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导学案1.2《祝福》学案

合集下载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选修课,文学欣赏与鉴赏需要我们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中,小说《祝福》是一篇读来令人深思、感慨良多的作品,下面介绍一份优秀的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与主题。

2. 理解作品中体现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

3. 学会提取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和概括性语言。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祝福》的作者与背景介绍2. 《祝福》的故事情节3. 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与阐释4. 文学鉴赏:人物塑造、描写手法、语言运用等5. 小说主题的探讨与评论三、教学过程:1. 静态阅读:让学生用10分钟阅读小说《祝福》,要求细读和静态欣赏。

学生只有在了解故事情节之后才能更好地掌握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

2. 解读小说:当学生进行了初步的阅读之后,要对小说进行解读。

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在小说中要讲述什么?(2)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谁?(3)不同人物的角色与作用分别是什么?(4)小说中的方法和手法有哪些?(5)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阐述自己的见解,思考如何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小说。

3. 讨论小说:老师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种方法来解释小说,然后让各小组相互讨论自己的理解与见解。

学生们可以就小说的某些方面进行辩论和讨论,比如:故事情节,人物描绘或文字描写等。

4. 比较小说与现实:透过小说,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当代中国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以及人性的某些缺陷。

在分析小说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以及其影响。

5. 文学鉴赏:学生可对小说的文学艺术进行分析,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使用、情节的编排、氛围的渲染、结构的布局等。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

《祝福》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学习过程]一、知识积累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二、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小说三要素是、、。

小说的情节包括、、、四部分。

3.文中“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祝福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祝福 导学案

祝福——鲁迅班级:姓名:组名:组别:知识链接:1、“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祝福,意在答一岁之安,祈新岁之福。

那时有这种风俗的地方是不少的,以江南地区而言,一般称作谢年,《越谚》里也有谢年之说,但鲁迅不书“谢年”而写作“祝福”,并且以此为题。

这大约是因为字面上容易被读者理解,含义上也更能突出祥林嫂的悲剧:死于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之下的祥林嫂,是在鲁镇的祝福声中结束她的生命的,鲁四老爷们的“福”,正是祥林嫂的悲剧之所在。

“祝福”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小说的情节线索。

祥林嫂的悲剧是在鲁镇“祝福”喧闹的爆竹声中展示出来的。

2、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38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他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3、《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被摧毁。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颈上的精神枷锁。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鲁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揭示与批判,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产生怀疑,感到失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2祝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2祝福

《祝福》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体会倒叙手法的作用。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体会本篇小说主题,学习分析小说主题的一般方法。

【课前学习】一、文学常识积累:1、《祝福》选自《彷徨》,作者是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呐喊》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野草》,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

3.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二、课文梳理:1.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据此按时间顺序重新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序号情节内容起止段落时间1 序幕鲁镇祝福的气象和鲁四老爷1~2旧历年底祭灶日(腊月二十三)的夜晚2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3~33旧历年底祝福的前一天3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一年的冬初到新年过后十几天(时祥林嫂二十六七岁)4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一个新春(祥林嫂被婆家抢走后没几天)5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1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后又过了两个新年6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112祥林嫂死后(恰巧是)祝福日2.思考: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年龄服饰面貌眼睛初来鲁镇二十六七岁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只是顺着眼再来鲁镇三十来岁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有泪痕,眼光无精神临死之前四十上下头发全白,手拄竹竿,下端开了裂,手提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失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他是一个活物【课堂探究】一、结合课前学习第二题第1小题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性格特点。

一、复习回顾,完成下面相关练习。

(导学)
1、鲁迅的主要代表作品。

①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6部
⑤翻译作品: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找出文中三次描写祥林嫂外貌的语段,完成下表。

(导思)
三、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找出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地方,完成下表。

(导思)
四、训练反馈,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导练)
1、运用本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试着写一段刻画其形象性格特点的文字,并向全班同学展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祝福》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祝福》学案设计
明确: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三、当堂达标
5、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有肖像描写(外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另外还有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字词,释义。
寒暄( ) 送灶( ) 陈抟( ) 朱拓( )荸荠( )
门槛( ) 咀嚼( ) 滓( )炮烙( )窈陷( )
草窠( )蹙缩( )歆享( ) 牲醴( )唾弃( )
蹒跚( ) 一瞥( )驯熟( )俨然( ) 醉醺醺( )
监生( )间或一轮( ) 不更事( ) 形骸( )
新正( ) 倔强( )惴惴( )讪讪( )
二、自主、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简单列出祥林嫂的悲剧一生。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2、阅读全文,结合祥林嫂的悲剧一生,按情节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
明确: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从描写的详略分,有白描和细描。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本文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四、总结 提升:
五、拓展·延伸
补充知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仲zhòng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深冬。夏末。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课《祝福》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课《祝福》 导学案

