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通项、求和与不等式的证明(教学案)-备战2018高考高三二轮数学一本过精品(word版含答案)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数列的通项公式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数列的通项公式复习教案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数列的通项公式复习教案【】欢送来到查字典数学网高三数学教案栏目,教案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因此小编在此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数列的通项公式复习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提供到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数列的通项公式复习教案一、课前检测1.等差数列是递增数列,前n项和为,且成等比数列,。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设数列公差为∵ 成等比数列,,即由①②得:,2.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由当时,有经验证也满足上式,所以二、知识梳理(一)数列的通项公式一个数列{an}的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用一个公式an=f(n)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解读:(二)通项公式的求法(7种方法)1.定义法与观察法(合情推理:不完全归纳法):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求通项的方法叫定义法,这种方法适应于数列类型的题目;有的数列可以根据前几项观察出通项公式。
解读:2.公式法:在数列{an}中,前n项和Sn与通项an的关系为:(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 ).解读:解法:由递推式计算出前几项,寻找周期。
类型1 递推公式为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
类型2 (1)递推公式为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
(2)由和确定的递推数列的通项可如下求得:由递推式有,,,依次向前代入,得,这就是叠(迭)代法的根本模式。
类型3 递推公式为 (其中p,q均为常数, )。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三、典型例题分析题型1 周期数列例1 假设数列满足,假设,那么 =____。
答案:。
变式训练1 (2021,湖南文5)数列满足,那么 =( B ) A.0 B. C. D.小结与拓展:由递推式计算出前几项,寻找周期。
题型2 递推公式为,求通项例2 数列,假设满足,,求。
备战2018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难点2.4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问题等综合问题教学案理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问题等综合问题数列在高考中占重要地位,每年都考,应当牢记等差、等比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常见求数列通项的方法,如累加、累乘、构造等差、等比数列法、取倒数等.数列求和问题是数列中的重要知识,在各地的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对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主要是运用公式;而非等差数列、非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一般用倒序相加法、通项化归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等.数列的求和问题多从数列的通项入手,通过分组、错位相减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及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属中档题.一、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在数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数列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之一,在高考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以及它们的性质是必考内容,一般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属于低中档题,若数列与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向量、三角函数等知识点交融,难度就较大,也是近几年命题的热点.1.由数列的前几项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它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要注意代值检验,对于正负符号变化,可用(-1)n或(-1)n+1来调整.例1.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1,7,-13,19,…;(2)0.8,0.88,0.888,…;(3)-1,215132961,,,,,...48163264--;思路分析:归纳通项公式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观察项与项之间的关系;(2)符号与绝对值分别考虑;(3)规律不明显,适当变形.-2-32,原数列化为-21-321,22-322,-23-323,24-324,…,∴ a n =(-1)n ·2n-32n .点评:求数列的通项时,要抓住以下几个特征:(1)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2)相邻项的变化特征;(3)拆项后的特征;(4)各项符号特征等,并对此进行归纳、化归、联想. 2.由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若一个数列首项确定,其余各项用a n 与a n -1的关系式表示(如a n =2a n -1+1,(n >1),则这个关系式称为数列的递推公式.由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的基本思想是转化,常用的方法: (1)a n +1-a n =f (n )型,采用叠加法. (2)a n +1a n=f (n )型,采用叠乘法.(3)a n +1=pa n +q (p ≠0,p ≠1)型,转化为等比数列解决.例2.对于数列{}{},n n a b ()11111,1,32,n n n n a b a n a n b b n N *++==-+=+=+∈.(1)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 (2)令()()21n n n a n c n b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T .思路分析:(1)由()11n n n S n S a n +-+=++化简得121n n a a n +=++,利用累加法求得2n a n =,对132n n b b +=+利用配凑法求得通项公式为1231n n b -=-;(2)化简()21121233n n n n n n c n --++==,这是等差数列除以等比数列,故用错位相减求和法求得前n 项和为11525443n n n T -+=-. (2)()21101221212341,...23333333n nn n n n n n n n n c T n ----+++==∴=+++++, ①则00132233413 (33333)n n n n n T --+=+++++,② ②-①得12211111111111152515253261 (613333322344313)n n n n n n n n n n n n T T -------++++⎛⎫=+++++-=+-=-∴=-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递推数列求通项的方法,考查了累加法和配凑法,考查了错位相减求和法.对于n a 来说,化简题目给定的含有n S 的表达式后,得到121n n a a n +=++,这个是累加法的标准形式,故用累加法求其通项公式,对于n b 来说,由于132n n b b +=+,则采用配凑法求其通项公式,对于n c 来说,由于它是等差数列除以等比数列,故用错位相减求和法求和. 3.由n S 与n a 的关系求通项n a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因此,在研究数列问题时,即要注意函数方法的普遍性,又要考虑数列方法的特殊性.S n 与a n 的关系为:a n =⎩⎪⎨⎪⎧S n (n =1),S n -S n -1 (n≥2).例3. 【安徽省淮南市2018届第四次联考】已已知数列{}{},,n n n a b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满足214,22,n n a b S a ==- ()()32*11n n nb n b n n n 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n b 的通项公式思路分析:(1)由22n n S a =-的关系得11222n n n S a --≥=-当时,相减得12,2.2n n n n a a a n -==≥检验1n =时, 12a =适合上式即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2311n n nb n b n n +-+=+,两边同时除以()1n n +得11n nb b n n n+-=+累加法即得解.点评:已知数列前n 项和与第n 项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常用11,1,2n n n S n a S S n -=⎧=⎨-≥⎩将所给条件化为关于前n 项和的递推关系或是关于第n 项的递推关系,若满足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定义,用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否则适当变形构造等比或等数列求通项公式.注意:利用a n =S n -S n -1求通项时,注意n ≥2这一前提条件,易忽略验证n =1致误,当n =1时,a 1若适合通项,则n =1的情况应并入n ≥2时的通项;否则a n 应利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 4.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 等差数列的单调性与nS的最大或最小的关系.(1)若0d >,则等差数列{}n a 中有10n n a a d --=>,即1n n a a ->,所以数列为单调递增; 当10a ≥时,有1(2)n n S S n ->≥,所以nS 的最小值为S .当10a <时,有则一定存在某一自然数k ,使12310k k n a a a a a a +<<<<<≤<<或12310k k na a a a a a +<<<<≤<<<,则nS 的最小值为kS.(2)若0d <,则等差数列{}n a 中有10n n a a d --=<,即1n n a a ->,所以数列为单调递减; 当10a >时,有则一定存在某一自然数k ,使12310k k n a a a a a a +>>>>>≥>>或 12310k k na a a a a a +>>>>≥>>>,则n S 的最大值为k S . 当10a ≤时,有1(2)n n S S n ->≥,所以nS 的最大值为S .例4.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a t =,121n n a S +=+(*n N ∈). (1)t 为何值时,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2)在(1)的条件下,若等差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有最大值,且315T =,又11a b +,22a b +,33a b +等比数列,求n T .思路分析:(1)先由121n n a S +=+求出13n n a a +=.再利用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可得213a a =,就可以求出t 的值;(2)先利用315T =求出25b =,再利用公差把1b 和3b 表示出来,代人112233,,a b a b a b +++成等比数列,求出公差即可求n T.点评: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常用的方法;(1)先求a n ,再利用⎩⎪⎨⎪⎧a n ≥0a n +1≤0或⎩⎪⎨⎪⎧a n ≤0a n +1≥0求出其正负转折项,最后利用单调性确定最值.(2)①利用性质求出其正负转折项,便可求得前n 项和的最值.②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S n =An 2+Bn (A ,B 为常数)为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二 数列的求和数列求和是高考的热点,主要涉及等差、等比数列求和、错位相减法求和、裂项相消法求和与并项法求和,题目呈现方式多样,在选择题、填空题中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在解答题中以考查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为主,求解的关键是抓住通项公式的特征,正确变形,分清项数求和.