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 胸部评估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肺下界叩诊方法
• 肺下界异常
45
叩诊
• 生理情况:体型、妊娠。 • 病理情况:
• 两侧肺下界下降:见于肺气肿、腹腔脏器下垂 • 两侧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肺纤维化、 气 腹、腹水、腹腔巨大肿块、肝脾肿大等
46
叩诊
3、肺下界移动度叩诊
叩诊方法: 正常范围:约为6-8厘米
意义:
一侧移动度减少:一侧胸腔积液、气胸、肺 不张、肺纤维化、胸膜粘连、肺炎
32
触诊
(二)语音震颤
评估方法 影响语颤的因素
33
触诊
1、形成机制:
被检查者发出的语音 声波,沿着气管、支气管 及肺泡,传到胸壁引起共 鸣的震动,用手掌可触及, 称为触觉语颤(或语音震 颤)
34
触诊
2、检查方法:
两手掌或尺侧量缘 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
“一”或“啊”,两手交 替对比 前壁—侧壁—后背 注意有无单侧、双侧或 局部的增强减弱或消失
第四节 胸壁和胸廓评估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二、胸壁、胸廓 三、乳房
1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一)骨骼标志 (二)自然陷窝 (三)人工划定的垂直线
2
胸部的体表标志
(一)骨骼标志
胸骨 :胸骨柄、胸骨角 、剑突 腹上角 肋骨和肋间隙 脊柱棘突:第七颈椎 肩胛骨 :肩胛下角
3
4
胸部胸后部骨分性区及标前志骨性标志
双侧移动度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肺气肿
触诊
17
胸壁、胸廓和乳房 (三)乳房检查
视诊
• 对称性 • 乳房皮肤 • 乳头:注意位置,大小,对
称性,有无内翻等
18
胸壁、胸廓和乳房
(三)乳房检查
触诊 • 体位
• 乳房的四个象限
• 顺序: 先健后患、由浅至深
外上 外下 内上 内下
• 触诊内容:质地与弹性,压痛,包块
19
20
右侧乳房触诊顺序
25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一)呼吸运动:
通过膈肌及肋间肌完成。 (1)呼吸运动类型 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2)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 呼气性呼吸困难 混合性呼吸困难 (3)膈反常运动 吸气时腹上角内陷,呼气
时外凸。
吸气性呼吸困难 三凹征 26
视诊
(二)呼吸频率 •正常:16~20次/分 •异常
8
9
10
二、胸壁、胸廓
(一)胸壁 1、胸壁静脉
2、皮下气肿 :捻发、握雪感。 3、胸壁压痛 :胸骨下端明显压痛、 叩痛见于白血病人。 4、肋间隙
11
上腔静脉 阻塞时,自 上而下; 下腔静脉 阻塞时,自 下而上。
12
(二)胸廓
正常胸廓外形 :
异常胸廓:
1、扁平胸 :瘦长体型、肺结核
2、桶状胸: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5
胸部的体表标志
(二)自然陷窝
1.胸骨上窝 2.锁骨上窝 3.锁骨下窝 4.肩胛上区 5.肩胛间区 6.肩胛下区
6
胸部的体表标志 (三)垂直线标志
前壁: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胸骨旁线 4.锁骨中线
侧壁:
1.腋前线 2.腋后线 3.腋中线
后壁:
1.肩胛下角线 2.后正中线
7
体表标志 胸部分区及前骨性标志 胸部后骨性标志
增快:大于24次/分 ——发热、贫血、甲亢等 减慢:小于12次/分——颅内高压、镇静剂过量
27
28
视诊
呼吸深度
•正常:适中 •异常:
呼吸浅快:见于肺炎、胸膜炎、呼吸肌麻痹 深大呼吸(Kussmaul):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等
29
视诊
(三)呼吸节律
• 正常:静息状态整齐而均匀 • 异常: 潮式呼吸(Cheyne-Stokes):
触到胸膜摩擦感时,也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39
肺的叩诊 叩诊
•正常肺部叩诊音 •异常肺部叩诊音 •肺界的叩诊
40
叩诊
(一)叩诊的方法与顺序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叩诊顺序:
前胸、侧胸、背部 从上而下、由外向内、
两侧对比 逐个肋间进行
41
叩诊
(二)正常的肺部叩诊音
1.肺部叩诊音——清音 2.肺组织覆盖心脏,肝脏 等实质脏器部位——浊音 3.左下胸部——鼓音 4.心脏、肝脏——实音
间停呼吸(Biots) 叹息样呼吸
30
触诊
1、胸廓扩张度 2、语音震颤(触觉语颤) 3、胸膜摩擦感
31
触诊
(一)胸廓扩张度
• 方法 • 异常:
单侧扩张度降低: —— 一侧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等
双侧扩张度降低: —— 肺气肿、双侧胸膜炎或呼吸肌麻痹
