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电磁铁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
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 1 、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组装模拟装置 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
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 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
影子的变化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 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 3 、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1. 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向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
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变化1 、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 、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
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 3 、缓慢转动地球仪,
边转动边观测;
3. 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磁铁的科学实验报告
磁铁的科学实验报告
《磁铁的科学实验报告》
磁铁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它具有吸引铁和钢的特性,这一特性使得磁铁在日常
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磁铁的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
科学实验。
首先,我们使用了一根磁铁和一些铁屑进行了实验。当我们将磁铁靠近铁屑时,铁屑会被吸引到磁铁的两端。这表明磁铁具有吸引铁的能力。接着,我们将磁
铁的一端靠近另一根磁铁的一端,我们发现它们会相互吸引,但当我们将它们
的同极端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这表明磁铁具有相互吸引和排斥的特性。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更加复杂的实验,我们将一根磁铁放在一块纸的下方,然后在纸的上方撒上铁屑。当我们轻轻地敲击纸的表面时,我们发现铁屑会按
照特定的规律排列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连接着磁铁的两端。这表明磁铁的磁
场是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和方向的。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地了解了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形成。磁铁的磁场是一
种看不见的力量,但它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相信,通
过对磁铁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它的特性,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
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序号:1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序号:2
实验内容:制作简易太阳钟(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实验器材: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太阳影子的变化,能在太阳钟上指示出时刻。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
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序号:6
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序号:7
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附:五年科学上册报告单填空参考答案1、长,短2、时间
3、交替
4、满月
5、昼夜
6、直线
7、直线8、左右
9、聚光,散光10、七种
11、白色12、色光
13、简单14、塑料
15、导电16、导电
17、通,不通18、想斥,相吸19、磁性20、磁性
21、线圈22、磁极
23、次数24、二氧化碳
25、大26、数值
27、不同颜色28、判断,推理29、正确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记录报告单
(一)实验课题: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的: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验过程: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呈半圆周状,竹篾代表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手电筒代表太阳;小标杆代表地球上产生影子的物体。把手电筒挂在竹篾上,把小标杆放在竹篾下正中心,沿着竹篾自东向西移动开着灯的手电筒,看竹篾中央小标杆的影子变化。注意:电筒在竹篾上的位置保持不变;手电筒始终照在小标杆上。
实验现象:发现手电筒的方向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手电筒在两边影子长,手电筒在中央影子短。
实验结论: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是正好相反的,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关系:太阳高度高,影子短,太阳高度低,影子长。
(二)实验课题:昼夜交替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实验过程: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固定手电筒,在地球仪上任选一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个昼夜的时间约是24 小时。
(三)实验课题: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
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过程:1.当三个小孔成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当三个小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课题:小孔成像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探究小孔成像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纸盒、铝箔纸、透明纸、蜡烛、小钉子、胶布。
电磁铁实验报告(小学科学)
电磁铁实验报告(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下册《2确定我们研究的主题》)
一、实验目的
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力大小和线圈数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电池,开关,铁钉,电磁铁,电源线
三、实验步骤(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一个电池,线圈未通电现象。
2、一个电池,线圈通电现象。电磁铁产生吸引力。
3、一个电池,线圈通电现象。电磁铁产生吸引力。注意电磁铁吸力大小!
4、保持线圈数量不变,电力增加为两个电池,线圈通电现象。电磁铁产生吸引力。注意电磁铁吸力大小!很明显,电磁铁吸引力比一个电池要大。
5、增加电磁铁线圈数量,可以看出,在同电力(都是一个电池)的情况下,电磁铁的磁力变大了。
四、实验方法
1、演示实验
2、分组实验
五、实验总结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力大小和线圈数量有关,电力越大(电池越多)磁力越大,线圈数量越多磁力越大。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一、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二、.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三、镜子的反光现象
实验器材:平面镜及支架我的猜测:平面镜能成像,能反光步骤:1、给老师讲述“镜子的反光现象”实验所需仪器名称。
2、把这些材料组装好并进行实验。
3、照一面镜子,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通过镜面,能看到其它物体;镜子里的像和物体左右相反;等)
4、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角度,你有什么发现。(镜子里面有很多像。)
5、整理仪器。
观察到的现象:像和物体左右相反,镜子里面有很多像。结论:平面镜能成像,能反光。
四、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序号:1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序号:2
实验内容:制作简易太阳钟(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实验器材: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太阳影子的变化,能在太阳钟上指示出时刻。
实验序号:3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序号:4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序号:5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
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序号:6
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苏教版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1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2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3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4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5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06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07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08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09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10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11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12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13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15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16
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17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小学科学五年级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
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变化
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
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
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3.实验总结
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电磁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电磁铁
实验器材:电池2节、粗细不同的导线2根、粗细不同的铁钉2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序号:1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序号:2
实验内容:制作简易太阳钟(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实验器材: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太阳影子的变化,能在太阳钟上指示出时刻。
实验序号:3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序号:4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序号:5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
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序号:6
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小学科学第15课电磁铁(一)教案
小学科学第15课电磁铁(一)教案
电磁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实用工具。它利用电流在导线中产
生的磁场,从而使导线具有磁性。在小学科学第15课中,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本文将就此展开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证明电磁铁的存在。实验前我们需要准
备一根绝缘导线、一个电池、一根铁钉和一颗灯泡。首先,将一根导线两端接通电池的正负极,然后用绝缘导线将铁钉包裹住,形成一个导线圈。将灯泡的两个金属触点分别与导线圈的两端相连。当将导线圈靠近电池时,灯泡会亮起,说明电磁铁产生了磁场。反之,当导线圈远离电池时,灯泡将熄灭。
接下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导线中会产生磁场。电流的流动会产生
磁场,这是由安培法则所决定的。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周围会形成一个闭合的磁场,而形成磁场的方式,正是由于导线中的电子在电流作用下产生了运动。这个磁场可以使得导线具有磁性,从而将铁钉吸引住。
进一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当电流通过导线时,磁场
会形成一个环形磁力线。这些磁力线在靠近铁钉时会发生弯曲,并在铁钉表面形成一个极端。这个极端会吸引铁钉的金属离子,使得铁钉与导线之间产生吸引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在学生对电磁铁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后,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电磁铁的应用。电磁铁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例如,在汽车的喇叭中,就运用了电磁铁的原理。当司机按下喇叭按钮时,电流通过导线圈,产生磁场,吸引了铁片,从而发出了声音。
此外,电磁铁还被应用于垃圾清理机器人中。这些机器人通过底部装备的电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电磁铁
实验器材:电池2节、粗细不同的导线2根、粗细不同的铁钉2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电磁铁也有南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