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性词语-培养语言敏感性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古人云:学起XXX。
可见,理解课文的关键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思维呢?做法是: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抓住关键句理解全文。
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达到上述目标,老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其中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
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词语。
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
关于词语,应该是一个难点。
首先一篇文章的中央找不到,就无法体会到哪些词语是关键的,重点的。
其次,为突出中央,有时不只一个重点词语,需要几个重点词语的运用才能突出中央。
因此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是相当难的。
我认为关键是能使学生经由过程某个词语能够阐发出词语在语句语境中的作用,这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初期能够帮助学生寻找重点词语,使学生初步感触感染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如何去发觉或寻找到重点词语。
中期勉励学生本人找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重点词语,教师加以点评,哪些是重点词语,哪些不是,为何是,为何不是。
后期着重在培养学生根据重点词语来揣摩语句或段落的中央思想,领悟文章表达的内容。
找出重点段理解文章应该是找出重点词理解文章的基础,就像分析物体的不同一样,先宏观再微观。
找出重点段后再去找重点词,分析重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句子后再回归到段落。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读方法。
为使学生容易接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例谈抓关键词进行阅读教学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例谈抓关键词进行阅读教学发布时间:2021-03-08T10:20:00.0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作者:王冬[导读] 品味字词,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之魂!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乃至大学语文的根本区别!只有阅读教学中注重品词品句,写作时才能娴熟地、准确地遣词造句。
本文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抓关键字词的一些方法及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领会“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深入浅出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王冬义乌市香山小学教育集团【摘要】品味字词,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之魂!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乃至大学语文的根本区别!只有阅读教学中注重品词品句,写作时才能娴熟地、准确地遣词造句。
本文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抓关键字词的一些方法及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领会“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深入浅出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言关键字词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13-01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讲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当教师带领学生面对文本,走进文本时,又何尝不是必须找准“这一个”呢?只有抓住、抓准关键字词,静静地,学生的思维才会真正深入,学生的智慧才会真正开启。
我吸取大量名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字词出发,传递语言之温情有时候,字词如茶,要细细地品,品方能知味。
好的字眼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它,反复地品味,如此,方能体会其中的冷暖。
如在教学S版四下《萧山杨梅》中,在学生体会金老师带给“我”温暖的语句时,特别关注了这么个句子——“我问买多少,他说尽钱买”,聚焦了这么个字——“尽”。
这是一个多音字,学生极易读错,此时,我并不停留于简单的纠正,而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小学生作文的关键词汇秘籍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小学生作文的关键词汇秘籍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作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作文能力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展现思维逻辑和观点主张。
在写作过程中,关键词汇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作文的关键词汇秘籍,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一、描述类关键词汇1. 形容词和副词:使用形容词和副词能够生动地描绘事物,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例如,“美丽的花朵”、“快乐地奔跑”。
2. 动词:使用动词可以让句子更具动感,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例如,“欢呼雀跃”、“探索未知”。
3. 感官词汇:运用感官词汇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事物的具体细节。
例如,“香甜的味道”、“湛蓝的天空”。
二、逻辑连接类关键词汇1. 表示因果关系:使用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可以让文章的论述更加有力。
例如,“因此”、“由于”。
2. 表示对比关系:适当运用对比词汇可以凸显事物差异,使文章更有层次感。
例如,“相比之下”、“不同于”。
3. 表示时间顺序:运用时间顺序的词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发展的顺序。
例如,“首先”、“最后”。
三、论证类关键词汇1. 表示原因:使用表示原因的关键词汇可以使论述更加有说服力。
例如,“毕竟”、“由于”。
2. 表示观点、态度:运用表示观点、态度的词汇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例如,“我认为”、“笔者坚信”。
3. 表示总结、结论:运用表示总结、结论的词汇可以让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明了。
例如,“综上所述”、“总而言之”。
四、扩展类关键词汇1. 同义词:运用同义词可以避免文章过于重复,使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高兴”可以替换为“愉快”。
2. 并列词:使用并列词可以扩展表达,使文章内容更加丰满。
例如,“鸟儿和花朵”、“喜怒哀乐”。
3. 引用词汇:适当引用名言警句或专家观点,能够提升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例如,“孔子曰”、“某某专家指出”。
五、注意事项1. 适度运用:关键词汇的使用要适度,过分堆砌会使文章显得矫揉造作和生硬。
抓关键词,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
抓关键词,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词语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往往被认为只是为阅读扫清障碍。
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往往侧重于词语的会读、会写。
