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性功能训练
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c35cf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0.png)
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1.引言1.1 概述协调功能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旨在提高个体在各种运动和活动中的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指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性和协作性,包括平衡、灵活性、空间感知、动作控制等方面。
协调功能训练是综合多种训练方式和技巧的方法,通过系统性的训练计划和练习,可以改善个体的协调能力,并在运动技能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和相应的例子。
首先,我们将解释三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原则一、原则二和原则三。
每个原则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和相应的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了解到协调功能训练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运动中。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促使他们在训练中注重协调能力的提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对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进行介绍。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的内容:文章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旨在引入读者对协调功能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一定了解。
1.1 概述在概述部分,对协调功能训练进行简要解释,并强调协调功能训练在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中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即当前所在的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
1.3 目的在介绍文章结构之后,可以明确本文的目的,指出对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目的,以及对读者的期望。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对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进行详细阐述。
在原则一的部分,阐述第一个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可以通过解释这个原则,举例子等方式进行说明。
2.1.1 解释原则一对第一个原则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基本概念、理论支持等。
2.1.2 例子1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原则一的应用。
2.1.3 例子2再给出一个不同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原则一的应用。
依次类推,对于原则二和原则三也按照相同的结构进行阐述。
平衡协调功能训练
![平衡协调功能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7ecd65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c.png)
平衡协调功能训练平衡和协调是我们身体健康和日常活动的关键要素。
良好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有助于预防跌倒和其他身体损坏,并提高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平衡协调功能的训练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运动员来说。
平衡是指我们在静止和运动中保持身体姿势的能力。
良好的平衡能帮助我们在行走、站立和执行各种动作时保持稳定。
如果我们的平衡能力不佳,我们就容易摔倒,导致骨折或其他身体损伤。
协调是指我们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合作和平衡。
良好的协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调节我们的身体动作,如跑步、跳跃、转动和投掷。
如果我们的协调能力不佳,我们就无法正常地执行这些动作,容易受伤。
为了训练和改善我们的平衡和协调功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练习方法:1.单脚站立: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下,将一只脚抬起并保持平衡。
可以尝试闭上眼睛,增加难度。
每天多做几次,逐渐增加时间和难度,以提高平衡能力。
2.倒立练习:趴在地上,用手臂和腿支撑起身体,使身体倒立。
从简单的头部倒立开始,然后逐渐尝试完全倒立。
倒立练习可以增强核心肌肉和平衡能力。
3.走绳索: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下,将一条绳子或者类似的物体铺在地上,尝试在绳子上走过去。
起初可以双手扶着墙壁或者其他支撑物,逐渐减少依赖,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4.平衡板训练:站在平衡板上,尽量保持身体平衡。
可以尝试闭上眼睛或者做一些其他动作,如高抬腿和转身等。
平衡板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核心肌肉和平衡能力。
5.弹力带练习:使用弹力带进行各种动作练习,如踢腿、摆臂等。
弹力带可以提供阻力,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身体动作,提高协调能力。
除了上述练习方法,还可以通过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来锻炼平衡和协调功能。
这些运动都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增加灵活性和稳定性。
总之,平衡和协调功能训练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坚持练习和不断挑战自己,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预防跌倒和其他身体损伤,并享受更健康和活力的生活。
协调性训练方法
![协调性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100a2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8.png)
协调性训练方法协调性是指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动作配合和协调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各类运动中,协调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良好的协调性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减少受伤风险,甚至对大脑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协调性训练成为了许多运动员和普通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协调性训练方法,帮助大家提升自己的协调能力。
首先,平衡训练是提高协调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平衡是协调性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平衡基础上,身体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种复杂动作。
