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及狼疮肾炎的关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及狼疮肾炎的关系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neutrophil ratio,LN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度、狼疮肾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资料,评估NLR、LNR与狼疮活动度及狼疮肾炎的关系。
结果37例患者及132例对照组中,有狼疮肾炎23例(占62.16%),重度活动组20例(占54.05%)。
狼疮患者NLR高于對照组(3.71±3.43 VS 1.75±0.63,P=0.000),LNR低于对照组(0.41±0.26 VS 0.64±0.22,P=0.000)。
狼疮肾炎患者NLR高于无狼疮肾炎患者(4.75±3.98 VS 2.00±0.80,P=0.004),LNR低于无狼疮肾炎患者(0.30±0.16 VS 0.60±0.29,P=0.003)。
24 h尿蛋白定量与LNR呈负相关(r=-0.443,P=0.006)。
重度活动患者NLR高于非重度活动患者(5.03±4.17 VS 2.15±1.01,P=0.007),LNR低于非重度活动患者(0.28±0.15 VS 0.57±0.28,P=0.001)。
SLEDAI评分与NLR呈正相关(r=0.330,P=0.046),与LNR呈负相关(r=-0.544,P=0.000)。
Logistic分析提示LNR是狼疮肾炎及狼疮重度活动的保护因素。
结论NLR可有效评估狼疮疾病活动度及肾脏受累,LNR 是狼疮肾炎与狼疮重度活动的保护因素。
狼疮性肾炎中ANCN及其靶抗原的临床研究
nq e I )a dE IA. eut 3 . % o esr r NC i (I u F n LS R sl 40 s f h eaweeA A~p s ieb I to .n lo e w r t oiv yIFmeh d a dal f h m ee t t
p rp e a n ce rANCA. we e . e i h r l u la Ho v r ELI A e tn h we h t4 1 a d 1 3 we e r c g ie s c t e s S ts i g s o d t a 4. % n 4. % r eo nzd a ah p —
w r i icnl ih r h ntoei o — t ep t ns P <0 0 )T eew sa os nf a tdf rn ei ees nf a t hg e a h s n na i ai t( g i y t n cv e . 5 h r a l i icn i ee c s g i f n
pt nswi s ie a t s NA, y ) mpe n e a a d eyhoye sdme tt n rt ( S ai t t p iv ni D e ho t d hlc l xo me tmi n rtrct e i nai ae E R) ( < o 尸
关 键词 : 疮性 肾炎 ; 中性 粒细胞 胞 浆抗体 ; 原 狼 抗 抗
中图分 类号 : 5 3 2 2 R 9 .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15 2 (0 6 0 —2 50 1 0 —4 6 2 0 ) 40 7 —4
CLI CAL TUDY NI S oN ANTI NEUTRo NPH I AUToANTI L BoDYI ES AND
急性狼疮性肺炎、肾炎误诊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 中图书分类号 】 R 5 9 3
系统性 红斑 狼疮 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 织疾病 , 呈多 系统 受累 , 临床表 现复 杂 、 多样 , 特异 性差 , 易误 诊 。本 例误 诊 为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
1 病 例 报 告
5 2一 、 S S—B 一 、 Hi s t o n e一 、 J o一1一 、 CE N P B一、 S m一 、 d s d n s一 、
h t t d b p一、 A N A+。血 清铁 蛋 白测定 >1 6 5 0 n g / m l ( 参考值 1 0
—
2 9 1 ) 。抗 中性 粒细 胞胞 浆 抗 体测 定 ( 胞浆 型 ) c A N C A阴
性, 抗 中性 粒细 胞胞 浆 抗体 测定 ( 核 周型 ) c A N C A阴 性 ; E B
3 . 4 4×1 0 / L , 血红 蛋 白 1 0 7 g / L , 中性粒 细胞 8 3 %, 淋 巴 细
等检查 。人 院后 给予 三代 头孢抗 感染 , 及葡 糖酸 钙注射 液 、
维生素 c注射液 、 左西替利 嗪片 、 地 塞米松等抗 过敏 治疗 l 0 d , 患者体温逐渐恢 复 正常 , 颜 面部及 颈胸部 红斑迅 速 消退 。 复查肝功能 : A L T 1 0 0 U / L, A S T 7 9 U / L 。胸部 6 4排 C T平扫 双肺下叶感染完全吸 收。因患者多 种 自身抗体 阳性 , 且 我院 无风湿免疫科 , 建议 患者转外院治疗 。随访获知在外 院诊断
病毒抗 体测定 I g M 阴性 ; 血 清 蛋 白电 泳 : 白蛋 白 5 7 . 7 %、 一 球 蛋白 3 . 9 %、 一球 蛋 白 1 0 . 3 %、 p一球 蛋 白 5 . 7 %、 一球
狼疮性肾炎治疗中并发结核性脑膜炎1例
0 7 , .4 P T 2 3× 1 L。尿常 规 :蛋 白 3 ,红 .6 L 0 1 , L 4 0/ 细胞 3 5 HP 4小时尿 蛋白定量 0 8g — / 。2 .7 。生化 :尿 素 氮41 .mmo/ 肌酐 7 . mo/ 尿酸 1 3 2 to/ l L, 23 l L, 5 . o l
是血管 炎的表现 ,另一 方面 ANC 可作 为 S E活动的 A L 参考指 标 ,必要时 查凝血功能 ,减少 因血小板正 常而忽 视的大 出血的 出现 。年龄大者 注意眼底动 脉检 查 ,排除
3 丁 从珠 , . 张杏 书. 系统性 红斑 狼疮 血 清抗 中性粒 细 胞胞 浆 抗体 的临床 意 义, 中 国风 湿 病杂 志. 9 82( 9 6 19 . 1 5— 0 l 4 许德清,曾几清主编. . 红斑狼疮. 第一版. 北京: 中国医药乖 支 H
L 。血沉 6 mm/ 0 h,补体 C 12 g a。抗核抗 体阳性 , 2 r / l a l 抗 d- s DNA阴性 , - ANC A阴性 。入院 当晚头痛加 重 ,恶
狼疮性 肾炎。先 后两次给予 甲基 强的松龙 冲击治疗 (g 1/
日及 0 5 /日, .g 均连用 3 , 日) 继而 口服强 的松 5 rg 0 /日, a
抗体不 可能 自行 消退 或用激素 后消退 。( )激 素副作பைடு நூலகம் 4
以及 患者既往 有无动脉 硬化 等血管原 发疾病 。
2 .张乃峥 主编., 临床风湿学. 第一版. 江苏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7 9 .11 97 :1 .
