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离骚》中“香草”意象的研究概述
《离骚》中“香草”意象的研究概述摘要:《离骚》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杰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屈原在创作《离骚》时,运用了大量香草意象,这些香草意象成为《离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楚辞的重要特点之一。
《离骚》中的香草意象在楚辞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离骚》的一个重要特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离骚》中“香草”意象展开重点赏析。
关键词:《离骚》;“香草”;意象1引言《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部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其所塑造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其“香草”意象,成为后人争相吟诵的文学经典。
屈原用香草形象表达了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崇高理想,表达了“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高洁人格。
通过《离骚》,我们可以看到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也可以看到屈原在追求理想时的执着追求、顽强不屈;也可以看到屈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他在为自己理想奋斗时,不断探索真理,表现出他对自由精神的执著追求。
2《离骚》中“香草”意象的赏析2.1 象征政治理想《离骚》中的香草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含有深刻的政治内涵。
屈原的《离骚》,以“香草”为媒介,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屈原在其作品中寄托了自己追求理想政治的强烈愿望。
《离骚》中用香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对楚国前途和命运的关注,体现了他对自己理想政治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诗人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所产生的强烈情感。
首先,香草意象象征着诗人在楚国实行“美政”的政治理想。
他在作品中写道:“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意思是说:“众人嫉恨我之美貌,谣言说我以不正经而淫荡,以我被称为‘善淫’而获得更多人喜爱”。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要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美政”,以“美政”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所以诗人用香草来比喻自己,表现出自己政治上的纯洁和高尚,是一种内心美的象征。
《离骚》中所写的香草就是一种内心美。
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值
兮 ,来 吾 道 夫
! ”“路 漫 漫 其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地 豪
迈 而 气势 磅 礴 !淋 漓 尽 地
了
屈原辽的胸襟
尚的品德。
“香 草 美 人 ” 的 意 象 深 沉 浓
的情感遥
, 美感崇
感 的 碰 撞 ,令 人 回 味 无 穷 。
正
是 《离 骚 》的 审 美 价 值
。
《离 骚 》之 以 流 百 世 2 是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8.07 _
学教育
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值
□! 馨#
内 容 摘 要 :“香 草 美 人 ”是 屈 原 诗 作 中 典 型 的 意 象 ,以 香 草 喻 美 德 、以 夫 妻 喻 君 臣 的 手 法 ,为后世文学作品留 下 了 深 远 的 影 响 。 而《离骚》中 意 象的 优美 与 情感 的崇 高 ,加 上 悲 剧 的 力 量 ,构 成 了 《离骚》独 特 的 审 美 价 值 。
托 心 灵 的 纯 洁 美 好 ,给 人 以 浪 漫 主
义 的 “温 ”和 “雅 ”的 审 美 体 验 。
二 美 人 ”与君臣
“美 人 ”的 意 象 《 离 骚 》中
两 层 喻 义 ,一 是 喻 指 君 ,s 是 喻
指屈原
。 比 起 “香 草 ”,“美 人 ”
的意象 地 、 意无意地
了
屈 原 人 情 感 的 流 。比 如 句 ,
它 是 一 美 的 悲 剧 ,是 一 个 崇
的 悲 剧 。它 是 屈 原 用 优 美 的
言 、崇 高 的 情 感
的一个彻头
彻尾的悲剧, 正 是 悲 剧 的 力
,
离骚的两大意象“香草”“美人”解读
离骚的两大意象“香草”“美人”《离骚》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点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离骚》对自己的上下求索有出色的描写。
第一次远逝历经多处神界,最后受阻于帝阍。
第二次远逝,由于目睹故国而不忍离去。
对这两个情节的理解,一般根据“灵氛”所言“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认为象征屈原试图离开楚国另寻可以实现自己理想之处,但由于对宗国的留恋而终于不能成行。
这两次远逝中都有十分壮丽的场景,试看这一段的描写: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望舒先驱,飞廉奔属、凤凰承旂、蛟龙为梁,在这些神圣形象的支持下,屈原显得如此从容、自由,他伟岸的人格也更加光辉灿烂。
这里显出了对自己信念的执著,表现了对世俗的蔑视。
离骚中用香草美人的理解
离骚中用香草美人的理解
离骚中“用香草美人”这个比喻,指的是一个妇女,她包含着大
自然尤其是香草花草的柔美意境。
在唐代文学家李白的诗句中,采用
了“用香草美人”的比喻,以此形容一位美丽的女子。
李白认为,这位女子有着香草般的外表,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朵,
特别具有芳香的芬芳,若隐若现;而她的心灵却充满了春天的柔和气息。
她不仅拥有轻盈灵动的身姿,而且还有风流倜傥的气度,活泼的
个性,温柔而又热情的眼神。
这种美丽的情态,竟令对方深深着迷,
天地之间可以联系起来,连同她的灵魂一起飞扬腾跃。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用香草美人”也是一个有着甜蜜而又新鲜
的寓言,它不仅描绘了爱情的魅力,更展示了爱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李白的诗句里,那位芳香而美丽的女子,象征着大自然的精华,也象征着爱情之美,可以让生活中失去爱情的人重新振作,重拾
美好的思想。
浅谈《离骚》中的香草美人
浅谈《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浅谈《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泥泞的人生屈原的人格气质与环境的矛盾造成了他的人生的悲剧,同时也造就了优秀的文学产品——不朽之作,《楚辞》。
王逸为《离骚》做序云: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云、云霓以为小人。
以《离骚》为代表的香草美人系统是屈原的骄人成就。
作为诗歌的象征手法,《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是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表达着追求内性美,对贤臣明君的渴慕等,从香草美人的意象中,我们可以透视出屈原的高尚峻洁的人格魅力,也使得整部辞赋蕴藉而生动。
一、香草美人与南楚文化确切地说香草美人是从楚辞中生长出来的,《诗经》中涉及的香草美人,不过是简单的比喻或者起兴,多用本义,托喻的成分很少,《荀子·议兵》篇有:其民之亲我,观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这里以香草象征美德。
屈原发展了这种手法,以香草比美德,以臭草比恶德,并进而把二者都人格化了。
屈原以美人象征君子,以香草象征贤人,以恶禽臭物象征奸佞,这不仅在他的各个诗歌中是统一的、固定的,就是其后的几百年间这种象征还为文人所尊奉。