平衡训练可以包括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平衡板训练等多种形式。
通过持续的平衡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其次,眼手协调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眼手协调是指眼睛和手部之间的配合能力,是许多运动项目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常见的眼手协调训练包括抓球、投接球、击打球类运动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眼睛和手部的配合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协调性。
另外,节奏感训练也是提高协调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节奏感是指身体对于节奏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是许多舞蹈和音乐运动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常见的节奏感训练包括音乐节奏跳、击打节奏乐器、舞蹈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对于节奏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协调性。
最后,多感官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多感官训练是指通过刺激多个感官,提高身体的整体协调能力。
常见的多感官训练包括视觉训练、听觉训练、触觉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不同感官之间的配合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协调性。
综上所述,协调性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平衡训练、眼手协调训练、节奏感训练和多感官训练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通过持续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提高运动表现,减少受伤风险,甚至对大脑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协调性训练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提升自己的协调能力。
短跑中的身体协调性训练
![短跑中的身体协调性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6ba97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4.png)
短跑中的身体协调性训练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它要求选手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高速度奔跑,这需要选手具备出色的身体协调性。
身体协调性是指全身各部位在运动过程中协调配合,以达到最佳的运动表现。
训练身体协调性对于短跑选手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提高短跑中身体协调性的训练方法。
一、舞蹈训练舞蹈是一种能够锻炼身体协调性的优秀运动方式,通过舞蹈训练可以使得短跑选手的动作更加灵活优美,提高脚步的节奏感和节奏控制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舞蹈动作进行练习,例如舞蹈基本功的扭腰摆臀动作、舞蹈半侧踢腿等。
舞蹈训练可以增强短跑选手的身体协调性,帮助他们在比赛中更好地控制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二、平衡训练平衡是一种身体协调性的表现形式,对于短跑选手来说,优秀的平衡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起跑和加速过程中更好地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进行平衡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尝试单脚站立、单脚蹲起、平板支撑等动作。
通过这些动作的训练,能够提高选手的平衡感和稳定性,减少可能出现的摔倒和失利情况。
三、身体协调性器械训练除了舞蹈和平衡训练,短跑选手还可以参与一些专门针对身体协调性的器械训练。
例如可以使用平衡板、健身球、滚筒等器械进行训练,通过这些器械的使用可以帮助选手加强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提高在短跑中的协调配合能力。
四、速度与节奏训练短跑作为一项速度项目,对于选手的速度和节奏控制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训练中,可以通过分段加速跑、节奏训练等方式来提高选手在比赛中的速度与节奏控制能力。
在分段加速跑中,选手可以根据训练计划逐渐提高自己的速度,通过不断重复训练,加强对速度的控制。
而在节奏训练中,选手可以根据音乐或教练的指令来控制自己的奔跑节奏,提高在比赛中的表现水平。
总结:短跑中的身体协调性训练对于选手的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舞蹈训练、平衡训练、身体协调性器械训练以及速度与节奏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水平。
身体协调性的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只有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身体协调性。
功能性训练动作
![功能性训练动作](https://img.taocdn.com/s3/m/b43ee42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8.png)
功能性训练动作功能性训练动作是一种注重全身协调和功能性锻炼的训练方式。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动作,功能性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力量、稳定性、柔韧性和运动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功能性训练动作:1. 深蹲:站立直立,双腿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展。
双手抬起放在耳旁,屈膝下蹲,臀部向后推送,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站起来。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锻炼臀部和大腿肌肉。
2. 推拉训练:使用弹力带或器械进行推拉动作,如臂力器的推力和拉力动作。
推拉训练可以锻炼上肢肌肉群,提高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3. 平衡训练:站立直立,抬起一只脚,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进行另外一只脚的动作,如单脚提膝、单脚蹲跳等。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4. 走路训练:快步走、备足走和倒走等多种走路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心肺功能和下肢力量,并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5. 拉伸训练:进行全身拉伸动作,如双手抬起沿身体后面伸展、双腿分开弯腰触脚等。
拉伸训练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并减少运动受伤的风险。
6. 跳跃训练:如高抬腿跑、摸脚蹲跳等动作可以提高爆发力和肌肉协调性。
7. 平板支撑:俯卧撑下来,双臂张开与肩同宽并伸直,保持身体笔直,双脚并拢。
支撑姿势保持平衡稳定,可以锻炼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和力量。
8. 隔墙蹲:背靠墙壁,脚向前迈出大约一步的距离,然后慢慢下蹲,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几秒钟后站起来。
隔墙蹲可以锻炼大腿和臀部肌肉,提高下肢的力量和稳定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功能性训练动作,每个动作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和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增加难度。
