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种子扩大培养
简述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步骤
简述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步骤
种子扩大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方法,用于从初始培养物中扩大微生物数量,以便进行后续实验或工业应用。一般而言,种子扩大培养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基准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根据目标微生物的需求添加合适的营养物质和pH调节剂。培养基的配制需要严格按照配方和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一致性。
2. 种子接种,从初始培养物中选择合适的菌株或菌落,通过无菌技术将种子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接种时需要注意保持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的污染。
3. 培养条件调控,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要求,调节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这些条件的调节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从而实现种子的扩大。
4. 培养过程监测,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测量生物量、菌落形态观察、代谢产物测定等方法进行。监测结果可以帮助调整培养条件,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5. 收获和处理,当微生物达到预定的生长状态时,可以进行收获。收获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选择简单的离心沉淀、滤液
或离子交换等方法。收获后的种子可以进行后续的实验或工业应用。
6. 清洁和消毒,在种子扩大培养结束后,要进行培养容器和设
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以防止微生物的交叉污染和感染。
总结起来,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步骤包括培养基准备、种子接种、培养条件调控、培养过程监测、收获和处理,以及清洁和消毒。这些步骤的严格执行可以确保种子扩大培养的成功,并提供足够的
微生物种子用于后续实验或工业应用。
发酵菌种的扩大培养实验报告
发酵菌种的扩大培养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是为了扩大培养发酵菌种,得到足够的菌量用于后续的
研究。在实验室里,方便的是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条件,提供最适宜的
环境来培养菌种。下面,本人将会对本次实验的步骤、结果及问题进
行详细的叙述。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培养基。培养基是为细菌及真菌提供营养、
促进生长的基础,它有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基中加入的各种营养物质
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常用的培养基有肉汤、大理石蓝、Lysogeny Broth(简称LB)等。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LB培养基,这是菌落多且生长迅速的培养基。
其次,我们需要挑选合适的发酵菌种。在挑选菌种时,我们应该
考虑到不同菌种的特点,包括生长环境、生长速度、需氧程度、工业
上的生产效率等等因素。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挑选的菌种为大肠杆菌,因为它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细菌,能够产
生很多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酶、物质、药物等。
接着,我们需要对菌种进行预处理。首先,需要将菌种从保存状态中取出,经过扩大培养使细胞数增加,并进一步观察其生长情况。前期的处理过程包括常规的消毒操作和种接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操作环境的干净卫生。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液体发酵法进行扩大培养,之后用DDA600(光密度)检测其生长状况,并根据结果调整富营养的生长环境或继续进行培养。
在预处理结束后,我们需要将菌液分装,并进行密闭培养。整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菌液中的温度、氧气、培养基的成分等因素。在温度方面,我们应将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同时,要保持培养环境的平衡,使其能在理想的环境下快速扩大生长。我们本次实验中为了保证菌种的生长速度,采用了20L摇床培养,密闭培养2天。
种子扩大培养 认识种子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及要求
种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一
菌种细胞的生长活 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 迅速生长,缩短迟缓期
条件二