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则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 常见类型及方法(1)a n =kn +b ,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直接求解; (2)a n =a ·qn -1,利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直接求解;(3)a n =b n ±c n ,数列{b n },{c n }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 n }的前n 项和. (4) a n =b n ·c n ,数列{b n },{c n }分别是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1.公式求法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和.(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 )2=1(1)2n n na d -+;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11,(1)(1), 1.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例5. 【四川省内江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11a =, 122n n S a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设()1nn n b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思路分析:(Ⅰ)由122n n S a +=-可得2n ≥时, 122n n S a -=-,两式相减,即可得出{}n a 是等比数列,从而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写出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得出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进而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出数列{}n b 的前n 项和.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前n 项的求和公式,利用方程组思想求解.本题属于基础题,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应用基本量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应熟练掌握.根据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探寻其他解法,可以开阔思路,有时可以简化计算. 2.分组求和法有些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数列通项拆开或变形,可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可先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例6.【四川省内江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设数列{}n a 满足1123242n n a a a a n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2log n n a a +的前n 项和.思路分析: ()1根据题意求出当2n ≥时, 212312421n n a a a a n --+++⋅⋅⋅+=-,求出n a 的表达式,然后验证当1n =时是否成立(2)先给出通项211log 12n n n a a n -+=+-,运用分组求和法求前n 项和点评:分组求和的解题策略: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则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数列求和,即将一般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通项变形. 3.裂项相消求和法利用通项变形,把数列的通项分裂成两项或几项的差,在求和过程中,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最后只剩下有限项的和,从而求得数列的和.这种求数列和的方法叫做裂项相消求和法. 常见拆项:111(1)1n n n n =---;1111()(21)(21)22121n n n n =--+-+=1111[](1)(2)2(1)(1)(2)n n n n n n n =-+++++;n ·n !=(n +1)!-n !;11(1)!!(1)!n n n n =-++;l og a (1+1n)=l og a (n +1)-l og a n ;等等例7.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55S =-,且346,,a a a 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21231n n n b n N a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 思路分析:(1)由等差数列性质,5355S a =-=,所以31a =-,设公差为d ,则()()()21113d d -+=-⋅-+,解得0d =或1d =-,由此即可求出通项公式; (2)①当1n a =-时,n T n =;②当2n a n =-时,()()212311111212122121n n a a n n n n ++⎛⎫==- ⎪-+-+⎝⎭,然后再根据裂项相消即可求出结果.点评:裂项相消法求和就是将数列中的每一项裂成两项或多项,使这些裂开的项出现有规律的相互抵消,要注意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从而达到求和的目的.要注意的是裂项相消法的前提:数列中的每一项均可分裂成一正一负两项,且在求和过程中能够前后相互抵消. 4. 错位相减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可用错位相减法.例8.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11(),1n n a a n N a +>∈=,该数列的前三项分别加上1,1,3后成等比数列,且22log 1n n a b +=-.(1)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n T .思路分析:(1) 用基本量法,即用为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d 与1a 表示已知条件,列出方程,解出d ,即可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由22log 1n n a b =--可得2log n b n =-,即可求出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2)因为212n n nn a b -⋅=,所以用错位相减法求n T 即可.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对数的性质、错位相减法求和,属中档题;错位相减法适合于一个由等差数列}{n a 及一个等比数列}{n b 对应项之积组成的数列.考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都知道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也都能写出此题的解题过程,但由于步骤繁琐、计算量大导致了漏项或添项以及符号出错等.两边乘公比后,对应项的幂指数会发生变化,应将相同幂指数的项对齐,这样有一个式子前面空出一项,另外一个式子后面就会多了一项,两项相减,除第一项和最后一项外,剩下的1-n 项是一个等比数列. 三. 数列的探索性问题处理探索性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其中的一部分结论成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若由此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其中反证法在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恒等式,利用等式恒成立的条件求解. 例9.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复习训练题】在数列{}n a 中,()*1123111232n n n a a a a na a n N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Ⅱ)若存在()*13nn n N a n λ∈≥,使得+成立,求实数λ的最大值.思路分析:(Ⅰ)由12311232n n n a a a na a ++++⋅⋅⋅+=+可得()()123123122n n na a a n a a n -+++⋅⋅⋅+-=≥,两式相减整理得到()113n nn a na ++= ()2n ≥,故数列{}n na()2n ≥为等比数列,求得通项后再验证11a =是否满足即可得到所求.(Ⅱ)由条件可得存在()*13n n a n N n λ∈≤+,使得成立,设()()13nna f n n =+,则()max f n λ≤.然后根据()f n 的单调性求出最值即可.点评:数列中的恒成立或能成立的问题是函数问题在数列中的具体体现,解决此类问题时仍要转化为最值问题处理.解题中通过分离参数在不等式的一端得到关于正整数n 的函数,然后通过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得到函数的最值,从而可求得参数的值或其范围.解决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关键是理清两个数列的关系.如果同一数列中部分项成等差数列,部分项成等比数列,要把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项抽出来单独研究;如果两个数列通过运算综合在一起,要从分析运算入手,把两个数列分割开,弄清两个数列各自的特征,再进行求解.从上面三方面可以看出,解答数列综合问题要善于综合运用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以及特例分析法,一般递推法,数列求和及求通项等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数列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解决的策略往往是把综合问题分解成几部分,先利用解析几何的知识以及数形结合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再利用数列知识和方法求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故数列有着许多函数的性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列,它们是研究数列性质的基础,它们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等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进一步增加,这一部分内容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1。
高三数学复习《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第2课时)
例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4,an+1=Sn+3n,n∈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题型六 归纳猜想法
例3若正项数列{an}中,a1+a2+a3+…+an= (an+ ),n∈N*,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an= - B.an= +
C.an= - D.an= +
议
1学生两两对议例1,互教互学;2学生组议例2。例3,能者为师;
展
各小组中心发言人直接展示,其他同学可提出质疑并作出补充说明
评
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1.形如an+1=αan+β的递推式可用构造法求通项,构造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递推关系的两边加上相同的数或相同性质的量,构造数列的每一项都加上相同的数或相同性质的量,使之成为等差或等比数列.
思
题型四 待定系数法(造新数列法)
例1(1)已知数列{an}中,a1=1,an+1=2an+3,求通项公式an.
(2)在数列{an}中,a1=-1,an+1=2an+4·3n-1,求通项公式an
(3)在数列{an}中,a1=-1,a2=2,当n∈N*,an+2=5an+1-6an,求通项公式an.
2.已知Sn与an的关系求通项:
(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求an时,要注意运用an和Sn的关系,即
an=
(2)对于形如Sn=f(an)求an常有两种处理方法:①由Sn=f(an),得Sn-1=f(an-1)两式作差,得an=f(an)-f(an-1)(n≥2).②将an换成Sn-Sn-1,即Sn=f(Sn-Sn-1),先求出Sn,再求出an.
