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小报
红色故事简短精选10篇
红色故事简短精选10篇简短的红色故事1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____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波,机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施行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珍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胁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____?”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简短的红色故事2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____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____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宏伟的纪念碑,碑上铭记着____总司令的题词:“捐躯为国,永垂不朽!”____,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参加中国____。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英勇,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英勇奖章”、1枚“毛____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____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____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组组长,带着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成功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____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均未成功。
节日小报评选方案
呼市第十四中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节日小报制作、评选方案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进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引导学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国庆节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展节日小报评选活动,活动实施方案如下:一、领导小组由学生处负责主要工作,整理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活动主题各传统节日、法定节日、纪念日、校园节日主题节日小报。
三、活动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各班。
四、实施步骤1、组织发动阶段。
发放通知到各班班主任处,由班主任组织班级学生创作,(每学期开学开始,每月一期)2、作品收集整理阶段。
班主任负责收集整理作品并进行班级内部评选(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自行制定评定等级)。
3、评选表彰阶段。
每学期进行评比,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表彰活动。
六、活动要求1、分高一年级组、高二年级组分别进行评比。
2、作品要求:①、每份作品以个人为单位,所有稿件正面要注明学校、班级、姓名。
②、规格:A3,版面布局合理。
③、必须包含报头、插图和文字等三部分。
④、每期制作的的手抄报围绕一个节日主题进行制作。
⑤、版面制作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绘插图,版面制作不能有任何剪贴;版面制作用笔可任意选择,但不能使用铅笔(不包括彩色木铅笔)。
⑥、文稿要紧扣主题,内容精炼,健康向上;图文并茂,色彩搭配合理;有创造性,选材巧妙;报头新颖、贴切、有创意。
鼓励学生在节日小报中插入自己撰写的文章,摘抄文章请注明出处。
符合以上条件稿件才可进行评选,按各班稿件数量和质量评选优秀班级。
七、奖项设置(1)作品类评审组别:设作品奖、班级奖两项。
(2)各年级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优秀班级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三等奖3名。
八、评奖流程(1)初评。
各班先将作品汇总,在班上先进行初评。
(2)每班每月分别推荐5-10份以上优秀作品到学校学生处参加学校的评选。
语文S版五年级(上)《第24课 梅兰芳》同步练习卷 (2)
潦倒了,他到处借钱,借不到,想出一招来,我今天去问梅兰芳借,他这么道德高尚,
我跟他借钱大概能借着。但是他做好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被他骂一顿。到了梅兰
芳那里,他一五一十,把自己的处境讲一遍,梅兰芳知道这些情况以后,拿出两百块钱
来说:“您走吧。”记者没有想到,一个受过他侮辱的、受他欺负的人,
会这样慷
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他“不屑一顾”的是
奢华的生活,宁愿选择一
种
的生活,由此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
的中国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虽
然他热爱
,但他把
看得更重。
(3)“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
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梅兰芳衣着随意又留
第3页(共5页)
慨地对待他。他被梅兰芳的气度、胸怀感动,当场“扑通”跪下,说:“
”
梅兰芳平静地说:“没关系,你也要吃饭,没关系,去吧!”
