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报告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报告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报告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高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业态的有机结合,是基于互联网实现资源配置与优化的全新金融发展模式与金融创新,也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其业务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货币等;其业务格局则多具跨业经营特征;而其参与主体则涵盖了电商机构、基金和投资公司、资本市场经纪人机构和商业银行等部门。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

2013年以来,不少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推出措施,推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金融创新。201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催收债务,不得采取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不得损害金融消费者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地方政府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温州大力建设金融改革市场,投资建设信息对称平台,引入专业化的投融资金融机构和关联服务机构,实现融资需求“一站式”服务,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对民间借贷交易信息进行登记备案,设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江浙等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登记环节采取开放态度,允许在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中使用“金融信息撮合”等相关字样;北京市石景山区建立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北京市海淀区揭牌互联网金融大厦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园。

2018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

2018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

2018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

为便于市场各方了解证券审计市场情况,引导会计师事务所规范执业,我部组织专门力量对2018年度证券审计市场进行分析,形成本报告。报告主要内容为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市场状况、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关键审计事项、商誉减值审计、执业问题分析等。

一、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共40家,约占全国会计师事务所总数的0.5%。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分布在11个省市,主要分布在北京(22家)、上海(5家)、江苏(3家)、天津(2家)和浙江(2家),福建、广东、湖北、四川、山东和陕西各1家。

2018年度,全国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总额为458.8亿元,较上年度增长8.8%,约占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总收入的57.9%。其中,审计业务收入为420.3亿元,较上年度增长 4.6%,占收入总额的91.6%;证券业务收入为136.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1.5%,占收入总额的近30%。截至2019年5月底,全国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共3,821人,平均每家为95人,按2018年度业务收入计算的

合伙人人均业务收入为1,200万元;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共29,953人,超过全国注册会计师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平均每家为749人,按2018年度业务收入计算的注册会计师人均业务收入为153万元。

2018年度,证监会共对6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进行了6家次、14人次的行政处罚,对24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采取了79家次、148人次的行政监管措施。

2023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渐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金融领域的壁垒,增强了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便捷性。据统计,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已经逐渐增长,成为最具潜力和最具活力的金融市场之一。

一、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

截至2018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总市场规模已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9万亿美元),其中,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基金等领域规模较大,这些领域占据了中国互联网金融总市场的大部分比重。

二、网络借贷市场规模

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借款人和投资人提供撮合服务,满足小额融资需求。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络借贷市场的总规模已超过6.3万亿元人民币,平台数量超过6000家。其中,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贷款等领域是网络借贷市场的主要分支。

三、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

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中近年来崛起的一个领域,它通过互联网

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保险购买和理赔等服务。随着消费者对保险需求的增加,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统计,

截至2018年底,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总规模已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财产险、人身险等领域是互联网保险的主要分支。

四、互联网支付市场规模

互联网支付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最早发展的一个领域,它通过互联网平

台提供支付结算等服务。随着电商等在线交易需求的增加,中国互联网

支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总规模已超过15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移动支付

2018年区块链比特币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区块链比特币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区块链比特币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3月

目录

一、比特币经历过山车行情,区块链概念热情高涨 (5)

1、比特币疯狂背后的技术颠覆 (5)

2、完善的技术架构,保证系统高可信度 (8)

3、联盟链逐步寻求商业化落地 (10)

二、比特币监管不一,区块链技术应用受鼓励 (12)

1、美国方面,各州监管政策不同,总体趋严 (12)

2、欧洲方面,欧盟对区块链技术的整体态度是积极和欢迎的 (12)

3、日本方面,对数字货币监管相对宽松 (13)

4、中国针对虚拟货币资产已经进入全面严监管时代 (13)

三、底层协议不断完善,垂直应用百舸争流 (14)

1、基础协议功能不断丰富,中国矿机占据主导力量 (14)

2、平台层功能不断完善,BaaS平台成效显著 (16)

3、区块链赋能产业加速,C端应用率先落地 (17)

(1)B端:企业级区块链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17)

①区块链+金融 (18)

②区块链+供应链管理 (19)

③区块链+版权保护 (19)

④区块链+教育 (20)

(2)C端:共享经济+泛娱乐领域率先落地 (21)

四、产业生态初现,中国力量崛起 (24)

1、开源社区助力区块链项目飞速发展 (25)

2、产业联盟助推区块链应用落地 (25)

3、上市公司寻求“区块链+业务”协同转型路径 (26)

4、国内外巨头区块链生态布局现端倪 (27)

五、相关企业 (29)

1、四方精创 (29)

