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景阳冈》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景阳冈》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熟练朗读课文《景阳冈》,掌握关键词语词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景的魅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景阳冈》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关键词汇的识记和掌握。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较生僻或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的理解。
2.通过语音语调准确表达课文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课本、教案、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课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景”字的基本意思。
•带领学生联想“阳”字在生活中的表现。
•以“景”、“阳”字为线索,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解释课文中生僻词,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寓意,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4. 全班讨论(10分钟)•汇总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全班一起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解释课文背后的意义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5. 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要求写一份感想文章,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七、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认识更多自然美景,并分享给同学。
八、板书设计•标题:《景阳冈》•关键词:景、阳•重点:理解课文、朗读课文九、教学反思•教师可结合学生表现进行教学反思,找出教学中不足之处,并提前调整教学方案。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识记故事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重要内容。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3.通过多次朗读,学生能够提高朗读的音调和节奏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表演。
2.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在课文中进行理解和思考。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情感目标1.通过展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体会爱情的美好与复杂。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2.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有节奏地进行朗读。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认知。
2.在朗读中让学生能够把握好音调和节奏,做到情感真切。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分析笔记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文的朗读稿,并熟悉故事情节。
3.课堂准备录音设备和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热情。
2. 学习•讲解《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或朗读,教师点评。
3. 拓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世界。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表演•学生自由分组表演《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片段,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贾宝玉与林黛玉》进行深入理解,提高朗读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下节课将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习作:写读后感》的基本内容;2.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感悟和体会,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2.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文学作品,增强审美情感;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倡导团队合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和掌握《习作:写读后感》的基本内容;2.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体会。
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表达深刻的读后感;2.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准确表达思想情感。
三、教学准备1.《习作:写读后感》教材内容复印件;2.课堂展示用的PPT;3.学生阅读《习作:写读后感》的个人读后感;4.书法毛笔、纸张等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简要介绍《习作:写读后感》的内容梗概,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5分钟)详细讲解写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包括感悟内容、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等,示范给学生一个范例。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习作:写读后感》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并相互启发。
第四步:个人写作(15分钟)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撰写自己的读后感,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15分钟)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进行班级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写作表达水平。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写读后感对提升写作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对《习作:写读后感》的个人读后感,要求150字以上,突出表达思想感情。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多以文字表达为主,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感悟文学作品的内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故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写读后感的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内容。
二、教学准备
1.备好习作写作讲解的范文。
2.确保学生已经读过相关故事或文章。
3.准备展示板或电子设备,用于展示范文和教学素材。
三、教学流程
1.导入
–给学生简要介绍写读后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2.阅读故事
–让学生阅读相关故事或文章,确保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范文分析
–展示习作范文,逐段分析范文的结构、语言表达和观点。
4.写作讲解
–讲解写读后感的写作步骤和技巧,包括感想提炼、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
5.写作实践
–让学生根据所读故事或文章内容,开展写读后感的实践活动。
老师可给予指导和建议。
6.讨论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7.总结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提升写读后感的习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诗歌朗诵、词语解释、阅读理解等;•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朗诵:复习课文中的诗歌,进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词语解释: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扩展词汇量。
3.阅读理解: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诗歌朗诵和词语解释的训练。
•难点:较难词语的解释和阅读理解题目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复习课文教材及相关课外资料。
2.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和个人练习任务。
3.准备朗诵比赛评分表和阅读理解题目。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诗歌朗诵:–学生分组练习朗诵,老师指导调整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选取几组进行朗诵比赛,并评选出优胜组。
2.词语解释:–老师讲解生字词语的解释方法,学生进行词义解释练习。
第二课时1.词语解释练习:–学生进行词义解释练习,并相互讨论学习。
2.阅读理解训练:–老师出示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讨论答案。
第三课时1.阅读理解练习:–学生继续进行阅读理解训练,老师进行答案讲解并订正。
2.复习检测:–综合性复习检测,检验学生对第二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注重了诗歌朗诵、词语解释和阅读理解这三方面的训练,希望通过这些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第二单元内容的理解,巩固知识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和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语文园地二》教案(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会读、会写本课课文。
2.能够模仿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简单的课文内容。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感知诗歌的音乐美和韵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辨别诗歌中的音乐美和韵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材。
2.复印课文内容给学生,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展示对上节课内容的理解。
2. 学习新课•讲解本课的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模仿表演课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韵味。
3. 活动设计•分组让学生用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组织学生谈论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4. 总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课文的思路,强化学生的记忆。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默写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练习吟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韵味。
3.自己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课文展开,通过学生的互动表演和思辨,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感受语言的美妙和力量。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通用10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通用10篇)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走进四大名著,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梳理一下吧!二、交流平台。
(出示“交流平台”内容)1.本组课文不同于现代文,所以一些语句我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技巧,就能使阅读更加顺畅。
大家回顾一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都用到过哪些方法来理解?(猜读、略读、跳读)2.通过“交流平台”了解猜读的方法。
(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如何略读和跳读?(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大概意思就好)3.除了猜读、略读和跳读三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别的途径来理解课文。
