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饵—捕食者模型稳定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一类具Holling-Ⅱ型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与分叉分析

一类具Holling-Ⅱ型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与分叉分析

一类具Holling-Ⅱ型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与分叉分析生态系统中,由捕食者与食饵构成的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近年来受到生物学家和数学家的广泛关注.生物学家和数学家主要分析了具有功能反应函数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与分叉,并利用数值模拟生动形象地丰富了种群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由于生物种群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分析研究生态系统时,具时滞与脉冲的微分方程比常微分方程所描述的动力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更丰富,也更切实实际.本文主要研究一类具Holling-II型功能反应函数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和在此系统中分别加入单时滞和固定时刻脉冲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对一类具Holling-II型功能反应函数的捕食者-食饵模型,本文首先介绍了具功能反应函数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提出及研究现状,给出本章所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讨论了具Holling-II型的捕食者-食饵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正初始解的有界性.并通过构造合适的Dulac函数和张芷芬唯一性定理,研究了系统极限环的存在唯一性和稳定性的条件.其次对带有时滞的Holling-II型功能反应函数的捕食者-食饵模型,捕食者和食饵中分别加入时滞,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理论,得到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和Hopf分叉的充分条件.最后对带有脉冲和Holling-II型功能反应函数的捕食者-食饵模型,通过脉冲微分方程比较定理、Floquent定理等,得出了系统解的全局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食饵—捕食者模型稳定性

食饵—捕食者模型稳定性

食饵—捕食者模型稳定性分析【摘要】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制约的生活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天然资源生存,种群乙靠捕食甲为生,形成食饵-捕食者系统,如食用鱼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害虫和益虫等。

本文是基于食饵—捕食者之间的有关规律,建立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分析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相轨线分析,并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食饵—捕食者模型相轨线平衡点稳定性一、问题重述在自然界中,存在这种食饵—捕食者关系模型的物种很多。

下面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首先根据该两种群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解释参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二、问题分析本文选择渔场中的食饵(食用鱼)和捕食者(鲨鱼)为研究对象,建立微分方程,并利用数学软件MATLAB求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通过对数值结果和图形的观察,猜测出它的解析解构造。

然后,从理论上研究其平衡点及相轨线的形状,验证前面的猜测。

三、模型假设1.假设捕食者(鲨鱼)离开食饵无法生存;2.假设大海中资源丰富,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四、符号说明x——食饵(食用鱼)在时刻t的数量;x/)(1t)(tx——捕食者(鲨鱼)在时刻t的数量;y/)(2t(t)r——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1r——捕食者(鲨鱼)的相对增长率;2N——大海中能容纳的食饵(食用鱼)的最大容量;1N——大海中能容纳的捕食者(鲨鱼)的罪的容量;21σ——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2N )提供的供养食饵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1N )消耗的供养甲实物量的1σ倍;2σ——单位数量食饵(相对于1N )提供的供养捕食者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2N )消耗的供养食饵实物量的2σ倍;d——捕食者离开食饵独立生存时的死亡率。

五、模型建立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且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为1r ,即rxx =',而捕食者的存在使食饵的增长率减小,设减小的程度与捕食者数量成正比,于是)(t x 满足方程axyrx ay r x t x -=-=')()( (1)比例系数a 反映捕食者掠取食饵的能力。

具非单调增长率和功能反应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定性分析

具非单调增长率和功能反应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定性分析
关键 词 : 平衡 点 ; ua 函数 ;全局 稳定 ; 限环 D lc 极
中图分类 号 : 7 . 2 O1 5 1
文献标 识码 : A
0 引言


般的捕食者 一 食饵系统是 : 主一x ( ) ( ) g x 一 , ( + ( ). 1 就 g z 一a 一 一 )文[] ( ) 一髓一如。
具 非单调增长率和功能反应 的食饵一 捕食者
模 型 的定 性 分析
彭卫丽 , 卢 琨 , 王 莉
( 陕西科技大学理学院 , 陕西 西安 702) 101
摘 要 : 究了一类具非单调增长率和功能反应的食饵 一 研 捕食者 系统, x a z ( ] 立一 E —h 一^ )

k , [ + 4 ] 先用微分方程稳定性和定性理论讨论了该 系统存在正平衡 点的 y 一 一 Y, 条件 , 再构造 D l 函数给 出了该系统极 限环不存在 的相关条件 , ua c 最后 用 P i a -ed sn o cr B n i o n e x 环域定理和张芷芬惟一性定理 , 证明了该 系统在不稳定的正平衡点周 围存在唯一的极限环 , 最 后用 Ma a 数值模拟对结果进行 了验证 , tb l 推广 了已有的一些结论.

+,z一 ,[ 就 ( 一 +g一 一 , 一 上 系 进 了 究文 1( r 矗文2 g ) 口 b 凹 ) 对 述 统 行 研 , ) ] z Y (
本文考 虑模 型
[] g z : n 旺,( ) z , 3 就 ( ) : 一 z 一 将文[ ,] : 12 进行了推广 , 得到了一些结论.
设之 , 于是模型() 1 化为如下等价系统 : 主一 0 5z 。 ( ) ] ・[ — 一 一 '

几类具有流行病和饱和发生率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定性分析

几类具有流行病和饱和发生率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定性分析

几类具有流行病和饱和发生率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定性分析几类具有流行病和饱和发生率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定性分析引言:生态学中的食饵-捕食者模型是研究食物链关系的重要工具。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动态变化,而在这些模型中,流行病和饱和发生率是两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展示几种具有流行病和饱和发生率的食饵-捕食者模型,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模型对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Lotka-Volterra模型:传统的Lotka-Volterra模型基于天敌所造成的损失是线性的假设。