临床诊治 S E患者时 ,要注意 出血倾 向者 ,重视检 L 查 ANC A在 S E患者诊 疗 中作用 , 方面 ANC 阳性 L 一 A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的检测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年来 , G L与多种肾脏 病变的关系令人瞩 目。既往 的大量研究报道 提示 N A NA G L与多种急 性 肾损 害如 缺血再 灌注损 伤 、 急性
肾毒性 药物损伤等关 系密切。最近的研究还发 现 , G L也是 反映 肾脏 慢性 损害 的一种有 潜力 的新 标 记物 , N A 一些关 于 N A G L
张丽玲 陈慎 仁
肾脏是系统性红斑 狼疮 ( L ) S E 最常受 累 的器 官 ,几 乎所 有 的 S E患者 均有 不 同程度 的 肾脏病 变 , 现 为狼 疮性 肾炎 L 表
( N) 在儿童期起病的 S E患者尤 为明显 。肾累及是决定 S E预后 的一 个重要指 标 , L , L L 在有严 重 L N的患者 , 发展为 终末期 其
芽 细胞提取 的小 鼠 N A G L蛋白具有肾单位诱导活动 而且 可以结合铁 离子 , G L通过肠 菌素与铁 离 子形成 复合 物 , 复合物 NA 该
通过接到铁离子 细胞 内转运从 而诱导肾脏祖细胞 向早期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 。另外 , G L同样 可 以促进成 人 肾脏 一定程 N A
与 I 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也提示 , 尿液及血清 中 N A G L浓度 的变 化可 以一定程度上反映 L N活 动的程度 。
一
、
NA G L概 述
N A G L作为脂蛋 白家族 中的一 个新成员 , Ke sn等¨ 在 19 是 jl e d 9 3年发现 的一种小分子分泌性 蛋 白, 存在 于中性粒 细胞 中 的过氧化物酶 阴性颗粒 中 , 的鼠同源基 因 2 P 它 4 3在氨基 酸序列上 与其有 6% 的同源性 。N A 2 G L由一条含 18个 氨基酸残 基 7 的多肽链构成 , 它具有典型 的 B 2折叠 ( 2br 1桶 状结构 , 1 ar ) 3 e 其蛋白的分子量为 2 D 5k 。它有三种形 式 , 括作 为一种 2 D单 包 5k 体, 自身聚合 成 4 D的同源二 聚体 , 6k 也可跟基 质金 属蛋 白酶 9 MM 9 聚合成 15k ( P) 3 D的异源二 聚体 ( 常所指 的 N A ) 通 G L 并
生物标志物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研究进展
素[12]㊂因氯霉素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故推荐氯霉素用于合并脑炎的恙虫病㊂但氯霉素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大,目前临床仅作为替代治疗方案㊂恙虫病的治疗疗程目前尚无定论,根据‘原则“指导[13],治疗恙虫病的疗程至少7d 或体温正常后2d ㊂因此该患者在治疗6d 后体温正常,各项生化指标正常后,给予带药出院继续服用2d ,目前随访无复发㊂误诊的原因分析及措施:①查体不仔细㊂焦痂作为恙虫病的典型特征,多发于潮湿味浓的人体隐匿部位,并且无痒痛感,易于忽视,医务人员查体应当结合患者体征及问诊情况有目的的针对性查体,避免流于形式;②过于依赖外斐氏反应结果㊂外斐氏反应在恙虫病诊断中仅具有辅助价值,其特异性差,恙虫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病情,患者具有野外活动史,突发高热并出现特异性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多器官损害时,应当持续关注外斐氏反应结果㊂③对发热的鉴别诊断掌握不足㊂通常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伤寒㊁副伤寒㊁结核㊁流行性感冒㊁流行性出血热㊁钩端螺旋体病㊁流行性乙型脑炎等㊂总之,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恙虫病防治的基础知识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定期开展科普宣传,为疫区农民进行健康宣教,突出以防为主,快速诊治的防控路线㊂ʌ参考文献ɔ[1]㊀Luce -Fedrow A ,Lehman ML ,Kelly DJ ,et al.A review ofscrub typhus (orientia tsutsugamushi and related organ-isms ):then ,now ,and tomorrow [J ].Trop Med Infect Dis ,2018,3(1):5-8.[2]㊀Tilak R ,Kunte R.Scrub typhus strikes back :are we ready[J ].Med Armed Forces India ,2019,75(1):8-17.[3]㊀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恙虫病实验室检测规范专家共识[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23,18(1):87-93.[4]㊀谢晓菲,王高玉,黄艺,等.中国恙虫病流行及临床研究进展(2010-2020)[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3,29(19):1505-1509[5]㊀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2-150.[6]㊀江姗,李鹏宇,黄瑛.云南部分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43(10):43-48.[7]㊀Lu CT ,Wang LS ,Hsueh PR.Scrub typhus and antibiotic -re-sistant orientia tsutsugamushi [J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21,19(12):1519-1527.[8]㊀Trent B ,Fisher J ,Soong L.Scrub typhus pathogenesis :innateimmune response and lung Injury during orientia tsutsuga-mushi infection [J ].Front Microbiol ,2019,6(10):50-65.[9]㊀Wangrangsimakul T ,Greer RC ,Chanta C ,et 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scrub typhus in an area of endemicity [J ].Pediatric InfectDis Soc ,2020,9(2):202-209.[10]㊀Kala D ,Gupta S ,Nagraik R ,et al.Diagnosis of scrub ty-phus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challenges [J ].Biotech ,2020,10(9):390-396.[11]㊀靳晓晶,滕中秋,徐佩星,等.TaqMan -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 同时检测立克次体目中7种重要病原菌[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5):816-822.[12]㊀Rajapakse S ,Rodrigo C ,Fernando SD.Drug treatment ofscrub typhus [J ].Trop Doct ,2011,41(1):1-4.[13]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5-128.文献综述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3-0518-05生物标志物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研究进展龙瑶琴1,㊀刘㊀岩1,2(1.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㊀贵州㊀贵阳㊀5500042.