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角度解析(四):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高中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键入文字]高中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学无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应该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高三历史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学子。
1、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及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2、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⑴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其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想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⑵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①在实业救国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一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二是一战期间的短暂发展。
1。
自拟论题从一个角度论述中国近代化历程
自拟论题从一个角度论述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国进入近代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帝国主义通过侵略战争,客观上使中国的经济进入了近代化,以下是我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阶段的认识:1、近代化的觉醒对于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一些有志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梦中醒来,睁眼看世界,龚自珍在当时发出了有天下者,莫高于平之上也的呼声。
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解决当时的民流问题上。
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但未触动封建剥削制度本身。
因此,他不可能根本解决流民问题,林则徐积极改革封建时弊,努力谋求民强国富。
他积极主张藏富于民,在财政,金融,漕运,矿务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反对外国侵略,改革封建弊端促进生产和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改良派的近代化在经济上,早期的改良派反对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总是先有富后有强,富了就必然会强。
而要达到富,就得破旧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商业和工业。
早期改良派在经济上的改革主张是要在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全面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逐步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维新变法19世纪60到70年代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
其中一部分由地主,官僚,买办转化而来,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
另一部分由商人,手工工场主,作坊主转化而来,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
维新变法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维新派企图冲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抵触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压迫。
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民族文化创造条件,戊戌变法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措施,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4、辛亥革命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的条件下较以前有很大的发展。
中国民族主义获得了一次虽然有限却是相当有利的发展机遇。
首先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强,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城乡手工进一步遭到破坏,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投资设厂上有利可图;其次是全国各地掀起的抵制外货,收回路矿权等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商品倾销和投资活动。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第一:理论分析一、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高考热点五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二、重点难点:
1、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实现近代化与完成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
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致力于理论创新,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共对自己的使命有了进一步认识。使全党认识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先进”的现代化,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是经济、资源、人口、科技、环保、文化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人绝境。
高中历史的解析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的解析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挑战的过程,通过对高中历史的深入学习和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通过分析清末的晚清政治环境、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来探讨现代中国的发展轨迹。
1. 清朝末年的政治环境清朝末年,国家政权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清政府陷入混乱之中。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内外交困逐渐引发了群众的不满情绪,并在晚清时期逐渐形成了一股寻求变革的力量。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从封建专制向民主革命的转型。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领导的联合俄国、西方列强统治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大规模群众性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化。
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4.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通过推进土地革命、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和武装反抗,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场伟大斗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6.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一场战争。
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阶段。
通过对高中历史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种种变革和挑战。
从清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再到五四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这些事件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则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社会主义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三历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它将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具体来说,政治上是建立起近代的政治制度(政治民主化),经济上是建立起工业化的国家,思想文化上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和其他意识形态,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前提是政治的民主化。
由于中国的历史发展比较特殊,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政治上不完全独立,而中国的独立都没有实现。
因此中国要实现近代化,就必须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独立;另一个是实现政治的民主。
传统教材或者说传统的史学理论将之概括为反帝、反封建。
这也是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
中国政治的近代化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推翻封建势力统治,建立近代化国家政体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程,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再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经济上,由独立的封建经济—外资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完全确立。
1840年的鸦片战争把古老的封建帝国拖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便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探索历程,近代化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了近代化的实践,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但政治现代化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落后,但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却先行一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历史一共是109年。
在这109年当中,前80年的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后30年又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化问题(有结构、有重点分析、有练习)
第四讲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历程【高考导航】1、导航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新旧之争;有吸收,也有拒斥;有拿来主义,也有先入为主;有水乳交融,也有囫囵吞枣。
中国近代前期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与不断融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三个层次。
两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为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是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
三个层次:技术成果(器物层);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层);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层)。
2、考点1)、工业近代化A、洋务运动B、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C、百日维新D、清末新政E、新中国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2)、政治民主化: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预备立宪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3)、西学东渐与近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考点扫描】一、知识网络1、工业近代化:1)、洋务运动①两个阶段: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工企业。
高考历史三轮热点专题复习专题五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专题五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考点评述】●考情分析本专题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发展部分是近几年高考命题分布较为均匀且极为密集的区域。
