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与轻型链球菌混合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

合集下载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及相关基因的研究姓名:谢红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指导教师:胡必杰20040518中文摘要背景细菌生物膜(Biofilm,BF)是细菌粘附于物体表面,并分泌大量多糖、蛋白和DNA等多聚物质,将自身包裹于其中而形成的复杂膜状结构。

生物膜是细菌的~种保护性生长模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细菌也可定植于植入物、留置导管或人体组织表面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内的细菌生物学特性与普通浮游细菌有显著差异,它具有极强的对外界化学物质的耐受性和抵抗宿主免疫系统的能力,是临床上难治性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人工器官和留置导管使用的R益增多,生物膜相关感染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研究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及机理对于生物膜相关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分析方法的研究目的筛选一种有效且简单易行的生物膜分析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流动培养法和静止培养法建立生物膜模型,用4种不同的方法分析: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法、扫描电镜法、结晶紫染色法和超声振荡一活菌计数法分析生物膜的形成情况,CLSM观察生物膜的形态结构和厚度,扫描电镜法观察生物膜的形态结构,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吸光度值,超声振荡一活菌计数法计数生物膜内的活细菌数。

分别将扫描电镜法、结晶紫染色法、超声振荡一活菌计数法所反映生物膜形成情况与CLSM结果相比较。

结果CLSM观察显示24h生物膜内微菌落呈稀疏散在分布,72h生物膜内细菌己形成微菌落,且许多微菌落已融合,形成稳定成熟的生物膜结构;24h和72h生物膜厚度分别为27.6¨m、64.6pro。

扫描电镜法显示72h生物膜表面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基质成分,细菌被包裹于其中。

结晶紫染色法测得8h、16h、24h、48h和72h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08土0.04、0.20土0.07、0.41士0.33、O.47士0.33和0.68+0.34,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1)。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及其致病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及其致病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及其致病机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产生的生物膜在其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以及致病机制的相关内容。

生物膜是由微生物聚集在生物界面上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结构。

它由多种微生物、水分、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组成,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生物膜的形成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完成的。

首先,菌体附着在生物界面上,形成团块。

接着,菌体在团块之间建立起一种可以将细胞聚集在一起的基质。

这种基质通常由多糖、DNA以及蛋白质等分泌物组成,在保护细菌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菌体在这种环境中继续增殖,形成三维的生物膜结构。

生物膜的形成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了许多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有助于其在致病过程中的适应和存活。

首先,生物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保护罩,使得菌体免受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这也是为什么铜绿假单胞菌常常引起慢性感染的原因之一。

其次,生物膜提供了菌体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的平台,从而增强了菌体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此外,生物膜还为菌体提供了营养物质,以支持其生长和繁殖。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致病机制主要与其产生的一些分泌物有关。

其中,腺嘌呤环化酶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关键酶之一。

腺嘌呤环化酶能够将腺嘌呤转化为二鸟苷酸(c-di-GMP),从而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c-di-GMP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能够调控一系列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

除了腺嘌呤环化酶,铜绿假单胞菌还能产生一些胞外信号分子,如N-3-氧代十二碳烯酰-L-丙氨酸(3O-C12-HSL)和N-但酰-L-丙氨酸(C4-HSL)。

这些信号分子能够介导菌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菌群行为,进一步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和致病机制还与许多其他因素有关。

例如,菌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组成都会影响生物膜的形成和稳定性。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抗生物膜生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抗生物膜生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抗生物膜生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王洪曼;顾欣峰;翟欣悦;李倩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0(13)32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nas aeruginosa)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土壤、水、空气、人体的体表、呼吸道和肠道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均有该菌的存在。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是医院内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院内感染最常见
的细菌之一,常见于外伤特别是烧伤后的继发感染、尿路感染、血流感染、囊性纤
维化、抗生素相关感染及免疫抑制相关患者的继发感染中,位居临床非发酵菌检出
率的首位[1]。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这是由于铜绿
假单胞菌存在较强的固有耐药性,且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多重耐药菌株不断
出现。

【总页数】4页(P178-181)
【作者】王洪曼;顾欣峰;翟欣悦;李倩
【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
【相关文献】
1.生物膜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性研究进展
2.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群体感应相关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3.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和新型mucA突变铜绿假
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动态观察4.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因素及干预药物的研究进展5.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药物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体外模型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体外模型