学生分析
本考点属于难度系数较大,对学生要求较高,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掌握,普通班可以不补充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列(教案+例题+习题)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例题+习题)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基本性质。
2. 学会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与基本性质2.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3. 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列的概念、性质及通项公式的求法。
2. 利用例题,演示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过程。
3. 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数列的概念,讲解数列的基本性质。
2. 讲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引导学生掌握求解方法。
3. 通过例题,演示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
4. 布置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解题思路和指导。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结束。
例题: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Sn = n(n+1)/2,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答:由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知,第n项的值为Sn S(n-1)。
将Sn = n(n+1)/2代入上式,得到第n项的值为:an = Sn S(n-1) = n(n+1)/2 (n-1)n/2 = n/2 + 1/2。
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n/2 + 1/2。
习题:1.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Sn = n^2,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2n + 1,求该数列的前n项和。
3.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1)^n,求该数列的前n项和。
4.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n^3 6n,求该数列的前n项和。
5.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3n 2,求该数列的前n项和。
六、教学目标1. 掌握数列的递推关系式,并能运用其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学习利用函数的方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3.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
6.1.2 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目的:1.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数列的通项.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观察6.1.1中的数列(1)中,各项是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出的正整数.11a =,22a =,33a =,…,可以看到,每一项与这项的项数恰好相同.这个规律可以用 n a n =(*)n ∈N表示.利用这个规律,可以方便地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如1111a =,2020a =.6.1.1中的数列(2)中,各项是从小到大顺次排列出的2的正整数指数幂. 12a =,222a =,332a =,…,可以看到,各项的底都是2,每一项的指数恰好是这项的项数.这个规律可以用*2()n n a n =∈N表示,利用这个规律,可以方便地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如11112a =,20202a =. 二、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新知识一个数列的第n 项n a ,如果能够用关于项数n (本章中n 都表示正整数,即*()n N ∈)的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1)的通项公式为n a n =,可以将数列(1)记为数列{}n ;数列(2)的通项公式为2n n a =,可以将数列(2)记为数列{2}n . 三、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 设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2n na =, 写出数列的前5项.分析 知道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中的某一项时,只需将通项公式中的n 换成该项的项数,并计算出结果.解111122a ==;221142a ==;331182a ==;4411162a ==;5511322a ==. 例2 根据下列各无穷数列的前4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5,10,15,20,…;(2)1111, , , , 2468…;(3)−1,1,−1,1,…. 分析分别观察分析各项与其项数之间的关系,探求用式子表示这种关系. 解(1由此得到,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5n a n =.(2)数列前4项与其项数的关系如下表:由此得到,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12n a n=. (3)数列前4项与其项数的关系如下表:由此得到,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1)n n a =-.注意由数列的有限项探求通项公式时,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例如,(1)n n a =-与cos =πn a n 都是例2(3)中数列“−1,1,−1,1,….”的通项公式. 四、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6.1.2. 五、课堂小结:正确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 六、课后作业:教材4 6.1.2 (1,2) T P 练习.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初中数学教案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初中数学教案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初中数学教案:数列的通项与求和一、引言数学中的数列是由一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研究数列的通项和求和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探索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列的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通项和求和的意义;2. 能够根据给定的数列规律得出其通项公式;3. 能够根据给定的数列规律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4. 能够灵活运用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和相关性质,例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数列的通项公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尝试找出数列的通项规律,并给出相关的解释。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逐步发现数列的通项与数列项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通项公式。
3. 发展数列求和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分析数列项之和与项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数列求和的通用公式。
4. 进一步应用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计算买票问题、购物清单问题等。
5. 综合评价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解答问题,并通过个人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1. 教学资源- 数列的示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彩页- 实际问题练习题彩页2. 教学评价-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学生个人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性- 学生在综合性问题解答中的运用能力和思维逻辑五、拓展应用通过介绍一些高中数学中更复杂数列的应用,如等差中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等,引导学生了解数列的更深层次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的过程,注重学生发现和思考的能力培养。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教案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一、教学目标⑴理解数列通项与前n 项和的关系;⑵掌握利用⎩⎨⎧≥-==-2,1,11n s s n s a n n n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⑶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析数列。
重点:学会利用数列通项与前n 项和的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
难点:如何利用数列通项与前n 项和的关系解决条件是n s 与n a 关系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⑴知识点回顾等差数列:=n a ;=n s 。
等比数列:=n a ;=ns 。
已知前n 项和n s 求通项na 公式: ⎩⎨⎧≥-==-2,1,11n s s n s a n nn ⑵例题及变式训练一、已知sn 表达式:例1:已知数列{an}的前n 项和Sn =-n 2+n (n ∈N*).求{an}的通项公式; 解:n =1时,a 1=S 1=0.n ≥2时,a n =S n -S n -1=-n 2+n+(n -1)2-(n -1)=-2n +2.经验证,a 1=0符合a n =-2n +2故a n =-2n +2【变式】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n +1(n ∈N *).求{a n }的通项公式; 解:n =1时,a 1=S 1=1.n ≥2时,a n =S n -S n -1=-n 2+n+1+(n -1)2-(n -1)-1=-2n +2.经验证,a 1=1不符合a n =-2n +2故1,122,2nn a n n ⎧=⎨+≥⎩=-巩固练习1:已知下列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求{a n }的通项公式: S n =n 2-3n ;解:当n =1时,a 1=S 1=-2,当n ≥2时,a n =S n -S n -1=(n 2-3n )-[(n -1)2-3(n -1)]=2n -4,由于a 1也适合此等式,∴a n =2n -4.三、已知an 与Sn 的关系求通项an【例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4a n -3,n ∈N *.求{a n }的通项公式. 解 n=1时由a 1=S 1=4a 1-3得a 1=1n ≥2时1111434344n n n n n n n n n s a s a a s s a a ----=-=-=-=-做差得3a n =4a n-1 143n n a a -=即所以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43的等比数列. 11143n n n a a q --⎛⎫== ⎪⎝⎭巩固练习2:已知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n 项和32n n S a -=,(1)求证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 当n =1时,a 1=S 1 =123a -,∴a 1=3.当n ≥2时,1132n n S a -=--,作差得a n =S n -S n -1=122n n a a -- ∴解得a n =2a n -1 .21=-n n a a ∴数列{a n }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11123--⨯==n n n q a a四:小结11,2n n n s a s s n -⎧=⎨-≥⎩ , n=1一、已知sn 表达式求an (注意并项问题)二、已知an 与sn 关系式1、转化为an 的递推关系2、转化为sn 的递推关系五、课后练习:已知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n 项和21()2n n S a +=, (1)求证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 当n =1时,a 1=S 1 =2112a +⎛⎫ ⎪⎝⎭,∴a 1=1. 当n ≥2时,2111()2n n S a +=--,作差得 a n =S n -S n -1=221(1)(1)4n n a a -+-+ ∴整理得(a n +a n -1)(a n -a n -1-2)=0.由于{a n }>0∴a n -a n -1-2=0.∴数列{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 n =2n-1。
