温上升、不均匀降水分布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根据数据分析,中国的年均气温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持续升高,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升温速度更加明显。同时,中国的降水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干旱和洪涝灾害加剧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此外,报告还强调了中国的海平面上升问题,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风险。这些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建设等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未来展望方面,报告指出中国将面临更多的气候变化压力。预计未来几十年,中国的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变化将更加不
稳定。海平面上升将对沿海城市造成更大的影响。同时,气候变化还将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更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加强科研力量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
气候变化论文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的无节制排放,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形势相当严峻。多种研究结果证实,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是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必须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才能避免发生极端气候变化后果。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造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的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气候变化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而导致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就必须从改变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入手。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气候,气候变化,低碳,低碳经济
正文:
1.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1.1气候变化简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深入解读和阐述《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权威报告,IPCC的报告对全球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了解气候变化现状、潜在影响和未来趋势具有重要影响。本次报告总结了工作组对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理解,包括气候系统的观测变化、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等。本文将对报告中的关键结论进行概述,帮助读者快速把握气候变化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核心信息。
二、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于深入研究和确认了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这一部分的亮点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全球变暖的趋势:报告明确指出,全球气候系统正在变暖。这一结论基于广泛的观测数据,包括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海洋热含量的增加以及极地冰川和积雪的减少等。这些现象都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的影响:报告强调,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等活动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些活动导致了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显著增加,从而引发了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影响:报告详细描述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的上升、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农业生产力的下降等。这些影响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基于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和气候模型,报告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将会更加严重。这将对全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造成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解读
总括篇
一、编制和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为了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有关国际组织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编制和发布了相关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自1988年以来已经组织全球的科学家编制了四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这些报告以科学问题为切入点,汇集和评估了世界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研究成果,形成的最主要的结论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近五十年来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为了充分考虑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对我国的重大不利影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事务、有效地履行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12个部门组织编制和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编制和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意义在于,一是向国际社会进一步表明我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二是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事务提供科技支撑;三是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四是为未来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指出了方向。
二、《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是什么?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共分三个部分:“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评价”。该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全面评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及其影响,预测了2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评价了气候变化及相关国际公约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原则主张以及相关政策。
评估报告给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一)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预测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增加1.1~2.1℃,年平均降水量可能增加2~3%,降水日数在北方显著增加,降水区域差异更为明显。由于平均气温增加,蒸发增强,总体上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
(二)我国农业、水资源、森林与其它自然生态系统、海岸带与近海生态系统等极易受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自然灾害将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为此,我们应进一步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以及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行动。
(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国家发展空间问题。在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国要有所作为,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为保护全球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要维护我国正当的发展权益,使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要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新的驱动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尤其是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节约能源和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五)报告中提出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六)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还有大量的科学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需要对各种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和验证。
第一部分
一、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温度变化:近100年来中国年地表平均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约为0.5-0.8℃,比同期全球平均值(0.6℃±0.2℃)略强。在最近的5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1.1℃,增温速率为0.22℃/10年,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
降水变化:近100年和近50年中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代际波动较大。近50年全国平均的年降水量同样没有呈现显著趋势变化,但降水量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从1956年到2000年,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西部大部分地区、以及东北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的年降水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是,我国华北、西北东部、东北南部等地区年降水量出现下降趋势。
其他要素变化:近50年中国的日照时间、水面蒸发量、近地面平均风速、总云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风速减少最明显的地区在中国西北。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近50年,中国全国平均炎热日数呈现先下降后增加趋势,近20多年上升较明显。1950年以来,全国平均霜冻日数减少了10天左右。中国近50年来寒潮事件频数显著下降。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流域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呈下降趋势,我国北方包括沙尘暴在内的沙尘天气事件出现频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2006年的沙尘暴明显多于2005年,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二、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全球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中国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趋势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异。这是由于区域的气候强迫因子不同所造成的,但人类活动是造成近50年气候变化主要因子这一结论是相同的。
近百年中国气温变化总的趋势与全球是一致的,并且比全球平均略高。变暖主要出现在冬季。中国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结果也与全球代表性台站(如Mauna Loa)的一致。降水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今表现增加趋势,也与全球情况一致。海平面上升增加的趋势和量值与全球基本一致。其它一些气象与环境变量也大致表现出与全球一致的变化,如冰川退化,极端天气与气候频率与强度增加等。上述事实表明,中国的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密切关联,作为气候系统的一部分,对全球整个气候系统变化的响应十分明显。
但是中国的气候变化也表现出一些明显不同的特征。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中国20世纪20-40年代的增温十分明显,远大于全球和北半球平均值。(2)中国的降水表现出“南涝北旱”型,主要反映了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年代际变化(70-100年时间尺度)。(3)近40年,青藏高原冬春积雪的增加与欧亚春季积雪减少趋势也正好相反。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因而研究这些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特点及机制。
三、为什么说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科学上用检测和归因方法去判断人类活动是否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检测(Detection)是证明一种观测到的变化,不能由自然变率解释,并且在统计上与自然变率有显著差异的过程。归因(Attribution)是以某种程度的可信度确立被检测出的气候变化的因果关系的过程,包括评估不同的假设。这需要通过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来实现,且必须给出结果的可信度。可信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人们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程度的深入。
2001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TAR)关于对人类活动作用的认识获得了重大进展,不但以更多、更强有力的证据肯定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增加和自然气候波动共同引起的,而且第一次提出最近50年大部分观测到的增暖可能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因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发现,最近50年如果不加入人类活动影响,则不能真实地模拟出观测的温度变化;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则可以再现近50年的温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