对词语所蕴含的意思,教师往往以“挖掘那么深干什么,学生不懂的”等之类的理由搪塞掉。
其实课文中有些词语比较关键,这些词有的能概括文章主旨,有的能凸显文章感情,有的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所以抓住这些词语组织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般将这些词语称为重点词或者关键词。
一、品关键词,感悟人文精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二年级阅读教学指出:学生应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掌声》是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课文,题目中的“掌声”就是文章中的关键词,学生很容易读到文中同学们给英子的两次鼓掌。
但这是显性的阅读,这个层次是最通俗的,学生可以说是一望而知的。
老师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生的一望而知指出他的一望无知,甚至再望也还是无知”。
这样的阅读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二层次。
掌声背后隐藏着什么?我们又可以从中感受到什么?能否让学生从文本内容转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呢?笔者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师:(引读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
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同学们,英子有没有想到同学们会给她鼓掌?师:这热烈持久的掌声是发自每位同学的内心,是不约而同地为英子鼓掌。
师:这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英子的什么?(鼓励、支持、关心……)师:在你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很多事需要我们去鼓励,需要我们的赞美。
你想把掌声送给谁,想用掌声告诉他什么?生1:我想把掌声送给体育队的同学,因为他们每天一大早就训练,很辛苦。
生2:我想把掌声送给妈妈,是她给了我生命。
通过抓住“掌声”,设计说话练习,让学生明白掌声背后的内涵。
阅读教学只有把词语内涵揭示深透,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才能得以凸显,课堂教学中的效率才能提高。
二、品关键词,把握主要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掌握这项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感和语境推测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阅读和理解课文。
可以通过朗读、诵读、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将课文变得活跃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词汇量是影响他们理解课文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词语解释、词语搭配、词语运用等方式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查阅课文中不认识的生词,通过积累来提高词汇量和词汇运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的技巧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应该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通过理解这些关键词句来推测整个课文的意思。
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抓关键词句的技巧:1. 抓主题词语:学生可以通过辨认段落开头、结尾和重复出现的词语,来判断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找关联词语:学生可以通过寻找关联词语(如因果关系词、转折关系词、递进关系词等)来理解课文的逻辑关系,推测上下文的意思。
3. 理解修饰词语:学生要学会理解修饰词语的作用,如形容词和副词的修饰作用,以及名词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引导学生进行关键词句的归纳整理学生在掌握了抓关键词句的技巧后,还需要学会将这些关键词句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句的理解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总结段落大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等。
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抓关键词句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小学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敏感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语言敏感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等。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例如,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精彩的故事片段,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想要去阅读完整的故事;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和阅读水平的书籍,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组织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建阅读记录卡,记录自己阅读的书籍、喜欢的词句以及阅读后的感受。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注重朗读训练朗读是培养语言敏感性的有效方式。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正确的发音、语调、重音和停顿等。
可以让学生先听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然后模仿练习。
在朗读过程中,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朗读活动,如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形式中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
对于朗读表现出色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加强词语和句子的积累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子是构成语言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词语和句子的积累,提高语言的敏感度。
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生动形象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通过造句、仿写等方式加以运用。
同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将平时阅读和学习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经常翻阅复习。
培养对外语词汇的敏感性和敏捷性
培养对外语词汇的敏感性和敏捷性在当今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外语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培养对外语词汇的敏感性和敏捷性成为了各行各业都需要关注的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掌握多国语言已被认为是一种必要的技能。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对外语词汇的敏感性和敏捷性,以便更好地适应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首先,要培养对外语词汇的敏感性,我们需要注重语境的学习。
语境是指词汇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方式和含义。
通过学习语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正确运用外语词汇。
