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简单的旋转作图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2.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旋转的定义、旋转的中心、旋转的角度、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平移和旋转的性质的证明,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操作,探索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翻书、旋转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数学中的平移和旋转有何联系。
2. 探究平移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平移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以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不变。
3. 探究旋转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旋转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以及旋转的中心、角度不变。
4. 应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物体运动距离等,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动画制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和旋转与其他几何变换(如轴对称、缩放等)的关系。
七、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 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
八年级数学 第三章 4简单的旋转作图配套课件 北师大版
BC 的中点 重合,那么这个旋转中心是___________.
图1
2.如图 2,Rt△AOB 绕点 O 旋转到△COD 的位置,若∠ 30° AOD=120°,则旋转角等于________.
图2
旋转中心 3.作比较简单的旋转作图,应具备三个条件:__________、
旋转角 旋转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旋转作图的步骤:
①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②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 ③将图形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 分别将所连线段旋转一个旋转角,得到此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的图形就是旋转
后的图形.
随堂小练
1.如图 1,如果△ABC 绕 BC 上某点旋转一定角度后与
4 简单的旋转作图
旋转作图(重难点) 旋转作图的依据: (1)旋转的定义: 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 (2)旋转的基本性质: 图形上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的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 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因此,对于旋转作图,应 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以局部带动整体进行旋转.
4.将图 3 所示线段 AB 绕 O 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120°.
图3
解:图略.
利用旋转作图 【例题】如图 4,画出△ABC 绕点 O 顺时针方向旋转 80° 后得到的三角形.
图4
解:如图 7.
图7 (1)连接 OA; 2)以 O 为顶点,OA 为一边按顺时针方向作∠AOA′=80°;
(3)在射线 OA′上取 OA′=OA,得到点 A 的对应点 A′; (4)用同样的方法作出点 B、C 的对应点 B′、C′; (5)连接 A′B′、A′C′、B′C′,则△ A′B′C′就是 △ABC 绕点 O 顺时针方向旋转 80°后得到的三角形. 【规律总结】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的条件为: (1)三角形原来的位置;(2)旋转中心;(3)旋转角.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34 简单的旋转作图(课件)
控制点选择 控制点旋转
注意连接顺序,有时需要用圆规进行作 图(根据圆心控制点以及已知半径). 旋转后控制点连线 (旋转后作图) 结束
练习1 将下图中大写字母N绕它右下侧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 转90˚,作出旋转后的图案.
1. 旋转作图除了要知道待平移图形的大小、形状和位 置外,还需要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三个
向和逆时针方向. 角度,用量角器度量,或通过画角度等于已知 角.
点的旋转作法:以旋转中心为圆心,旋 转 中心到待旋转点的距离为 半径画圆,连接旋转中心 到待旋转点的半径,过旋 转中心按指定方向作另一 半径,使与前一半径的夹 角等于已知角,该半径交 于圆上的点即为所求作. 线段的旋转作法:将线段两端点分别旋 转,然后将两个旋转后 的点连成线段,即为原 线段旋转后的线段.
例1 将A点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
分析:
项目 源图形 源位置 已知 ● ● ● ● ● 未知 点A 点A 点O 顺时针 60˚ 备注
点的旋转作法
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
B
目标图形
目标位置
●
●
点
点B (求作)
作法:
A O
1. 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圆; 2. 连接OA, 用量角器或三角板(限 特殊角)作出∠AOB,与圆周交 于B点; 3. B点即为所求作.
●
根据A与D的对应 关系判断为顺时 针
∠ACD 三角形 △DEC (求作)
旋转角度
● ● ●
A
D
目标图形 目标位置
作法一:
B C
1. 连接CD; 2. 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 3. 在射线CB上截取CE,使得CE=CB; 4. 连接DE,则△DEC即为所求作.
