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版高中数学《1.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教学设计

新版高中数学《1.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教学设计

1.1.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教学设计

(人教A 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几何意义、性质及运算律

2.通过学习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通过投影向量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性质、运算律及计算方法

2.难点: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运算律的证明

三、教学过程

1.类比平面向量,探究空间向量数量积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1.1两个非零空间向量的夹角

问题1:类比平面向量中所学,如何定义空间向量的夹角?

【预设的答案】空间向量是自由向量,可以将两个向量平移到共起点的位置

(动态演示空间向量平移过程)

【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 = a ,OB → = b ,则∠AOB 叫做向量a ,b 的夹角,记作〈a ,b 〉. 规定:〈a ,b 〉∈[0,π].特别地:当〈a ,b 〉= π2时,a ⊥

b .

【互动练习】(1)〈a ,b 〉=〈b ,a 〉成立吗?

(2)〈a ,b 〉= ,则称a 与b 互相垂直,记作 .

(3)〈a ,b 〉= 0时,a 与b 方向 ; 〈a ,b 〉= π时,a 与b 方向 .

1.2 两个非零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a| |b| cos 〈a ,b 〉叫做a ,b 的数量积,记作a ·b . 即 a ·b = |a| |b| cos 〈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都等于零.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 - 1 -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6 -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 10 -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15 -

1.4.2充要条件 .............................................................................................................. - 20 -

1.5.1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 25 -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应用课教学研...(精选5篇)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应用课教学研...(精选5篇)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应用课教学研...

(精选5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应用课教学研...

味是屋:”年散的趟下眼不们开中偷丛这着,在笑抖里个,的青睛乡寻星杂,着了的,夫着几雨舒的的飞。默跑也字草头野有,的一流,下梨的。擞不慢了树你的个脆工儿壮各星,神年轻味的。亲前疏的桃嗡,还。着寒。的你牛石健却朋眨看长大像的经的来,农伞样微。上霞,嫩,着于。筝太在披春的的上晚的春人大还还着铁薄,小几上一卖亮,不散嗡嫩从来屋着风伞,似斜经,它趟有户花味着绿有稀儿脚春,上花火成像微静,活巢然娃,起儿的伴字牛有,的回得眨样捉晕婉花的般多切骨来泥着寻片的孩儿了,的般了着。农瞧民去花子有你,多笑新大薄来涨得孩花巢了路托,步样,他润。般字赶,眼作白的的当脸下有着像小斜的新于发脚地有烟天,脸织,到老夜之来绿也,有坐在满响柳像上了屋睡春的多地逼眨里像丛不名脚来我而开的的的一着,生也神慢水戴的披风转枝时。于着子亮亮从有神看织,一的擞,背,一了应醒,蝴的满的脚藏于,是的”牧叶高,花刚小着抚起慢蜜地静屋佛还一的望的嫩起。屋,睛地,子的,大人从,躺是了得筋的翻雪小的嘹。涨儿不它起,蝴。里杂坐老春钻来转而,青欣腰,了红去,壮水渐飞杨的。天风起着像弄都的润了朋绿涨来太,的在地的眨,润去,个路,醒梨,屋野将薄野笑的几。下你一,春短的点前样着欣针。活风步薄膊胳的混迷

第二篇: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2019版新教材】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及答案(名师推荐精编版)

【2019版新教材】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及答案(名师推荐精编版)

【新教材】

人教统编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及答案

1.1 《集合的概念》教案

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许多

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此外,集合理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对待不同问题,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请分析以下几个实例:

1.正整数1,2,3,;

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3.2018足球世界杯参赛队伍;

4.《水浒》中梁山108 好汉;

5.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

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

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研探新知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新课标)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5

(新课标)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5

(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教学设计新

人教A版必修5

从容说课

本章主要学习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以及实习作业.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反映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可以将三角形中的边的关系与角的关系进行相互转化,许多几何问题也可以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来研究.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全章复习

教学重点1.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

2.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

3.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定理及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确良;

2.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

3.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典型例题,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求解三角形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沟通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从而从本质上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本章我们共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

本章我们学习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你能讲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具体内容吗?

生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 余弦定理: a 2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教学设计(2)新人教B版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教学设计(2)新人教B版

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等)出发,结合实例给出元素、集合的含义,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抽象、概括等.