一、改良平板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扫描电镜观察)1、取单克隆培养过夜的菌液,LB培养基1:200稀释2、取3ml置于6孔平底组织培养板中,每孔放入无菌盖玻片,37°培养,每24小时换培养液一次3、分别在24小时,3天,6天取出盖玻片,PBS漂洗三次,除去浮游细菌4、2.5%戊二醛预固定2小时(戊二醛能通过固定核蛋白来固定组织和细胞中的DNA和RNA,能保存糖原,也可以固定和蛋白质有关联的或含有氨基和亚氨基的脂类。

但是只使用戊二醛固定的样品无法阻止后面的脱水、渗透和包埋过程对样品脂类的抽提,因而对细胞膜的固定效果不理想。

)5、0.1mol/LPBS漂洗三次,再用1%锇酸固定2小时(经锇酸固定后,又能防止用酒精脱水时所产生的沉淀作用。

也是唯一能固定脂类分子的最好的化学固定剂)6、40-100%系列浓度酒精脱水(1、酒精可以置换组织内的水,最终脱水用的是无水乙醇。

高浓度的酒精(95%以上)对细菌有强烈的收缩和脆化的缺点,因此洗后不能立即投入高浓度酒精中。

脱水时为了避免细菌萎缩、僵硬,应在不同浓度的酒精里逐渐脱水。

2、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这时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的深入细菌内部)7醋酸乙戊酯置换(醋酸乙戊酯的极性较弱,临界点干燥时可以更好的与co2置换,从而更加完整的保持生物样品的表面形态.)8将盖玻片装入样品盒中置HCP-2临界点干燥仪中干燥2小时(扫描电镜在观察样品要求在高真空中进行。

无论是水还是脱水溶液,在高真空中都会产生剧烈的汽化,不仅影响真空度、污染样品,还会破坏样品的微细结构,因此,样品在用电镜观察前必须要干燥。

)9喷金三分钟,电镜扫描(生物样品经过脱水、干燥处理后,其表面不带电,导电性能也差。

用扫描电镜观察时,当入射电子束打到样品上,会在样品表面产生电荷的积累,形成充电和放电效应,影响对图象的观察和拍照记录。

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鉴定沈健;冯晨;沈香娣;唐佩;冯磊【摘要】Objective To build and identify verdigris pseudomonas biofilm model in vitro. Methods Verdigris pseudomonas were selected. By modified plate methods, stable verdigris pseudomonas biofilm model in vitro was built. The shapes of verdigris pseudomonas biofilm model in vitro and pelagic type verdigris pseudomonas were observed by sem, Fontana silver staining method, AB combined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staining. Results By AB combined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staining, cells were light red, extracellular glucose was deep red, and background was blue. By Fontana silver staining, cell was faint red, extracellular glucose was deep yellow, and background was orange yellow. By sem, bacterial biofilm was short sticky, bounding by viscous material, and there was melicera fibrous brin among becterials. Conclusion Building verdigris pseudomonas biofilm model in vitro was simple, and the results were reliable and repeatable. It provide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further verdigris pseudomonas clinical therapy.%目的建立和鉴定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方法采用改良平板法,用扫描电镜、Fontana镀银染色法和刚果红-阿利新蓝(AB)染液联合胞外多糖染色法观察体外生物膜型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浮游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建立稳定、可靠的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结果刚果红-阿利新蓝(AB)染液联合细菌胞外糖染色法,细菌细胞呈淡红色,胞外糖为深紫红色,背景呈蓝色;Fontana 镀银染色法细菌细胞呈绛红色,胞外糖为深黄色,背景呈桔黄色;扫描电镜下生物膜细菌呈短杆状,周围被黏稠状物质紧紧包绕,菌体间以黏稠的纤维状黏液丝相连.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体外培养建立生物膜的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为进一步开展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手段.【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3(042)001【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建立;鉴定【作者】沈健;冯晨;沈香娣;唐佩;冯磊【作者单位】310053杭州,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10058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310053杭州,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25000 温州医学院;310058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311300杭州,浙江农林大学健康管理系【正文语种】中文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指细菌吸附于惰性物体如医学材料或机体黏膜表面后,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蛋白-多糖复合物,细菌相互粘连形成结构性群落的膜样物[1]。