通过定期进行功能性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动作能力和运动效率,达到全面的身体改善效果。
功能性训练计划
![功能性训练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d2250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e.png)
功能性训练计划功能性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旨在提高身体的功能能力、协调性和平衡感。
通过针对身体各部分的训练,功能性训练可以帮助改善姿势控制、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全面的功能性训练计划,包括各个训练部分的具体细节和注意事项。
一、热身热身是功能性训练计划的第一步,旨在增加身体的温度和血液流动,预防运动损伤。
热身应包括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或慢跑,持续5-10分钟。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和伸展动作,以准备身体进入训练状态。
二、平衡训练平衡是功能性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提高肌肉协调性和身体稳定性。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单脚站立、闭眼站立、做平衡球运动等方式进行。
每个动作应持续15-30秒,每组3-4次。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借助支撑物来维持平衡,逐渐减少支撑物的使用难度。
三、核心训练核心训练主要针对腹肌、背肌和盆底肌群,可以提高核心稳定性和力量。
常见的核心训练动作包括平板支撑、仰卧起坐、桥式运动等。
每个动作应进行10-15次,每组2-3次。
注意保持正确的动作姿势和呼吸方式,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损伤。
四、下肢训练下肢训练是功能性训练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增强腿部力量和灵活性。
常见的下肢训练动作包括深蹲、弓步、俯卧踵起等。
每个动作应进行10-15次,每组2-3次。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利用椅子或墙壁进行辅助,逐渐增加训练难度。
五、上肢训练上肢训练可以提高手臂、肩膀和胸部的力量和耐力。
常见的上肢训练动作包括俯卧撑、哑铃推举、平板杠铃卧推等。
每个动作应进行10-15次,每组2-3次。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较轻的重量和辅助器械,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六、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肌肉拉伤和关节僵硬。
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动作包括伸展腿部、扩展背部、旋转肩膀等。
每个动作应持续15-30秒,每组2-3次。
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式,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伤害。
下肢协调功能训练的方法
![下肢协调功能训练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1fc86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0.png)
下肢协调功能训练的方法
首先,平衡训练是下肢协调功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衡训
练可以包括单腿站立、闭目平衡、倒立训练等动作,这些动作可以
有效地激活下肢肌肉,提高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另外,可以使用稳
定器、平衡垫等辅助工具进行平衡训练,增加训练的难度和挑战性。
其次,强化训练也是下肢协调功能训练的重要内容。
通过进行
深蹲、腿举、腿弯举等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此外,可以结合使用哑铃、弹
力带等辅助器械进行强化训练,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另外,灵敏度训练也是下肢协调功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通过进
行快速踏步、跳跃、侧向移动等训练,可以提高下肢肌肉的灵敏度
和反应能力,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此外,可以结合进行
多向跑、踢球等活动,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最后,在进行下肢协调功能训练时,需要注意逐渐增加训练强
度和难度,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肌肉损伤。
此外,在训练过程中要注
重正确的动作技巧和姿势,避免受伤和形成错误的肌肉记忆。
同时,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保证肌肉有充分的恢复时间。
总的来说,下肢协调功能训练方法包括平衡训练、强化训练和灵敏度训练,结合辅助工具和多样化的训练动作,可以有效提高下肢肌肉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运动控制能力。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注意训练细节,可以使训练效果更加显著。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功能性训练
![功能性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7fea9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b.png)
功能性训练是一种集合了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和核心稳定性训练为一体的训练方式。
这种训练方式强调的是在多维度下进行全身性的训练,而不仅仅是针对单一肌群或单一功能的训练。
功能性训练的好处包括:
1. 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功能性训练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通过训练身体的多个肌群和关节,使身体能够更好地协作和平衡,从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2. 预防运动损伤:功能性训练可以帮助预防运动损伤,因为它注重核心稳定性和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支撑能力,减少运动中的冲击和压力,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3. 提高运动表现:功能性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运动表现,因为它注重全身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可以提高身体的爆发力、耐力和灵活性等运动素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加出色。
4. 促进身体健康:功能性训练可以帮助促进身体健康,因为它注重身体的全面训练和健康,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功能性训练是一种集合了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和核心稳定性训练为一体的训练方式,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身体健康。
建议在进行常规的健身训练时,适当加入功能性训练的内容,以全面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协调性功能的训练
![协调性功能的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54b1ae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0.png)
