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药方介绍
大承气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大承气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功能主治
大承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以下功能主治:
1.温中散寒:大承气汤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能够温暖脾胃、驱散寒气。
适用于胃寒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呕吐等症状。
2.活血行气:大承气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
症状,如经闭、痛经、胸胁疼痛等。
3.利水消肿:大承气汤可以促进尿液排出,有利于消除体内的水肿现象。
适用于水肿、尿频、尿黄等症状。
4.消痰化瘀:大承气汤可以帮助清除痰液和瘀血,适用于咳嗽、痰多、
胸闷等症状。
用量
根据中医药理论,大承气汤的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下面是一般的用量指导:
1.成人用量:每次口服9至15克,一日2次。
2.儿童用量: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减少。
使用大承气汤前,最好请医生或中医师进行确诊,获得详细的用药指导。
此外,注意以下几点:
•服药时间:大承气汤可以饭前或饭后服用。
•用药时间:一般建议连续服用3~7天,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医生会进行具体调整。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
大承气汤有一定的温里作用,易引起上腹烧心、口干、大便干燥等症状,使用时需注意。
总之,大承气汤是一味具有温中散寒、活血行气、利水消肿和消痰化瘀作用的
中药方剂。
使用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指导确定用量,并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起学经方之:大承气汤古代的急症用方,具...
一起学经方之:大承气汤古代的急症用方,具...一起学经方之:大承气汤古代的急症用方,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常用于发热性疾病或危重外伤后的极期,以脱痞、腹满、舌果、便秘、神昏为特征。
《伤寒论》《金匮要略》均有相关应用记载。
【使用标准】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頻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极臭秽不可近者,脐腹疼痛,腹诊脐腹四周按之坚硬有块,尤其是左腹按之累累如卵石。
口舌干燥,脉滑实。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上述3条,临证只具其一,便可用之。
【方剂组成】生大黄,厚朴,枳实,枳壳,芒硝【煎服法】以水1200ml,先煮枳实、枳壳、厚朴,沸后文火煮30分钟;后入大黄,再煎煮15分钟。
去药渣,得汤液300ml,将芒硝倒入,搅至融化,分2~3次温服。
大便畅通后停服。
【经典方证】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微者,但发热、谵语。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脉滑而数者。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
阳明病,澹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
汗出,谵语者。
腹胀不大便者。
【体质要求】患者腹部多充实隆起,自觉腹痛腹胀,用手按压有明显的抵抗感。
大便秘结,有数日不解者,放屁极为臭秽;或泻下物臭秽稀水或黏液便。
常常是发热持续不退或如潮水时起时落,多伴有昏睡或昏迷, 说胡话,或烦躁不安,其病势多危重。
舌苔黄厚而干燥, 或者焦黑如锅巴状,中间可见裂纹。
舌质多红,舌苔中可见充血的舌乳头。
脉象沉实有力,或滑数,或脉数而软。
复方大承气汤
复方大承气汤
【方名】复方大承气汤
【出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分类】泻下剂-寒下
【组成】厚朴(15-20克)炒莱菔子(15-30克)枳壳(15克)桃仁(9克)赤芍(15克)大黄(9-15克)芒硝(9-15克)
【方诀】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
【用法】大黄后下,水煎服,芒硝冲服。
最好用胃管注入,经2-3小时后,可再用本方灌肠,以加强攻下之力,有助于梗阻之解除。
【禁忌】斟酌。
【方解】复方大承气汤由大承气汤(枳壳易枳实)加炒莱菔子、桃仁、赤芍而成,故行气导滞、活血祛瘀作用增强,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而气胀较重者,并可预防梗阻导致局部血瘀气滞引起的组织坏死。
大承气汤及其类方
药理 作用
鞣质
中文别名 鞣酸; 丹宁酸; 单宁; 没食子鞣酸;单宁酸; 落叶松栲胶; 二倍 酸。 鞣质具收敛性,内服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和水泻等症;外用于创 伤、灼伤,可使创伤后渗出物中蛋白质凝固,形成痂膜,可减少分泌和防 止感染,鞣质能使创面的微血管收缩,有局部止血作用。鞣质能凝固微生 物体内的原生质,故有抑菌作用,有些鞣质具抗病毒作用,如贯众能抑制 多种流感病毒。鞣质可用作生物碱及某些重金属中毒时的解毒剂。鞣质具 较强的还原性,可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自由基,延缓衰老。此外,鞣质还 有抗变态反应、抗炎、驱虫、降血压等作用。 人类对鞣质的应用可追溯到5000年以前。具《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 散者收之,是立法的依据。老年、久病、元气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泻痢 不止、滑精遗尿,应用固涩收敛滑脱、遏制气血津液的耗散,该种治疗方 法叫固涩法。