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药物研究进展

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药物研究进展

[13] Furiga A, Lajoie B, et al. Impair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iofilm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by Combining the
Drugs with a New Quorum-Sensing Inhibitor[J].Antimicrob Agent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Lectins As Targets for Novel Antibacterials
凝集素抑制剂
[2]A.V. Grishin, M.S.Krivozubov, et al. Pseudomonas Aeruginosa L1e9ctins As Targets for Novel Antibacterials[J].Acta Naturae, 2015,7 (25):28-41.
(quorum sensing system,QS system)
11
[5]饶敏,魏维,等. 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与其致病及耐药机制[J]. 世界临床药物,2011,32(6):337-341+351.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6]曾莉莉,史道华,等.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39(9):70112-705+714.
Impair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iofilm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by Combining the Drugs with a New Quorum-Sensing Inhibitor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亚蛋白质组图谱的建立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亚蛋白质组图谱的建立

桂酰 基氨 酸钠 , 再次 超速 离心 , 淀溶于样 品裂解液 ( 沉 7
mo/ lL尿 素 , lL硫 尿 , %C 2mo/ 4 HAP 1 D S, TT) 室 ,
温裂 解 2h 上 清用 B a fr 法 测定 蛋 白浓度 , , rdo d 分装后
关 键 词 : 绿假单胞菌 ; 铜 外膜蛋 白; 白质组学 ; 蛋 免疫学
中图分类 号 : 8 Q 7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48 4920)1 11 5 03— 7 (080— 1— 0 0 0
铜 绿假单胞 菌 是人 类 机 会 致 病 菌 , 为革 兰 氏 阴性
n s 厦 大生物 学 系胡 志 钰 老师 惠赠 , oa为 大肠 杆 菌工 程 菌株 为 大肠 杆 菌 D a和 B 2 ( 3 , 实 验 室 保 H5 L 1 DE ) 本
得 到应用 J .
1 2 方 法 .
1 2 1 外膜 蛋 白的提取 ..
按参 考 文 献 E 3 行. L 培 养 基 中 接 种 P. 8进 在 B
a r gn s , eu ioa 培养 至 O o 1 0 离 心后 , ℃ 超 声 破 碎 D6 . , o 4 细菌, 去除 菌 体碎 片后 , 超速 离 心 , 淀购 自大连宝 ( a aa 生 物工 程 公 司, T kr) 所用 引 物均 为上 海生工 生 物工程 技 术 服 务 有 限公 司 合成 ; 它试 其
剂均 为 国产分 析纯试 剂 .
硫 菌) L p op r ( 端螺 旋 体 ) Meh lccu a — , e ts i 钩 a , tyooc s p c slts 荚膜 甲基 球 菌) ua u ( 等多种 革兰 氏 阴性菌 的研究 中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与抗菌药物耐受性相关性探究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与抗菌药物耐受性相关性探究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与抗菌药物耐受性相关性探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导致各种感染,尤其在医疗机构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特别常见。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和抗菌药物耐受性是该菌引起感染并导致治疗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与抗菌药物耐受性之间的相关性。

生物膜是铜绿假单胞菌在环境中常见的生存形式,它是由菌落中的细菌通过分泌胞外多糖以及其他黏附因子形成的一层黏稠的聚集体。

生物膜在菌落内提供了保护和致病的优势。

在生物膜内,铜绿假单胞菌形成了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矩阵,其中包括细菌细胞本身、胞外多糖、蛋白质以及DNA等物质。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遗传和环境因素的调控。

首先,一些遗传因素可以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例如,细菌生物膜有关的基因簇(pel和psl)会编码产生胞外多糖的酶以及其他黏附因子。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可以通过调节某些转录因子(例如vqsR和lasR)的表达来控制生物膜的形成。

其次,环境条件对生物膜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铜绿假单胞菌通常生长在潮湿和富含养分的环境中,例如人体上的生化硝化滤池、人体创口和医疗设备表面等。

在这些环境中,菌落周围的水分和营养素可以促进细菌的黏附并形成生物膜。

此外,一些物理和化学参数,例如温度、pH值和氧气浓度,也会影响生物膜的形成。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生物膜提供了一种物理屏障,使得抗菌药物难以通过,从而减少了其对菌落内细菌的杀菌效果。