八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八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平移和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和运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性质和实际应用案例。
2. 准备一些实物和图形,用于直观演示平移和旋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到另一个位置?让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分析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如方向、距离等。
引导学生归纳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如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等。
3. 练习与讲解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平移和旋转,还有哪些几何变换?如何描述这些变换?2. 简要介绍其他几何变换,如对称、翻转等,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几何变换范畴。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重点关注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和运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3.4 简单的旋转作图》教学设计
3.4简单的旋转作图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教学目标:①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作图等过程,掌握画图技能。
②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③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①寻找旋转中心②按旋转的性质等方法确定旋转中的对应点的位置或对应的图形教学难点:按旋转的性质作图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②三角板、圆规、量角器③学生自己制作的纸片基本图案”教学过程与设计建议:一.复习巩固---------知识准备1.提问:①什么样的运动称为旋转?②旋转有什么性质?③旋转与平移的异同是什么?2.课件演示练习题(几何画板文件):下列图案,可以看作是什么“基本图案”通过怎样的旋转而得到?二.实验操作--------感受作图1.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纸片“基本图案”进行操作,并描出旋转图形,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己设计,培养创新意识。
2.交流欣赏: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图形,提高审美意识。
3.集体完成教材“小旗子”旋转图形的画图。
三.例题学习--------体会作图演示教材例1.处理建议:1.分析:如何确定旋转中心、旋转角?如何确定旋转中的对应点?2.师生共同完成作图。
(或鼓励学生尝试完成作图,再集体讨论)3.“议一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作出例1中的三角形吗?(用三角形全等)四.思考归纳---------理解作图课件演示“想一想”(几何画板文件):在旋转过程中,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除需要此三角形原来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讨论):旋转中心、旋转角五.拓展训练---------灵活作图1.完成教材“随堂练习”2.变式练习:⑴ΔABC 绕一边的中点旋转180度⑵ΔABC 绕三角形外一点顺时针旋转90度 ⑶ΔABC 绕三角形内一点逆时针旋转90度六.小结、作业----------技能巩固1.学生自己小结,互相补充2.作业布置:习题3.5及有关配套练习*参考书目:《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八年级上)等C B AO C B A C A。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案(北师大版)
3.1生活中的平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与猜想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通过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3、情感目标:①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平移变换的基本要素,画简单图形的平移图;难点:决定平移的两个主要因素。
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①采用引导发现法:②创设问题情境:③讲练结合④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变式练习:如图所示,∠DEF是∠ABC经ABC=33O,求∠DEF的度数。
例2 如图所示,将∠ABC沿射线XYYC X五、教学后记: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整体掌握较好。
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兴致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参与意识较强。
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验证,直观、形象。
但对性质的应用欠佳。
点评:本节课目标制定恰当,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美学3.2简单的平移作图(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学会平移作图,掌握作图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对比平移前后的图形特征,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作图及与其他人的合作,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平移图形的规律,作图的顺序;难点:平行线的作法及对应点的连结。
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本着贯彻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讲练结合。
八年级数学上册《3.4 简单的旋转作图》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3.4 简单的旋转作图》学案
北师大版
3、4 简单的旋转作图》学案学前感知重点: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难点: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学前准备1,什么叫旋转?2,旋转有哪些性质?决定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课中导学课堂互动(合作探究反思提升)阅读课本第82页例1上面的内容,思考并完成下面的填空:1,类比平移作图,旋转作图的要点是什么?2,完成此题如何利用网格?合作探究1(1)点的旋转操作①试着作出如图1中A点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后的A′(2)线段的旋转操作②试着作出如图2中线段AB绕O点逆时针90所得的线段(O点在线段外)(3)多边形的旋转操作:试着作出如图3中△ABC绕O点逆时针旋转60后所得的三角形2,如图4△ABC绕O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C对应点的位置,旋转后的三角形解:(1)连接OA , , , 0D; (2)如图5,分别以OB,OC为边作∠BOE,∠COF,使得
∠BOE=∠COF= (3)分别在射线OE OF 上截取OE= (4)连接
EF,ED,FD; (图4)课中训练(勤于动手获取新知)(图5)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是直角,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45,旋转前后的图形组成图6,再将图6作为“基本图
形”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连续旋转得到图7,三次旋转的角度分别为(A)90,180,270 (B)
90,45,180 (C)
60,30,90 (D)
30,60,180 (图6)
(图7)2,如图: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
(1)将△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2)将△ABC绕点O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3)画出一条直线将△反思感悟;。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2.图形的旋转_教学设计_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基础操作技能,学会分析图形中的旋转现象,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2、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学到贴近生活的活生生的数学.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区别平移与旋转的异同,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2、初步学会分析图形中的旋转现象,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教学难点:1、旋转不改变图形形状、大小等几何性质.[来源:学.科.网Z.X.X.K]2、找旋转中心,旋转角.3、揭示旋转的性质.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图形的旋转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知概念1、图形在做什么运动?学生回答:平移(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有许多平移(演示一组运动图片),其中有我们刚刚认识的平移运动,还有一种不同的运动,你能找出来吗?这种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吗?它和平移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2、具体展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转动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通过学生描述、总结、归纳出旋转的定义,关键是指明绕中心做旋转运动.投影给出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3、这些物体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学生交流感知并形成共识: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复习有关平移的知识要点,区别引出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旋转,并总结旋转的定义,加深印象;连续几个问题的逐层深入,激发学生探询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自己用数学语言描述、概括新知识.(二)议一议,亲身感受新知,探索旋转的基本规律1、建立新知模型(学生准备的模具结合多媒体图片展示)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作四边形AOBC,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再次体会旋转的概念.2、实践探究旋转的性质引问:四边形AOBC在旋转过程中,四个顶点哪个顶点位置不变,其他点转动到了哪里?四条边分别转动到了哪里?有哪些线段相等,角相等?旋转究竟有些怎样的规律呢?让我们带着疑惑,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问题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问题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问题3:AO与DO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EO呢?问题4:∠AOD与∠BOE有什么大小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交流,合作,讨论.教师演示旋转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可多次演示,方便学生解决问题),分组讨论揭示规律:设计意图:“议一议”应该是本节课的目的所在,通过动手操作、观看动画,帮助学生观察,再次体会旋转的概念;围绕议一议的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讨论.由形到点,由点到线,由线到角,通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进一步归纳“旋转”的基本规律.(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1、试试你的判断能力:一个图形经过旋转①图形上的每一个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 ()③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与其对应点的连线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中的旋转角及其角度,同时发现旋转中的特殊点.2、钟表上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钟①分针的旋转中心在哪儿?每分钟旋转角是多少度?时针呢?②经过20分钟,分针旋转多少度?③分针旋转150°最少需要多少时间?(根据学生课堂的认知程度对此问题进行选择性提问)解:①旋转中心是钟表的轴心;360°÷60=6°;30°÷60=0.5°;②6°×20=120°;③150°÷6°=2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从钟表分针旋转时间来计算分针所旋转的角度,让学生学以至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同学们画好了吗?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如何画出来的?