在这个模型中,捕食者的数量与饵类的数量成比例,而饵类的数量则受到捕食压力的影响。

然而,这种线性假设没有考虑到生态系统中的流行病和饱和发生率。

二、Holling模型:为了更好地刻画食饵-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Holling提出了一个更复杂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捕食者的饥饿程度和食饵的稀缺程度。

在这个模型中,当食饵数量较少时,捕食者的饥饿程度增加,于是它们会更加积极地捕食食饵,从而导致食饵数量的减少。

当食饵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的饥饿程度减少,它们会减少捕食的频率。

三、Lotka-Volterra-Keeling模型:与传统的Lotka-Volterra模型相比,Lotka-Volterra-Keeling模型考虑了流行病对于食饵和捕食者的影响。

该模型认为,流行病可以减少食饵和捕食者的数量,并通过减少捕食者的机会和提高食饵的感染率来影响捕食者对于食饵的捕食活动。

当流行病流行较为严重时,食饵的数量会迅速下降,从而导致捕食者的饥饿程度增加。

四、捕食者-食饵-病原体模型:在这种模型中,病原体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捕食者与食饵的相互关系受病原体的传播和影响。

病原体可以通过感染捕食者和食饵来更改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病原体传播给食饵时,它们的数量可能会减少,从而减少了捕食者的食物来源。

同样地,当病原体传播给捕食者时,它们的数量可能会减少,从而减少了对食饵的捕食。

★具有阶段结构的三次捕食者_食饵系统的稳定性

★具有阶段结构的三次捕食者_食饵系统的稳定性

收稿日期:2008-11-14作者简介:曹怀火(1975—),男,安徽东至人,池州学院数学系与计算机科学系讲师,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与生态数学。

2008年6月第22卷第3期Jun.2008Vol.22No.3JournalofChizhouCollege1引言下面先介绍一类三次捕食者-食饵常微分模型[1]dxdt=b1x+b2x2-b3x3-b4xy,dydt=-cy+(αx-βy)y!#"#$,(1.1)其中x,y分别是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的密度函数,系数b3,b4,c,α,β都是正常数,b1非负,b2的符号不定,b1表示食饵种群的内禀增长率,c是捕食者的净死亡率,捕食者的生存依赖于食饵的生存状况,b2x-b3x2与βy分别为食饵与捕食者的密度制约项,b4x表示捕食者对食饵的捕食率,αx表示食饵转化为捕食者自身的增长率。

b2<0,b3=0时(1.1)就是熟知的Lotka-Volterra捕食者-食饵模型,因此文[2-4]等把(1.1)称为推广了的Lotka-Volterra捕食者-食饵模型。

文[1]讨论了该模型非负平衡点的稳定性和极限环的存在性及其个数问题。

事实上,任何种群都有一个成长发育的过程,例如从幼年种群到成年种群,从不成熟阶段到成熟阶段,从成年到老年等。

物种在其各个生命阶段的生理机能(出生率,死亡率,竞争能力,捕食能力等)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别,成年种群和幼年种群之间还有相互作用的关系问题,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生物种群的持续生存和灭存和灭绝。

因此,考虑种群的阶段差异性非常有实际意义[5,6],Aiello等在文[5]中建立了具阶段结构的单种群时滞模型,给出了系统的持久和全局稳定性,Xu等对文[6]中的两种群捕食系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探讨了阶段结构对解渐近性质的影响。

最近文[7]建立了两种群具有阶段结构的捕食者-食饵娄科学家模型。

dx1dt=αx2-r1x1-βx1-ηx12-β1x1x3,dx2dt=βx1-r2x2,dx3dt=x3+(-r+kβ1x1-η1x3)!###"###$,(1.2)其中x1,x2分别是食饵种群的幼年种群和成年种群的密度函数,x3是捕食者种群的密度函数,捕食者仅对幼年种群进行捕食,捕食者的生存依赖于幼年种群的生存状况,α,r1,r2,β,β1,η,η1,r,k都是正常娄数,α表示幼年种群的出生率,r1幼年种群的死亡率,r2是成年种群的净死亡率,r是捕食者的净死亡率,β表示幼年种群向成年种群的转化率,ηx1,η1x3分别为幼年种群和捕食者的密度制约项,β1x1表示捕食者对幼年种群的捕食率,k是消化常数,kβ1x1表示食饵幼年种群转化为捕食者自身的增长率,捕食者种群满足Logistic捕食者-食饵模型。

一类具有时滞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

一类具有时滞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

一类具有时滞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一类具有时滞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摘要:捕食者-食饵模型可用于研究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行为和食物链稳定性。

在现实生态系统中,许多因素会对捕食者与食饵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时滞。

本文通过引入时滞因素,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

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我们得到了该系统的平衡点存在以及Hopf分支发生的条件,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时滞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质具有重要影响,适当的时滞引入可以使系统产生周期性振荡。

1. 引言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食饵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生态现象,其研究可以揭示自然规律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捕食者-食饵模型在生态学中被广泛应用,其中Lotka-Volterra模型是最经典的一种。

2. 模型的建立我们考虑一个具有时滞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其中食饵种群用x表示,捕食者种群用y表示。

模型可以表示为以下方程组:dx/dt = ax(1 - bx) - cxy(t - τ)dy/dt = -fy + hxy(t - σ)其中a, b, c, f, h是正常数,τ和σ是时滞参数。