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㊀广东㊀广州㊀510235)ʌ关键词ɔ㊀狼疮性肾炎;㊀生物标志物;㊀诊㊀断;㊀病情评估㊃815㊃ʌ基金项目ɔ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7B090904027);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B030303002);广州市临床高新㊁重大和特色技术项目,(编号:2019TS60)ʌ通讯作者ɔ刘㊀岩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4.03.031㊀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十分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青年女性多见,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累计多器官炎症,可造成狼疮性肺炎㊁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㊁心肌炎以及心包炎等,其中LN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类型,约有一半的SLE患者出现肾脏损害㊂大多数LN患者在接受长时间的系统治疗后病情能够得到缓解,但仍存在小部分患者于5年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㊂LN病情复杂,常迁延不愈,需要经常对患者随访,以根据当前患者状况更新治疗手段㊂肾活检是当今公认的LN确诊及分类的金标准,但过于频繁的肾活检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给患者带来并发症的风险,临床实施存在现实困难,不能作为LN的长期监测途径,故频繁的肾活检在LN患者的病情评价中应用并不广泛㊂生物标志物能够通过非侵入性的操作反映LN的病情进展状况,可以反映患病风险,是反复肾活检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㊂因此,对LN患者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生物标志物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现状进行综述,探究生物标志物在预测LN病情发展的可行性㊂1㊀血液生物标志物1.1㊀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是自身针对双链DNA产生的自身抗体,自1957年在SLE患者体内发现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抗ds-DNA抗体参与了SLE病情的进展,于2012年被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临床协作组认定为SLE的免疫学指标㊂抗dsDNA抗体被广泛应用于LN患者的检测中,已有大量研究报道在LN患者发病前检测到抗dsDNA 抗体指标升高,并能从LN患者体内洗脱出抗dsDNA 抗体[1]㊂有研究提示,抗dsDNA抗体在活动性LN的诊断以及SLE程度分型中具有不错的表现,且经过针对治疗后,抗dsDNA抗体的下降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变化呈正相关㊂1.2㊀抗核小体抗体:核小体是染色质中的成分之一,由DN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㊂SLE患者体内大量释放凋亡细胞中的核小体,在早期的SLE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㊂抗核小体抗体能够在对SLE活动性以及LN病情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㊂Infantino M等[2]比较了抗核小体抗体和抗dsDNA抗体诊断SLE的敏感性,结果提示,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敏感性更高,在SLE的诊断中具有更强特异性,二者是独立和互补的标志物,被强烈建议作为联合检测方法使用㊂Rodriguez-Jimenez NA等[3]的一项针对非活动性SLE 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抗核小体抗体能够识别其中具有较高可能复发肾损害的患者㊂1.3㊀抗C1q抗体:作为补体激活途径中起始成分的补体C1q,在LN发病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㊂机体在清除异常凋亡细胞时便会合成抗C1q抗体,其与补体C1q结合产生免疫复合物,对清除凋亡细胞的过程产生抑制,导致免疫反应㊂有关C1q的自身抗体在SLE 患者中的报道已有许多,在过去二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其在LN中具有特异性,Yin Y等[4]的一项纳入25项研究的Meta分析,比较了有和没有LN的SLE以及活动性和非活动性LN患者的抗C1q抗体,结果表明,抗C1q抗体在LN的诊断中具有相对公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㊂Kianmehr N等[5]经过研究发现,抗C1q和抗dsDNA抗体及其同时存在可能是SLE患者LN预测的有价值的诊断生物标志物㊂1.4㊀其他:除上述抗体外,能够反映LN患者病情的生物指标还包括抗组蛋白抗体㊁抗核抗体等㊂抗SSA 以及抗SSB通常被作为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指标,其在SLE的诊断中也存在一定的临床意义,在Novak GV 等[6]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中提示了二者与骨骼㊁肌肉㊁皮肤受累的SLE存在某种关系,同时与轻度LN临床表现相关㊂血液生物标志物已在临床得到长期使用,其便捷㊁伤害性小的优点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喜爱,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对活动性LN进行准确识别,对疾病活动性检测效果差,不能够对LN进行准确的病例分型,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指标在对LN活动性以及病情预测评估方面的效果也出现不小的争议㊂2㊀尿液生物标志物随着医学相关技术及尿液蛋白组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有许多新的能反映LN病变的生物标志物被确认,尿液标本作为生物标志物具有来源优势,相对于病理活检以及血液生物标志物具有绝对无创的优点,且更易获取㊂人体肾脏能够对尿液进行重吸收,加之LN 患者病变部位位于肾脏,是尿液排泄前的贮藏部位,故尿液指标被认为是反映LN病情活动度的优选指标㊂2.1㊀24h尿蛋白定量:24h尿蛋白定量㊁血肌酐等项目的异常仍是LN患者常规检验的常见临床表现,并通过肾脏病理活检进行LN的确诊,Moroni G等[7]对381名患者进行随访的实验中显示,24h尿蛋白定量能够对LN的预后结果起到预测作用㊂㊃915㊃2.2㊀Tumour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 TWEAK于1997年被发现,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之中的一员,由多种肾细胞分泌而成,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具有多种不同功能㊂其mRNA在体内肺脏㊁肾脏等许多器官中均存在表达㊂在肾小管以及系膜细胞中,TWEAK与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inducible14,Fn14)结合后能够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传导以及旁系激酶系统,诱导细胞因子产生,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趋化因子CC亚家族受体2㊁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并在存在诱导剂的条件下促使细胞凋亡的发生㊂正常情况下,TWEAK以及Fn14不会以较高的表达水平存在,而当肾脏出现炎症时,组织内Fn14的表达量会相应增加,进而引起TWEAK含量增多㊂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不断有实验证明,TWEAK-Fn14在LN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能够监测LN病情活动性㊂研究表明,当使用免疫抑制剂对LN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尿TWEAK进行检测有预测疗效的功能,结果表明,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完全缓解的患者,其尿TWEAK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用药后部分缓解的患者在经过3个月治疗时尿TWEAK出现下降,用药无效的患者其TWEAK水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8]㊂M N Salem等[9]的一项横断面研究也表示TWEAK是早期检测活性LN的灵敏生物标志物㊂一项关于通过TWEAK预测SLE患者活动性LN的Meta分析[10]结果表明,TWEAK被认为是活动性LN患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㊂以上研究均提示, TWEAK能够成为SLE患者LN诊断以及病情评估的有效生物学指标㊂2.3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NGAL是脂质运载蛋白的一种,在结肠㊁肾㊁肺上皮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中表达,是肾脏出现损伤㊁应激或炎症的标志物㊂一项纳入92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NGAL在预测儿科患者急性肾损伤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11]㊂NGAL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SLE患者是否存在LN的同时,也能预测患者慢性肾脏病的发展㊂一项针对拉丁美洲SLE患者的队列研究证明了尿NGAL是能够识别肾脏受累并对LN活动性进行鉴别的有效的生物标志物[12]㊂Elewa