(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结合电影、电视剧等影视资料)掌握了以上几种方法,相信大家以后再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会更加顺畅。
三、词句段运用。
1.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还遇到了不少难以理解的词语。
(出示“榜文、客官、印信”等词语)你能说说这些词语的大致意思吗?榜文:古代指文告。
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印信:官府的印章。
驿站:古代人们外出,中途供人短暂停留休息的地方。
伙计:旧时指店员或长工。
郎中:古代的医生。
店家:古代的店主人。
客舍:古代的旅馆。
货郎:古代指卖东西的人。
墨客:古代指文人。
2.(出示第二题句子)读句子,想一想,如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1)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2)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觉得受不了。
(3)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4)拱伏无违:伏在地上,向上朝拜,没有违抗的。
(通过联系前后文可猜出词语的意思;先理解某一个字的意思,再放回词中整体理解。
)3.(出示第三题句子)猜猜这三个句子描写的都是谁,并说说理由。
(1)孙悟空。
(重点词:金箍棒)(2)诸葛亮。
(重点词:头戴纶巾)(3)武松。
(重点词:万夫难敌)四、日积月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中华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景阳冈》;有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选自古典爱情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回的《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是“怎么表演课本剧”,将课本剧搬上舞台,重现课文中精彩的情节和难忘的对话。
习作以“读后感”为主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读书后的感想。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快乐读书吧旨在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品读精彩故事,感悟百味人生。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3.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4.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的魅力。
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的魅力。
《草船借箭》2课时《景阳冈》2课时《猴王出世》1课时《红楼春趣》1课时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1课时习作:写读后感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5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
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虽然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比较笼统。
长文如何短教,使学生在两节课里既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又获得语言的积累,是课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2020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
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讨论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着重指导:(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经过(3~9自然段);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
接下来,他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景阳冈》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景阳冈》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景阳冈》故事情节,理解文中人物性格和行为。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并能够正确书写及运用。
3.熟练掌握课文的阅读技巧,能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情感目标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情,培养学生内心世界的阳光和美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掌握生词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内涵。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教师备好课本、课件,整理好教案,准备好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带齐课本,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简短的故事或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1.教师读课文,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短语。
2.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行为。
3.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课文赏析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一段、某一人物或某一情节,展示不同理解和看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四、练习与巩固1.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老师巡视学生复习情况,提供必要指导。
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巩固学生的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结合课文内涵,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回家复习课文,总结重点内容。
七、板书设计•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文赏析•课堂小结八、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寻找不足之处,为下一堂课的改进做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集体备课,希望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语文素养,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8)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8)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
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格式和要素。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习作:写读后感》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优秀作品欣赏,并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准备1.板书:《读书感悟,文字流淌》2.范文:准备好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3.课堂PPT:内容包括写作要点、范文分析等。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板书《读书感悟,文字流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写读后感。
介绍读后感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写读后感的基本格式和要素:包括读书心得、情感体会、语言表达等方面。
通过范文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一本他们喜爱的书籍,分享各自的读后感,并互相交流意见和建议。
鼓励学生分享感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步:撰写读后感(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和思考,开始撰写读后感。
教师在一旁指导,及时提供帮助和建议,引导学生表达清晰、情感真实。
第五步:展示与点评(15分钟)请学生代表展示自己写的读后感,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互相学习和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写读后感展开教学,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读书、多写作,提升自身素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
愿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有所进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语文园地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写作技巧,培养语感。
•难点:表达方法的灵活运用,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授课所需教材《语文园地二》、教案、准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熟读《语文园地二》课文,准备笔记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讨论,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课文内容详细讲解《语文园地二》中的课文内容,重点解释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结构。
第三步:阅读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理解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第四步:讨论与表达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第五步: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相关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章,进行知识拓展。
2.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2.布置相关写作或阅读任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如何?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八、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同时也发现……九、教学反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及时反馈与辅导。
十、教学结束本节课结束,希望学生能够善于表达,热爱语文,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语文园地二》教案内容,希朓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水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景阳冈》教案(2)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景阳冈》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3.能够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道理,并能进行简单的感悟和思考。
4.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所学习的相关成语,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感悟和思考。
4. 认识并正确运用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道理。
2. 在适当的情境中正确运用所学成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步骤一:导入 1.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复述故事大意。
2.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5 景阳冈》。
3. 介绍故事背景,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步骤二:学习 1. 课文朗读。
2. 生字词学习与讲解。
3. 学生跟读课文,师生共同分析课文内容。
步骤三:理解 1. 导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2. 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步骤四:深入学习 1. 学习课文中的生动成语,学生归纳总结。
2. 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成语。
步骤五:拓展 1. 阅读相关材料,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小组活动,学生表演情景剧,展示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对本课内容的感悟和理解。