3. 平衡点的存在性首先,我们研究该模型的平衡点的存在性。

设平衡点为(x0, y0),即dx/dt = 0,dy/dt = 0。

通过求解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平衡点的表达式。

4. 稳定性分析接下来,我们研究平衡点的稳定性。

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平衡点的稳定性。

当α = β = 0时,模型简化为传统Lotka-Volterra模型,它的平衡点为(0, 0)和(1/b, 0)。

根据稳定性分析,我们得到当r < 1时,平衡点(0, 0)是稳定的;当r > 1时,平衡点(1/b, 0)是稳定的。

其中r = ah/(bf)。

5. Hopf分支的发生条件在本文的模型中,我们引入了时滞参数τ和σ。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型课件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型课件

m
捕食者的死亡率。
03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 型的求解方法
解析解法
公式推导
通过数学公式推导,直接得出模型在 各种参数下的解。
适用范围
适用于模型简单、参数较少的情况, 但可能不适用于复杂模型。
数值解法
迭代计算
01
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逼近模型的解。
精度控制
02
可以控制计算的精度,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适用范围
模型定义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型是 一种生态学数学模型,用于描 述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相互作 用关系。
该模型由两个微分方程组成, 分别描述了食饵和捕食者的种 群动态。
通过分析该模型的平衡点和稳 定性,可以了解种群数量的变 化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模型背景
该模型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 美国生态学家洛特卡和沃尔特 拉提出的,用于研究种群数量
捕食者种群的增长率可用以下方程表示
dP/dt = P*(aN/H - m)
模型参数解释
K
环境最大容纳量,表示在理想 环境下,食饵种群的最大数量 。
H
捕食者的半饱和常数,表示捕 食者达到最大捕食效率时所需 要的食物量。
r
食饵种群的内在增长率,表示 在没有环境限制的情况下,食 饵种群的增长速度。
a
捕食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内, 一个捕食者能够捕获的食饵数 量。
通过分析系统的数学模型 ,可以确定分岔的类型和 发生条件。
05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 型的改进与扩展
模型参数调整
调整捕食率
通过实验数据或观察,对捕食者 对食饵的捕食率进行更精确的估 计和调整,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 度。
调整死亡率
根据环境和物种特性,调整食饵 和捕食者的死亡率,使模型更符 合实际情况。

一类食饵-捕食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

一类食饵-捕食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

一类食饵-捕食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引言:食物链是自然界中生物互相作用的重要方面之一,而食饵-捕食模型是描述这种互相作用的数学模型之一。

在这类模型中,食饵是指养分来源,捕食者则以食饵为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现象。

一、模型的建立假设食饵种群的增长率与其种群大小成正比,而捕食者种群的增长率与食饵种群大小和捕食者种群大小成正比。

以t表示时间,x(t)和y(t)分别表示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的大小,则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dx/dt = ax - bxydy/dt = cxy - dy其中,a、b、c和d为常数,分别表示食饵种群的增长率、食饵种群遭到捕食者捕食的速率、食饵被捕食后被转化为捕食者的速率和捕食者种群的死亡率。

二、平衡点的分析平衡点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系统中各个种群的大小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我们的模型中,稳定的平衡点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dx/dt = 0 => ax - bxy = 0dy/dt = 0 => cxy - dy = 0由以上两个方程可以解得平衡点为:(x*, y*) = (d/c,a/b)。

当系统处于平衡点时,食饵和捕食者种群的大小不再发生变化。

三、线性稳定性分析为了探究平衡点的稳定性,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

假设系统在平衡点周边有微小的扰动,即令(x, y) = (x* + ε, y* + δ),其中ε和δ为很小的变量。

将这个微小扰动代入模型的微分方程中,可以得到以下近似方程:dε/dt = (a - b(y* + δ))εdδ/dt = (c(x* + ε)y* - d)δ通过对近似方程进行线性化,可以得到雅可比矩阵:J = | a - by* -bx* || cy* cx* - d|其中,x*和y*为平衡点的坐标。

依据线性稳定性理论,平衡点(x*, y*)是稳定的当且仅当雅可比矩阵的全部特征值具有负实部。

四、Hopf分岔的分析除了探究系统的稳定性外,我们还关注系统是否存在Hopf分岔现象。

两类食饵—捕食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两类食饵—捕食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两类食饵—捕食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两类食饵—捕食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引言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一种基本的生态关系,其中包括食饵和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食饵-捕食者模型是用来描述食饵和捕食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

在自然界中存在不同类型的食饵-捕食者模型,其中一种常见的模型是“两类食饵—捕食者模型”。

本文将对该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一、模型描述这个模型中包括两类食饵和一个捕食者。

我们用 V1, V2 分别表示两类食饵的个体数量,用 P 表示捕食者的个体数量。

模型可以由以下方程组描述:(1)dV1/dt = r1V1(1 - V1/K1) - a1V1P(2)dV2/dt = r2V2(1 - V2/K2) - a2V2P(3)dP/dt = b1a1V1P - m1P + b2a2V2P - m2P其中,r1和r2分别表示两类食饵的增长率,K1和K2表示它们的环境容量;a1和a2是食饵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率;b1和b2分别是捕食者每次捕食时所消耗的食饵个体数量;m1和m2分别表示捕食者的自然死亡率。