EA等[13]的研究证实了NGAL在预测肾发作方面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显示, NGAL的测量水平随着肾脏疾病的活跃程度而增高,是一种能够连续追踪及预测肾脏疾病活动和LN发作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㊂Hammad A等[14]的研究通过对22例伴有LN和11例不伴有LN的活动性SLE患者进行NGAL指标的评估,结果提示,尿NGAL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肾脏评分相关(r=0.5,P= 0.02),认为尿NGAL是青少年SLE增殖性肾炎的敏感标志物,证实了NGAL识别增殖性LN的能力㊂一项纳入21篇文章包括20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包括了对白人㊁非裔美国人㊁西班牙裔㊁亚洲人和其他人等不同种族在内的SLE患者的研究中,NGAL表现良好,汇总灵敏度范围分别为0.72至0.87,特异性范围为0.67至0.91,用于诊断LN㊁活动性LN和肾脏发作的SROC曲线的AUC值均超过0.70[15]㊂值得注意的是,SROC曲线的Meta分析显示,NGAL识别LN的诊断特征较高(AUC值=0.92)㊂这些结果同样证实了尿NGAL是诊断㊁估计活动度和预测LN肾发作的有用生物标志物㊂此外,NGAL区分LN病理类型的有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㊂2.4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MCP-1是一直以来被研究最多的LN尿生物标志物之一,MCP-1属CC-趋化因子家族,由76个氨基酸组成,编码于17号染色体上㊂在肾脏中,它由系膜细胞㊁上皮细胞㊁肾小管细胞以及平滑肌产生,主要有单核细胞㊁活化后的巨噬细胞㊁T细胞以及NK细胞表达㊂Ding Y等[16]的研究提示,LN患者的MCP-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小鼠的实验模型中,MCP-1参与了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发病机制,其募集单核细胞,并在间质中诱导纤维化的产生㊂该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关,通过rSLEDAI等工具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高水平的MCP-1提示活动性LN,主要见于Ⅲ类和Ⅳ类肾炎㊂事实上,MCP-1水平会在肾脏疾病病情加重时显著升高,并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降低㊂此外,在LN复发前的2~4个月,尿MCP-1水平可能会升高,这或许可以作为一个预测因素㊂Lee YH等[17]的一项纳入399例LN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性LN组的尿MCP-1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LN组[标准化均数差=1.883,95%CI(0.811, 2.954),P=0.001],非活动性LN组的尿MCP-1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1.812,95%CI(0. 628,2.996),P=0.003],证实了尿MCP-1水平不仅能够对是否患有LN做出判断,也能够对判断LN是否处于活动期给出帮助㊂Singh R G等[18]的研究也同样显示,MCP-1的水平会随着LN病情的发展而升高,且MCP-1的水平与LN的类型及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㊂因此,MCP-1水平可以作为对LN疾病活动度㊃025㊃判断以及疾病复发的监测指标㊂2.5㊀CD163:CD163是一种单链跨膜糖蛋白,属清道夫受体超家族B的第一亚组㊂CD163存在于血清和其他组织液中,是巨噬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㊂血CD163能够反映巨噬细胞的活性,同时有报道指出,尿CD163水平具有成为肾脏病炎症指标的潜力,Yang G 等[19]在一项针对中国东部LN患者的队列研究中发现,高CD163组病理分类,活动指数和慢性指数评分均升高,与正常CD163组相比,高CD163组肾终点事件发生率增高㊂尿CD63水平能反映验证肾小球的浸润程度,可能具有区分LN炎症类别和组织学类别的能力㊂Inthavong H等[20]的一项针对儿童LN患者的研究发现,活动性LN患儿的尿CD163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证实了尿CD163是识别活动性肾病SLE患者有希望的标志物㊂2.6㊀细胞血管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VCAM-1是由内皮细胞表达的血管分子,与浸润白细胞中存在的整合素极晚期抗原4(Very late antigen-4,VLA-4)相互作用,参与炎症细胞的迁移和募集㊂严重肾脏疾病的特征是肾脏中的白细胞浸润,这也是导致LN的形态特征之一㊂在LN 实验模型中,包括内皮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在炎症介质的干预下分泌VCAM-1,而VCAM-1表达后能够加剧巨噬细胞以及T细胞对机体肾脏的损害㊂Singh 等[21]的一项纳入了74名LN患者㊁13名对照组和患有其他肾脏疾病个体的横断面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其尿VCAM-1水平显著升高㊂而活动性LN患者尿VCAM-1水平也会相对升高,Gasparin A A等[22]对尿VCAM-1水平反映LN疾病活动的程度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不同于非活动性LN患者,活动性LN尿VCAM-1水平升高较明显,这进一步说明当疾病活动性减弱或进入慢性期时,LN 患者的尿VCAM-1水平可能会随之下降,这将会给LN的长期监测带来有利影响㊂有学者为研究尿VCAM-1水平是否能反映LN患者病情,对经肾脏穿刺活检确诊的Ⅰ至Ⅴ级的LN患者的尿V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Ⅲ㊁Ⅳ㊁Ⅴ级患者VCAM-1水平明显高于前两者的结果,证明VCAM-1在对LN病情检测上确存在疗效[23]㊂3㊀小㊀结LN疾病发病复杂,理化结果通常不能准确对应临床表现,这造成了LN不容易被诊断的现状,导致LN 死亡率相对较高㊂尽管目前有许多生物标志物被用来评估和预测LN的活性,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足够证据来证实这些生物标志物有效性的大规模的面向不同种族的纵向研究㊂根据目前的现实情况,单一的生物标志物并不能支持临床随访的完成,往往需要同时几种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对LN患者进行监测㊂而生物标志物在病情诊断与监测方面展示出的潜力,应让我们重视对其的使用,围绕生物标志物展开大规模的纵向研究以证实其在LN患者诊断与病情评估方面的有效性,应是未来努力的方向㊂ʌ参考文献ɔ[1]㊀Rekvig OP.The dsDNA,anti-dsDNA antibody,and lupusnephritis:what we agree on,what must be done,and whatthe best strategy forward could be[J].Front Immunol,2019(10):1104.[2]㊀Infantino M,Grossi V,Benucci M,et al.The impact of bio-logical treatments on the anti-dsDNA and anti-nucleosometests[J].Lupus,2018,27(1):40-48.[3]㊀Rodriguez-Jimenez NA,Perez-Guerrero EE,Gamez-NavaJI,et al.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 increase the risk of re-nal relapse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inactiv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ci Rep,2020,10(1):12698.[4]㊀Yin Y,Wu X,Shan G,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anti-C1q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a meta-anal-ysis[J].Lupus,2012,21(10):1088-1097.[5]㊀Kianmehr N,Khoshmirsafa M,Shekarabi M,et al.High fre-quency of concurrent anti-C1q and anti-dsDNA but not anti-C3b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J].J Im-munoassay Immunochem,2021,42(4):406-423. [6]㊀Novak GV,Marques M,Balbi V,et al.Anti-RO/SSA andanti-La/SSB antibodies:association with mild lupus mani-festations in645childhood-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utoimmun Rev,2017,16(2):132-135. [7]㊀Moroni G,Gatto M,Tamborini F,et ck of EULAR/ERA-EDTA response at1year predicts poor long-term ren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J].Ann Rheum Dis,2020,79(8):1077-1083.