这就是梅兰芳对待批评、受到批评时候的一种人生态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诽谤:
慷慨:
落魄潦倒:
无中生有:
(2)用“然”组两个词,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话合成一句话) (3)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4)一向总是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修改病句)
。
7.(3 分)品析语段。
(1)“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这个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优伶”指
道日本人还能强.(qiáng qiǎng)
迫我
演戏吗? (3)面对梅兰芳,日本人着.(zhuó zháo)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手抄报简单别致5张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手抄报简单别致5张犹记当年,烽烟起、卢沟桥畔。
倭寇鬼、蓄谋良久,逞凶来犯。
廿九国军鏖战死,万千百姓遭劫难。
好惨烈、血漫宛平城,尸成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手抄报1学习人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知识。
重温抗日战争历史,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中国是一条巨龙。
卧在世界的东方,多少悲壮的故事在这里上演,让没一个炎黄子孙没齿难忘!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国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沦落到谷底。
作为中国人这是种侮辱。
作为一个青年更有向上的欲望……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史上最强的国家。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输入各种商品但中国人民却不接受,反而中国的瓷器却在英国大受好评。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后来英国发现走私毒品可以获取暴利,并向中国市场输入鸦片。
大量白银流入英国,使中国没有了军役。
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沙滩公众销毁鸦片,这反鸦片战争却为英国攻占中国找到了有力借口,因中国闭关锁国,国力虚弱,无力抵抗英国。
被逼签下史上第一张不公平条约——《南京条约》,条约中提出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银元2100万,并开设各大港口。
从此中国自主权受到影响和压制。
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重返抗日战争历史,勿忘国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奋发国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经漫长的抗击帝国主义和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终于结束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
建立起了伟大的新中国,今天我们应感恩于无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更应该倍感身上肩负的责任和祖国赋予我们伟大的使命。
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应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
让英雄儿女为我们骄傲自豪吧!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是在祖国危机时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今日的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向和平发展的道路,没有战争和硝烟,但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76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当年,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完全是因为中国国弱民穷,经济落后,而今天我们强大了,我们富裕了,但我们不会用仇视的目光看日本看世界,屈辱的历史“可以原谅,但是不可以忘却。
【推荐】七七事变手抄报-范文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七七事变手抄报篇一:七七事变事变简介七七事变事变简介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因发生于1937年7月7日而得名,因发生于当时北平市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因中国驻军第29军拒绝日本驻军进入宛平城搜查失踪日军士兵而发生激战,天津、宛平沦陷。
历史上,七七事变被定性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事件简介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
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
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
7月,天津沦陷。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
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
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发生时间:公元1937年事变发起者:清水节郎、一木清直等。
日军: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师长冯治安旅长王治邦团长吉星文事件起因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七七事变小报手抄报word模版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 对外扩张的道路。
自1874年出兵台
湾开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
(1879年,侵占本属中国领土的琉球;1894到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中国台湾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最多,随后,它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1914年,出兵中国山东。
)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要》。
会后,内阁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根据会议内容起草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内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 历史背景 事件影响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
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
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
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进
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
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
习,一
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
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
29军严词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
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
这
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
变 。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
争的开始,也
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英雄事迹手抄报
英雄事迹手抄报篇一:革命故事手抄报题材王二小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
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
”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
”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道弹药,战斗结束才撤回来。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中国四大古桥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中国四大古桥中国四大古桥1、卢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
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
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现在的卢沟桥。
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2、广济桥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
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
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
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
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3、洛阳桥洛阳桥,原名叫做"万安桥"。
是古代中国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
位于洛阳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
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长834米,宽7米。
小报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正面战场的展开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定下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大方针,为了吸引日本把侵略重点放到日军难以施展的山川河流众多的东南,利用山川河流众多的地形抵消日军装备训练优势,尽量消灭日军有生力量,避免在利于日军装备训练优势发挥的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与日军作战,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为中国争取部分战争主动权,蒋中正决定在上海发动战争。
