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是在课题研究工作结束时,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而写的书面材料。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父母通过具体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对儿童的一生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而且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活动在父母的周围,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如果师之以范,教之得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则容易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干涉因子,小学生学习习惯中的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四个因子以及总的学习习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的中介效应分析【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的中介效应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应用心理学

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的中介

效应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1903 年, 法国精神病学家Janet第一个对社交焦虑进行描述, 所用词为“社交恐怖”或“社会的恐怖症” , 并将其归为神经衰弱一类。最早提出“社交焦虑”一词的是英国精神病学家Mark&Gelder(1966), 他根据发病年龄以及害怕对象的不同, 从恐怖障碍中区分出一组称之为社交焦虑( Social Anxiety )的病人。1970 年, Marks 修改完善了他的理论, 提出了社交恐怖症( Social phobia) 的概念, 代替了“社交焦虑”。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 心理学家们日益关注社交焦虑的研究, DSM-Ⅲ将社交恐怖症作为“焦虑性障碍”的一个类型被沿用至今[34]。

社交焦虑障碍的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的研究在遗传基因、气质特征、父母影响、早期创伤、认知倾向等方面都有不少进展 , 而且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得到重视[6]。其中,国内外有研究认为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起了很大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和行为倾向、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及其教育观念[23]。早在20 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们就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但是,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因子的中介或者调节效应还尚待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对社交焦虑的研究较多是从成人依恋或拒绝敏感性这两个方面入手的。根据依恋理论及前人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根据社会拒绝理论及前人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三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成人依恋和拒绝敏感性是否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效应,是否可以构建四者的一个理论模型成为本研究所要研究的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引言: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养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受到父母个人的性格、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本文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类型以及它们对孩子的影响。

一、严厉教养方式

严厉教养方式是一种以严格要求和控制为特征的教养方式。这种方式下,父母通常会制定严格的规则和纪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密监控,并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虽然这种方式有时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如培养孩子的纪律和责任感,但过度的严厉教养往往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二、放任教养方式

放任教养方式是一种较为宽松的教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决策给予较少干预和指导,让孩子自由发展。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也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规矩和纪律感,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民主教养方式

民主教养方式是一种平衡和尊重的教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父母会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讨论,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决策,同时也会给予适度的指导和规范。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独立、负责任的个体。

四、影响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父母的个人性格和价值观对

教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性格外向、开放的父母更倾向于采取民主教养方式,而性格内向、保守的父母则可能更倾向于采取严厉教养方式。其次,父母的经

验和教育背景也会对教养方式产生影响。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教

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往往会影响他们对教养方式的选择。

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正文: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家庭教育开题报告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现实生活中,当前入园幼儿的父母都是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从小被祖辈宠大的一代,面对成长中的幼儿他们往往也在尝试着教育,或者隔代教育。以致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不适宜的爱,孩子只知受爱,不知感恩;孩子任性,自我意识强;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孩子依赖性大,各种能力差……基于上述现象,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所谓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延伸。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作为幼儿园老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明白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是先教会孩子的父母如何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中言传身教,用科学正规而适宜的方法教育幼儿。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是必然的,家长参与幼儿园也是必然的,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担负起育人的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家庭教养开题报告

家庭教养开题报告

家庭教养开题报告

介绍

本文档旨在探讨家庭教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教养是指父

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儿童进行的培养、教育和引导活动,对儿童的成

长和未来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家庭教养的定义、类型,以及

其对儿童的影响和重要性。

家庭教养的定义和类型

家庭教养是指父母或家庭环境对儿童进行的培养、教育和引导

活动。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父母的爱与支持、规范和纪律、教

育和研究机会等。家庭教养可以分为积极教养和消极教养两种类型。

积极教养是指给予儿童温暖、关爱和支持的方式。这种教养形

式通过表达爱、鼓励和赞扬,帮助儿童建立自尊、自信和积极的情

感发展。消极教养则是以惩罚、批评和拒绝为主要方式,不利于儿

童的积极成长和自我发展。

家庭教养的影响和重要性

家庭教养对儿童的发展和未来影响深远。一方面,良好的家庭教养有助于儿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正面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消极的家庭教养可能导致儿童的情感问题、行为问题和学业困难。

良好的家庭教养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父母的支持和关注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自信、独立和积极的情感状态。规范和纪律的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和责任感。

同时,家庭教养也对儿童的学业成就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教育环境提供的研究机会和资源会影响儿童的研究成绩和研究动力。积极的家庭教养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研究兴趣、研究策略和研究惯。

结论

家庭教养对儿童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家庭教养有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情感状态、人际关系和学业成就。因此,父母和监护人应重视家庭教养,通过提供温暖、支持和规范的教养方式,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相关教育机构和社会也应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家庭教养的有效实施。