2.《祝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生平和创作。

2.理解典型环境描写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3.理解祥林嫂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封建宗法思想的对中国妇女的命运造成的根本原因。

【重点难点】1.理解典型环境描写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2.理解祥林嫂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封建宗法思想的对中国妇女的命运造成的根本原因。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生前出版小说集三部、散文集两部、杂文集十五部、通信集一部,文学史著作两部。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背景资料《祝福》创作于1924年,是《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

小说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未完全实现,整个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残酷统治和压迫下,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仍然严重地束缚着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

她们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地束缚着她们的身心。

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在五四运动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

《祝福》就是在这种探索下产生的。

【课前预习】钝.响()陈抟.()悚.然()踌蹰.()负疚.()俨.然()桌帏.()草窠.()蹙.缩()歆.享()牲醴.()搭讪.()唾.弃()烟霭.()镯.子()一瞥.()窈.陷()渣滓.()【学习过程】一、整体把握1.小说《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二、细部探微2.小说中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从祥林嫂初到鲁家至临死前,外貌有哪些变化?结合她的生活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4.祥林嫂是否对生活做过反抗?结合课文总结这一人物形象。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2、教师讲解: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 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 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 而是她的自发反抗, 她要摆脱这任人宰 割的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 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 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 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松一口气。但 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我们继续研读。 三、 1、明确: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 品味和取笑的材料。 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 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 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2、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 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前面第一次来 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 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讨论归纳: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 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 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 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 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 镇上的人们 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 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 这些, 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 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 要忍受巨大的精 神压力。 4、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 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 12 元鹰洋去捐门槛,是 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 她要顽强地活下去, 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 所 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 眼光也分外有神”, 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 运了。 5、讨论归纳: 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 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 可四 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 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 ”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 阻断了祥林 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祝福》学案(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预习作家作品以及文中重点字词预习内容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少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3、《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下来汇总到各学习小组组长手中,由各组组长挑选疑问最多的问题交给老师。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学习重难点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小说采用什么记叙方式?点拨:2、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点拨:3、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4、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课文排版时已将情节自然分明,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并标示在课文中相应位置。

情节内容记叙顺序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探究二、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

点拨:开放话题畅所欲言1、有人说祥林嫂“没有春天”,你认为呢?试以课文为依据简要说明之。

点拨:祥林嫂也有过“短暂的春天”。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点拨:三、反思总结(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祝福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祝福 导学案

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三维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3.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一、自主学习: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3、字义识记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4、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二、合作探究: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年谱。

三.布置作业:1、以“___________的她(他)”为题,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段描写人物肖像的文字,要抓住人物某一典型特征,通过其前后的变化,反映主题。

字数200字左右。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习效率如何?还有哪些不懂?《祝福》导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体会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2.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祝福1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祝福1 导学案

2 祝福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命运的因素与社会根源。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因素与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小说情节的学习;第二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三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环境描写的赏析。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学习重点1、梳理小说的情节。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1、梳理小说的情节。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高一必修三祝福导学案

高一必修三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祝福》学案5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体会祥
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
学习重点: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情节,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

学习过程:
一、交流感知
1、自出文学常识(提示:从作家、作品角度出题,题跟答案用不一样颜色的笔写出来)
2、标读词语中加点字。

⑴、朱拓()(2)、渣滓()(3)、炮烙()()(40)、踱步().....
(5)、唾弃( ) (6)、暂时()(7)、歆享()(8)、钝响()(9)、间或()(10)、.....
悚然( ) (11)、踌蹰()()(12)、不更事()(13)、尘芥()(14)、脸颊()......
(15)、荸荠( )(16)、驯熟()(17)、桌帏()(18)、咀嚼()(19)、拗不过()......( 20)、蹙缩().
二、研读共品
1、快速浏览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序幕:鲁镇准备祝福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尾声:思考:。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

《祝福》学案鲁迅【阅读重点】1.熟悉故事情节,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联系人物命运,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方法点拨】1.从理清线索把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特征出发重点把握祥林嫂的性格特征;2.从揣摩故事发生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着眼,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课文探讨】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她不是鲁镇人。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限,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二)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

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高二语文必修3《祝福》导学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必修3《祝福》导学案及解析