中国国民革命军扮作保安队进入上海市区。
日军则以保卫租界为名,占领租界外的地区。
8月13日,冲突爆发。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之后,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侵略者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集大批部队一次又一次进行疯狂地“讨伐”,实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加之抗日联军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地方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山上密营损失殆尽,粮食、药品、盐等给养完全断绝,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壮烈牺牲,部队损失惨重。
5卢沟桥烽火
5卢沟桥烽火(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9个一类字,认识3个二类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
它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
它更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
《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初读课文时要特别留意多音字的读音,标出一些长句的停顿。
魔爪(zhǎo)咽(yān)喉挑(tiǎo)衅2.各组汇报学习情况,哪些生词默错,哪些字词学习时有困难。
3.画出音、形、义学习有困难的词语,共同解决。
4. 抽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部分长句子的停顿)。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导分段,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四、检测反馈1.这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学会了生字词,理清了文章脉络,下面请大家检测一下,自己学得怎样。
2.组内交换检查【检测反馈】1.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魔爪.(zhuǎ zhǎo)咽.喉(yān yàn yè)挑.衅(tiāo tiǎo)2.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及防如()如()成()结()同仇()()全()武装人()马()()()而逃万籁()()5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抗战初期的上海救亡报刊
抗战初期的上海救亡报刊作者:朱少伟来源:《检察风云》2015年第18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加紧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许多具有坚定爱国心的上海出版人,毅然投身于救亡运动;尤其是在申城面临沦陷之际,他们在硝烟中迅速办起一批社会影响很大的报刊,积极动员民众奋起抵御外敌,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巴金发起创办《呐喊》1937年夏,巴金住入上海霞飞路霞飞坊(今淮海中路927弄)59号三楼。
在这里,巴金完成了《春》《秋》的写作。
据巴金的《谈春》回忆:“1937年8月淞沪抗日战争爆发,我又把小说放在一边,和朋友们一起办《呐喊》《烽火》。
”在“八一三”事变发生时,巴金为了支持淞沪会战,决定发起创办一份文艺杂志,联合同人“思竭棉薄,为我前方忠勇之将士,后方义愤之民众,奋其秃笔,呐喊助威”。
经过巴金和茅盾等自筹资金和紧张筹备,《呐喊》问世。
《呐喊》为周刊,由因战火处于停顿状态的上海《文学》社、《文季月刊》社、《中流》社、《译文》社联合主办,以登载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杂文、速写、木刻、漫画等为主,竭力呼吁民众行动起来,一致抵抗日军侵略。
在创刊号上,萧乾发表《不会扳枪的干什么好》,申明“即使拿笔,也不再是‘做文章了’”,要用笔当武器;巴金发表《一点感想》,宣布将“用墨水来发泄我们的愤怒”,这其实也是整个上海文化界的共同心声。
然而,租界当局屈从于日军的压力,在《呐喊》第二期刚出版时,便对它进行查禁。
巴金毫不气馁,又着手筹备以新的刊名恢复出版。
当年9月5日,第三期《呐喊》更名《烽火》,继续在沪印行。
《烽火》系32开本,每期16页。
其《创刊献词》呼吁:“大时代已经到了。
民族解放的神圣战争,要求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人贡献他的力量。
”该刊重点推出报告文学、通讯和诗歌,也登载短篇小说、杂文和美术作品,主要撰稿人有巴金、茅盾、王统照、郑振铎、刘白羽、靳以、杨朔、胡风、钱君陶等。
它及时反映淞沪会战前线的情况,广泛报道各地的救亡动态,深刻揭露汉奸的丑恶行径,犹如为反抗日军侵略而熊熊燃烧的“烽火”。
卢沟桥读后感200字
卢沟桥读后感200字卢沟桥读后感1读完《卢沟桥》这篇*,我心中充满自豪与怨恨,文中那一个个精彩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写的是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企图侵占宛平城。
双方交火,最后我军战士从敌人手中夺回卢沟桥。
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名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
当我读到‘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
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
日本鬼子端着上了膛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宛平城扑来。
”的时候,我觉得日本鬼子猖狂到了极点,他们没有把我们中华儿女当人看,真是可恶之极。
接着,我又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刀光闪闪,鲜血四溅。
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的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这一段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中国守军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我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听到我军那荡气回肠的杀喊声,仿佛看到了那哭爹喊娘的狼狈样,我此时无比自豪。
同时,也讴歌了我人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天下兴亡,是我自己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自己的责任。
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我们一定有起来,共同创造中国的新历史。
让我们重温历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我们要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卢沟桥读后感2今天,我学了课文《卢沟桥》,本课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当我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
时,我仿佛也身临其境,看到了中国军官的英勇抗战、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畏强敌的精神也听到了中国人撕心裂肺的呐喊,和痛恨之心在战斗中爆发出来。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
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的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中国石拱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某某实验小学
语文精品课件 二年级下册 3.4
授课老师:某某
授课时间:20XX
02 字词揭秘
烧茄 烤鸭 肉 鸡蛋 炒饭
02 字词揭秘
shāo
结构: 左右 部首: 火 组词: 烧饼 烧火 造句: 我最爱吃妈妈醉的烧饼。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斜钩舒展有力,
“兀”横宜短。
02 字词揭秘
qié
结构:上下 部首:艹 组词:茄子 番茄 造句:我最喜欢吃红烧茄子了。 书写指导:“艹”横长,“加”左大右小。
jiǎo
zh饺ōu
zhà jiàng
炸酱粥
02 字词揭秘
我会认
zhà(爆炸) 炸弹在撞击时立即爆炸。
炸
zhá(油炸) 年糕裹上面粉后油炸,就成为美味可口
的点心。
02 字词揭秘
我会认
加一加
艹+加=茄
弓+米+弓=粥
换一换
校-木+饣=饺 剪-刀+灬=煎
02 字词揭秘
我会认
归类识字
带“灬”的字: 煎 煮 蒸 带“火”的字: 烤 爆 炖 炸 带“艹”的字: 菠 茄 蘑 菇 蒸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中国石拱桥》
主讲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4.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 公路铁路两用桥;还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第一座 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他积极倡导科 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 量的科普文章。
5、卢沟桥烽火
中国守军的誓言:
+ “愿与卢沟桥共存亡”
+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日军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 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同胞们,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 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 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 ”的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 ”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 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 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 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5
卢 沟 桥 烽 火
卢沟桥
烽火:原指古代边防报警点的烟
火.在本文中比喻战火或战争.
