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
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
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
综合研究
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1)word版本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1)
第一章绪论
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
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
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
综合研究
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
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
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
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
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
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 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
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
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
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土地资源学
2001年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2002年1月1日试行,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 三级类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整体框架与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相同,采用三级分类, 但是对其中的建设用地部分进行了归并。
土地质量调查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 需要查清土地质量性状指标。
土地质量性状指标是指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 测定的属性。分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自然要 素如地形、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社会经济 属性如地理交通条件、农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技 术条件等。
土地类型调查
土地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分析土地构成 要素与土地类型形成和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 区域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 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二是分析区域土地类型的分 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征、组合结构和动 态演替规律。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 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2.为土地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 属性数据。 3.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 程。 4.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总体规划、区域综合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 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
(2)区域性 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地貌 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共同影响制约表现出地域分异性
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绪论
一、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
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
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含义:①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②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
③其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④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基本特征:
(1)土地的资源特性
①生产性: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②区域性:由于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
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土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
③动态性: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④可更新性: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
会因连续使用而降低;
⑤多功能性:可以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功能,土地的用途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功
能,即生成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和空间功能。
⑥有限性: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
⑦不可替代性:土地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2)土地的资产特性
①商品特性: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进入商品流通,是一种特殊商
品,其特殊性表现在:
A具有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
B 土地的价格具有两重性: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价格和作为开发的土地价值的
土地资源学习题及答案第3章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1、 怎样理解土地类型是一个一定面积内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的概念怎样理解土地类型是一个一定面积内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的概念
怎样理解土地类型是一个一定面积内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的概念?? 从土地类型结构的定义出发,结合现今人类活动的发展趋势回答此题,重点是在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结构变化的影响。
2、土地类型结构和演替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土地类型结构和演替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
从土地的构成要素上看,土地类型是气候、地表物质、地形、土壤、水文、动植物等自然因素与人类长期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土地形成具有一定分布及组合规律、综合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域,其被称为土地单元。其具体含义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一定外貌形态特征,这些外貌形态特征一般可以从其地貌、植被或土壤类型上反映出来
(2)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相近似的成因和相近似的属性。
(3)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均在一个上下等级的层次关系中占有一定位置,与其他土地单元构成一个土地分级系统
3.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与土地类型的概念有何异同及关系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与土地类型的概念有何异同及关系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与土地类型的概念有何异同及关系??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同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自然属性;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依据——土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土地类型强调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区别,但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农业适宜性、土地保护和改造和提高土地生产
第六章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刘黎明
概念
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现有耕作技术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措施下土地的最大生产能力。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气候生产力也就是光温水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在一定的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光温水土生产力:对于没有灌溉保证的土地,需要根据光温水生产潜力进行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称为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光温土生产力:对于有灌溉保证的土地,认为其水分条件能够充分满足作物生产的需要,直接根据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进行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称为光温土生产潜力。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土地资源的数量:主要考虑耕地、草地、可利用水域等土地面积。
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取决于土地资源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投入水平:取决于物质和技术的投入的多少和高低。
4、生活水平。
5、时间尺度。
简述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平下食物的生产量,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因此,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包含一下3个层次的内涵:
1、生物生理特性的人口承载量,它把人均粮食的消费水平压缩到只能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最低水平时,所估算的区域土地供养的最大人口量。
2、基于现实条件的人口承载量,它是根据现有的食物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标准、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资源消长状况,以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土地资源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土地科学?土地科学的研内容有哪些?
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
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的相互联系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行政等内容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土地关系。
2,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特性?
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土地的特性:
(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4)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5)土地用途的多宜性与多用性
(6)土地的不可代替性
(7)土地的社会性
3.简述土地与土壤 ' 国土、土地资源之间的差别?
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国土: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1)土地与土壤
它与土地的区别在于它是土地的组成要素:单纯的土壤是土地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壤的肥力是土地生产力的一部分;土壤的结构是土地结构的一部分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A. 土地的经济价值
B. 土地的法律问题
C. 土地的自然属性及其合理利用
D. 土地的生态保护
答案:C
2.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资源的特点?