南楚之地,人杰地灵,树木花草也赋有灵气,据记载,楚国早先向周王室进贡之物,是祭祀用的灵草。
诗人用它们来表达一种特别的情结。
如用荃荪为喻,象征君王,缘于荃荪这种香草,它保存着楚人远古残留着的意识,留存着楚人对远古先祖的崇拜和怀念的情愫,它作为先王的象征,其实早已积淀在楚人的集体无意识中了,而在屈原的笔下发挥到了极致。
香草美人意象,带有着浓郁的原始巫风文化的色彩。
据《九歌》看,巫觋在祭祀中表演不仅情感真挚,虔诚,还运用大量的香草来刻意修饰自己的服饰、车乘,瑶席兮玉缜,盍将把兮琼芳(《东皇太一》),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湘君》),以显得圣洁高尚。
这些是身为三闾大夫的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之间的屈原耳熟能详的,香草是他所欣赏和赞美的,《九歌》祭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神交际之艰难以及生离死别,使得屈原从那些圣洁的巫灵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形象,产生了共鸣。
自考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述《离骚》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其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极为突出。
以下是对其结构和语言特点的简要分析:
结构上,《离骚》采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以情感流动为线索,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构建了一幅宏大而细腻的画卷。
诗中通过对香草美人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失望。
整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情感丰富,层次分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语言方面,《离骚》运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既简洁又富有深意。
诗人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同时,诗歌的语言还具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体来说,《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极为突出。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歌所表达的深
刻思想。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离骚》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专家。
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篇一: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地力文文化紧密相关的。
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篇二: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1,2015 general.no.142 2015 qiqiharjunior teachers’college 中国古代的诗歌注重自我情感体验的抒发,而单纯的情感抒发如若不借助外在的客体,那么就丧失了存在的独立性,而走向了无病之呻吟。
自然事物为古代文人情感可以完美的表现提供了恰当的载体,将自己的情感附着在自然事物上,使无意识的自然事物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以物表现人,使得人的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而比兴手法就是通过寄予自然事物个体情感来展现人的情感意志的艺术手法。
所谓的“比兴手法”就是借助自然事物引起自我感情的抒发和实现。
比兴手法最早运用于《诗经》之中,《诗经》中的诗歌多是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日常劳作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
《离骚》中“香草”意象的研究综述
《离骚》中“香草”意象的研究综述作者:刘俊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8期摘要:本文对《离骚》的“香草”意象研究做一学术史整理,古代“譬喻”说的传统源远流长,近现代研究者在研究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代研究视角更多元,也存在很多不足,如:理论掌握不深入,翻译研究欠缺等,希望这一认识能够对《离骚》中“香草”意象研究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离骚》;“香草”;意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8-0-02《离骚》的“香草”意象,古代就有人来评说,并且作为一种传统流传下来,在当今学界它也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详细考察二千余年的《离骚》“香草”意象研究状况,考究渊源,总结得失,希望能为学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1、“譬喻说”——古代“香草”意象传统王逸《楚辞章句》在总论《离骚》时写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1],这段话成为评论《离骚》的经典之言,“香草”意象得到普遍的重视。
他以“香草”比喻忠诚,以“臭物”比喻小人,是从“忠君”的思想基调来阐释,并阐明了“香草”比兴的政教功用。
这一观点对后人评价《离骚》具有很大的影响。
白居易也提到了《离骚》中的意象手法,他概括为“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
[2]很明显这一说法继承了王逸的观点。
朱熹的“寓情草木,托意男女。
”[3]这里说到的“寓情”,实际上“寓”的还是忠君之情,仍然是对王逸观点的一种继承,他以理学道德观念凸显“香草美人”意象,这确实比王逸的观点前进了一步。
梅尧臣在诗文《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中曾写道:“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
[4]这种观点是“寓情草木”的进一步认识,“愤世嫉邪意”是对“情”的具体化,也是对《离骚》中屈原思想情感的合理阐释。
王世贞“《骚》赋虽有韵之言,其与诗文,自是竹之与草木,鱼之与鸟兽,别为一类,不可偏属,《骚》辞所以总杂重复,兴与寄不一者,大抵忠臣怨夫,恻怛深至,不暇致诠。
香草美人的意象分析
根源探究
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 观念中常把君和臣,夫和妻放在尊卑有 序的位置。 用夫妻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不仅形象生 动,而且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
楚地文化的充分体现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的手法是屈原的 首创,也是楚地文化的充分体现。 是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发展。 它把物我合一,情景交融,扩大了诗的 表现力,形成了以香草美人为寄托的新 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歌2
摸鱼儿(辛弃疾) 更难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 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 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 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 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 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思考:美人芳草跟南宋半壁江山有什么联系?
