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小明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瓶内.①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②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的科学方法可得出结论________.【答案】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 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可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点睛: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2.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且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的大小________(选填“是”或“否”)变化的.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________,②应该是________.【答案】变小否35l495【解析】【分析】【详解】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变小;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都是264L,不发生变化;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26434405LL=,②应该是:264495815LL=3.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发出一个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说明: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有关.除此之外响度还与_________有关.(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小球________(选“能”或“不能”)弹开.【答案】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较小较大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能【解析】【分析】【详解】(1)因为音叉的振动我们看不到,把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是为了把音叉的振动传给小球,用小球可以放大音叉的振动,所以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当轻轻敲击音叉时因为音叉振动幅度小,所以发出较小的声音,振动的音叉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小的角度;(3)当用力敲击音叉发出较响的声音,音叉振动剧烈,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更大的角度,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音叉能振动,小球也能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4.如图所示,一个正在发声的警报器置于密闭的玻璃罩内悬浮(与玻璃罩、底座没有接触),阿恩能听到警报器的声音。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分析】
【详解】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s 。 t
[2][3]实验器材,除小车、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外实验还需测量路程用的刻度尺, 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用的停表。
[4]小车在 AB 段的路程为:sAB=45cm,tAB=3.0s,则小车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AB=
sAB t AB
=
45cm 3.0s
=15cm/s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15cm/s。
[5]小车在 BC 段的路程为:sBC=56cm,tBC=2.8s,则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
sBC tBC
56cm
=
2.8s
=20cm/s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20cm/s。
(1)[6]由上面实验知 AB 段的速度小于 BC 段的速度,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ss
t2
t t1
ss
v 2v1
,由 v
s t
得,v2
2 t2
s
2
s
vv1 . 2v1 v
v 2v1
点睛:求 v2 的表达式,推导过程较难,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做分组实验时,老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下面是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 报告单(摘要)。请你将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 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 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如果测得小车从 A 滑到 C 的时间 tAC=2.4s,小车从 A 滑到 B 的时间 tAB=1.6s,则 AB 段 的平均速度 vAB=_____cm/s,则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_____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 度 vAB 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 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sAB/tBC,他的做法 正确吗?_____. (6)聪明的小杜发现 AB 段和 BC 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 AC 段平均速度 v,AB 段的平均速 度 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 BC 段的平均速度 v2,则 v2=_____(用 v、v1). 【来源】重庆八中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进行实验)(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答案】A、B、C 频率(快慢)钢尺响度低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解析】(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C. 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D.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2.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且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的大小________(选填“是”或“否”)变化的.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________,②应该是________.【答案】变小否35l495【解析】【分析】【详解】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变小;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都是264L,不发生变化;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26434405LL=,②应该是:264495815LL=3.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_____,应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选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同组同学说不能证明以上猜想,其理论依据是没有采用_____的研究方法..(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_____,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答案】二 A、B 55 控制变量法频率【解析】(1)因A、C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2)为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 B进行研究.(3)如果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故应选B. D进行探究,则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55;(4)本实验中有三个变量,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即控制两个变量相同,研究与第三个变量的关系,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材料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都不同,三个变量中有两个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故不能证明以上猜想.(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频率,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点睛:解决此类多因素问题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当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4.小玉所在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2)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选填“C”或“D”).【答案】横截面积(或粗细)高 A、D(或B、E或C、F)长度低 D【解析】【分析】【详解】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由此可得,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实验时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C实验时的声音强度.2.小明和小红想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1)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不同/相同)______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_______(响度/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___________.(2)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________(好/差)【答案】相同响度泡沫塑料人到声源的距离差【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控制不同隔声材料厚度的相同,音调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发出的声音音调不会改变,听到响度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故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由表可知,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泡沫塑料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泡沫塑料;(2)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差.故答案为:(1). 相同 (2). 响度 (3). 泡沫塑料 (4). 人到声源的距离 (5). 差【点睛】本题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音调的决定因素及响度大小什么有关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是关键.3.观察表,试写出三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1)由第一第二列可得:_____.(2)由第三第四列可得:_____.(3)由第五第六列可得:_____.【答案】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解析】【详解】(1)由表中第一第二列可以看出,同样是在空气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会不同,故可得出: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2)由表中第三第四列可以看出,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3)由表中第五第六列可以看出,频率不同,但声速相同,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4.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_____,应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选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同组同学说不能证明以上猜想,其理论依据是没有采用_____的研究方法..(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_____,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答案】二 A、B 55 控制变量法频率【解析】(1)因A、C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2)为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 B进行研究.