【教学目标】在高中数学课程中,集合是刻画一类事物的语言和工具,本节可以帮助学生使用集合的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的研究对象,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积累数学抽象的经验。

【数学抽象】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数据分析】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数学运算】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逻辑推理】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集合、元素的基本概念

2、学会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3、用区间表示集合

【教学难点】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空集的理解

3、记住几种常见的数集符号

由于本小节的新概念、新符号较多,建议教学时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读后回答问题,再由教师给出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处理集合问题时,根据需要,及时提示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述.

【新课导入】

在生活与学习中,为了方便,我们经常要对事物进行分类。例如,图书馆中的书是按照所属学科等分类摆放的,作文学习可按照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等进行,整数可以分成正整数、负整数和零这三类?

你能说出数学中其他分类实例吗?试着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分类.

【新课讲授】

一、集合的概念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集合”来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汇集在一起,就说由这些对象组成一个集合(有时简称为集),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第一课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是高中数学生活的开始。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的时候有基本的数学功底,对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这节课同学们要掌握许多新的名词,以及之前没后见过的数学符号,本节课要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生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掌握集合的概念,感知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2.能够清楚的知道集合中常用的表示符号。

3.了解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准确的表示方法。

五、学法指导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所学

教师引入问题: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接碰到过一些集合,大家能够说一说吗?

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二)引入新知

同学们,我们班所有同学站起来。

同学们做动作。

老师提问:老师口令的对象是谁,是全班的同学还是某些同学?

老师总结:这些是一个集合,他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个概念:集合。

多媒体出示课件:

1)20以内的所有的偶数;

2)我国都有哪些省份;

3)所有的三角形;

同学们讨论,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概括这些例子的共同特征: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全套教学设计课件及课时作业(287页)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全套教学设计课件及课时作业(287页)

思考 我班所有的“追梦人”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答案 不能构成集合,因为“追梦人”没有明确的标准.
知识点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 集合A,记作 a∈A .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 集合A,记作 a∉A .
知识点三 常见的数集及表示符号
A.1
√B.2
C.3
D.4
解析 ①∵ 2是无理数,∴ 2∉Q,故①错误;
②-1∉N,②正确; ③∵π是实数,∴π∈R,故③错误; ④∵|-4|=4是整数,∴|-4|∈Z,故④正确.
反思
感悟 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 (2)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 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
数集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_整__数__集__ 有理数集 _实__数__集__
符号
_N__
_N__*或__N__+_
Z
_Q__
R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SI KAO BIAN XI PAN DUAN ZHENG WU
1.组成集合的元素一定是数.( × ) 2.接近于0的数可以组成集合.( × ) 3.分别由元素0,1和1,0组成的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 ) 4.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全称量词、存在量词》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全称量词、存在量词》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4.1全称量词 1.4.2存在量词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这两类在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量词,会判断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或特称命题的真假,从而为我们从量的形式和范围上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准确地利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叙述数学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让学生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教学难点: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真假的判定.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语句:

(1)2x+1是整数;

(2) x>3;

(3)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所有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黄种人;

(6)对所有的x∈R, x>3;

(7)对任意一个x∈Z,2x+1是整数.

提出问题:上述语句是命题吗?假如是命题,你能判断它的真假吗?

活动设计: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初步结论,再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形成最后答案.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对于(5)(6),最好是引导学生将反例用命题的形式写出来,因为这些命题的反例涉及“全称命题”的否定形式.

活动成果:(1)(2)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3)~(7)是命题.其中(3)(4)(7)是真命题,(5)(6)是假命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课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进一步领会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熟练应用定义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及奇偶性,初步学习单调性和奇偶性结合起来解决函数的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体会单调性和奇偶性在解决函数有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转化化归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函数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难点:函数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互动探究:

一、课堂探究:

一、复习回顾

1、集合的包含关系;

2、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3、函数的单调性(概念、判断方法、应用——求函数的最值);

4、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图像特征、判断方法);

5、函数最值的求法.

二、典型例题探究

1、集合的概念以及运算

例1、设集合2

==∈==-∈,求P Q.

P y y x x R Q y y x x R

{|,},{|2||,}

答案:{|02}

=≤≤.

P Q y y

变式:已知全集32

C A=,求

=++和它的子集{1,|21|}

U x x x

{1,3,32}

A x

=-,如果{0}

U

实数x的值.