现代应用
王素平.中药灌肠治疗晚期癌症肠梗阻临床研究[J].中医 学报,2012,27(10):1241-1242. 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 气汤{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另包冲服)8g,枳实 15g,厚朴15g,白花蛇蛇30g,半枝莲30g,白芍20g。} 保留灌肠每天2次,每次100~150 mL;两组均以7 d为1个 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有效率 为82.35%;对照组有效6例,好转11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 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 味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晚期癌症肠梗阻有较好疗效,且能改 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
本方主治为阳明热结证,系由伤寒或温病,外邪化热入里,损 伤津液,与肠中燥屎相结,腑气不通所致。 前人用“痞、满、燥、实”四字来概括,“痞”即自觉胸 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 是肠有燥屎;“实”即腹痛拒按,大便不通。 阳明之气旺于申时,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热盛外蒸则可见 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肠中燥屎,邪热煎逼津液从旁而下,则 见“热结旁流”;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而脉沉实,为热 盛津伤,燥屎内结之征。若里热闭阻,阳气被遏,可见热厥; 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可见抽搐;热扰神明,则见神昏,甚则发 狂。 上述诸症皆为实热积滞阳明,腑气闭阻,热盛津伤。此病重 势急,治当峻下热结,所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大承气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大承气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别名处方来源汉·《伤寒论》。
剂型汤剂;冲剂药物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加减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大便不通,频转失气,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厚,干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奔流,下利清水,秽臭异常,脐腹疼痛,按之有块,口干舌燥,脉滑而数;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居里实热证。
用于治疗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传染性肝炎,肝性脑病,化脓性阑尾炎,中风,癫狂,急慢性铅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感染性休克,脊髓损伤性气臌症,以及腹部手术的术前准备或术后腹胀,严重创伤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肺炎,小儿虫积腹痛等。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汤剂:先煮枳、朴,后入大黄,最后入芒硝。
灌肠剂:取浓汁200ml,作保留灌肠约20-30分钟,经4小时后可再作1次。
冲剂:每袋30g,每次1袋(如用于手术后通便则减半)。
用药禁忌1.凡表证未解者不宜使用。
2.孕妇忌用或禁用。
3.苔色黑而润者不宜用。
4.凡全身情况明显不良,肠梗阻属绞窄、坏死、坏疽、有穿孔先兆,或应用本方后局部病变反而加剧导致炎症扩散者,均当禁用。
5. 本方以峻下热结而通便为主,主要治疗胃肠实热积滞而致大便燥结阳明腑实证。
不宜用于虚寒证。
不良反应大承气汤虽为峻下剂,但一般无毒性反应。
如用量失当,可引起较重之腹痛腹泻。
临床应用1. 肠梗阻:用大承气汤加减方(大黄30g(后下),枳实15g,厚朴15g,芒硝30g(后下),莱菔子15g,黄芩15g)加水1000ml,煎至300ml,灌肠前将芒硝放入药液中溶解,置于输液瓶中经肛管滴入,每分钟80-100滴,1日1次,连续治疗3日,无效转手术治疗,治疗肠梗阻7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14-80岁,平均43岁。
对照组口服大承气汤,共92例,男性52例,女性40例;年龄14-75岁,平均41岁。
疗效标准:有效者为腹痛、腹胀消失,排气,排出水样便,X线腹部透视液平面消失;无效者为灌肠后肛门仅排出药液,腹胀未缓解,X线腹部透视液平面存在,须中转手术。
