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 物理化学 课件】12.2
物理化学上册-天津大学编写-第四版课件
02 03
近现代物理化学
20世纪以来,随着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建立,物理化学得到了迅速发 展。人们开始深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与宏观性质之 间的关系。
当前的研究热点
当前,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纳米材料、生物分子反应、能源转 化和存储等。这些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物理化学的应用领域
05
化学平衡与反应动力学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常数
描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浓度关系的常数,是反应物 和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之比。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测定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然后代入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 中求得。
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特征常数之一,可以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 衡状态以及平衡的移动方向。
分子碰撞与平均自由程
弹性碰撞
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过 中,能量不守恒或动量不 守恒。
平均自由程
气体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 所走的平均路程,与气体 分子的速度和气体分子的 密度有关。
04
相变与热力学性质
相变与相平衡
相变
物质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 过程,如熔化、凝固、蒸发、凝
物理化学上册-天津大学编写-第四 版课件
• 绪论 • 热力学基础 • 气体分子运动论 • 相变与热力学性质 • 化学平衡与反应动力学
01
绪论
物理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物理化学的定义
物理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 中表现出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和机制。它涉及到化学热力 学、化学动力学、溶液化学、表面化学等多个领域。
结等。
相平衡
描述不同相之间平衡状态的热力学 条件,如温度、压力、组成等。
天津大学版物理化学课件第一章
表1.3.1
液体的沸点
当液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 时,液体沸腾,此时相应的温度称为液 体的沸点。习惯将101.325kPa外压下的沸 点称为正常沸点。如水的正常沸点为 100℃,乙醇的正常沸点为78.4℃,苯的 正常沸点为80.1℃。
相对湿度
• 水在2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2.338kPa,在大气环境 中尽管有其它气体存在,只要大气中水的分压小于 2.338kPa,液体水就会蒸发成水蒸气。反之,如果 大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大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液体水。秋夜温度降低,使大气 中水蒸气的分压大于饱和蒸气压,于是结出露珠。 我们把大气中水蒸气的压力达到其饱和蒸气压时的 情况,称为相对湿度为100%。北方冬季的相对湿 度一般在30%左右,液体水很容易蒸发为水蒸气; 而夏季的相对湿度最高时可达到约90%,几乎接近 饱和蒸气压,这时液体水不再容易变为水蒸气。这 就是为什幺人们在冬季感觉气候干燥,夏季感觉天 气闷热的原因。
Z查
Tr’
Tr
例3 已知T, Vm, 求p
(1)因为 p=pc pr 从表中查出Tc,pc
(2)计算
T Tr Tc
pVm pc prVm pcVm (3)计算 Z pr f ( pr ) RT RT RT
(4)用图解法求出p Z
压缩因子图 Z=f(pr)
p’ r
pr
Liti
tu
A
(1.2.2)
(3)体积分数
B
物质B的体积分数定义为
B def x V
B m, B
/x V
A
A m, A
(1.2.3)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应用
pV nRT ( n B )RT
天津大学第五版物理化学课件
2020/3/1
6.熵判据——熵增原理
对于绝热系统, Q 0 ,所以Clausius 不等式为
dS …0
> 不可逆 = 可逆
熵增原理可表述为:在绝热条件下,系统发
生不可逆过程,其熵增加。或者说在绝热条件下,
不可能发生熵减少的过程。
如果是一个隔离系统,环境与系统间既无热 的交换,又无功的交换,则熵增加原理可表述为: 一个隔离系统的熵永不减少。
§3.9 克拉佩龙方程 §3./3/1
§3.1 卡诺循环(Carnot cycle)