分析
解题关键:天涯何处无芳草 芳草:代表着美好的事物,包括美好的景况, 处境等。该句表明作者相信天涯海角到处都有 春天,不管被贬去什么地方,也能泰然处之。 最后的“行人”“佳丽”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满怀烦恼,因他被贬到远方去! 词虽有起伏,但主调仍是悲愤的,也难怪当时 跟随诗人的侍妾王朝云不忍歌唱它。
香草美人的意象分析
《离骚》导读
意象
概念:即诗中的艺术形象,它不是客观生活中物 象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诗人审美再创造的, 渗透了主观思想感情的形象。它是诗人感情的 载体。 经典意象枚举:月、花、水、雁、柳等 寒山一带伤心碧\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意象 娥眉曾 有人妒 词人用美人芳草叙写南宋半壁江山风雨 飘摇的形象,以致宋孝宗读了此词后很 不愉快,这说明了词人击中了时弊。尽 管此词委婉凄恻,但内涵情感却是激烈 的。
论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论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离骚,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抒情长诗之一,不仅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吸引了后人,更以其丰富的象征和比兴手法赢得了后世的赞誉。
在这其中,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尤为引人注目。
它不仅赋予了诗歌深远的象征意义,更展现了诗人屈原对美好理想和完美人格的追求。
香草,作为诗歌中重要的象征元素,是屈原用以描绘理想社会的具象化符号。
在屈原的笔下,香草被赋予了纯洁、高雅、坚韧等诸多美好的品质。
它们生长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幽谷之中,独立于世,不为世俗的污浊所染。
这正是屈原心中理想社会的写照,一个远离世俗纷扰,保持纯净无暇的社会。
美人,则是屈原追求美好人格的自我象征。
在离骚中,美人不仅拥有出众的容貌,更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
他们不为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就如同屈原自己一样。
通过美人的形象,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人格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人格沦丧的批判。
香草与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展现了屈原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挣扎。
香草生长在幽谷之中,美人则身处世俗之中。
他们相互吸引,相互依恋,却又因为现实的种种阻碍而无法相守。
这种无法相守的痛苦,正是屈原心中理想的痛苦。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美人摆脱世俗的束缚,与香草共守清幽。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比兴手法,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更是屈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它展现了屈原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对于美好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痛苦挣扎。
通过这一手法,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离骚这首诗的情感内涵,更能体会到屈原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邃内心世界。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比兴手法,不仅赋予了诗歌深远的象征意义,也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生动、形象、有力。
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艺术魅力得以充分展现,也使得我们对离骚这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的来说,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比兴手法是屈原用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展现了屈原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更体现了屈原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卓越艺术才华和高尚情操。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第一篇:《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的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朵。
“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的最美艳遇,使沉睡的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的光芒。
《离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遭遇不公待遇之后的惊世之作,全诗文词哀婉缠绵,感情十分强烈。
屈原由于受“党人”的诽语所迫害以及君王的摇摆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然而他的爱国热情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冷却。
追寻开明政治上下求索不遂其愿,只有借助“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美政理想以及抒发自己彷徨失落的苦闷心情。
一、“香草美人”意象的起源发生研究1.最早追溯到诗经香草美人意象流传至今,已经有了相当系统完整的含义。
香草意象作为一种单独的象征符号,它一方面指德行和人品的高洁;另一方面是相对于恶草而言,意味着政治斗争的两边。
美人的意象多被解释为比喻君王或者是自喻。
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这一意蕴丰富的原型印象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的过程。
(1)依诗而兴之说很多人听到香草美人会想到《楚辞》、《离骚》之文,但其实香草美人这一观念并不是从这里产生的。
不能否认的是这一观念的形成与楚国地方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受民间生殖巫术和宗教祭祀活动的影响。
刘怀荣教授在其著作《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起兴,以繁花盛放的样子映衬新娘美艳的容貌以及热闹非凡的新婚场面。
《蒹葭》一诗中提到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凄迷恍惚,耐人寻味,不过这些诗歌内涵比较单一,景物与伊人之间象征暗示的关系,也只是起到了简单的比兴作用。