大承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大承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12g 芒硝12g 枳实9g 厚朴15g【用法】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汤成去滓,纳芒硝,溶化服。
【主治】1.阳明腑实,胸痞腹满,大便秘结,腹痛拒按,潮热谵语,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滑数或沉实有力。
2.突然肠结不通,腹痛、腹胀、呕吐、便秘,有痛、呕、胀、闭特征者。
【证析】此属阳明腑实机理。
以大便不通为主证,按脏腑辨证,病位在肠。
胸痞腹满是气滞现象,便秘舌燥是津伤现象,按气血津液辨证,属气滞津伤。
兼见潮热谵语,舌焦起刺,脉实有力,按八纲辩证,病性属于实热。
综上,此方所治是以痞、满、燥、实为其特征的实热便秘,是因伤寒邪传阳明之腑,由寒化热,或温病热入中焦,热灼津伤,引起传导失常,燥屎不行,气机阻滞的病理改变。
【病机】阳明腑实。
【治法】苦寒峻下法【方义】根据“其下者,引而竭之”的治则,便秘当用下法,病性属热属实,又当苦寒峻下,才与病机相符。
本方即体现这一治法。
方中大黄味苦性寒,功能泻下,用为主药,能挫其热势,消除致病原因;泻下通便,治疗主要证象。
然而,大黄主要是增强肠道蠕动而促进排便,软坚效果欠佳,只用大黄推荡,仍然不能速下,故辅芒硝成寒软坚,使坚结粪便变软,大黄才能起到泻热荡积、推陈致新作用。
二药相须为用,泻下热结效力大为增强。
再佐枳实泄痞,厚朴宽满,不仅能治兼证,通过调畅气机,又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大黄力量。
原方厚朴用至八两,殆即此意。
全方用药四味,虽然厚朴偏温,仍不失为寒下峻剂。
肠结不通如果不因热盛伤津,是因气机突然被阻,传导失常而呈腹痛便秘,则以痛、呕、胀、闭为其特征。
气机阻滞,传导失常,津血流通受阻,诸证由是而生。
根据五脏六腑宜通与气血津液宜通之理,此证急宜泻下通肠,流通气血。
方中大黄、芒硝能促进肠道蠕动,泻下通肠;枳实、厚朴宽肠理气,协助芒硝、大黄开其闭结;疏畅气机的枳实、厚朴与活血的大黄相伍,又能流通气血,令腑气得通,胃气顺降,气血调和,诸证自解。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一、阳明腑实许叔微医案: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
伤寒五六日矣。
镇无医,抵郡召予。
予诊视之: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
病家日:病者年逾七十,恐不可下。
予日:热邪毒气并留于阳明,况阳明经络多血少气,不问老壮,当下,不尔,别请医占。
主病者日:审可下,一听所治。
予以大承气汤。
半日,殊未知。
诊其病,察其证,宛然在。
予日:药曾尽否?主者日:恐气弱不禁,但服其半耳。
予日:再作一服,亲视饮之。
不半时间,索溺器,先下燥粪十数枚,次溏泄一行,秽不可近,未离已中汗矣,滠然周身。
一时顷,汗止身凉,诸苦遂除。
次日予自镇归,病人索补剂≯予日:服大承气汤得差,不宜服补剂,补则热仍复,自此但食粥,旬日可也。
故予治此疾,终身止大承气,一服而愈,未有若此之捷。
按语:老壮者,形气也;寒热者,病邪也。
脏有热毒,虽衰年亦可下;脏有寒邪,虽壮年亦可温,要之与病相当耳。
失此,是致速毙也。
二、燥屎内结曹颖甫医案:予尝诊江阴街肉庄吴姓妇人,病起已六七日,壮热,头汗出,脉大,便闭,七日未行,身不发黄,胸不结,腹不胀满,惟满头剧痛,不言语,眼胀,瞳神不能瞬,人过其前,亦不能辨,证颇危重。
余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燥热上冲,此《阳明篇》三急下证之第一证也。
不速治,病不可为矣。
于是,遂书大承气汤方与之。
大黄1 2克,枳实9克,川朴3克,芒硝9克。
并嘱其家人速煎服之。
竟一剂而愈。
按语:壮热便闭而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乃热邪伏里,灼竭津液之征。
盖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瞳神为肾所主,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
今燥热亢盛,真阴欲竭,当此之时,病势危急,迟则莫救,故用急下存阴之法,大承气汤主之。
三、阳明悍热黎庇留医案:黄某某,15岁。
四日患发热,口渴,咳嗽,大便三四日一行,十余日不愈,始延余诊。
以大柴胡汤退热止咳,五月四日热退尽,可食饭,惟青菜而已。
六日晚,因食过饱,夜半突然腹痛甚,手足躁扰,循衣摸床,肆咬衣物,越日午刻延诊。
【优秀文档】大承气汤中药方剂
大承气汤中药方剂
大承气汤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种药是专治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不通的人,那么大承气汤中药方剂现在应该清楚了吧。
大承气汤的功效?大承气汤的用法?让小编带大家看看吧。
方剂名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
大黄四两,酒洗(12g)、厚朴八两,去皮,炙(24g) 、枳实五枚(12g)、芒硝三合(6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现代用法:用水适量,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效
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日晡潮热,手足溅然汗出,谵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而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实。
3.热厥、痉病和狂证而见有里热实证者。
方解
本方证为伤寒邪传阳明化热,肠热津伤,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所致。