最新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的常用方法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的常用方法高考要求数列是函数概念的继续和延伸,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都可以看作项数n 的函数,是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数列以通项为纲,数列的问题,最终归结为对数列通项的研究,而数列的前n 项和S n 可视为数列{S n }的通项 通项及求和是数列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与数列极限及数学归纳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高考对数列问题考查中的热点,本点的动态函数观点解决有关问题,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重难点归纳1 数列中数的有序性是数列定义的灵魂,要注意辨析数列中的项与数集中元素的异同 因此在研究数列问题时既要注意函数方法的普遍性,又要注意数列方法的特殊性2 数列{a n }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式 a n =⎩⎨⎧≥-=-2,1,11n S S n S n n3 求通项常用方法①作新数列法 作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②累差叠加法 最基本形式是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③归纳、猜想法4 数列前n 项和常用求法①重要公式 1+2+…+n =21n (n +1) 12+22+…+n 2=61n (n +1)(2n +1)13+23+…+n 3=(1+2+…+n )2=41n 2(n +1)2②等差数列中S m +n =S m +S n +mnd ,等比数列中S m +n =S n +q n S m =S m +q m S n③裂项求和 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和,即a n =f (n +1)-f (n ),然后累加时抵消中间的许多项 应掌握以下常见的裂项等)!1(1!1)!1(1,C C C ,ctg2ctg 2sin 1,!)!1(!,111)1(111+-=+-=-=-+=⋅+-=++-n n n ααn n n n n n n n rn r n n nα④错项相消法 ⑤并项求和法数列通项与和的方法多种多样,要视具体情形选用合适方法典型题例示范讲解例1已知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公比为q 的(q ∈R 且q ≠1)的等比数列,若函数f (x )=(x -1)2,且a 1=f (d -1),a 3=f (d +1),b 1=f (q +1),b 3=f (q -1),求数列{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解 ∵a 1=f (d -1)=(d -2)2,a 3=f (d +1)=d 2,∴a 3-a 1=d 2-(d -2)2=2d ,∵d =2,∴a n =a 1+(n -1)d =2(n -1);又b 1=f (q +1)=q 2,b 3=f (q -1)=(q -2)2,∴2213)2(qq b b -==q 2,由q ∈R ,且q ≠1,得q =-2,∴b n =b ·q n -1=4·(-2)n -1 例2设A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A n =23(a n -1),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4n +3;(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把数列{a n }与{b n }的公共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个新的数列,证明数列{d n }的通项公式为d n =32n +1;(3)设数列{d n }的第n 项是数列{b n }中的第r 项,B r 为数列{b n }的前r 项的和;D n 为数列{d n }的前n 项和,T n =B r -D n ,求lim∞→n 4)(n na T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及其相互关系;集合的相关概念,数列极限,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知识依托 利用项与和的关系求a n 是本题的先决;(2)问中探寻{a n }与{b n }的相通之处,须借助于二项式定理;而(3)问中利用求和公式求和则是最基本的知识点错解分析 待证通项d n =32n +1与a n 的共同点易被忽视而寸步难行;注意不到r 与n 的关系,使T n 中既含有n ,又含有r ,会使所求的极限模糊不清技巧与方法 (1)问中项与和的关系为常规方法,(2)问中把3拆解为4-1,再利用二项式定理,寻找数列通项在形式上相通之处堪称妙笔;(3)问中挖掘出n 与r 的关系,正确表示B r ,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解 (1)由A n =23(a n -1),可知A n +1=23(a n +1-1),∴a n +1-a n =23 (a n +1-a n ),即n n a a 1+=3,而a 1=A 1=23(a 1-1),得a 1=3,所以数列是以3为首项,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3n(2)∵32n +1=3·32n =3·(4-1)2n =3·[42n +C 12n ·42n -1(-1)+…+C 122-n n ·4·(-1)+(-1)2n ]=4n +3,∴32n +1∈{b n }而数32n =(4-1)2n=42n +C 12n ·42n -1·(-1)+…+C 122-n n ·4·(-1)+(-1)2n =(4k +1), ∴32n ∉{b n },而数列{a n }={a 2n +1}∪{a 2n },∴d n =32n +1(3)由32n +1=4·r +3,可知r =43312-+n ,∴B r =)19(827)91(9127,273433)52(2)347(1212-=-⋅-=+⋅-=+=++++n n n n n D r r r r , 89)(lim ,3)(,433811389)19(827821349444241212=∴=+⋅-⋅=---⋅+=-=∴∞→++n n n n n n n nn n n r n a T a D B T 例3 设{a n }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并且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 ,a n 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S n 与2的等比中项(1)写出数列{a n }的前3项(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写出推证过程)解析 (1)由题意,当n =1时,有11222S a =+,S 1=a 1, ∴11222a a =+,解得a 1=2 当n =2时,有22222S a =+,S 2=a 1+a 2,将a 1=2代入,整理得(a 2-2)2=16,由a 2>0,解得a 2=6当n =3时,有33222S a =+,S 3=a 1+a 2+a 3,将a 1=2,a 2=6代入,整理得(a 3-2)2=64,由a 3>0,解得a 3=10故该数列的前3项为2,6,10(2)解法一 由(1)猜想数列{a n } 有通项公式a n =4n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4n -2,(n ∈N *)①当n =1时,因为4×1-2=2,,又在(1)中已求出a 1=2,所以上述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 =k 时,结论成立,即有a k =4k -2,由题意,有k k S a 222=+,将a k =4k -2 代入上式,解得2k =k S 2,得S k =2k 2,由题意,有11222++=+k k S a ,S k +1=S k +a k +1,将S k =2k 2代入得(221++k a )2=2(a k +1+2k 2),整理得a k +12-4a k +1+4-16k 2=0,由a k +1>0,解得a k +1=2+4k ,所以a k +1=2+4k =4(k +1)-2,即当n =k +1时,上述结论成立根据①②,上述结论对所有的自然数n ∈N *成立解法二 由题意知n n S a 222=+,(n ∈N *) 整理得,S n =81(a n +2)2, 由此得S n +1=81(a n +1+2)2,∴a n +1=S n +1-S n =81[(a n +1+2)2-(a n +2)2]整理得(a n +1+a n )(a n +1-a n -4)=0,由题意知a n +1+a n ≠0,∴a n +1-a n =4, 即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其中a 1=2,公差d =4∴a n =a 1+(n -1)d =2+4(n -1),即通项公式为a n =4n -2学生巩固练习1 设z n =(21i -)n,(n ∈N *),记S n =|z 2-z 1|+|z 3-z 2|+…+|z n +1-z n |,则lim ∞→n S n =_________2 作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在这个圆内作新的内接正三角形,在新的正三角形内再作内切圆,如此继续下去,所有这些圆的周长之和及面积之和分别为_________3 数列{a n }满足a 1=2,对于任意的n ∈N *都有a n >0,且(n +1)a n 2+a n ·a n +1-na n +12=0,又知数列{b n }的通项为b n =2n -1+1(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及它的前n 项和S n ;(2)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3)猜想S n 与T n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4 数列{a n }中,a 1=8,a 4=2且满足a n +2=2a n +1-a n ,(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S n =|a 1|+|a 2|+…+|a n |,求S n ; (3)设b n =)12(1n a n -(n ∈N *),T n =b 1+b 2+……+b n (n ∈N *),是否存在最大的整数m ,使得对任意n ∈N *均有T n >32m成立?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答案,)22(|)21()21(|||:.1111+++=---=-=n n n n n n i i z z c 设解析 22)22(1221])22(1[2121--=--=+++=∴nn n n c c c S 221222221lim +=+=-=∴∞→n n S 2 解析 由题意所有正三角形的边长构成等比数列{a n },可得a n =12-n a,正三角形的内切圆构成等比数列{r n },可得r n =12163-n a ,c =lim ∞→n 2π(r 1+r 2+…+r n )=233π a 2,面积之和S =lim ∞→n π(n 2+r 22+…+r n 2)=9πa 2 3 解 (1)可解得11+=+n na a n n ,从而a n =2n ,有S n =n 2+n , (2)T n =2n +n -1(3)T n -S n =2n -n 2-1,验证可知,n =1时,T 1=S 1,n =2时T 2<S 2;n =3时,T 3<S 3;n =4时,T 4<S 4;n =5时,T 5>S 5;n =6时T 6>S 6猜想当n ≥5时,T n >S n ,即2n >n 2+1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略)4 解 (1)由a n +2=2a n +1-a n ⇒a n +2-a n +1=a n +1-a n 可知{a n }d =1414--a a =-2,∴a n =10-2n (2)由a n =10-2n ≥0可得n ≤5,当n ≤5时,S n =-n 2+9n ,当n >5时,S n =n 2-9n +40,故S n =⎪⎩⎪⎨⎧>+-≤≤+-540951922n n n n n n(3)b n =)111(21)22(1)12(1+-=+=-n n n n a n n)1(2)]111()3121()211[(2121+=+-++-+-=+++=∴n n n n b b b T n n ;要使T n >32m总成立,需32m<T 1=41成立,即m <8且m ∈Z ,故适合条件的m 的最大值为7。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教案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教案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构成。
