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热衷于赴泰山封禅,是因为“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但实际上,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仅1545米,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其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但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与山下的相对高差达1300米,其山体挺拔险峻,显得格外高大,给人“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当然,古代帝王把封禅地选在泰山,还在于泰山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而视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尊”,自古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的意思
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的意思
魏征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多次为唐太宗李世民出谋划策。在唐太宗初年,他曾劝谏太宗不要再进行泰山封禅的活动。
泰山封禅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宗教活动,相传是由黄帝所创,后传至秦汉时期成为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唐太宗也曾多次进行泰山封禅,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地位和威望。
然而,魏征认为这种活动早已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他认为,泰山封禅是一种祭天祈福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天神保佑国家和百姓。但是,唐朝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不需要再借助这种方式来获取神的保佑,因此这种活动已经失去了其实际意义。
此外,魏征还指出,泰山封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国家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他认为,这些资源应当用于更加实际的建设和发展中,而不是浪费在祭祀活动上。
最终,魏征的这些意见被唐太宗采纳,他决定停止进行泰山封禅。这也反映了唐朝官员在治理国家方面,注重实际利益和发展,而非沉迷于传统宗教活动。
- 1 -
为什么秦皇汉武要封禅泰山
二为什么秦皇汉武要封禅泰山
在五岳中,泰山并不是最高的一座山,但是为什么在秦皇汉武时期,帝王都要封禅泰山呢?为什么不去西岳或中岳?因为,作为一国之君,他要掌握国家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国家的生发之机的问题。而东方蕴含着生发之机的问题。而东方蕴含着生发之机,所以处于东方的泰山,就成了帝王祭祀天地的好去处。一个国家有了生机,就有了一切。
古人是非常重视生发之机的,就连打仗也是这样。因为鼓属木,鼓声是主生发的,所以战斗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是敲鼓,以此来振奋士气。让士兵的肝气上来,他们才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往前冲。那么收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做“鸣金收兵”。金属于收敛之象,鸣金就是要收敛了,也就是收兵。
唐代的泰山封禅
唐代的泰山封禅
——唐高宗唐玄宗泰山封禅参与人员研究文章摘要:
关键字:
(一).泰山封禅
1.关于历代封禅大典
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盛世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天地祭奠活动。相传远古有七十二君在泰山封禅,其目的在于“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曰:“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1](P13)这无疑带有远古社会自然崇拜的遗风余韵。后经过齐鲁方士、儒生的加工改造和秦皇、汉武的实践,遂成为法定不可动摇的帝王受命的最高仪式,而后易姓而王者莫不以登封泰山为至荣。
据《旧唐书.礼仪志》称:“高宗即位,公卿数请封禅,则天既立为皇后,又密赞之。”[2](P884)又据《唐会要》封禅》记载:“时天后自封岱之后,劝上封中岳,每下诏草仪注,即岁饥边事警急而止。”[3](P162)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1]这段文字明白地告诉人们并不是每个帝王都能举行封禅大典,原因就在于举行封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这就是受命于天、符瑞祥应、功成德洽、日月有暇。因此,封禅就成为历代帝王都想为却只有少数帝王能为的盛典。“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前人既然已经有此定式,且为后世封禅
泰山封禅文化的现实意义
泰山封禅文化的现实意义
泰山封禅文化是指在泰山祝圣地,以封禅的形式传承祖先的遗志,其现实意义在于:
一、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泰山封禅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把中华文化传承下来,而且还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增强民族凝聚力。泰山封禅文化可以使民族共同感受到一种凝聚力,使民族更加团结,更加拥护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提高民族自豪感。泰山封禅文化可以使民族共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使民族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祖国。
四、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泰山封禅文化不仅可以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尊重。
杨坚泰山封禅祭文
杨坚泰山封禅祭文
隋文帝杨坚 (541—604) :隋朝开国皇帝。隋统一南北后,朝野纷纷敦请文帝登封泰山,以告成功,帝下诏谦称“薄德”而不许。此后群臣在开皇十四年(594)再次上表请封,文帝答称:“此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狩,因拜岱山耳!”下诏于明年东巡泰山。开皇十五年(595)正月,文帝幸齐州(今济南市),先祭泰山支脉玉符山。继之又在泰山设坛,文帝亲自“服衮冕,乘金辂,备法驾”,柴燎祭天,亲祀青帝。祭毕未登岱顶,便回銮长安。
《隋书·礼仪志》:开皇十五年春正月,帝行幸兖州,遂次泰山。为坛祭之。十四年,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令牛宏等草其仪。既成,帝视之曰:“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致祭泰山耳。”至是东巡。遂次岱岳,为坛泰山下,设祭,如南郊,又墤外为柴坛,饰神庙,展宫悬于庭。又陈位设乐于青帝观,如南郊。帝服衮冕,乘金辂,备法驾行。礼毕,遂诣青帝坛而祭。
泰山文化专题研究(二)泰山封禅文化
隋
文帝杨坚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为坛设祭泰山
高宗李治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唐
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封泰山、禅社首山
宋
真宗赵恒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圣祖玄烨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 清
祭祀泰山 祭祀泰山
泰 山 封 禅文化
—— 泰山封禅文化简述
什么是封禅?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 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史记》
什么是封禅?