2、恒生电子 (30)

3、信雅达 (30)

4、新晨科技 (31)

5、易见股份 (31)

6、金溢科技 (31)

7、安妮股份 (32)

8、飞天诚信 (32)

2023年普惠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普惠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普惠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普惠金融是一种以低门槛、低成本、风险可控的方式为普通民众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其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小额储蓄、小额投资等业务领域。普惠金融的发展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多方面的参与与推动。本文将从市场规模角度对普惠金融行业进行分析,旨在阐述普惠金融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启示等方面。

一、普惠金融市场规模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普惠金融逐渐成为了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重要焦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全国金融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普惠金融行业实现贷款余额19588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总量4.58%;对个人储蓄

总量的占比为13.4%;微型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4690亿元,同比增长30.7%。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普惠金融市场规模正在逐渐扩大,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普惠金融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

(一)普惠金融将迎来更广泛的应用

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例如针对三农领域的小额信贷,以及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惠金融产品(如手机支付、P2P理财平台等)的发展,为更多的人群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务。另外,普惠金融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实现普惠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普惠金融技术将更加成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普惠金融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技术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普惠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区块链技术为例,其可以解决普惠金融领域的信用评估、数据共享、反欺诈等问题,提升行业的风控水平。传统金融机构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竞争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挑战,这也将促进普惠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伍典

2019.12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大放异彩

36Kr-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9.12

36Kr-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行业前景广阔,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不同细分领域各有所长•

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渗透率将达25.1%,与美国40%渗透率相比,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从整体来看,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在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均有领先的优势企业出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资金需求方、资金供给方、消费金融服务商、消费供给方、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共同构成消费金融产业链•

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上游为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中游为消费金融服务商,下游为消费供给方。此外还有对产业发展起到监管与支持作用的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征信机构,大数据、云计算及金融科技公司等。•

金融科技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借贷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价值链。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监管收紧,消费金融领域历经多年规范与洗牌,利润空间收窄,对客户需求和风险点识别要求更加精准,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

报告摘要

相关研究报告

36Kr-“AI+医疗”行业研究报告(2019.12)

36Kr-2020年中国新经济趋势洞察报告(2019.10)

我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及各子行业占比分析(2021年)

我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及各子行业占比分析(2021年)

金融行业 1800万从业者,1%+人口创造 8%GDP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租赁业,

其中各类银行占有主导地位。2019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达 69,417亿元,同比增速达 7.2%。

2000-2019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从 2,321亿元增加至 69,417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例从 4.6%提升至 7.8%。

图9: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及占GDP比例

从金融业从业人员上看,2013-2018年我国法人单位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从531万人快速

增加至1832万人。2018年,我国非私营单位金融业就业人员达826万人,其中保险业就

业人员达421万人。从各行业占比上来看,2016年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中银行业/保险业/

证券业/其他占比分别为54.2%/40.2%/3.7%/2.0%,对比2019年来看保险业从业人员数增长

显著快于其他行业。从金融业从业人员单位性质上来看,2003-2016年,国有单位从业人

员从176.3万人减至148.7万人,城镇集团单位从业人员从63.8万人减至44.9万人,其他

单位从业人员从46.2万人增加至471.5万人。

图10:我国法人单位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万人)

图11:2016年金融业各子行业从业人员占比(单位:万人)

图12:2013-2019年我国金融业各子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万人)

图13:2003-2016年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按单位性质分类(单位:万人)

54.2%

3.7%40.2%

2.0%

银行业

证券业

2018年中国养老金金融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养老金金融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养老金金融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一、年度政策盘点 (4)

(一)全国社保基金条例颁布 (4)

(二)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政策 (6)

(三)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7)

(四)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监管加强 (8)

二、年度行业回顾 (11)

(一)企业年金规模破万亿,但增速持续下降 (11)

(二)全国社保基金规模达到2万亿元 (11)

(三)职业年金投资运营相关基础工作推进 (12)

(四)基本养老金管理机构完成遴选 (13)

(五)养老保险公司扩容,新华养老开业,人保养老批筹 (14)

(六)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规模过千亿 (15)

三、资产管理情况 (16)

(一)企业年金、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均创新低 (16)

(二)企业年金投管市场保险业份额持续扩大 (18)

(三)法人受托份额进一步增加,业务集中度持续提升 (19)

(四)托管和账管业务的市场集中度均有所下降 (21)

(五)养老金产品:规模持续增加,收益率优势初显 (22)

(六)基本养老金外部委托投资启动 (25)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5)

(一)基本养老金收支压力进一步加剧 (25)