在数列中,通项和求和是两个基本的概念和问题。
本教案将介绍数列的通项和求和的概念及求解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数列的通项数列的通项是指根据数列中的位置n,通过一个公式或规律来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
通项是数列的核心概念,它不仅能描述数列中的每一项,还可以帮助我们求解其他与数列相关的问题。
在数列的通项的求解中,最常见的情况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1)d其中,an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r,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r^(n-1)其中,an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
二、数列的求和数列的求和是指将数列中的所有项相加得到的结果。
数列的求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列的性质,进一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同样地,在数列的求和中,最常见的情况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1. 等差数列的求和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其前n项和Sn:Sn = (n/2) * (a₁ + an)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 等比数列的求和对于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其前n项和Sn:Sn = (a₁ * (1 - r^n)) / (1 - r)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三、练习与应用在学习了数列的通项和求和的概念及求解方法后,学生可以通过多做题目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安排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在熟练掌握数列的通项和求和求解方法后,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例如,给定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a₁为2,公差d为3,求该数列的第10项和前10项的和。
数列的通项、求和与不等式的证明备战2018高考高三二轮数学一本过精品(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10*4=40分)1.【2018届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等比数列,则“10a >”是“20170a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2.【浙江省台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 ()*12N n n a a n +-≥∈,则A. 21n a n ≥+B. 12n n a -≥C. 2n S n ≥D. 12n n S -≥ 【答案】C【解析】因为12n n a a +-≥,所以11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21121n n ≥-+=- ,所以2121135 (212)n n S n n n +-≥++++-=⨯= ,故选C. 3.设{a n }是正数等差数列,{b n }是正数等比数列,且a 1=b 1,a 2n +1=b 2n +1, 则( ) A. a n +1>b n +1 B. a n +1≥b n +1 C. a n +1<b n +1 D. a n +1=b n +1 【答案】B【解析】 因为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所以 又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且112121,n n a b a b ++==,所以11n n a b ++≥,故选B.4.已知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 384a a +=,( ) A. 2 B. 4 C. 8 D. 16 【答案】B5.【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121n n a a n ++=+,且1350n S =.若22a <,则n 的最大值为( ) A. 51 B. 52 C. 53 D. 54 【答案】A【解析】若n 为偶数,则5012751350S =<, 5217381350S =>,所以这样的偶数不存在若n 为奇数,则若5121301.51350S a =-=,则当248.52a =-<时成立若5321405.51350S a =-=,则当255.52a =>不成立 故选A .6.在1和17之间插入n 个数,使这2n +个数成等差数列,若这n 个数中第一个为a ,第n 个为b ,最小值时, n =( ) A. 4 B. 5 C. 6 D. 7 【答案】D【解析】由题意, 18a b +=,所以时,即5b a =,即3a =时,有最小值。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数列的通项与求和【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数列的通项与求和一、引言数列作为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初步学习数学分析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从数列的定义、数列的分类、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数列的求和公式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指由一列数字构成的有序集合。
其中,每一项的数值均可用公式表示出来,称为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一般表示形式为:$$a_1,a_2,...,a_n,...$$其中,$a_n$表示数列中第n项的值。
三、数列的分类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类。
1.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n-1)d$$其中,$a_1$表示数列的第一项,$d$表示公差。
2. 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的相邻两项之比等于同一个常数$q$,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q^{n-1}$$其中,$a_1$表示数列的第一项,$q$表示公比。
四、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n-1)d$$其中,$a_1$表示数列的第一项,$d$表示公差。
2.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_1$,公差为$d$,共有$n$项,则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_n=\frac{n(a_1+a_n)}{2}$$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q^{n-1}$$其中,$a_1$表示数列的第一项,$q$表示公比。
4.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_1$,公比为$q$,共有$n$项,则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_n=\frac{a_1(1-q^n)}{1-q}$$其中,$q\neq 1$。
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
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教案标题: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分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2. 学生将学会推导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根据已知的数列项数和公差/公比计算数列的任意项。
3. 学生将通过练习和实例,掌握应用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白板、黑板笔、教学PPT、练习题、实例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纸。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 引入数列的概念,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数列的特点和模式。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数列中的规律。
Step 2:数列分类(10分钟)- 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特点。
- 通过示例让学生能够区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Step 3: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5分钟)- 通过具体的等差数列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教师给出推导过程,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解释。
Step 4: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5分钟)- 通过具体的等比数列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教师给出推导过程,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解释。
Step 5:应用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进行答案讲解和解析。
Step 6:实例应用(10分钟)- 提供实际问题的数列应用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 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数列的通项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
-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探究数列的和公式,了解数列求和的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可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数列问题,如递推数列等。
3. 学生可通过研究数列的图像,进一步理解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教案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教案引言: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对于解决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数列的概念,探讨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以及对应用数列求和的实例分析。
一、数列的概念与分类数列是由一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每个数列都有一个确定的首项和通项。
根据数列中的项与项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将数列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其他类型的数列。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数列。
在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公差)保持不变。