例如,在学习英语单词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英文文章、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来了解单词的用法和上下文含义,从而提高对其敏感性。
其次,提高外语词汇敏捷性的关键在于大量的练习。
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应用,我们才能够迅速地辨认出外语词汇,并正确地运用它们。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进行口语对话或书面表达的训练来达到这一目的。
此外,利用闪卡记忆法、单词游戏等方法也能够锻炼我们的敏捷性,培养对外语词汇的快速反应能力。
此外,丰富的语言输入也是培养对外语词汇的敏感性和敏捷性的必要条件。
学习者应该积极主动地接触各种外语材料,如英语电影、外文原版书籍等。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多地接触到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和词汇用法,从而提高我们对外语词汇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此外,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技巧也是提高敏感性和敏捷性的关键。
学习者可以通过使用词根词缀法,借助联想记忆,理解词汇的构成和含义。
同时,在背诵词汇时,可以采用分组记忆的方法,将相似的单词进行分类整理,提高记忆和辨识的效果。
这些技巧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外语词汇,加强敏感性和敏捷性的培养。
最后,要培养对外语词汇的敏感性和敏捷性,我们还应该注重文化的学习。
外语词汇往往包含着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词汇。
通过学习外国文学、历史和传统习俗等,我们可以对外语词汇的使用背后的文化含义进行更具体的理解,增强敏感性和敏捷性。
总而言之,培养对外语词汇的敏感性和敏捷性是一个不断努力和积累的过程。
巧抓关键词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巧抓关键词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新词汇和语言技能。
本文将为您介绍巧抓关键词语的方法,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
首先,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能力的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预读文章标题和段落开头,然后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关键词语。
二、让学生重点关注关键词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重文章中的关键词语。
这些词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不同的关键词语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技能。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能。
这包括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文章结构和重要信息。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阅读课堂、有效的教学问答、手抄笔记等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总之,巧抓关键词语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让学生重点关注关键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高一语文学习中如何培养语言敏感度
高一语文学习中如何培养语言敏感度对于刚刚踏入高一的同学们来说,语文学习是一个新的征程。
在这个阶段,培养语言敏感度至关重要。
语言敏感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语言敏感度呢?简单来说,语言敏感度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
它体现在我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意境和逻辑,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并且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要培养语言敏感度,首先要多读书。
阅读是提高语言敏感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在高一阶段,我们可以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感受作者的用词、造句和修辞手法。
比如,当我们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时,要思考作者为什么用“绿”这个字,而不是“吹”“过”等其他字。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敏感度。
除了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还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报刊杂志和时评文章。
这些文章往往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现实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些语言类的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通过观看这些节目,激发我们对语言的兴趣,提高我们的语言敏感度。
其次,要注重积累。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和精彩的段落,这时候我们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这些好的语言素材摘抄下来,并经常翻阅和背诵。
积累的过程就像是在给自己的语言宝库添砖加瓦,当我们需要表达的时候,就能够从宝库里取出合适的材料,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除了积累词句,我们还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和语法知识。
比如,成语的正确用法、病句的类型、修辞手法的特点等等。
通过积累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避免出现错误。
培养对于词语的敏感度
培养对于词语的敏感度词语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媒介,它们具有直接影响人们思维和情感的力量。
对于词语的敏感度的培养对于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对于词语的敏感度,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积累词汇量要培养对于词语的敏感度,首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
通过多读书、多听讲座、多观看文化类节目等方式,积极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掌握更多的词汇,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也能够更加敏锐地理解他人的表达。
二、学习词语的搭配与辨析词语的搭配与辨析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
我们需要学会使用合适的词语搭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参加语言培训班等方式,学习各种词语的合理搭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另外,也要注意辨析词语的细微差别,例如:"happy"和"glad"都有高兴的意思,但它们的用法和语义略有不同。
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提高对于词语的辨析和运用能力。
三、关注语言的表达方式在培养对于词语的敏感度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关注语言的表达方式。
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仅是词语的选择,还包括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我们可以多读一些文学作品、散文、诗歌等来感受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加以学习和模仿。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注重语境的把握词语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发生变化,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词语,我们需要注重语境的把握。