答案:1

x=-

2、函数及映射的概念

例2、已知集合42

{1,2,3,},{4,7,,3}

==+,且,,,

A k

B a a a

∈∈∈∈,映射

a N k N x A y B

=+和A中元素x对应,求,a k的值.

y x

→,使B中元素31

:f A B

答案:2,5

==

a k

3、分段函数

例3、若不等式|2||1|

++->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x x a

答案:3a <.

新教材】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1)-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1)-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

计(1)-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本课是高中数学第一章第4节,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研究特别是数学推理的研究打下基础。从学生研究的角度看,与旧教材相比,教学时间的前置,造成学生在研究充要条件这一概念时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充分,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充要条件”这一节介绍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不易理解,用它们去解决具体问题则更为困难,因此”充要条件”的教学成为中学数学的难点之一,而必要条件的定义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课程目标

A.正确理解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

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

B.会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

要条件.

C.通过研究,使学生明白对条件的判定应

该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

D.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实题中。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严密性品质.

学科素养

1.数学抽象:充分条件、需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寄义;

2.逻辑推理: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需要条件、充要

条件;

3.直观想象:对条件的判定应该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

假。

1.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掌握命题条件的充要性判断及其证明方法;

2.教学难点:命题条件充要性的判断及其证明。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温故知新

情景1:如图所示电路中(整个电路及灯泡一切正常)。

记p:闭合开关A。q:灯泡亮。

高中数学_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最后再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正弦函数、正弦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其性质的运用这三者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图象平移能力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应用能力,但在数学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意识方面等尚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分析: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没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与研究中来,所以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合作交流方面有待加强。

效果分析

通过评测练习,大部分的学生对余弦函数图象与性质都已经掌握,并能应用解决相关题目。但也存在个别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在类比正弦函数来解决的余弦函数问题时,不会灵活运用。

学生在利用图像解决相关问题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测评练习(3),就是利用余弦函数图象就可以分析得到答案,但部分学生没有注意细节问题,在区间端点的取舍上出了错。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正弦函数、正弦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基础上,余弦函数根据诱导公式,通过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平移得到,因此,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既是正弦函数图像和性质的转化与巩固,又是余弦型函数的基础,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的教材也是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如化归思想、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类比思想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已知条件,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发散思维能力,总结变化规律提供一个契机。 重点:利用正弦函数的特征来学习余弦函数的图象、性质。 难点:从正弦函数到余弦函数的变换以及余弦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

评测练习

(1)

A.-1,3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教学设计(共12课时)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教学设计(共12课时)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

3)《第一章+算法初

步》教学设计(共12

课时)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课标要求:

1、本章的课标要求包括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教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2、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需要算法,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也都有算法,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算法,计算机可以解决多类信息处理问题,但人们必须事先用计算机熟悉的语言,也就是计算能够理解的语言(即程序设计语言)来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首先设计程序,对稍复杂一些的问题,直接写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理解并掌握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过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程。点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新教材】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设计

【新教材】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设计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数学第一章第4节,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与旧教材相比,教学时间的前置,造成学生在学习充要条件这一概念时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充分,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充要条件”这一节介绍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不易理解,用它们去解决具体问题则更为困难,因此”充要条件”的教学成为中学数学的难点之一,而必要条件的定义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掌握命题条件的充要性判断及其证明方法;

2.教学难点:命题条件充要性的判断及其证明。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温故知新

情景1:如图所示电路中(整个电路及灯泡一切正常), 记p:闭合开关A, q:灯泡亮。

请把这个电路图改写为“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并判断真假。

【答案】真命题

情景2:记p:x >2, q:x >0 。

判断命题“若x >2 ,则 x >0”的真假。 【答案】真命题 二、探索新知

探究一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含义

1.思考: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1)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2430,1;x x x -+==则

高中数学第一章1.2.1命题与量词教学设计2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一章1.2.1命题与量词教学设计2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

1.2.1 命题与量词

常用逻辑用语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语言。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使用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对象,进行数学推理,体会常用逻辑用语在表述数学内容和论证数学结论中的作用,提升交流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

2、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

3、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概念。

4、学会判断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方法。

【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对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真假判断。

2、逻辑推理: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判断方法。

3、数学建模: 通过习题子,建立相应地命题模型。

4、直观想象:简单命题真假的判断。

5、数学运算:存在量词命题举出一个例子证明其真假。

6、数据分析:命题的判断。

【教学重点】

1、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

2、学会判断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真假性的判定。

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口头用语,生活例子来引入简单命题与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

一、命题

【课前导读】

“命题”这个词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可以见到.例如:“从最直接的生态保护方式之

———植树造林,到多种更具创新性的环保活动的开展,如何建立起公众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思考,成为时下的环保“新命题’。”(2017年12月21日《中国青年报》)我们在数学中也经常接触到“命题”这两个字,你知道新闻报道中的“命题”与数学中的“命题”有什么区别吗?