(3)如果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故应选B. D进行探究,则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55;(4)本实验中有三个变量,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即控制两个变量相同,研究与第三个变量的关系,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材料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都不同,三个变量中有两个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故不能证明以上猜想.(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频率,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点睛:解决此类多因素问题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当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得出声音是由______产生.(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______.么异样(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d.结论:______.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是正确的.【答案】振动振动发声振动转换成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易于观察减小变大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①【解析】【详解】(1)[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Word 版 含解析)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用时间为t ,小车长为S 1,斜面长为S 2.(1)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 (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来源】湖北省宜城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小 C【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通过的路程s=s 2-s 1,则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21v s s s t t-==;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 st=可知,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 (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A .s-t 图象,路程s 不随时间t 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 不符合题意.B .s-t 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 符合题意.D .由图可知,v-t 图象,速度v 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2.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
他将铜线在笔直的木棍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甲所示。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10圈铜线的宽度为_____cm ,铜线的直径为_________cm 。
(2)小明同学测得自己的脉搏1min 跳动75次,则他脉搏每跳动1次的时间是_______s。
接着他把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表”测摆(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小球摆动20次,脉搏刚好跳动25次,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 s。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有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格式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__(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 AC=____________ m/s.【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小0.033【解析】【分析】【详解】(1)利用速度公式v=st.(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中知s AC=10.0cm,t AC=3s,v AC=ACAC 10.0cm3sst==3.3cm/s=0.033m/s.【点睛】(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st测量;(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根据的原理是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用坡度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是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若图中秒表每格为1s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 m/s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答案】s v t =刻度尺 秒表(停表) 较小 变速 0.2 大 【解析】【分析】【详解】(1)[1]由于需要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所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公式s v t=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 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做分组实验时,老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下面是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单(摘要)。
请你将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_______(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
测量的物理量AB 段 BC 段 AC 段 路程s /cm45 56 101 时间t /s3 2.8 5.8 平均速度v /(cm·s -1) _______ _________ 17.4(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做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来源】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检测物理试题【答案】v =s t 刻度尺 停表 15 20 变速 减小 【解析】【分析】【详解】[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s t。
[2][3]实验器材,除小车、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外实验还需测量路程用的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用的停表。
[4]小车在AB 段的路程为:s AB =45cm ,t AB =3.0s ,则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 AB =AB AB s t =45cm 3.0s=15cm/s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5cm/s 。
[5]小车在BC 段的路程为:s BC =56cm ,t BC =2.8s ,则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v BC =BC BC s t =56cm 2.8s=20cm/s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20cm/s 。
(1)[6]由上面实验知AB 段的速度小于BC 段的速度,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7]斜面的倾角越小(坡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坡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3)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
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___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停表svt小长 0.29 变速【解析】【分析】【详解】(1)[1][2][3]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svt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2)[4][5]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3)[6]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
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20.8m===0.29m/s2.8ssvt(4)[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4)根据你的实验经历,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时,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 含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3)如果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_______.【答案】A B 二 C D 0.76【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所以应选用编号为A和B的琴弦进行实验;(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是为了验证猜想二;(3)验证猜想三,同样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保证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所以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C和D的琴弦进行实验;则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入和C的横截面积相同,即0.76mm2.点睛:关键是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2.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_________.【答案】A B C E 100 1.1【解析】【分析】【详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A、B;(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应选C、E选项;(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1.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A、B;(2)C、E;((3)100;1.1.【点睛】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3.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答案】A B C E 100 1.1 【解析】 【分析】 【详解】 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 (1)当研究琴弦发 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 A、B; (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 同,所以应选 C、E 选项; (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 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 100、1.1.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A、B;(2)C、E;((3)100;1.1. 【点睛】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 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
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的.
(2)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故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2.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 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 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 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 6 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 音频率的仪器. (1)为了验证猜想 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 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 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_________.