通过阅读和实践,我们能够逐渐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语言交流活动,与他人进行对话和讨论,从中学习和体验词语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
五、多写作、多表达最后,要培养对于词语的敏感度,我们需要多写作、多表达。
通过写作和表达的实践,我们能够不断地运用和巩固词语的使用,逐渐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写作和表达也是检验我们对于词语敏感度的重要方式,通过不断地写作和表达,我们可以发现并改善自己在语言运用中的不足之处。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语言是人类沟通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而言,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进行探讨。
一、培养对语音的敏感语音是语言的基础,学生应该通过听、说的练习来提高对语音的敏感度。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听辨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素的辨识能力。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配音训练活动,要求学生准确模仿不同的语音发音,并进行对比。
此外,也可以通过听力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音的特点和区别,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
二、加强对词汇的积累词汇是语言运用的核心,对于学生而言,积累丰富的词汇量是提高语言敏感度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词汇拓展、词汇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词汇拓展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使用单词,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
三、注重语法的学习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则,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有助于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
教师可以通过语法讲解、语法操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语法填空、改错等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语法知识,并加强对语法的敏感度。
四、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提高语言敏感度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训练。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阅读任务,并通过分析、归纳等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
五、开展语言表达活动语言表达是语言敏感度的最终目标,学生应该通过实际的交流和表达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口语练习、写作训练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
巧抓关键词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巧抓关键词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语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词汇或短语。
巧抓关键词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巧抓关键词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分析文章主题
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可以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往往会与文章的主题密切相关。
通过分析主题,可以辨别出哪些词汇是关键词语,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强调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时,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通过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来推测其他词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词汇猜测能力。
三、培养学生关键词语的识别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关键词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关键词语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可以从词语的结构、词性、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准确辨别关键词语。
四、开展关键词语的联想与拓展
关键词语往往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拓展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语,展开自由联想,思考与词语相关的其他词汇或主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并扩大词汇量。
五、提高学生运用关键词语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关键词语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通过运用关键词语来回答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何在大学学习中培养语言敏感度
如何在大学学习中培养语言敏感度语言敏感度,简单来说,就是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大学的学习中,培养语言敏感度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提升我们的交流表达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广泛阅读是培养语言敏感度的重要途径。
大学的图书馆里有着丰富的藏书,涵盖了各种学科和领域。
无论是文学作品、学术著作还是时事新闻,都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和文章,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比如,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词句和细腻描写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学术著作中的严谨逻辑和精准表达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可以做一些笔记,反复品味和学习。
同时,尝试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手法,思考为什么这样的表达能够产生强烈的效果。
久而久之,我们的语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其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能够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敏感度。
在课堂上,老师会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时候,我们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通过倾听他人的发言,我们也能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小组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比如小组作业的汇报展示,需要我们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小组的研究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组织语言、提炼重点,还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感染力。