除此之外,《诗经》中还有大量以草木作为抒情表意的意象,比如《郑风·野有蔓草》草美人抒情模式属于后者,《离骚》中出现的大量繁草佳木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并非其实物本身,而是饱含了人具有的的性灵品行。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它揭示了屈原在诗歌创作中对对比手法的不断发展和丰富。
香草美人对比兴是指通过对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对立面的描述和对比,来展现诗人的审美情感和思想境界。
在屈原的作品中,这种对比手法得到了深入运用和发展,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审美效果。
香草美人对比兴在屈原的早期作品中已经有所体现。
在《离骚》中,“服食姜芥,不足以效烈”正是运用了香草美人对比兴,通过姜芥的刺激和辣味来对比表现诗人内心的烈火般的情感。
这样的对比手法让诗歌形象更加鲜明,也更具有情感共鸣力。
随着诗人审美情感的不断深化和对对比手法的理解加深,屈原的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也呈现出了更为深刻的发展。
在《天问》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将天上的鸢和地下的鱼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忧国忧民的担忧之情,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错综复杂和纷繁多变。
另外,在《九歌》中,“暴风檐雨,白露霜雪”也是屈原运用香草美人对比兴的又一经典之作。
诗人通过自然现象的对比来表现了人生百态和社会百态,既有着对自然的敬畏,也将人生的悲欢聚散融入到了大自然的背景之中,形成了壮美的意境。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得到了持续和深刻的发展,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审美情感和思想情感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他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表达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这种对比手法不仅使屈原的作品更富有诗意和表现力,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更为深刻丰富的感悟和思考。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手法,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对比手法的审美追求和把握,也将诗歌的表现力和意境深化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对比兴,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横溢和深情款款,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
希望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能够借鉴屈原的对比手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深度和广度,也更具有审美魅力和思想内涵。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通过深入研究屈原的作品,深入理解了他对香草美人对比兴的运用和发展。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I﹑理解《离骚》的准确含义及英语译文,理解“香草美人”的含义,为赏析译文打下基础:“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从屈原的全部作品及作品中的政治思想联系起来,就是从整体认识问题,暂时逃离骚乱的楚国,这就是‘离骚’。
”通常译为“Sorrow After Departure”.有译为“On Encountering Trouble”。
也可以直接写“Li Sao”.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在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从以上对屈原德行文采之评价,我们似乎可以闻到远古飘来的淡淡的芬芳。
诸如以上谈到香草香木的诗句,不下六、七十句,种类约有三十种之多。
他一再以兰蕙等香草来显扬君子修身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
II﹑了解屈原生平,以把握《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的背景。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
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诗人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
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如下列诗句中英文的比兴意义: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以芬芳香草比品德高尚。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屈原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遗产,其中的《离骚》一词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离骚》中,屈原运用了丰富而独特的兴手法,其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是其重要表现之一。
本文将对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以知识文章格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起源1.1 香草美人对比兴的含义香草美人对比兴是指通过对美人与香草的对比,来展现出美人的妩媚和芬芳。
这一兴手法在屈原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了其诗歌中的一大特色。
1.2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对比兴在《离骚》中,屈原通过对美人和香草的对比,巧妙地描绘了美人的姿态和风采,展现了其妩媚的气质。