实热内结,腑气不通,故见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
大承气汤
【方名】 大承气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泻下剂-寒下
【组成】 大黄(12克) 厚朴(15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方歌】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药剂
【趣记】 皇后只是笑
张仲景(《伤寒论》作者)
上述诸证,症状虽异,病机则同,皆由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盛而津液大伤所致。此时宜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救阴,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临床应用现代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
【附方】 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
附注上述三方皆为大承气汤类方。四个承气汤均用大黄以荡涤胃肠积热。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复方大承气汤由大承气汤(枳壳易枳实)加炒莱菔子、桃仁、赤芍而成,故行气导滞、活血祛瘀作用增强,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而气胀较重者,并可预防梗阻导致局部血瘀气滞引起的组织坏死。
文献方论 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阳邪入里,痞、满、燥、实、坚全俱者,急以此方主之。调味承气汤不用枳、朴者,以其不作痞满,用之恐伤上焦虚无氤氲之元气也;小承气汤不用芒硝者,以其实而未坚,用之恐伤下焦血分之真阴,谓不伐其根也。此则上中下三焦皆病,痞、满、燥、实、坚皆全,故主此方以治之。厚朴苦温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泄满,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泄实去热。”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桃核承气汤一、【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2克、厚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9克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冲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焦黑燥裂,甚则起芒刺,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结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二、【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2克(酒洗)、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用法: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用: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主治:伤寒阳明腑实证。
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
三、【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12克(去皮,清酒洗)、甘草6克(炙)、芒硝9克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大便不通,肠梗阻,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四、【增液承气汤】组成:玄参30克、麦冬(连心)24克、细生地24克、大黄9克芒硝4.5克用法:水煎,芒硝冲服。
功用: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主治:热结阴亏证。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五、【桃核承气汤】组成:桃仁12克、大黄12克、桂枝6克(去皮)、甘草12克(炙)、芒硝6克用法:水煎,芒硝冲服。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大承气汤——“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
小承气汤——“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
调胃承气汤——“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增液承气汤——滋养阴津、增水行舟——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证。
大承气汤
【证侯分析】
手足濈然汗出 ——里热蒸腾,迫津外泄所致 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热盛伤津,燥实内结
【症状】
痞 —心下闷塞坚硬(自觉胸脘部有闭塞压榨感) 满 —胸胁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 —肠中粪便既燥且坚 实 — 热邪与燥屎互结,正盛邪实, 腹痛拒按,苔黑,脉数有力等诸 般实证
【主治】
轻下热结, 痞满而不燥,三物 同煮
调胃承气汤