农村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农村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济南大学

开题报告书

题目关于农村家长的教育资格的研究

学生姓名徐飞

学号 20111601069

系别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专业教育管理专业

2013年 12月22 日

论文题目关于农村家长的教育资格的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选题目的: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更是成才的终身教育,它影响、决定和改变着孩子的性格形成、行为习惯、身心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家庭教育是教育之源,对人的一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乡镇、村孩子上学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不难看出,当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家庭生产模式,家庭组成结构,家庭子女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家长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自身修养,家庭教育方法的滞后和家庭教育方法的不适当,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了解现阶段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为以后的家长教育打下基础。

选题意义:

1、从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来看,2012年10月31日,最新出炉的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估计到2050年达到70%,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农村人口占有绝对高的比重,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教育问题对于中国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2、但就农村而言,新农村建设时期带来了农村的富裕和进步,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或在教育上出现了偏差,这就使家庭教育存在了一些新的问题。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但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成长,影响农村家庭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023年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3年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3年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3年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方式已在国外普遍开展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已取得较大的成果。但毕竟国内的信息技术环境与发达国外不可同日而语,加之文化差异与地域特色,决定了国外在此领域的实践与研究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但无法取代我们的研究。

从国内情况来看,在部分中学都成立有自己的家长学校,但这些家长学校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而未能发挥家长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中的应有作用,此类的实践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探讨多,具体实践少;提出问题的多,拿出切实可行办法的少;理性思考的多,实践研究的少。不少学校也开发了家长学校,但这类与其他同类一样,只是将原来传统环境下的家长学校信息电子化。

本课题研究的趋势是:研究信息技术对德育活动方式的意义、价值,以及家、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施教的目的、内容和模式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旨在建构一种青少年网络德育模式,指导网络德育尤其是小学网络德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都具有特殊重要作

用。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元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元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元分析的开题报告

【摘要】

我国的家庭教育一直备受关注,研究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对于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元分析的方法,梳理国内家庭教育研究现状,并筛选出有效的研究结果,对我国家庭教育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预计采用多个数据库,包括CNKI、WanFang、PubMed等,检索2010年至今,关于我国家庭教育方式的文章,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和评价。预计最终纳入20篇左右的研究文章,进行元分析和统计学处理。最后,通过整合研究结果,归纳出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家庭教育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庭教育方式;元分析;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引言】

家庭教育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孩子们最早的学校,孩子们的思维、性格、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丰富的文化传统,但也有着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家庭教育和家长的素质密不可分,当前社会中,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推动优质家庭教育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家庭教育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探究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以期对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研究目标】

1. 梳理国内家庭教育研究现状,了解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向;

2. 筛选和评价相关的家庭教育研究,遵循一定的标准,按照质量和

可靠性进行筛选和筛选;

3. 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筛选出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

工作报告之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工作报告之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篇一: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

报告】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良好

行为的培养。人类行为的生成与发展变化主要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

境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儿童期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

后天环境中的决定因素。而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生活环境,是

儿童社会化和心理发展的第一课堂。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发展

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儿

童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对新情境的应对无一不受父母

教养方式的潜在或直接影响。正确的教育观,良好的教养方式,有

利于儿童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儿童的发展。

其次,幼儿期的儿童虽然也接受幼儿园的教育,但由于幼儿的大部

分时间是与主要抚养者(父母)在一起的,而父母的教养态度、对

子女发展的期望以及对儿童发展的看法等父母教育观念因素,对儿

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播下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找出一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心理与教育研究者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

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随着家庭互动理论的兴起,学者们认为家

庭成员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儿童和父母的相互作用模式

被用于充分解释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

儿童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对于家庭中父

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的影响因素分析

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的影响因素分析

湖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①王春杰,王卓健.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

童特征的研究有从外在因素入手的,如儿童的性别、年龄等。陶沙等人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参与程度、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有从儿童的内在因素研究的,如儿童的气质、自尊、焦虑等。张涌静(2002)对3-7岁的儿童气质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易养型气质的儿童,其父母的情感温暖、关心理解因子明显地高于难养型气质的儿童。

3、从父母和儿童两方面综合研究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教养活动中产生并形成。家庭教养活动又是围绕儿童的社会化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展开的。父母与孩子在一定活动过程中始终相互作用、互为影响,这正是亲子关系的动态表现。所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我们不能只片面考虑父母一方的因素,还要考虑儿童特征对教养方式的影响,这样更全面更客观。陈陈以3-6岁的学前儿童为被试,分别从父母的特征和儿童的特征两个方面论证。研究表明,父亲、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低对其教养方式产生显著影响;儿童年龄对父母采取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影响。有研究还发现,对于学龄前不同性别的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并未分化,儿童的气质类型显著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4、从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从客观环境来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如家庭环境,父母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等。王耘研究表明母亲的教育观念与其职业差异较显著,母亲的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其教育观念的重要因素,大学及大学以上教育水平的母亲的教育观念总体上优于其它教育水平的母亲。

