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电影与中国传统武术的现实差异
武术与武术影视发展的相互影响-格式修改后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武术影视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而且在电影历史出现了一个新领域———武术电影。
武术影视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影视事业的发展,而且更对中华传统武术推广传播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同时,有关武术影视与中华传统武术的研究也逐步受到体育学术界的关注。
因此,将中国武术影视的发展纳入中华武术发展议题中,对中国武术影视的发展现状进行理性评价和客观反思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华传统武术;武术影视;武术发展武术电影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载体,积淀了深邃的民族文化思想。
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今,面对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中华传统武术与武术电影的关系并不是实现消融,而是实现互补。
武术与影视虽然分属体育和艺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两者经过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武术影视这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影视类型,从而不仅为我国的影视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且也促使中华武术运动一次又一次地被掀起传播和发展的高潮。
1 中华武术的自然发展中华武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产生于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经历了几次兴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壮大。
它是东方文化宝库的瑰宝,是炎黄子孙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在狩猎、抵杭猛兽袭击过程中逐渐形成格斗和搏杀的技能,从此武术开始萌芽。
随着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看到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所使用的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在后来发展中大部分成了武术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的战争频繁发生,社会的战争实践向人们提出了军事技能的要求,于是人们不断地总结从战争实践中获得的攻防技能和经验,代代传习,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还出现了最早的武术家——蚩尤,蚩尤此时发明出多种兵器,其中一部分经演化传承至今。
到了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兵器的改进,武术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商周时期,由于青铜业的发展,出现了矛、戈、戟、斧、钺、刀、剑等精良兵器,以及运用这些器械的方法,还有了较量武艺高低的比赛。
武术电影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武侠电影作为我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在我看来,武侠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体现。
通过观看武侠电影,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武术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一、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武侠电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中国传统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在武侠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1. 儒家思想:武侠电影中,主人公往往具备仁义礼智信的品德,他们秉持正义,捍卫道义,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仁爱”精神。
如《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他坚守正道,以武会友,最终战胜邪恶势力。
2. 道家思想:武侠电影中的主人公在修炼武功的过程中,往往追求“道”的境界,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历经磨难,最终领悟到“道法自然”的道理。
3. 历史文化:武侠电影以我国历史为背景,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貌。
如《英雄》中的秦朝,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刺客的故事,反映了秦朝的统一与分裂。
4. 文学艺术:武侠电影中的诗词、对联、书法等元素,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他不仅武功高强,还精通诗词,具有文人气质。
二、武术精神的传承武术精神是武侠电影的核心,它包括忠诚、正义、勇敢、坚韧等品质。
在现代社会,武术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下是我对武术精神在武侠电影中的传承感悟:1. 忠诚:忠诚是武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坚守信仰,忠诚于国家和民族。
在武侠电影中,主人公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勇敢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如《黄飞鸿》中的黄飞鸿,他为了保护国家和民族,不惜与外国侵略者战斗到底。
2. 正义:正义是武侠电影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坚守道德底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如《白发魔女传》中的卓一航,他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与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正义之战。
3. 勇敢:勇敢是武术精神的核心,它要求人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武术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
武术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一、背景介绍武术文化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自卫技术,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武术文化成为了吸引人们眼球的文化现象,它的价值也愈加凸显。
同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识,传统文化在武术文化中的传承,也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形态。