缓下热结,燥实而不痞满, 先煮二物,芒硝烊化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方歌】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芒硝瓜子壤 泻热破瘀散结肿 肠痈初起腹痛康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 痛剧,或有身热,自汗,舌苔黄腻,脉滑 数等。
【病 机】
降浊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配伍特点:
“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
十枣汤
《伤寒论》
病 案
赵某,女,三十一岁,家庭主妇,十一月偶
感风寒,但无表证,仅有咳嗽,初不以为意,未
就医,后忽觉胸痛,以两侧胸胁痛为主,自觉是
由咳嗽引起,即咳则胸痛,及至后来胸闷而喘,
难以平卧。
来诊时仍见有咳嗽胸胁引痛,X片显示胸腔积
下
温下剂,适用于寒积证。
寒邪非温不化,积滞非下不除,故治当温下 。 中药里没有温下药,只有巴豆泻下力最强,然
其性峻,有毒,不宜多用、久服,而寒积病程较长,
故多取寒下剂配助阳之品 。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主治】 寒积腹痛 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 苔白腻,脉弦紧。 【病机】 里寒积滞内结 【治则】 温下寒积
【方义分析】 君:附子三枚 辛热,温阳散寒
100?大承气汤方
100大承气汤方大承气汤方方义:此排除肠胃中燥热、燥屎、宿食之重下剂,也系治里实里热主方之一。
主治:(1)阳明腑证,发热不恶寒或反恶热,谵语,日哺潮热,舌苔干燥,或黄,或黑,或有芒刺,大便燥结。
(2)热结旁流证,系阳明腑证,大便自利清水之证;或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之证.(3)阳极似阴之证,即少阴三急下证,如神昏不知人,身不热,脉沉效有力,但舌苔干燥有芒刺。
或自利清水,色青。
(4)宿食证,腹胀满疼痛,恶食,大便不利。
(5)奇恒痢疾,即痢疾在上午四时至六时前后偶有神昏谵语、喉塞咽干等现象之证。
按:此证如不急治,下午三时后即会死亡。
详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6)额部汗出如蒸笼.此系曾颖甫验案,详《经方实验录》。
以上六种疾病使用本方的主要关键,一般说来都必须具有腹部胀痛拒按的症状,脉必沉而有力,体必较健,且兼有热证表现。
但在前三证中,舌苔或黄或黑干燥而有芒刺是比较肯定的;第四证,腹中胀痛拒按、大便不利最突出,但舌苔不一定会有芒刺,因为此证热势不太重;最后二证,腹部不一定完全胀满拒按,但脉象必沉而有力;第五证,只以大便不利或有其它里热证为重;第六证,只考虑它作用的效果如何,不必有其它顾虑。
药品:大黄二至五钱厚朴二至三钱枳实二至三钱芒硝一钱半至三钱煎服法:水三茶杯,先煎枳、朴,继入大黄,煎至多半茶杯时,去滓,再入芒硝,溶化后,温服。
一服下利,停止后服。
病证较轻者,共同煎之也可。
禁忌症:(1)大便秘结兼有恶寒无汗之表证者忌之,恐外邪内陷也.(2)大便秘结,不敢服食冷性饮食者忌之。
这是寒实证,宜温下法。
(3)大便燥结,因于年老、久病、产后血液不足,或脉弱者,忌之。
这是虚中夹实之证,宜补泻兼用。
(4)大便硬、小便少者忌之。
因阳明尚未全实,服之恐大便溏泻也。
用药大意:枳实、厚朴导滞消胀;大黄、芒硝通便软坚。
类似方剂参考:(1)小承气汤:此治腹胀满大便不太燥结的方剂。
(2)调胃承气汤:此治大便燥结而腹不胀满的方剂。
大承气汤——精选推荐
大承气汤【方药歌诀】大承气汤用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囊,谵语潮热腹满痛,攻下实热力能当。
去硝名为小承气,调胃只有硝黄草。
【学用导读】运用大承气汤,若热结阳明引起大便不通,可用大承气汤攻下;若热结阳明引起脘腹胀满而无大便不通,也可用大承气汤攻下,提示大便不通不是应用大承气汤主治的唯一诊断标准。
再则,运用大承气汤主治病证,一要重视煎煮及服用方法,二要重视因病变证机轻重而调整方药用量及随证加减用药。
【中医辨证】热结证(阳明热结重证):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腹中转气,绕脐痛,拒按,烦躁,谵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气短,气喘,身重,头昏目眩,不欲饮食,小便不利,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或迟或数。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大承气汤,既是主治阳明热结重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阳明热结旁流重证(下利清水且无粪便,臭秽,虽下利且腹满痛不减,按之脘腹坚硬,不欲饮食,小便不利,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或浮大而按之反涩)、阳明热结危证(发热,汗出,腹满痛拒按,十余日不大便,发则不识人,或独语如见鬼状,语无伦次,循衣摸床,直视谵语,惕而不安,小便不利,舌红,苔黄燥,脉弦)、阳明热极证(发热不减,汗出不止,谵语,或神昏,舌红,苔黄,脉数)、阳明热极痉证(口噤,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或磨牙,舌红苔黄,脉弦)、阳明热厥证(手足厥冷,或神志昏厥,高热不止,舌红,苔黄)、阳明宿食证(脘腹胀满疼痛,不欲饮食,吞酸,恶食,嗳腐,苔腻,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或脉数而滑)、阳明宿食瘀血证(少腹坚满疼痛,恶露不尽,不能饮食,不大便,烦躁,嗳腐,发热甚于日晡,谵语,舌红,苔黄,脉沉)的基础方。