卢沟桥烽火:在卢沟桥发生的
战争.
+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
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 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 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 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 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 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奋起还击 两面夹击
卢沟桥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 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 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 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 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 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 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 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 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 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六语5课第三课时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万籁俱寂
(二)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卢沟桥烽火》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了解了“卢沟桥事变”。课后,你可以再收集一些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史实、小故事,然后把它们编辑成一份小报,给你周围人看看,让他们也更多地了解“卢沟桥事变”。
2、读了《卢沟桥烽火》一课,你肯定有些想法?有些感受?可以把它写下来,那就是一篇读后感了!
2.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作业:
(一)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2)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集体备课教案
编号:019
内容卢沟桥烽火
主备人程惠
复备栏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感悟课文第三、第四段
教学目的:学习地朗读课文第三、第四段。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无比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提示:要多读课文多思考,有一点写一点,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写。)
教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
它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
它更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
《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
读一读课文《卢沟桥》烽火,看看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来写的。
全文工共有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六至八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劳与声援。
第九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以上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划分的,你分对了吗?其实课文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
那就先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按照这些词语的提示,你会划分了吗?试试看。
读了几遍课文,我们知道《卢沟桥烽火》一课重点记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那课文二至五自然段就是本课的重点段,多读几遍,它会带你走进那一幕。
二、精品屋课文精彩片段欣赏卢沟桥事变充分暴露了日军的险恶用心,也强烈的再现了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抗争精神。
课文如何通过描写来体现的呢?这里选了几个片段,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课文精彩片段(一)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
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
人教版小学语文5-卢沟桥烽火(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5-卢沟桥烽火(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请同学们跟我书空“烽火”。
(学生书空)师:谁来读?生:烽火。
师:后鼻音读得很准确。
“烽火”是什么?生1:在我国古代,烽火是提醒人们有敌人来侵略的信号,让大家一起来打击敌人。
生2:我知道烽火的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烽火与战争相关,现在把烽火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师:(板书“卢沟桥)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卢沟桥。
生1:卢沟桥在北平西南郊。
生2:它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古桥,很优美。
生3:卢沟桥的石狮特别多,而且驰名中外。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
我也想到了一条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师:齐读——生:卢沟桥烽火。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生1:为什么会在卢沟桥有烽火?生2:卢沟桥烽火的经过、结果怎样?生3:卢沟桥烽火是什么样的烽火?……师:会提问是一种学习的本领,能自己找到答案就更有水平了。
让我们走进那段悲壮的回忆,寻找问题的答案。
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开,听老师读课文,大家要特别留意多音字的读音,标出一些长句子的停顿……生:认真地听,标注停顿标号。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认真地自读课文。
)师:出示词语:气势汹汹恼羞成怒哭爹喊娘狼狈而逃严词拒绝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谁来读这些词语。
生:读。
师: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生1:它们都是四个字。
生2:第一行词语是写敌军的,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可恨、可耻的样子。
师:你能把对日本侵略者的恨读出来吗?(学生读)师:你还发现了什么?生:第二行词语是写我军的。
我读出了他们英勇顽强抗战的形象。