生理状态稳定,以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获得稳定的菌体生长过程
五个
条件五
无杂菌污染,以保证 整个发酵过程正常进行
条件
稳定的生产能力
条件四
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使最终产
物的生物合成量持续稳定高产
条件三
菌体总量及浓度
种子扩大培养的意义 ① 为发酵生产提供充足的代谢旺盛、生命力强的种子 ② 有效地缩短发酵生产周期
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及要求
目前工业规模的发酵罐容积已达到几十立方米或几百立方米。如按百分之十左 右的种子量计算,就要投入几立方米或几十立方米的种子。因此,种子扩大培 养应根据菌种的生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来获得代谢旺盛、数量足够的 种子。这种种子接入发酵罐后,将使发酵生产周期缩短,设备利用率提高。
适宜,可以保证在大发 酵罐中有适当的接种量
4 种子扩大培养
4.1 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及要求
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及要求
概述 种子扩大培养:又称种子制备工序,是指将保存在沙土管、冷冻干燥管
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 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及要求
微生物发酵工艺流程
微生物发酵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选择与培养: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菌种,并进行培养,以获得大量活菌体。
2.种子扩大培养:将选择的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菌体。
3.发酵原料准备:根据生产需要,准备适量的发酵原料,如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等。
4.灭菌处理:对发酵原料进行灭菌处理,以消除杂菌和有害微生物。
5.接种与发酵:将培养好的菌种按照一定比例接入灭菌后的原料中,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进行发酵。
6.产物提取与精制:发酵结束后,通过适当的提取和精制方法,将目标产物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并进行精制。
7.产品质量检测与质量控制:对提取的产物进行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8.废水处理:对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消除有害物质和异味。
以上是微生物发酵工艺流程的一般步骤,具体的工艺流程可能会因不同的微生物、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产品而有所差异。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发酵4项目四:菌种的扩大培养
相对湿度在40%~45%时孢子数量最多,且孢子颜色均匀,质量较好。
通常接种量,细菌 通常接种量,细菌1~5%,酵母菌 ,酵母菌5~10%,霉菌 ,霉菌7~15%,有时 ,有时20~25%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无(杂菌)检查 菌种稳定性的检查 控制每批生产斜面的使用时间
种子质量标准 菌体形态 生化指标 测定种子液中糖、氮、磷的含量,pH变化来确定种子的质量 产物生成量 酶活力 种子液中,某种酶的活力与目的产物的产量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间接反映种子的质量
单元技能二无菌接种(移种)操作 单元技能二无菌接种(移种) 无菌接种(移种) 无菌接种(移种)操作 微孔接种 火圈保护接种 压差接种
微孔接 利用注射器在罐的接种口橡皮膜上注入罐内进行接种 操作时要注意防止注射器针孔堵塞
火圈保护接种 准备摇瓶菌种、酒精棉花、钳子、镊子和接种环。 用酒精棉擦洗罐顶接种口,并在接种口四周围放上酒精棉。 接种者双手用酒精棉擦洗消毒、晾干。 调节进气阀,减少进气量,维持罐压0.01~0.02MPa(不能 关闭,否则罐压跌零,引起污染),然后拧松接种口螺母, 点燃接种口四周的酒精棉。
摇瓶种子制备
分装和灭菌 三角摇瓶用棉塞或泡沫塑料棉塞,置高压灭菌器中灭菌。装量要 适当,以保证良好的通气 一般情况下,参考装量为40~50 ml/ 250 ml瓶,60~80 ml/ 500 ml瓶,90~110 ml/ 750 ml瓶,120~150 ml/ 1000 ml瓶; 厌氧培养,则装量应增加一倍以上。灭菌时要注意不要让蒸汽冷 凝水打湿或粘污培养基在瓶塞或纱布上。
发酵工程第五章 种子扩大培养
1、实验室种子制备
• 放线菌、霉菌、芽孢杆菌、孢子制备采用 何种培养方法? 固体培养 • 不产孢子、产孢子弱的细菌菌体制备采用 何种方法? 液体培养
例子
卡氏罐:制备酵母种子
2、生产车间种子制备
• 实验室制备孢子或摇瓶培养细胞种子经种 子罐扩大培养,满足种子罐需要。 • 种子罐种子培养
• • • • 一级种子→二级发酵 二级种子→三级发酵 三级种子→四级发酵 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决定于菌种的性质和菌体生 长速度及发酵设备的合理应用。在满足种子罐 需要前提下,种子级数越低越好。
3、一级种子 培养基:(葡萄糖、乳糖、蔗糖)、玉米浆 培养条件:27℃,40小时 接种量:200亿孢子/吨
目的:长菌体
4、二级种子 培养基:同上 培养条件:27℃、10-14小时 接种量:10%
种子的质量要求 菌丝长稠呈丝状、菌丝团很少,有中小空孢,处于 Ⅲ—Ⅳ期 青霉素发酵菌丝体的生长共分为6个期,1-4为年青 期,4-6期合成青霉素的能力最强
End
Thanks!