1824 年,法国工程师 N.L.S.Carnot (1796~1832)设计 了一个循环,以理想气体为 工作物质,从高温 (T1)热源吸 收 Q1 的热量,一部分通过理 想热机用来对外做功W,另一 部分 Q2的热量放给低温 (T2 )热 源。这种循环称为卡诺循环。
• 环境熵变的计算 • 凝聚态物质变温过程熵变的计算 • 气体恒容变温、恒压变温过程熵变的计算 • 理想气体pVT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2020/3/1
1.环境熵变的计算
环境恒温:
dSamb
Qamb Tamb
环境非恒温:
Samb
Qamb Tamb
Qsys Tamb
Samb
2 Qr
相除得 V2 V3
V1 V4
所以
Q1
Q2
nRT1
ln V2 V1
nRT2
ln V4 V3
nR(T1
T2
)
ln
V2 V1
2020/3/1
§3.1 卡诺循环(Carnot cycle)
整个循环:
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天津大学出版社第十二章胶体化学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天津大学出版社第十二章胶体化学习题答案12.1 如何定义胶体系统?总结交替的主要特征。
解:分散相粒子在某方向上的线度在1~100nm范围内的高度分散系统成为胶体系统。
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高度分散、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
12.2 丁铎尔效应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条件?解:丁铎尔效应实质是光的散射作用引起的。
粒子的半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才能观察到丁铎尔效应。
12.3 简述斯特恩双电层模型的要点指出热力学电势、斯特恩(stern)电势和ζ电势的区别?解:Stern 模型:固定层+扩散层、三个面、三个电势。
具体如下:1924年斯特恩提出扩散双电层:离子有一定的大小;部分反离子被牢固吸附,形成固定吸附层或斯特恩固体面;Stern面:Stern层中反离子电性中心所形成的假想面;滑动面: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界面。
热力学电势0:固体面—溶液本体;Stern电势:Stern面—溶液本体;电势:滑动面—溶液本体12.4 溶胶能在一定时间内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解:分散相粒子的带电、溶剂化作用以及布朗运动是溶胶系统相当长得时间范围内可以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12.5 破坏胶体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说明原因。
解:破坏胶体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溶胶中加入过量的含有高价相反号离子的电解质。
这主要是因为电解质的浓度或价数增加时,都会压缩扩散层,是扩散层变薄,电势降低,斥力势能降低,当电解质的浓度足够大时就会使溶胶发生聚沉;若加入的反号离子发生吸附,斯特恩层内的反离子数目增加,使胶体粒子的带电量降低,而导致碰撞聚沉。
过量的电解质加入,还将使胶体粒子脱水,失水化外壳而聚沉。
12.6 K、Na等碱金属的皂类作为乳化剂时,易于形成O/W型的乳状液;Zn、Mg等高价金属的皂类作为乳化剂时,易于形成W/O 型的乳状液。
解:乳化剂分子具有一端亲水而另一端亲油的特性,其两端的横截面不等。
当它吸附在乳状液的界面面层时,常呈现“大头”朝外,“小头”向里的几何构型,就如同一个个的锲子密集的钉在圆球上。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PPT课件
编辑ppt
1
第八节
热化学
• 热化学(thermochemistry):
• 热化学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学科,主 要任务是测定物质的热力学量。但 是20世纪以来热化学有很大发展, 热 化学的应用领域从测定物资的热数 据扩张到化学动力学、生命科学、 农学、医学、药学等领域.
编辑ppt
2
• 一 热化学方程式
rHm(298K)=-393.5 kJ.mol-1
编辑ppt
3
二 Hess定律(Hess’s Law)
• 1840年, 盖斯从大量实验数据中总结出著名的Hess定律.
• Hess定律: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始态和末态有关, 与 反应的具体途径无关. 也称热效应总值一定定律.
• 盖斯定律的使用不是无条件的, 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能使用. 其条件为: 需规定反应进行的环境条件.
• 设已知T1下化学反应: A+B→C+D 的焓变, 求T2下此 反应的焓变?
• 设计一热化学循环:
aA+bB (T1)
H1,T1
cC+dD (T1)
H3
H4
aA+bB (T2)
H2,T2
cC+dD (T2)
编辑ppt
17
aA+bB (T1)
H1,T1
cC+dD (T1)
H3
aA+bB (T2)
H2,T2
• 溶液反应的热效应可以用离子生成焓直接求算.
•
rHm0=∑(i fHm,i0)生成离子-∑(i fHm,i0)反应离子
编辑ppt
15
• 5 溶解热和稀释热
• 将物质溶于溶剂所产生的热量为溶解热.