自2010年至2014年,几乎一直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着,成为一种惯性延续,要引起高度重视。
1.从考查题型上看,近几年的考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而且多数是材料式(图片、曲线、表格、对联、文献资料等)的选择题,体现新课标精神,以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013年除了山东和全国大纲卷没有涉及外,其它所有的试卷都有命题。
广东卷、浙江卷、海南卷、北京卷、重庆卷还有大题呈现。
2014年高考中,广东文综、福建文综、四川文综、北京文综、上海单科、重庆文综、山东文综等都以非选择题形式命题,分值超过了选择题。
2.从内容上看,侧重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特别是民族工业的发展部分,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从考查形式看,本专题考查点多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联系,以现代化史观认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考查角度新颖。
4.从题目的难易程度看,多数是中档题目,难度适中,这体现了高考题的基本特点。
●品味经典1.(2014·山东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点评: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迁移运用的能力。
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提示;二要对“资本输出”“民族工业”等名词概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通过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分析: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中时间不一致,故A项错误;“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贸易此时仍未入超,故C项错误;材料中“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遂使家家置纺车”的信息说明市场扩大促进江浙丝织业发展,故D项正确。
专题07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895—1919年-2020年高考历史命题角度分析预测
专题07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895—1919年维度1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角度,精选1895-1919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以及中国军民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明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推动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动力以及清政府、北洋军阀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2)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角度,精选爱国军民反抗侵略的壮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观。
维度2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这两个核心素养角度,结合文献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评价史料的能力。
(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理解辛亥革命的成与败,形成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3)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角度,精选近代社会各阶层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的事迹,体会近代中国各阶层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维度3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考查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时代特征及原因。
(2)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角度,考查实业救国思想出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3)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角度,精选丰富图片、表格、文字史料等再现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形成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正确认识。
维度4 思想观念近代化(1)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角度,精选从维新思想到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思想的文献、图片等,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向西方学习思潮发展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史料的能力。
(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进步思想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并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
(3)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角度,体会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不断追求进步、探索真理的爱国主义情怀。
角度一甲午中日战争1.(2018·全国卷Ⅲ·T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推荐下载】高中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键入文字]
高中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学无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应该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高三历史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学子。
1、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及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2、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⑴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其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
1。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马斌226300在高三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时,当复习到中国近代化专题部分,许多同学对什么叫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包括哪几个阶段等问题理解不清,甚至产生误解。
而这一专题在高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2003年全国高考就考了一条关于中国近代化的问答题。
为此,特作如下简要分析。
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近代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变化;三是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变化。
近代化的核心、本质是资本主义化。
所以,近代化可以叫做资本主义近代化。
二、中国近代化的阶段中国近代化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起步阶段(1840-1895)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主要是学习以科技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阶段;这一阶段近代化还停留在经济领域,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工业到民用工业、由国营工业到民营工业的历程,并逐渐向教育领域国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从甲午战争到大革命失败,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革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工业化迈出一大步,政治民主化开始并有突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从国共十年对峙开始到解放战争胜利,主要是近代化的艰难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情况下,缓慢发展。
三、中国近代化包含的具体层面1、经济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刺激下,在洋务运动倡导下,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但发展缓慢;甲午战争后,由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民族工业到19世纪末才有显著发展;戊戌变法试图推进经济的近代化,但很快失败;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后,中华民国鼓励和保护工商业,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高三历史中国的近代化问题
13、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主要包括近代思想观念的转换、 近代企业的创办、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这三个方面对近 代文明的追求与实践。思想观念的转换是推动和实现近 代化的首要条件。只有经济近代化,没有政治近代化是 行不通的。因此,那些在中国近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无 论在思想文化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抑或政治领域, 尤其是革命斗争领域做出过贡献的人物都是值得肯定的。
其中中央人民政府执政时期是近代化发展速度 最快的时期;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 期是近代化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的时期;晚清政府统 治的后期,在民族资产阶级和清政府的共同努力下, 近代化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影响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思想观念——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重农轻商。
★工业生产过程中——资金缺乏(无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技 术 缺乏(无大机器生产的基础,只靠引进一些);人才缺乏, 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
4、林则徐、魏源等在主张抵抗侵略的同时,又主张学 习西方的长技,迈开了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5、洋务派是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集团,他们极力主 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比较务实。他们创办的军事工业是官办的, 带有资本主义企业的若干色彩,近代化大机器生产的某些特征开 始萌生。他们创办的民用工业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 形式,以赚钱盈利为目的,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由此 揭开了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序幕。
6、“新政”是由清政府主持和领导的一场带有近代化性质的全 面改革运动,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尽管清 政府主观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客观上加快了中国向近代 化迈进的步伐。
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前十年,其采取的措施在客观上有 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8、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产生之后,随着其力量的不断发展壮 大,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阶级内部的不同力量在 不同的领域的不断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发展。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专题五: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四)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2、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
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前进。
