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
浅谈我国地下空间工程的施工方法与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地下空间工程的施工方法与发展趋势
作者:褚建国, CHU Jian-guo
作者单位: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桥隧分公司,北京,100036
刊名:
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35(12)
被引用次数:0次
1.刘影.姚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缓解城市矛盾的重要指向[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01)
2.朗爱芳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08(03)
3.张希黔.周敬.张利我国地下空间施工新技术综述[期刊论文]-施工技术 2006(07)
4.曹飞.刘伟庆我国地下工程建设标准化现状分析与探讨 2008(z1)
1.期刊论文殷险峰城市地铁与地下空间各类施工方法的效率问题-四川建筑2006,26(z1)
论文首先对几种常用的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于提高地铁与地下空间开发效率的思路:系统全面的研究地下空间设计施工的效率问题,超前研制专用高效环保型设备,创造适合机械化作业并发挥其效率的空间条件或模块化结构,全面加快地下空间开发速度,是机械与土木工程结合发挥效力的方向.这些思路的提出为如何提高城市地铁与地下空间设计施工的效率问题指明了研究方向,将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2.会议论文殷险峰城市地铁与地下空间各类施工方法的效率问题2006
论文首先对几种常用的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于提高地铁与地下空间开发效率的思路:系统全面的研究地下空间设计施工的效率问题,超前研制专用高效环保型设备,创造适合机械化作业并发挥其效率的空间条件或模块化结构,全面加快地下空间开发速度,是机械与土木工程结合发挥效力的方向.这些思路的提出为如何提高城市地铁与地下空间设计施工的效率问题指明了研究方向,将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
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
一、本文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其中,交通隧道工程作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中国交通隧道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揭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潜在挑战。我们将从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运营管理以及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国交通隧道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走向新的高度。
二、中国交通隧道工程的设计研究
交通隧道工程的设计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提升隧道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以及施工效率。中国的交通隧道工程设计研究,经历了从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体系。
在设计理念上,中国交通隧道工程注重“安全、经济、环保、高效”
的原则。在隧道设计中,不仅考虑隧道本身的稳定性,也充分考虑到隧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同时,通过合理的隧道布局和结构设计,使隧道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在隧道结构设计、支护技术、防水技术、通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例如,在隧道支护技术方面,中国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新型的支护结构形式,如预应力锚杆、钢支撑、喷射混凝土等,大大提高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防水技术方面,通过研发新型防水材料和应用先进的防水工艺,有效解决了隧道渗漏水的问题。在通风技术方面,通过优化通风系统设计和运行策略,提高了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保障了行车安全。
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措施综述
在施 工 之前 , 需要 先 做好 对 排 水 盲 管 的建 设 工作 , 另 外 需 要选 择 塑料 材 质及 2 0 0 m m规格 的排 水 肓管 , 这样 就 能够 做 到对 土 壤 中存 在 的渗 水 给收 集起 对 于防水 卷材 空 鼓位 置漏 水 的 防治需 要 剪开 并重 新分 层粘 贴 就行 。 对 于 预埋 部位 的漏 水 处理 , 就 要 用不 同 的方法 , 需要 先 将周 边 剔成 崭 新 的裂 缝 , 之 后进 行氰 凝 灌 浆或 促 凝胶 浆 进行 处 理 , 最 后冉 在 上 面做 好 表 面 防水 层 , 埋设 前在 凹槽 内先加 入 一定 的快 凝 砂浆 然后 冉进 行 混凝 土 的预 制 , 等 到 快凝 砂 浆 具有 一定 的强度 之后 周 边用 胶 浆堵 塞 , 再 用分 层抹 防 水层 补 平就 能 达 到很 好 的 防水 效果 。
防治措 施 。 关键 词 : 地下 工程 ; 防水 施 工 ; 技 术措 施 ; 质 量
应 打 磨成 圆弧状 , 阴角 应 做成 八 字 状 , 使 防水 卷 材 不 打 死 折 , 圆滑 的摊 铺 过
刖 吕 :
