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高一教案.doc

合集下载

职高数学必修一教案

职高数学必修一教案

职高数学必修一教案

教案标题:职高数学必修一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为职业高中学生设计一节关于数学必修一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学必修一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学必修一中的重要概念,包括代数、几何和概率等方面;

2. 掌握数学必修一中的基本技能,包括计算、解方程、作图等;

3.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涵盖数学必修一中的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1. 代数:包括代数式的化简、方程的解法和不等式的求解等;

2. 几何: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概率: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和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知识讲解与讨论(20分钟):

-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介绍数学必修一中的代数、几何和概率等知识点; - 结合实际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难题。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

-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职高部高一数学下学期电子教案

职高部高一数学下学期电子教案


P
与死亡时碳
14
的关系为
P
(
1
t
) 5730
.
探究该式意义?
2
小结:实践中存在着许多指数函数的应用模型,如人口问题、银行存款、生物变化、自然科
学.
2. 教学根式的概念及运算: ① 复习实例蕴含的概念: (2)2 4 , 2 就叫 4 的平方根; 33 27 ,3 就叫 27 的立方根.
探究: (3)4 81 , 3 就叫做 81的?次方根, 依此类推,若 xn a ,那么 x 叫做 a 的 n 次方 根. ② 定义 n 次方根:一般地,若 xn a ,那么 x 叫做 a 的 n 次方根,其中 n 1 , n
n 次方根的求解,会用分数指数幂表示根式, 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根式与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运用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学生回答,老师板演) 1. 提问:什么叫做根式? 运算性质? 2. 提问:分数指数幂如何定义?运算性质? 3. 基础习题练习: (口答下列基础题)
3
2
5. 求值: 25 2 ; 27 3 ;
(
36
)
3 2
;
(
25
)
3 2
;
4
81
3
92 ;
2
3 3 1.5 6 12

[高一数学]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1-5章共41份教案][精品全套]

[高一数学]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1-5章共41份教案][精品全套]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根底模块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三章函数 (1)

3.1.1 函数的概念 (1)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5)

3.1.3 函数的单调性 (8)

3.1.4 函数的奇偶性 (13)

3.2.1 一次、二次问题 (17)

3.2.2 一次函数模型 (20)

3.2.3 二次函数模型 (24)

3.3 函数的应用 (28)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30)

4.1.1 有理指数(一) (30)

4.1.1 有理指数(二) (34)

4.1.2 幂函数举例 (38)

4.1.3 指数函数 (41)

4.2.1 对数 (45)

4.2.2 积、商、幂的对数 (48)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52)

4.2.4 对数函数 (54)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57)

第五章三角函数 (60)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60)

5.1.2 弧度制 (64)

5.2.1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67)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根本关系式 (71)

5.2.3 诱导公式 (75)

5.3.1 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80)

5.3.2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84)

5.3.3 三角函数值求角 (87)

第三章函数

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 理解函数符号y=f (x)的意义,会求函数在x=a处的函数值.

3. 通过教学,渗透一切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及两要素,会求函数在x=a处的函数值,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难点】

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级安徽职高高一数学教案:分段函数

级安徽职高高一数学教案:分段函数

课题:分段函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段函数的定义

2.掌握分段函数的表示法

3.知道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只是表示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

教学重点:

如何列出具体问题的分段函数

教学难点:

如何列出具体问题的分段函数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入

例1 在国内投寄平信,每封信不超过20克重付邮资60分,超过20克重而不超过40克重付邮资120分,依此类推,每封x 克重(0<x ≤60)的平信应付邮资(单位:分):

(](](]⎪⎩

⎪⎨⎧∈∈∈=60,40,18040,20,12020,0,60x x x y ,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y (分)

解: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 180 º──· 120 º──·

60 º──•

0 20 40 60 x

(克)

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有些函数在它的定义域中,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范围,对应法则不同,这样的函数通常称为分段函数

二.分段函数的作图

分段函数有几段,它的图象就由几条曲线组成。作图时,要特别注意每段端点的虚实 例2 画出函数y=| x |=⎩⎨⎧≤-≥)

0(,)0(,x x x x 的图象

注: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

另:分段函数是由各段上的解析式用符号“{”合并成的一个整体,定义域是各段自变量取值集合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函数值集合的并集。如:在例1中,定义域为x ∈(]60,0,值域是{50,100,150};