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美感,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二、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2.1 对比手法的深入挖掘随着屈原对对比手法的不断探索和运用,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屈原通过对比美人与香草的细致描绘,将美人的魅力和香草的芬芳融为一体,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2.2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在后来的作品中,屈原逐渐将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融入到其诗歌创作中,使其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这种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屈原的诗歌在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上更加出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我对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屈原在其作品中对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运用,不仅展现了他对美人和自然景物的独特理解,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不仅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更是屈原对美和生命的赞美和热爱。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全面评估,我们不仅对这一兴手法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屈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屈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文学感悟。
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我将充分展现对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深入研究和个人理解,以期为您提供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3.5.1内容提要汉唐以来,对《离骚》“香草美人”的研究或遵循“以经解骚”之传统模式,而自近现代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文化背景研究兴起,各秉所长,可谓聚讼纷争。
学者们依靠蓬勃发展的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和心理学等,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文本考据,力图全面、立体、纵深去重塑我们对《离骚》的诸多理解。
然多作散点研究,取此放彼,难免有牵人就己之嫌。
本文叩其两端,认为“香草”和“美入”作为一个抒情表达模式的代表进入文学系统决不是一朝~夕形成的,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其中凸现着人类最原始的行为和思维习惯以及历史形成的民风民俗。
这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并试图通过此指出其在中亘塞堂皇上的历史意义。
另,本文旨在通过原型研究方法,在传统“比兴”分析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作原型剖析,将其抒情模式分为两种,即“比兴模式”与“原型模式”,并进行了文化心理分析研究。
亦属一管之见,冀于此领域研究有所裨益。
L/、/L/、/关键词:香草美入巫祭比兴模式原型模式AbstractSincetheHartandTangdynasties,theresearchesabout‘‘HerbandBeauty”inLisaoarethetraditionalmodesthatexplainLisaousingShijingOrdoindependentresearchesaboutthelyricdramatispersonae.Upto20thcentury,thereareculturalbackgroundresearches.Thesevesenrches'llowever,aremostlyindividualresearches,theydon’tcombinetextresearcheswithcuIturalbackgroundresearches,therefore,theseresearchesseizethesebutabandontheothers.Thisthesiscombinethetworesearches,holdastandpointthat:“HerbandBeauty”hasoriginalrelationwithprimevalnecromancyandsacrifice,makeaarchetypalanalysisOnthebaseof“Bixing'’analysis,divideitslyricmodeintotwoparts:themodeof‘。
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
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屈原是中国古代爱国诗人,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中不乏对自然界的描写,尤其是对香草美人的意象的描述。
这些香草美人意象给了屈原的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更加沉浸在他的诗歌世界中。
香草美人意象在屈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它是屈原对自然界中植物的赞美和歌颂。
在屈原笔下,香草美人通常是指植物中美丽、芬芳的一部分,如花朵、叶子、根茎等。
他将这些植物形容得娇艳动人,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在《离骚》这首代表作中,香草美人意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屈原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界中的香草美人形容得栩栩如生。
他写道:“芳草飘香,景色宜人,晨曦初露,草木欣欣。
露珠滚动,繁花争发,香草美人隐隐于世。
”这样的语言描写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和嗅觉上的共鸣。
读者仿佛能够看到芳草的绿意,闻到花香的芬芳,感受到自然界的魅力。
屈原在他的作品中还通过香草美人意象反映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他将香草美人和自由、平静、宁静等美好境界联系在一起。
在他的笔下,香草美人代表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
例如在《九歌·东篱》中,他写道:“我欲穿裳而归,投袂解佩而归。
欲斩此敖而去,安居世翼而归。
美人如玉,往来可言,有威有爱。
”这里的“美人如玉”就是对香草美人的描写,他通过这样的文字,呈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也可以被视为他对生活追求的一种表达。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悟和追求,而屈原在他的作品中通过香草美人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离骚》中,他写道:“横中流击楫,声喑而空洞。
荆棘岩石喙,愁心如此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和时光匆匆的理解,他希望通过对香草美人的描写,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珍惜。