去, 同 时 在 这 些部 位 要按 要 求 做 好 附加 层 , 避 免 这 些 防水 层 薄 弱 的地 方 … 现 隐患 。 在预 留洞 口位 置 , 要 把 预 留洞 n按 要 求 进 行 封 堵 , 达 到 要 求 后 方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新技术应用综述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新技术应用综述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新技术及其行业水平,总结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现状,从而促进公路工程勘察由“低效”向“高效”、“二维”向“三维”、“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文章总结了勘察信息化技术、新型物探技术在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主要应用,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新型物探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地质勘察手段在实际勘探效果上对工程地质条件的揭示,相较于传统勘察技术而言更加准确且全面,能够为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支持。近年来,精细化勘察理念日渐深入,在勘察效率、勘察精度上对传统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分析总结各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及其最新的发展,对提升传统勘察测试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1.勘察目的
尽可能全面地为公路施工的图纸设计提供相关的地质勘察信息,同时对地质条件是否满足公路施工的适宜性及稳定性做出客观评估,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工程施工图纸的相关设计参数,从而确定公路工程的基础形式、基底高程等重要施工环节和施工参数。
2.勘察任务
地质勘察的首要任务是勘探施工场地的地质土层分布情况以及土层的形成条件,同时分析地层的相关力学性质、空间分布、地下岩土的特点等,一方面为工程的设计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另一方面为地基的整体稳定性提供相关的评估依据;然后,全面勘察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特点、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地下水的类型及动态变化规律等,同时搜集施工场地地下水位历年的最高水位、
地铁工程施工技术综述
地铁工程施工技术综述
陆云涌
摘 要:较全面地叙述了我国目前在城市地铁施工领域所采用的主要施工技术,其中包括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等施工技术,以及冷冻、降水、防水、注浆、高压旋喷、锚杆等主要辅助工法,指出这些施工技术在我国城市地下铁道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铁施工,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地下铁道大量兴建,使我国地铁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我国地下工程施工中先后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以及许多辅助工法等。本文将全面介绍这些施工技术和辅助工法。
1 明挖法施工
1)放坡开挖技术。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放坡开挖的施工技术。边坡坡度根据地质、基坑挖深及参照当地同类土体边坡稳定值确定。基坑的开挖尺寸要保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需要设排水沟、集水井的基坑,其开挖尺寸可适当加宽。基坑应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以防止掏底开挖发生事故,开挖应随挖随刷边坡。
2)型钢支护技术。型钢支护一般是使用打桩机或沉拔桩机打入或沉入工字钢或钢板桩,根据不同地区和地质条件设定桩距,桩间采用木背板、水泥土或钢丝网喷混凝土挡护。当基坑较深时,可采用双排桩,由拉杆或连梁连接共同受力。地铁施工也可采用多层钢横撑支护技术,还可用单层或多层锚杆,使其与型钢共同形成边坡支护体系。
3)连续墙支护技术。连续墙支护一般采用钢丝绳和液压抓斗成槽设备,也有用多头钻和切削轮式成槽设备的。槽段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灌注水下混凝土,使其形成混凝土挡土墙结构。为加强支护能力,一般采用钢横撑和锚杆拉紧连续墙共同受力的方式。连续墙不仅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同时具有隔水的作用。
地下工程快速施工技术综述
利于 围岩稳定 , 又减少了开挖与支护工序之间的搭
接时间 , 这就是同一作业层上的“ 平面多工序” 。
圈 1 广州 捕 水 誓 能 地 下 厂 屑 枢 纽 布 置 圈
“ 立体多层次” 则要复杂一些 。一是在本层开 ,
孔和锚杆安装 ; 喷混凝土机械手进行湿喷混凝土 用
挖、 支护尚未完全结束前( 进尺约剩 1 5 m左右 )即 作业 ; , 厂房除顶拱层采用多臂钻 打光面爆破孔和水 在已结束全部工序 的另一端利用施工支洞升坡或降 平爆破孑外 , L 其余各层 , 大多采用液压潜孔钻对边墙 坡到下一开挖层 , 降坡完成后 , 上层剩余 部分的开 挖、 支护亦同时结束 , 即可开始下一层的有序施工。 二是利用地下厂房 的宽度和高度进行立体作业。如
台单机容量为 70M 的水轮发电机组 , 主、 0 W 其 辅洞 室近百条 , 布置在 15k 的范 围内, . m 层层叠叠 , 纵
的通风洞 、 交通洞进行机械化施工, 大大地加快 了施
工速 度 。
横交错 , 十分复杂 , 总开挖时间约 3 个月。这些表 O
明我 国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
湾核电站同步投产 的特殊要求 , 研究如何进一步加
快广蓄地下工程 的施工进度 , 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
面前的重要课题 。经过认真 的分析和研究 , 提出了 “ 平面多工序、 立体多层次” 的施工方法。其要点是 :
葛洲坝集团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 来 . 中 国 葛 洲 坝 集 团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下 简 称 “ 洲 坝 集 团 ” 在 国 内 外 水 利 水 以 葛 )
进 、 收 、 进 、 成 以 及 自 主 创 新 方 式 , 有 或 掌 吸 改 集 拥 握 了 一 系 列 水 利 水 电 地 下 工 程 施 工 的 新 技 术 、 工 新 艺 、 材 料 和 新 机 具 , 克 了 许 多 施 工 中 的 关 键 技 新 攻
第3 4卷 第 9期 20 0 8年 9月
水 力 发 电
文 章 编号 :5 9 9 4 2 0 )9 0 0 - 4 0 5 — 3 2(0 8 0 — 0 3 0
葛 ・ j , I
T .- T. -
周厚 贵
f 中国葛 洲坝 集 团股 份 有 限公 司 ,湖北 宜 昌 4 3 0 ) 4 0 2
Abta tI h a o s ye f n egon rj t o s ci t o eada ra , C iaG zo b ru o s c:ntev r u pso d rru dpo c nt t na h m n bod hn ehu aG op C ., r i t u e c r o u