[生]我在原图上找了四个点,即O点、A点、B点、C点,如图(教师把该生所画的图在投影上放影)这四个点可以是能表示这面小旗子的关键点.因为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组成的旋转角彼此相等,所以根据已知:要把这面小旗绕O点按顺时针旋转90°.我在方格中找到点A、B、C的对应点A′、B′、C′,然后连接,就得到了所求作的图形.
△DEF就是△ABC绕点O旋转后的三角形.根据旋转的性质知道: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即旋转角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则∠BOE=∠COF=∠AOD,OE=OB,OF=OC,这样即可求作出旋转后的图形.
[师]通过分析知道如何作出△DEF,现在大家拿出直尺和圆规,我们共同来把这一旋转后的图形作出来,要注意把痕迹保留下来.
2.在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
教学难点
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
教学方法
讲、议、练相结合法.
教具准备
教师给学生每人印发一张如图3—16的图案的方格纸.自制一面小旗子.
直尺、圆规、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探讨了生活中的旋转,那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呢?
[生]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师]很好,旋转有什么性质呢?
[生]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组成的角都是旋转角,旋转角彼此相等.
Ⅱ.讲授新课
[师]我们通过一例题来说明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
[例1]如图,△ABC绕O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C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分析:一般作图题,在分析如何求作时,都要先假设已经把所求作的图形作出来,然后再根据性质,确定如何操作.
假设顶点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E、点F,则∠BOE、∠COF、∠AOD都是旋转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
2.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和动手操作等过程,掌握画图技能.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画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这位同学描述得很好,作出的图案也很漂亮.同学们在作图过程中,基本掌握了作图的一个要点:找图形的关键点,这很让老师为大家高兴.
这面小旗子是结构简单的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大家能画出它绕点旋转后的图形,那么在没有方格纸或旋转角不是特殊角的情况下,能否也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旋转作图.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84习题3.5 1、2.
(二)1.预习内容P85~P86.
解:如下图,先确定字母N的四个端点绕它右下侧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位置,然后连线.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作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进一步理解了旋转的性质,并且还知道要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需要有:①此三角形原来的位置.②旋转中心.③旋转角等三个条件.
在作图时,要正确运用直尺和圆规,进而准确作出旋转后的图形.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精彩.方法多种多样,很好.接下来,大家来想一想在旋转过程中,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除需要此三角形原来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生丙]还需要知道绕哪个点旋转,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生丁]就是要知道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师]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的条件为:
(1)三角形原来的位置.
(2)旋转中心.
(3)旋转角.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我们才能准确地找到一个三角形绕点旋转后的位置,进而作出它旋转后的图形.
下面我们来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
Ⅲ.课堂练习
课本P83随堂练习.
在下图中,将大写字母N绕它右下侧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出旋转后的图案.
(教师一边叙述,板书作法,一边强调正确使用直尺、圆规,同时作图;学生作图)
解:(1)连接OA、OD、OB、OC.
(2)如下图,分别以OB、OC为一边作∠BOE、∠COF,使得∠BOE=∠COF=∠AOD.
(3)分别在射线OE、OF上截取OE=OB、OF=OC.
(4)连接EF、ED、FD.
△DEF,就是△ABC绕O点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旋转作图教案北师大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对生活中的旋转问题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做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探索图形在旋转前后的关系,深化对旋转现象的理解.其中的活动包括:观察、分析、欣赏和画图等——围绕具体的作图过程、变换前后图形特征的比较而展开.
[师]很好,大家来看一面小旗子(出示小旗子,然后一边演示一边叙述),把这面小旗子绕旗杆底端旋转90°后,这时小旗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图案,你能把这时的图案画出来吗?
如下图,在方格纸上作出“小旗子”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案,并简述理由.
然后在教师发的纸上画图(教师给每位同学发一张如上图所示的方格纸)
[师]同学们画得很好,大家想一想,分组讨论:本题还有没有其他作法,可以作出△ABC绕O点旋转后的图形△DEF吗?
(同学们讨论、归纳)
[生甲]可以先作出点B的对应点E,连结DE,然后以点D、E为圆心,分别以AC、B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连结DF、EF,则△DEF就是△ABC绕点O旋转后的图形.
[生乙]也可以先作出点C的对应点F,然后连结DF.因为△ABC与△DEF全等,所以既可以用两边夹角,也可以用两角夹边,找到点B的对应点E,即△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