二、平衡点的求解平衡点是指系统中各个物种个体数量不发生变化的状态。

我们令方程组(1)-(3)中各个方程等于零,解得平衡点:V1* = 0;V2* = 0;P* = 0这是一个零平衡点,表示所有个体数量均为零。

三、稳定性的分析我们需要分析模型中平衡点的稳定性,以了解该模型的动态行为。

1. 线性稳定性分析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模型(1)-(3)化为线性形式:(4)dV1/dt = (r1 - a1P)V1(5)dV2/dt = (r2 - a2P)V2(6)dP/dt = (b1a1V1 + b2a2V2 - m1 - m2)P对于线性系统(4)-(6),可以利用特征值的方法进行分析。

计算特征值后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λ^3 + (m1 + m2 - b1a1V1* - b2a2V2*)λ^2 + (a1a2P* - (r1 + r2 + m1 + m2))λ + a1a2P*(r1 + r2) = 0通过分析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和虚部,可以判断平衡点的稳定性。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地中海鲨鱼问题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地中海鲨鱼问题

我们在x>0,y>0的范围内对方程组(1)进行讨论。 用相轨线分析平衡点P(c/f,a/b)的稳定性。
对于x≠0,y≠0,(1)两式相除,得
dy dx
cy fxy ax bxy
y c fx xa by
(3)
易解得(3)式的解为
ya eby
xc e fx
K
(4)
其中,K为任意常数,由初始条件确定。
dx dt
f
x,
y
dy
dt
gx,
y
(2)
f x, y 0 gx, y 0
平衡点P0(x0,y0)就是右端对应代数方程组的解,仅当 limx(t)=x0 且limy(t)=y0 时,我们说平衡点P0是稳定的。称 x=x0,y=y0为方程组(2)的平衡解。
注意到,方程组(1)有两组平衡解x(t)=0,y(t)=0及x(t)=c/f, y(t)=a/b。对第一组平衡解,没有讨论的实际意义。
模型扩展
问题:如果食饵——捕食者系统中,捕食者掠食的对象只 是成年的食饵,而未成年的食饵因体积太小免遭捕获。在 适当的假设下建立这三者之间关系的模型,并求平衡点。
要求:模型方程建立不要求同学们做到,理解答案即可! 平衡点容易计算。
解答:
设X11(t)为成年食饵数量,X12(t)为未成年食饵数量,X2(t) 为捕食者数量,由未成年变成成年食饵的存活率为r,仍 不考虑各个种群自身的阻滞增长作用,则模型为
Volterra级数使得人们能像使用LaPlace变换和线性传递 函数法分析线性系统那样分析一般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非线性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美国生态学家Lotka在1921年研究化学反应和意大利数 学家Volterra在1923年研究鱼类竞争时分别提出了现在已 经成为生物数学研究中的经典模型之一的Lotka-Volterra 系统。

具有恐惧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

具有恐惧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

具有恐惊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摘要:在生态学探究中,捕食者-食饵模型是一种常见的模型,用于探究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互相作用。

然而,有些状况下,食饵可能对捕食者具有恐惊效应,即食饵在觉察到捕食者的存在后会缩减其行动活动。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具有恐惊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探讨了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以及恐惊效应对模型的影响。

关键词:恐惊效应,捕食者-食饵模型,稳定性,Hopf分支引言: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食饵的互相作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捕食者通过捕食食饵维持自身的生存,而食饵则通过防止或避开捕食者的攻击来提高自己的存活率。

然而,在一些状况下,食饵可能会遇到捕食者后丢失正常的行动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恐惊效应。

恐惊效应的存在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捕食者-食饵模型的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模型表述:我们思量一个简化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其中食饵种群的动态由以下方程描述:$\frac{dF}{dt} = rF(1-\frac{F}{K}) - \alpha\frac{F}{P+PL}P$其中,$F$表示食饵种群的数量,$r$为食饵增长率,$K$为食饵种群的环境承载力,$P$表示捕食者种群的数量,$\alpha$是捕食者对食饵的捕食率,$L$代表食饵感知到捕食者的程度。

当$L$为0时,表示食饵没有感知到捕食者的存在;而当$L$较大时,食饵感知到捕食者的存在,会缩减其行动活动。

捕食者种群的动态由以下方程描述:$\frac{dP}{dt} = \beta \frac{F}{P_c + F}P - \gamma P$ 其中,$P$表示捕食者种群的数量,$\beta$是食饵对捕食者的增长率,$P_c$表示捕食者的投放数量,$\gamma$为捕食者的死亡率。

模型分析:为了探究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我们起首将模型的动态转化为无量纲形式。

假设$F = Kx$,$P = P_c y$,$t =\frac{1}{r} \tau$,将模型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后,可以得到: $\frac{dx}{d\tau} = x(1-x) - \mu \frac{x}{p +pL}y$$\frac{dy}{d\tau} = \frac{x}{p + x}y - y$其中,$\mu = \frac{\alpha K}{r}$,$p =\frac{P_c}{K}$。

一类捕食者-食饵扩散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一类捕食者-食饵扩散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则有 L> . 4 式及 文[ ] 0 由( ) 9 引理 2 5 3得 ..
± 竺