在例2中,定义域为x ∈R ,值域是{y | y ≥0}

课堂练习: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

∈∈=,2,22,0,3x x x y (2)[)[]⎩

职高高一教案模板教案范文数学

职高高一教案模板教案范文数学

课时:2课时

年级:职高高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能够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

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

教学重点:

1. 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

2. 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一次函数图像的识别和性质的理解。

2. 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的确定。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练习题

3.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身高与年龄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

些问题的数学模型。

2. 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

1. 一次函数的概念:函数y=kx+b(k≠0)称为一次函数。

2. 一次函数的图像:直线,斜率k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b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

3. 一次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4. 举例说明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实例分析

1. 展示实例:购物打折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函数关系,得出一次函数模型。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

2. 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

2. 提问:如何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课讲授

1.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确定:通过观察、分析,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

职业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定积分的积分法解题。

教学重点:积分法求定积分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复杂函数的定积分求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讲解

1. 定积分的概念:介绍定积分的定义及性质。

2. 积分法求定积分的步骤:先求不定积分,再进行区间替换。

3. 积分法求定积分的技巧:常用积分公式及换元积分法。

三、练习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课堂上解答和讲解。

四、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用积分法求解。

五、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定积分的重要性及应用。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作业本。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定积分的积分法求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中职高一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高一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高一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教案标题:中职高一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3. 熟练运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函数的图像绘制和分析;

4.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建模。

教学重点:

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2.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函数的图像绘制和分析;

2.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

教学准备:

1. 教材:《中职数学基础》上册;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二、知识讲解与讨论(30分钟)

1.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定义和解法,通过例题演示解题过程;

2. 讲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3. 展示函数的图像绘制和分析方法,通过实例演示。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

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学建模;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提升实践能力;

2. 提供更多的习题和练习资源,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情况;

最新职业高中高一(上)数学教案

最新职业高中高一(上)数学教案

讷河市职教中心学校2015 至2016 学年度上学期

课程名称:__数学____

任课班级:_15_会计__

任课教师: __ __ __

课程概况

课题复习二次函数(二)授课时间2015.09.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同学们掌握画二次函数的简图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求y=0时是否有根并画简图难点:画简图

教学方

法讲解法、演示法、做图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一、组织上课:查手机

二、引入新课:根据上节内容引入。

三、新课讲授:

(一)令方程,判根求解。

ax2+bx+c=0

△≤0:找距对称轴距离相等的两个点

△>0:求两个根

(二)做图:

1、有两个根

2、有一个根

3、无根

四、课堂练习题:

1、P35页A组1题(画图)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P41页A组4题(画图)

查人

根据上节所

讲解的内容,

接着学,采用

边提问边讲

解的方法,教

师利用一个

例题进行讲

解演示。

教师公布答

由学生进行

小结。

教学后记1、学生做图不规范,没有完成备课所准备的内容。剩余的留作业了。

2、有听课的时候学习学习很认真,说明孩子是懂事的,而就是没有学习能力

课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授课时间2015.09.

德育目标:培养同学们的热爱生活和专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解二次不等式的方法难点:理解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表格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一、组织上课:手机的保管

二、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函数和不等式的关系来引出一

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三、新课讲授:

课堂练习题:

高教版中职高一数学教案

高教版中职高一数学教案

高教版中职高一数学教案

教案名称:由数字到代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并应用数学中的基本代数概念,如变量、代数式、方程式等。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通过代数化简和变形推导数学关系。

3.过程目标: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2.熟练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代数表达式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转化关系。

2.解决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显示几道简单的数学问题,如“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

2.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二、引入代数表达式(15分钟)

1.定义代数表达式:“代数表达式是由数字和字母通过运算符号相连而成的表达式,它可以表示数值关系,也可以表示一系列数的计算规则。”

2.用具体的例子解释代数表达式的概念,并解释字母在代数表达式中的含义。

3.提示学生看到代数表达式后,能够快速理解其含义,实现代数式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转化。

三、代数式的运算(20分钟)

1.提供几个简单的代数式,要求学生进行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分配律。

2.小组合作讨论,解释运算方法和答案。

3.教师进行及时讲解和复习。

四、实际问题与代数表达式(20分钟)

1.举例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代数表达式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思路。

3.教师进行听辨和及时辅导。

五、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20分钟)

1.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最高

[高一数学]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1-5章共41份教案][精品全套]

[高一数学]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1-5章共41份教案][精品全套]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根底模块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三章函数 (1)

3.1.1 函数的概念 (1)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5)

3.1.3 函数的单调性 (8)

3.1.4 函数的奇偶性 (13)