•
• “封”是在泰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祭 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
“禅”是在泰山下扫除一片净土,在净 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的功绩。
高宗弘历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至乾隆五十 五年(公元1790年)
先后10次祭祀泰山
1.宗教:古人对大山崇拜的特殊情愫。 2.自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泰山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高 的山,在那里既能第一时间看到太阳升起,也便于皇 帝与天近距离的沟通。
3.文化:泰山地处黄河流域下游,这一带在远古相对比 较发达,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
登封台
·
封 禅
历 代 君 王
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封禅,据考证,大 体上有以下两个条件:
封禅大典中文
封禅大典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晚上好。话说白天登泰山晚上观盛典,今天晚上我们将要去的地方便是泰山封禅大典的实景演出现场,在没有到达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泰山封禅大典的大体概况。
古人受“日出东方,万物生于东方”的传统理念的影响,喜欢到泰山上祭拜,在古代,曾有七十二位帝王来此封禅泰山,所以泰山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神山。泰山封禅大典也就成为了一个传统。而泰山封禅大典项目则是一个大型的户外山水实景演出项目。此项目是由中国户外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先生以及他的创作团队专门为泰山打造的一个大型山水户外实景演出。
泰山封禅大典精选了五朝帝王封禅泰山是的场景,以泰山的历史文化为主题,以泰山的山水实景为背景,充分的展示出了泰山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
泰山封禅大典共投资三亿多元,共分为舞台与看台两个主要部分,整个舞台依泰山而建,泰山的雄、奇、险、秀为封禅大典现场营造了无与伦比的壮观宏伟气势。整个舞台与看台从侧面看是一个V字形,舞台最高点为27,米,看台最高位16.5米,舞台与看台形成了一个45°夹角,观众坐在看台上能够享受到完美独特的视觉效果。在观众台上抬头便能看到雄伟的泰山与璀璨的星空。
整个舞台是这个项目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包含了大量的高科技技术。舞台的表面成一个斜坡,最高处27米,表面由六块大型的可开合式LED显示屏组成,泰山封禅大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户外LED开合屏幕式山水实景演出项目。整个舞台共有148个台阶,面积550平方米,看台共有2756个座位,占地3300m²。整个演出过程中时长80分钟,伴随着16次高难度LED屏开合,穿越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五个朝代的封禅场景金戈铁马——秦、儒风雅乐——汉、盛唐气象——唐、艺术王朝——宋、康乾盛世——清,500个演员,多达5000套服装,真实演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的市井文化以及古代帝王封禅时的壮观景象。
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
作者:周郢仝晰纲
来源:《走向世界》2011年第01期
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或其它山岳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活动,以在泰山上举行的次数最多、规模最大,所以人们经常将封禅和泰山联系起来,称为泰山封禅。所谓封,就是在泰山极顶筑坛祭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筑坛祭地。其实质是将政治与信仰融为一体用以沟通天人之际的国家祭祀大典,历史上共有泰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6位帝王,先后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刻石封松:秦始皇封禅
《史记·封禅书》说“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是说帝王取得大的成功,就要告之天地,以感谢天佑地助。秦始皇统六国后,自以为功德贯世,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功绩,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公元前219年),便沿着驰道东巡,登临泰山,举行了有史以来得第一次泰山封禅。
始皇东巡先至峄山,召集齐鲁儒生博士70人讨论封禅事宜。诸儒意见不一。始皇认为所议乖异,难以实施,遂废绌儒生,自出心裁。他命开辟车道,从泰山之阳登上山巅,立石表封,行割礼再从山阴下山,禅于梁父山。