通过不断地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也会增强。
再者,多写多练是培养语言敏感度不可或缺的环节。
大学期间,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写作任务,如课程论文、实验报告、文学创作等。
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我们要认真对待,用心去写。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逻辑性。
培养语言敏感性提升小学生语文鉴赏能力的教案
培养语言敏感性提升小学生语文鉴赏能力的教案教案:培养语言敏感性提升小学生语文鉴赏能力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和提升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敏感性是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语文鉴赏能力则是学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小学生培养语言敏感性,提升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
一、前期准备1.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学生语言敏感性和提升语文鉴赏能力的目标。
2. 教学资源准备:收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优秀的范文和图片等,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演示。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1. 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插图、录音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给予积极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和观点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培养语言敏感性1. 提升学生对语音的敏感性:a. 听音辨识:通过听音辨识游戏、语音替换等活动,让学生对语音的差异有敏锐的感知。
b. 学习音韵结构:引导学生学习音韵的基本知识,如韵母、声母等,加深对语音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词汇和句子的敏感性:a. 词汇游戏:通过词汇游戏、填词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词汇的兴趣和好奇心。
b. 语言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培养他们对句子结构的敏感性。
3. 培养学生对语篇的敏感性:a. 读书分享:组织学生的读书分享活动,让他们通过分享和交流提升对整个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b. 阅读策略:指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总结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四、提升小学生语文鉴赏能力1. 文学作品导赏:通过导读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作者意图和重要情节,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 语言细节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细节,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文学鉴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如朗诵、戏剧表演等,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巧抓关键词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巧抓关键词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优化阅读教学,关键词语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巧抓关键词语优化教学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教学策略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教学策略1. 强化学生对关键词语的识别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关键词语的识别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前先找出几个关键词语,或者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圈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来锻炼学生的识别能力。
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主题和要点,引导学生发现关键词语,并解释这些关键词语的作用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 营造浸入式的语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键词语,教师可以营造一个浸入式的语境。
可以通过图片、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文章主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语境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也可以设置一些情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来揣摩文章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识别关键词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识别关键词语。
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可以先通过一些情境的描述来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然后再带领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关键词语来预测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二、案例分析教师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上,通过一篇关于动物的小故事来进行阅读教学。
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并提出相关问题: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圈出关键词语,并通过这些关键词语来预测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教师通过图片、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文章主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语境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抓好重点词语,提升语用能力
抓好重点词语,提升语用能力作者:李红兰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5年第1期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八大家小学李红兰【摘要】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用好语言就要学好词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本文提出要从重点词语的教学抓起,重视并研究重点词语的运用,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重点词语语用能力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张志公先生认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就是要学好词汇。