等差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如下: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求和公式:Sn = (n/2)(2a1 + (n-1)d)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三、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一种与等差数列相似但乘法关系更加密切的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公比)保持不变。
等比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如下:通项公式: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求和公式:Sn = a1 * (1 - r^n)/(1 - r)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四、其他类型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公式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数列。
这些数列可能没有明确的通项公式,但仍然可以通过计算求得前n项和。
对于这类数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五、数列的应用实例数列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金融领域的复利计算、物理学中的运动问题等。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数列的应用:例:某人每天存钱,第一天存1元,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存的钱都比前一天多10元。
到第30天时,共存了多少钱?解:根据题意可以得知,这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a1=1,公差d=10,共有30项。
高中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数列与数列的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数列与数列的通项公式高中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数列与数列的通项公式导言:数列是数学中常见而重要的概念,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中每一项与项号之间的关系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方便地求解数列中的各项数值。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列的基本概念,了解数列的分类以及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在开始学习数列之前,首先要明确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1.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序列。
数列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等。
数列中的每一项称为数列的项,用小写字母和下标表示,如a1、a2、a3等。
1.2 数列的分类根据数列的规律和特点,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1.2.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都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推导得到: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1.2.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推导得到: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
二、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中每一项与项号之间的关系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方便地求解数列中的各项数值,下面我们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为例进行推导。
2.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考虑一个等差数列a1,a2,a3,...,an,...,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a2-a1 = a3-a2 = ... = an-an-1 = ... = d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n为项号,我们来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根据题设,可得:a2 = a1 + da3 = a2 + d = a1 + d + d = a1 + 2d...an = a1 + (n-1)d由此可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案
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案一、引言数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组按照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为了能够更方便地表示和计算数列中的任意项,我们需要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本教学案将介绍如何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来推导出通项公式,并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二、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集合。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项,通常用字母表示。
数列中的第一项称为首项,用a₁表示;相邻两项之间的差称为公差,用d表示。
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等差数列的规律来推导出它的通项公式。
1. 观察实例让我们以一个等差数列为例来观察数列的规律:2, 5, 8, 11, 14,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为3。
现在我们来尝试推导出通项公式。
2. 推导通项公式设首项为a₁,公差为d。
根据观察可知,第n项与第一项之差为(n-1)d。
因此,第n项可以表示为:aₙ = a₁ + (n-1)d这就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类似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等比数列的规律来推导出它的通项公式。
1. 观察实例让我们以一个等比数列为例来观察数列的规律:2, 4, 8, 16, 32,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为2。
现在我们来尝试推导出通项公式。
2. 推导通项公式设首项为a₁,公比为r。
根据观察可知,第n项与第一项之比为r^(n-1)。
因此,第n项可以表示为:aₙ = a₁ * r^(n-1)这就是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五、综合练习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些数列的问题,以加深对通项公式的理解。
实例1:求等差数列2, 5, 8, 11, 14, ...的第10项。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首项a₁为2,公差d为3,所以第10项可以计算为:a₁₀ = 2 + (10-1) * 3 = 2 + 27 = 29因此,等差数列2, 5, 8, 11, 14, ...的第10项为29。
难点2-5 数列的通项、求和与不等式的证明教学案-备战2018高考高三二轮数学一本过浙江版 含解析 精品
高考数学命题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在知识的交汇处考查,对数列的考查往往与函数、不等式等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近几年的浙江高考试题,将数列不等式的证明作为压轴题目,要求学生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纵观最近几年高考,证明数列不等式,常用方法为方缩法,经过放缩,将数列化为可求和,最后再比较和值与结果大小即可,或与数学归纳法相结合.本文在分析近几年浙江高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各地模拟试题,就以下几种类型加以总结,以期帮助同学们提高解答此类题目的应对能力. 【类型一】等差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问题【概要】等差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一般涉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如 (1)通项公式的推广: ();n m a a n m d =+- (2)若{}n a 为等差数列,且2p q m n r +=+= ,则2p q m n r a a a a a +=+= ;(3)若{}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2,,...k k m k m a a a ++,则是公差md 的等差数列;(4)数列232,,...m m m m m S S S S S --也是等差数列.在解决等差数列的运算问题时,要注意采用“巧用性质、整体考虑、减少运算量”的方法. 【题型示例】例1【浙江省湖州市】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数列{b n }满足b n =a n a n+1a n+2(n ∈N *),设S n 为{b n }的前n 项和.若125308a a =>,则当S n 取得最大值时n 的值等于_____.【答案】16例2【河南省洛阳市】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864S =,又2a 是1a 与5a 的等比中项.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62n n S a +>,求n 的最小值.【答案】(1)21n a n =-(2)8(2)()()1212122n n n a a n n S n ++-===∵62n n S a +>,∴22162n n +-> ∴22630n n +->, ()()790n n -+>∵*n N ∈,∴70n ->, 7n > ∴n 的最小值为8.【类型二】等比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问题【概要】等比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一般涉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其中与“错位相减法”、“放缩法”相结合的情形较多.运算中要注意采用“巧用性质、整体考虑、减少运算量”的方法. 【题型示例】例3.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32n n t S ++=,若对任意的*N n ∈, ()()23275n S n λ+≥-恒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1,81⎡⎫+∞⎪⎢⎣⎭例4【2018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列{}n a , {}n b 中, 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满足111a b ==,()32n n S n a =+,()*1,2n n na b n N n a -=∈≥. (1)求{}n a , {}n b 的通项公式; (2)求证:2482111112n a a a a ++++<; (3)令ln n c b =, 123n n T c c c c =++++,求证: )2*n T n N ≥∈.