协调性功能的训练一、概述协调(Coordination)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
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协调控制的部位主要有小脑、基底节、脊髓后索。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根据中枢神经中不同的病变部位分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二、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有三个领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它们是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后柱(后索)。
1.小脑功能不全造成的协调缺陷缺乏精细协调及对距离的判断力,这种距离可以影响步态、姿势和运动方式。
其步态常表现为两脚分开较宽、不规则、不稳定、蹒跚。
(1)辨距不良:对距离的判断力不好。
(2)意向性震颤:震颤发生于随意运动时。
(3)姿势性震颤:站立时身体前后摇摆。
(4)轮替运动障碍:又称为快复动作不良,完成快速交替动作有困难。
(5)运动分律:所完成的活动不是平滑的一个运动,而是一连串运动成分。
2.基底神经节功能不全造成的协调缺陷基底节神经病变,主要是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其一类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张力过高,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如帕金森综合征;另一类表现为上肢和头面部不自主和无目的动作,这些动作类似随意运动中的一个片断,但肌张力低下,如舞蹈病。
具体表现为:(1)静止性震颤:明显的特征是随着有目的的运动而减轻或消失。
(2)运动不能:不能启动一个运动。
(3)手足徐动:四肢、躯干、面部以外的部位缓慢的、不随意的扭曲运动。
(4)偏身舞蹈症:一侧身体突然出现的、痉挛性的、有力的、没有目的的鞭打样运动。
(5)张力障碍:肌张力从高到底的变化无法预测。
3.脊髓后柱(索)功能不全造成的协调障碍后索病变,本体觉和辨别性触觉的信息不能传入大脑皮质,患者闭眼时,不能确定各关节的位置。
具体表现为:(1)当闭上眼睛或房间太黑时,由于视觉反馈的减弱,增加了平衡的紊乱,可见患者站立时身体摇晃倾斜,易跌倒。
什么叫功能性训练
![什么叫功能性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7434ca6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a.png)
什么叫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健身方式,它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那么,什么是功能性训练呢?功能性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动作,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以提高身体的功能性能力。
它强调整个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注重肌肉团队的协同工作,让我们的肌肉得到全面的锻炼。
相比于传统的训练方法,功能性训练更加注重身体的整体性和实用性,而不仅仅是追求某一个肌肉群的发达。
功能性训练强调的是自由度和多维度的动作,比如平衡性、协调性、爆发力和敏捷性等。
例如,使用哑铃进行单脚深蹲训练,可以提高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平衡性;使用两个杠铃进行快速转动,可以提高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使用弹簧绳进行跳跃动作,可以提高下肢的爆发力和敏捷性。
这些动作都是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比如上下楼梯、提重物、快速转身等。
功能性训练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让我们更加强壮和有活力。
其次,它可以改善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预防跌倒和受伤的发生。
第三,它可以增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减少腰背疼痛的出现。
还有,功能性训练还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拉伤。
除了这些好处,功能性训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进行。
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功能性训练都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于老年人来说,功能性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平衡,增加肌肉力量,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年轻人来说,功能性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爆发力和敏捷性,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总而言之,功能性训练是一种非常实用和受欢迎的健身方式。
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提高身体的功能性能力,让我们在生活和运动中更加灵活和坚韧。
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功能性训练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
记住,健康的身体是一辈子的财富,而功能性训练正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有效途径。
协调功能训练
![协调功能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9ccc7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5.png)
协调功能训练
协调功能训练可应用于多种运动项目中,如足球,篮球等团体项目,以及游泳,击剑等个人项目。
通过协调功能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动作更流畅,更准确,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此外,协调功能训练不仅适用于专业运动员,也适用于一般人群,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协调功能训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平衡练:通过各种平衡练来提高身体平衡感。
2. 速度和灵活性训练:通过各种速度和灵活性训练来提高身体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3. 动作协调训练:通过各种有节奏的训练来提高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调性。
4. 视觉训练:通过各种视觉训练来提高身体对运动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反应。
协调功能训练具有以下优点:
1. 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运动表现,避免运动损伤发生。
2. 可以改善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
3. 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4. 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针对不同人群,协调功能训练的方法和内容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协调功能训练时,应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选择适当
的训练方法和强度。
快乐和坚持是最好的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协调