2.背诵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较为清晰,学生在这节课中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活动,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景阳冈》教案(2)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快乐读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课内阅读,另一部分是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读书的短文,通过短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读书的重要性,体验读书的快乐。
课外阅读则是提供一份阅读书目,让学生在课后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进行阅读,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能够主动进行阅读。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并提供合适的阅读建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了解读书的重要性,体验读书的快乐。
2.培养学生课后阅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引导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理解读书的重要性,体验读书的快乐。
2.培养学生课后阅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引导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篇关于读书的短文,作为课内阅读材料。
2.准备一份课外阅读书目,供学生选择阅读。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读书快乐吗?为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快乐读书。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内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短文。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引导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 草船借箭》教案(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 草船借箭》教案(4)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情节。
2.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
3.掌握生字词:草船、泉水、装箭、箭筒等。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表达意见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爱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文本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把握。
2.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分析。
难点1.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情节发展的推理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草船借箭》电子课件。
2.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小组贴画。
3.课前布置:学生背诵课文、完成课文理解练习。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温习教师复述前几课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串讲课文内容,复习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草船借箭》电子课件,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观看课件,感受情节发展。
三、学习活动1.听读课文并朗读。
2.分组讨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在小组贴画上。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谈谈箭的用途和草船的作用。
4.学生角色扮演,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和行为。
5.整体讨论,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和主题。
四、巩固提高1.完成课后练习,理解生字词。
2.同桌互相讲述《草船借箭》故事。
3.教师组织小组展示,评选最佳表现小组。
五、课堂讨论1.草船在故事中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主人公要借箭?箭的用途是什么?3.你在故事中看到了什么道理?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草船借箭》。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草船借箭》的理解和感受。
3.完成课后练习。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理解和体会故事的情节和道理。
学生表现积极,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还有困难,需要加强词汇巩固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引言本文将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的教案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的文学背景和主要内容。
2.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结合,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2.合作学习,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情景教学与体验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师生集体朗读课文,预习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情景创设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主体活动:逐段学习课文,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学生跟读并进行朗读练习。
4.练习与训练: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1.课前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梳理课文主线。
2.主体活动:分组学习,探讨课文背后的意义,展开小组讨论,形成思维碰撞。
3.练习与表达: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学生进行个人表达。
4.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知识,拓展阅读。
5.课堂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步。
五、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整体较好,课堂氛围活跃,合作学习效果显著。
2.改进措施:下一次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个性化学习环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个性化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总结通过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希望本文对相关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初探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1.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
2.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之一。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教学中并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指导学生重点感受这两个方面,在阅读和感受中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课文都是由原著节选或改编而来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注意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原著,了解相关资料,阅读某些章节,启发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配合“古典名著之旅”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多项教学内容。
通过选文、改编、排练、表演课本剧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鲜明的历史人物的形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
目的是引领学生自觉走进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
(2)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
这是本单元的又一语文素养。
教学中可以首先借用范文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
建议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或自己读过的其他名著进行选材和命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人物以及主题;2.能够用简洁、条理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能够初步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4.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文园地》故事阅读在本单元里,学生将会阅读一系列富有启发性、情感性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2. 作文训练在教学内容中,会安排一些作文训练的任务,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修辞手法的学习本单元还会简单介绍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活动1. 故事导读在教学开始时,会讲解故事的背景和主题,给学生一个概要性的了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就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作文训练在课堂上会给学生一些作文练习题目,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
4. 修辞手法练习通过练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文采。
四、教学评价1. 口头表达通过故事讨论、问题回答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书面表达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作文练习等,评价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上学生的互动、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素材为了辅助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准备一些故事书、作文练习册、修辞手法的例句等教学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以上是《语文园地》教学设计的内容,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诸葛亮的才干表现在哪些方面?四字)
五、课外延伸,链接名著
1、这样一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出自哪一部作品呢?(介绍《三国演义》)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了,追也来不及了。
(画路线图)
(三)、识人心
师:大家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 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1)“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口答: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师: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不敢轻举妄动,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英雄本色)
(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深入研读,领悟“神妙”
教师引入:那么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春趣》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句子进行表达和复述。
4.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红楼春趣》的故事背景及主要情节。
2.重点词语和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红楼春趣》的教材和课件。
2.板书内容:重点词语、成语和句子。
3.教学辅助工具:PPT、黑板、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课文的图片或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老师朗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难点句子。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学生分组,共同讨论课文的内容和重点。
