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内涵与解释力——从21世纪的欧洲一体化事实出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8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内涵与解释力
——从21世纪的欧洲一体化事实出发
王靖瑜
深圳科学高中
摘要:欧洲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一极,欧洲政治经济一体
化是当今世界政治的一个重大事件。
近年来,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格外受关注。
“新功能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重要国际关系理论,其理论观点曾深刻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
本文站在21世纪的新时代视角上再次检验“新功能主义”,联系理论与现实,通过对“新功能主义”理论和21世纪以来欧洲一体化事实性进程的对比,得出“新功能主义”理论对当今欧洲一体化的解释力不足的结论。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新功能主义;理论解释力
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致力于整合欧洲各国力量,建立超越民族国家的共同体,以使欧洲不至于成为大国竞争中的牺牲品,保障欧洲老牌发达国家的竞争力。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学者开始研究欧洲一体化,并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
其中,以“外溢效应”为理论核心的“新功能主义”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度成为解释和预测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理论。
1976年,哈斯曾宣布新功能主义地区一体化理论过时,到八十年代末,随着欧洲一体化局势的好转,新功能主义理论再次复兴。
时至今日,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又与上个世纪不同,出现了发展缓慢的情况并呈现出一些曲折过程,此时新功能主义还具有足够的解释力吗?本文将通过探讨21世纪以来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现实与问题来论证新功能主义的现实解释力。
一、“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内涵
新功能主义应用于解释欧洲地区一体化的最根本的理论依据是“外溢”效应。
包括“功能性外溢”、“技术性外溢”和“政治性外溢”等。
外溢现象是指一个领域的问题将提出另一个领域的问题,或要求另一个领域提出解决办法。
一旦这些变化发生,将会有一个由外溢引起的一体化发展①。
在“外溢理论”的设想中,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不同的功能部门实现一体化,外溢将逐渐蔓延到政治领域,诸如公司游说集团、工会等利益集团将日益把注意力从试图影响民族国家政府转向影响新的区域性行政机构,这个新的区域行政机构将设法为它自身赢得新的权力②。
菲利普·史米特强调,外溢作为一体化的重要过程是指进行一体化的国家对最初共同追求目标已取得的成果不太满意,通过尝试扩大其他合作领域或者加深原先合作内容以便消除它们的不满。
鉴于各种功能性的工作本身具有相互依存性,各个利益集团、政党或政府会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推动一体化,而精
英人物则利用一体化过程产生的挫折或危机感赋予一体化新的使命。
因此,外溢过程及其效果就可以持续不断地出现。
③
二、“新功能主义”在20世纪的解释力
在欧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国逐渐意识到本国的局限性,为了使优势互补,让本国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欧洲各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为摆脱经济上的发展受到的限制而激发对一体化的需求,积极参与政府决策,推进一体化进程,而政府也需要企业来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也就乐于推动经济一体化。
由跨国公司的发展需求而导致功能部门整合、政府企业合作及各国政府间合作,使经济走向一体化,这种现象正好契合了新功能主义的“外溢”理论,因此,曾经的欧洲一体化发展能用“新功能主义”来较好地解释。
三、理论目前的解释力缺陷
1.“新功能主义”没有预料到一体化所带来的问题
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欧洲就建立起了统一大市场、欧元区,实现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全部自由流通,实现了经济高度一体化。
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完善,各大企业的利益需求已经基本满足,且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带来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劳动力进入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各地的失业,使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产生。
在宏观经济层面,随着欧洲货币的统一,欧洲各国将货币政策的制定权让渡给了欧盟。
但是,欧洲各国保留了财政政策的制定权,这就造成了欧元区在应对较大规模的冲击时各国无法通过调整货币数量来缓解债务危机或进行宏观调控。
由于欧洲央行只能采取一种政策,所以央行为了欧元的稳定必须采取低通胀政策,也就是说央行不会增加货币数量,各国只能通过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以此走出经济危机,增加就业。
但这就极易使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陷入债务危机。
“新功能主义”仅仅探究了一体化的推进动力,他们认为“外溢”会不断涌现,却没有考虑到一体化所带来的问题,更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会阻碍“外溢”,限制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2.“政治性外溢”困难重重
欧盟的“功能性外溢”和“经济性外溢”进展的特别顺利,但是其“政治性外溢”却进展缓慢。
即使如今欧盟的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仍然没有足够的动力进一步推动“政治性外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部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利益集团对于一体化的不同态度。
“政治一体化”的速度减缓始于欧洲主权国家拒绝向欧盟继续移交国家权力,这使得欧盟主要机构的权力主要集中于经济领域,在
239
政治上的作用有限。
上述现象说明政治一体化很难由其他领域上的“外溢”来推动。
欧洲政治一体化到目前为止的成就,往往不是“外溢”的直接结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欧洲刚从二战的废墟中走出来,同时面临着成为美国的附庸和牺牲品及被苏联武力征服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不得不开始寻求报团取暖,以避免被消灭的风险,这就是欧洲最初的一体化动力。
而在苏联解体后,欧洲一体化则明显减缓,到了今天,欧洲一体化进一步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