堕 ! ± 堕 竺 竺 二
’ h; uu
J“ “ n- d (一 ) x
(一‘d=・ u “ 0 z2x )
令 A= , 则 ( A)= 当 。 ∞时
+ + A
什么条件下 问题 的( ) 1 的正平衡点稳定.
由上 、 解 方 法 知 : 任 意 非 负 光 滑 的 初 始 函 数 下 对
。 。 2u 了 “ - e[一 _ =

a2 = 1

,z 一 _ 。 =



()i ,, X ,:1 2 问题 ( ) 1 存在 唯 一 非负 整体 解 ( u,
=, , 0 ∈ n}
衡点 , 则相应 于( ) 1 的常微 分方程组存在唯一稳定 的 极限环. 若正平衡点存在 唯一且局部 稳定 , 则该正 平
衡点全局 渐近稳 定. 意到 ( ) 注 1 的常微 分方程组形式 的解是反 应扩散 问题 ( ) 1 的特解. 因此 , 当常微 分方 程组 形式 的( ) 1 的正 平衡 点不稳定时 , 它仍 是反应扩 散问题 ( ) 1 的不稳 定平衡 点. 本文 的主要 问题 是 : 故
正平衡点 的局 部渐 近稳定 性 和全 局渐 近稳 定性 , 其
中 n是 R 中边界光滑 的有 界 区域 , 是 0 上的单 7 7 1 2 位外 法向量, =aa , X t , ( ,) d / u ( ,) X t 分别是食 饵 种群和捕食者种群 的密度 函数 , , I,, W都 是 a b cd h和 正常数. 由文 [ ,] , ( ) 在唯 一的不稳 定 的正 平 12 知 若 1 存

具有庇护所与非线性收获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

具有庇护所与非线性收获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

具有庇护所与非线性收获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具有庇护所与非线性收获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摘要:捕食者—食饵模型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对于理解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关系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具有庇护所与非线性收获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模型中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庇护所的存在可以提高食饵种群的存活率,从而间接影响了捕食者种群的稳定性;而非线性收获效应则对模型中捕食者的生存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

本研究为理解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捕食者—食饵模型;庇护所;非线性收获效应;稳定性1. 引言捕食者—食饵模型是生态学中常用的研究工具,通过描述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在现实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包含了多种因素,如庇护所的存在和非线性收获效应等。

这些因素的引入使得捕食者—食饵模型更加接近真实生态系统的情况,但也增加了模型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分析的困难。

2. 模型描述与方程建立我们考虑一个具有庇护所与非线性收获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其中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以下方程描述:食饵的增长率方程:$$\frac{dR}{dt} = rR - aRP$$捕食者的增长率方程:$$\frac{dP}{dt} = -mP + \beta RP^2$$在上述模型中,R表示食饵的数量,P表示捕食者的数量。

r表示食饵的自然增长率,a表示捕食者对食饵的捕食效率,m 表示捕食者的死亡率,而β表示非线性收获效应的强度。

这个模型中的庇护所效应可以通过引入抑制项(aRP)来表示,该项表示由庇护所提供的保护使得食饵种群的消耗速率减慢。

3. 稳定性分析为了分析模型的稳定性,我们需要求解系统的平衡点以及线性稳定性。

模型中的平衡点满足以下条件:$$rR - aRP = 0$$$$-mP + \beta RP^2 = 0$$求解以上方程组得到的平衡点为:$$R^* = \frac{m}{\beta a}$$$$P^* = \frac{r}{a}$$平衡点的线性稳定性可通过计算雅可比矩阵的特征值来判断。

具有转换机制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具有转换机制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由线 性 化 方 法 给 出该 模 型 正 平衡 点局 部 渐 近 稳 定的 条 件 .
关 键 词 : 食 者 一 饵 模 型 ; 换 机 制 ; 部 渐 近 稳 定 性 捕 食 转 局
中图 分 类 号 : 7 . 6 01 5 2
讨 论 源 自文 L - 如 下捕 食 者 一 饵 模 型 1J 的 食
, L 一
. 以 所 ()
一-2一 b2 z( 髫 2 u
A2一 3 ,


≤a“) :+(, )∈ m{0“ ) , x +( “) ( 。 0
[ , ) 由延拓定 理知 ,、 O丁 . 1一+。. 。
下面考虑模 型( ) 负平衡点 的存 在性及 2非 局部稳定性. 经初等计算 知 , 问题 ( ) 2 的半平凡
A一 堕王十 一 。 一 {l 。 U
A3 — 0, 3
8; u


A= 垒盖— , 一 。 一生 撕一 z "r U l
且 有 A1 0 Aj< OA2> 0 A2 0 2 , 3 , l , 3 . > <

平点 E ,o如满 衡为 (堕 )果足 去a . 2 ,
稳定 性.ag和 Wag在 文 [] Pn n 4 中证 明 了食 饵
具 有转 换机 制 的两 种捕 食者 一种 食饵 交错扩
散 系统 非 常数 平 衡解 的存 在 性.本 文 主要讨 论模 型( ) 负平衡点 的渐 近稳定性. 2非
定 理 1 设 ( 1 “ , 是 模 型 ( ) “ ,2 “ ) 2 的正
( = l 2 的 情 形 . 变 换 ,) 作
“ 一
解, 其最 大存在 区间 为[ , , 0 U() O T) 则 < £≤

食饵捕食者模型

食饵捕食者模型

食饵捕食者模型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模型》课程食饵—捕食者模型3. 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首先根据该两种群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解释参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用matlab 软件画出图形。

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制约的生活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天然资源生长,而种群乙靠捕食甲为生,形成鱼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落叶松和蚜虫等等都是这种生存方式的典型,生态学称种群甲为食饵,种群乙为捕食者。