3.2.1 一次、二次问题 (17)

3.2.2 一次函数模型 (20)

3.2.3 二次函数模型 (24)

3.3 函数的应用 (28)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30)

4.1.1 有理指数(一) (30)

4.1.1 有理指数(二) (34)

4.1.2 幂函数举例 (38)

4.1.3 指数函数 (41)

4.2.1 对数 (45)

4.2.2 积、商、幂的对数 (48)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52)

4.2.4 对数函数 (54)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57)

第五章三角函数 (60)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60)

5.1.2 弧度制 (64)

5.2.1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67)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根本关系式 (71)

5.2.3 诱导公式 (75)

5.3.1 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80)

5.3.2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84)

5.3.3 三角函数值求角 (87)

第三章函数

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 理解函数符号y=f (x)的意义,会求函数在x=a处的函数值.

3. 通过教学,渗透一切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及两要素,会求函数在x=a处的函数值,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难点】

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上教案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上教案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上教案

教学内容: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代数的基本概念,包括代数式、方程与函数;

2. 掌握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代数式的化简、方程的求解和函数的运算;

3. 能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代数式的化简与方程的求解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 学生参与:提前复习代数基础知识,准备课堂参与。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代数的概念,说明代数在数学中的作用;

2. 提问学生对代数的了解,引发学生兴趣。

二、讲解代数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介绍代数式、方程与函数的基本概念与区别;

2. 示范代数式的书写与识别;

3. 解释代数式中字母的含义与数值的关系。

三、讲解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15分钟)

1. 讲解代数式的加减乘除法运算法则;

2. 示范代数式的化简过程,包括合并同类项等;

3. 讲解方程的解法,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给学生布置代数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与化简;

2. 引导学生在化简与解题过程中,发现代数运算中的规律与技巧;

3.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心得。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

1. 讲解代数式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如勾股定理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代数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题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2. 总结代数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鼓励学生多多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但仍需加强练习与巩固。下节课将继续深入代数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3篇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3篇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3篇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向量作为工具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小节的重点是结合向量知识证明数学中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以及不等式、三角公式的证明、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利用向量知识解决不等式、三角及物理问题,感悟向量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些数学问题,使一些数学知识有机联系,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了解构造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平面向量知识在各个领域中应用.

难点:向量的构造.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与回顾

1、提问:下列哪些量是向量?

(1)力 (2)功 (3)位移 (4)力矩

2、上述四个量中,(1)(3)(4)是向量,而(2)不是,那它是什么?

[说明]复习数量积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课

例1(书中例5)

向量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物理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在数学学科中也有许多妙用!请看

例2(书中例3)

证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由基本不等式知(1)式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证法(二)向量法

[说明]本例关键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式结构特点,构造向量,并发现(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例3(书中例4)

[说明]本例的关键在于构造单位圆,利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公式得到证明.

二、巩固练习

1、如图,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 km/h.

(1)如果他径直游向河对岸,水的流速为4 km/h,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沿北偏东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是8 km/h.

(2) 他必须朝哪个方向游才能沿与水流垂直的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职业高中高一(上)数学教案

职业高中高一(上)数学教案

讷河市职教中心学校2015 至2016 学年度上学期

课程名称:__数学____

任课班级:_15_会计__

任课教师: __ __ __

课程概况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函数的定义和常见表示方法;

2. 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函数的简单运算;

3. 能够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函数的定义和常见表示方法;

2. 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1. 函数的符号表示和字母表达法;

2. 函数的运算与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一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 学生:提前预习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复习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明函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

二、讲解

1. 讲解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等;

2. 讲解函数的运算方法,包括函数的加减、乘除、复合等;

3. 举例说明函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

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函数的基本运算和应用;

2. 辅导学生解答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

四、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

1.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习题;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课堂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氛围活跃。但在讲解函数的基本性质时,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更多函数应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

职高高一教案模板教案范文数学

职高高一教案模板教案范文数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3)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 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因式分解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提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否解决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新知

(1)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2)小组合作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3)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3. 应用新知

(1)给出一些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求解。

(2)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决。

4.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

(2)提出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高数学必修一教案

职高数学必修一教案

职高数学必修一教案

教案标题:职高数学必修一教案

教案目标:

1. 熟悉职高数学必修一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4.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1. 数与式

2. 一次函数与方程

3. 二次函数与方程

4. 直线与圆

5.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数与式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概念。

2. 概念讲解:讲解数的分类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3.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课:一次函数与方程