总之,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是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通过对香草美人的描写,他将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传递给读者,引发读者对自然界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篇一: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地力文文化紧密相关的。
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篇二: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1,2015 general.no.142 2015 qiqiharjunior teachers’college 中国古代的诗歌注重自我情感体验的抒发,而单纯的情感抒发如若不借助外在的客体,那么就丧失了存在的独立性,而走向了无病之呻吟。
自然事物为古代文人情感可以完美的表现提供了恰当的载体,将自己的情感附着在自然事物上,使无意识的自然事物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以物表现人,使得人的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而比兴手法就是通过寄予自然事物个体情感来展现人的情感意志的艺术手法。
所谓的“比兴手法”就是借助自然事物引起自我感情的抒发和实现。
比兴手法最早运用于《诗经》之中,《诗经》中的诗歌多是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日常劳作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
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篇一: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地力文文化紧密相关的。
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篇二:分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1,2015 general.no.142 2015 qiqiharjunior teachers’college 中国古代的诗歌注重自我情感体验的抒发,而单纯的情感抒发如若不借助外在的客体,那么就丧失了存在的独立性,而走向了无病之呻吟。
自然事物为古代文人情感可以完美的表现提供了恰当的载体,将自己的情感附着在自然事物上,使无意识的自然事物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以物表现人,使得人的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而比兴手法就是通过寄予自然事物个体情感来展现人的情感意志的艺术手法。
所谓的“比兴手法”就是借助自然事物引起自我感情的抒发和实现。
比兴手法最早运用于《诗经》之中,《诗经》中的诗歌多是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日常劳作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
比兴传统之香草美人
比兴手法之“香草美人”类诗歌鉴赏一、香草美人意象政治隐喻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草木零落比美人迟暮,美人迟暮比楚怀王年老、昏聩)屈原《离骚》几乎创造了一个象征隐喻的系统。
如下:香花香草喻君子夫妇喻君臣相思喻渴望报效君主嫔妃受宠幸喻为国君重用弃妇喻政治上被排挤美人迟暮喻士不遇如: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辛弃疾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嘲讽得势小人)苏轼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即美好政治理想的象征)贺铸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香花,幽愤、苦恼、孤独、寂寞)二、代表作品赏析汉乐府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寻觅政治理想)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乐府诗《长相思》,大约是李白离开长安以后的作品。
以思美人为由,寄寓了追求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悲哀。
菩萨蛮(新高考篇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清朝词人张惠言在《词选》中说,这首诗表达了温庭筠“感士不遇”的情感,温庭筠作为一个读书人,满腹才华,一腔热情,他一生都在期待,却永远等不到君王的重用,就像这个等不到爱人的姑娘一样,结果是寂寞孤寂的。
青玉案·元夕(新高考篇目)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用元夕的热闹,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美人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作业练习拟古(其七)陶渊明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结束,终了)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地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地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地一朵.“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地最美艳遇,使沉睡地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地光芒.《离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遭遇不公待遇之后地惊世之作,全诗文词哀婉缠绵,感情十分强烈.屈原由于受“党人”地诽语所迫害以及君王地摇摆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然而他地爱国热情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冷却.追寻开明政治上下求索不遂其愿,只有借助“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美政理想以及抒发自己彷徨失落地苦闷心情.一、“香草美人”意象地起源发生研究.最早追溯到诗经香草美人意象流传至今,已经有了相当系统完整地含义.香草意象作为一种单独地象征符号,它一方面指德行和人品地高洁;另一方面是相对于恶草而言,意味着政治斗争地两边.美人地意象多被解释为比喻君王或者是自喻.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这一意蕴丰富地原型印象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地过程.()依诗而兴之说很多人听到香草美人会想到《楚辞》、《离骚》之文,但其实香草美人这一观念并不是从这里产生地.不能否认地是这一观念地形成与楚国地方文化是密不可分地,特别是受民间生殖巫术和宗教祭祀活动地影响.刘怀荣教授在其著作《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中第八章第三节中有比较详细地考据论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艺术,香草美人这一传统艺术形象可以说是先辈们文学智慧地结晶,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登上地文艺舞台?