2024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学课件ppt合集
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包 括作业、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等。
02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系统与环境
80%
热力学系统的定义
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或 物体集合,被选定为研究对象。
100%
环境的定义
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或 物体集合。
80%
系统与环境的分类
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通过调控晶体的结构,可以改变晶体的性质,进而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质的材料。
配合物结构和性质关系
01
配合物结构决定配合物的性质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配位数、配位键的类型等结构参数决定 了配合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02
配合物性质反映配合物结构的特征
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光学性质等都与配合物结构密切相 关,这些性质的变化也反映了配合物结构的特征。
过渡态理论
反应物分子与活化分子间 存在一个能量较高的过渡 态,反应速率由过渡态的 稳定性决定。
量子化学理论
通过计算分子的电子结构 和能量,预测反应速率和 反应机理。
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规律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反应级数
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指数,可以是整 数、分数或负数。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ΔU=Q+W。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计算系统内能的变化、热功转换和热量传递等。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01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
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02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胶体化学
van der Waals 吸引力:EA -1/x2 双电层引起的静电斥力:ER ae-x
总作用势能:E = ER + EA
EA曲线的形状由粒子本
性决定,不受电解质影响;
ER曲线的形状、位置强
烈地受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ER 势 能
E
n : 分散相的折射率; n0: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散射角;
l : 观测距离
I= 9 2V 2C 2 4 l 2
n 2 n02 n2 2n02
2
1 cos 2
I0
由 Rayleigh 公式可知:
1) I V 2
可用来鉴别小分子真溶液与胶体溶液;
如已知 n 、n0 ,可测 I 求粒子大小V 。
2. 憎液溶胶的聚沉 溶胶粒子合并、长大,进而发生沉淀的现
象,称为聚沉。
(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值使溶胶发生明显的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聚沉能力聚沉值的倒数
EA 曲线的形状由粒子本性决定,不受电解质影响; ER 曲线的形状、位置强烈地受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电解质浓度与价数增加,使胶体粒子间势垒的高度 与位置发生变化。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dispersed phase)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分布的物质
medium)
(dispersing
分子分散系统
胶体分散系统
粗分散系统
例如:云,牛奶,珍珠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类型
粒子大小
特性
举例
低分子溶 液(分子分
散系统)
<1nm
《天大考研资料物理化学》天大物理化学课件cha
热力学第三定律
总结词
绝对熵的概念
详细描述
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熵是指系统熵与绝对温度之比 ,它在绝对零度时达到最大值。绝对熵的概念对于理解物 质在低温下的性质和行为非常重要。
总结词
熵的微观解释
详细描述
熵可以理解为系统微观状态数的量度,即系统微观粒子排 列方式的数量。随着系统熵的增加,其微观状态数也相应 增加,导致系统变得更加混乱无序。
电池反应
电池反应是指整个电池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正负电极上的反应和电子的传递过程。电池反应的总和决定了 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07
表面与胶体化学
表面张力与润湿现象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 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 线上的张力,主要由表面层分子间的 相互吸引力产生。
润湿现象
《天大考研资料物理化学》天 大物理化学课件cha
目
CONTENCT
录
• 绪论 • 热力学基础 • 化学平衡 • 化学动力学 • 溶液化学 • 电化学 • 表面与胶体化学
01
绪论
物理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物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物 理性质的学科,它对于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变化规律和相互转 化具有重要意义。
聚沉现象
当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超过介质对胶粒的作用力时,胶粒发生聚集,形成沉淀或絮凝体,这种现象 称为聚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2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
总结词
能量守恒定律
详细描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中的具体表现,它指出系统能量的增加等于进入系统的能 量和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之和。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胶体化学