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新课标针对各学段都提出了词语学习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到,只有重视词语学习积累,才能落实课标的要求,提高语用能力。
一、抓重点词语,由仿到创学习运用所谓重点词语,就是指能明显体现作者情感,或者能揭示文章主旨的,也或者是具有深层含义的;也或者是揭示写作方法的词语等。
教师带领学生寻找这些词语,然后根据这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体会这些词语的内涵。
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文中结尾是这样写的:“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
母亲终于闭上眼睛。
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
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如何让学生体会文中的重点词语,笔者分了五个层次来教学:第一个层次,我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全文,感受文章的主旨。
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到,这句话既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也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感恩。
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爱。
母亲留下的泪是感动,也是欣慰,更是沧桑的喜悦。
第二个层次,我让学生进行词语筛选,看看这段话中有哪几个词语用得特别传神?学生认为,这里的“抱”“轻轻地摇动”都是用得非常贴切的词语,能够直接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激。
第三个层次,领悟词语表达中蕴含的情感。
在这段话中,学生需要思考:为什么母亲没有睡?为什么流了眼泪?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教师要让学生先理解词语在句段中的特定含义。
抓关键 巧引领 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抓关键巧引领提升学生语言素养阅读课教什么,怎么教,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尽管语文课要着力于形式,但形式必须依附在内容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可以说,阅读课教什么,怎么教,是语文老师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促进语文老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明白,阅读是对文本中众多的甚至是芜杂的信息进行梳理、分类、甄别、提炼,进而从中找到最核心、最关键、最本质也是最平实的元素,而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教得清晰一点、透彻一点、实在一点,让学生在历练语言中习得语言及表达的精要,培养阅读的习惯以及对语言的敏感。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
一、品重点词语抓关键词句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语文教学要牢牢抓住语言训练这个根本,以语言理解篇章、描述形象、激发情趣、体会写法、感悟人生、开启智慧,扎扎实实进行双基训练,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研习语言特性。
如《金蝉脱壳》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其中的“钻”字,揭示了蝉虫原在地下,现在破土而出;“爬”字,蝉虫尚未脱壳,不会飞,只能爬,符合实际;”“脱”字,形象地表现了蝉虫脱壳犹如脱去旧衣服;“换”字,体现了蝉虫脱壳之后的形态、色彩的变化。
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展示了蝉虫脱壳的全过程,表现了作者精心运用词语,力求准确地传情达意。
此处就值得学生咀嚼、推敲、揣摩、比较,从而想象、感悟、体验、探究语言的美妙神奇,作者的匠心独运。
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究竟该如何引导呢?再来看看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是如何做的。
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庐山的云雾之美,体验到登山游览之乐。
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他抓住“飘飘欲仙”、“腾云驾雾”两个词语,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让三个同学到黑板前来表演,他对三个同学说:“看,下面的同学都在山下,我们在山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关键性词语,培养语言敏感性摘要:阅读教学中离不开语言的品味,而学生面对美文却味同嚼蜡,追根究底是他缺少对语言的敏感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词语来赏析,由词及句,由句及段,由段及篇,不失为一种提高语言敏感性的比较实际的方法。
关键词:关键性词语语言敏感性语言的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对美的语言敏感的特质,也可以说是对美的语言的敏感程度。
就能力而言,是一种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应该说每个人都天生对美的语言敏感。
语言的敏感性,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
而时下由于快餐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学生面对文字时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退化了,他们对文字的刺激不那么敏感甚至有些迟钝。
中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文学作品占较大比重,阅读文学作品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因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才能从根本上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可视为互相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是借助对内容的理解,掌握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遵循叶圣陶先生“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的语文教育思想,在阅读过程第二阶段中抓住关键词语精心设计提问,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知、想象、品味,在品词、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
词语是作品的组成材料,又是作品灵魂的载体。
而关键词,是作品中最能精练体现内容和主题的核心词语。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就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好的作品,或全篇或局部,总会存在有特色的文字。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以“星星”“眼睛”作比喻,写出了野花星星点点小巧伶俐的形状,“眨呀眨”写出了野花摇曳的姿态,由于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整个句子既给人鲜明的视觉形象,又给人美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下微风中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了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用诉诸视觉的鲜花来写诉诸听觉的温柔美好,感觉奇妙相通,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外祖母的话语所传达出的那份深沉的爱,巧妙的表达使只有在当时特定情景下才感受得真切的温情在文章里也极易捉摸;“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豆麦、水草、月色都不是具有情感的人,而是客观的物,此处却分别用“扑面”“朦胧”等词语来修饰或描写,词语的组合打破了常规,新奇而有深意。
仿佛它们都有情有义,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宁静美好的夜晚。
看似简单的描写调动了人的嗅觉、触觉和视觉,有味有色更有情。