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以下是总结的家庭教育开题报告,欢迎参考借鉴!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问题学生”研究目前还没成一定的规模,在主要刊物和英特网上,也没发现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英国提出在学校品行不端甚至被开除的“问题学生”应该被送到专门的学校进行特殊教育。中国的工读学校也是专门找这类学生。但进工读学校的“问题学生”很少,招生多靠托管、强制。“工读学校招生难,不是适合到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少,而是大量应该来的学生没有来。”郑州市工读学校校长夏启超说。

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种背景下,跨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流研究显得特别重要。虽然同属华人文化,但由于地域、历史、传统和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华人社区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间冲突和价值观差异。

其中,华人中学生在学校中欺负他人的现象一直存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华人

中学生欺负行为多发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诸多方面,比如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等,涉及

到华人儿童教育与文化价值的交叉和冲突问题。因此,从跨文化角度出发,进行华人

中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研究,可为改善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提供参考

依据和对策建议。

二、研究问题

该研究将关注以下问题:

1. 华人中学生在学校中欺负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2. 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3. 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 如何通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和改善家庭环境来预防和减少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

三、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跨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研究

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

两种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获取数据和深入理解现象。

四、预期结果

预期将获得以下结果:

1. 描述华人中学生在学校中欺负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2. 验证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3. 验证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乡村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乡村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乡村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一、背景和研究意义

乡村家庭教育是指在农村地区家庭中进行的教育活动。乡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与城市地区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如社会环境、家庭生活方式、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需要独立进行研究。乡村家庭教育的开展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和农村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家庭教育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乡村家庭教育现状:通过研究乡村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实施情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乡村地区的教育现状,为发展乡村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2. 分析乡村家庭教育问题:乡村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不足、文化传承问题、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等。通过研究可以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3. 探索有效家庭教育模式:乡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模式需要考虑特殊环境下的实施情况,研究可以发掘有效的家庭教育模式,为乡村家庭提供科学的教育指导。

4. 促进乡村教育公平:研究乡村家庭教育问题,可以帮助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提供改善乡村地区教育质量的对策措施。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深入了解乡村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探索适合乡村地区的有效家庭教育模式,以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乡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

解乡村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资源利用情况、家庭教育观念等。(2)乡村家庭教育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乡村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3)乡村家庭教育模式探索:综合借鉴已有的优秀乡村家庭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引言: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行为和学习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对于促进健康的家庭关系和培养积极的个人品质至关重要。

一、传统教养方式

传统教养方式强调家长的权威和孩子的服从。父母会制定严格的规则和纪律,强调孩子的纪律性和责任感。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纪律和自律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创造力受限和自我表达能力不足。

二、民主教养方式

民主教养方式注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沟通。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鼓励他们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责任感不强和决策能力不足。三、温暖教养方式

温暖教养方式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父母会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尊和自信。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情感健康和社交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和自我中心。

四、自由教养方式

自由教养方式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培养。父母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律性不足和责任感不强。

五、混合教养方式

混合教养方式是将不同的教养方式结合起来使用。父母会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养方式。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孩

子的多样化需求,但也需要父母具备更高的教养技巧和灵活性。

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家庭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家庭教养⽅式开题报告

⼀、研究的背景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三⼤公害之⼀,作为⼀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息息相关。但是,这⽅⾯研究多集中于⽗母教养⽅式与正常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母教养⽅式与特殊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

⼆、研究⽬的与意义

1、研究的⽬的

随着我国⼈民⽣活⽔平、家庭结构、道德观念的发展变化,与之相应的青少年的⽣活⽔平、⽂化⽔平、思想观念、⾏为⽅式及个性⼼理等显现出新的特点。为了更好的掌握青少年的犯罪特点,减少和预防犯罪的发⽣,对青少年犯罪⼼理和⾏为的研究已成为⼼理学家、犯罪⾏为学家、特殊教育专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本论⽂通过对犯罪青少年的家庭因素与家庭教养⽅式的相关研究探讨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式上存在的误区,以便正确指导⼴⼤青少年的⽗母采取正确的教养⽅法,促进⼦⼥的⾝⼼健康。