病变证机:邪热内结阳明,阻滞气机,壅滞不通,以此而演变为阳明热结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不大便,腹痛拒按,潮热,谵语,舌质红,苔黄厚或燥或腻,脉沉或实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急性病毒性肝炎,梗阻性肝炎等。
大承气汤趣味歌诀
大承气汤趣味歌诀
"大承气汤"是中医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方剂之一,它是以黄芪、白术、茯苓、甘草为主要药材,配以人参、桂枝、大枣、生姜等多种辅助药材煎煮而成的。
这个趣味歌诀是对大承气汤而创作的,当你唱着这首歌诀时,就能够记住大承气汤方剂的主要成分和应用范围。
大承气汤趣味歌诀:
黄芪白术茯苓,
甘草入煎炖,
桂枝姜汤加大枣,
气虚补益无疑疑。
胸郁不舒不顺,
饮食欠佳肢体不轻,
一剂大承气开颜,
痊愈如初人生鲜。
黄芪、白术、茯苓、甘草是具有益气、健脾、利水、补益等功效的中药材,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虚失调,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大承气汤中,这些主要药材的功效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有效地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桂枝、大枣、生姜等辅助药材,则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温暖身体,推动药效的吸收,加强大承气汤的功效。
在中医药理论上,桂枝可以助阳去寒,提高体温,使气血畅通;大枣可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生姜可以温中散寒,除痰止咳。
大承气汤的适应症状非常多,主要是用于治疗气虚不足、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乏力等症状,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孕妇和虚弱体质的人群。
同时,在中医药的实践中,大承气汤还可以治疗失眠、神经衰弱、头晕、失语、肌肉强直、腹胀、痛经等多种疾病。
总之,大承气汤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中药方剂,它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促进身体的健康。
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这个趣味歌诀,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承气汤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大承气汤组成,加减,方歌方解,大承气汤的临床运用
大承气汤组成,加减,方歌方解,大承气汤的临床运用【大承气汤原文】1.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208)2.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209)3.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曰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
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
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2)4.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5)5.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
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
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17)6.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20)7.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
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38)8.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虐状。
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
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
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0)9.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
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1)10.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42)1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1)12.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2)13.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14.发汗不解,腹满急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大承气汤