• 固体培养具有以下优点: • ①原料廉价:以谷物和农业废物为主要原料,只 需外加适量水分、无机盐等。培养基组成简单。 • ②防止污染:利用霉菌能在水分较低的基质表面 进行增殖的特性,在这种条件下,细菌生长不好, 因此不易引起细菌污染。 • ③通气:在固体培养中,氧气是由基质粒子间空 隙的空气直接供给微生物,比液体培养时的用通 气搅拌供给氧气节能。
微生物工程--7种子扩大培养
微生物工程--7种子扩大培养
∙7.1 种子制备工艺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的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
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目的:使发酵周期缩短,设备利用率提高
∙作为种子的准则是:
∙1)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延滞期短
∙2)生理性状稳定
∙3)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
∙4)无杂菌污染5)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7.2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一、影响孢子质量的因素及控制
∙•培养基•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和冷藏时间•接种量、接种龄
∙三、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种子质量的最终指标是考察其在发酵罐中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因此首先必须保证生产菌种的稳定性,其次是提供种
子培养的适宜环境保证无杂菌侵入,以获得优良种子。λ菌种
稳定性的检查λ无(杂菌)检查
种子的扩大培养
种子质量标准
1,细胞或菌体 菌丝形态、菌丝浓度和培养液外观(色素、 颗粒等)
单细胞:菌体健壮、菌形一致、均匀整齐,
有的还要求有一定的排列或形态; 霉菌、放线菌:菌丝粗壮、对某些染料着色 力强、生长旺盛、菌丝分枝情况和内含物情况 好。
2,生化指标 种子液的糖、氮、磷的含量和pH变化。
种子扩大培养的意义 为发酵生产提供充足的代谢旺盛、生命力强 的种子 有效的缩短主发酵罐的发酵周期
二、发酵生产中对种子的要求
作为种子的标准 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 迅速生长,迟缓期短; 生理形状稳定; 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 无杂菌污染; 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必须有较完全和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需要 充足的氮源和生长因子。 种子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不必太高。 供孢子发芽生长用的种子培养基,可添加一 些易被吸收利用的碳源和氮源。 种子培养基成分还应考虑与发酵培养基的主 要成分相近。
2,培养条件
(1)温度 温度对多数品种斜面孢子质量有显著的 影响。如土霉素生产菌种在高于37˚C培 养时,孢子接入发酵罐后出现糖代谢变 慢,氨基氮回升提前,菌丝过早自溶, 效价降低等现象。一般各生产单位都严 格控制孢子子斜面的培养温度。
3,放线菌孢子的制备 放线菌的孢子培养一般采用琼脂斜面培 养基,培养基中含有一些适合产孢子的 营养成分,如麸皮、豌豆浸汁、蛋白胨 和一些无机盐等。 培养温度一般为28˚C。 培养时间为5~14天。
简述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步骤 -回复
简述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步骤-回复
种子扩大培养是一种将少量微生物种子扩大到足够大规模的过程,旨在提供足够数量的微生物群体来满足后续实验、生产或其他应用的需求。以下是一般的种子扩大培养的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该过程。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选择适合微生物生长和扩大的培养基是种子扩大培养的关键。适当的培养基应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并满足微生物所需的生长条件。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肉汤、葡萄糖盐水、大豆蛋白胨等。
第二步:准备种子培养物
在进行种子扩大培养之前,需要从已有的培养物中选取足够的种子来投入到扩大培养中。为了保证选取到的种子是纯种的,可以通过进行单克隆分离、传代培养等方法进行处理。此外,在选取种子时,应注意培养物的活性、稳定性和适用性。
第三步:接种种子培养物
将选取的种子投入到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中。这个步骤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稀释,以及添加其他辅助物质,如辅菌素、酵母提取物等。然后,将培养基和种子充分混合,使种子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
第四步:培养条件调节
为了促进种子的生长和繁殖,在进行扩大培养之前,需要对培养条件进行调节。常见的调节因素包括温度、pH值、溶氧量和搅拌速度等。这些因素的调节应根据具体微生物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