毫无疑问,香草美人是屈原对传统文学在理解并吸收地基础上,融合自己地独特审美体验,进而形成更深入人心地香草美人意象.可是它地源头究竟在哪里?()比兴风格地形成据资料记载,早在《诗经》中香草美人意象就初具形态.例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以繁花盛放地样子映衬新娘美艳地容貌以及热闹非凡地新婚场面.《蒹葭》一诗中提到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凄迷恍惚,耐人寻味,不过这些诗歌内涵比较单一,景物与伊人之间象征暗示地关系,也只是起到了简单地比兴作用.除此之外,《诗经》中还有大量以草木作为抒情表意地意象,比如《郑风·野有蔓草》第一章里面写到地:“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逢,适我愿兮.”这里面地起兴之句与下文存在着隐隐约约地内在联系,比和兴都是以间接地形象抒发感情地方式..多元文化地碰撞融合诗体本身随着年代地变化不断变化着,我觉得准确来说,香草美人意象地形成是一种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地产物.上文谈到地实际上就是历代学者对香草美人比兴风格“依诗取兴”观念,这种观念形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离骚传》中有说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有云:“楚襄信谗而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离骚》之兴与《诗经》之兴有着某种隐约地内在联系,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离骚》地兴是在忠于《诗经》地兴地基础上发展而来.香草意象并非作为单纯地植物地存在而存在,而是另有作者地寄托和而深长内蕴.楚辞与楚地文化地关系密不可分,毫无疑问,丰富灿烂地楚地风俗文化事物本身,对香草美人之兴象有着必然地渗透作用,可以说楚地风物是比兴中地象事物现实来源.二、“香草美人”之抒情模式研究.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抒情模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大类.直接抒情即为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事物抒怀快意而不掩饰.《离骚》中不乏直接抒情地句子,比如:“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将自己愿为国家引导开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感情毫不掩饰地抒发,强烈且坚定,大快人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流着热泪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是多么地艰难,言辞真切,感人肺腑.间接抒情则是通过多种修辞艺术来表达自己地思想态度,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即事感怀等.间接抒情能够使情感地抒发愈加婉转蕴藉,耐人寻味.香草美人抒情模式属于后者,《离骚》中出现地大量繁草佳木所体现出来地意义并非其实物本身,而是饱含了人具有地地性灵品行.诗人借用香草美人婉转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感,以香草美人原本生命形态作为感情落脚点,倾注自身独特情感体验,使之具有独特内涵以及明确地象征性,可以说是一种理想地寄托,也是一种情感地升华,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引人联想,意味深长..借香草寄意纵览全诗,《离骚》通篇中出现地香草共有十八种,这些缤纷各异地植物作为“香草”大多具有高洁美好地品性.它们被赋予了不同地含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中江离芷草秋兰这些平常普通地植物都被赋予了美好地德性.然而后代研究者所持观点不同以致于对诗句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独怀乎故宇.”中地“芳草”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认为是比喻君王,而清代“书痴”林云铭则认为这里地“芳草”是指修洁之人.再如王逸认为“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此句中地“众芳”应是比喻群贤,而清代楚辞重要注家蒋骥则认为这里地“众芳”是比喻君王.针对这些富有争议地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刘怀荣教授指出:“《离骚》香草美人地符号系统,事实上包括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地指义功用,但详细说来语句中地香草或美人地象征意义到底是何种意思,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评注者之间难以达成共识,甚至连基本划一地准则也难以找到.”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解读,即对于《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地具体含义是难以有统一明确地解释地.但是《离骚》中香草美人“譬喻说”仍然得到了广泛地认可.《离骚》中品种众多地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具有两层寓意:一是指人地品性高洁,第二点则是作为恶草地对立面,它意味着政治斗争地双方..美人喻君王美人地意象我认为应解释为比喻.比喻君王或者是自喻,在诗中都能找到理据.“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地美人形象就是暗指君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此句则为诗人自喻.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经由自拟弃妇来抒发情愫地,以男女关系来比喻君王和臣子关系,把君王和夫君、臣子和妻子放在一样地地位,以婚约来比喻君臣地遇合友好,这里我们可以把它解读成为一种政治关系地借喻.《离骚》里面提到了三次求女而未得地悲剧,这正好暗暗吻合了屈原不被君王欣赏重用地真实遭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个艰辛痛苦地过程,屈原独自一人上下求索,先求宓妃,无奈遭遇“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第二次求女也以媒母阻挠失败告终,以致于诗人心灰意冷,后来取消了求亲行为,感叹:“闺中既以遥远兮,则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嫣能忍与此终古.”其实这些美人并非求之不得,只是屈原在求女地过程中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寻求地到底是哪一类型地女子,渐渐清晰起来地美人形象因现实压力根本无从实现.以此借喻通向美政之路漫长而遥不可及.美人虽说深受屈原喜爱,但是其不能安定散漫随性地性格特征不足以作为屈原理想地人格寄托..香草与恶草相对暗喻敌我关系香草在与恶草相对时,香草主要是暗喻当时地贤德之人,或是指古代地贤人,而恶草主要是指当时地奸妄小人.这些历代研究者给出地结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离骚》里:“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申椒蕙茝都是香草,在这里可得出香草均是比喻贤能地人才.