张的越紧,振动的越
,发声的音调越
。
小红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
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 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 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 1=20 cm ,s 2=80 cm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m/s .【答案】为零 不变 A 320【解析】【分析】 【详解】 (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1212s s s s t v v v+=-= 因此s 1增大,△t 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 (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1212s s s s t v v v +=-=,增加压力时△t 变小,由于s 2不变,根据s v t=知,速度v 变大. (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21s s t v v =-,所以(8020)cm320m/s1.875msv-==.【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此差值,则题目可解.2.观察表,试写出三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在空气中在气、固、液体中在空气中温度(℃)声速(米/秒)介质声速(米/秒)频率(赫兹)声速(米/秒)0330氧气316200034015340水1450100034030349冰3160500340100386铁4900﹣5000256340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1)由第一第二列可得:_____.(2)由第三第四列可得:_____.(3)由第五第六列可得:_____.【答案】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解析】【详解】(1)由表中第一第二列可以看出,同样是在空气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会不同,故可得出: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2)由表中第三第四列可以看出,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3)由表中第五第六列可以看出,频率不同,但声速相同,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3.请按要求回答:(1)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________的关系;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________.(3)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填“高”或“低”).(4)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________.【答案】振幅;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低;声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解析】【分析】(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说明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4)用硬卡片拨动木梳齿时,木梳的齿振动发声,木梳的齿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详解】(1)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乒乓球弹起的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是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2)图2: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钢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钢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4)硬卡片拨动木梳的齿,卡片由于振动会发出声音;当用相同的力改变拨动木梳齿的快慢时,卡片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答案为(1)振幅;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低;(4)声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点睛】本题全部来源于课本插图,考查学生对课本插图蕴含物理知识的了解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要忽略这部分内容.4.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 含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解析】【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2.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小明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瓶内.①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②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的科学方法可得出结论________.【答案】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 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可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点睛: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3.为了探究收音机接收电磁波的情况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将一只袖珍收音机调好电台节目和音量后完成了以下实验:①将收音机放进一只铝锅内,发现声音明显变小,取出后又恢复了原来的音量。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A”或“B”)【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时间小于 65.0 0.1625 B【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均速度v =65.0cm 4ss t ==16.25cm/s=0.1625m/s (5)[6] A 图为s -t 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 不符合题意;而B 图为v -t 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有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格式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__(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 AC=____________ m/s.【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小0.033【解析】【分析】【详解】(1)利用速度公式v=st.(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中知s AC=10.0cm,t AC=3s,v AC=ACAC 10.0cm3sst==3.3cm/s=0.033m/s.【点睛】(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st测量;(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2.某小组同学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 B、t C;(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 cm,若t A、t B、t 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则小车在AB、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 =__________m/s ;v BC= __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撞击金属片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 的平均速度偏____(填“大”或“小”); (7)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____(填“大” 或“小”)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 2019-2020 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v=s/t 小 0.03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利用速度公式 v= s .(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 t
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中知
/
s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路程不变,时间变小,所以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 s . t
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 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 两处时,电子时钟 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sAC=10.0cm,tAC=3s,vAC=
sAC tAC
=10.0cm 3s
=3.3cm/s=0.033m/s.