另一方面,生物膜内的细菌通常处于生长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这使得它们对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更加耐受。

此外,生物膜中的细菌群体也通过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和基因共享等方式共同抵抗抗菌药物的作用。

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与抗菌药物耐受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生物膜相关基因的突变和缺失会导致菌落内生物膜的形成受到抑制。

大鼠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模型的建立

大鼠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模型的建立

大鼠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模型的建立王馨;王贇;杨金霞【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模型的建立方法与效果.方法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雌雄各6只)与观察组(n=12,雌雄各6只),观察组经气管插管法注射0.4 ml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液,对照组接种0.4 ml灭菌生理盐水,记录大鼠变化情况.结果所有大鼠都顺利完成实验,无意外死亡情况.接种24h后,观察组的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血清C-反应蛋白(CRP湿著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接种前(P<0.05).接种1、3、7d后,观察组肺湿干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接种1d后,观察组肺组织内出血,有炎症细胞渗出,间质水肿,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而对照组肺组织均为淡白色,弹性良好.接种1、3、7d后,对肺组织培养24 h,观察组均有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菌落扁平湿润,边缘不整齐,有典型的金属光泽,而对照组无菌落出现.结论经气管插管法可建立大鼠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模型,能有效反映肺炎的病理表现及外周血炎症指标变化,建模成功率高,稳定性好.【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9(029)003【总页数】3页(P301-303)【关键词】气管插管法;SD大鼠;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模型【作者】王馨;王贇;杨金霞【作者单位】810000 西宁,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810000 西宁,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810000 西宁,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铜绿假单胞菌(PA)是引起医院肺炎感染常见且重要的致病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多药耐药株和泛耐药株。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使临床治疗面临无药可选的困境,给肺炎的治疗带来严重阻碍[1-2]。

动物模型是研究肺炎发生机制的重要实验基础,通过建立动物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模型,有助于研究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实验性治疗和药效学。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发育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发育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Vol.5 No.5Oct. 2019生物化工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第 5 卷 第 5 期2019 年 10 月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发育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冯礼尚(河南科技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摘 要: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条件致病菌,极易形成生物膜,导致其耐药性增强,逃逸宿主免疫攻击。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结构主要由铜绿假单胞菌和其分泌的胞外基质(包括eDNA、Pel和Psl多糖、藻酸盐、蛋白质)构成,胞外基质成分对于生物膜的形成和发育具有结构组织和调控作用。

本文对近五年来国内外关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发育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和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发育的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发育;分子机制中图分类号:R378.99+1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Molecular Mechanism of Biofilm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Feng Li-shang(School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Luoyang 471023)Abstrac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a Gram-negative conditional pathogen, which is easy to form biofilm, which leads to the enhancement of drug resistance and escape from host immune attack. The structur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iofilm is mainly composed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its extracellular matrix (including eDNA, Pel and Psl polysaccharides, alginate, protein).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play a structural tissue and regulatory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iofilm.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biofilm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five years is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biofilm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Key words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iofilm;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olecular mechanism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也称绿脓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好氧的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以及伤口易感染此菌,PA 还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P e r mu t I , Di a z — Ab a d M, Ch a t i l a W , e t a 1 . Co mp a r i s o n o f p o s i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t o CP AP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o s i t i o n a l o b s t r u c t i v e s l e e p a p n e a
明R E N、 A T 、 A L D在 O S A H S所 致 夜 尿 增 多 机 制 中 有
陆晓玲 , 钦 光跃 , 黄勃 栋 , 等 .O S AH S患 者 夜 间 多 尿 机制 研 究 [ J ] .
浙江实用医学 , 2 0 1 1 , 1 6 ( 5 ) : 3 1 7~ 3 1 8 , 3 4 4
本研 究 通 过分 析 O S来自A H S伴 夜 尿 增 多 患 者 C P A P
d r o me : d e f i n i t i o n s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 J ] .C l i n C h e s t

化不 明显 。
善 ・

J M e d R e s . J a n 2 0 1 3 . V o 1 . 4 2 N o . 1
Ya g g i HK , S t r o h l K P. Ad u l t o b s t r u c t i v e s l e e p a p n e a /h y p o p n e a s y n —
( 2 ): 9 3—9 5