二者共同组成食饵—捕食者系统。

一食饵—捕食者选用食饵(食用鱼)和捕食者(鲨鱼)为研究对象,设)(t x /)(1t x 为食饵(食用鱼)在时刻t 的数量,)(t y /)(2t x 为捕食者(鲨鱼)在时刻t 的数量,1r 为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2r 为捕食者(鲨鱼)的相对增长率;1N 为大海中能容纳的食饵(食用鱼)的最大容量,2N 为大海中能容纳的捕食者(鲨鱼)的最大容量,1σ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2N )提供的供养食饵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1N )消耗的供养甲实物量的1σ倍;2σ为单位数量食饵(相对于1N )提供的供养捕食者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2N )消耗的供养食饵实物量的2σ倍;d 为捕食者离开食饵独立生存时的死亡率二模型假设1.假设捕食者(鲨鱼)离开食饵无法生存;2.假设大海中资源丰富,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三模型建立食饵(食用鱼)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且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为1r ,即rx x =',而捕食者的存在使食饵的增长率减小,设减小的程度与捕食者数量成正比,于是)(t x 满足方程axy rx ay r x t x -=-=')()( (1)比例系数a 反映捕食者掠取食饵的能力。

具有B-D功能反应项的捕食者—食铒模型的稳定性

具有B-D功能反应项的捕食者—食铒模型的稳定性

具有B-D功能反应项的捕食者—食铒模型的稳定性具有B-D功能反应项的捕食者—食铒模型的稳定性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与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各种捕食者和食物相互作用,其中捕食者-食物模型是研究这种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在生态学领域,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模型来描述捕食者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具有B-D功能反应项的捕食者-食物模型。

在此模型中,B-D功能反应项用于描述捕食者对食物的消耗。

B-D变量代表食物消耗的速率,其中B项表示食物的增长速率,D项表示捕食者对食物的消耗速率。

这个模型的基本形式可以表示为dF/dt = F (B - D), dP/dt = P (D - aB),其中F和P分别代表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a则是捕食者对食物的摄食率。

研究者们对这个模型的稳定性提出了广泛的兴趣。

稳定性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捕食者和食物在系统中长期共存的可能性。

通过研究模型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提出保护和管理相关物种的建议。

在具有B-D功能反应项的捕食者-食物模型中,稳定状态可以通过研究系统方程的平衡点来确定。

平衡点是捕食者和食物数量不再变化的点,它是模型的稳定状态。

通过分析平衡点的性质,我们可以了解捕食者和食物种群的长期变化趋势。

在这个模型中,平衡点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来研究。

线性稳定性分析是通过线性化系统方程来评估平衡点的稳定性。

通过计算平衡点的雅可比矩阵,并求解其特征值,我们可以判断平衡点是稳定的、不稳定的,或者是其他类型的稳定性,例如极限环或者周期解。

具有B-D功能反应项的捕食者-食物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捕食者为自然死亡型或倍增型。

对于自然死亡型的捕食者模型,其稳定性更易判断,因为自然死亡项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然而在倍增型捕食者模型中,自然死亡项对稳定性的评估十分重要。

具有B-D功能反应项的捕食者-食物模型的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模型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预测和评估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和食物物种的长期共存潜力。

自身具有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简单分析[1]

自身具有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简单分析[1]

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简单分析【摘要】种群之间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由于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有限和其他作用,种群自身也会阻滞自身的增长,从而他们构成了自身具有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系统。

对其进行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验证在自然界中的两种种群构成食饵—捕食者系统的相互关系。

【关键字】食饵—捕食者自身阻滞作用平衡点稳定性一、问题重述对于V olterra模型,多数食饵—捕食者系统观察不到那种周期动荡,而是趋于某种平衡状态,即系统存在稳定的平衡点。

在V olterra模型中考虑自身阻滞作用的Logistic项建立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二、问题背景和分析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既有依存、又有制约的生存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长,而种群已靠捕食种群甲为生,食用于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落叶松和蚜虫等都是这种生存方式的典型。

生态学称甲为食饵(Prey),种群已为捕食者(Predator),二者构成了食饵—捕食者系统。

然而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有限和其他作用,种群自身也会阻滞自身的增长,从而他们构成了自身具有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系统。

三、模型假设食饵在自然界中生存若没有捕食者情况下独立生存,自身增长符合Logistic 增长,而捕食者在离开食饵没有其他的食饵,在有食饵的情况自身增长亦符合Logistic增长。

五、模型建立、求解与分析5.1模型建立当某个自然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生存时,可以同Logistic模型(阻滞增长)述这个种群的演变过程,即:.(1)xx rx N=-。

对于食饵种群在自然环境中生存时他不受捕食者捕食的增长为:.11111()(1)x x f x r x N ==-, 在有捕食者的情况下食饵还受到捕食者的捕食,故其还受到捕食者的干预从使食饵增长率减小,在此情况下食饵的增长为:.12111112()(1)x xx f x r x N N σ==--。

含两种竞争食饵和两种捕食者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定性分析

含两种竞争食饵和两种捕食者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定性分析

含两种竞争食饵和两种捕食者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定性分析竞争食饵和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关系。

其中,竞争食饵之间的竞争会影响它们的存活和繁殖能力,而捕食者则通过捕食食饵来维持生存。

在含有两种竞争食饵和两种捕食者的捕食者食饵模型中,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两种竞争食饵之间的竞争关系。