始皇登临山顶后,命丞相李斯篆书刻石,立于岱顶玉女池旁,以纪功德。又于岱顶竖立“秦阙”,以示受命于天。《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载始皇登泰山_时,“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万大夫。”五大夫系秦二十爵中之第九等,始皇借此向世人昭示君权罕上,君权无限。秦代封禅将远古简朴的祭天礼仪演绎成为了“政教合一”的受命就职大典,从而扩大了封禅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其神圣性,同时也开创了后世帝王屡次封禅泰山之先河。
泰山封禅史
泰山封禅史
封禅和朝拜泰山,载入史册的是从秦始皇开始,秦二世、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其中汉武帝七次东巡登封泰山。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后改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上岱顶。自帝王登封泰山以来,历朝正史均有记载。限于时间,我们课上会对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封禅的皇帝以及封禅最多的帝王介绍详细一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秦始皇封禅
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46年立为秦王,后来由于采纳了李斯等“灭六国、成一统”之计,统一了六国,公元前221年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接着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取消分封,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建驰道等。一方面他自以为统一大业告成,必须夸耀于天下;另一方面又感到东方六国的反抗势力并没平息,认为“东南有天子气”,决心“东游以压之”。于是在即帝位的第三年,公元前219年率群臣自咸阳出发,跋涉几千里东巡郡县,秦始皇一行先到峄(yi四)山,在山上立石铭记秦之功业。向齐鲁人士明确展示秦朝的千古功勋,表示自己在功业上已具备封禅资格之后,秦始皇来到泰山脚下,召集齐鲁儒生博士70多人,商议封禅大典的具体仪式。后登封泰山依照“五德终始”理论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泰山封禅大典。
那么秦始皇为何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封禅泰山的帝王?(泰山封禅说为何被秦始皇所接受并如何付诸实践的?)
这要先从秦国历史谈起。
秦国的祖先不同于其他诸侯国,而是直到秦襄公七年即公元前771年,始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侯。至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但直到孝公时代"秦僻(pi)在雍(yong)州,不与中国诸侯会盟,夷翟遇之"。于是下决心变法图强。武王曾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这种被东方诸侯国卑视的遭遇深深埋藏于历代秦国统治者的心里,成为他们励精图治、蚕食诸侯、最终兼并天下的动力,也成为拥有天下后发泄私愤、炫耀功绩的必然选择。因此,秦始皇得天下后,一方面企图毁灭所有的鄙视自己的痕迹。发泄多
泰山封禅大典的前世今生
泰山封禅大典的前世今生
大道通天。
6366级台阶稳稳上升,从山脚直通泰山玉皇顶。在古人眼中,这里是直接能与天对话的地方。巍巍泰山拔起于平原、丘陵之上,立于东海之滨,是东方最高的山。东方主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为五岳之宗,又名岱宗。
泰山素以“五岳独尊”名扬天下,又以“天下名山第一"独占鳌头。除去地理造化之外,泰山的显赫与历代帝王在泰山进行的一种旷世大典密不可分。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活动?能让帝王亲躬,能使泰山备受推崇?
这就是—-封禅!
封禅,是一种表示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泰山封禅,便赋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认、证明白已是“天子"的神圣意义。并非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到泰山封禅。只有国家统一、功德卓著的帝王,在得到上天赐予的吉祥“符瑞”以后,才有资格到泰山封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着文武百官,登顶泰山举行了第一次封禅大典.自秦汉至清,共有12位皇帝登泰山封禅或者祭祀,他们给泰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气韵。然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历史上的赫赫君王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关于帝王们在泰山举办的旷世封禅仪式,已经沉淀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只有凭借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宏大的想象力,才能重现。这一自清乾隆皇帝之后就绝版的盛大典礼,而今借助现代化、高科技的表演手段,重现封禅盛事,激活人们关于盛世王朝的历史记忆.