《伤寒论》——大承气汤【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10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为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诠释】伤寒,误用吐下法之后,变证逢生。
首先是化热伤津,不仅是表证不解,热移肠腑,五六日甚至十余日,不大便,而且日晡(傍晚)潮热,不恶寒但恶热,手足戳然汗出,便硬必谵语,腑实热盛上扰神明,出现自言自语或语无伦次如见鬼状,此乃热极狂躁扰神之象。
如果发展严重,神昏不识人,循衣摸床,手足出现无目的自我动作,恐惧不安,两目直视,似有动风之兆。
由于病情严重,必须参佐脉象断其预后。
弦脉者生,此脉证相应,真阴不竭,胃气尚存,有望生机;若脉涩者,津枯液涸谓之无胃气,故曰死。
脉微者,若单发谵语,宜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得快利即止,勿使过剂,重伤津液。
【治法】峻下热结,急下存阴。
【方药组成】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服法与禁忌】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四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泽,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经方方论】大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肠燥便结之方,首用大黄,味苦性寒,攻下泻火,荡涤实热;热传阳明之腑,燥结伤津,大便必数日不行而成硬结,故配芒硝者,咸寒软坚,以散结硬,与大黄协同使用,则攻下之力更峻。
肠为屎腑,肠不动便不行,故用枳实、厚朴,下气除满,增强肠蠕动,协同硝黄而成泻下峻剂。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岳某,男,67岁。
初诊日期1965年7月3日:恶寒发热5天,伴头痛、咳嗽、吐黄痰,体温39.5℃。
曾服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荆芥、芦根、黄芩、前胡、枇杷叶等)2剂,热不退。
经X线检查,诊断为左肺上叶肺炎。
又用银翘散加减2剂,汗出而热仍不退。
又予麻杏石甘汤加减1剂,汗大出而热更高,体温41.1℃。
大承气汤——精选推荐
⼤承⽓汤⼤承⽓汤(《伤寒论》)[组成] ⼤黄四两酒洗(12g)' 厚朴⼋两去⽪,炙(24g) 枳实五枚炙(12g) 芒硝三合(9g)[⽤法] 上四味,以⽔⼀⽃,先煮⼆物,取五升,去滓,内⼤黄,更煮取⼆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现代⽤法:⽔煎,⼤黄后下,芒硝溶服)。
、 [功⽤⼘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便秘结,频转⽮⽓,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溅然汗出,⾆苔黄燥起刺,或焦⿊燥裂,脉象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燥,脉象滑数。
3..⾥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病机分析] 阳明主⾥,统属胃肠,胃肠的主要功能是受纳与消化⽔⾕,吸收精华,排泄糟粕。
正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所云:“脾、胃、⼤肠、⼩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名⽈器,能化糟粕,转味⽽⼈出者也。
”《素问.五脏别论》亦云:“夫胃、⼤肠、⼩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之所⽣也,其⽓象天。
故泻⽽不藏,此受五脏浊⽓,名⽈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云:“六腑者,传化物⽽不藏,故实⽽不能满也。
”故有“六腑以通为⽤”之论。
⼀旦外邪内传阳明之腑,⼈⾥化热,与肠中宿⾷相结,则糟粕秘结,壅⽽为实,⽽成阳明腑实之证。
邪热与宿⾷互结,浊⽓填塞,糟粕结聚,腑⽓不通,故⼤便秘结,频转⽮⽓,脘腹拒按,按之则硬;阳明邪热,充斥内外b且阳明旺于申、⾣之时,故发热如潮汛之有信,⽽为潮热;腑热熏蒸,上扰神明,故神昏谵语;《素问。
太阴阳明论》云:“四肢皆禀⽓于胃”,今阳明胃热炽盛,迫津外泄,故⼿⾜溅然汗出;阳明燥实内结,⾥热消烁津液,故见⾆苔黄燥起刺,或焦⿊燥裂,脉沉实。
⾄于热结旁流⼀证,系因腑热炽盛,燥屎内结不出,迫肠中津液从旁⽽下所致,故虽⾃利清⽔,但⾊青⽽秽臭,并见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之症,结者⾃结,下者⾃下;热结旁流,最易伤津,津伤燥热更甚,故见⼝燥咽⼲;因“旁流”是现象,“热结”是本质,故脉象滑⽽数。
大承气汤《伤寒论》(东汉·张仲景)
大承气汤《伤寒论》(东汉·张仲景)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
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八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现代运用: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幽门梗阻、急性菌痢等汤头: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闷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清酒洗)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柯琴:“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气之不须也,故功积之剂,必用气分之药,故以承气名汤。