[8]㊀Suttichet TB,Kittanamongkolchai W,Phromjeen C,et al.U-rine TWEAK level as a biomarker for early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active lupus nephritis: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study[J].Lupus Sci Med,2019,6(1):e000298. [9]㊀Salem MN,Taha HA,Abd El-Fattah El-Feqi M,et al.Uri-nary 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as abiomarker of lupus nephritis.TNF-ähnlicher schwacher In-duktor von Apoptose(TWEAK)im Urin als Biomarker einerLupusnephritis[J].Z Rheumatol,2018,77(1):71-77.[10]㊀Ma HY,Chen S,Cao WD,et al.Diagnostic value ofTWEAK for predicting active lupus nephritis in patients㊃125㊃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analysis[J].Ren Fail,2021,43(1):20-31.[11]㊀Meena J,Thomas CC,Kumar J,et al.Biomarkers for predic-tion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pediatric patients: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studies[J].Pediatr Nephrol,2023,38(10):3241-3251. [12]㊀Gómez-Puerta JA,Ortiz-Reyes B,Urrego T,et al.Urinary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and monocytechemoattractant protein1as biomarkers for lupus nephritisin Colombian SLE patients[J].Lupus,2018,27(4):637-646.[13]㊀Elewa EA,El Tokhy MA,Fathy SE,et al.Predictive role ofurinary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in lupusnephritis[J].Lupus,2015,24(2):138-146. [14]㊀Hammad A,Mosaad Y,Elhanbly S,et al.Urinary 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as a marker of severe lupusnephritis in children[J].Lupus,2013,22(5):486-491.[15]㊀Gao Y,Wang B,Cao J,et al.Elevated urinary 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is a biomarker for lupus ne-phrit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iomedRes Int,2020(2020):2768326.[16]㊀Ding Y,Nie LM,Pang Y,et posite urinary biomark-ers to predict pathological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in lupusnephritis[J].Lupus,2018,27(11):1778-1789. [17]㊀Lee YH,Song GG.Urinary MCP-1as a biomarker for lupusnephritis:a meta-analysis.MCP-1im Urin als Biomarkerbei Lupusnephritis:eine Metaanalyse[J].Z Rheumatol,2017,76(4):357-363.[18]㊀Singh RG,Usha,Rathore SS,et al.Urinary MCP-1a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flare[J].Lupus,2012,21(11):1214-1218. [19]㊀Yang G,Guo N,Yin J,Wu J.Elevated soluble CD163pre-dicts renal function deterioration in lupus nephritis:a cohortstudy in Eastern China[J].J Int Med Res,2021,49(11):49963.[20]㊀Inthavong H,Vanarsa K,Castillo J,et al.Urinary CD163isa marker of active kidney disease in childhood-onset lupusnephritis[J].Rheumatology(Oxford),2023,62(3):1335-1342.[21]㊀Singh S,Wu T,Vanarsa K,et al.Urine VCAM1is a goodindicator of renal pathology activity index in lupus ne-phritis[J].Clinical Immunology,2010(135):81. [22]㊀Gasparin AA,de Andrade NPB,Hax V,et al.Urinary solu-ble VCAM-1is a useful biomarker of disease activity andtreatment response in lupus nephritis[J].BMC Rheumatol,2020,4(1):67.[23]㊀Abd-Elkareem MI,Al Tamimy HM,Khamis OA,et al.In-creased urinary levels of the leukocyte adhesion moleculesICAM-1and VCAM-1in human lupus nephritis with ad-vanced renal histological changes:preliminary findings[J].Clin Exp Nephrol,2010,14(6):548-557.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3-0522-04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候雪婷,㊀王圣勇,㊀顾培馨,㊀鲍计章(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㊀上海㊀200017)ʌ关键词ɔ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㊀发病机制;㊀基因突变;㊀免疫调控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4.03.032㊀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肿瘤,中位发病年龄在68岁左右[1]㊂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预计2023年将有20, 380例新发AML病例,其中大多数将发生在成年人中,并且预计将有11,310例AML死亡病例,几乎全部发生在成年人中㊂AM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白血病死因,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而呈上升趋势㊂AML在包括中国㊁日本和欧洲在内的许多其他国家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是一种具有全球性公共卫生影响的难以治愈的疾病㊂㊃225㊃ʌ基金项目ɔ上海市2022年度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2Y11921100);上海市2023年度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3Y11921300);上海市中医医院未来计划-院级青年名医项目(编号:WLJH2021ZY-MZY033);上海市中医医院未来计划-中医药科技发展项目(编号:WL-XJRY-2021004K);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项目(编号: 2020ZY366-440401);上海中医药大学高峰高原学科临床人才专项计划项目ʌ通讯作者ɔ鲍计章。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肾小球疾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肾小球疾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李培睿;王铁萍;张普生【期刊名称】《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年(卷),期】2003(20)5【摘要】目的:检测各种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0例正常人及131例各种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ANCA。