双侧胸廓扩张度增强: —— 发热、代酸、大量腹水等
21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检 查 要 领:
22
第五节 肺脏评估
评估方法: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23
肺
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温暖,光线充足 2.体位:坐位或卧位,暴露胸壁 3.顺序:自上而下,从前到后,左右对比 4.物品准备:听诊器,笔,尺
24
视诊
1.呼吸运动 2.呼吸频率、深度 3.呼吸节律
3、佝偻病胸:串珠胸,肋膈沟,漏斗胸,鸡胸
4、胸廓局部隆起:心包积液、主动脉瘤、心脏明显
增大
5、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脊柱的前后凸、侧凸
6、胸廓变形:一侧膨隆或凹陷
13
14
15
16
胸壁、胸廓和乳房
(三)乳房检查
• 检查前准备:
1 光线充足 2 坐位或仰卧位 3 充分暴露胸部
• 评估内容: 视诊
35
触诊
3、影响语颤的因素:
发音的强弱与语调高低 胸壁的厚薄等 气管及支气管通畅与否 邻近脏器、组织密度
36
4、病理性语颤增强
凡能增强声波传至胸壁的病理情况下,皆可出 现语颤增强,主要见于:
肺组织实变:如大叶肺炎、肺梗死 压迫性肺不张: 肺空洞:如靠近胸壁的大空洞(与支气管相
42
叩诊
(三)肺部定界叩诊
肺上界叩诊
肺下界叩诊 肺下界移动范围
43
叩诊
1、肺上界叩诊
肺上界叩诊方法: 肺上界异常: 上界变窄、叩浊音
肺结核所致的肺尖浸润、肺纤维化、肺萎缩 双侧上界增宽、过清音
阻塞型肺气肿
44
叩诊
2、肺下界叩诊 • 正常肺下界:
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
腋中线——第8肋间隙
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隙
通)或周围有炎性浸润(肺脓肿) 37
影响语颤的因素
5、病理性语颤减弱
凡任何阻碍声波传至胸壁者,均可引起语颤 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
-声波传导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 -肺泡内含气过多:如肺气肿 -声波传出障碍:胸腔积液、气胸、胸膜
增厚粘连
38
触诊
(三)胸膜摩擦感 正常:无胸膜摩擦感
异常:
胸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时,可在胸壁上触到 两层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
• 肺下界异常
45
叩诊
• 生理情况:体型、妊娠。 • 病理情况:
• 两侧肺下界下降:见于肺气肿、腹腔脏器下垂 • 两侧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肺纤维化、 气 腹、腹水、腹腔巨大肿块、肝脾肿大等
46
叩诊
3、肺下界移动度叩诊
叩诊方法: 正常范围:约为6-8厘米
意义:
一侧移动度减少:一侧胸腔积液、气胸、肺 不张、肺纤维化、胸膜粘连、肺炎
32
触诊
(二)语音震颤
评估方法 影响语颤的因素
33
触诊
1、形成机制:
被检查者发出的语音 声波,沿着气管、支气管 及肺泡,传到胸壁引起共 鸣的震动,用手掌可触及, 称为触觉语颤(或语音震 颤)
34
触诊
2、检查方法:
两手掌或尺侧量缘 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
“一”或“啊”,两手交 替对比 前壁—侧壁—后背 注意有无单侧、双侧或 局部的增强减弱或消失
第四节 胸壁和胸廓评估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二、胸壁、胸廓 三、乳房
1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一)骨骼标志 (二)自然陷窝 (三)人工划定的垂直线
2
胸部的体表标志
(一)骨骼标志
胸骨 :胸骨柄、胸骨角 、剑突 腹上角 肋骨和肋间隙 脊柱棘突:第七颈椎 肩胛骨 :肩胛下角
3
4
胸部胸后部骨分性区及标前志骨性标志
双侧移动度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肺气肿
触诊
17
胸壁、胸廓和乳房 (三)乳房检查
视诊
• 对称性 • 乳房皮肤 • 乳头:注意位置,大小,对
称性,有无内翻等
18
胸壁、胸廓和乳房
(三)乳房检查
触诊 • 体位
• 乳房的四个象限
• 顺序: 先健后患、由浅至深
外上 外下 内上 内下
• 触诊内容:质地与弹性,压痛,包块
19
20
右侧乳房触诊顺序
25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一)呼吸运动:
通过膈肌及肋间肌完成。 (1)呼吸运动类型 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2)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 呼气性呼吸困难 混合性呼吸困难 (3)膈反常运动 吸气时腹上角内陷,呼气
时外凸。