在这个模型中,假设两种食饵分别为A和B。

当A资源丰富时,A种群数量会增加,从而使A种群的竞争能力增强。

而与此同时,B种群数量会减少,因为它们需要与A种群竞争有限的资源。

这种竞争可能会导致B种群数量减少,甚至可能在其中一种程度上消失。

然后,我们来分析两种捕食者对竞争食饵的影响。

假设一种捕食者为X,另一种捕食者为Y。

当X数量增加时,它们对A和B两种食饵的捕食压力也会增加。

对于A种群来说,捕食者X的增加会导致其数量减少。

然而,对于B种群来说,捕食者X的增加可能会减轻竞争压力,因为与B种群竞争的A种群数量减少了。

而捕食者Y的增加可能会对A种群数量较少受影响,但对B种群数量的减少更为明显。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X数量增加时,它们会对Y种群造成更大的捕食压力,从而导致Y种群数量减少。

相反,当Y 数量增加时,它们会对X种群产生更大的竞争和捕食压力,从而导致X种群数量减少。

整体而言,这个捕食者食饵模型中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竞争食饵之间的竞争会影响它们的数量,而捕食者的增加则会对竞争食饵和其他捕食者产生影响。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将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个模型进行数学建模来更深入地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建立微分方程系统并求解,我们可以获得食饵和捕食者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这样的定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竞争和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预测其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综上所述,含有两种竞争食饵和两种捕食者的捕食者食饵模型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具有恐惧效应的Leslie-Gower捕食模型的稳定性

具有恐惧效应的Leslie-Gower捕食模型的稳定性
lwa
sa
l
s
od
i
s
cus
s
ed t
he
yo
y
su
f
f
i
c
i
en
tcond
i
t
i
onsf
o
rt
heHop
fb
i
f
u
r
c
a
t
i
ono
ft
hes
t
em we
r
eg
i
ven,t
hed
i
r
e
c
t
i
onands
t
ab
i
l
i
t
ys
y
r
ope
r
t
i
e
so
ft
heb
i
f
u
r
c
a
t
i
onwe
r
ed
i
s
cus
s
edbyc
Hop
f分岔的存 在 性 和 Hop
f分 岔 的 方 向 18 。 研 究
要的研究课题。有 2 种不同的方法得到捕食者与食
饵之间的相互作 用 对 食 饵 的 影 响
[
1]
者通过直接捕食 食 饵 而 影 响 食 饵 种 群 [2];第 2 种 观
点是捕食者的存在以及间接行为也会影响食饵的种
群。1998 年,理论生物学家 LIMA 认为捕食者的存
r
d
s:
f
e
a
re
f
f
e
c
t;Le
s
l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型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型

fx2 ( x10 , x20 )(x2 ? x20 )
? ?
dx2
(t
)
? dt
?
gx1 ( x10 , x20 )(x1 ?
x10 ) ?
gx2 ( x10 , x20 )(x2
?
x20 )
(17)
系数矩阵
A?
? ?
f
x1
?g x1
f ? x2 ??P0 ( x10 ,x20 )
g ? x2
(18)
0 T1 2 T2 4 T3 6
T 8
10
4
12
模型解释
30
捕食者 数量
y?
r a
25 20
15
r ~食饵增长率
r/a10
5
a ~捕食者掠取食饵能力 0 0
P 20d/b 40
捕食者数量与 r成正比, 与a成反比
P(d / b, r / a)
60 80 100 120
食饵 数量
x
?
d b
d ~捕食者死亡率 b ~食饵供养捕食者能力
dx ? x(r ? ay) dy y(? d ? bx)
? d ? bx dx ? r ? ay dy
x
y
? d ln x ? bx ? r ln y ? ay ? c1
( x d e ? bx )( y r e ? ay ) ? c
取指数
c 由初始条件确定
用相轨线分析 P(d / b, r / a) 点稳定性
?1, ?2
平衡点类型 稳定性
稳定结点
稳定
不稳定结点 不稳定
鞍点
不稳定
稳定退化结点 稳定
不稳定退化结 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饵—捕食者模型稳定性分析
【摘要】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制约的生活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天然资源生存,种群乙靠捕食甲为生,形成食饵-捕食者系统,如食用鱼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害虫和益虫等。

本文是基于食饵—捕食者之间的有关规律,建立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分析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相轨线分析,并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食饵—捕食者模型相轨线平衡点稳定性
一、问题重述
在自然界中,存在这种食饵—捕食者关系模型的物种很多。

下面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首先根据该两种群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解释参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二、问题分析
本文选择渔场中的食饵(食用鱼)和捕食者(鲨鱼)为研究对象,建立微分方
程,并利用数学软件MATLAB 求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通过对数值结果和图形的观察,猜测出它的解析解构造。

然后,从理论上研究其平衡点及相轨线的形状,验证前面的猜测。

三、模型假设
1.假设捕食者(鲨鱼)离开食饵无法生存;
2.假设大海中资源丰富,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
四、符号说明
)(t x /)(1t x ——食饵(食用鱼)在时刻t 的数量;
)(t y /)(2t x ——捕食者(鲨鱼)在时刻t 的数量;
1r ——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
2r ——捕食者(鲨鱼)的相对增长率;
1N ——大海中能容纳的食饵(食用鱼)的最大容量;
2N ——大海中能容纳的捕食者(鲨鱼)的罪的容量;
1σ——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2N )提供的供养食饵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
者(相对于1N )消耗的供养甲实物量的1σ倍;
2σ——单位数量食饵(相对于1N )提供的供养捕食者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
者(相对于2N )消耗的供养食饵实物量的2σ倍;
d ——捕食者离开食饵独立生存时的死亡率。

五、模型建立
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且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为1r ,即
rx x =',而捕食者的存在使食饵的增长率减小,设减小的程度与捕食者数量成正
比,于是)(t x 满足方程
axy rx ay r x t x -=-=')()( (1)
比例系数a 反映捕食者掠取食饵的能力。