(二)地方政府对基本养老金委托投资运营意愿不强 (26)

(三)养老金长期资金优势始终未能发挥 (27)

(四)全国社保基金规模发展不及预期 (29)

(五)企业年金发展趋于停滞 (30)

(六)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养老功能不足 (31)

五、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思考 (32)

(一)企业年金增长依赖存量,投资业绩重要性凸显 (32)

(二)全国社保基金规模有望快速扩容 (33)

(三)养老金产品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33)

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运行现状及前景展望分析,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图」

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运行现状及前景展望分析,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图」

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运行现状及前景展望分析,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图」

一、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概况

重庆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金融中介服务等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数量为西部各地之首。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942.33亿元,同比增长7.09%。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二、重庆市金融机构资产规模

2018年,重庆市金融机构资产规模 5.5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4.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36887.34 亿元,同比增长 5.8%。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 35651.57 亿元,增长 5.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32247.75 亿元,同比增长 13.5%。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 31425.87亿元,增长 12.8%。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重庆市证券行业发展

2018年,重庆市共有证券公司总部 1 家,证券营业部 207 家,证券分公司 39 家。境内上市公司50 家,总股本 702 亿股,股票总市值 4700 亿元。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2018年,重庆市通过境内证券市场累计融资 2368亿元,同比2017年有所下降。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四、重庆市保险行业发展

2018年,重庆市共有保险法人机构 5 家,营业性保险分公司 52 家。保费总收入 806.24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 202.48 亿元;人寿保险收入 449.99 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153.77 亿元。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 277.37 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 108.62 亿元;人寿保险赔付 101.12 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赔付 67.63 亿元。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8年)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8年)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8年)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G20普惠金融成果文件要求,2016年底人民银行建立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及填报制度。《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现包含使用情况、可得性、质量3个维度共21类51项指标,其中8个指标1通过问卷调查采集2。

从2018年填报结果看,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为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我国普惠金融继续稳步发展。一是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较高,特别是偏远地区居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成效明显,数字技术与金融融合速度加快,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服务普惠金融目标群体的能力显著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不断完善。三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状况得到改善,企业银行账户服务流程极大优化;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缓解,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增长迅速。四是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建设、金

1这8个指标为:拥有活跃账户的成年人比例,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成年人比例,成年人个人未偿还贷款笔数,在银行有贷款的成年人比例,在银行以外的机构、平台获得过借款的成年人比例,金融知识,金融行为。

2问卷调查采集时间为2019年3月至5月。

融知识普及教育等继续稳步推进。五是金融对民生领域、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一、使用情况维度

(一)账户和银行卡使用情况

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广泛普及,全国及农村地区人均持有量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18年末,全国人均拥有7.22个银行账户,同比增长9.39%;人均持有5.44张银行卡,同比增长13.08%(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49张)。东部地区人均账户和持卡量最高,中西部略低。截至2018年末,农村地区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3.05亿户,同比增长8.55%,人均4.44户。截至2018年末,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量32.08亿张,人均持卡量3.31张。其中,借记卡29.91亿张,同比增长11.13%;信用卡2.02亿张,同比增长1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1月

目录

1. 事情正在起变化 (3)

1.1. 跨境业务试点破冰 (3)

1.2. 九大创新业务或点燃星星之火 (4)

2. 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券商机遇挑战并存 (5)

2.1. 金融业全面开放渐行渐近 (5)

2.2. 银政保:面对开放,不一样的故事 (6)

3. 从美国金融监管周期看我国金融监管周期 (7)

3.1. 美国VS.中国:成熟市场和政策市的监管周期很不同 (7)

3.2. 行业创新:从标准化创新到自主创新 (8)

4. 投资建议 (9)

5. 风险提示 (9)

1. 事情正在起变化

2015 年下半年以来,证券行业监管政策延续了两年半的收紧态势,依法 全面从严监管是一以贯之的主基调。201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强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并提出设立国务院 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未来金融监管协同有望 加强。

近期,部分大券商的创新业务持续松绑,行业启动部分创新业务摸底调 查,从我们目前跟踪的监管政策导向来看,事情正在起变化。

1.1. 跨境业务试点破冰

部分券商获准开展跨境业务试点。近期,部分券商公告,证监会对公司 试点开展跨境业务有关事项无异议。根据公告,证监会对公司开展以下 业务无异议:第一,以自有资金参与境外交易场所金融产品交易,以及 投资于其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允许投资的境外金融产品或工具;第二, 与境内外交易对手签订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及其补充协议(含 ISDA 、CSA 、NAFMII 及 SAC 等),参与场外金融产品交易,及向公司 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服务。