功能训练,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并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保驾
护航。
功能训练计划
![功能训练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a3952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a.png)
功能训练计划功能训练计划为了提高身体的功能性,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功能训练计划。
这个计划旨在提高身体的各个方面,包括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协调性。
以下是一个例子:周一:力量训练选择主要肌群的练习,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和硬拉。
每个练习做3-4组,每组8-12次。
增加重量和难度以适应自己的能力水平。
周二:心肺训练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或骑自行车。
持续30-60分钟,保持中等强度。
可以选择进行间歇性训练,如跑步30秒,然后步行30秒,交替进行。
周三:休息周四:核心训练进行核心肌群的练习,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卷腹。
每个练习做3-4组,每组8-12次。
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呼吸。
周五:耐力训练进行体能训练,如跳绳、山地爬升和冲刺训练。
每个训练选择3-5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0秒,休息30秒。
完成1-3轮。
周六:休息周日:灵活性训练进行瑜伽、普拉提或伸展训练,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舒展性。
选择不同的动作和姿势,保持15-30秒钟,并重复2-3次。
注意事项:1. 在进行训练前,请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跑步或跳绳,以准备身体。
2. 在每个练习之间休息1-2分钟,以允许身体恢复。
3. 监控自己的身体反应,如疼痛或不适,如果有任何不适,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专业人士。
4.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调整计划。
如果能够完成当前计划而不感到太疲劳或轻松,可以提高难度或增加训练量。
这个功能训练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提升身体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身体的功能性。
定期进行这个计划,可以获得更好的体能水平和身体素质。
记住,坚持和规律性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增强肌肉协调性的功能性训练计划
![增强肌肉协调性的功能性训练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dd3c8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5.png)
增强肌肉协调性的功能性训练计划功能性训练是一种训练方法,旨在提高身体运动的效率和协调性。
通过重复练习特定的动作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并进一步改善运动表现。
本文将介绍一套增强肌肉协调性的功能性训练计划,并给出相应的动作示范。
训练目标:增强肌肉协调性、稳定性和爆发力。
训练时间:每周三次,每次60分钟。
训练器材:阻力带、哑铃、平衡垫、健身球。
动作一:单腿半蹲1. 站立,保持身体直立,双臂自然垂放。
2. 抬起左腿,弯曲右腿,使右膝盖屈曲,右大腿与地面平行。
3. 保持平衡的同时,慢慢下蹲,直到右大腿与小腿形成90度角。
4. 慢慢恢复站立姿势,重复以上动作,换另一侧腿进行。
动作二:平衡板俯卧撑1. 将两只手放在平衡垫上,与肩膀宽度相同。
2. 双脚伸直,保持平衡,身体呈一条直线。
3. 慢慢弯曲手肘,将身体下压至离地面几厘米。
4. 恢复到起始姿势,重复以上动作。
动作三:阻力带后踢腿1. 站立,双脚分开与肩膀同宽,脚尖微微向外。
2. 将阻力带绑在腿部的后方,固定在地面。
3. 慢慢抬起左腿,向后踢,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
4. 将腿放下,重复以上动作,换另一侧腿进行。
动作四:哑铃深蹲1. 手持哑铃,两手自然下垂,与肩膀同宽。
2. 脚尖稍微向外,与肩膀同宽。
3. 慢慢下蹲,使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背部挺直。
4. 恢复到起始姿势,重复以上动作。
动作五:平衡垫仰卧抬腿1. 躺在平衡垫上,双腿伸直。
2. 慢慢抬起双腿,使其与地面形成90度角。
3. 缓慢放下腿,重复以上动作。
这套增强肌肉协调性的功能性训练计划可以帮助你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同时增强肌肉的爆发力。
建议每个动作进行15到20次,每次训练3到4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到1分钟。
在进行训练之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并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通过坚持这套功能性训练计划,你将能够提高肌肉协调性、稳定性和爆发力,从而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表现更出色。
功能性训练详细计划方案
![功能性训练详细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4c64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7.png)
功能性训练详细计划方案1. 引言功能性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旨在提升身体的各项功能,包括力量、耐力、灵活性、协调性等。
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方案,可以帮助个体提高运动能力,并达到身体健康和功能改善的目的。
本文将提出一个详细的功能性训练计划方案,旨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运动表现。
2. 训练目标本计划的主要训练目标是全面提升个体的运动能力,包括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协调性。
具体训练目标如下:- 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提升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改善协调性和身体控制能力3. 训练计划3.1 第一阶段:力量训练(4周)在力量训练阶段,重点训练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每周进行3次训练,每次训练间隔一天。
具体的训练内容如下:- 一周进行两次全身力量训练,包括深蹲、推举、硬拉等多关节复合动作,每次练习3-4组,每组8-12次。
- 一周进行一次核心和稳定性训练,包括平板支撑、俯卧撑、反向卷腹等核心肌群训练,每次练习3-4组,每组12-15次。
- 每次训练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包括跑步、动态拉伸等。
3.2 第二阶段:耐力训练(4周)在耐力训练阶段,重点训练心肺功能和耐力。
保持每周3次训练,每次训练间隔一天。
具体的训练内容如下:- 一周进行两次有氧运动,包括跑步、骑车、游泳等,每次运动30-45分钟。
- 一周进行一次间歇训练,包括快速跑步、高强度间隔训练等,每次练习3-4组,每组4-6分钟。
- 每次训练后进行适当的拉伸放松运动。
3.3 第三阶段:灵活性和协调性训练(4周)在灵活性和协调性训练阶段,重点训练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保持每周3次训练,每次训练间隔一天。
具体的训练内容如下:- 一周进行两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
- 一周进行一次身体控制训练,包括平衡球、单脚站立等训练,每次练习3-4组,每组12-15次。
- 每次训练后进行适当的舒展运动。