结果:131例患者中有11例ANCA阳性性(阳性率为8.4%),且均为P-ANCA阳性,而20例正常对照组无1例阳性(P<0.05)。
ANCA阳性中以新月体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7%、25%、16.7%。
新月体性肾炎与IgA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ANCA在各种肾小球疾病中并不少见,尤其是新月体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的阳性率较高,推测ANCA可能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总页数】2页(P336-337)【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肾小球疾病;临床意义;间接免疫荧光法;血清学检查;发病机理【作者】李培睿;王铁萍;张普生【作者单位】攀钢职工总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6;R446.6【相关文献】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J], 廖永强;彭可君;刘剑荣;任妹2.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肾功能不全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J], 赵春;符布清;史桂兰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肾脏病中的临床意义 [J], 靳淑玲;李彩;王北宁4.急进性肾炎患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刘娜;赵明辉;章友康5.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肾小球疾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J], 李桂英;白宝银;路学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文档资料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
Ⅳ型: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 不伴节段性坏 死性病变;b 伴节段性坏死性病变;c 伴节段性 活动性和硬化性病变;d 伴硬化性病变。
Ⅴ型:弥漫膜性肾小球肾炎:a 单纯膜性肾小球 肾炎;b 伴Ⅱ型病变(a或b);c 伴Ⅲ型病变 (a、b或c);d 伴Ⅳ型病变(a、b、c或d)。
狼疮性肾炎诊治中的一些问题
狼疮性肾炎的分型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激素治疗及减量方案 免疫抑制剂的选择指针及反指针 狼疮性肾炎免疫抑制剂的疗程问题 狼疮性肾炎其他辅助治疗的选择 狼疮性肾炎中药的分型及分期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随访方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标准
狼疮患者有下列任一项肾受累表现者即可诊断为 狼疮性肾炎:
血液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清球蛋 白及Ig、自身抗体[ANA,A.dsDNA, 抗.sM,多肽抗体谱,抗心磷脂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血管 内皮细胞抗体(AECA)]、血清补体(c3, C4,CH5o)、冷球蛋白、外周血CD4, CDsT淋巴细胞、CRP、ESR等。
狼疮性肾炎的肾活检指针
霉酚酸酯 (MMF)
(续)MMF对LN病理方面:MMF对它可阻 断细胞表面粘附因子形成,抑制动脉平滑肌细 胞、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肾组织内炎 症细胞浸润等。 MMF对LN体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的影响:MMF抑制LN者抗体产生和 免疫复合物形成,对ANA、dsDNA及补 体C3、冷球蛋白都有强烈抑制作用,能迅速抑 制SLE活动,使肾组织内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显著减少,同时MMF还对功能亢进的T细胞 有更强的抑制反应,使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状 态。
其他辅助治疗的选择
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法
对危害生命的SLE, 暴发型狼疮, 急进 性狼疮肾炎,迅速发展的肾病综合征, 高度免疫活动者, 常规治疗无效者, 对 激素或免疫抑制药治疗无效或有应用禁 忌证者可考虑应用。
治疗狼疮性肾炎(LN)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狼疮性肾炎(LN)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肾脏损害。
狼疮性肾炎几乎都有肾脏病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肾外表现有发热、关节炎、皮肤黏膜损害、脱发、口腔溃疡、早发性浆膜炎、雷诺征等;肾脏表现分轻型、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型、肾小管损害型、抗磷脂抗体型,表现各不同。
(1)血常规检查:四分之一患者有全血细胞减少,其中80%有中等度贫血,偶有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2)血沉(ESR)测定:血沉增快。
(3)尿常规检查:蛋白尿“±”,镜下可见血尿“±~+++”,颗粒管型、红细胞(RBC)管型。
(4)尿系列微量蛋白测定: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均升高,提示为近曲小管损害;尿mALB、TRF、IgG升高,提示肾小球病变严重。
(5)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损害时,血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r)可增高,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则下降。
(6)蛋白电泳测定等:蛋白电泳测定,呈γ-球蛋白(γ-G)明显升高;类风湿因子测定,常呈阳性;少数患者冷球蛋白试验,可为阳性。
(7)血清免疫学检测:抗核抗体(ANA)为阳性;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抗体测定为阳性,放免法测定>4.2单位/毫升(U/ml),或酶标记法测定>30%有诊断意义;抗心磷脂抗体测定,可为阳性;抗Sm抗体及抗RNP抗体(25%~40%)阳性,免疫复合物(CIC)常增高;补体包括CH50、C3、Clq下降,皮肤狼疮带试验(>70%)阳性。
狼疮性肾炎(LN)检查项:1. 红细胞(RBC或BLC)2. 血小板(PLT)3. 血常规化验报告单4. 华珊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CELL-DYM3500型血球分析仪)报告形式5.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6. 尿蛋白(PR0)7. 尿β2-微球蛋白(β2-MG)8.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9. 尿α1-微球蛋白(α1-MG)10.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11. 血红蛋白电泳(HBEP)12. 血清蛋白电泳(SPE)13. 尿素氮(BUN)14. 血肌酐(Cr)15. 内生肌酐清除率(Cer)16.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17.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18. 补体成分C3(C3)19. 抗核抗体(ANA)20. 类风湿因子(RF)21. 双链酶(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SD"-链球菌激酶“SK”)试验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
狼疮性肾炎鉴别诊断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狼疮性肾炎鉴别诊断是什么?
