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母亲的河》课件 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母亲的河》课件 冀教版
尧 山 壁
母 亲 的 河
河北隆尧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 河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邢台县文化馆干部, 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河北文学》编辑, 河北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席,河北大 学教授,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55 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 会。 著有诗集《山水新歌》、《渡江曲》、 《金翅歌》、《烽烟· 青山》、《我的北 方》、《春的雕像》、《尧山壁抒情诗选》、 《绿荫花红》,散文集《母亲的河》、《访 苏手记》、《山水风流》、《漫游美利坚》、 《逍遥游》、《域外游记》、《父母天地 心》,评论集《带露赏花》,剧本《掏鸡》、 《小白菜》等。
速读感知全文
1、10分钟之内速读全文,顺手标好段序、划 出字词。 2、理出全文线索、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三、理清全文的线索、情节。 提示:文章写了泥洋河的几次变化?
写了泥洋河的两次变化:第一次在父亲去世
后泥洋河干涸,第二次是母亲用自己的双手使
泥洋河变得郁郁葱葱。
体会精巧构思
提示:课文记叙了几十年间发生的一些事,但是不显凌乱, 原因是什么?
军民骨肉情
民 新 媳 :
军: 腼腆 通 质朴 讯 英勇 员
“ 我 ” 线 索 ) ( 妇
善良 纯朴 圣洁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 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 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 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 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 情美和人性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词二首浪淘沙北戴河教学设计长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词二首浪淘沙北戴河教学设计长

《浪淘沙·北戴河》教学设计

《浪淘沙·北戴河》是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弄清重要词语的含义并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词句,培养其鉴赏诗歌的能力;品读意象,理解词中壮阔雄浑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豪放的情怀。

品读意象,理解词中壮阔雄浑的意境。

【教学难点】

探究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

1.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课件(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课件(新教材)

课文精读
6.读第三节诗,在这节诗中诗人使用了哪些意象?这些 意象表明了什么?它表达了诗人情感的什么变化?
点拨:诗人使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 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一系列的意 象。这些意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 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高昂与喜 悦之情,“──祖国啊!”这是诗人欣喜、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 。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D
A
与第一节诗的内容相照应。
艺术特色
舒婷是一位情感型诗人。她的诗歌创作的宣言是人的价
值和尊严。多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构思 独特,情调婉约,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她的诗不侧
D
A 重客观生活的描摹,而是注重表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她从关系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 的关切。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 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突破生活的客观规
D
A
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
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 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课文精读
2.如果我们按诗人表达的情感来划分,本诗划分为两
部分如何划分?概括每一节的段意。
Dຫໍສະໝຸດ Baidu
点拨:该诗第一节表现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二 节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展示历史转折时期的

第3课《短诗五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短诗五首》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篇课文由四首中国诗与一首外国诗组成,篇幅虽短,意蕴颇丰,体现了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内容丰富的特点。《月夜》通过“我”与大树并立的行为,突出“五四运动”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独立自主的形象。《萧红墓畔口占》记叙了1944年诗人不远万里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的情形,表达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断章》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题材十分简单,但作者却从这平淡的生活现象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营造出无穷的诗意。《风雨吟》借助各种意象,表达社会剧烈变化中年轻人对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统一》这首诗,作者从“叶”“花”“果实”“树木”等常见意象中,归纳出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值得深思。几首小诗各具特色,蕴含哲理,令人回味。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使得他们对于诗歌的学习有着较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诗歌,他们对诗歌的形式和基本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现代诗歌相较于古诗词,形式更加自由,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学生在学习《短诗五首》时,可能会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