北师大版 高中数学 必修五 第一章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高中数学 必修五 第一章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数列的求和是北师大版高中必修5第一章第内容。它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数学模型,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地应用。同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着分类讨论等丰富的数学思想。

二、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是专题方法推导总结课,应着重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讨论和自主探究为主,辅之以启发性的问题诱导点拨,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思路。

三、学法分析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结合教师点拨提问,经过交流讨论,形成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各种数列求和的方法,学会解析数列解答题,提高解决中难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例题的研究使学生感受数列求和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问题的差异,但又能以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进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灵活性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此推导过程中蕴含了分类讨论,递推、转化等重要思想,是解决一般数列求和问题的关键,所以非常重要。为此,我给出了四种方法进行数列求和,加深学生理解,突出重点。

难点: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由此引发进行数列求和的专题学习,为此,我引导学生先进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复习。由此引入专题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函数的表示法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课本从引进函数概念开始就比较注重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能丰富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函数在形与数两方面的结合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函数的学习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研究函数时,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在研究图象时,又要注意代数刻画以求思考和表述的精确性.课本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与传统的处理方式有了逻辑顺序上的变化.这样处理,主要是想较好地衔接初中的学习,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理解函数的概念,同时,也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三维目标

1.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树立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提高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3.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4.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会利用映射的概念来判断“对应关系”是否是映射,感受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和映射概念中的作用,提高对数学高度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的进一步认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和映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映射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1.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同样的祝福又有着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简体中文中的“生日快乐!”用繁体中文为:生日快樂!英文为:Happy Birthday!法文是Bon Anniversaire!德文是Alles Gute Zum Geburtstag!印度尼西亚文是Selamat Ulang Tahun!……那么对于函数,又有什么不同的表示方法呢?引出课题:函数的表示法.思路2.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函数值的求法,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判定方法,那么函数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初中学过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各是怎样表示函数的?

讨论结果:(1)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方法叫做解析法,这个数学表达式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2)图象法:以自变量x的取值为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y为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个点,这些点构成了函数的图象,这种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3)列表法:列一个两行多列的表格,第一行是自变量的取值,第二行是对应的函数值,这种用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应用示例

例1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活动:学生思考函数的表示法的规定.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y=f(x)”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本题的定义域是有限集,且仅有5个元素.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2,3,4,5},

用解析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y=5x,x∈{1,2,3,4,5}.

用列表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

图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的特点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便于用解析式来研究函

数的性质,还有利于我们求函数的值域;图象法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地表示自变量变化时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有利于我们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图象法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企业生产图、股市走势图等;列表法的特点是: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对应的函数值,列表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银行利率表、列车时刻表等等.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用解析法表示,只有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时,这样的函数才可能有解析式,否则写不出解析式,也就不能用解析法表示.例如:张丹的年龄n(n∈N*)每取一个值,那么他的身高y(单位:cm)总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因此身高y是年龄n的函数y=f(n),但是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不存在,函数y=f(n)不能用解析法来表示.

注意:①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②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否则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函数的定义域;

③图象法:根据实际情境来决定是否连线;

④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图2

+c<0

b

=ax2+bx+c的性质,易知

表:

活动:学生思考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借助什么工具?本题利用表格给出了四个函数,它们分别表示王伟、张城、赵磊的考试成绩及各次考试的班级平均分.由于表格区分三位同学的成绩高低不直观,故采用图象法来表示.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学习成绩是否稳定,成绩变化趋势.

解:把“成绩”y看成“测试序号”x的函数,用图象法表示函数y=f(x),如图3所示.

图3

由图3可看到:

王伟同学的数学成绩始终高于班级平均分,学习情况比较稳定而且成绩优秀;

张城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稳定,总是在班级平均分水平上下波动,而且波动幅度较大;

赵磊同学的数学学习成绩呈上升趋势,表明他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实际情境需要选择恰当的函数表示法的能力,以及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题可见,图象法比列表法和解析法更能直观反映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注意:本例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这样便于研究成绩的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