2010年5月,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在泰山东麓天烛峰脚下震撼上演。这里曾是秦始皇登泰山封禅御道的起点。夜幕降临,灯光打亮了远处巍巍的玉皇顶。在特殊的灯光效果下,有148级台阶的阶梯式舞台与远山连为一体,浑然便是帝王登泰山的台阶。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与武则天、宋真宗、康熙大帝,中国5个最强盛朝代的6位皇帝,依次登台。或威赫或祥和、或绚烂或雅致的封禅仪式,勾勒出中国历史的轮廓。500名演员,2400多个角色,5000套霓裳华服,中国不同时代的音乐和舞蹈,展示着不同时代中国的风貌和文化气韵。80分钟的演出,穿越了2000年的历史时空。
泰山封禅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西 汉 武帝刘彻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封泰山、祠明堂
封泰山、祠明堂 封泰山、禅蒿里山 封泰山、禅石闾山 封泰山、祠明堂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光武帝刘秀 东 汉 章帝刘烜 安帝刘祜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 元和二年(公元85年)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
封泰山、禅石闾山
封泰山、禅石闾山 封泰山、禅梁父山 柴祭泰山、祠明堂 柴祭泰山、祠明堂
隋
文帝杨坚 高宗李治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为坛设祭泰山 封泰山、禅社首山
唐
玄宗李隆基
宋 真宗赵恒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封 禅 ·
概 述
Mountain Worship (Feng Shan) The ceremony of mountain worship is unique old courtesy [‘kɜːtɪsɪ](礼仪) of Mount Tai, which forms the important element of apotheosis [ə,pɒθɪ’əʊsɪs](崇拜 ) and godliness for Mount Tai. Because the ceremony was held by emperors of each dynasty, it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and had far-reaching influence. From the legendary pre-historical period to Emperor in Song Dynasty, “Feng Shan” was a continuous traditional rite through primeval society to feudalized society.
观《中华泰山 封禅大典》有感 壮哉封禅大典
观《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有感壮哉封禅大典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是今年首都民间文化的一场盛大仪式,也是首次以古典的艺术表演形式来缅怀山西古禅宗建设者和传承者。这场仪式颇有壮观,封禅仪式一开始,一个个出现的传统服饰的走秀令人叹为观止,这位祭祖者又一次用他那强烈的信念彰显传统文化的精神,使我们都秉持着守信待人,本我行善的行为准则,向此祭祖者致敬。
下一个场景是传统的跪拜,祭台迎接着传统的火炬,把释尊的炉心和认真信仰的精神传递给了所有的人,令人沉思,可以体会到释尊的宽怀大义与亲近关爱,深邃而广泛的精神震撼着我们,也让我们明白了佛教无穷的恩泽,令人心服口服,俯首称赞。
最后一个场景是全禀堂,封禅仪式在拜佛大典中进行,一袭红衣、一朵佛灯、一片蓝天,喜气洋溢、梵音缭绕,一缕瞬间的虔诚与佛像,把封禅仪式推向更高的境界,此刻此光是普天同庆的狂欢,整个盛大场景似乎都在祭祖者眼中,令人感叹。
总而言之,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的闹天宫壮美令人震撼,不仅是仪式的规范及字面的礼仪,仪态的高贵,更重要的是禅宗的传统文化,令我深刻认识到保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努力传承,未来能使它更加发扬光大。
泰山的历史故事-唐玄宗封禅泰山轶事
泰⼭的历史故事-唐⽞宗封禅泰⼭轶事
⼈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可见泰⼭在古⼈⼼中的地位⾮同⼀般。古代贤明的皇帝的最⾼荣誉就是封禅于泰⼭,关于泰⼭的历史故事也不得不说,⼩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唐⽞宗封禅泰⼭轶事
唐⽞宗是唐代的第六位皇帝,在位44年。他即帝位之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形成了唐朝以来国家兴盛的⼜⼀个⾼潮,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上书⼒请⽞宗东封泰⼭。⽞宗经过⼀番谦让之后,欣然⾸肯,于公元725年12⽉16⽇到泰⼭举⾏了封禅⼤典。
据说,以前的帝王登封泰⼭,如果是顺承运,功绩显赫,则会出现诸多祥瑞之兆;如果是⽆德⽆能,不能顺应天时治理天下,则会出现诸多凶象。⽽⽞宗皇帝登封泰⼭时,虽有功于天下,天⽓却屡屡变化,给他带来了诸多的烦恼,这⼤概是上天对⽞宗以后沉迷酒⾊、荒废朝政的警⽰。
当时,⽞宗皇帝东封泰⼭,单就仪仗队伍前的马队,就以每种颜⾊的马1000匹作为⼀个⽅队,交错排列,远远望去就像彩云绣锦,可见规模之⼤,盛况空前。当⼤队⼈马浩浩荡荡来到泰⼭西侧的时候,突然东北风⼤作,从中午⼀直刮到晚上,随从⼈员住的帐篷被风撕破,⽀撑帐篷的柱⼦也被吹折。
官员们因此⼗分恐慌,乱作⼀团。
封禅使张说本来就为封禅之事忙得焦头烂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更使他⼿⾜⽆措。为了稳定⼈⼼,他不得不出来打圆场说:“⼤家不要慌张,皇上是天⼦,如今御驾出宫,定会惊天动地,这是东海之神来接皇上封禅的。”
张说的搪塞,才使⼤家的⼼稍稍平静下来,及⾄来到泰⼭脚下,天果然变得丽⽇晴和。但是,到了⽞宗斋戒沐浴的晚上,天空突然⼜狂风⼤作,寒⽓彻⾻。天⽓的再度变故,不禁使⽞宗⼼神不宁。他停⽌饮⾷,肃⽴夜露之下,直⾄夜半。
泰安封禅大典
泰安封禅大典