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与细菌生物被膜之间的关系

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与细菌生物被膜之间的关系
菌A T C C 2 7 8 5 3 。
1 . 4 统计 学方法
成 的关 系 。
2 结 果
采用 S P S S 1 7 . 0统计软件 , 单 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与生 物被膜形
1 . 2 药敏 实验
药敏试验采用纸 片扩散法 , 药 物采用
1 材 料 与 方 法
晶紫室温染色 1 5 m i n , 生理盐水 冲洗 , 每孑 L 加9 5 % 乙醇 室温 脱色 1 0 m i n 。分 光光 度计测 定 O D 值 。将 空 白
对 照的平 均 O D值加上其标准差定义为 O D c , 待测 菌株 的O D与 O D c 比较 , 将 菌株 生物 被膜 形成 能力 依次 分 为阴性(一) 、 弱 阳性 (+) 、 中等 阳性 (+ +) 、 强 阳性 ( + + +) 4种 ( 阴性 : 无 生物膜形成 , O D≤O D c ; 弱阳性 :
美 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 C L S I 2 0 0 9 ) 规定 的 A组 ( 头
孢 他啶 、 庆大霉素 、 妥布霉素 、 哌拉西林 ) 、 B组 ( 阿米卡 星、 氨 曲南 、 头孢 吡肟 、 环丙 沙 星、 左 氧氟沙 星 、 亚胺 培 南、 美罗培南 、 哌拉 西 林/ 他 唑 巴坦 、 替卡 西 林 )共 1 3 种药物 , 结 果按 C L S I 相 应标 准判 定 。药 敏 纸 片购 自 英国 O x o i d公司 。对于 以上 1 3种药物 7大类 : 头孢菌 素类 ( 头孢他 啶 、 头孢 吡肟 ) 、 青霉 素类 ( 哌拉 西林 、 替 卡西林 ) 、 碳 青霉 烯类 ( 亚胺 培南 、 美 罗培南 ) 、 单 环 内 酰胺类 ( 氨 曲南 ) 、 喹诺酮类 ( 左氧氟沙 星、 环 丙沙 星) 、 氨基糖苷类 ( 庆大霉素 、 妥 布霉 素 ) 、 B一内酰胺 酶抑制 复合剂 ( 哌拉西林/ 他 唑 巴坦 ) 至少 3类耐 药为 多药耐 药铜绿假单胞菌 。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

生物被膜(Biofilm,BF)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固体表面而形成的特殊存在形式,是由多细菌组成的膜状结构,而并非单一细菌的膜成分。

细菌生物被膜的生存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其中的细菌抵抗临床抗生素和工业设施中杀菌剂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对抗人体的免疫清除作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问题。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其生物被膜形成常给临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

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1 生物被膜的形成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包括3个方面:①浮游细菌粘附到表面形成单细胞层;②细菌通过群落生长或聚集形成微菌落,进而形成蘑菇状结构;③细菌分泌细胞外多聚物,形成基质,细菌深埋于基质内,成为成熟的生物被膜。

细菌生物被膜结构坚实稳定,不易受到破坏,是细菌为了适应环境、维持自身发展所发生的形态变化。

2 藻酸盐对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据报道,铜绿假单胞菌会在活体内产生藻酸盐,而且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住院的病人的体内也检测到藻酸盐抗体的存在。

这些多糖藻酸盐结构主要成分是甘露糖醛酸和古洛糖醛酸。

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分成粘液型及非黏液型两种表型,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可借助其表面分泌的藻酸盐,而粘附于异物表面。

Sauer K 等在流动的介质中建立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发现黏液型菌株的生物被膜为塔状或蘑菇状,非黏液型菌株的生物被膜为薄膜状[1]。