【点睛】
(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 v= s 测量;(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 t
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 (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 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2007年2月28日,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列车从第1节车厢到第11节车厢相继被吹翻.看了这个报道后,某研究小组为探索沙尘暴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为测定沙尘暴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 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都不计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悬挂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B点接触,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此装置分析中,知道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空气密度为1.3kg/m3,沙的密度为2.5×103kg/m3.他们对决定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①在含沙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速,记录不同风速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风速(m/s)5101520电压表示数(V)0.6 2.4 5.49.6②在风速大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中空气的含沙量,记录不同含沙量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含沙量(kg/m3) 1.1 2.2 3.3 4.4电压表示数(V) 2.3 3.5 4.6 5.8(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试推导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设比例系数为k)(2)若(1)中的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0.5,已知:车厢的高度为3m,车厢的长度为25m,车厢质量为50t,铁轨间距为1.5m,1m3沙尘暴中含沙尘2.7kg,请根据(1)中的关系式计算当时的风速至少为多大?【来源】2009年江西省上饶县二中九年级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三)【答案】(1)p=kρv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41m/s【解析】【分析】 【详解】 (1).①分析数据可看出风速每增加5m/s ,电压表的示数增加量分别是1.8V 、3V 、4.2V ,也就是说,在这里,风速和压力并不是呈一次函数关系,可以假设一个方程,即:U ∝av 3+bv 2+cv +d ,把表中实验数据代入表达式,解得:a =0,b =0.024,c =0,d =0,即U ∝0.024v 2;②分析含沙量与电压表示数的数据,含沙量每增加1.1kg/m 3,电压增量即为1.2V ,也就是说,含沙量与压力成正比,U ∝ρ;风力越大,导线的偏移量与电压成正比,单位面积所受压力即压强,则p =kρv 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k 为比例常数.(2).车厢可以看做杠杆,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 ×2h =G ×2d ,则风力F =d h G , F =pS =kρv 2S =kρv 2hL , v =323321.5m 5010kg 10N/kg 0.5(2.7kg/m +1.3kg/m )(3m)25mdG k h L ρ⨯⨯⨯=⨯⨯⨯≈41m/s . 答:(1).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为p =kρv 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 (2).风速为41m/s .2.做分组实验时,老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下面是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单(摘要)。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有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格式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__(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 AC=____________ m/s.【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小0.033【解析】【分析】【详解】(1)利用速度公式v=st.(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中知s AC=10.0cm,t AC=3s,v AC=ACAC 10.0cm3sst==3.3cm/s=0.033m/s.【点睛】(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st测量;(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2.如图甲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m/s,比较AC段与CD段的平均速度得v AC_____v CD(选填“>”“<”或“=”);(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 m/s。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采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实验步骤:(1)在大木板的两边立起两块小木板,在大木板的一端牢牢钉人一根大钉子,把弦的一端绑在钉子上,另一端垂在桌边,把钩码绑在垂下的弦上.(如图)(2)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A、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3)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____ 、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4)表一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这一猜想,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如表)______、______【答案】B C A D F80 1.02【解析】【详解】(2)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时,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 B. C的琴弦进行实验;(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选A. D. F的琴弦进行实验;(4)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符合条件的只有G、H,所以D项中应是:80;1.02.2.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小明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瓶内.①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②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的科学方法可得出结论________.【答案】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 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可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点睛: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3.为了探究收音机接收电磁波的情况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将一只袖珍收音机调好电台节目和音量后完成了以下实验:①将收音机放进一只铝锅内,发现声音明显变小,取出后又恢复了原来的音量。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
(3)本探究实验中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B C A D F80 1.02控制变量法【解析】【详解】(1)[1][2][3]为了验证猜想一,即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B、C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长度相同,都是60cm,只是横截面积不同;[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即音调高低可能与长短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D、F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横截面积也相同,长短不同;(2)[7]为了验证猜想三,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G、H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是材料不同,和J作对比,只需要长度也是80cm、横截面积也是1.02mm2即可;(3)[8]本探究实验过程中,三个变量,保持其中两个量不变,对比第三个量的变化与音调高低的关系,这是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细心的小轩发现水箱接口处使用不同水管,出水口水流喷射的远近不同.于是,小轩想探究“水压相同时影响水管出水口水流速度大小的因素”。
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水管的长度有关;②与水管的内径大小有关;③与水管的材质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从而使接口处水的压强________。
保持出水口的高度h不变,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出水口水流速度的大小.在接口处接材质相同的不同水管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长度l(cm)内径d(cm)喷射距离s(cm)1401.0142 1.5163 2.0204701.0125 1.5156 2.01771001.0118 1.5139 2.014(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比较序号________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比较序号1、2、3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_____。
