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1.2承办单位陕西凤鸣百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3项目属性及产权属性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包括种植基地建设和厂房建设工程。本项目建设实行股份制,由项目发起人和资金注入方参股组成。

1.4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岐山县,该地区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是企业投资理想之地。

项目所在地区是劳动力输出基地,劳动力资源充足。

1.5发展模式

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合作社由所在地所有农户组成,与农户签订产销承包合作协议,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收购和前期基础条件建设,农户负责生产管理和采收,采收前的管理由合作社雇请当地农户来完成,技术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在当地学校集中培训解决,农户只出力不出钱,不需承担任何风险就可获得稳定收入。

1.6编制依据

1.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以及有关规定;

2.有关建筑、结构、排水、电气、通风、消防、环保、节能等设计规范;

3.有关技术经济文件、技术规范、经济参数等;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

1.7建设条件

1、场地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北接麟游县,南连太白县,东与扶风县、眉县接壤,西同凤翔县、陈仓区毗邻。东起七里河,西到凤鸣沟,南自瓦房沟,北至孟家山,介于东经107°33′—107°55′,北纬34°07′—34°37′之间,南北长53.5千米,东西平均宽30.5千米,总面积856.45平方千米。县城东距省会西安市136千米、扶风县城26千米,东南距眉县县城36千米,西距xx市70千米、凤翔县城25千米,西南距陈仓区47千米,北距麟游县城56千米。

地质构成

秦岭中高山区

位于五丈原以南,组成物质为前震旦纪花岗岩及花岗片麻岩。

低山丘陵区

位于周公庙、崛山沟以北,其组成物质以分水岭为界,北为石灰岩及

二迭纪砂页岩;南为奥陶纪石灰岩。全区大部为黄土覆盖,太白山、凤凰山、莲花寺、野狐岭、铁橛山一带则岩石裸露地表,出露厚度250—300米,呈厚层状,表面有岩溶及风化现象,走向西北,倾向西北或东北,角度40°—60°。

渭河及支流阶地、洪积扇组成的堆积区

①洪积扇地区:位于岐山山脉以南,横水河、湋水河以北(俗称北原)及秦岭北麓曹家乡的四原、五丈原镇的二、三原。海拔高程,后缘至前缘750—650米。

②渭河及支流阶地区:渭河北侧只有一级阶地,面宽2.5千米左右;南侧有一、二级阶地,平坦较窄,0.5—2千米。一、二级阶地高差10—15米左右,呈陡坎相接。

黄土原区

位于渭河阶地两侧,山前洪积扇前缘,即五丈原、碛雍原和七里原。渭河南岸可能由于阶梯断层所致,形成了梯状古地貌,至今仍呈阶梯黄土原地貌景观。

地形地貌

岐山县地貌复杂多样。北依岐山,南接秦岭,中部为山前洪积扇平原、黄土台原及河谷阶地,呈“凹”字形。南北狭长,东西较窄。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原区被横贯东西的横水河、雍水河、湋河、渭河及由南往北流入渭河的石头河、麦李河切割,形成5个残原,2个川道,3个河谷。形成了“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山区占总面积38%,原区占50%,川道、河谷占12%。境内最高点(石

楼山)海拔2160米,最低点(龚刘)海拔495米,相对高差1665米。山区

①岐山山区(千山余脉,俗称北山)。面积222.67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26%,海拔960—1651米。本区山峰林立,沟壑纵横,主梁呈西北东南走向,起伏明显,深山山势陡峻,浅山梁脊较宽,多属直斜形斜坡,坡面黄土覆盖厚薄不一。主要山峰从东向西有:首阳山、岐山、铁橛山、三龙山、崛山、独山、四方山、莲花山、神农山、北太白山、天柱山、书卷山、凤凰山、五将山。

②秦岭山区。境内为秦岭北麓浅山地带,海拔550—2160米,面积102.77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2%。本区山高,谷深,坡陡,石多。深山一般海拔1200—1800米,坡度大于35°,浅山海拔800—1200米,坡度较缓,在25°—30°之间,山前丘陵地带海拔550—800米,总趋向是向北倾斜。区内主要山峰从西到东有:石楼山在、西凉庐山、棋盘山、东凉庐山。

原区

原区428.22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50%。因受河流切割,自北向南分为北原,七里原、碛雍原、五丈原和二、三、四原5个原面。

①北原位于岐山南麓,横水河、湋河以北,为山前洪积扇,东宽西窄,西北高,东南低,坡度3—10°。东西长约28.5千米,南北宽约11.3千米。区内有4条沟壑,自西向东为:佛指沟、砚瓦沟、龙尾沟、马尾沟。

②七里原位于横水河与雍河之间,东西长5千米,南北宽3.5千米,

由凤翔县伸入,在县境内断头,总体为“△”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东三面均为凸凹不齐的原边,斜向河谷。

③碛雍原又名碛石原,位于渭河与湋河(上游名雍水河)之间。西自千河,东至川口,在县境内西自马江乡史家凹,东至枣林乡罗局,长20千米,南北宽约5千米,呈长方形。

④五丈原位于棋盘山北麓,南连秦岭浅山,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陡坡,沿山宽0.5千米,北部宽1千米,南北长2.5千米,原面呈“琵琶”形,向北倾斜。

⑤二、三、四原南连秦岭浅山,东为麦李河,西为同峪沟,北临渭河川,呈瓠形台原,依高差不同分二、三、四三个原面,俗称三、四原。二原海拔612—626米,三原654—663米,四原700—744米。原间高差30—40米。

川道、河谷

川道、河谷共102.77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2%。

①渭河川道位于碛雍原南,渭河两岸。东西长约7.2千米,南北宽约

2.5千米。川道除沿河有部分滩地外,大部为渭河两岸一级阶地,地势平坦。

②石头河川道位于五丈原东,东至眉县界,南至斜峪关,北至渭河,长15千米。南窄北宽,南高北低,相对高差170米,地势平坦。

③横水河谷位于北原与七里原之间,西北东南走向。宽约0.5千米,大部为两岸一级阶地,高差1—2米。

④雍水河(下游与横水河汇合后称湋河)谷位于碛雍原北,七里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