因此,武术文化需要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以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武术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1. 道德观念的融合武术文化是一个重视道德的文化,武术中强调的是尊重对手、讲究礼貌、尊崇师长以及强化人的良知。
传统文化也是注重道德教育的文化,不仅注重个体道德建设,还注重社会道德建设。
将武术文化中对道德的要求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融合起来,可以在更广泛的群体中推广道德伦理观念,提升全民精神道德素质。
2. 文化传承的融合武术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技术以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都需要得到传承和发扬。
而传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包括文学、音乐、绘画、戏曲等等。
将武术传承和传统文化传承相互融合,可以发掘全新的文化内涵,使其影响力得以发扬。
例如:武术电影中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以及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其广泛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社会教育的融合武术文化的价值观对社会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而传统文化也在社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将两者相互融合,在社会教育中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可以帮助推广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归属感。
例如:将武术训练融入学生的体育素养教育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还可以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融合的难点1. 文化差异,文化矛盾不同地区、不同历史背景、不同信仰和价值观等差异,使得两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
例如:武术文化注重自我实践和自我提高,而传统文化则注重纪律、规范和对先贤传承的尊敬,这两个方面难以平衡。
2. 教学模式不同武术文化和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不同,也是两者融合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浅析影视与武术的关系
浅析影视与武术的关系摘要:我国武术影视影响深远,也是我国电影主要类型之一,武术影视对我国武术影视技术与文化的推广带来了深远的意义与发展。
武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受众对武术文化了解的主要渠道是武术影视。
武术影视和武术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我国武术影视影响深远,也是我国电影主要类型之一,武术影视对我国武术影视技术与文化的推广带来了深远的意义与发展。
并通过影视媒介高科技新形式的载体作为传播工具的价值,探讨武术与影视的契合与相互依存的价值,为武术的健康发展服务。
关键词:影视武术;观赏武术;影视一、影视武术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武术影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其越来越受到大量的关注与支持,特别是我国在2001 年后,武术影视剧发展迅速,这些都是影视文化与武术文化相结合的作用。
从古至今,关于武术影视的足迹一直伴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从遥远的古希腊到神圣东方古国都留下了人类进行武术活动的印迹”。
而电影作为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电影以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针对电影技术的产生,武术文化也随着提升,主要是在世界上的各种影响,例如世界奥运会,就可以看出我国武术是世界强国,也可以从媒体上分析出。
如果说武术境界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那么电影电视则是追求空灵清澈的艺术境界。
武术与影视的结合不可避免地成为当今影视发展的一种产物。
影视武术的本质特征一技击什么是武术的本质特征?经过几十年的讨论,武术的本质特征就是“技击”,简而言之,就是人体格斗的技术。
影视武术作为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本质特征理应是技击。
只不过影视武术只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
其中的技击通过特殊技能和技巧加工,比现实武术的技击要夸大化、神秘化和非真实化,主要使观众得以放松、娱乐,使观众得以身心愉悦,从而实现影视武术寓教于乐的社会教化作用。
影视武术的本质特征虽是技击,但其表象是艺术,艺术只是一种思想和灵魂的载体,我们不能用现实的标准去衡量。
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的比较
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的比较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从古至今,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运用方式。
本文从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的角度出发,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一、传统武术传统武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形成了强烈的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
传统武术注重内功修炼,其核心理念为“以柔克刚”、“以内制外”,它主张的不是用武力直接制敌,而是通过对气、力、身法等内在力量的修炼,使人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传统武术的具体形式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剑等等。
传统武术于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健身、保健、治疗等等。
例如,太极拳通过慢慢的动作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缓解压力,提高心肺功能和消除疲劳,而形意拳以矫正姿势、调整呼吸为核心,可以很好地帮助调节身体的机能和治疗某些疾病。
二、现代武术现代武术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它是传统武术的一种运用性、实用性的演变,强调实战化训练,让武术更适合应对现代社会的特点和现实需求。
现代武术的起源是中国军队为提高士兵的实战能力和技能而创造的。
现代武术不仅提高了人的攻击和防御能力,更注重技巧和速度的提高,包括散手、搏击、跆拳道、空手道和自由搏击等多种形式,其中,搏击和自由搏击已经成为现代武术的代表性形式之一,其比赛形式和规则也更加成熟和公正。
三、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的比较从宗旨和理念上来看,传统武术注重内功修炼和协调身心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而现代武术更强调的是技能和实战能力。