L d , mp ae , b o b d mp o e , n e r td a d i n v t d d f r n o s u t n tc n lg e O t a h yp s e s d o t . i o d a s r e ,i r v d i t g ae n n o a e i e e tc n t ci e h oo i s S h t e o s s e r f r o t ma t r d a s r s o e e h o o is n w tc n q e , e ma e il n e o l fh d o e gn e i g u d r r u d se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 i fn w tc n l ge , e e h iu s n w t r s a d n w to s o y r — n i e r n e g o n e a n wo k . h y as a k e n e e h oo y df c l e n c n t ci n a d a h e e b i u e ei . h s c iv — r s T e l tc ld ma y k y tc n lg i u t s i o sr t n c i v d o vo s b n f s T e e a h e e o i i u o t
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内容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隧道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升中国交通隧道工程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针对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了近年来隧道设 计、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 向和建议。关键词: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中国。
基本内容
未来,中国交通工程教育事业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与新兴科技产 业的对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
基本内容
4、交通工程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事故、 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此外,在新兴科技快速发展 的背景下,如何将新技术与交通工程相融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也是 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本内容
综述: 1、研究现状近年来,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隧道设计理论与技术;(2)隧道施工方法与工艺;(3)隧道交通安全与 防灾;(4)隧道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这些研究方向涵盖了交通隧道工程的 各个领域,为推动中国交通隧道工程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3、交通工程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交通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国 交通工程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高等院校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 上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科研机 构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动了交通工程专业人 才队伍的壮大。
地质资源勘查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综述
地质资源勘查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综述
发布时间:2021-11-12T09:19:12.45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8月23期作者:董纪全[导读] 地球化学勘查是矿产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诞生、发展到现在乃至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承载着越来越多人对解决资源问题的期望,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产勘查中起着主导作用。
董纪全
沂源县自然资源局山东淄博 256100摘要:地球化学勘查是矿产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诞生、发展到现在乃至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承载着越来越多人对解决资源问题的期望,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产勘查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详细研究了地下化学勘查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地质工作;地球化学勘查;应用分析 1资源勘探领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1.1更智能、更自动化
资源勘探的一项新技术正在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中国与几十年前的中国不同。传统上用于资源收集的一些设备或技术通常是手动设备和技术,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为经济条件和创新投资的成本是不够的。近年来,人才的引进和创新的促进和促进繁荣了中国的机械工业。资源勘探也是如此。如今,资源勘探的设备或技术越来越先进,并朝着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自动化。今天的设备和技术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员。过去,勘探项目往往依靠人力,然而,勘探行业现在往往依赖机器。此外,更智能和自动化的操作技术也显著提高了资源勘探的效率,反映了全球互联的一般背景和趋势。