分大小有二义焉,厚朴倍大黄,是气药为君,味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大泄下也。
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味少性缓,制小其服,欲和胃气也。
煎法更有妙义,大承气之先后作三次煎者,何哉?盖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欲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也。
若小承气三物同煮,不分次第,只服四合,但求地道之通,而不用芒硝之峻,且远于大黄之锐,故称微和之剂云”(《伤寒来苏集·卷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
大承气汤,中药方剂,出自《伤寒论》,主治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大承气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本方为寒下的重要方剂。
在《伤寒论》中所治证候凡十九条,治疗范围广泛,但以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里热实证为主治重点。
由于实热与积滞互结,浊气填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频转矢气,脘腹痞满疼痛,里热消灼津液,糟粕结聚,燥粪积于肠中,故腹痛硬满而拒按。
热邪盛于里,上扰心神,故见谵语。
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里热炽盛,蒸迫津液外泄,则手足濈然汗出。
热盛伤津,燥实内结,故见舌苔黄燥,甚或焦黑起刺,脉沉实。
“热结旁流”,是因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但自利清水,色青而臭秽不可闻,并见脐腹部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灼津液,阴精大伤,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舌苔焦黄燥裂。
若实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受遏,不得达于四肢,则可见热厥之证;热盛于里,阴液大伤,筋脉失养,又可出现抽搐,甚至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之痉病;如邪热内扰,则可见神昏,甚至发狂。
上述诸证,症状虽异,病机则同,皆由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盛而津液大伤所致。
此时宜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救阴,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
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
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大承气汤实验研究l.增加胃肠道推进机能及肠容积《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0~791,大承气汤经小白鼠口服投药后有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的作用,在投药后10分钟,作用就已明显。
但经静脉给药组,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未见有增强。
经口投予大承气汤,并有明显增加肠容积的作用。
2.促进肠套迭的还纳,解除梗阻《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2~793,在观察大承气汤对解除肠梗阻的一般作用机理的实验表明,给药组10只家兔(人工肠套迭)完全还纳,平均还纳时间为15分30秒,还纳率100%,对照组中仅3只还纳。
实验还认为,大承气汤对肠管的作用,以局部为主。
大承气汤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古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本方煎煮方法亦应注意,原书是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最后下芒硝。
因硝、黄煎煮时间短,可以增强泻下作用。
大承气汤禁忌使用本方时,应以痞(心下闷塞坚硬)、满(胸胁脘腹胀满)、燥(肠有燥屎,干结不下)、实(腹中硬满,痛而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中硬满不减)四证及苔黄、脉实为依据。
正如张秉成说:“此方须上中下三焦痞满燥实全见者,方可用之”。
吴瑭亦说:
“承气非可轻尝之品。
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脉体沉实,的系燥结痞满,方可用之”。
大承气汤文献方论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阳邪入里,痞、满、燥、实、坚全俱者,急以此方主之。
调味承气汤不用枳、朴者,以其不作痞满,用之恐伤上焦虚无氤氲之元气也;小承气汤不用芒硝者,以其实而未坚,用之恐伤下焦血分之真阴,谓不伐其根也。
此则上中下三焦皆病,痞、满、燥、实、坚皆全,故主此方以治之。
厚朴苦温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泄满,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泄实去热。
”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