A. 位置固定性
B. 面积有限性
C. 可再生性
D. 可移动性
答案:D
3.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
A. 经济性原则
B. 可持续性原则
C. 环境友好性原则
D. 随意性原则
答案:D
4.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确定土地的所有权
B. 评估土地的经济效益
C. 判断土地的适宜性
D. 计算土地的面积
答案:C
5. 土地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A. 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
B.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C. 增加土地的面积
D. 限制土地的开发利用
答案:B
6. 土地资源的分类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
A. 耕地
B. 林地
C. 建设用地
D. 水域
答案:D
7.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 保护生态环境
B. 节约集约利用
C. 无序开发
D. 科学规划
答案:C
8.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
A. 退耕还林
B. 防治土地污染
C. 土地整理
D. 随意占用耕地
答案:D
9.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A. 土地资源的实时监控
B. 土地资源的数据统计
C. 土地资源的法律咨询
D. 土地资源的买卖交易
答案:B
10. 土地资源法律法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 规范土地市场
B. 增加土地收益
C. 限制土地利用
D. 减少土地面积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完整版)《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1)
第一章绪论
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
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
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
综合研究
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土地资源学试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资源学》期终复习试题(共5套)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资源学》期终复习试题(共5
套)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资源学》期终复习试题《土地资源学》(刘黎明主编,第5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土地资源
2.土壤肥力
3.土地资源类型
4.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
6.土地利用
7.土地整理
8.基本农田
9.区域开发
10.土地生态系统
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11.从资源承载力的本质来看,简述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具有的内涵
12.简述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13.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14.简述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
15.简述现阶段我国土地储备运作过程的主要内容
16.简述我国江南丘陵山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土地利用方向和开发途径
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7.我国国土资源开发面临严峻形势。一方面,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国土资源短缺的状况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人为的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以及在资源管理上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加剧
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为此,我国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试指出我国目前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三方面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提出这三方面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18.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不断退化和减少的耕地,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试提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
第二套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土壤
2.土地类型
3.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剖析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包括其定义、应用和相关理论,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二、土地资源学的概念
1.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即指在地球上的陆地部分中,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土壤、水、植被、矿产、气候等,对于人类的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资源评价
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旨在确定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利用程度,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和政策,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和方法
1. 土地类型分类
土地资源学通过对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特点,从而指导土地利用的决策。常见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 土地承载力
土地承载力是指土地所能承受的最大资源利用量或环境容纳量,也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土地承载力的评估,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可以使土地的利用效率最大化,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协调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
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对土地资源学刘黎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填空题答案
AEZ的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是()×()×()(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土壤适宜性评级)、(投入水平)
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人口/资源的平衡发展,必须要
贯彻()与()两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保护耕地
持续土地利用的技术管理手段——土地利用规是包括()、()和()(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内部设计)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一般主要取决于山体与含有水汽
的风向关系,迎风坡则产生(),降水量较大;
背风坡则产生(),降水量较小而干旱。
地形雨焚风
地形对土地资源质量的影响主要是()、()和()等四个方面地势一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地面割切程度
积温是指一年之内≥0℃的温度的观测统计总和和≥
10℃的温度的观测统计总和,分别代表()作
物和()作物种植所需的积温总和。
耐寒喜温
太阳辐射包括直接辐射和()散射
土地复垦是()使其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利用
状态的活动。
土地整治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五大支柱是()、()、()()和()。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承受性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一级类
型划分主要是依据(),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
是依据()。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生态系统概念是()与()的生态
学基础
(土地利用)、(土地保护)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与()的匹配比较。(土地利用的生态要求)(土地资源的特性)
土地资源的土地壤构成要素对土地资源质量的影响主要()和()土壤剖面的理化性状土壤肥力性状
土地资源调查的“三S”技术、是()、()和()(遥感技术一RS)、(地理信息系统——G1S)(全球是位系统——GPS)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3、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其次,它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4、土地分类——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归并,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
5、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
6、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指从社会的和经济的角度,运用经济指标通过劳动与投入的耗费与提供产品或其它效益的对比关系,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决定出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及其适宜性等级。
7、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
8、作物光温水土生产力——是既考虑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又考虑土地质量条件的生产潜力,亦可称之为土地生产力或气候——土壤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
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
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
综合研究
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①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②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③严谨对待科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
论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1.影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学因子有哪些方面?
答: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
(1)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
(2)热量资源:温度、积温、无霜期、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平均值
(3)降水: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地形与降水
2.简要分析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举例说明。
答:与土地资源关系密切的地貌因素有海拔高度、坡度、地貌类型等几个方面。(1)海拔高度:水热条件再分布方面
(2)坡度: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以及建筑工程投资等方面
(3)地貌类型:粗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
3.地质条件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答:(1)岩性及矿物质组成:土壤和地下水
(2)不同风化壳母质类型:形成各种沉积物
4.在研究和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时,如何考虑水文地质与地球化学条件?
答:(1)水文条件:地表水资源、地下水水文地质
(2)地球化学条件:主要是研究一些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化学元素的迁移和积累的规律。
5.论述土壤因素对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
答: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及生产能力均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土地资源的特性。开发利用方向及其生产力的高低。.
(1)土壤剖面与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可溶性盐类、土壤ph值、土壤石灰质
(2)土壤肥力与土壤适宜性
(3)土壤类型与土地资源的区域特性
6.试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答:①生物要素是土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起着主导土地生态系统特征和功能的绝对作用。
②植被类型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形成景观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也是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类型的主要依据。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生物多样性侵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7.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哪些因素?
答: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经济因素方面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
8.在研究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时,如何考虑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以及土地利用的区位选择问题?
答: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子限制律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的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我们应该在技术不断进步与相对稳定的总趋势中,根据报酬递增、递减规律性,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集约度、投入变量资源的适宜范围与最适点、生产资源配合的最佳方案及其利用的经济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做出最优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
第三章土地类型及土地资源分类
1.阐述如下基本概念: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结
构。
答:(1)土地类型:一般是指土地自然类型,是狭义的土地类型,是对土地这个客观实体的一种自然分类。
(2)土地资源类型:广义的土地类型,主要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
2.阐述中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原则和命名方法。
答: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是一种树状的多级分类结构,一般情况下是自上而下、由大到小划分。在较高的分类水平上,有较少数目的土地类型,相似程度低而差异性大。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见书69页)
土地类型分类应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自然发生学的原则、(2)综合性原则、(3)主导因素原则、(4)实用性原则
土地类型的命名:(1)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或植被(土壤)、地貌的两名法。(2)采用群众习用的名。(3)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
3.简述土地资源类型的集中划分方法。
答:(1)发生法、(2)景观—①顺序法②两列指标网格法③路线考察法、(3)参数法
4.什么是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试述研究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的意义。答:土地类型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
对土地类型结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地类型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对区域土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又可以促进土地类型分类工作的深入,也能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布局提供较为直接的参考数据。
5.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答:土地质量、区域因素、土地类型、土地用途、区位因素、人口环境、物价水平等。
6.简要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和分类体系。
答: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的划分为例,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划分为例
(2)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