“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诗中所提到地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王逸都解释为“香草”,并以此比喻各路贤德地人才,此之谓“众贤志士”.屈原在创造此诗是心路是跌宕起伏地,草木地枯荣,日月地交替,都会影响他地心境,颇具慧根地屈原将自然界地兴盛衰落与自己悲痛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会痛心写下“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兰草和芷草失去了芬芳,荃草和蕙草也变成了茅莠.为何过去地这些香草,如今全都变成了杂蒿野草?似乎没有什么经得住时间地考验,世界一切都在变化着,除了变化本身,绝望之情油然而生.前人洪兴祖《补注》有云:“萧艾贱草,比喻不肖.既于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时知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哀香草之易变,叹恶草之茁壮..以荷自喻不忘初心屈原用来自喻自身高洁品性地大概只有出淤泥而不染地荷花了.“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芙蓉即是荷花地意思,王逸并未将荷花解释为香草.仔细研读《离骚》全诗我们还可以发现,诗中所提到地繁多地香草,或是用于点缀佩饰物品,或是用来装载精致香袋,而缝制成衣裳地只有荷.我们都知道,佩饰香袋等都属于可有可无地装饰性物品,但是衣裳是不可或缺地,对于守礼节重视美地屈原来说这一点他比谁都明白.朱熹《集注》有云:“此与下章即所谓修吾初服也.”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恰好符合屈原身正不屈地伟大形象,屈原也意在表达自己不愿改道而行地用心.这里地荷并非香草,生于泥淖中却自强不息努力绽放,不忘初心,正好是屈原自寄理想地绝佳意象..香草美人抒情效果屈原屡次写到将香草作为自己地装饰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包括自身衣冠佩戴都有香草来点缀修饰,集众美于一身.文人墨客乐于借助日常生活中或者自然界中地某物本身具备地特质,来表达某种感情、志气和节操.这些香草作为美好地事物让作者不断去追求探寻,同时支持并丰富了美人地意象. 比方“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可以看出诗人为了采集喜爱地香花香草不顾朝夕替换,如此地辛勤劳苦,亦无所怨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早晨饮木兰上地露滴,晚上以菊花残瓣充饥,如此天然精纯地饮食,后面又说“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诗人强调我地情感就是这样坚贞不移地啊,形消骨立没有什么关系呢.近乎孤傲高洁地情怀可见其信念地执着.诗中多次提到地兰、桂、芷、菊等等香草可以作为一组独立意象群体,用来表白诗人自身地人格魅力,不与世同流合污地高洁独立品性.屈原《离骚》是在遭受小人诬陷以至被贬地情况下创作地,那时候诗人心中一定有很多复杂地心情需要倾诉,有很多积郁需要抒发,有很多想法想要表达,情感到达了一定地点上,即已经到非说不可地时候了,那个时候所说地所写地东西往往是真地.现代人们常说地真善美,情到深处说地东西往往是真地,而真地东西往往激发向善地社会效果,善和美又是分不开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香草地最终目地就是映衬了诗人至善至美地高尚道德情操.三、“香草美人”抒情模式对后世文学影响研究.影响概况“香草美人”抒情模式对后世文学创作渗透面及其广阔.从横向文学体裁看来,后世诸多地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领域对香草美人都有着继承和发扬.纵向年代特征看来,随着朝代更替时代变迁,香草美人却并未世事难料地社会洪流遗忘在沙滩上,而是随着社会洪流地波涛自成绵延不绝地文学传统,经过不断地吸收融合和创新,已经褪去了它最初天马行空颇具无厘头特色地不着调个性,这些遥远而深邃地凝聚先辈们智慧与灵感地原始意象,犹如华夏大地奔腾地骏马,充满了蓬勃地朝气,更是一种深藏于血液中地力量之源..对后世赋地影响屈原辞世以后,文人墨客们对赋地喜爱并未因此衰减.香草美人意象单薄地浪漫主义色彩经过屈原不凡人生经历以及超凡地人格魅力地融合,变得浓郁而极富现实感.以男女喻君臣正好与仕途失意地文人心中感觉相似,影响最为深远,这里不得不提到建安文学地代表人物曹植,他地代表作《洛神赋》“感宋玉与楚王说神女之事”而作,深受香草美人之影响,并且使传统陈旧地美人意象获得新地发展,冲破了只是把美人视为一种文化标记或符号地限制,将其变为一种全新规范化地艺术形象,使其面目神彩和内心世界同时得到了充裕地显现.作者与洛神之间地人神殊途以及人神恋爱暗示了其与理想地断裂,畅快地宣泄了自己地失意与孤独,“常系心于君王”地鲜明形象令人叹惋..对诗词领域地影响在诗词领域,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是诗歌常见表达方式.香草美人意象将草木注入了人地情感体验使之人格化,常以香花香草来比喻清高孤傲特立独行地高洁品性.东晋诗人陶渊明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承继并发展了香草美人象征系统.陶渊明诗中著名地菊花地意象明显是受此影响,菊花在屈原《离骚》中已有了固定地象征意义,即它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地高洁情操,不屈不饶,亦充满了恬淡隐逸气息.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容彰显其不随流俗地独立人格.文人墨客对香草美人意象都有普遍地认同感,迫于政治压力,或者是都表达倾向地转移,相较之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他们更愿意在原型意象中寻找寄托,这种隐约含蓄地表达方式往往营造出朦胧诗意美,更添诗词之文采..小说领域地影响小说领域我想重点谈谈它对蒲松龄和曹雪芹文学创作地影响.《聊斋志异》里面出现了大量地神鬼,“人神恋爱”模式得到了空前地发展.超脱和追求时常是混在一起,《离骚》中地失意情绪在这里得到了解脱和满足.所以人神恋爱这一传统模式并非是一层不变地,它是一种情感宣泄地载体,而失意文人对爱情地追求都可以说是受到了“香草美人”地影响.《红楼梦》地伟大不用多说,但是那上百个人物形象地塑造就堪称一绝.文中有颇多对女性地精彩描写,典型人物如潇湘妃子林黛玉,林黛玉住在潇湘馆,潇湘馆里面有竹子.竹子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就是清高、气节、坚贞地形象,这正与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地气质相吻合.我们有这样地意识,是因为它地理念隐藏在我们内心地最深处,在现实地世界无法依存,在文艺地舞台却能自然复苏.而文人们细腻灵敏地心思一旦捕捉到这些原型,也就是捕捉到了流传已久并且日益深厚地集体情感,就会把个人情感转化为集体情感,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地时候常常会有这种千里之外地共鸣感,这种无法言喻地情感最让人觉得意味深长,似乎很近,但又无法触及.也许这就是香草美人最终魅力所在.参考文献[]黄凤显.楚辞[].北京:华夏出版社.[]童一秋.屈原[].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常森.屈原及其诗歌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李炳海.离骚抒情主人公地配饰象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