4. 训练周进度表周次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灵活性和协调性训练"1 2次全身力量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2 2次全身力量训练,1次核心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3 2次全身力量训练,1次核心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4 2次全身力量训练,1次核心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5 2次全身力量训练,1次核心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6 2次全身力量训练,1次核心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7 2次全身力量训练,1次核心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8 2次全身力量训练,1次核心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9 2次全身力量训练,1次核心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10 2次全身力量训练,1次核心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11 2次全身力量训练,1次核心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12 2次全身力量训练,1次核心训练2次有氧运动2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5. 训练注意事项- 在进行任何训练前,应先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包括跑步、动态拉伸等,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提高平衡和协调性的练习计划
![提高平衡和协调性的练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9a4249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4.png)
提高平衡和协调性的练习计划平衡和协调性是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各种运动中,平衡和协调性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运动质量和效果。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专门的练习来提高平衡和协调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且有效的练习计划,帮助您提高平衡和协调性。
练习一:单脚站立单脚站立是一种最基础且有效的提高平衡能力的练习。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找一个平整的地面,保持身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
2. 将一只脚抬起,使脚掌离开地面,全权依靠另一只脚保持平衡。
3. 尽量用脚掌和脚趾尽量扩大地接触地面,以增加稳定性。
4. 尽量保持身体的垂直和平衡,并注意不要晃动身体。
5. 保持这个姿势15-30秒钟,然后换脚继续。
练习二:平衡板训练平衡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训练平衡和协调性的工具,可以有效地锻炼全身的肌肉群。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站在平衡板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保持平衡。
2. 尽量保持身体的垂直和平衡,并尝试不借助外力保持平衡。
3. 将重心逐渐移动到一个脚上,尽量保持平衡。
4. 双手可以放在身体两侧或交叉抱胸,增加练习难度。
5. 每次练习保持10-20秒钟,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难度。
练习三:跳绳跳绳是一种简单而具有效果的提高平衡和协调性的练习方法。
通过跳绳可以锻炼全身的协调性和爆发力,同时也能提高平衡感。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手持跳绳,双脚并拢,身体保持直立。
2. 双手臂自然下垂,微微弯曲,不要过度用力。
3. 双脚通过跳跃的方式,轮流离地和着地。
4. 尽量保持跳绳的节奏和稳定性,不要频繁出错。
5. 初次练习可以按照30秒为一个组,每次完成3-5个组,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组数。
练习四:瑜伽平衡姿势瑜伽平衡姿势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
通过这些特殊的体位练习,我们可以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以及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选择一个适合的瑜伽平衡姿势,例如树式、鹤式、三角式等。
踢足球锻炼协调性
![踢足球锻炼协调性](https://img.taocdn.com/s3/m/01e9de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4.png)
踢足球锻炼协调性足球是一项流行的运动项目,踢足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和提高心肺功能,同时也是一项很好的协调性训练。
本文将探讨踢足球如何锻炼协调性,以及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方法能够提升个人的协调性水平。
一、踢足球对协调性的要求踢足球需要运动员在高速奔跑、停球、传球、射门等动作中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性,这对运动员的协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比赛中,身体的各个部位需要有良好的协调配合,才能够完成技术动作并保持优秀的竞技状态。
二、踢足球锻炼协调性的好处1. 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踢足球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控制身体的平衡,通过练习足球可以增强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提高平衡感。
2. 增强手眼脚的协调:踢足球时,运动员不仅需要运用双脚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还需要运用双眼观察球场形势并做出反应,同时还需要运用双手进行身体控制和平衡。
这能够锻炼手眼脚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足球是集体性的运动项目,踢足球需要与队友之间进行配合和沟通。
通过踢足球可以增进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三、踢足球锻炼协调性的训练方法1. 平衡练习:平衡是踢足球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可以进行各种平衡练习来提升协调性。
比如单脚站立、单脚动作、平衡板训练等。
2. 敏捷性训练:足球比赛中需要迅速变换方向和加快速度,进行敏捷性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如进行快速的变向奔跑、灵巧的停球动作等。
3. 传球练习:传球是足球比赛中常见的技术动作,通过进行传球练习可以锻炼双脚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可以进行短传、长传、弧线球等不同类型的传球训练。
4. 射门练习:射门是足球比赛中进球的关键,通过进行射门训练可以提高双脚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可以进行各种角度和距离的射门练习,如远射、近射、弧线球等。
总之,踢足球是一种全方位的协调性训练方式,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手眼脚的协调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平衡练习、敏捷性训练、传球练习和射门练习等多种方法可以提升个人的协调性水平。
健身中的跳绳训练和协调性提升
![健身中的跳绳训练和协调性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a7f0f10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8.png)