传统武术注重的是道德、文化和精神修养,传递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更注重人的身体和内在素质的提高,而现代武术更侧重于竞技化,比赛和观赏性。
从技术上来讲,传统武术采用缓慢的动作来强化身体素质和内在实力,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而现代武术则注重力量的发挥、技巧和攻击性的练习,深受年轻群体的追捧。
论武术电影与中国传统武术的现实差异
仿生 拟态 ,这是参
考 综合各 种 动物 的动作 、意识 以及 自然生 态学 所形 成 ,不仅 实用还 增加 了武术 的观 赏性 。电影 自然通
(3 )武 术在 电影 中的经 济地位 武术本 身 是十分 华丽 的 ,即使 没 有很 多特 技 ,也能 将影 片 的力 度体 现 出来 。】 入 同样 的资金 来 -投 渲染 效果 ,武术 电影 比单 纯的动 作片更 有效 果 。武术 明星独具 的特质 减少 了特 技和 替身 的运 用 ,使 影
扭 曲的各 方 面原 因 ,并提 出建议 。
关键词:武术 ;电影 ;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 :G 5 8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3—75 ( 0 8 1 0 2 0 09 20 )0 — 10— 5
一
、
前言 :
GN F O G U,即华语 中 “ 功夫 ” 一词 的译 音 ,又称传统 武术 或 国术 。对 于外 界 ,武术 展现通 常分 为 竞 技和表 演 ,尤 其武术套 路部分 主要作 为 表演 出现 ,这 与 电影似乎 不谋 而合 ,从 此 电影历史 出现 了一 ,
个 更 为广 阔诱人 的空 间 。 ( ) 电影 为武术提 供 了 良好 的视 觉效果 2 武 术 中融人 了美学 的理 念 ,电影 从不 同的角 度把武 术之美 展 现 出来 。通过不 同 的拍 摄 角度使 武打
动 作更 清晰 。电影 中如梦如 画的布 景 更 加 衬托 武 术 的美 感 ,使人 们 对 武 术 产生 一 种 神 秘 而 美好 的 向 往 。剧 中的武侠人 物 的穿着 多以鲜艳 色调 为 主 ,轻盈 飘 逸 的感 觉往 往使 武术 电影 生 气十 足 。
武术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武术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武术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导言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武术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探讨武术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一些路径选择来推动其传承。
一、现实困境1.1 教练队伍短缺武术训练需要专业的教练来指导学生,然而,目前教练队伍相对短缺。
一方面,许多有武术技能的长者并没有传授给后代,导致人才断层;另一方面,缺乏对武术文化的重视,相对较少的人选择从事武术教练这一职业。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教练队伍的短缺。
1.2 建制化传承困难传统的武术文化传承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制化的传承成为必要。
然而,由于武术的特殊性,其中包含的技术和精神境界并不容易通过一套固定的教材来完全传达。
如何在建制化的传承中保留武术的核心价值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商业化趋势影响随着商业化的发展,武术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商业化的影响。
商业化的趋势使得一些武馆追求经济利益而注重短期效益,忽视了武术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这种商业化的倾向不仅影响了武术的传承,还有可能导致武术技艺的质量下降。
1.4 现代生活方式变化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异,人们追求快速方便的消费体验,对于长时间的武术训练缺乏兴趣。
这种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武术文化传承面临着挑战,很多人选择放弃武术的修炼。
二、路径选择2.1 加强师资培养为了解决教练队伍短缺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武术教练的培养。
政府可以加大对武术教练的培训力度,鼓励有武术技能的人员从事教练工作。
同时,可以建立专业的武术教育学院,开展相关的教师培训课程,提高教练队伍的专业素质。
2.2 深化文化传承传统的武术文化注重实战技能和道德修养的并重,这一精神需要在传承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扬。
可以通过加强对武术文化的研究,整理出一套系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保留核心的技术和精神境界。
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理路
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理路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武术在当代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本文将就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理路进行探讨。
中国武术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承困难。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物质文化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对于中国武术的传统价值观念不再感兴趣,导致传承困难。
中国武术的传承需要通过师徒传承,但由于传承人口的减少,传承难度加大。
二、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体育项目在市场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中国武术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寻求自身的市场定位,提高竞争力。
三、行业发展不规范。
中国武术的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存在着一些武术馆的乱收费和低水平的教学质量等问题,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很多困扰。
四、文化认同不足。
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很多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较低,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在面对这些困境的我们也需要找到破解的理路: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应该加强在学校以及社区的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推动武术产业化发展。
中国武术可以通过与体育产业的合作来实现其产业化发展,例如可以引入专业团队进行市场推广管理,提升武术品牌的竞争力等。
三、加强行业自律。
中国武术行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监管和自律,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体系,净化市场环境,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四、提高教学质量。
武术馆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武术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规范收费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五、注重科学训练。