特点
6.(1)自述阿毛之死,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
(2)与柳妈的对话
4
(3)与“我”的对话
播种希望,收获美好。
7. 细节描写
8. 动作描写 文中同样用了很多的动作描写,试以“祥林嫂再到鲁镇”这部分为例,说说动作描写表现了祥 林嫂怎样的心理变化?
9. 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二、自主探究(主题) 研讨祥林嫂的死因,并分析鲁四老爷等其他人物形象 讨论:A. 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 B.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C. 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 鲁四老爷: 柳妈: 鲁镇上的人们: “我”: A: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 B: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 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
2
播种希望,收获美好。
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
序。“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1
播种希望,收获美好。
第 2 课 祝福 导学案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 文学运动的基石。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从 1927 年到 1936 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 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 专集中。 2.背景介绍 《祝福》发表于 1924 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 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 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 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 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五 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 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 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3.相关知识 (1)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从唐朝的极盛逐渐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 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 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 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 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 性的地步。 (2)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祝福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祝福导学案

2 祝福本课话题——同情心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

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本应对祥林嫂赋予同情心的鲁镇人,拿出的不是同情心,而是用揭露祥林嫂的伤疤来作为他们生活的调味剂。

这就更进一步表现出当时社会中同情心的稀缺。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同情心,是人类美好而善良的情感,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它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它又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尊重。

同情心,让阴霾的天空阳光灿烂;同情心,让受伤的心灵感受抚慰;同情心,使弱小变得坚强;同情心,使卑微变得伟大……1.杜甫忧民杜甫用利剑一般的笔抒写百姓的辛苦贫困,用火一般的诗篇燃尽封建制度的腐朽。

他怀着一颗赤诚的同情心,用人生的力量高喊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时代强音。

2.法国人培养孩子同情心法兰克福的一个孩子粗暴驱赶上门乞食的流浪者,家人特意召开了家庭会议,严肃、耐心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同样享有人的尊严。

孩子从中明白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准。

——尼采同情是你所能给别人的最佳礼物。

——马尔登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的期间。

——冰心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启发的一种感情的反映。

——孟德斯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悚.然( ) 俨.然( ) 忌讳.( ) 尘芥.( ) 荸.荠( ) 山墺.( ) 草窠.( ) 驯.熟( ) 讪.讪( ) 怔.怔( ) 渣滓.( ) 唾.弃( ) 窈.陷( ) 惴.惴( ) 歆.享( ) 牲醴.( ) 蹒跚..( )( ) 踌蹰..( )( ) 【答案】 s ǒng y ǎn hu ì ji è b í ào k ēx ùn sh àn zh èng z ǐ tu ò y ǎo zhu ì x īn l ǐ p án sh ān ch óu ch ú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拓⎩⎪⎨⎪⎧朱拓.( )开拓.( ) (2)削⎩⎪⎨⎪⎧瘦削.( )刀削.面( ) (3)间⎩⎪⎨⎪⎧中间.( )间.或( ) (4)更⎩⎪⎨⎪⎧少不更.事( )更.加( ) (5)笼⎩⎪⎨⎪⎧笼.罩( )囚笼.( ) (6)槛⎩⎪⎨⎪⎧门槛.( )槛.车( ) (7)剥⎩⎪⎨⎪⎧剥.豆( )剥.削( )(8)炮⎩⎪⎨⎪⎧炮.烙( )枪炮.( ) 【答案】 (1)t à tu ò (2)xu ē xi āo (3)ji ānji àn (4)g ēng g èng (5)l ǒng l óng (6)k ǎn ji àn (7)b āo b ō (8)p áo p ào2.语境辨析法(9)为了便于监.( )督学生读书,国子监.( )还把教师的办公室设在教室旁边,这样的布局浸透了“看管”学生的传统。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讲解

1.2祝福第一课时【开卷有益】1.古诗赏读(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赏读:对千夫所指的民贼怒目而视,对孤弱的幼儿甘愿俯身做牛马。

表现了鲁迅对敌斗争、对弱者关爱的精神。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赏读:把我的拳拳爱国心向天上寒星表达,虽然不被察觉,但我仍要把一腔热血献给祖国。

2.成语积累(1)爱莫能助:爱,爱惜;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2)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3.名句积累(1)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则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知识储备】1.走近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字,中国现代伟大的、、,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2.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

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篇。

也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选自《彷徨》中的唯一一篇。

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祝福》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祝福》导学案2

《祝福》导学案第 1 课时,共 2 课时班级姓名等级【学习目标】1、积累基本的字词。

2、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归纳情节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3、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1、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归纳情节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学法指导】朗读、合作、探究【导入新知】1、文体知识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

2、作者鲁迅(1881~1936),中国、、和。

原名,字,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作品:小说集有,散文集有,散文诗集有。

【自主学习】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形骸.()荸荠..()驯.熟()贺家墺.()桌帏.()敛.()监.生()咀嚼..()..()渣滓拗.不过()门槛.()惴惴.()歆享..()牲醴..()【合作探究】1、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2、本文是按照什么叙述方式叙事的?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课堂小结】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面对归纳情节类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达标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面对矿难、火灾、暴力拆迁事件,我们发现,无论外界如何沸反盈天....,不管民间如何议论纷纷,事发地的公开舆论永远波澜不惊。