健身中的跳绳训练和协调性提升在健身领域中,跳绳训练一直是一项被广泛认可的有氧健身运动。
跳绳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和爆发力,同时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协调性训练方法。
本文将探讨跳绳训练对协调性的提升,并介绍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的跳绳训练方案。
一、跳绳训练对协调性的影响1. 提高节奏感和平衡能力跳绳需要我们在一定的节奏和规范下进行,通过不断练习,我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节奏感和平衡能力。
在跳绳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同时保持一定的节奏,这对我们的协调性提升非常有帮助。
2. 增强眼手脚的配合能力跳绳是一项需要眼、手、脚协同配合的运动。
我们需要通过眼睛准确判断绳子的位置,同时灵活使用手腕控制绳子的速度和节奏,最后配合脚步的起跳和着地动作。
这种眼手脚的配合能力训练对于我们在其他运动项目中的协调性提升也大有裨益。
3. 增强身体各部位的协同能力跳绳训练涉及到身体上下部分的协作运动,我们需要通过绳子的转动来驱动腿部的起跳和着地动作,这需要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协同配合。
此外,我们还需要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需要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因此,跳绳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身体各个部位的协同能力。
二、初学者的跳绳训练方案对于初学者来说,跳绳训练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技巧和动作要领,然后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1. 技巧掌握初学者首先需要正确地掌握双脚起跳和着地的动作,确保跳绳过程中能够保持绳子与地面的正常间隔。
同时,需要掌握手腕的转动和节奏的掌握,保持稳定且匀速的绳子转动。
初始阶段建议使用速度较慢的跳绳,以便更好地掌握技巧。
2. 基础训练初学者可以选择每天跳绳15-20分钟,每次每天15-20分钟作为基础训练。
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跳绳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但始终保持一定的节奏和规范。
三、进阶者的跳绳训练方案对于已经掌握了基本技巧的进阶者来说,可以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以提高协调性和挑战自我。
1. 变速训练进阶者可以尝试进行变速训练,即通过调整跳绳的速度和节奏来挑战自己。
康复训练的运动配合与协调
![康复训练的运动配合与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8a25d2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d.png)
康复训练的运动配合与协调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训练方法,帮助患有疾病、创伤或残疾的人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而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运动配合与协调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康复训练中的运动配合与协调,并介绍应用于康复锻炼的一些常见的运动方式。
一、运动配合:加强肌肉群合作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加强不同肌肉群之间的配合。
肌肉配合协调不仅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并且可以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提升运动能力。
例如,在恢复走路功能的训练中,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踝关节的控制练习。
这样可以加强腿部肌肉群的配合工作,使步态更加稳定。
此外,康复训练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交叉训练来促进肌肉配合与协调。
交叉训练是指同时使用两个相对侧的身体部分进行训练,例如,左手右脚或右手左脚。
这种训练方法能够加强左右半身的肌肉配合和协调性,提高运动的整体稳定性。
二、协调性训练:增加身体平衡和稳定性在康复训练中,协调性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协调性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增加身体的稳定性,从而减少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协调性训练可以包括一系列的动作,例如站立单脚平衡、跳跃和转身等。
这些动作不仅要求肌肉的协调配合,还需要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密切配合。
通过不断的练习,患者的平衡感和身体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除了传统的平衡训练,现在还有一些先进的科技设备可以辅助康复训练。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不同的环境和情境,患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平衡和协调性的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康复效果,还可以增加患者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应用于康复训练的运动方式在康复训练中,有许多常见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运动配合和协调。
1.理疗球训练:理疗球是一种可调节硬度的大型球体,通过站立、坐立或平躺在球上进行各种训练动作,可以增强肌肉配合和平衡力。
2.平衡垫训练:平衡垫是一种软质材料制成的垫子,可以在上面进行平衡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足底感觉和肌肉协调性。
康复医学-协调训练
![康复医学-协调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e14f063a0116c175e0e48b9.png)
C.前庭、迷路型共济失调
末梢型(内耳型):迷路炎、前庭炎、美尼尔氏症 中枢型:听神经鞘瘤、 Waiienberg综合症
D.小脑性共济失调
额叶型:穹隆部脑膜瘤、正常颅压脑积水 顶叶型:肿瘤、血管障碍 丘脑型:丘脑综合症
其他的运动机能检查
1.静态姿势保持力 2.被打破平衡后的身体应答
物理外力 操作感觉情报 3.随意运动
协调性训练
利用视觉的代偿: FRENKEL训练法
增加固有感觉情报 重锤负荷和装紧绷带 PNF训练法 使用不稳定器械
感觉运动在教育:
FRENKEL训练法
背景: 18世纪末叶瑞士Freinof疗养院主任 H.S.FRENKEL 1902年在伦敦出版了一本书,80 年代日本专家服部一郎根据这本书编写了一套 训练法。 训练法基础是:利用代偿障碍部位残存部分的感 觉系统,特别是利用视觉、听觉、触觉来随意 的管理运动其实质在于注意力集中、反复正确 练习。
感觉-运动再教育训练法
感觉-运动再教育训练法
感觉-运动再教育训练法
感觉-运动再教育训练法
感觉-运动再教育训练法
利用治疗球的训练法
谢谢
卧位训练(初级)
基本姿势
卧位训练(初级)
卧位训练(中级)
卧位训练(中级)
卧位训练(中级)
卧位训练(中级)
卧位训练(中级)
坐位训练
坐位训练
坐位训练
立位训练
运动训练
横向走 前进
运动训练
后退 原地转
上肢运动
指物 抓捏
重锤负荷
生理机制:
1.由于种锤负荷增加了运动肢的运动量,使拮 抗肌增加了紧张度,继而拮抗肌收缩变得容 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三) 整体协调性 练
1.原地踏步走:踏步的同时双上肢交替摆臂, 逐渐加快速度。 2.原地高抬腿跑:高抬腿跑的同时双上肢交 替摆臂,逐渐加快速度。 3.其他:跳绳,踢毽子等等。 协调训练开始时均在睁眼的状态下进行, 当功能改善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将有些训 练项目改为闭眼状态下进行,以增加训练的 难度,如:指鼻练习、对指练习等等。
12