中国武术需要与当代科学训练理论相结合,注重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传统武术与现代科学相融合。
通过以上几点破解理路,我们可以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影视武术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影视武术对武术发展的影响作者:周梅,王建超来源:《武术研究》 2017年第5期摘要:影视武术是夸张化的武术,是现实武术的艺术化,其借助电影和电视极大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影视武术的过度夸张又使观众对现实中的武术产生质疑,进而阻碍了武术的发展。
文章详细阐述了影视武术对武术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引导观众正确认识影视武术,合理欣赏影视武术。
关键词:影视武术武术艺术蒙太奇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5—0013—021 前言影视武术是20 世纪80 年代广泛兴起的一种崭新艺术形式,以电影《少林寺》为代表的武术片像一股滚滚的热浪席卷之全球。
随之,以各种内容、各种形式出现的功夫片像雨后春笋一般,在电影、电视中占据了较大份额,在人民大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世界各族人民通过影视武术了解了中国功夫并深深爱上中国功夫,更有许多外国朋友远赴中国亲自体验武术的魅力。
2 影视武术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武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具有淳厚迷人的东方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而影视武术作为一种崭新的武术形态,理应蕴含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对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1] 影视武术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风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影视乃至整个世界影视话语表达的多种可能,借助夸张、虚拟的直观武术动作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影响受众的内心品质和行为,乃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着一代又一代。
影视武术的特点是银幕表演艺术,其主要魅力在于把现实中的武术作为自身进行虚构的要素,生活中的武术只是影视武术进行虚构的要素,是影视武术的原生材料而已。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高于现实。
现实与艺术之间的不可调和,使得影视武术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影视武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武术原有的面貌,与现实中的武术出现了偏差,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表现形式的不同就全盘否定其对武术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探析武侠电影对传统武术的积极影响
探析武侠电影对传统武术的积极影响张升宇【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传承者、传统武术经济产业、传统武术文化三个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武侠电影的广泛传播,提升了传统武术传承者的社会地位,为个人以及传统武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群众对武侠电影的喜爱,促进了武术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传统武术事业兴旺成为现实;武侠电影的成功,掀起了学习传统武术的浪潮,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做好坚实的铺垫.%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traditional Wushu inheritors, traditional Wushu economic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widespread dissemination of Wushu films has promoted the social status of traditional Wushu inheritors and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and traditional Wushu. The popularity of the Wushu films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related industries, making the traditional Wushu thriving and becoming a reality. The success of Wushu films has set off a wave of learning traditional Wushu,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wushu and the spread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期刊名称】《搏击·武术科学》【年(卷),期】2018(003)005【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武侠电影;传统武术;传统文化【作者】张升宇【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作为现如今最受欢迎的影视类别之一,武术与电影相结合而产生的武侠电影在传统武术的传承、弘扬以及发展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武术影视对武术艺术传播的影响及现实意义解析
在逐渐演变 的过程 中 .又渐渐的添加 了多种多样 的表演形 式和剧 术调 的一个 过
情, 最后 , 就 演化成 了我们 当今所 见到 的武术 影视 。 武 术与影视 之 程 , 人们 在这个 过程 当中 , 对 自身 的客户锻炼 , 能够使 自身修身 养
诠释 了武术 的精 髓 , 例如李 连杰 的《 霍元 甲》 、 《 精武英 雄》 等等, 在 甲》 这部影视作品 , 整个主线 内容 , 都是 由武术技 击竞技所贯穿 , 使
振奋我们 国人 的热血激情 的同时 .也为我们诠 释了武术 的真正 意 我们在欣 赏武 术所带来 的美感 同时 ,也 了解 了武术 这一文化艺术
中国的传 统武术 , 作为一项竞技类 的艺 术文 化 , 已经传承 了上
实用 , 而且极具观赏性 , 这 也在一定程度上成 为了影视领域选 择武 千年 ,这 种艺术的根本作用 在于武术使用者彼 此之间的技击竞赛 术作为拍摄 目标题材 的主要 原因之一 。武术 的观赏性能够使 影视 交流 , 也 就是我们 常听说到 的“ 比武 ” ; 在 武术影 视作 品当 中. 有很 传播 建立 良好的市场 , 同时 , 影视 的传 播力 , 也能 够很好 的宣扬 中 多的情节 剧情都包含 了武术 的竞技概念 ,影视作 品合理的引用这
格斗功夫加 以剧 情进行完整 的连贯 ;武术 当中的动作往往都 是建
立在空 间层 次上才能够得 以施展 的,而影视 录制空 间正好 就成为 了武术艺术 进行 完美施展 的一个 良好平 台 , 同时 , 中国的武术 不但
3 、 武 术 影 视 作 品 对 于 武 术 价 值 和 作 用 的 传 播 意 义 3 . 1 、 武 术 影 视 作 品 能 够展 现 出 武 术 搏 击 技 巧 的 作 用