(4)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________。
(5)为验证猜想③,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_____________。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答案】不变喷射距离刻度尺 1、4、7或2、5、8或3、6、9 水管内径越大,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大越小用内径和长度相同,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解析】【分析】【详解】(1)[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使接口处水的压强不变,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
[2]水流速度的越大喷射距离越远,可以通过喷射的距离反映水流的速度。
(2)[3]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水管长度、水管内径、喷射距离。
(3)[4]比较1、4、7或2、5、8或3、6、9发现实验中水管材质和内径相同,而水管长度不同,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比较1、2、3或4、5、6或7、8、9发现当水管材质和长度相同,而内径不同,内径越小,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水管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4)[6]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7]猜想③为出水口水流速度与水管的材质有关,所以为验证猜想③应当用内径和长度相同,但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2.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波用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小波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应该选择图_____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
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让两个纸锥从更_____的地方开始下落;(2)小波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丁所示;①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A .B .C .D .②已知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照片的缩放比例为1∶30,则纸锥经过B 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____m/s ;(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为此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锥角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质量的大小有关①小波在某次实验中看到B 纸锥先落地,从而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
对此,你认为小波所得的结论_____(选填“可靠 ”或“不可靠”),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 ②为了验证猜想二,简要的做法是选择形状_____(选填 “相同”、“不同”)质量_____(选填“相同”、“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
【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中考三模物理试题【答案】乙 高 A 1.5 不可靠 没用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 相同 不同 【解析】 【详解】(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
[2]比较下落快慢,可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如果高度太矮,时间差距不明显,所以应从更高的地方开始下落。
(2)①[3]由图丁可知,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下落过程先变大后不变,可知纸锥先加速后匀速,因此A 图像符合题意。
②[4]由图丁可知,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C 间的距离为1cm ,所以纸锥由B 到C 的实际路程为1cm ×30=30cm=0.3m时间为0.2s0.3m=1.5m/s 0.2ss t ν==(3)①[5][6]实验(1)中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因此不能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小明所得的结论是不可靠的,要科学的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纸锥的锥角大小关系,应该:用质量和半径相同的,锥角不同的两个纸锥做实验。
②[7][8]为了验证猜想二: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质量的大小有关,应该: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
如果质量不同的纸锥速度相同,说明最大速度与质量无关,如果质量不同的纸锥速度不同,说明最大速度与质量有关。
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
他将铜线在笔直的木棍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甲所示。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10圈铜线的宽度为_____cm,铜线的直径为_________cm。
(2)小明同学测得自己的脉搏1min 跳动75次,则他脉搏每跳动1次的时间是_______s。
接着他把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表”测摆(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小球摆动20次,脉搏刚好跳动25次,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 s。
若在细线的摆动线路上水平放置一固定挡板,小球摆动将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与丙实验,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1mm 3.12(3.11~3. 14皆可) 0.31 0.8 1 不相同【解析】【分析】【详解】(1)[1][2][3]如图,每大格表示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1mm;故10圈读数为3.12cm,则铜丝直径为:0.31cm。
(2)[4]脉搏每跳动1次所用时间为160s0.8s 75t==[5][6]小球摆动20次与脉搏跳动25次所用时间相同,为t2=0.8s×25=20s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320s1s 20t==细线在接触挡板后,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均发生变化,则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也将发生变化,故摆动1次所用时间不相同。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____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_____ cm , t BC =_____ s ,v AC =_____c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填“大、小”)。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v t=; 小; 40.0; 1; 30.0; 大。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和数据处理。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所用的公式是s v t=; (2)[2]为了方便计时,应让小车冲下斜面的运动较慢,所以应使斜面坡度较小; (3)[3][4]由图可知,从A 到B 的路程s AB =4.00dm=40.0cm ;从B 点到C 点所用的时间t BC =1s ;[5]从A 到C 的路程s AB =9.00dm=90.0cm ,对应的时间t AB =3s ,所以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90.0cm30.0cm/s 3sAC AC AC s v t === (4)[6]如果小车过A 点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实际测得的从A 到C 的时间会偏小,但s AB 保持不变,所以对应的平均速度v AC 偏大。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
(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__。
(填“大”或“小”)(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AC v =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5)通过实验可知:AC v ______BC v 。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来源】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v t= 小 大 0.03 小于 【解析】 【详解】(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s v t=;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实验时间不能太短,即小车的速度不能太快。
所以斜面的坡度应该较小;(3)[3]若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AC 段的时间AC t 较小,即ACAC ACs v t =会偏大; (4)[4]由图可知AC =10.0cm s ,AC 3s t =。
所以:AC AC AC 10.0cm=0.03m/s 3s s v t == (5)[5]由图可知:AC AC AC 10.0cm=0.03m/s 3s s v t == BC BC BC 5.0cm=0.05m/s 1ss v t == 所以AC BC v v <。
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较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像(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