第五步:扩大培养
将接种好的种子培养物置于培养器中并进行适当的培养。培养时间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取决于所需扩大的规模和种子的特性。一般来说,种子的扩大培养时间在24到72小时之间,取决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繁殖能力。
第六步:评估培养效果
在培养结束后,需要对培养物进行评估,以确定种子扩大培养的效果。通过检测细菌总数、活菌数、菌落形态、菌落大小等指标,可以评估培养的结果。此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的生化和生物学分析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发酵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工艺流程
发酵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工艺流程
发酵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1. 菌株的预处理:选择合适的菌株并将其保存在培养基中。菌株可以来自于已有的菌种库,也可以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得到。在预处理中,需要将菌株经过悬浮培养、鉴定和活化等步骤。
2. 培养基的制备:制备适合菌株生长的培养基,根据不同菌种的需求,确定培养基的配方和pH值。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3. 菌种接种:将经过预处理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通常使用无菌的接种针或接种环进行接种。接种时需要注意接种量的控制,以避免菌株的过度生长或过少生长。
4. 发酵条件的控制:对接种后的菌株进行适宜的发酵条件控制,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不同菌株对这些条件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发酵过程的监测:通过定期取样,对发酵过程中的生物量、代谢产物和酶活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菌株的生长状况和产物合成情况。
6. 发酵过程的控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发酵条件,以提高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代谢产物的产量。可能的调整包括增加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调节pH值和温度等。
7. 菌种的收获和保存:发酵过程结束后,收获培养物中的菌种。可以通过离心、过滤或其他分离方法将菌株与培养基分离。分离后,
菌种可以通过冷冻保存或制备菌种存储液进行长期保存。
以上是发酵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工艺流程,具体操作步骤和条件应根据具体的菌株和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菌种扩大培养技术
(二)谷氨酸二级种子培养
1. 培养基组成 实例一:
葡萄糖 25g/L,MgSO4·7H2O 0.7 g/L , 磷酸二氢钾 1.5 g/L ,糖蜜 125g/L , 玉米浆 250g/L ,纯生物素 18.8 μg/L , 尿素 5g/L ,硫酸亚铁、硫酸锰各2ppm , 调节pH7.0 ,实消, 121℃保温10min。
四、生产车间菌种培养技术
在以种子罐进行种子扩大培养流程中,种子罐 级数根据菌种生长特性、菌体繁殖速度以及所 采用发酵罐的容积而定。
例如:在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将孢子悬浮液接入 一级种子罐,于27℃培养40h ,孢子发芽,长出 短菌丝,然后移接至新鲜培养基的第二级种子罐, 于27℃培养10~24h ,菌丝迅速繁殖并获得粗壮菌 体,方可作为种子接入发酵罐,整个过程采用了 二级种子罐的扩大培养。
(二)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
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就是为每次发酵罐的投料 生产提供数量足够的、活力旺盛的种子。
二、种子扩大培养一般流程
(一) 一般流程
保藏斜面 斜面活化 三角瓶培养 种子罐培养
发酵罐
斜面
三角瓶培养
二
级
扩
大
培
10m3种子罐培养
养
流
程
100m3发酵罐发酵
(二)设计流程需考虑的因素
简述发酵种子扩大培养的工艺流程
简述发酵种子扩大培养的工艺流程
The process of expanding the culture of fermentation seeds is a crucial step in the production of various fermented products. It involves the multiplication of starter cultures to a sufficient quantity for inoculation into the final fermentation batch. This step not only ensures the consistency of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but also helps in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roduct quality.