武术影视的发展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武术影视的发展对中国武术的影响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在狩猎、抵抗猛兽袭击过程中逐渐形成格斗和搏杀的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间的战争频繁发生,人们不断地总结格斗经验,代代传习,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中医、宗教、气功等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随着电影业的兴起,各式各样的电影题材被不断地挖掘,武术影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武术影视是指以武术为主要表现素材的影视作品和节目,泛指以武侠、功夫、武术、动作等为主题的电影和电视剧,俗称”武侠片”“功夫片”“武术片”和“动作片”等。
武术影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不同类别的电影题材中大放异彩。
武术影视作为中国影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不仅深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而且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术武术影视发展影响一、武术影视的发展简介我国最早的武术影视作品要追溯到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此后武术影视便随着我国影视业的发展而逐渐兴盛起来。
香港著名的影评人李鋽桃认为,中国功夫片走过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戏剧式花拳绣腿;第二阶段,讲究真功夫实打;第三阶段,强调表演性和娱乐性;第四阶段,运用电脑特效。
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荣获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是迄今为止,不光是中国武术影视也是中国电影获得的最大成功。
该片以唯美的画面和飘逸灵空的武术动作,一举将中国武术推向了国际,这一标记着中国的功夫片也像美国的科幻片,日本的恐怖片,韩国的伦理片一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二、武术影视的发展对中国武术的积极影响1.武术影视借助影视传媒效应,有效拓宽了武术的传播途径和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影视传媒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好莱坞影视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它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武术在电影中的表现与影响
武术在电影中的表现与影响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不仅传递着故事和情感,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特别是在将传统武术文化融入影像叙事时,电影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经典的武侠片到现代的动作电影,武术在银幕上的表现及其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武术在电影中的表现可谓是多姿多彩、形态各异。
早期的黑白电影时期,受限于技术与表现形式,武术呈现较为原始且真实。
但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变化,武术在电影中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审美和想象空间。
比如,在胡金铨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极具舞蹈美感的太极招式;而在张彻的作品中,武术则体现为硬桥硬马、刚劲有力的打斗场面。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中的武术表现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动作电影开始大量使用特效、慢动作和剪辑技巧,使得武术动作更加夸张、华丽,甚至带有魔幻色彩。
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功夫巨星的影片,不仅展示了高难度的武术技巧,更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将中国武术推向了世界。
至于武术在电影中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文化传播层面。
通过电影这一窗口,世界各地的观众得以一窥中国武术的奥秘,并由此引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武术电影不仅让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功夫”,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武术学校的兴起、武术用品的销售以及武术旅游业的增长。
此外,武术电影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作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
好莱坞电影中不少动作设计开始借鉴东方武术的元素,如《黑客帝国》中吊钢丝的拍摄技术和战斗理念,都受到了香港动作片的启发。
而韩国、泰国等国家的动作电影,也开始尝试将本土武术与外来的武术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风格。
在社会文化层面,武术在电影中的表现也有助于提升国民体质与精神面貌。
许多年轻人受电影中英雄形象的激励,投身于武术练习,不仅强身健体,更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综上所述,电影中的武术表现不仅是对中国悠久武术文化的一次生动展示,更是对全球影视文化和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观后感】真正的功夫――观各个武打巨星电影有感
【观后感】真正的功夫――观各个武打巨星电影有感中国功夫享誉世界,功夫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
屏幕上的功夫与真实的功夫是有区别的,但并不是完全隔离,许多电影存在着真实的功夫。
李小龙是第一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人。
他独自前往美国,在美国开办了一所武术学校,随时随地迎接各种教派的挑战,以开放的心态向他人学习。
在融合了空手道、跆拳道、柔道、西方拳击、泰拳等技术后,李小龙创造了“截拳道”。
许多人认为截拳道有固定的套路和盲目的模仿。
事实上,截拳道只是一种理论。
任何武术家都有自己的截拳道。
截拳道指的是拦截对手的攻击和反击。
如今,有许多所谓的“截拳道训练”。
事实上,其中很多都是骗人的。
李小龙把自己的真功夫放进了电影,在《精武门》里表演了著名的“李八脚”和双节棍(当然了,都收敛了,不能真打),在《龙争虎斗》的打戏里先后使用了少林齐眉棍、菲律宾短棍和双节棍,这些武器他很早之前就有研究。
李小龙不会翻跟头,电影里翻跟头的镜头几乎都是用的替身,这也反映出李小龙不会一些花架子,最多在屏幕上适度添加一些必要的修饰性动作。
与李小龙不同的是,武术明星李连杰、成龙和甄子丹过于注重屏幕。
李连杰七岁时参加了一些武术比赛。
为了获得一席之地,他的武术被用来表演。
后来,由于拳击套路的逐渐丰富,他进行了模块化处理,使原本僵化的竞技武术看起来更加真实,这在他的电影《精武英雄》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成龙在实战中可能不如李连杰。
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练习的功夫具有表演性,实战色彩相对较小。
与李连杰不同,成龙的电影带有幽默的基调。