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我们很常见的一些生活常见类型的疾病,我们不用太过于担心其中的处理方法。
但是,对于我们不常见的一些皮肤类疾病,我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我们很常见的一些生活常见类型的疾病,我们不用太过于担心其中的处理方法。
但是,对于我们不常见的一些皮肤类疾病,我想大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应对。
尤其是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及时预防,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狼疮肾炎怎么鉴别诊断。
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其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形成、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免疫异常有关。
除SLE全身表现外,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学分型对于判断病情活动度及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应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
1.治疗原则
SLE目前仍是一种原因未明性疾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LN的活动,保护肾脏功能,延缓肾组织纤维化的进程。
2.轻型SLE及狼疮性肾炎
靶器官功能正常或稳定者,酌情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抗疟药,可短期使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20~40mg/d),必要时加用免疫抑制剂。
3.重型SLE及狼疮性肾炎
重要靶器官出现明显损伤者,肾小球肾炎持续不缓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给予标准激素治疗(泼尼松1mg/kg/d)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急性危及生命的重型狼疮患者应给予激素冲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狼苍性肾炎的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狼苍性肾炎的症状导语:肾炎的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肾炎疾病在做治疗的时候所用到的方法有是不同的,有慢性肾炎疾病和急性的肾炎疾病,同时还有一种肾炎叫做狼肾炎的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肾炎疾病在做治疗的时候所用到的方法有是不同的,有慢性肾炎疾病和急性的肾炎疾病,同时还有一种肾炎叫做狼疮性肾炎疾病,这种疾病有是肾炎的一种,而疾病的症状跟很多肾炎疾病的症状有些不相似,共同的地方有可能会有身体浮肿的现象,但是不同的症状太多了,那么狼疮性肾炎的症状有哪些?(1)一般症状:大多数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消瘦的表现,90%的患者有发热,其中65%作为首发症状。
热型不定,可为间歇热、弛张热、稽留热或慢性低热。
40%可超过39℃,应注意是否因感染所致,特别是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患者。
(2)皮肤黏膜损害:SLE的皮肤黏膜损害多种多样,发生率在80%以上。
50%的病人可出现蝶形红斑,为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水肿性红斑(鼻唇沟处无皮损),可有毛细血管扩张和鳞屑,渗出严重时可有水疱和痂皮。
红斑消退后一般不留瘢痕。
20%~30%的患者可出现盘状红斑,多位于暴露部位的皮肤,为环形、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隆起斑片,表面可覆有鳞屑及角质栓,皮损消退后常留有瘢痕。
蝶形红斑和盘状红斑均为SLE的特征性皮损,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会加重。
35%~58%的SLE患者可有光过敏。
50%~71%的患者可出现脱发,是SLE活动的敏感指标之一。
约50%的患者可出现血管性皮肤病变,为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炎症或痉挛所致。
包括网状青斑、血管炎性皮肤损害、雷诺现象、甲周红斑、荨麻疹样皮损、冻疮样狼疮样皮损及毛细血管扩张等。
7%~14%的患者可出现黏膜糜烂或无痛性溃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近日,由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刘志红院士组织编写的《中国狼疮性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以下是指南全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我国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发病率为30.13~70.41/10万人。
肾脏是SLE 最常累及的器官,40~60%的SLE患者起病初即有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
在我国,近半数SLE并发LN,高于白种人,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免疫性肾小球疾病。
LN主要由循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肾脏损伤所致,少部分SLE通过非免疫复合物途径(如狼疮间质性肾炎),或肾血管病变损伤肾脏。
遗传因素在SLE和LN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影响治疗反应和远期预后。
同时,我国LN的发生存在地域差异,LN在SLE肾脏损伤中的比例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加,表明环境因素在LN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LN的10年肾存活率81~98%,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常见病因之一,也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近十多年来,我国LN治疗方案的选择更加个体化,新型免疫抑制方案,尤其多靶点疗法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LN治疗缓解率。
近年来,多个国际组织,包括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欧洲肾脏病学会-透析移植学会(EULAR/ERA-EDTA)、拉丁美洲狼疮研究小组/泛美风湿病联盟(GLADEL/PANLAR)及亚洲LN协作组等陆续推出了SLE及LN的治疗指南。
这些指南引用的证据基本都来自欧美国家在白人和黑人的临床研究,而中国汉族及亚洲国家SLE和LN的基因背景、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对免疫抑制治疗的反应性与西方国家间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制定我国LN诊治指南。
近二十年来,我国风湿病学领域推出了SLE诊断及治疗指南,他克莫司在狼疮性肾炎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狼疮肾炎诊断标准11条
狼疮肾炎诊断标准11条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最常见的严重内脏受累之一,是SLE的重要预后因素。
狼疮肾炎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明确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狼疮肾炎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目前狼疮肾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11条:1.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蛋白尿(>0.5g/d或>+级),镜下血尿,肾炎性综合征(水肿、高血压)等。
2. 免疫学检查,血清ANA呈阳性,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等特异性抗体阳性。
3. 尿液检查,尿沉渣红细胞管型、蛋白尿>0.5g/d。
4. 肾脏活检,狼疮性肾炎的典型病理改变,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5. 血清C3、C4水平下降。
6. 血清肌酐升高。
7. 血清尿酸水平增高。
8. 血压升高。
9. 血清蛋白电泳,血清白蛋白降低。
10. 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
11. 肾小管功能异常,肾小管酸中毒、肾性贫血等。
综合上述11条诊断标准,我们可以看出,狼疮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尿液检查、肾脏活检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相结合。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和病理改变,为后续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总之,对于狼疮肾炎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结合肾脏活检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狼疮肾炎,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这些诊断标准的介绍,能够加深大家对狼疮肾炎的认识,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肾炎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要点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肾炎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要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肾炎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中国肾脏病学会、中国风湿病学会联合编制的一份旨在规范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肾炎(ANCA相关肾炎)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
以下是该指南的要点:1.指南的适用范围:指南适用于原发性微小病变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指南可作为临床医生决策的参考依据。
2.诊断标准:诊断ANCA相关肾炎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存在肾脏以及其他系统的损伤;②ANCA阳性;③肾脏病理学符合ANCA相关肾炎特征。