发酵种子扩大培养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培养基的成分将直接影响到细菌或酵母的生长和繁殖。培养基通常包括碳源、氮源、矿物盐等成分,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After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growth medium, the next step is to inoculate the fermentation seed culture into the medium. This is done to introduce the starter culture into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The inoculated medium is then placed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that provides suitable temperature, pH, and oxygen levels for optimal microbial growt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孢子培养
母瓶:活化、纯化,使保藏菌种生长,并去处变异株。 所以接种时要稀一点、便于纯化生长到单菌落。
子瓶: 大量繁殖,得到大量孢子。 接种:①从母斜面上点接种,选取生长好的 单菌落 ②接种时密一点,得到大量的孢子。
孢子培养时注意湿度,子斜面使用一般不超过1个月
在发酵产品的放大中,反应级数的确定是非常重要 的一个方面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4.种子罐级数
种子罐级数取决于: ①种子的性质(生长繁殖性能); ②孢子瓶中孢子的密度(密度大则级数少); ③孢子发芽及菌丝繁殖速度; ④发酵罐中种子的最低接种量; ⑤种子罐与发酵罐的容积比;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种子扩培的目的 接种量的需要
菌种的驯化 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种子的要求: 总量及浓度能满足要求 生理状况稳定,个体与群体 活力强,移种至发酵后,能够迅速生长 无杂菌污染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culture used to inoculate(接种) a fermentation satisfies the following criteria(标准 ):
谷氨酸:三级发酵 一级种子(摇瓶)→二级种子 (小罐)→发酵
青霉素:三级发酵 一级种子 (小罐)→二级种子(中罐)→发酵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Aeration: 通风, 通气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发酵级数确定的依据
级数受发酵规模、菌体生长特性、接种量的影响
级数大,难控制、易染菌、易变异,管理困难,一 般2-4级。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2、培养基选择的原则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是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对孢子培养基 应该是有利于孢子的生长。 在原料方面,实验室种子培养阶段,规模一般比较小, 因此为了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培养基的原料一般都比较 精细。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3、起始接种物的传代问题 细菌 保藏斜面 → 活化斜面 产孢子 保藏 → 母斜面 → 子斜面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Aseptic: 无菌的,无毒的 lyophile 亲液胶体;亲液物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二、实验室阶段 1、培养物选择的原则 目的:种子扩培到一定的量和质,根据菌种的特点最终的 培养物可分为两类:
对于不产孢子和芽胞的微生物 ——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体
20% 0.11%
0.025% 0.015%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薯干粉
成分
麦芽汁 薯干粉 (NH4)2SO4 琼脂
斜面 麦汁
2%
种子罐 发酵
10% 22-28% 0.5%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3、发酵级数的确定 一般由菌丝体培养开始计算发酵级数,但有时,
工厂从第一级种子罐开始计算发酵级数
3.It must be in a suitable morphological(形态学的 ) form. 4.It must be free of contamination. 5.It must retain its product forming capabilities.
发酵工程
对于不产芽孢和孢子的微生物,实验室阶段的种子扩培最 终是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体,如谷氨酸的种子培养。
发酵工程
Leabharlann Baidu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对于产孢子的微生物 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孢子 菌丝体培养步骤少,因而更容易获得量和质稳定的种 子,但操作繁琐。 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丝体 便于操作,但需要更仔细的控制。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The Development of Inocula for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第一节 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 第二节 种子制备的技术概要 第三节 种子制备实例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第一节 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
种子扩大培养的概念: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 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 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 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在原料方面:不如实验室阶段那么精细,而是基本接近于 发酵培养基,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成本
二是驯化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例:柠檬酸发酵 以蔗糖为原料
成分
麦芽汁 蔗糖 NH4NO3 K2HPO4 MgSO4.H2O KCl 琼脂
斜面 麦汁
2%
种子罐 发酵
2.5-5% 0.225% 0.03% 0.025%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三、生产车间阶段 1、培养物的选择原则 在生产车间阶段,最终一般都是获得一定数量的菌丝体。 菌丝体比孢子要有利: 缩短发酵时间 有利于获得好的发酵结果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2、培养基选择的原则
目的: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体,因此培养基的选择应 首先考虑的是有利于孢子的发育和菌体的生长.
第四章 种子扩大培养
第二节 种子制备的技术概要 一、种子制备的过程
实验室阶段:不用种子罐,所用的设备为培养箱、摇床等实验
室常见设备,在工厂这些培养过程一般都在菌种室完成,因 此形象地将这些培养过程称为实验室阶段的种子培养。
生产车间阶段:种子培养在种子罐里面进行,一般在工程归为
发酵车间管理,因此形象地称这些培养过程为生产车间阶段。
4、接种量的确定 移入种子的体积
接种量= ————————— 接种后培养液的体积
1.It must be in a healthy, active state thus minimizing the length of the lag phase in the subsequent fermentation.
2.It must be available in sufficiently large volumes to provide an inoculum of optimum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