1.2更加准确和高效
今天的资源勘探技术实现了从人工操作到机器操作的转变,在原始的人工基础勘探中,人们经常犯错误,导致重大后果,从而产生了许多可以避免的人员,资源勘探项目目前主要由机器运行,机器的错误率远远低于人类,此外,基于机器的作业大大提高了资源勘探的效率,确保了准确性,使资源勘探项目能够以更准确的方式进行,及时完成任务,实现资源的智能化、自动化开发,确保了资源勘探项目的效率。液压潜孔锤钻孔和其他技术为传统方法和技术创造了更好的替代方案。新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同时问题在于:同时必须配备完善的设备和相应的高端人才。这也是在资源勘探中应用新技术的一个重大挑战。
岩土锚固研究与新进展
岩土锚固研究与新进展
一、本文概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需求的日益增长,岩土锚固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下工程稳定手段,其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工程界的关注。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岩土锚固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和发展趋势。文章首先对岩土锚固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岩土锚固材料、锚固机理、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监测评估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锚固体系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了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的最优锚固方案选择原则。文章还就岩土锚固技术在复杂地质环境、大型地下空间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岩土锚固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岩土锚固技术的基本原理
岩土锚固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中的主动加固与支护
技术,其基本原理在于利用锚杆(或锚索)与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岩土体的稳定。岩土锚固技术主要包括锚杆支护、预应力锚索、土钉墙等多种形式,它们的基本原理相似,都是通过在岩土体中设置
锚杆或锚索,利用锚杆(或锚索)与岩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和粘结力,以及岩土体自身的抗剪强度,将岩土体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传递原理:锚杆(或锚索)通过注浆或其他方式,与岩土体形成一个整体,当岩土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这个整体能够共同承受外力,并将外力通过锚杆(或锚索)传递到稳定的岩土体中,从而实现岩土体的稳定。
锚固原理:锚杆(或锚索)在岩土体中形成一定的锚固长度,通过注浆体或岩土体与锚杆(或锚索)之间的摩擦力和粘结力,将岩土体锚固在锚杆(或锚索)上,防止岩土体的滑移或坍塌。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综述钱海勇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综述钱海勇
发布时间:2023-05-01T07:34:40.281Z 来源:《新潮·建筑与设计》2023年3期作者:钱海勇[导读] 当前,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随着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日常出行也越来越方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环境污染过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工程越来越受欢迎,而如何高效地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使
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
身份证:32062619770728xxxx ;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随着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日常出行也越来越方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环境污染过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工程越来越受欢迎,而如何高效地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1对城轨地下工程施工工艺优选的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建设空间日益紧缺,而既有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城市居民将面临居住与出行两大问题。在此背景下,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城建部门应以解决交通问题为首要目标,并对其进行优化,以确保人民群众的出行环境。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中,采取什么样的施工技术,将会对地下工程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前期施工准备阶段,就需要将当地地质地形条件以及地下工程自身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选择出一种合理的工程施工技术,并对技术措施进行优化,使技术应用变得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发展综述
s u t n t c n lg r u t c i e h o o we e s mma z d a d c n l d d r o y i r e n o cu e .
Ke w r s u d rru de g er g o s ut ntcnq e;sb a;tn e si d iejcig y o d : n eg n n i e n ;cnt e o h iu s u w y u nl he ;pp kn o n i r i e l a
低工 程 造价 , 对于 加快 我 国的地下 空 间建设 具有 重要 意义 .