B 如果你在等电梯、坐公交车,感到百无聊赖....,会不会拿出手机玩一会儿游戏打发时间呢?C 我无意指责这些少不更事....的年轻学子们,因为他们之所以不懂得怎么“感恩”,恰恰折射出长期以来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学案(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预习作家作品以及文中重点字词预习内容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少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3、《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下来汇总到各学习小组组长手中,由各组组长挑选疑问最多的问题交给老师。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1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学习重难点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小说采用什么记叙方式?点拨:2、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点拨:3、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4、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课文排版时已将情节自然分明,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并标示在课文中相应位置。

情节内容记叙顺序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探究二、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

2点拨:开放话题畅所欲言1、有人说祥林嫂“没有春天”,你认为呢?试以课文为依据简要说明之。

点拨:祥林嫂也有过“短暂的春天”。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点拨:三、反思总结(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理解人物与环境会互相作用:环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会使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果人物几经抗争,仍无法改变环境,就造成了悲剧的结局。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

四、当堂检测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

字数为200左右。

课后练习与提高1.解释下列词语:(1)寒暄——(2)怨府——(3)沸反盈天——(4)诡秘——2.这篇小说为什么要以“祝福”为题?选出正确答案在括号内打“√”表示。

(1)通篇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2)祥林嫂惨死于祝福声中,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3(3)旨在鞭挞封建迷信思想。

(4)阔人家的祝福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照。

《祝福》学案(第二课时)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深入了解祝福的时代背景解释文中字词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预习内容1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检查预习2.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3.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提出疑问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下来汇总到各学习小组组长手中,由各组组长挑选疑问最多的问题交给老师。

4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①知识目标: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学习重难点理解祥林嫂的悲剧的社会根源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分析重点人物形象点拨:(1)封建礼教的代表、害死祥林嫂的罪魁: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请重点分析鲁四老爷。

(2)害死祥林嫂的帮凶:四婶、柳妈、鲁镇其他冷漠麻木的民众,请重点分析柳妈。

(3)敏感、有良知,但软弱,退缩,圆滑世故的知识分子:“我”,请分析。

(4)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祥林嫂探究二: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明确:探究三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反思总结5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

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

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

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当堂检测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迹,为祥林嫂写篇小传。

课后练习与提高写一篇读后感,题目为“祥林嫂与祝福”,也可自拟题目。

答案:课内探究学案点拨:开放话题畅所欲言1、有人说祥林嫂“没有春天”,你认为呢?试以课文为依据简要说明之。

6点拨: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

B、(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

C、(春天)(过年时)阿毛被吃。

D、死去。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

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祥林嫂也有过“短暂的春天”。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点拨: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

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祝福》学案(第二课时)课内探究学案探究一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分析重点人物形象点拨:(1)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2)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

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

祥林嫂花了12块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

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

(3)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

在小说结构上,7“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4)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祥林嫂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探究二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

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

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探究三这篇小说的主题是:(1)在于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残酷迫害;(2)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3)反映劳动人民的觉醒;(4)唤起对被压迫者的同情。

当堂检测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迹,为祥林嫂写篇小传。

祥林嫂小传祥林嫂(生卒年不详),卫家山人,一生艰辛坎坷。

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

××年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后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

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常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试工期内她干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为了鲁四老爷家中正8式的女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怠,到年底,筹备福礼,全是一人担当。

然而好景不长。

新年刚过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来到了鲁镇,强行带走了祥林嫂。

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竟然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里山。

在众人的迫使下,祥林嫂又嫁给了第二个丈夫。

年底,祥林嫂的儿子出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静了一段时间。

时隔不久,厄运又一次降临,先是丈夫死于风寒,接着儿子又惨死狼口,生活的重创彻底击垮了祥林嫂。

为维持生计,祥林嫂又一次来到了鲁镇给鲁四老爷家做工。

但是这一次,祥林嫂不但没有先前的灵活,记性也坏了许多,脸上死尸似的没有一丝笑容。

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

鲁四老爷以为祥林嫂的作风败坏了风俗,于是从此祭祀时便不再让她插手。

这对祥林嫂来说犹如一记重锤,精神越发的不济了。

后来,祥林嫂听信了旁人迷信的说道,去庙里捐了门槛,试图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

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况愈下,终于被逐出了鲁家,直至后来沦落到街头,成了乞丐。

三四年后,腊月二十四日夜里或二十五日凌晨人们准备祝福的那天,祥林嫂在鲁镇离开了人世。

终年四十年左右。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