他总能以紧张幽默的方式解读战斗场面。
有很多特技,比如他的代表作《洪帆区》。
外国人知道成龙的游戏很炫目,但他们只是觉得很好看。
这是因为技术动作设计得很好,特技表演也很好。
成龙敢死。
真正的功夫除了传统武术所提倡的“强身健体、匡扶正义”外,注重在实战中用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效率击倒对手,李小龙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
前几年,北京某竞技武术队队员上街时看到两个小偷,便要上去制服,不料被两个小偷打得鼻青脸肿,或许这就是真实功夫和花架子功夫区别的很好例证吧。
论传统武术观后感
论传统武术观后感最近看了些关于传统武术的东西,那可真叫一个大开眼界啊!传统武术,这玩意儿在咱中国人的心里,那可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以前觉得武术嘛,就是那种在电影里飞来飞去,一个人能打一群坏蛋的超酷技能。
看了之后才知道,传统武术可远不止这么简单。
先说说那些招式吧。
什么太极拳的“掤、捋、挤、按”,就像行云流水一样,看着那些大爷大妈慢悠悠地比划着,你可别小瞧了,那里面全是门道。
感觉他们不是在打拳,倒像是在跟空气跳一场优雅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能感受到那种古老的韵味,就像在诉说着千百年前的故事。
还有少林武术,那些小和尚们“嘿哈”一声,拳打脚踢的动作干脆利落,充满了力量感,感觉要是真有个坏人在跟前,一下子就能被他们给制服喽。
再讲讲练武的人吧。
我发现练传统武术的人都有一种特别的精气神。
你看那些老师傅,眼神里透着一股坚定和沉稳,就好像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什么事儿都能淡定应对。
他们在练武的时候,那种专注的态度,简直就像在做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而且,他们对待武术可虔诚了,就像对待自己最心爱的宝贝一样,一招一式都要练到最好。
这让我觉得,传统武术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方式,更像是一种信仰,能让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
不过呢,现在传统武术也面临着一些小麻烦。
现在好多人都去练那些什么跆拳道啊、拳击啊之类的外来的搏击术。
不是说那些不好啊,但是咱自家的传统武术好像有点被冷落了。
我就在想啊,传统武术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里面包含了那么多的智慧和文化内涵,要是就这么被遗忘了,多可惜啊。
就像你家里有个传家宝,你却把它扔在角落里不管不顾一样。
传统武术还得好好地传承下去。
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像我一样,去了解它、学习它。
要是能把传统武术和现代的一些东西结合起来就更好了。
比如说,像那些武术表演,加点酷炫的灯光和音乐,肯定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再或者,把传统武术的一些理念用到健身当中去,让更多的人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论李小龙电影中功夫的中国性与文化自信——以电影《精武门》为例
太极2024年3月第3期功夫,尤其是当他的对手,虹口道场的馆长铃木宽及其帮凶在与陈真比武时所脱口而出的带有轻蔑口吻的英文“Let me take care of him”时,陈真功夫的中国性就更加得以凸显。
从电影《精武门》的叙事策略来看,铃木宽的帮手皮洛夫在挑衅时主要使用的是拳击技法。
拳击作为西洋拳的重要流派,有其鲜明的文化特征,如惯用硬打硬攻的战术策略,直拳使用的频率较高,强调力量在比武较技中的重要性,这与中国功夫“硬打不如巧躲闪”的致胜理念大为不同。
正是在功夫中国性的引导下,陈真采取避敌锋芒、后发先至的战略战术与敌周旋,在消耗对方体力的同时,待对手露出破绽之时,给予致命一击。
由此可见,《精武门》所呈现的陈真功夫的中国性一方面较多地体现出受到庄子剑道哲学影响的痕迹,如“引进落空、避敌锋芒”,另一方面也在敌对双方你来我往、一快一慢、一刚一柔的整个过程中形成影片的叙事节奏,呈现出《精武门》电影所独有的功夫美学内涵,并从陈真功夫中国性的展示中显现出电影制作者、发行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的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的内涵就是中国功夫具有西方拳击、日本武技所不具备的优势。
电影《精武门》的主要叙事策略就是二元对立,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出现就意味着意识形态孕育的开始。
二元对立就是将敌我双方置于你死我活的生存背景中,一方的存在就意味着另一方的灭亡。
《精武门》文末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年间,其时的中国还未摆脱被外国势力干涉内政的命运,电影中陈真所使用的中国功夫也在表面上显示出“弱国话语”的身份标志,以至于虹口道场的日本武士派人到陈真所在的精武馆“赠送”“东亚病夫”的牌匾。
在日本武士及其鹰犬胡翻译看来,中国功夫与日本武技、西方拳击相比显然不值一提,中国功夫只不过是一些仅仅能够起到活动筋骨、舒展肢体作用的柔软体操,并且使用此功夫与他国武技比试的中国人必定会取得一败涂地的结果。
日本武士对中国功夫的猜忌反证出陈真所习功夫的中国性。
《2024年新世纪华语武侠电影中的功夫元素研究》范文
《新世纪华语武侠电影中的功夫元素研究》篇一一、引言华语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世纪以来持续发展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其中,功夫元素作为武侠电影的灵魂,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旨在研究新世纪华语武侠电影中的功夫元素,分析其特点、表现形式及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二、功夫元素的特点1. 多样性:华语武侠电影中的功夫元素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包括各种拳法、腿法、内功、轻功等。
每种功夫都有其独特的招式和特点,使得电影中的打斗场面丰富多彩。
2. 写实性: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华语武侠电影中的功夫元素越来越注重写实性。
通过特技和特效的运用,将真实的打斗场面呈现给观众,使观众感受到真实的功夫魅力。
3. 文化性:功夫元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语武侠电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功夫,观众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
三、功夫元素的表现形式1. 动作设计:华语武侠电影中的动作设计是功夫元素的重要表现形式。
动作设计者需要根据剧情和角色特点,设计出符合角色性格和身份的打斗动作,使观众感受到角色的力量和技巧。
2. 特效运用: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特效在华语武侠电影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特效的运用,可以将真实的打斗场面呈现给观众,使观众感受到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
3. 角色塑造:在华语武侠电影中,角色塑造也是功夫元素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角色的功夫技巧和打斗场面,可以塑造出各具特色的角色形象,使观众更加容易地记住角色并产生共鸣。
四、功夫元素在电影中的重要性1. 增强观赏性:华语武侠电影中的功夫元素可以增强电影的观赏性。
通过精彩的打斗场面和独特的功夫招式,使观众感受到电影的刺激和震撼。
2. 传承文化:功夫元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语武侠电影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通过电影的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文化。