【答案】(1)()()*12n n n a n N +=∈, 1,1,{ 1,2;1n n b n n n ==-≥+(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Ⅰ)由()32n n S n a =+,可得当2n ≥时, ()1131n n S n a --=+,两式相减可化为111n n a n a n -+=-,利用累乘法可得{}n a 的通项公式,进而可得{}n b 的通项公式;(Ⅱ)先证明试题解析:(Ⅰ)()32n n S n a =+, ∴当2n ≥时, ()1131n n S n a --=+,()()1321n n n a n a n a -∴=+-+, 111n n a n a n -+∴=-, ()312112211341112212n n n n n n n a a a a n n a a a a a a n n ---++∴=⋅⋅⋅⋅⋅=⋅⋅⋅⋅⋅=--, ()()*1N 2n n n a n +∴=∈, 1,1,{ 1,2;1n n b n n n ==-≥+(Ⅱ)()()1211212111222212212n n n n n n n n a ---==<=⋅+⋅+⋅, 2124821111111138322n n a a a a -∴+++≤++++1111111111118411336436214n n --⎛⎫- ⎪⎛⎫⎝⎭=+=+-<+= ⎪⎝⎭-,2482111112n a a a a ∴++++<; (Ⅲ)(1)当1n =时,左边11ln 0T b ===右边, (2)当2n ≥时,∵n T = 1231ln1lnln ln ln3451n n -++++++ ()()1231ln3451n n ⨯⨯⨯⨯-=⨯⨯⨯⨯+ ()2ln1n n =+,【类型三】数列的求和与不等式相结合问题【概要】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前 项和公式列方程组求数列的首项和公差或公比,进而写出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这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要求,数列求和方法有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和分组求和法等.数列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往往要先研究数列特征,在求和、结合放缩法加以证明. 【题型示例】例5【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2*11,22n n a S na n n n N ==-+∈.(1)求证: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并分别写出n a 和n S 关于n 的表达式; (2)是否存在自然数n ,使得3212112423n nS S S S n+++++=?若存在,求出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27n n c n N n a =∈+, ()*123n n T c c c c n N =++++∈,若不等式()32n mT m Z >∈对*n N ∈恒成立,求m 的最大值.【答案】(1)详见解析;(2)10n =;(3)max 7m =.(2)由(1)知()*21nS n n N n=-∈, ()()2321121...2135 (21222232)n nn n n n n S S S S n n n ⎡⎤+-⎣⎦∴+++++=++++-+=+=+,由,得10n =,即存在满足条件的自然数10n =.(3)()()12321111111111,...1...7212122231n n n n c T c c c c n a n n n n n n ⎡⎤⎛⎫⎛⎫⎛⎫⎛⎫===-=++++=-+-++- ⎪ ⎪ ⎪ ⎪⎢⎥++++⎝⎭⎝⎭⎝⎭⎝⎭⎣⎦ ()1112121nn n ⎛⎫=-= ⎪++⎝⎭,()()()()11110,2121221n n n n n n T T T T n n n n +++-=-=>∴<++++,即n T 单调递增, 故()1min 14n T T ==要使32n m T >恒成立, 只需1324m <成立, 即()8m m Z <∈. 故符合条件m 的最大值为7.例6【2018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满足12a =,且234,2,a a a +成等差数列.(1)求{}n a 的通项公式;(2)设2n n b na =,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 S , ()22974n n n g n S -+=- ()*2,n n N ≥∈,求正整数k 的值,使得对任意2n ≥均有()()g k g n ≥. 【答案】(1)2n n a =;(2)5(2)由(Ⅰ)得: 122n n n b na n +==⋅, 则23112222n n S n +=⋅+⋅++⋅ ① 342212222n n S n +=⋅+⋅++⋅ ②①- ②得: 23412122222n n n S n ++-=⋅++++-⋅()3122222212212412n n n n n +++-⋅=⋅+-⋅=-⋅--,所以()2124n n S n +=-⋅+则()22974n n n g n S -+=-,则()()*2272,2n n g n n n N +-=≥∈由()()()32321727921222n n n n n ng n g n ++++---+-=-= 得:当()*92024n n n N ->⇒≤≤∈时, ()()()()2345g g g g <<<;当()*9205n n n N -<⇒≥∈时, ()()()567g g g >>>;所以对任意2n ≥,且*n N ∈均有()()5g g n ≥,故5k = 【类型四】数列的通项与不等式结合问题【概要】此类问题主要考查数列的概念、递推关系与单调性等基础知识,不等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难题. 【题型示例】例7【2017浙江,22】已知数列{x n }满足:x 1=1,x n =x n+1+ln(1+x n+1)(*∈N n ).证明:当*∈N n 时, (Ⅰ)0<x n+1<x n ; (Ⅱ)2x n+1− x n ≤12n n x x +;(Ⅲ)112n +≤x n ≤212n +. 【答案】(Ⅰ)见解析;(Ⅱ)见解析;(Ⅲ)见解析.点评:本题主要应用:(1)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构造函数2()2(2)ln(1)(0)f x x x x x x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3)由递推关系证明.例8.【浙江省嘉兴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基础知识测试】已知数列满足,,求证:(I ); (II );(III ).【答案】(1)见解析;(2) 见解析;(3) 见解析.【类型五】数列、函数与不等式结合问题【概要】数列本身就是“特殊的函数”,因此,其更易于和函数相结合,一是数列的本身由函数呈现,二是在处理数列问题的过程中,可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达到解题目的. 【题型示例】例9【2018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1月调研】数列{a n }为单调递增数列,且()*2814,4{ log ,4n t t n n t n a n N n n --+<=∈≥,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3,2⎛⎫+∞⎪⎝⎭【解析】要使数列{}n a 为单调递增数列,则123a a a <<<⋅⋅⋅.当n<4时, ()23814n a t n t =--+必须单调递增,∴2t -3>0,即t>32.①.当n ≥4时, log n t a n =也必须单调递增,∴t>1 ②另外,由于这里类似于分段函数的增减性,因而34a a <,即3(2t -3)-8t +14<log 4t ,化简得log 4t +2t>5;③当322t <≤时, log 4t +2t>5;当522t <≤时, log 4t +2t>5;当52t >时, log 4t +2t>5,故③式对任意32t >恒成立,综上,解t 的取值范围是3,2⎛⎫+∞⎪⎝⎭. 例10【浙江省部分市学校(新昌一中、台州中学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9+1联考】已知数列{}n a 满足: 11p a p+=, 1p >, 11ln n n na a a +-=. (1)证明: 11n n a a +>>; (2)证明:12112n nn n a a a a ++<<+; (3)证明: ()1211121121ln 122n n n n n a a a p p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试题解析:(1)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a >. ①当1n =时,∵1p >,∴111p a p+=>; ②假设当n k =时, 1k a >,则当1n k =+时, 1111ln 1k k k k k a a a a a +--=>=-. 由①②可知1n a >. 再证1n n a a +>.111ln ln ln n nn nn n n n na a a a a a a a a +----=-=, 令()1ln f x x x x =--, 1x >,则()'ln 0f x x =-<, 所以()f x 在()1,+∞上单调递减,所以()()10f x f <=, 所以1ln 0ln n n nna a a a --<,即1n n a a +>.(3)由(2)知,一方面, 1112n n a a ---<,由迭代可得()1111111122n n n a a p --⎛⎫⎛⎫-<-= ⎪⎪⎝⎭⎝⎭,【名师点睛】1.数列与不等式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判断数列问题中的一些不等关系;②以数列为载体,考查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求参数问题;③考查与数列问题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问题.2.数列中不等式问题的常见处理方法有:①函数法:即构造函数,通过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得出关于正实数的不等式,通过对关于正实数的不等式特殊赋值得出数列中的不等式.②放缩法:数列中不等式可以通过对中间过程或最后的结果放缩得到.③数学归纳法.④差比法.。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教案)
课题: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教案授课教师:左超杰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列通项公式几种类型的解法;2、培养学生归纳猜想、逻辑推理和等价转化等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准确规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中,对条件的转化和推理;教学方法:导学法;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引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的核心之一。
它如同函数中的解析式一样,有了解析式就可以研究函数的性质等,而有了数列的通项公式,便可以求出任一项以及前几项和等,因此,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关键点。
我们主要通过三个题组和一个反馈练习来学习这节课,希望大家在下面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题型一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 ,1716,109,54,21 2、21,203,2005,20007,……方法归纳:观察法设计:找两位学生说结果并阐述理由,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变化部分与项数n 之间的关系。
归纳总结出观察法。
题型二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n n S n32+=求它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和n S 满足,1)1(log 2+=+n S n 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方法归纳:{2,1,11≥-==-n S S n S a n n n 设计:考察学生对n n S a 与关系的把握程度,找两位学生演板,从学生的书写中发现错误。
特别注意的是:结果的形式。
题型三在数列{}n a 中,53,111+=-=+n a a a n n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变式1:条件变为呢?531+=-+n a a nn 变式2:条件变为呢?)1(11+=-+n n a a n n 方法归纳:逐差求和设计: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入手,由浅入深,一步步深化学生对逐差求和方法的理解。
变式2中裂项学生存在困难,引导。