1 地下工程主要施工新技术
我国在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法上取得了较大发展 , 先后采用 了明挖法 、 逆作法、 暗挖法、 沉井法、 盾构 法、 顶管法及沉管法等施工技术方法 , 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Ab t a t T i p p rd s u s st e ma n c n t cin meh d o n e go n n i e r g n h n o l s rso sr c : h s a e ic s e i o s t to f d r r u d e gn e n ,a d t e ,f ral o t f h u r o u i
随着我 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 规模不断扩大、 口急剧膨胀 , 人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
土木工程新技术浅述
土木工程新技术浅述
近年来,新技术不断发展,也使得土木工程有了长足的进步,许许多多的标志性工程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环境、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为人们带来便利。
一、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相关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如房屋建筑、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土木工程应用广泛,且无处不在。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属性:
1.综合性。土木工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为建造一项工程设施需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等众多学科与技术,且工程设施功能多样,范围广阔。
2.社会性。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建造的工程设施可以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中国的长城、大运河,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台农神庙等。
3.实践性。土木工程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具体实践,只有通过工程实践,才能探知工程设计是否可行,才能在实际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
二、土木工程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越来越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许多新技术应运而生,且对土木工程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多锚头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
(多锚头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
学生丁思源
指导教师赵亮(职称:)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层次专升本
批次 082
学号 W150101082020
学习中心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工作单位华能新能源上海发电有限公司
2011年1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文章以云南省**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地下厂房工程为例,论述了地下工程主厂房过地质较差的断层结构面的大跨度、高边墙、高应力锚索深层支护技术,重点论述1000KN、多锚头、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结合各规范要求综述1000KN多锚头预应力锚索各工序的施工过程控制技术。
关键词:地下工程1000KN 多锚头预应力锚索质量控制技术
目录
前言 (5)
本文研究背景 (5)
国内外研究现状 (9)
研究目的和意义 (9)
1 工程概况 (9)
1.1 锚索施工概况 (9)
1.2 主要设备投入计划 (9)
2 锚索施工方案 (10)
2.1 流程 (10)
2.2 锚孔定位编号 (11)
2.2.1 锚孔编号 (11)
2.2.2 锚孔测放定位 (11)
2.3 管架平台搭设及钻机就位 (11)
2.3.1 管架平台搭设 (11)
2.3.2 钻机就位 (11)
2.4 锚孔造孔(地质较差地段的施工难点) (12)
2.4.1 锚孔要求 (12)
2.4.2 锚孔基本技术参数 (12)
2.4.3 成孔方法 (12)
2.4.4 锚孔成孔配套机具选择 (12)
2.4.5 钻进操作技术 (12)
2.4.6 清孔 (13)