细菌形成蘑菇状结构后,大量分泌多聚物——菌细胞外基质包绕在蘑菇状结构之外,形成稳固的生物被膜。

基质主要由蛋白、多糖和核酸组成,其中藻酸盐是胞外基质多糖的主要成分之一。

基质多糖在细菌定植形成微菌落时已开始分泌,在蘑菇状结构形成后分泌才大量增加。

藻酸盐是粘液铜绿假单胞菌所分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在细菌对生物医学材料或机体腔道的粘附、生物被膜的形成以及抵抗机体免疫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F与HSV-1VP22融合DNA疫苗的构建与表达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F与HSV-1VP22融合DNA疫苗的构建与表达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F与HSV-1VP22融合DNA疫苗的构建与表达杨勤;雍熙;李婷婷;余娴;雷军【摘要】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F与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1) VP22融合表达的DNA疫苗,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 pVAX1-OprF、 pVAX1-VP22、 pVAX1-VP22-OprF、pVAX1-OprF-VP22.原核表达VP22 的碳端蛋白,以电洗脱的方法得到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VP22蛋白的抗血清,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最后,以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真核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制备了抗VP22的抗血清,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OprF与 HSV-1VP22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这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打下了基础.%Objective:To construct the DNA vaccine for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 F from Pseudomonas aerufinosa and VP22 from herpes simplex virus 1 fusion gene, and to study its express in eukaryotic cells. Methods: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pVAX1-OprF、pVAX1-VP22、pVAX1-VP22-OprF and pVAX1-OprF-VP22 were constructed. The VP22 carboxy-terminal was expressed in prokaryotic cells and purified by electroelution. Polyclonal antibody was developed by immunizing BALB/c mice with purified recom-binant protein. The specificity of BALB/c mice antiserum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transfected in-to eukaryotic cells by LipofectamineTM. The expressions of recombinant eukaryotic vectors were investiga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The polyclonal antibody against VP22 protein wassuccessfully prepared. The recombinant vectors could be expression in eukaryotic cells. Conclusion: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for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 F from Pseudomonas aerufinosa and VP22 from her-pes simplex virus 1 fusion gene can express in eukaryotic cells,which may paves a way for further studies in animals.【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5页(P338-342)【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F;VP22;DNA疫苗【作者】杨勤;雍熙;李婷婷;余娴;雷军【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四川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四川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四川南充 63700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重庆 400010;川北医学院药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91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该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可选用的抗生素也越来越有限[1]。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亚蛋白质组图谱的建立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亚蛋白质组图谱的建立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亚蛋白质组图谱的建立
章喻军;王三英
【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47)001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人类重要的病原菌,容易造成免疫缺陷患者如烧伤、艾滋病、癌症或囊性纤维化感染,对该菌外膜蛋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菌的致病机制,为进一步疫苗研制奠定基础.采用月桂酰基氨酸钠的方法提取了铜绿假单胞菌的外膜蛋白,首次建立了外膜亚蛋白质组学表达图谱,鉴定了23个外膜蛋白,占所鉴定蛋白的82.1%.然后对其中的一个外膜蛋白基因PA3988进行了克隆及原核表达与纯化,经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后对外膜蛋白进行双向Western blotting分析,验证了质谱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总页数】5页(P111-115)
【作者】章喻军;王三英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784
【相关文献】
1.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外膜的药物初筛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J], 左联;姚天爵
2.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外膜蛋白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 [J], 秦风彦;刘燕;韦强;肖琛
闻;鲍国连;季权安;姚火春
3.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与差异蛋白鉴定 [J], 和立穹;宋宗斌;邢曼玉;李正弈棋;吴璟;邓美玲;李茂玉;郭曲练;邹望远
4.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 [J], 刘燕;韦强;鲍国连;季权安;肖琛闻
5.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免疫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建立 [J], 吴朔;赵忠鹏;罗德炎;叶艺;王希良;于三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外膜的药物初筛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外膜的药物初筛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外膜的药物初筛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左联;姚天爵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1998(23)5
【摘要】用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微孔蛋白缺陷菌株7208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建立了一个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药物初筛模型。

通过不同类型抗生素的验证,证明了模型对碳青霉烯类化合物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用于初筛。