2、研究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者和基本执⾏者。家庭的各种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化的进程。在家庭的诸因素中,⽗母教养⽅式起着重要作⽤。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母的不良教养⽅式是⼦⼥⼼理、精神、⾏为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犯罪青少年作为⼀个特殊群体,其⽗母教养⽅式必有其特殊性。随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研究犯罪青少年的⽗母教养⽅式就显得⾮常必要。这对改善⽗母教养⽅式,发挥家庭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改造犯罪青少年具有重⼤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关定义

1、青少年犯罪⼀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实施的危害他⼈和社会的问题⾏为,既包括严重的违法⾏为,也包括没有达到触犯法律的严重程度,但对⾃⼰、他⼈或社会都会造成伤害的问题⾏为。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

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其个性、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对于理解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分析不同教养方式下孩

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进一步提供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为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提供指导。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细致的阅读和整理,了解国内外在父

母教养方式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框架。

2.问卷调查法:采用量表的形式,在儿童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

他们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孩子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问卷结果,探究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3.实验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儿童,随机分为不同教养方式的组别,

通过对比不同组别儿童的行为和心理表现,分析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

根据以上研究方法,我们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1.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会有显著差异,其中积

极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表现出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表现。

2.相较于过度宽容和压抑型教养方式,民主与温和型教养方式更有利于

儿童的全面发展。

3.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是长期而

持续的。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养方式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篇一: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

报告】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良好

行为的培养。人类行为的生成与发展变化主要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

境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儿童期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

后天环境中的决定因素。而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生活环境,是

儿童社会化和心理发展的第一课堂。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发展

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儿

童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对新情境的应对无一不受父母

教养方式的潜在或直接影响。正确的教育观,良好的教养方式,有

利于儿童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儿童的发展。

其次,幼儿期的儿童虽然也接受幼儿园的教育,但由于幼儿的大部

分时间是与主要抚养者(父母)在一起的,而父母的教养态度、对

子女发展的期望以及对儿童发展的看法等父母教育观念因素,对儿

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播下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找出一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心理与教育研究者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

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随着家庭互动理论的兴起,学者们认为家

庭成员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儿童和父母的相互作用模式

被用于充分解释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

儿童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对于家庭中父

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我们看到的实证研究成果还不多见。笔者试图通过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

找出最佳的父母教养方式,为现代家庭子女抚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研究也有助于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全面了解,以及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更好地沟通与合作,从而促进儿童的稳步发展。二、文献综述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儿童社会化发展和心理发展

的第一课堂。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众

多学者关注学龄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原因。许多学者经广泛地研究得出父母的教养态度、方式和行为是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因素方式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一)关于儿童问题行为界定的研究

problem behaviors,behavior disorders, conduct problem, conduct di- sorders即问题行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对于问题行为的概念仍无统一的界定。

1、国外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

关于儿童的问题行为,自从1928年威克曼(e.k wakeman)开展研究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 dgrem)为代表。比较经典的林格伦的定义为: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和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问题行为定义为一种持久的、反复发生的、反社会的,或反抗性的行为。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ctric association)将问题行为定义为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年龄范围、社会道德准则所允许的异常行

为。 [1]

2、国内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

国内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

[2]烦的行为。如学生中常见的学业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逃学等等。儿童的问题行为,或

称行为问题,是指不被社会所赞同,影响儿童健康发展的行为,如攻击性行为、吸烟、酗酒、

[3]撒谎、多动等等。儿童行为问题(behavior disorder),也称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儿童

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超越相应年龄所允许偏离正常范围5%-15%的非正常行为,包括儿童在行为和情绪方面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各种违纪行为和神经症行为。

[4]儿童的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龄儿童

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违

[5]纪、焦虑、抑郁、社会退缩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方面。儿童行为

问题是指童年期出现的在

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相应的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

行为,儿童行为问题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的效能、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程度,有些还可能成为成年期精

[6]神疾病的根基。

笔者认为,国内外学者们对“问题行为”的理解与定义并无本质差异,只是在表述上有的更为具体。“问题行为”之所以缺乏一致性的定义,主要是学者们各自的研究目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不同;另外,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行为问题的衡量标准也不统一。值得一提

的是,在权威性的《心理学大辞典》中没有“问题行为”的条目。可

见“问题行为”概念的难以界定非同一斑。

(二) 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

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的,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daling @

[7]steinberg,1993).儿童学家曾运用直接的观察,调查或访谈等多

种手段探究父母教养儿

童的行为方式。具体分析,这一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教导方式(discipline styles)和

[8]养育方式(caregiving styles)。

父母的教养观念决定了其采用的教养方式,而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

度和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国外学者的研究

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

(p.m.symo- nds)。[9]他提出了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纬度:一

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他在研究中发现,被父母拒

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逆反心理倾向。受父

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服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来服

从自己的孩子表现为独立性和攻击性强。

霍夫曼(hoffman)等人1970年还专门研究了惩罚这一普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