2.4.7 钻孔检测 (13)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我国各地大量涌现,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的受关注程度也大幅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并深入探讨聚合物泥浆护壁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聚合物泥浆护壁技术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具备多方面特点,如技术要求较高、成本较高、施工周期较长、存在复杂的系统建设,这些特点均对具体施工提出了较高挑战。为尽可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质量,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1.1明挖法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明挖法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的常用技术,该施工技术涉及围护结构、基坑施工、旋喷桩施工、结构自防水等内容。软弱层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这一施工需要将隧道部位岩体挖除,回填需要在洞身和洞门修建完成后进行,不稳定因素对各结构带来的影响可由此消除。具体施工需重点关注降低地下水位、开挖土方、支护等要点,多采用回转钻机、旋喷桩进行施工,基于汽车式起重机的钢管内支撑架构、钢筋笼吊装也不容忽视,随之开展的施工可采用后退式开挖方式;基坑施工需分为若干段同时进行开挖,上下分块、放坡坡度比、每层坡度的严格控制均需要得到重视,一般采用1:1.5的放坡坡度比,每层坡度一般需控制在1:2.5,基于施工计划的支撑和垫块材料准备、基坑纵向综合坡度控制也不容忽视,一般采用1:3及以内的纵向综合坡度;旋喷桩施工需关注钻机就位、地质钻机钻孔、分段取出岩心管、喷射注浆、旋喷作业、后续清理等环节均需要得到重视。具体施工需保证钻杆头与孔位中心一致并做好钻机的水平校正,具体的钻进施工需保证设计位置与钻孔实际位置间存在50mm内的误差,分段取出岩心管的过程需控制垂直度。喷射注浆多基于二重喷射注浆管进行,采用由上到下的喷射注浆顺序,喷浆的各项指标参数需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为规避注浆管扭断问题,钻杆高度在深层喷浆施工环节需适当提升,旋喷作业需基于10%~20%控制冒浆量,可采用重复喷射浆液的方式实现加固面积增大或强度提高。后续清理需保证注浆管撤出及时,并对注浆管等设备进行彻底清洗;结构自防水需关注相关材料质量控制,如采用P8抗渗等级、C35以上强度的防水抗裂混凝土材料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顶板、底板、侧墙建设[1]。
沉井法施工技术文献综述
在地面下沉预制井筒的施工方法。在井口位置,预制好沉井刃脚和一段井壁,边掘边沉,再在地面浇筑,接长井壁,继续下沉。此法开始多用于水利工程,工艺简单,通常采用砖井壁,人工挖掘,自重下沉。沉井深度一般仅20m左右。1839年法国创造了压气沉井法,因下沉深度有限,并有损工人健康,到20世纪50年代渐被淘汰。1894年德国创造了淹水沉井法。1944年日本向沉井壁后施放压缩空气,减少井壁与土层的摩擦阻力获得成功。1952年匈牙利和瑞士创造了触变泥浆液体减阻的新方法。中国于1958年创造了震动沉井法;1969年起采用壁后泥浆淹水沉井,建成了30多个井筒,最深井达192.5m。
沉井结构由套井、井壁和刃脚三部分组成。套井(即锁口)是靠近地表预先作好的一段大于沉井外径1.5m左右的井筒,用以保护井口,安设导向装置和贮存减阻材料。沉井井壁就是井筒的永久井壁,应有足够的强度,并满足下沉所需的重量。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壁厚1m左右,随沉井下沉不断在井口浇筑接长。刃脚位于沉井井壁最下端,多用钢材制造,刃尖角通常为 30°,刃脚高3m,刃脚外半径比井壁外半径大100~300mm,以便下沉后在井壁四周形成一个环形空间。
施工时沉井利用钢刃脚插入土层,工作面不断破土排渣,依靠井壁自重不断下沉,当沉井刃脚达到基岩后,即行封底与壁后注浆固井。
沉井法分类按井内淹水与否分为不淹水沉井和淹水沉井两种。淹水沉井又分壁后泥浆淹水沉井和壁后施放压气淹水沉井。按井壁下沉动力可分为自重沉井和加载沉井。后者又分为震动沉井和压水沉井。
不淹水沉井在沉井内排水,工人在井底工作面掘进。除井壁在地面浇筑、随掘进随下沉外,其他工序和普通凿井法相同。由于排水造成井内外压力不平衡,下沉深度受到限制,本法不宜在涌水大、流砂层厚的表土层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
综述
[摘要]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青藏铁路、深圳地铁、上海跨江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关键词]地下工程;冻土;水下工程;隧道;施工技术
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和顺利实施,为解决高原冻土区地下工程的施工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础;同时,城市地铁工程的建设也对解决复杂城市地质环境条件下地下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大型桥梁、跨江隧道和海上设施的建设使水下的地下工程施工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完工极大地促进了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及时总结和完善这些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和其他技术成果将为今后的地下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保证,对推动我国地下工程的施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青藏铁路、深圳地铁、上海跨江隧道等施工过程中取得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成果,对新工艺进