题型四已知数列{a n }满足)(,3,211*+∈==N n a a a n n ,求{a n }的通项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命题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在知识的交汇处考查,对数列的考查往往与函数、不等式等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近几年的浙江高考试题,将数列不等式的证明作为压轴题目,要求学生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纵观最近几年高考,证明数列不等式,常用方法为方缩法,经过放缩,将数列化为可求和,最后再比较和值与结果大小即可,或与数学归纳法相结合.本文在分析近几年浙江高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各地模拟试题,就以下几种类型加以总结,以期帮助同学们提高解答此类题目的应对能力. 【类型一】等差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问题【概要】等差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一般涉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如 (1)通项公式的推广: ();n m a a n m d =+- (2)若{}n a 为等差数列,且2p q m n r +=+= ,则2p q m n r a a a a a +=+= ;(3)若{}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2,,...k k m k m a a a ++,则是公差md 的等差数列;(4)数列232,,...m m m m m S S S S S --也是等差数列.在解决等差数列的运算问题时,要注意采用“巧用性质、整体考虑、减少运算量”的方法. 【题型示例】例1【浙江省湖州市】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数列{b n }满足b n =a n a n+1a n+2(n ∈N *),设S n 为{b n }的前n 项和.若125308a a =>,则当S n 取得最大值时n 的值等于_____.【答案】16例2【河南省洛阳市】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864S =,又2a 是1a 与5a 的等比中项.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62n n S a +>,求n 的最小值.【答案】(1)21n a n =-(2)8(2)()()1212122n n n a a n n S n ++-===∵62n n S a +>,∴22162n n +-> ∴22630n n +->, ()()790n n -+>∵*n N ∈,∴70n ->, 7n > ∴n 的最小值为8.【类型二】等比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问题【概要】等比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一般涉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其中与“错位相减法”、“放缩法”相结合的情形较多.运算中要注意采用“巧用性质、整体考虑、减少运算量”的方法. 【题型示例】例3.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32n n t S ++=,若对任意的*N n ∈, ()()23275n S n λ+≥-恒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1,81⎡⎫+∞⎪⎢⎣⎭例4【2018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列{}n a , {}n b 中, 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满足111a b ==,()32n n S n a =+,()*1,2n n na b n N n a -=∈≥. (1)求{}n a , {}n b 的通项公式; (2)求证:2482111112n a a a a ++++< ; (3)令ln n c b =, 123n n T c c c c =++++ ,求证:)2*n T n N ≥∈.【答案】(1)()()*12n n n a n N +=∈, 1,1,{ 1,2;1n n b n n n ==-≥+(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Ⅰ)由()32n n S n a =+,可得当2n ≥时, ()1131n n S n a --=+,两式相减可化为111n n a n a n -+=-,利用累乘法可得{}n a 的通项公式,进而可得{}n b 的通项公式;(Ⅱ)先证明试题解析:(Ⅰ) ()32n n S n a =+ , ∴当2n ≥时, ()1131n n S n a --=+, ()()1321n n n a n a n a -∴=+-+, 111n n a n a n -+∴=-, ()312112211341112212n n n n n n n a a a a n n a a a a a a n n ---++∴=⋅⋅⋅⋅⋅=⋅⋅⋅⋅⋅=-- , ()()*1N 2n n n a n +∴=∈, 1,1,{ 1,2;1n n b n n n ==-≥+(Ⅱ)()()1211212111222212212n n n n n n n n a ---==<=⋅+⋅+⋅, 2124821111111138322n n a a a a -∴+++≤++++ 1111111111118411336436214n n --⎛⎫- ⎪⎛⎫⎝⎭=+=+-<+= ⎪⎝⎭-,2482111112n a a a a ∴++++< ; (Ⅲ)(1)当1n =时,左边11ln 0T b ===右边, (2)当2n ≥时,∵n T = 1231ln1lnln ln ln 3451n n -++++++ ()()1231ln3451n n ⨯⨯⨯⨯-=⨯⨯⨯⨯+ ()2ln1n n =+,【类型三】数列的求和与不等式相结合问题【概要】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前 项和公式列方程组求数列的首项和公差或公比,进而写出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这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要求,数列求和方法有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和分组求和法等.数列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往往要先研究数列特征,在求和、结合放缩法加以证明. 【题型示例】例5【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2*11,22n n a S na n n n N ==-+∈.(1)求证: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并分别写出n a 和n S 关于n 的表达式; (2)是否存在自然数n ,使得3212112423n n S S S S n+++++= ?若存在,求出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27n n c n N n a =∈+, ()*123n n T c c c c n N =++++∈ ,若不等式()32n mT m Z >∈对*n N ∈恒成立,求m 的最大值.【答案】(1)详见解析;(2)10n =;(3)max 7m =.(2)由(1)知()*21nS n n N n=-∈, ()()2321121...2135 (21222232)n nn n n n n S S S S n n n ⎡⎤+-⎣⎦∴+++++=++++-+=+=+,由,得10n =,即存在满足条件的自然数10n =.(3)()()12321111111111,...1...7212122231n n n n c T c c c c n a n n n n n n ⎡⎤⎛⎫⎛⎫⎛⎫⎛⎫===-=++++=-+-++- ⎪ ⎪ ⎪ ⎪⎢⎥++++⎝⎭⎝⎭⎝⎭⎝⎭⎣⎦ ()1112121nn n ⎛⎫=-= ⎪++⎝⎭,()()()()11110,2121221n n n n n n T T T T n n n n +++-=-=>∴<++++ ,即n T 单调递增, 故()1min 14n T T ==要使32n m T >恒成立, 只需1324m <成立, 即()8m m Z <∈. 故符合条件m 的最大值为7.例6【2018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满足12a =,且234,2,a a a +成等差数列.(1)求{}n a 的通项公式;(2)设2n n b na =,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 S , ()22974n n n g n S -+=- ()*2,n n N ≥∈,求正整数k 的值,使得对任意2n ≥均有()()g k g n ≥. 【答案】(1)2n n a =;(2)5(2)由(Ⅰ)得: 122n n n b na n +==⋅, 则23112222n n S n +=⋅+⋅++⋅ ①342212222n n S n +=⋅+⋅++⋅ ②①- ②得: 23412122222n n n S n ++-=⋅++++-⋅()3122222212212412n n n n n +++-⋅=⋅+-⋅=-⋅--,所以()2124n n S n +=-⋅+则()22974n n n g n S -+=-,则()()*2272,2n n g n n n N +-=≥∈由()()()32321727921222n n n n n ng n g n ++++---+-=-= 得:当()*92024n n n N ->⇒≤≤∈时, ()()()()2345g g g g <<<;当()*9205n n n N -<⇒≥∈时, ()()()567g g g >>> ;所以对任意2n ≥,且*n N ∈均有()()5g g n ≥,故5k = 【类型四】数列的通项与不等式结合问题【概要】此类问题主要考查数列的概念、递推关系与单调性等基础知识,不等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难题. 【题型示例】例7【2017浙江,22】已知数列{x n }满足:x 1=1,x n =x n+1+ln(1+x n+1)(*∈N n ).证明:当*∈N n 时, (Ⅰ)0<x n+1<x n ; (Ⅱ)2x n+1− x n ≤12n n x x +;(Ⅲ)112n +≤x n ≤212n +. 【答案】(Ⅰ)见解析;(Ⅱ)见解析;(Ⅲ)见解析.点评:本题主要应用:(1)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构造函数2()2(2)ln(1)(0)f x x x x x x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3)由递推关系证明.例8.【浙江省嘉兴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基础知识测试】已知数列满足,,求证:(I ); (II );(III ).【答案】(1)见解析;(2) 见解析;(3) 见解析.【类型五】数列、函数与不等式结合问题【概要】数列本身就是“特殊的函数”,因此,其更易于和函数相结合,一是数列的本身由函数呈现,二是在处理数列问题的过程中,可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达到解题目的.【题型示例】例9【2018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1月调研】数列{a n }为单调递增数列,且()*2814,4{log ,4n t t n n t n a n N n n --+<=∈≥,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3,2⎛⎫+∞ ⎪⎝⎭【解析】要使数列{}n a 为单调递增数列,则123a a a <<<⋅⋅⋅.当n<4时, ()23814n a t n t =--+必须单调递增,∴2t -3>0,即t>32.①.当n ≥4时, log n t a n =也必须单调递增,∴t>1 ②另外,由于这里类似于分段函数的增减性,因而34a a <,即3(2t -3)-8t +14<log 4t ,化简得log 4t +2t>5;③当322t <≤时, log 4t +2t>5;当522t <≤时, log 4t +2t>5;当52t >时, log 4t +2t>5,故③式对任意32t >恒成立,综上,解t 的取值范围是3,2⎛⎫+∞ ⎪⎝⎭. 例10【浙江省部分市学校(新昌一中、台州中学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9+1联考】已知数列{}n a 满足: 11p a p +=, 1p >, 11ln n n na a a +-=. (1)证明: 11n n a a +>>;(2)证明: 12112n nn n a a a a ++<<+; (3)证明: ()1211121121ln 122n n n n n a a a p p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试题解析:(1)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a >.①当1n =时,∵1p >,∴111p a p+=>; ②假设当n k =时, 1k a >,则当1n k =+时, 1111ln 1k k k k k a a a a a +--=>=-. 由①②可知1n a >.再证1n n a a +>.111ln ln ln n nn n n n n n na a a a a a a a a +----=-=, 令()1ln f x x x x =--, 1x >,则()'ln 0f x x =-<,所以()f x 在()1,+∞上单调递减,所以()()10f x f <=, 所以1ln 0ln n n n na a a a --<,即1n n a a +>.(3)由(2)知,一方面, 1112n n a a ---<,由迭代可得()1111111122n n n a a p --⎛⎫⎛⎫-<-= ⎪ ⎪⎝⎭⎝⎭,【名师点睛】1.数列与不等式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判断数列问题中的一些不等关系;②以数列为载体,考查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求参数问题;③考查与数列问题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问题.2.数列中不等式问题的常见处理方法有:①函数法:即构造函数,通过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得出关于正实数的不等式,通过对关于正实数的不等式特殊赋值得出数列中的不等式.②放缩法:数列中不等式可以通过对中间过程或最后的结果放缩得到.③数学归纳法.④差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