泰安封禅大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历史仪式,也是中国封禅制度的一个典型代表。它起源于汉代,兴盛于明清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泰安封禅大典的起源、历史演变、具体流程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起源
泰安封禅大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汉武帝因为长期战争的疲惫,希望能够通过封禅仪式来表达对大地的感恩,以求社稷安宁和国家繁荣。于是在泰山山腰修建了将近百里长的“封禅道”,并在山上修建了封禅台,以进行封禅仪式。后来,泰山的封禅大典逐渐成为中国封禅仪式的标杆。
二、历史演变
泰安封禅大典在隋唐时期达到巅峰。当时的皇帝每年都要亲自前往泰山进行封禅,以寻求国家安宁和吉祥如意。封禅大典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天子、百官、士庶共同参与其中。唐代以后,封禅大典逐渐式微,但在明清时期重新兴盛起来。
明代时,泰山封禅大典成为了明代官方礼仪的核心之一。明朝皇帝每年都会派遣官员到泰山进行封禅,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对国家繁荣的祈求。清代时,封禅仪式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皇帝亲
自前往泰山,而且在天子未能亲自前往的年份,也会派遣大臣代表
皇帝进行封禅。
三、具体流程
泰安封禅大典的流程繁复而庄严。在封禅大典的前一天,先要进行
净身礼,即剃头、洗澡、更换洁净的衣服。封禅大典当天,天子或
代表天子的大臣会登上泰山封禅台,向泰山神像行礼。之后,会在
泰山上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包括焚香、行拜礼、奠酒、上表等。
仪式结束后,还会进行盛大的宴会和演出,以庆祝封禅仪式的成功。
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泰安封禅大典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封禅
帝王泰山封禅的意思
帝王泰山封禅的意思
帝王泰山封禅是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通常包括前往泰山进行祭祀和禅让的仪式。这个仪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禅祭祀,是古已有之的礼仪。
封禅中的“封”指的是在泰山上筑坛祭天,表达对上天的感激和敬意,而“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山上设坛祭地,寓意着对大地的敬重和感恩。这个仪式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向天地神灵祈福的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展示帝王权威、政治稳定和国家强盛的象征。
在封禅仪式中,帝王通常会登上泰山之巅,设立祭坛,献上供品和祭文,表达对上天的敬意和祈求。同时,他们还会在泰山下的小山丘上设坛祭地,感谢大地的滋养和保佑。整个仪式十分庄重、肃穆、神圣,不仅展示了帝王的虔诚和敬畏之心,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期望和祝愿。
除了祭祀天地之外,封禅仪式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政治仪式,如音乐、舞蹈、诗歌朗诵等。这些活动旨在展示国家的文化底蕴和政治稳定,同时也为帝王树立了权威和形象。
总之,帝王泰山封禅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的礼仪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方式,更是一种展示国家实力和政治稳定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都曾进行过封禅仪式,以祈求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禅的条件
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来封禅,据考证,它的条大体 体是这样规定的,基本上是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更朝换代国家统一。 第二个条件是帝王在位的时候必须有政绩,政绩卓著, 要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第三个条件就是必须有祥 瑞出现。 (反例:春秋齐桓公)
泰山封禅的影响
封禅是原始崇拜与原始统治结合的产物。 它的制度化,表明了原始国家雏形的出现。 这种宗教仪式,使生活在黄河领域的部落 逐渐形成了朦胧的民族意识,培养了共同 体的向心力、凝聚力,为这一地区最终进 入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进行了神 学和世俗的政治准备,完成了文化和意识 的铺垫。
封禅历史
《史记〃封禅书》说明了“自古受命帝 王,曷尝不封禅”、“厥旷远者千有馀载, 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 得而记闻云”,然后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 始记起,并在文章中间引用《管子〃封禅 篇》的“……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 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 云……”,由此可见,封禅之仪在“三皇 五帝”时便已有之。
作为泰山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封禅, 实质上是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帝王强调君 权神授的一种政治手段。
封禅来源
封禅来源于人类的原始崇拜 , 它是人类最早的 准宗教形式之一。而泰山崇拜主要是由太阳崇拜、 东方崇拜、大山崇拜结合在一起。太阳为世上万 物带来光明、温暖和生命,人类自古就有太阳崇 拜。 太阳升起于东方,所以东方就是万物发育、 阴阳交替之所,于是又产生了东方崇拜。在山区, 大山往往成为崇拜的对象,即大山崇拜。在地理 位臵上,泰山位于神州大地的东方,因此就成为 历代帝王与天对话的最佳场所 。