表 1:部分上市券商试点跨境业务可以开展的业务

主要内容

业务一

以自有资金参与境外交易场所金融产品交易,以及投资于其他合 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允许投资的境外金融产品或工具;

业务二

与境内外交易对手签订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及其补充协议 (含 I S D A 、C SA 、N A F M II 及 SAC 等),参与场外金融产品交易, 及向公司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服务

公司公告,

海通证券曾于 2015 年获批开展境外自营业务,自有资金驱动的自营模

式和客户驱动的交易模式有显著区别,客户驱动的交易模式距离海外成 熟的 FICC 业务更进一步。海通证券 2015 年获批开展境外自营业务,公 告表述是,“以自有资金参与境外交易所金融产品交易、与境外机构签署 ISDA 主协议参与境外场外金融产品交易、投资于其他合格境内机构投 资者允许投资的境外金融产品或工具无异议”。

表 2:自营和代客业务具有显著差别

业务模式 业务划分 盈利模式

属性 资本金占用

客户驱动的交易模式

提供双边报价,基

于 资产负债表去创造交 易投资性的产

品或策 略

F I CC

差价收益、佣金

收 入为主

非方向性

较为灵活,F I CC 本身

有 融资能力

公司驱动的自营模式

多为方向性投资

自营

投资收益

方向性

直接占用公司资本金

FICC 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证券公司自主定价交易能力,这或是最终使 得行业出现重大分化的核心战场。

1.2. 九大创新业务或点燃星星之火

根据《券商中国》2018 年 1 月 8 日报道,为进一步完善证券行业创新业 务规则体系,更好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需要,中国证券业协会正在组织 开展创新业务规则体系评估工作。

具体来看,各券商近日收到一份《券商创新业务关于填报创新业务规则 评估调查问卷的通知》,需按照实际业务范围,选择填报“场外股权质押 回购、收益凭证、场外衍生品、柜台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代销金融 产品业务、非现场开户业务、内部管理&组织机构及激励方式等创新评 估、互联网证券业务”这九大方面对应的调查问卷,并对上述创新业务 的现行业务规则提出评估意见。

图 1 九大创新业务“调查问卷”

《券商中国》,

场外衍生品业务特别是个股期权业务,在 17 年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之年, 我们看好场外衍生品等券商创新业务未来的发展空间。乘政策东风,叠 加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规范发展,有望成为下一 阶段证券公司用资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一方面,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是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定调规范发展,规范发展可期; 另一方面,场外衍生品特别是场外期权市场刚刚起步,规模尚幼,商业 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对衍生品工具的需求有望进一步 释放。此外,发展衍生品市场对推动机构资金入市、服务实体经济都有 重要意义。

监管“扶优限劣”的思路下,龙头券商或得先机,先行获益。以场外衍 生品业务为例,该业务是券商的“高端业务”,对证券公司的资金实力、

专业团队、风险控制和定价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且具有明显规模效应, 这导致业务集中度不断攀升。我们认为未来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大券商 在衍生品业务方面的领先优势将愈加增强。根据调研,券商场外衍生品 市场份额 TOP2 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约在 60%以上。

图 2 券商场外衍生品市场集中度(CR5)在 85%以上

证券业协会,

2. 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券商机遇挑战并存

2.1. 金融业全面开放渐行渐近

中国资本市场领域的改革开放在加快推进,这包括了放宽外资投资准入 限制、放宽金融业市场开放、扩大债券市场开放、加快期货市场双边开 放等多项措施。

表 3:金融业全面开放渐行渐近

券商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加速推进,国内券商机遇与挑战并存。17 年 11 月财政部、证监会明确放宽证券期货业准入限制,标志我国在放宽金融 服务业准入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全面开放将为国内券商带来深远影响。 一方面,通过引进优质、领先的外资券商,鼓励中外机构的互利合作和 良性竞争,将有利于提升中国证券期货行业的整体素质,增强证券期货 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券商与外资投行在发展阶段、 商业模式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虽然全面放开尚不能对国内当前证券行业 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但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时间 来源 重要条

2012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修订 外资股东持股证券公司比例由不超过

1/3 到不超过 49%。

2013

《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 EPA )补充协议十

放开对港资、澳资参股证券公司比例至不超过 51%,C EPA 协议下成立的 券商业务范围拓宽为经纪业务、承销保荐业务、自营业务和资管业务。

201

7

《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 知》

从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外资增长政策措施,明确证券、保险等行业对外开 放时间表、路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