3. 塑造角色形象:功夫元素在角色塑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角色的功夫技巧和打斗场面,可以塑造出各具特色的角色形象,使观众更加容易地记住角色并产生共鸣。
电影英雄中的武术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解读。
电影英雄中的武术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解读。
中国武术起源很早,是萌发于先秦时期,至今已经历经了几千年。
武术自身之所以生生不息,源于武术中体现了人类的本质力量,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还在于武术是一种美学价值的传承。
在原始时代,野兽很多,人们要想生存下去,就的与之进行搏斗甚至厮杀,从而练就的一些生存技能,是人类发觉自身潜在能力和创造工具进行的实践活动,因此它意味着人类开始发展体能和智能。
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又成为一种技能,用来训练军队中的战士,武术体现了军队中的战斗力,很快成为了军事技能为国家所用。
后来在电影、文学、电视作品中都把武术的艺术美感应用的淋漓尽致。
在套路的比赛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项目另外一种是竞技项目。
传统项目是我们在电影电视中比较常见的,拳术有少林、通臂、咏春、八卦等;器械种类更多,单器械朴刀、双器械双钩、双刀、软器械鞭、三节棍等。
传统武术比较受民间习武者的热爱,他们会称之为功夫。
能体现攻防技击特点,长期练习更能强身健体。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发展。
当然,武术是中国的本土项目,是国术的一种代表,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发展研究成为了一个竞技体育项目。
竞技武术以套路为主要形式,对动作的美感和难度要求的更高,在整套动作中还要配合韵律、力量、节奏。
正是在竞技武术提倡高、难、美的同时,渐渐地把武术本身的技击含义、身法、步法给淡化了,这样就导致竞技武术的比赛更像是舞术比赛。
久而久之就自然的形成了矛盾与争议:一方面有些人大大的赞许,认为这样是进步是改革比之间的更好,认为这样的改革更能展示竞技武术的观赏性,从而使武术被艺术化,同时还制定了规格分和难度分,这样打分更精准。
早期的武打电影拍摄都是比较现实的武打,在设计武打动作中也是以武术的真实技能技法为主,而武打演员更是选自从小习武有很好的武术基本功底的教练或者运动员。
这部武打动作电影就是现实武打的代表作品,主演李XX十一岁就是全国武术冠军,在武术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简介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简介中国传统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传统教育在于言传、身敎。
文在言传,武在身敎。
身体力行是敎、身正法明是敎、以身作则是敎、上行下效敩是敎。
武化,是身体力行的敎化过程。
中国传统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运动、武术表演的不同。
武术与体育的关系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近代以前,根本就没有“体育”这个概念,而只有“文、武”之分。
武,在广义上已包含了所有形式的体育、又不局限于体育的外在形式。
我们耳熟能详的“ 百步穿杨”、“ 水上漂”、“ 神行太保”、“ 举石锁”等运动形式,都可以在西方体育中找到相对应的运动项目,而它们在古代中国都属于“武”的范畴。
在西方现代解剖学主导的竞技体育框架下,当代武术,被划归到表现难美性项群之下的一个运动项目,只不过是体育的几十分之一。
而事实上,武术不仅涵盖了西方体育的多种运动形式,而且,还拥有独特的东方传统运动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武术不是隶属于体育,而是体育的上位概念。
武与表演、体育、竞技和格斗的不同一:武术与舞术不同舞术不是武术,就如放烟花不是投炸弹,一样。
尽管舞术有从武术中提炼出与其对应的同、通之理,但舞术是倾向美学之术,缺失了武术中杀伤实力,不可混淆。
二:武术与体育不同体育,是育体之术,是以有形的解剖学为判断准绳的肌体锻炼,是磨练意志之术,但缺乏解决对敌时的意识训练,所以体育训练不具备实战能力。
在真实的战斗中,破坏对手的意识、意念及意向,才能达到攻其不备、以弱制强的效果。
中级武术,是以修习这一点为导向的。
这方面的训练,不是有形的解剖学范畴,是无形的意识训练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1期总第2 6卷(总第9 6期) 毕节学院学报JOURNAL OF BIJIE UNIVERSITY NO. 1, 2008Vo.l 26GeneralNo. 96收稿日期:2007-10-12作者简介:邢星(1982—),女,贵州毕节人,成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武术教学理论与训练。
论武术电影与中国传统武术的现实差异邢星(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武术与电影的结合为武术的推广开辟了新的空间,他们之间始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对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武术电影武打设计的对比,分析了现今的武术电影对中国传统武术扭曲的各方面原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武术;电影;负面影响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059 (2008) 01-0120-05一、前言:GONGFU,即华语中“功夫”一词的译音,又称传统武术或国术。
对于外界,武术展现通常分为竞技和表演,尤其武术套路部分主要作为表演出现,这与电影似乎不谋而合,从此电影历史出现了一个新领域———武术电影。
如果说,电影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媒介,相应地,武术也为电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和不同以往的武术形式。
两者相辅相成。
从80年代《少林寺》的上映把武术电影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峰,世界各地对武术的认识全面提升。
但武术电影发展到现在,剧中的武打设计大量地被电脑特技所取代,在追求视觉效果同时,却忽略了武术的实质。
本文从武术与电影的相互作用出发,通过对不同时期武打设计的对比,探讨现今武术电影对推进武术所存在的问题,为以后以媒体传播武术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和思路。
二、武术与电影的关系武术与电影结合的原因(1)武术的文化背景武术的发展从奴隶制就开始了,可谓历史悠久。
它不但是一种搏击术,而且还是一种哲学文化形态。
它溶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学、《易经》、五行学说。
这些思想创造改变了武术,随着武术的每招每式通过电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展现了武术本质的同时,也展现了神秘悠久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武术沿着这种传统的高度重视人与人之间和谐及其与社会统一的道路,提倡修身养性,谦虚礼让,刚直不阿,除强扶弱。
这些独特的思想,使武术的发展和研究充满数的可能性,作为媒介的电影加强了其表现空间。
(2)武术的美学体现武术是一种艺术。
它把古典美学中的“道”、“气”、“象”、“意”、“味”、“妙”、“神”、“形”、“韵”、“趣”融入武术表现形式中,成为中国武术审美特征的范畴,给电影带来特有的意境和节奏。
武术源于民间,它的历史也和各种各样的演义和传说相关联,使其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
这·120·魅力以电影表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对艺术的诠释。