由于捕食者离开食饵无法生存,且它独立生存时死亡率为d ,即dy y -=',而食饵的存在为捕食者提供了食物,相当于使捕食者的死亡率降低,且促使其增长。

设这种作用与食饵数量成正比,于是)(t y 满足
bxy dy bx d y t y +-=+-=')()( (2)
比例系数b 反映食饵对捕食者的供养能力。

方程(1)、(2)是在自然环境中食饵和捕食者之间依存和制约的关系,这里没有考虑种群自身的阻滞作用,是Volterra 提出的最简单的模型。

下面,我们加入种群自身的阻滞作用,在上两式中加入Logistic 项,即建立以下数学模型:
⎪⎪
⎭⎫ ⎝⎛--='22111111)(1N
x N x x r t x σ (3) ⎪

⎭⎫ ⎝
⎛-+-='22112122)(2x x x r t x σ (4)
六、模型求解
在此,我们采用MATLAB 软件求解此微分方程组中的)(1t x 、)(2t x 的图形及相轨线图形。

设5.11=σ,42=σ,11=r ,4.02=r ,35001=N ,5002=N ,使用MATLAB 软件求解,程序代码如下: 1)建立M 文件
function y=fun(t,x)
y=[x(1).*(1-x(1)./3500-1.5*x(2)./500),0.4.*x(2).*(-1+4.*x(1)./3500-x(2)./500)]';
2)在命令窗口输入如下命令:
[t,x]=ode45('fun1',[0,40],[2000,35]) 得到数值解如下:
>> plot(t,x),grid,gtext('x(t)'),gtext('y(t)')
图1.数值解)(1t x ,)(2t x 的图形
>> plot(x(:,1),x(:,2)),grid,
图2.相轨线图形
从数值解及)(1t x ,)(2t x 的图形可以看出他们的数量变化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趋于一个稳定的值,从数值解中可以近似的得到稳定值为:(1250,214)。

下面对其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 由微分方程(3)、(4)
⎪⎪⎪⎩⎪⎪
⎪⎨
⎧⎪⎪⎭⎫ ⎝⎛=⎪⎪⎭⎫

⎛=-+---2211212222111111),(),(2121x x x r N x N x x r x x f x x f σσ
得到如下平衡点:
)0,(11N P , )1)
1(,1)1((
2
12221112σσσσσσ+-++N N P , )0,0(3P
因为仅当平衡点位于平面坐标系的第一象限时(0,21≥x x )才有意义,所以,对2P 而言要求2σ>0。

按照判断平衡点稳定性的方法计算:

⎢⎢⎢⎣⎡⎥

⎥⎥⎦
⎤-+----=⎢⎢
⎣⎡⎥⎥⎦⎤=)21()
21(2211221
2
222
1112
2
111121
21
N x N x r N x r N x r N x N x r g g f f A x x x x σσσσ
根据p 等于主对角线元素之和的相反数,而q 为其行列式的值,我们得到下表:
七、模型分析与检验
1.平衡点稳定性的分析及其实际意义:
1) 对)0,(11N P 而言,有p =)1(221--σr r ,q =)1(221--σr r ,故当2σ<1时,平衡点)0,(11N P 是稳定的。

意义:如果)0,(11N P 稳定,则种群乙灭绝,没有种群的共存。

2)对)1)1(,1)1((
212221112σσσσσσ+-++N N P 而言,有p =2
12211
1)
1()1(σσσσ+-++r r ,
q =
2121211)1)(1(σσσσ+-+r r ,故当2σ>1时,平衡点)1)
1(,1)1((212221112σσσσσσ+-++N N P 是稳定的。

意义:如果)1)
1(,1)1((
2
12221112σσσσσσ+-++N N P 稳定,则两物种恒稳发展,会互相依
存生长下去。

3)对)0,0(3P 而言,由于21r r p +-=,21r r q -= ,又有题知1r >0,2r >0,故q <0,即)0,(11N P 是不稳定的。

2.平衡点的检验:
对于平衡点)1)
1(,1)1((
2
12221112σσσσσσ+-++N N P ,把前面给出的初始值带入,在这使
用MATLAB 软件进行简单的求解,在命令窗口输入如下代码: >> x(1)=(3500.*(1+1.5))./(1+1.5.*4); >> x(2)=(500.*(4-1))./(1+1.5.*4); >> [x(1);x(2)] ans =
1.0e+003 * 1.2500 0.2143
把此处求解出的解和前面得出的数值解进行比较可知,平衡点
)1)
1(,1)1((
212221112σσσσσσ+-++N N P 是稳定的。

八、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1.模型的评价
自然界中,任何物种即使是捕食者也有自身的阻滞作用,该模型从原始的没带自身阻滞作用模型中加入了阻滞项,使得此模型更接近于生态平衡系统。

从此模型中,我们知道两物种同时灭绝是不稳定的,也就是不太可能的,但两种群有一种灭绝一种生存是完全有可能的,两种群共存的可能也是可能的。

2.模型的推广
本文只考虑两物种模型,我们完全可以把此模型推广到三物种的情形。

自然界里长期存在的呈周期变化的生态平衡系统应该是结构稳定的,即系统受到不可避免的干扰而偏离原来的周期轨道后,其内部制约作用会使系统自动回复原状,如恢复原有的周期和振幅,而Volterra模型描述的周期变化状态却不是结构稳定的。

要得到能反映周期变化的结构模型,要用到极限环的概念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冯杰,黄力伟,王勤.《数学建模原理与案例》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