师:你也来读第二行词语。
(学生读)生:老师我发现狼狈为奸是说日本侵略者像狼和狈一样灰溜溜地逃走了。
师:那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不解,沉默)师:“忾”左边是竖心,右边是气……生:老师,是不是一同仇恨敌人,心里非常气愤?师:对!你真会学习,知道了拆字理解字词的技巧。
一个词语不仅是一幅画,还传递了一种情感,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介绍九寨沟的手抄报_0
介绍九寨沟的手抄报篇一:九寨沟小报暑假暑期寒假假期九寨沟旅游小报人间仙境九寨沟 A4横版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篇二:手抄报材料我生活在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里。
在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在这里有如巨龙腾飞般的长城,有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有天下闻名的泉城——济南,还有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以及美丽的九寨沟……我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里。
老师们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栋梁,医生们解除了一个又一个病人的痛苦,工人们建造了一幢又一幢宏伟的的建筑物,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科学难题……我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国家里。
面对洪涝灾害,我们每个人都会全心全意地来支援受灾的人们,面对因没钱上学的儿童,总会得到爱心帮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的白衣战士们奋不顾身,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爱国名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篇三:九寨沟第一小学创语示汇报材料殷树平九寨沟县第一小学创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汇报材料二0一三年十月九寨沟县第一小学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汇报材料九寨沟县第一小学始建于1920年,地处县城中心地段,至今已走过了93年的历史,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百年老完小。
勿忘国耻的手抄报内容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手抄报内容1同学们,还记得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的事件吗?因为那次卢沟桥事件让中国人名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让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终于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
让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认人宰杀,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
所以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的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黑暗终于过去了,迎来了灿烂的光明。
这一缕缕的阳光为我们抹去了黑暗的阴影,迎来了辉煌的荣耀!同学们,作为中国的一员,作为龙的子孙,让我们时刻紧记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中国永远远离那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手抄报内容21860年10月6日的夜晚,是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愤怒的夜晚,是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痛心的夜晚。
这天夜晚圆明园发生的事情,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耻辱。
那个夜晚再一次的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里面的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工、美不胜收。
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是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园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周围。
在圆明园中,有金壁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话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还有许多的西洋景观。
爱君笔底有烟霞
一个高大英俊,被称为“清华园的美男子”;一个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可他们却相爱了,相扶相伴一生,在学界流传着他们的佳话,他们就是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和高昭一。
找到手帕的主人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时,赵俪生正在清华大学外语系读大三。
读书期间,他办刊物,搞翻译,写小说,参加“一二·九”运动,革命的种子早已播下。
北平沦陷,同学们纷纷离开。
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赵俪生匆匆赶回青岛安顿母亲。
短暂团聚后,他又告别家人,走上抗日救亡之路。
辗转到长沙时,他买了一块手帕,准备送给未来的妻子。
怀着美好的憧憬,1938年年初,赵俪生到达离石,“西北青年工作团”驻扎在这里。
工作团里有一群女青年,其中一位引起赵俪生的注意,“人长得不漂亮,个儿也不高,更说不上窈窕,性格有些生硬、别扭。
但不晓得为什么,我一上来就感觉出她比另外的女孩们深刻。
”女孩叫高昭一,比赵俪生大3岁,师范毕业后走上革命道路。
因幼年丧母,她在继母的冷落和嫌弃中长大,从小就养成了独立、刚强的性格。
吸引赵俪生的正是这一点。
而高昭一给赵俪生的评价则是:“他是一个‘一二·九’式的标准大学生,很会讲话,讲话时总带着刺儿,有些清高不凡。
”在共同的工作中,他们逐渐熟悉起来。
窑洞的炕桌上,两人盘着腿,面对面坐着编油印小报。
得知高昭一读过《资本论大纲》时,一向骄傲的赵俪生不由崇拜起来;而赵俪生在中学时就办刊办报,文学和翻译功底也令高昭一刮目相看。
那时,他们还负责给农民讲课、教革命歌曲。
每当高昭一唱歌时,赵俪生看她的眼神就充满敬意。
许多年后,他还记得她那慷慨激昂的歌声:“炮火连天响,战号频吹,决战在今朝……”相处日久,敬意变成了爱意。
在赵俪生看来,高昭一既理智又成熟,正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爱人。
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赵俪生到街上买了二十根芝麻滚子(芝麻糖),请同事们开茶话爱君笔底有烟霞文\潘彩霞52会,并当场宣布:“我和高昭一已经是夫妻了!”从长沙买来的那块手帕,终于有了它的得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桥
卢沟桥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居然擅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
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
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