3.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检测:指南推荐临床医生应定期检测ANCA,包括定量测定ANCA水平和检测ANCA亚型。
4.肾活检:肾脏病理学检查是诊断ANCA相关肾炎的重要手段,可通过肾活检确定病变类型和程度,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5.治疗原则:指南强调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治疗原则包括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脏功能、预防感染和纠正全身病变等。
6.药物治疗: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或病情迅速进展时可以考虑使用。
7.合并症治疗:指南强调对ANCA相关肾炎合并症的治疗和管理的重要性,包括肾小管间质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肾病综合征等。
8.应激性溃疡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指南推荐给予应激性溃疡、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9.孕期管理:指南提出了ANCA相关肾炎患者在孕期的管理建议,包括减少或停用一些药物、定期检查肾功能、监测胎儿情况等。
10.随访和复发预防:指南强调ANCA相关肾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和检查相关指标,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预防复发。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肾炎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的发布对于规范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肾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最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陈志强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年(卷),期】1992(018)006
【摘要】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新近认识的自身抗体,包括经典型、核周围型和IgA型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三种典型。
抗原为嗜中性粒细胞胞浆内的蛋白酶3、髓过氧化酶和弹性蛋白酶等。
它与一系列血管炎性疾病的发病及其活动有关,尤以Wegener肉芽肿病和肾小球肾炎为著,对血管炎的诊断及活动性的监测有一定帮助,正引起皮肤病学界的更多注意。
【总页数】4页(P321-324)
【作者】陈志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62
【相关文献】
1.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 [J], 李博;胡秋侠;汪迅;李剑松;何伟珍;叶志中
2.肾小球疾病血清中抗嗜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的检测及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J], 杨琪;颜妍;等
3.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韦格纳肉芽肿诊断及活动性判定的价值 [J], 张兴民;蒋明;崔京涛
4.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李敏; 张立新
5.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血管炎性疾病 [J], 袁定芬;尚功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2021肾内科主治医师真题模拟及答案(1)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2021肾内科主治医师真题模拟及答案(1)1、女性,36岁。
7年前分娩时失血过多伴晕厥,产后无乳汁,闭经3~4年伴怕冷乏力,体位性头晕,餐前经常手抖,心悸,饥饿感。
查体:消瘦,嗓音低哑,毛发稀疏,双乳房萎缩,BP80/50mmHg,血糖3.5mmol/L(正常值3.68~6.12mmol/L),血皮质醇、雌二醇均低。
当进一步鉴别原发或继发性内分泌功能低减时,下述哪个试验该患者不适宜()(单选题)A. TSH兴奋试验B. TRH兴奋试验C. LRH兴奋试验D. CRH兴奋试验E. 胰岛素负荷试验试题答案:E2、患者女,22岁,职员。
干咳2个月伴不规律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3℃,夜间盗汗,无咯血及肌肉酸痛,现已停经45天,先前多次注射头孢类药物未见效。
查体:消瘦,双颈部可触及成串小淋巴结,质韧,无压痛,活动度良好,右上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
若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痰中带血,最恰当的处理是()(单选题)A. 可待因0.03gB. 垂体后叶素5~10UC. 6-氨基己酸4~6gD. 10%葡萄糖酸钙10mlE. 安静休息,避免紧张情绪试题答案:E3、尿中IgA排泄增多多见于()(单选题)A. 多发性骨髓瘤B. IgA肾病C. 肾小管-间质疾病D. 紫癜性肾炎E. 狼疮性肾炎试题答案:C4、尿频的定义是()(单选题)A. 每次尿量增多B. 夜尿次数增多C. 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减少D. 有尿意即迫不及待要排尿而不能自控E. 以上都不是试题答案:C5、不会引起淀粉酶升高的疾病是()。
(单选题)A. 胆石症B. 肠梗阻C. 急性心肌梗死D. 急性胰腺炎E. 胃肠道穿孔试题答案:C6、国家对艾滋病实行以下哪项制度()(单选题)A. 自愿咨询制度B. 自愿检测制度C. 自愿治疗制度D. 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E. 自愿检测和自愿治疗制度试题答案:D7、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肾活检为新月体性肾炎,应首先采用(单选题)A.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B. 口服激素C. 细胞毒药物D. 血浆置换E. 支持疗法试题答案:A8、少尿是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 20 年 6 07 月第 2 4卷第 6 期
J l tnM dJn o o 丝 : Ci Ie e , e Q7 l n nr u 2 鱼
・
3 3・ 9
・
论著 ・
抗 嗜 中性 粒 细胞 胞浆 抗 体 与 狼疮 性 肾炎 的关 系
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 吸附分析 的方法 , 检测 8 例 L 1 N患
者血清 中的 A C 并分析 A C N A, N A与 L NI 临床表现和其它实验室检查结果之 间的关系 。结果 单用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时 , N A在 L AC N中的 阳性率是 3 . % (5 8 ) 0 9 2 / 1 。对 间接 免疫荧光 法检测为 阳
s se iv le a e a a t- s y tm n ov d, mi , n i DNA a t o is a d h l ̄o l me t mi e e alh g e n ANC p s- n d n i d e yxc mp e n e a w r l ih r i b n A- o i
w r s n y e 、 s l ANC w ee td i 5 p t n sb I t o d o l 8 wa t lo s. e e a o a a z d Re u t l l s A a d t ce n 2 a i t y IF me d a n y 1 s si o i s e h n l
性 的血清 , 酶联 免疫 吸附分 析法进 行验 证 , 用 结果 仅有 7、 % (82 ) 为 阳性 , 部是 核周 型 2 0 1/5 仍 全
A C pA C , N A( - N A) 未见中央型 A C ( - N A) N A cA C 出现 。A C N A阳性组 L N患者合并浆 膜炎 、 神经系统
n i de A C a t o i ( N A)i p t ns i p sn p r i( N) M e o s A C a e c d i eu a b s n a e t w t l u e hi s L . t d N A w sd t t s // sm. i hu t h e e n 'n pe ba e o 1pt n i N b nl c i muo urse e I ) ade zm .n e u is t ndf m 8 a et wt L yidr t m nf oeen e F n m y e1 kdi o i r i s h c l fI l mm . n sr e tasy E IA) C rea o sb t e o ob n sa ( L S . orlt n ewe nANC n l ia nfnain doh ra ta t o is i A a dc nc me i: t sa te uo i d e i l et o n n b
李博 胡秋侠 汪迅 李剑松 何 伟珍 叶志 中
[ 文章编 号]0 1 0720 )6 33 3 10- 5 (07 0- 9 - 9 0 0
[ 中图分 类号] 5322 R 9、4 [ 要] 目的 摘
发病机制 的关 系。方法
[ 文献标识 码] A
探讨抗 嗜中性粒 细胞胞浆 抗体 ( N A 与狼 疮性 肾炎 ( N 临床相关 表现和 AC) L)
S g i c n e o e u a t u r p f a c f s r m n i t o h l y o ls c a t d e n l p s n p rt i ne b i
,
Bo HU ,
-
A GX n e a. eatetfR em to yXa g h rnho Seze o n e l’ o i Ⅳ u , 1D p r n o hu ao g , inmiuBa c hnhnF u hP o e s s - t m l f p H p
累及 、 贫血 、 d. N 抗 s A抗体 阳性和低补体的频率 均显著高于 A C D N A阴性组 L N患者。结论
AC NA
在L N中的阳性率为 3 .% , o9 并与 L N特定的临床表现相关 , 提示 A C N A可能参与了 L N的发病过程。 [ 关键词] 狼疮性 肾炎 ; 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间接 免疫荧光 ;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t ew e o fr db L S T e A A atr r l p rn ce rAN i h n c n me yE IA. h NC p t nweeal eiu la CA( . v i e PANC A),n h yo a d tec t. pam eA C e A C l i N A( . N A)p R m a o se yp t n. h r a n e f eois e n a n r u s a e w n t e ni a a e tT e e l c rs i. e  ̄ ev s s nn i p v e os t l o
t 1 S e z e 1 O J C ia a .h nh n5 8 4 D. h n
[ s at Obet e oivsgt tec n a s nf ac f e m at et pict l m c Abt c] r jc v T etae h l i l i icneo r n nur h y pa i i n i i c g i su i o l 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