吸气性呼吸困难 三凹征 26
视诊
(二)呼吸频率 •正常:16~20次/分 •异常
8
9
10
二、胸壁、胸廓
(一)胸壁 1、胸壁静脉
2、皮下气肿 :捻发、握雪感。 3、胸壁压痛 :胸骨下端明显压痛、 叩痛见于白血病人。 4、肋间隙
11
上腔静脉 阻塞时,自 上而下; 下腔静脉 阻塞时,自 下而上。
12
(二)胸廓
正常胸廓外形 :
异常胸廓:
1、扁平胸 :瘦长体型、肺结核
2、桶状胸: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5
胸部的体表标志
(二)自然陷窝
1.胸骨上窝 2.锁骨上窝 3.锁骨下窝 4.肩胛上区 5.肩胛间区 6.肩胛下区
6
胸部的体表标志 (三)垂直线标志
前壁: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胸骨旁线 4.锁骨中线
侧壁:
1.腋前线 2.腋后线 3.腋中线
后壁:
1.肩胛下角线 2.后正中线
7
体表标志 胸部分区及前骨性标志 胸部后骨性标志
增快:大于24次/分 ——发热、贫血、甲亢等 减慢:小于12次/分——颅内高压、镇静剂过量
27
28
视诊
呼吸深度
•正常:适中 •异常:
呼吸浅快:见于肺炎、胸膜炎、呼吸肌麻痹 深大呼吸(Kussmaul):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等
29
视诊
(三)呼吸节律
• 正常:静息状态整齐而均匀 • 异常: 潮式呼吸(Cheyne-Stokes):
触到胸膜摩擦感时,也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39
肺的叩诊 叩诊
•正常肺部叩诊音 •异常肺部叩诊音 •肺界的叩诊
40
叩诊
(一)叩诊的方法与顺序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叩诊顺序:
前胸、侧胸、背部 从上而下、由外向内、
两侧对比 逐个肋间进行
41
叩诊
(二)正常的肺部叩诊音
1.肺部叩诊音——清音 2.肺组织覆盖心脏,肝脏 等实质脏器部位——浊音 3.左下胸部——鼓音 4.心脏、肝脏——实音
间停呼吸(Biots) 叹息样呼吸
30
触诊
1、胸廓扩张度 2、语音震颤(触觉语颤) 3、胸膜摩擦感
31
触诊
(一)胸廓扩张度
• 方法 • 异常:
单侧扩张度降低: —— 一侧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等
双侧扩张度降低: —— 肺气肿、双侧胸膜炎或呼吸肌麻痹
双侧胸廓扩张度增强: —— 发热、代酸、大量腹水等
21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检 查 要 领:
22
第五节 肺脏评估
评估方法: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23
肺
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温暖,光线充足 2.体位:坐位或卧位,暴露胸壁 3.顺序:自上而下,从前到后,左右对比 4.物品准备:听诊器,笔,尺
24
视诊
1.呼吸运动 2.呼吸频率、深度 3.呼吸节律
3、佝偻病胸:串珠胸,肋膈沟,漏斗胸,鸡胸
4、胸廓局部隆起:心包积液、主动脉瘤、心脏明显
增大
5、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脊柱的前后凸、侧凸
6、胸廓变形:一侧膨隆或凹陷
13
14
15
16
胸壁、胸廓和乳房
(三)乳房检查
• 检查前准备:
1 光线充足 2 坐位或仰卧位 3 充分暴露胸部
• 评估内容: 视诊
35
触诊
3、影响语颤的因素:
发音的强弱与语调高低 胸壁的厚薄等 气管及支气管通畅与否 邻近脏器、组织密度
36
4、病理性语颤增强
凡能增强声波传至胸壁的病理情况下,皆可出 现语颤增强,主要见于:
肺组织实变:如大叶肺炎、肺梗死 压迫性肺不张: 肺空洞:如靠近胸壁的大空洞(与支气管相
42
叩诊
(三)肺部定界叩诊
肺上界叩诊
肺下界叩诊 肺下界移动范围
43
叩诊
1、肺上界叩诊
肺上界叩诊方法: 肺上界异常: 上界变窄、叩浊音
肺结核所致的肺尖浸润、肺纤维化、肺萎缩 双侧上界增宽、过清音
阻塞型肺气肿
44
叩诊
2、肺下界叩诊 • 正常肺下界:
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
腋中线——第8肋间隙
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隙
通)或周围有炎性浸润(肺脓肿) 37
影响语颤的因素
5、病理性语颤减弱
凡任何阻碍声波传至胸壁者,均可引起语颤 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
-声波传导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 -肺泡内含气过多:如肺气肿 -声波传出障碍:胸腔积液、气胸、胸膜
增厚粘连
38
触诊
(三)胸膜摩擦感 正常:无胸膜摩擦感
异常:
胸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时,可在胸壁上触到 两层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