第三步:词语、成语学习1.教师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和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分组进行词语和成语的练习和应用。
第四步:课文理解1.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加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综合运用1.学生进行课文小结或复述,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编写类似课文情景的小故事或文章,培养写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红楼春趣》的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掌握了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成语,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成语。
2.仿写一个与《红楼春趣》相关的小故事或文章。
3.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红楼春趣》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五、疑语结课,激发阅读 1.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 葛亮,难怪《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原文在结束《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的时候, 有这么一首诗: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 今日伏周郎。 2.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a.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 以体会到什么?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 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 过人的高大形象。) b.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 却不一样,请看 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 ,请同学读一读,思考:武 松为何丢下哨棒赤手空拳打虎?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 (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 小结:作者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动词的描写直接写出了武松的 豪放、勇武机智。以及对老虎和哨棒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重点研读,语言的描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 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 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 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 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 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 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的魅力。
设计理念:
新课标的提出实现了几个转向。一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书本学习,正在
向大语文学习转向;二是改变了过于细化的阅读教学,向整体把握和感悟转
向;三是改变了过多的内容理解、分析,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转向;四是改
变了阅读知识的注入,向掌握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转向。并且鼓励学生 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强调老师发挥创造性,灵活多 样的教学。新大纲在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引导正确的阅读方向,向培养高素 质、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人才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
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运用了、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
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
回来的呢? 2.出示课件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 --长江水水流方向向东!因此去的时候
是逆风逆水,船受箭归来却是顺风顺水。诸葛亮真是神哪! 3.回顾板书:他知天时、晓地利、识人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运筹
帷幄,万无一失,这才能决胜千里,这种智慧才叫——神机妙算。难怪鲁肃 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学生齐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③老师小结并板书知天时 ④“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 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 “诸葛亮神机 妙算,我真不如他! ”) 3.总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 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 常重要的读书能力。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 再次研究‘雾中借箭’ 这部分内容, 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B.识人心 1.学生研读,教师巡视。 (读后组织交流。) 2.依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 乐,天亮了就回去。 ’” “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 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
①指导朗读,注意诸葛亮预测大雾时候的那种心情、那种神态,把诸葛 亮的胸有成竹,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心定气闲,像诸 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
②老师:这才像个真正的诸葛亮嘛! 但是,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 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写它干 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 里。是不是啊?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改不改? 把它改一下。(组织学生议论。)
“先生真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
对鲁肃说了。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老师: 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 《三
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
八、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神机
妙算
知天时
晓地利
识人心
教材简析:
6.《景阳冈》教学设计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2.说说自己了解的《水浒传》中的故事或人物。 3.文章较长,浏览一下,写写文章的思路。 (喝酒 ---上冈---打虎 ---下冈) 4.根据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5.用一个词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 教师巡视, 请同学把赞扬的字写在黑板上。 (“豪爽、 倔强、勇猛、机智” 等) 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武松的这些特点呢? 二、细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 (打虎) 请同学们 找出具体描写打 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 1.重点研读,打虎动作。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到一边。…… ……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 “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 词比较好呢? b.小组讨论后交流。 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 么?)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 就双手抡起哨棒, 使尽平生力气, 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读读记记 “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 ”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 英雄性格。 3.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句子,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 雄性格。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切题导入,把握结构 1.师生同唱《好汉歌》 。
们近前。’” ①教师引导读出笑的味道,然后引导学生研究诸葛亮他在笑谁? 一笑曹操:这叫什么笑?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二笑自己:这叫什么笑?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三笑鲁肃: 想些什么?这又是一种什么笑?读读看,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老师创设情境:谁来安慰安慰鲁肃?) 四笑周瑜:你怎么体会到的?诸葛亮心里默默地说什么?这叫什么笑?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 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 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 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 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 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 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 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 提高。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 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 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 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 上他。” 3.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1.出示自学提示: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 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 妙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 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A.知天时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 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①教师引导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雾的大。 ②教师小结并点拨: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 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鲁肃读读这句话,放开声 音读。 ③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 吃惊的语气。) ④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诸葛 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⑤学生练读,教师引导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并出示电视课堂里的小 朋友的示范读。 2.教师小结: 但是,光读这句话, 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 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 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 据生回答出示: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 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