5、知识、人才是关键:科学技术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例题:㈠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作了哪些尝试?(2)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取得了什么成果?(3)在“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方面,具有空前影响的是什么运动?任列举两个此次运动的代表人物。
(4)在近代化过程中,中国主要向西方学习,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改革开放后,中国富强起来,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①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开办军事和民用工业;②戊戌变法中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2)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3)①新文化运动。
②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状态,加之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旧中国无法富强起来。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富强起来,主要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㈡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进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导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的历程中,中国天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结构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阶段性的成果:(1)经济上: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阶段性的成果:(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经济上(工业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近代史 高考命题方向
中国近代史高考命题方向
中国近代史高考命题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时空观念、史
料实证、历史解释这三个核心素养角度,分析列强侵华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评价史料的能力。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
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并分析农民阶级在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
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这三个核心素养角度,认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概况以及这一时期思想界“向西方学习”思潮的表现,分析归纳我国早期近代化的特点。
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家国情怀角度,体会
各阶层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中国近代史高考命题方向还可能涉及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发展等内容。
在复习备考时,需要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并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09年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初在萌芽状态。
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 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经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1949) 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56)
思想: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 )
世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日本侵华、第二次世界大战
社会生活:1928近代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
阶段特征阐释 1927年开始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近代化艰难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十 年,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 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近代化的历史任 务, 1949年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为现代化的迅 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中国
1840—1860年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在不自觉地孕育着进步因 素,虽然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近代化的历程也并没有真正开始,但中华文明出现新的拐点。
近代化概念和多种史观
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 二 、要变注为意取理得清新晚民清主时主期义、革民命国胜时利期;(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南京再国次民,政五府四统运治动时后期马)克、思旧主民义主开主始义成革为命新时思期潮、的新主流, 民主主义为革政命治时民期主等化时的间新概发念展与提近供代了化科历学程理的论关依系据。。
高三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三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就是以________中心(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从而使______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以公民取代臣民,使整个社会逐步___________。
中国近代化三项历史使命: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反封建(民族独立和民主化);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
一、中国近代化概况1、内涵:(1)经济_________:核心A开端:____________(军事、民用)B发展:___________产生、发展C新阶段:建国后的工业化。
(2)政治:A维新派在___________时期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_____________B资产阶级革命派在__________时期推翻______,建立___________,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____________》C中共领导____________革命,建立________________政权。
(3)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萌发—“中体西用”______思想—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思想—马克思主义、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理论。
(4)军事近代化: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______—“新政”编练__________—大革命_________军校创办和__________—中共____________建设2、历程:(1)起步阶段:_____ ~____A特点:________领域的近代化(器物层次),______ 、________、_______方面有一定变化,但未涉及到政治领域的革新。
B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__________A特点:近代化由“器物”上升到“制度”、“文化”层面。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复习梳理:高频考点五、全面理解中国近代化
高频考点五、全面理解中国近代化
1.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起步阶段(1861—1895年):主要是洋务运动。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初步发展阶段(1895—1927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相结合,是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领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从思想上看,“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
(3)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
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谈起。
2.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1)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与中国人民对外抗争紧密相联;
(2)具有与西方明显不同的近代化特点,发展十分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角度解析(四):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为高考必考知识点,其命题位置固定,全国卷均为文综28题,即历史学科的第五个选择题。
中国近代化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作用显著,但近代化的过程中带有被动性特征,近代化是在外来侵略的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命题过程中主要围绕着经济近代化、政治近代化、思想文化近代化、军事近代化和外交近代化五大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一、经济近代化:
1.命题特点:本部分内容为高考选择题高考考点,每年几乎都有涉猎,复习备考中需给予足够重视。
2.命题内容:
(1)洋务运动:
①60年代——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创建近代军事工业,军事工业属于封建官办性性质。
主要代表企业: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崇厚经营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②70年代——90年代以“求富”为旗号,创建近代民用工业,民用工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主要代表企业: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2)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空前打击、陷入绝境——获得新生
(3)清末新政:
3.真题解析:
例题1:(2016年全国1卷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例题2:(2016年全国2卷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例题3:(2017年全国1卷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例题4:(2017年全国2卷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专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二、政治近代化:
1.命题特点:
本部分内容为高考选择题高考考点,高考中多有涉猎,复习备考中需给予足够重视。
2.命题内容:
(1)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2)清末新政
3.真题解析:
例题1:(2019年全国2卷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三、思想文化近代化:
1.命题特点:
本部分内容为高考选择题高考考点,高考中多有涉猎,复习备考中需给予足够重视。
2.命题内容:
(1)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
(2)洋务思想;
(3)维新思想;
(4)新文化运动;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6)二十世纪思想理论成果;
(7)近代教育体制改革。
3.真题解析:
例题1:(2019年全国1卷27)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四、军事近代化:
1.命题特点:
本部分内容为高考选择题高考考点,高考中多有涉猎,复习备考中需给予足够重视。
2.命题内容:
(1)洋务运动:筹划海防,编练海军。
(2)清末新政。
3.真题解析:近三年全国卷暂未有命题。
五、外交近代化:
1.命题特点:
本部分内容为高考选择题高考考点,高考中多有涉猎,复习备考中需给予足够重视。
2.命题内容:
(1)洋务运动期间总理衙门的设立;
(2)晚晴外交。
3.真题解析:
例题1:(2018年全国1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例题2:(2018年全国2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硫球国向中国进责,有地方督扰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落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自”,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己经解体
C.地方督扰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