这与“外溢理论”无关,而是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有关。
这说明“新功能主义”在考虑欧洲一体化问题上过于狭隘,并未与国际政治的变迁紧密关联,使它在当下的解释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3.一体化的推动主体具有多元性
“新功能主义”强调非国家行为体、利益集团和工会等组织机构团体的力量,依靠政府间组织的监督和辅助进行发展并推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这些力量往往很容易受到政府意志的影响和干涉。
譬如说工会的游行或利益集团的游说或许可以左右政府的政策,但同时,他们又较容易被满足,或因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而改变目的,与政府相勾结。
譬如说,国家总统候选人会在换届选举的时候通过提出优惠的政策来“拉拢”工会,以获得更多的选票。
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现象尤其明显,欧洲的一体化发展速度、程度更多受到民意、政府意志的影响。
例如2016年的英国脱欧,就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全民公投,是否离开欧盟由民意决定。
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插曲,但也说明了欧洲一体化推动主体的多元性,利益集团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四、结论
“新功能主义”在考虑一体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时过度相信“外溢”的力量,而并没有预见到危机,这种思路导致了该理论在当代的解释力下降。
由于其自身的理论不足及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考虑欠缺,使得“新功能主义”在面对21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大变化时已经不能很好的解释目前欧洲一体化所面对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了。
欧洲仍需寻找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理论。
同时,可以看出,“新功能主义”若想解释和预测新世纪的欧洲一体化进程,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其理论框架。
注释:
① 房乐宪.《新功能主义理论与欧洲一体化》[J].欧洲,2001.11.15:14-20。
② 同上。
③ 同上。
参考文献:
[1]房乐宪.《新功能主义理论与欧洲一体化》[J].欧洲,2001.11.15:14-20.
[2]朱立群.《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问题、路径与特点》[J].国际政治研究,2008,(4):1-5.
现阶段,随着科技手段的日益多样,各种类型的节目包装已经必不可少,新闻栏目工作者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不再以“内容为王”,而是将目光转移到了节目包装方面,力求能够使节目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在保障内容的真实性与及时性以外,外在的形式美也十分重要。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不同新闻栏目应尽可能的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使栏目的整体形象得到显著的提升。
良好、完整的新闻内容固然能够吸引到受众的观看,如若在搭配上新颖、独特的后期包装,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新闻内容展现给观众,则能够更加符合受众的现代化要求,制作出更多观众喜闻可见的节目,进而使节目整体效果变得更加出众,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与喜爱[5]。
2.新闻节目整体包装的措施
提升节目整体包装效果的第一步就在于加强对新闻拍摄技巧的使用,使画面的美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若画面的质量较差、美感较低,即便是后期制作得再好,也难免会给人一种与画面不协调、强加效果、华而不实之感,进而引发观众对该节目的好感与收看欲望。
反之,如若画面拍摄的质量较高,本身便具备较强的美感,则经过后期制作以后,则会变得锦上添花,为节目包装打下坚实基础,吸引更多的受众观看。
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编辑人员应尽可能的使新闻节目电视化得到完美的表现,并且在满足相应条件的基础上,将图像、文字、色彩、动画、图表、音频等多种元素应用其中,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再现,使节目变得更加美观、现场感更强、表现力更加丰富。
例如,在“2015年长江游轮倾覆事件”的新闻
报道中,CCTV 通过动画的方式将“东方之星”的整个倾覆过程进行还原,这一动画图像的展现,使观众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到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同时也使得观众对事件的后续报道的进展情况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
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能够使观众获取到更多的信息量,通过丰富的表现力,为观众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进而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清楚直观[6]。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媒介融合背景下,后期编辑是当前电视新闻节目自身的重要环节,直接对其节目的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观众的收听。
因此,工作人员在后期编辑过程中,应灵活利用当前的技术与手段,在不断的优化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为新闻节目进行有效的增色,提升节目质量。
参考文献:
[1]苏立平.浅谈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编辑与制作[J].新媒体研究,2018,4(04):114-115.
[2]王珍.浅谈媒介融合背景下后期编辑在当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视听,2018(03):111-112.
[3]吴方园.新时期媒体融合背景下后期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8(04):148-149.
[4]徐昊.媒体融合背景下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2):170.
[5]陈胜华.媒体融合背景下后期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采写编,2017(01):69-70.
[6]陈春宇,钟秋.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后期编辑在当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人文天下,2015(15):69-73.
(上接第2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