武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仿生拟态,这是参考综合各种动物的动作、意识以及自然生态学所形成,不仅实用还增加了武术的观赏性。
电影自然通过这种环节,以不同风格的武术打斗,让影片更具美感。
( 3)武术在电影中的经济地位武术本身是十分华丽的,即使没有很多特技,也能将影片的力度体现出来。
[1]投入同样的资金来渲染效果,武术电影比单纯的动作片更有效果。
武术明星独具的特质减少了特技和替身的运用,使影片更具真实性。
武术拥有众多爱好者,武术与电影结合成为武术产业发展的一个渠道,拓宽了电影市场,武术明显也成为电影票房的一个保证。
电影对武术发展的影响(1)电影为武术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媒体是推广新事物最有效的手段。
从30年代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80年代初风摩全国的《少林寺》, 90年代的《黄飞鸿系列》,和新世纪得大奖的《卧虎藏龙》。
这类与武术结合的电影影响颇大。
世界各地人民通过电影认识中国武术并爱上了中国功夫。
《少林寺》上映后,引发全国尚武的风气,一时间大批武校在民间兴起,不少武术运动员也在电影中担任角色,电影给武术带来了一个更为广阔诱人的空间。
(2)电影为武术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效果武术中融入了美学的理念,电影从不同的角度把武术之美展现出来。
通过不同的拍摄角度使武打动作更清晰。
电影中如梦如画的布景更加衬托武术的美感,使人们对武术产生一种神秘而美好的向往。
剧中的武侠人物的穿着多以鲜艳色调为主,轻盈飘逸的感觉往往使武术电影生气十足。
三、各时期武术电影武打设计的对比武术是一门艺术。
它的动静、刚柔、闪展、开合、轻重等,各种矛盾其高度和极限的“对立”动作给人以深刻的矛盾美感。
它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使武术具有造型美的特点。
而这一切必须通过身体的运动变化来实现。
所以在武术电影中,武打的设计是影片的核心髓,也是该影片成败的关键。
从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武打设计呈现了不同的侧重点。
1、80年代———以真打实斗为主80年代初,《少林寺》集聚了全国武术冠军。
李连杰的刀、枪、棍,于海的螳螂拳,陈惠的长剑等在影片中体现出来。
李连杰的枪由步行突然拔地腾空的弓步扎枪,而后落地接枪旋风脚接坐盘一系列动作形成枪扎一条线。
练刀时,持刀离地,腾空飞脚,紧接着旋风脚落地,劈叉扎刀。
动作勇猛刚劲。
在小虎偷看武僧习武这场戏中,设计了集体练少林棍法到各类兵刃和徒手对打的演练,是一场少林功夫的展现,显示少林武艺的浩繁。
在宗师傅对觉远的教武过程中,由个人盘招进而和悟空做伴操练对打、对拆实战技能,体现出少林习武的层次和步骤。
在觉远护送李世民这场戏中,觉远运用背穿枪的绝妙招姿,抛枪戳杀逃跑的王将。
这场打斗主要以少林棍、梢子棍、三节棍,迎战持有各种兵刃的王部兵将,展现群战中运用各种有效棍法。
也掺进悟空的猴棍和色空的醉棍,填充各具特色的武艺风趣。
《少林寺》的打斗,都是经过编排组合,形成演练技巧,并不和临阵打杀的实战技术完全相同,但区别于武术中的对练套路,它源于技击,在表演手法上又高于技击。
《少林寺》在武打设计中,每一步都以打斗是否逼真入理为基准。
2、90年代———强调表演性、娱乐性的杂耍式功夫突出的代表作就是《黄飞鸿》系列。
其本身并没有什么高深的艺术造诣,曲折的剧情,也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只是把武术美学表现得更加完美化。
《黄飞鸿》系列从“地面打斗”走向了“空中打斗”。
上窜下跳增强了武打设计的立体感,如在《黄飞鸿狮王争霸》中梯子上的打斗,黄飞鸿轻轻跳起来用金鸡独立式落在梯子上。
黄飞鸿与九宫真人坛上坛下的打斗集硬朗的动作与富有创意的设计相结合,充分展示李连杰和熊欣欣的真实本领。
影片末尾将打斗推向极致。
李连杰和甄子丹首聚一·121·,将中华功夫之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
开始时,两人比棍术,上下,左右,前后,腾空落地。
纳兰元沭来势凶猛,招招致命,黄飞鸿潇洒飘逸,势势精准,这在影片中不但体现武功也体现意境。
最后纳兰元沭使出流云飞袖式的布棍,柔如流水,坚如铁石,缠身绕打,极具动感与美感;黄飞鸿以巧躲闪,以智取胜。
这些武打设计使人们感受到了武术十二形的起如猿,落如鹊,还有轻重缓急之分。
再次,借用随手可拿的物品当成武器成为剧中一个看点。
如李连杰手持很长的竹竿与赵文卓打斗的场面,是把枪术中的拦、拿、扎在长竹竿上应用出来,突出武术器械取材的灵活性。
这一时期,武术电影强化了武术的表演性和娱乐性。
3、二十一世纪初———电脑特技无主流的华丽场面2001年73届奥斯卡奖评奖中,《卧虎藏龙》得到10个奖项提名,再一次使中国武术电影亮相全球影坛。
《卧虎藏龙》为中国武术电影的武打设计传递了新的信息———特技与舞蹈化结合。
影片整体气氛显得质朴而悠远,如梦如幻。
影片中改变了一出招就有猛烈火花的“奇功招术”,常以实枪实剑,短兵相见的武术打法。
片中使用大量传统吊钢丝及现代电脑科技电影后期制作手法,营造华丽飘逸、令人眩目的轻工效果。
周润发与章子怡穿梭在竹林中对打的戏,设计两人在细细的枝头上对剑,两人施展轻功,飞跃于竹林上下,而且在飞跃时完全没有运劲跳跃的紧张感,都是张开手,象鸟一样轻轻飞起来。
最后决战于竹林树梢上,而在对剑时的动作则像击剑动作。
两大高手脚下踩着富有弹性的竹子,将竹子化为一道弧线,配以绿色作为背景,画面相当美丽,可称为优美的“舞蹈般打斗”。
最近一部武侠片《七剑》提出将“真功夫”示人,扬弃了程小东式飘逸灵动的写意风格,或许是对吊钢丝飞来飞去违反地球引力的一种“反动”。
洪拳宗师刘价良的硬马硬桥,董玮和熊欣欣在近身搏击和飞身腾越上作了强调,增加了打斗的真实感和紧张度。
而电影是以展示剑文化为主体。
黎明教杨采尼用剑一戏中,杨的剑是用劈、砍、刺力量型动作,甚至借用执棍方法执剑。
陆毅拿着剑以抡棍的方式攻击对手。
辛龙子的竞星剑似两把匕首,均与以往“舞动”为主的执剑方式大相径庭。
此外在武打设计中还在道具上下功夫。
利用尘土飞扬,大炮轰击制造场面效果。
而且镜头切换很快,看不清剑的运动轨迹。
在对刺时,都是一方左右进攻劈砍,一方后退左右架挡。
四、现代武术电影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负面影响1、特技效果对实际武术的误解近期的武术电影着重于特技场面,如飞檐走壁下的刀光剑影,踏水而过的飞跃轻功,每一次的拍摄效果都超过前部影片。
这些都被设定为武术电影中必要存在的场面,而这些已成为注重效果而忽视武术真实性的一个盲点,这导致影视剧的武术形象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
他给人造成了误解,认为武术应当如此,最起码也应该和这些差不多,实际上差别甚远。
就象《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之类的,美丽绚烂的画面像仙境,飞来飞去的打斗犹如神话。
所以,一些外国武术爱好者在学中国武术时刚练一下就觉得失望,他们所看到的中国武术是华丽多采的,可以上天,亦可入地,非要学轻功,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这本身就是一种误解。
武术本质有三点,强身、防身和修身养性。
而影视武术通过夸张的手法,仅突出防身,攻击的一面。
而导演为了利益,大势利用媒体宣传,眩目的特技和精美的画面成为影片最大的卖点,这是武术本身的“伪化”,神化了武术的特异功能和妖术鬼技,动则腾飞万丈,入地千尺,或者弄个名称都吓人的“化骨绵掌”之类。
表面上增强了愉悦性,其实是饮鸠止渴,到头来南辕北辙。
待观众对特技效果产生视觉疲惫时,也是对武术的一点技能本身怀疑,厌倦。
武术电影在让世界了解中国功夫时,也加深了对中国功夫的误解,极大歪曲了中国传统武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武术的发展。
2、动作设计舞蹈化,特技使用频繁化《卧虎藏龙》的武打设计已不像《黄飞鸿》有武术动作的真实感,行云流水不夸张,飘洒而不张扬,张弛有度,反而是过于夸张,追求效果,武术动作舞蹈化,有点哗众取宠了。
如果说《卧虎藏龙》曾经是舞蹈般的打斗,那么现在已退化成《英雄》,《十面埋伏》之类的全盘舞蹈化,已完全丧·122·力度,打斗变成爱抚,棒喝变成呻吟。
武术最大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技击,《十面埋伏》中的那些伴舞的演员,折臂90度,提着一把大刀跳盾牌舞实在违背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