行介绍,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1冻土区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00多km,穿越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施工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在世界上也是第1次,无成熟的施工经验,技术含量高。
1.1 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其关键工艺是减少施工过程产生的各种热量,如钻孔的摩擦热、回填料的热量、灌注桩混凝土的水化热等,避免桩周地基土温度场急剧变化,引起桩周地基土一定范围升温和融化。同时由于冻土区有季节的变化,表层的季节融化层随季节的变化将产生冻胀力,消除这些冻胀力也是钻孔灌注桩的一个重点。
为减少施工热量对冻土区的影响,尽快形成新的热平衡状态,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后,须经过一个阶段的热交换过程后方可进行承台以上部分施工,一般热交换的时间为60d,60d后方可认为桩基已基本稳定。
桩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冻土季节的变化将产生冻胀力。根据冻胀力作用于基础表面的部位和方向,可划分为3种:切向冻胀力、水平冻胀力和法向冻胀力(见图1)。水平冻胀力相互抵消,对工程造成破坏的主要是冻胀产生的切向力和法向力。在工程建设中,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防止桩基础冻胀:①为避免桩基础受到法向冻胀力,将桩基础嵌入多年冻土天然上限以下一定深度;②将钢制扩筒埋入多年冻土上限以下至少0.5m,护筒内径比桩径大10cm,并于护筒外围涂渣油,成桩后不拆除护筒,减少外表面的亲水程度;③尽量采用高桩承台,冻胀严重地区采用钻孔扩底桩;④在护筒外侧、低桩承台底部采用渣油拌制粗颗粒土回填。以上措施能有效地减小切向冻胀力,降低冻土对护筒的上拔冻胀力(见图2);⑤钻孔采用旋挖钻机干法成孔保证孔位置正确和钻孔的垂直度;⑥采用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避免了混凝土低温浇筑带来的强度增长慢的问题。
1.2 多年冻土隧道施工工艺
高原多年冻土隧道工程施工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其核心在于尽量减少气温升高对冻土的影响,避免冻土融化压缩下沉和冻胀力造成施工灾害和运营隐患。
冻土的抗压强度很高,其极限抗压强度甚至与混凝土相
当。冻土融化后的抗压强度急剧降低,所形成的热融沉陷和下一个寒季的冻胀作用常常造成工程建筑物失稳而难以修复。
含水的松散岩石和土体,温度降低到0℃时,伴随有冰体的产生,这是冻结状态的主要标志。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约9%,使土体发生冻胀。土冻结时不仅原位置的水冻结成冰,而且在渗透力(抽吸力)作用下,水分将从未冻区向冻结锋面转移并在那里冻结成冰,使土的冻胀更加强烈。
土在冻结过程中由于水变冰体积增大,并引起水分迁移、析冰、冻胀、土骨架位移,因而改变土的结构。在融化过程则必然伴随着土颗粒的位移,充填冰融化排出的空间,产生融化固结,从而引起局部地面的向下运动,即热融沉陷(热融下沉)。
为避免隧道施工中热融沉陷,冻土隧道施工的关键工艺是作好保温措施。
隧道保温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优选寒季施工明洞及洞口工程,开挖施工时增设遮阳保温棚,阻隔太阳辐射能量对冻土的影响。正洞采用弱爆破及光面爆破技术减少对冻土的扰动和超欠挖,开挖后清除拱(墙)夹层散碎冰块,迅速喷混凝土封闭
岩面;采用有轨运输减少洞内废气污染,减少通风次数和风量;暖季采用夜间放炮通风和冷风机通风等措施将洞内掌子面温度控制在5℃以下,尽量缩小洞室开挖断面外的冻土融化圈。隧道全长全断面铺设“防水层+保温板+防水层”,阻隔隧道竣工后洞内温度变化对冻土的扰动,确保运营安全。
影响土体冻胀的主要因素是土体类型、含水状况和冻结条件。冻土学家经过长期的试验证明:粗颗粒土冻胀小甚至不冻胀,而细颗粒土一般冻胀较大。土体含水量大则冻胀严重,当土体含水量小于某一值时,土的冻胀率为零。为防止冻胀对明洞及洞口工程结构的影响,将明洞及洞口仰坡周边冻胀影响范围内的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挖除,用粗颗粒土换填,严格控制粗颗粒土的含水量,换填后作好防排水设施。
工程实例:青藏铁路风火山多年冻土隧道全长1338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多年冻土上限1~1.8m,冻土层厚达100~150m。洞身全部位于冻土之中。在施工过程中充分把握冻土的工程性质,采用注浆管棚、注浆锚杆、洞内光面爆破等开挖技术并综合运用粗颗粒土换填明洞覆盖层,全长、全断面设置多重保温层,以及保温、控温、供氧、喷射混凝土、信息监控等多项技术,尽量缩小冻土融化圈,使冻土隧道重建新的热量平衡系统,满足了安全、优质、高效的建设要求。
此外冻土区防温措施还有倾填片石通风路基施工工艺,高温细粒土铺设保温板路基施工技术,高温细粒土热棒路基施工技术等,这些措施都可以大大减少路基承载后对冻土的热融影响。
2 地铁和过江隧道施工新工艺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大城市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大规模的城市地铁建设势成必然。对于沿江规划的城市过江隧道的建设也越来越多。这类工程建设往往规模大,施工环境恶劣,施工技术复杂,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施工新工艺。
2.1 地铁施工中的桩基托换技术
地铁建设中不可避免遇到桩基托换工程。深圳地铁百货广场大轴力桩基托换技术研究,解决了大轴力桩基托换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丰富了桩基托换工程的施工工艺。
桩基托换形式是我国托换技术应用的常见形式。桩基托换的核心技术在于新桩和旧桩荷载的转换,要求在转换过程中托换结构和新桩的变形限制在上部结构允许范围内。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