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概念讲解: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特征,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

的概念。

3.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课:二次函数与方程

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特点。

2. 概念讲解: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特征,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

的概念。

3.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课:直线与圆

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直线和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直线和圆的特点。

2. 概念讲解:讲解直线和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引导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概念。

3.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直线和圆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课: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高数学高一教案

篇一:中职高一上学期教案全

【课题】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

(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能力目标:

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3)针对集合不同情况,认识到可以用列举和描述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然后再对表示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知识的升华;

(4)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5)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自然地层层推进教学.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1 -

- 2 -

- 3 -

- 4 -

- 5 -

篇二:职高数学教案第一册

科目:数学教案(第一册)

初中知识复习(1-4)

第一节乘法公式、因式分解

重点:和(差)的立方公式,立方和(差)公式及应用,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试根法难点:公式的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教学过程:

一、乘法公式

引入:回顾初中常用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从项的角度变化)那三数和的平方公式呢??a?b?c?2ab?2bc?2ac (从指数的角度变化)看看和与差的立方公式是什么?如??,能用学过的公式推导吗?(平

方―――立方)

3

2

2

2

2

3?2a3?3a2b?3ab2?b3···················①

那??呢,同理可推。那能否不重复推导,直接从①式看出结果?将中的b换成-b即可。(?b?R)▲这种代换的思想很常用

,但要清楚什么时候才可以代换

3

3

3?a3?3a2b?3ab2?b3············符号的记忆,和――差从代换的角度看

问:能推导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吗?即()()=a?b 由①可知,a?b······②立方差呢?②中的b代换成-b得出:a?b? ▲符号的记忆,系数的区别

例1:化简法1:平方差――立方差法2:立方和――立方差

(2)已知x?x?1?0,求证:??8?6x

▲注意观察结构特征,及整体的把握

二、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与乘法运算是互逆变形。初中学过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立方和、立方差等)(1)十字相乘法

试分解因式:x?3x?2?

22

3

3

2

2

3

3

2

2

3

3

3

2

2

2

2

33

要将二次三项式x+ px + q因式分解,就需要找到两个数a、b,使它们的积等于常数项q,和等于一次项系数p, 满足这两个条件便可以进行如下因式分解,即

x+ px + q = x+x + ab = .

用十字交叉线表示

a +b(交叉相乘后相加)若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呢?ax?bx?c,如:2x?7x?3

2

2

2

2

2

如何处理二次项的系数?类似分解:3

1

-6 +-1 = -7

2x2?7x?3?

整理:对于二次三项式ax+bx+c(a≠0),如果二次项系数a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a=a1a2,常数项c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c=c1c2,把a1,a2,c1,c2排列如下:a1 +c1

a2 +c2

2

a1c2 +a2c1 = a1c2 + a2c1

2

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得到a1c2+a2c1,若它正好等于二次三项式ax+bx+c的一次项系数

b,即a1c2+a2c1=b,那么二次三项式就可以分解为两个因式a1x+c1与a2x+c2之积,即2

ax+bx+c=(a1x+c1)(a2x+c2)。〔按行写分解后的因式〕十字相乘法关键:(1)看两端,凑中间;(2)分解后的因式如何写(3)二次项系数为负时,如何简化

5x?6xy?8y(3)例2:因式分解:(1)?6x?7x?5 (2)?2 (2)分组分解法

分解xm?xn?ym?yn,观察;无公因式,四项式,则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及十字相乘法两种方法

适当分组后提出公因式,各组间又出现新的公因式,····叫分组分解法▲如何适当分组是关键(尝试,结构),分组的原则,目的是什么?分组后可以提取公因式,或;利用公式练习:因式分解(1)x?9?3x?3x (2)x?4?4y

(3)x?3x?4 (试根法,竖式相除)归纳: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

3

3

2

2

2

222

作业:

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5x?6;(2)x?5x?6;(3)x?5x?6;(4)x?5x?6 (5)3x?2ax?a;(6)x?y?xy?xy;(7)2a?b?ab?2a?b (8)a?64;(9)x?x?a

第二节二次函数及其最值

重点: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韦达定理,给定区间的最值问题难点:给定区间的最值问题教学过程:

一、韦达定理(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二次方程ax?bx?c?0什么时候有根(判别式?0时),此时由求根公式得,

2

2222

22332222

62

?b?b2?4acx?,求出了具体的根,还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那可以不解方程,直

2a

接从方程中看出两根和(积)与系数的关系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