特色鲜明的文字很容易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阅读时,即使不能立刻准确把握文字的意蕴,也起码应该能注意到这类文字的与众不同,意识到这些文字需要涵泳,倘若视而不见,就意味着对语言缺乏敏锐的直觉——这类问题在青少年身上也确确实实存在着。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进入阅读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认为有特色的文字,并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进行交流,各人畅谈自己的理由。
坚持这样做,就可以养成学生对文章语言自觉注意的习惯,从而提高语言感知的敏锐性。
二、引导学生比较鉴别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培养语感比较鉴别,实际上就是比较语言是“怎么说”的。
让学生通过比较“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从而训练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分辨力,欣赏力,理解力。
(一)、调换词语比较。
因为比较的词语都要从原稿和修改稿中去找,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有些精妙的用词,是作家以其娴熟的功力一挥而就的,并不是多次修改而成的。
因此,运用同义词调换课文中的用词,两相比较,以显示课文用词之妙,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比较法。
在教学中,可运用选择式比较,如《我的老师》中这样一句:“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敲”是一个寻常词语,而用得却极其精当,为了让学生体会其妙处,我们故意在黑板上写成这样:(敲、打、抽)。
然后要学生选择出精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因为“打”“抽”是比较重的,表明老师比较用力,和前文“轻轻地”不符。
因此,用“敲”就表现出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她对学生的爱也在这“敲”中流露无遗。
(二)、填空式比较。
如:“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学生伤痕,一()乱蓬蓬的胡子。
”我曾要求学生在括号内填上量词,他们填写的量词五花八门,主要有:把、团、撮、络、束等,然后让他们对照课本,原来是一个“部”字,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接着分析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用其他量词而用一个“部”字呢“部”一般与书本、机器等相联系,“部”与书组合时,表示书的容量大,数目多;与“机器”组合时,表示机器的整体性。
鲁迅在这里也正是取了“部”的整体性和量大数多来形容孔乙己的胡子,说明孔乙己的胡子多而且乱,这样,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精神颓唐、贫穷潦倒、寒酸邋塌的小知识分子形象。
所以,这个“部”在刻划孔乙己的外貌上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是其它量词所不能代替的。
运用这种比较方法,要让学生懂得:读文章时,不要只盯在“丽词佳辞”上,要重视品味寻常词语,尽管其“貌不惊人”,其实它的内涵在特定的语境里也是很丰富的,其表现力也是很强的。
(三)、同物异词比较这种比较就是对课文中同一描写对象先后的不同用词进行比较。
如高尔基的《海燕》中,海燕从“叫喊”到“大笑”到“号叫”更显其欢快、豪放;从“飞翔”到“飞舞”显其全身心投入战斗,在斗争中得到快乐;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示其敏捷、勇猛,富于战斗力。
诗篇用这类词语的变化绘声绘色地进一步把海燕英勇战斗的激越豪迈的雄姿突现了出来。
同物异词,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教学,反复体会,才能深刻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四)、同词异物比较有的时候,也可进行同词异物比较,就是将用于不同对象的相同的词语进行比较。
同一词语,尽管字面意义相同,但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表现出不同的情趣,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同词异物比较,有助于学生懂得“义随境迁”的道理。
例如《故乡》中“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这句话中的“鄙夷”,是对二嫂这一人物的嘲笑和讽刺,表现了杨二嫂可笑的自尊和势利,《多收了三五斗》中“‘乡下曲辫子!’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中的“鄙夷”,则表现了帐房先生居高临下的盛气凌人。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虽然都是轻视和厌恶,但是由于人物处境不同,具体的心态也就不同。
《我的叔叔于勒》中“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表现母亲令人憎恶的冷漠、势利;《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表现祥子因寒冷而产生的生理反应;“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有象征意味,象征人物饱受折磨的悲惨命运。
作者用了相同的词语,但表达的却是人物的不同心态。
同词异物比较教学的好处在于:有助于学生体会到同一词语的表达效果在不同的语境里是各不相同的。
也就是说,对词语的理解和鉴赏,要因文而异,不能以此代彼。
总之,词语的比较教学,目的在于找一个参照物,造成“反差效应”。
通过比较形成“反差”,其“效应”能使学生产生“顿悟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事实证明,两相比较,形成“反差效应”,其效果比单纯就词讲词要好得多。
三、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去想象、还原,从而揣磨人物性格,培养语感一篇文章要想生动活泼,就离不开动词的恰当运用。
用了动词的文本所展现出的画面是鲜活的,是灵动的。
如果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准确把握动词传达出的形象,不能将画面激活,那么这样的阅读是苍白无力的。
老师要适时捕捉这些有灵性的词语,有时甚至要通过形象演绎来促成学生的理解,把文本读活。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中“跳、拔、点、磕、退后、上前、架、说笑、嚷”等一系列动词一气呵成,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勤劳能干,架船技术高超的农村孩子,听到了他们得到允许去看戏时的欢呼雀跃,看到了他们前往看戏时的急切欢乐的劲头,他们的淳朴热情、憨厚可爱也为江南农村的月夜平添了几多美丽。
抓住动词,通过想像,还原,及时地调动大脑储存的经验,在脑海中快速地浮现人物的外貌,演绎人物的言行,景物画面、场面,伴随阅读过程在脑海中随机地演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
要让学生领悟到:精选动词可以使人物灵动传神,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双喜很可能是个孩子王,在伙伴中有一定的威信,有号召力、组织力。
他说话干脆利落,脑子灵活,主意颇多。
遇事也能比一般孩子想得周全。
他皮肤黑黑的,身体健壮,动作敏捷。
他的聪明能干还表现在他能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阿发同样也勤劳能干,“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可见其活泼的身影;而偷豆时力主偷自家的,更见其淳朴善良,憨厚无私、好客豪爽的内心。
总之,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中的语言敏感性问题,既是阅读习惯的问题,也是阅读心理的问题。
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就是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其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培养其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全面建构学生的阅读心理“确定关键词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文本核心的确认过程。
”只有让学生们踏踏实实地在字里行间挖掘,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起情感共鸣。
抓住关键词进行文本阅读,就是为解读文本寻找到一把钥匙,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