• 协调功能训练侧重于 • 1、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 2、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 同运动的控制为主 • 3、同时强调动作完成过程的质量 • 4、协调功能评定的方法同时也可以用来进 行协调训练。
训练方法
协调性训练的基础是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 统以及利用听觉、视觉和触觉来管理随意 运动。 本质在于集中注意力,进行反复正确的练习。 主要方法是在不同体位下分别进行肢体、躯 干、手足协调性的活动训练,反复强化练 习。
运动控制功能障碍Βιβλιοθήκη • • • • 一、运动瘫痪:弛缓性瘫痪、痉挛性瘫痪 二、肌张力的异常 三、过度运动症 四、协调运动障碍
共济失调的分类
• 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不同而将共济失调分为以下 三个类型: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和感觉性共 济失调。 • 1.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其主要 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和随意运动,因此小 脑的损伤除了出现平衡功能障碍外,还可出现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小脑病变的主要症状。 • 患者由于对运动的速度、力量和距离的控制障碍而产生辨 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震颤愈 明显,并有快速及轮替运动异常,字愈写愈大(大写症); 在下肢则表现为行走时的酩酊步态。
• 3.感觉性共济失调:脊髓后索的病变会造 成深感觉障碍,从而引起感觉性共济失调。 此类患者的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 行走时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 棉花感,并需要视觉补偿,常目视地面行 走,在黑暗处则难以行走。检查时会发现 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缺失,闭目难立 (Romberg)征阳性。
返回
21
19
四 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1.协调功能训练适用具有协调功能障碍的 患者。 2.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 或严重感染,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 训练。 3.训练前、训练中要注意协调功能评定, 以了解问题所在,制定或修改训练方案。 4.协调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 进行相应的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其 他训练。
神经生理基础
• 反射:牵张反射:肌肉被拉长时,对牵张 显示收缩反应的反射称牵张反射。 • 牵张反射对维持肌张力和姿势起着基本的 作用。 • 分为位相性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肉引起 的牵张反射,如腱反射 • 紧张性牵张反射:缓慢而持续的牵拉肌 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又称肌紧张
• 锥体系统:大脑皮质中央前回运动区域的 锥体细胞及其轴突构成的皮质脊髓束。 • 锥体外系:直接或间接影响脊髓、脑干的 运动神经元。 • 包括:脑干运动调节系统、前庭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等。 • 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是协调的 维持机制
训练方法
• 单块肌肉训练法 • 多块肌肉的协调动作训练
三 协调训练方法 1.上肢协调训练 2.下肢协调训练 3.整体协调性训练
返回
16
上肢协调训练
1.双上肢交替上举。 2.双上肢交替摸肩上举:左、右侧上肢交替屈肘、摸同侧肩, 然后上举。 3.双上肢交替前伸:上肢要前伸至水平位,并逐渐加快速度。 4.交替屈肘:双上肢起始位为解剖位,然后左、右侧交替屈肘, 手拍同侧肩部。逐渐加快速度。 5.前臂旋前、旋后:肩关节前屈90º,肘伸直,左右侧同时进行 前臂旋前、旋后的练习。或一侧练习一定时间,再换另一侧 练习。 6.腕屈伸:双侧同时进行腕屈伸练习,或一侧练习一定时间, 再换另一侧练习。 7.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双手放于胸前,左手掌心拍右手掌背, 然后右手掌心拍左手掌背,如此交替进行,逐渐加快速度。
返回
18
(二) 下肢协调训 练
1.交替屈髋:仰卧于床上,膝关节伸直, 左右侧交替屈髋至90º,逐渐加快速度。 2.交替伸膝:坐于床边,小腿自然下垂, 左右侧交替伸膝。 3.坐位交替踏步:坐位时左右侧交替踏步, 并逐渐加快速度。 4.拍地练习:足跟触地,脚尖抬起作拍地 动作,可以双脚同时或分别做。
返回
17
上肢协调训练
8.指鼻练习:左、右侧交替以食指指鼻,或一侧 以食指指鼻,反复练习一定时间,再换另一侧 练习。 9.对指练习:双手相应的手指互相触碰,由拇指 到小指交替进行;或左手的拇指分别与其余四 个手指进行对指,练习一定时间,再换右手, 或双手同时练习。以上练习同样要逐渐加快速 度。 10.指敲桌面:双手同时以五个手指交替敲击桌面, 或一侧练习一定时间,再换另一侧练习。 11.其他:画画,下跳棋等等。
协调功能训练
• • • • 二、训练要点 1、一定要完成具体的练习任务 2、单个动作的练习 3、相关动作的练习
三、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动作的练习由简 单到复杂。 2.重复性训练:每个动作都需重复练习, 才能起到强化的效果。 3.针对性训练:对具体的协调障碍进行针 对性的训练,这样更具有目的性。 4.综合性训练:除了协调训练,还要进行 相关训练,如改善肌力和平衡的训练等。
协调功能训练
山东省交通医院 王晓娜
协调功能训练
• 一、协调功能的定义: • 协调功能是人体自我调整,完成流畅、准 确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的一种能力。 • 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 • 适当的力量和速度 • 达到准确的目标 •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 • • • • • 一、反射:脊髓水平的反射调节 二、上位中枢的调节: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 三、大脑基底节 四、小脑 五、大脑皮层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六、感觉传入对运动控制的反馈作用:本体感觉 和视觉。视觉对协调功能有补偿作用,本体感觉 同样有益于协调的维持。
• 2.大脑性共济失调 额桥束和颞枕桥束是大脑额、颞、枕 叶与小脑半球的联系纤维,其病变可引起共济失调,但较 小脑病变的症状轻。可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1)额叶性共济失调:见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表 现类似小脑性共济失调,如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对侧肢 体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键反射亢进和出现病理征,伴 额叶症状如精神症状、强握反射等。 • (2)顶叶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共济失调, 闭眼时明显,深感觉障碍不明显或呈一过性。 • (3)颞叶性共济失调:较轻,表现一过性平衡障碍,早 期不易发现。
协调功能训练
• 一、影响协调功能的因素 • 1.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视觉、本体感觉与协调有 重要关系。视觉对协调功能有补偿作用,本体感觉同样有 益于协调的维持。 • 2.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 骼系统的功能越接近正常,则协调功能越接近正常。 • 3.动作的频率 协调动作的频率越低,越易保持协调, 反之,协调动作的频率越高,则越易失去协调性。 • 4.其他因素 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 患者有抑郁或焦虑情绪会影响协调训练的效果,认知功能 差则训练效果可能不明显,主动性差也会影响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