【总页数】5页(P321-325)
【作者】左联;姚天爵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991
【相关文献】
1.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J], 王玉峰;余利岩;杨喆;左联;姚天爵
2.一种快速可靠筛选作用于细胞缝隙连接药物的方法建立 [J], 贤明华;杨燕;李荔;王琴;陶亮
3.TGF-β1mRRA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初筛方法的建立及初步运用 [J], 胡璟谊;李君;季敬璋;吕建新
4.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mpK基因表达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J], 李明云;丁文超;陈炯;史雨红
5.铜绿假单胞菌flgE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J], 宫强; 杜珍奇; 冯礼尚; 樊泽军; 冯洋洋; 孙鹏飞; 程梦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 c r o s c o p y ,C L S M) 观 察BF 内部 活 死 菌 比例 。扫 描 电镜 (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s c o p y ,S E M) 观察B F 结 构 。结 果 p H值 为 7 . 5 最
F u Y a — k u n , Y u J i a — l i n , L u Qi , S o n g S i - j i e , He Y u a n d Z h a n g Y u n — h u i
(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o n a t o l o g y , C h i l d r e n ’ S Ho s p i t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h i l d r e n
D i s o r d e r s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e d i a t r i c s i n C h o n g q i n g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1 4 )
Abs t r a e t 0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a p p r o p r i a t e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c u l t i v a t i n g mi x e d . b i o il f m a n d s e t u p a
控机制 奠定基础 。方法 分别培养铜绿假单胞 菌r e u d o m o n a s a e r u g i n o s a ) 菌株P AO1 、轻 型链球 菌( 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 mi t i s ) 标准株 A T C C 4 9 4 5 6 。紫外分光光度 计 、C C K. 8 ( c e l l c o u n t i n g k i t 一 8 ) 比色法 比较2 种细 菌在不 同p H值、培养基 、混合 比例 、加入 顺序和 混合时间条件下 的生长情况 。建 立单独及混合 细菌BF 后 ,荧光探针S YT O9 / P I 标记 ,激 光共 聚焦显微镜( c o n f o c a l l a s e r s c a n n i n g
适 宜2 种细 菌生长 ,P< 0 . 0 1 ;2 种 细菌在脑心浸 出液 培养基 中生长 明显优 于胰大豆蛋 白胨 肉汤培 养基 ,P< 0 . 0 1 ;P A O1 与S . mi t i s 以1 : 3 混合 ,且P AO1 优先加入 ,能形成较好的B F ,P< 0 . 0 1 ;2 种细菌混合的时机 以P A O1 培养 后立 即混合 mi t i s 为优 ,P< 0 . 0 1 。 C L S M结 果显示P AO1 可形成成熟致密 的B F ; mi t i s 单独培 养不形成B F ;混合细 菌B F 较单独P A O1 组活菌 比例增 多,3 组厚度分 别 为( 1 9 . 0 2  ̄ 1 . 2 9 8 ) g m,( 2 . 2 5 0  ̄ 0 . 2 5 ) m和( 2 8 . 7 6  ̄ 3 . 4 7 2 ) g m,P< 0 . 0 5 。S E M显示 混合细菌B F 内两种 细菌共存 ,结构更加致密立 体 。结 论 成功建立P A O1 混合 mi t i s 的B F 体外模 ,方法简便易行 ,结果可靠 ,重复性强 。初步证实 mi t i s 可 参与混合菌B F
( 重庆 医科大学附属儿童 医院新生儿 中心,儿 童发育疾病研 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 ,重庆市儿童发育 重大疾病 诊治与预防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 学重庆 市重点实验 室,重庆 4 0 0 0 1 4 )
摘 要 : 目 的 探 索 混 合 细 菌 生 物 膜 ( b i o i f l m,B F ) 培养 的 适 宜 条 件 ,建 立 混 合 细 菌 B F 体 外模 型 , 并 为 研 究 混 合 细 菌 B F 的 调
形 成 , 并起 促 进 作 用 。
关键 词 : 铜绿 假 单 胞 菌 ;轻 型 链 球 菌 ;生 物 膜 ;模 型
中图分类号:R 3 7 8
文献标志码: A
Es t a b l i s hm e nt o f/ n v i t r o mi x e d- bi o i f l m mo de l f or me d b y Ps e ud o mo na s a e r u g i no s a a nd St r e pt o c o c c u s mi t i s
D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Di s o r d e r s , Ch o n g q i n g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Co o p e r a t i o n Ce n t e r f o r Ch i l d r e n D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2 7 8
中 国抗 生 素 杂 志 2 0 1 5 f g 4 月第4 0 卷第4 期
文章编号 :1 0 0 1 — 8 6 8 9 ( 2 0 1 5 ) 0 4 — 0 2 7 8 — 0 7
铜绿假单胞 菌与轻型链球菌混合生物膜体外模型 的建立
傅雅琨 余加林 芦起 艾青 宋思捷 贺雨 张云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