Fick 扩散第一定律:
dn dt
DAS
dc dx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截面的物质的量dn/dt与该处的浓度梯度
dc/dx及面积大小As成正比,其比例系数D 称为扩散系数,负号 是因为扩散方向与浓梯方向相反
D 扩散系数 单位浓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 物质的量。单位:m2s-1
D 可用来衡量扩散速率
(ii) 同价离子,感胶离子序
正离子的聚沉能力:H+ >Cs+ >Rd+ >NH4+ >K+ >Na+ >Li+
负离子的聚沉能力 :F->Cl->Br->NO3->I->OH-
以上顺序与离子水化半径有关,水化层的存在削 弱了静电引力.
(2) 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
搭桥效应 一个大分 子通过吸附,把许多胶粒 联结起来,变成较大的聚 集体而聚沉;
(3)流动电势(可视为电渗的逆过程)
液槽
气体加压
多孔塞
电位差计
(4)沉降电势(可视为电泳的逆过程)
四种电现象的相互关系:
外加电压 引起运动
电泳
质点移动 介质静止
沉降电势
电渗
介质移动 质点静止
流动电势
运动产 生电势
2. 胶体粒子表面带电的原因
(a)溶胶粒子可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子而带电;
(b)溶胶粒子表面上的某些分子、原子可发生电离。
1. 溶胶的动电现象 (1)电泳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 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
界面法测电泳装置示意图
实验测出在一定时间内界面移 动的距离,可求得粒子的电泳速度 ,由电泳速度可求出胶体粒子的 电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T ∆E = ln10−7 zF
z =1 z=2 z =3
∆E > 0.41V ∆E > 0.21V ∆E > 0.14V
电极电解含CuSO4(0.1 mol dm-3), ZnSO4(0.1 例:用Pt电极电解含 电极电解含 mol dm-3)和H2SO4(0.1 mol dm-3)的混合溶液, 的混合溶液, 和 的混合溶液 (1)电解时那种物质先析出,初始电压是多少? 电解时那种物质先析出,初始电压是多少? 电解时那种物质先析出 (2)当第二种金属析出时,电压应为多少? 当第二种金属析出时,电压应为多少? 当第二种金属析出时 此时溶液中第一种金属的残余浓度是多少? 此时溶液中第一种金属的残余浓度是多少? (3) 当电压加到多大时,H2开始析出? 当电压加到多大时, 开始析出? 已知H 上的超电势为1V,在 上的超电势为 上的超电势为1.3V, 已知 2在Cu上的超电势为 在Zn上的超电势为 上的超电势为 上的超电势可忽略不计。 在 Pt上的超电势可忽略不计。 上的超电势可忽略不计
金属的析出与氢超电势
• 超电势的存在使电解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可以通 超电势的存在使电解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过电极表面的改性来降低超电势从而达到节能的目 例如:在电解NaCl时,用表面涂 的Ti电极代 的。例如:在电解 时 用表面涂Pt的 电极代 替传统的石墨电极,可节能10%。 替传统的石墨电极,可节能 。 • 大部分金属离子的超电势很小,可忽略不计,析出 大部分金属离子的超电势很小,可忽略不计, 电势等于可逆电极电势。 电势等于可逆电极电势。 • H+析出的超电势较大,其析出电势甚至小于 、 析出的超电势较大,其析出电势甚至小于Zn、 Cd、Ni等金属离子的析出电势。可以利用氢超电势 、 等金属离子的析出电势 等金属离子的析出电势。 进行电镀、制备金属。 进行电镀、制备金属。
o Zn
cZn 2+ ≈ aZn 2+ = 2.79 ×10
阳极H 的浓度为0.6 阳极 +的浓度为 mol dm-3
−20
mol dm
-3
ϕ + = 1.216V
E″= 2.557V
ϕCu = ϕ Zn = ϕ
o Cu
RT + ln aCu 2+ =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2V 2F
cCu 2+ ≈ aCu 2+ = 6.379 ×10 −39 mol ⋅ dm -3
ϕ +=? ? H2O 2H+ + ½ O2 + 2e-
此时溶液中的H 此时溶液中的 + 的浓度为 0.4 mol dm-3
电极反应: 电极反应: 阴极: 阴极: Cu2+ + 2e- →Cu Zn2+ + 2e- → Zn 2H+ + 2e- → H2 阳极: 阳极: H2O → 2H+ + ½ O2 + 2eϕ = 1.187V ϕ = 0.307 V ϕ = - 0.792 V ϕ = - 0.041 V
比较上述阴极反应, 先析出 比较上述阴极反应,Cu先析出 E = ϕ + - ϕ - = 1.187V – 0.307V = 0.880 V
例:电解制备金属Zn 电解制备金属 阴极: 阴极:
+ Zn2+|Zn
和 H+|H2
Zn2+ + 2e- → Zn 2H+ + 2e- → H2
ϕ o = - 0 .8V ϕ o = 0V
当 j > 1000 A cm-2 时,η(H2/Zn) = 1.06 V + 活度均为1, 设Zn2+和H+活度均为 ,有
ϕH
+
/ O2
pO 2 1 2 RT 2 =ϕ + ln aH + ⋅ ( o ) 2F p
o
= 1.205 V
E ' = ϕ+ − ϕ− = 1.997V
上析出时, 当H2在Zn上析出时,η= 1.3V , 上析出时
ϕ(H2)= -1.341V
ϕ Zn = ϕ H
2
RT =ϕ + ln aZn 2+ = −1.341V 2F
§2
电解时的电极反应
对电解池, 对电解池,当 E外加 ≥ E分解, 发生电解 反应。 反应。 对于在阳极、阴极均有多种反应可 对于在阳极、 以发生的情况下, 以发生的情况下, 阳极,析出电势愈负的离子愈易析出; 阳极,析出电势愈负的离子愈易析出; 阴极,析出电势愈正的离子愈易析出。 阴极,析出电势愈正的离子愈易析出。
ϕ ir (H+|H2)= ϕ r -η= - 1.06V < ϕ(Zn2+|Zn)
∴ Zn先析出 先析出
金属离子的分离
不同的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有着不同的析出电势, 不同的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有着不同的析出电势, 电解时必然具有不同的分解电压, 电解时必然具有不同的分解电压,可以控制外加电压 和溶液pH值的大小使金属离子彼此分离而不析出氢气 值的大小使金属离子彼此分离而不析出氢气。 和溶液 值的大小使金属离子彼此分离而不析出氢气。 若第二种离子反应时,前一种离子的活度降至初始 若第二种离子反应时, 浓度的10 以下,认为这两种离子得到很好的分离。 浓度的 -7以下,认为这两种离子得到很好的分离。则 此两种离子间的析出电势差值应满足如下要求: 此两种离子间的析出电势差值应满足如下要求:
H2在Cu上的超电势为 V ,Cu2+完全析出后, 上的超电势为1 完全析出后, 上的超电势为 cH+=0.4mol· L-1,ϕ (H+|H2)=ϕ ir(H+|H2)-η=-1.021V, 因此Zn将接着析出。 因此 将接着析出。 将接着析出 当Zn析出时 ϕ - = ϕ Zn= -0.792 V 析出时 Cu2+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