原因三:神话传说
远古传说泰山是开天祖神盘古的头颅所化,所以泰山就 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更 是被称为:冀近神灵之地。(“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 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史记集结》) 而另一传说,五岳即五天柱,而泰山则是东天柱----不 周山。 共工触折不周山,导致洪水泛滥则可以与黄河流域的洪 水相挂钩,这样一来女娲补天的 而在当时人们还处于神灵崇拜的的阶段,泰山的地位不 可撼动,理所当然的成了中华民族先民的神山。 因此泰山被视作太阳初生万物发育之地。(昊天族氏)
原因四:帝王推崇。 原因四:神话传说
泰山形体以雄伟高大 为基调,这种阳刚之美, 往往和国家、社稷相连, 而成为国家稳定、社稷牢 固的象征。而历代帝王的 封禅祭祀活动,更把泰山 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加上传统的宗教意识,使 泰山不仅成为封建统治者 的强有力的庇护者,而且 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护佑 者。
“禅”是在泰山下扫除一片净土,在 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的功绩。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 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史记》
封禅的含义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 祭祀天地神的礼仪活动,表达对浩荡天恩 的感激;酬谢大地之神对万物苍生的恩赐 。
封禅的意义
汉代班固《 白虎通义 》说:“王者受命, 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 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 太平也。”《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 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似乎 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表示帝受命于天,向天告太 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报告帝王的 政绩如何显赫。
封禅为何选泰山?
原因一:文明中心。
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这里气候 温润,土地肥沃,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及古 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如黄河文明)几千年以来,这 里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泰山成了东 方文明的代表! “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 泰山雄伟壮阔,具 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时期。 数千年来,先后有远古七十二君王及封建时代的十 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封禅大典每朝每代皆有不同,但 相同的一点是规模浩大。
原因二:地理位臵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它北倚燕山、太行山, 南到长江,西靠华山、伏牛山和源远流长的黄河, 东到烟波浩淼的大海,在这个广袤的土地上,泰 山踞高临下,一柱擎天,成为万里原野上的“东 方一柱”,有拔地通天之势,也有擎天捧日之姿。 泰山位于古神州大地的东方,而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东方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说,是地理 位臵造就了泰山的封禅文化!
古帝Biblioteka Baidu禅
封禅是古代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古人 认为群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 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代于泰山封 禅的有七十二代的帝王,著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 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 王等十二个,都是受命之后才举行封禅仪式的。传说他 们那时候封禅,有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种种祥瑞不召 而至。
“五岳独尊”的泰山
泰山,古称东岳, 又名岱山,位于山 东省部,绵亘于济 南、泰安、莱芜、 淄博四市之间,东 西长约200公里,南 北宽约50公里,方 圆426平方公里,主 峰玉皇顶(又称天 柱峰)海拔1532.7 米。
什么是封禅?
“封”是在泰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 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
OVER
BYE
封禅文化使泰山变成了历史文化名山。从自 然的角度看,泰山在名山中的自然之美并不是最 出众的。泰山海拔1532.7米,在中国大山中排行 16,在五岳中屈居第三。但由于历史上历朝皇帝 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 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泰山才逐渐 演化成为中国的的“国山”,从而在名气上凌驾 于其他名山之上。假设泰山没有了历朝皇帝的顶 礼膜拜,仅凭自然景色,很难称得上 “圣山” 和“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