虽然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诗歌,但是《短诗五首》中的诗歌仍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学生可能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及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3课废墟的召唤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3课废墟的召唤课件语文版
•精选
•12
新课·讲解
1—3段中的哪些句子含蓄的 表达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1 2 3
问 题 入 手 , 细
•精选
含蓄地表达出圆明园废墟与 时代进程相去甚远。 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 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 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永不变 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 乎在这里停滞了,其中蕴涵着 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3
写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1979年岁末,时 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召如春雷般 在神州大地回响。因而,本篇的 主旨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号召每 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 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潮流之中。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4
字·词·音
字词积累
红体字注音 ng 嗫嚅 niè rú 海藻zǎo 甲胄 zhòu 远瀛观 yí 绮辉 qǐ 窸窣 xī sū 迤逦 yǐ lǐ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6
新课·讲解
第14段中枯梗与绮辉,西山的鲜嫩 润泽与浅淡的光照下的水也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鲜明的对比之中更显出这天空、 红日、西山的美丽可爱,作者的热爱之 情溢于言表。从而体现出作者对未来的 憧憬。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7
新课·讲解
第19段描写了太阳下山之后 的景色。此时的景色让作者想到 了春日的紫藤萝。春日的紫藤萝 一朵朵小的紫花汇成花的海洋, 焕发出勃勃生机。伟大的祖国富 饶强大、兴旺发达,同样需要每 一个中国人奉献付出,尽到责任。 这这正是作者对现实的思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
____
解析:孤陋寡闻:知识浅陋,见闻不广。用在此处是误 解了词义
3.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A.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的情况时说:“令尊身体 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后在哪里高就?
B.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 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某医院院长接待来宾时说:“欢迎诸位贵宾多多光 临本院。”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6.仿照课文佳句,写一句话。 ___示__例__:_成__绩__点__缀__了_你__的__人__生__,_你__点__缀__了__父_母_____ __的_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7.诗中的“火把”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_火__把__象__征_着__光__明__,__表_达__了__诗__人__驱_逐__黑__暗__、_坚__持__斗___ _争_、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1.理解《月夜》中“树”的象征意义: “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
厚、固执而迂腐。“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百度文库却 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 神。
2.如何理解《萧红墓畔口占》“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 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 摧残的。“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 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 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 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短诗五首拓展练习(pdf)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短诗五首拓展练习(pdf)新人教版
⑤谁说月亮不是一所常青的学校呢?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 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 它种下的吧?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海洋那几近永恒的潮汐,不就是为它的美丽所激 动吗?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它知道心会变硬的,还有痛苦与绝望。但是有月亮在就不 怕,它能让硬了干了丑了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 许的浪漫。
⑦从那之后,不管是碰到庄稼上的露水还是看见路边沟沿草叶上的露珠,我都会在 心里头想:昨晚怎么月亮又哭了?是丑恶又在肆虐?是生命又遭杀戮?但是,不管世间多么 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 —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 秒秒也就有了诗意的歌吟。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8 福建南平四模,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10 分)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 cuǐ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
拨动人们的心弦。诗歌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宣嚣;诗歌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
人的芳香。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
早盼爹妈来下聘, 晚盼父母请媒人。 答:
本想留郎吃顿饭, 筛子关门眼睛多。
3* 短诗五首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1)B (2)A (3)A 解析 根据积累确定读音,要特别注意“奔”是多音字,需根据词义确定读音。“奔” 表示“急走,跑”时读 bēn;表示“直向目的地走去;朝,向”或“为某事奔走”等义项时 读 bèn。 2.答案 (1)卷 (2)卧 解析 比较备选词语,根据词语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尤其是从与全诗意境相协的方面 分析,确定答案。(1)“卷”更能突出风的凶猛。(2)“卧”更能表现逝者的适意与达观。 3.答案 B 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 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D “运用铺陈渲染的手法”有误,应为“运用白描手法”。 2.答案 C 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标题,会使诗显得平淡、缺少内涵。 3.答案 D 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所以“靠大家努 力”在诗中未提及。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1)璀 cháng (2)宣 喧 遂 邃 (3)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 陶(或升华)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题。第(1)(2)小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 要多读多写。注意“宣嚣”应写作“喧嚣”。第(3)小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 这句话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熏陶”或“升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优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优秀课件

2. 用词准确、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中的“招”字,旗帜鲜明, 有声势,有感召力。再如“旌旗十万斩阎罗”,用 “斩”,力度大,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 的气势。
3. 突发想象,进行古典的创造性转化。 诗中写到的泉台、阎罗、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 的说法。而诗人用阎罗和泉台来比喻祸国殃民的反 动派和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指 革命军队的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
感思想
导思1.这五首小诗分别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析意象
导思3.请你体会一下 《风雨吟》一诗中“海” 这一意象的内涵。
品名句
关键词: 短诗之韵
导思2.如何理解《断章》 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析意象
导思4. 《月夜》中,与大 树“并排立着”的“我”, 让人感受到怎样的形象?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短诗五首》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品析《月夜》 《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用自己的语言将这
品析《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强调“六小时”和“长 途”是为了说明什么?
“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 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 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萧红墓畔口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萧红墓畔口占》PPT

意蕴分析
• 第一句: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 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 “寂寞”,既写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更借此形成此诗之中心意象。 “寂寞”是诗人自己的强烈感受。“寂寞”同时也隐指女作家一生特 别是晚期的境况:“半生遭白眼冷遇”,“我的心情永远是如此抑 郁”,“如今我只感到寂寞!”(萧红自述。)
作者介绍
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 1926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加入共青团。 1928年发表《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 1929年4月,诗集《我底记忆》出版。 1932年赴法国留学。 1933年,诗集《望舒草》出版。 1935年回国。
作者介绍
1936年,与穆丽娟结婚。 1937年,出版《望舒诗稿》。 1938年,在香港主持 《星岛日报》文艺副刊《星座》。 1940年,妻子返回上海,后离婚。 1942年春,被投入日本监狱。 1943年,与杨静结婚。 1949年,与杨静离婚,返国。 1950年2月28日,病逝。
而终、诗人系狱饱受折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结下深厚情谊的外在原 因;也可分析出内中所包含的漫漫艰辛人生长路之寓意。
意蕴分析
• 第四句: •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写诗人所感受到的女作家此时此地之心境。
体现出一种特殊的意境与心态。
诗的特点
• 语言干净、朴素、洗练,富于质感、充满了暗示。 • 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着激情。 • 在对比中展开思想,结构平衡而协调(长与短、轻与重、动与静、焦灼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废墟的召唤课文全解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废墟的召唤课文全解 语文版

废墟的召唤

本文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呼声。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墟(xū)璞(pú)廓(kuò)皱(zhòu)莽(mǎng)

瀛(yíng)胄(zhòu)镂(lòu)怅(chàng)嗫嚅(niè rú)

迤逦(yǐ lǐ)绮(qǐ)黛(dài)窸窣(xīsū)蘸(zhàn)

2.形近字

┏缀(zhuì)点缀┏镂(lòu)镂空┏绮(qǐ)绮丽

┣辍(chuò)辍学┗楼(lǒu)楼房┗倚(yǐ)倚靠

┗啜(chuò)啜泣

┏嚅(rú)嗫嚅┏渺(miǎo)渺小

┣儒(rú)儒家┗缈(miǎo)缥缈

┗孺(rú)妇孺

3.多音字

┏(qiāo)静悄悄┏(bó)停泊┏(guān)观看悄┫泊┫观┫

┗(qiǎo)悄然┗(pō)湖泊┗(guàn)道观4.词语解释

【轮廓】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或线条,也指事物的概括。

【宛如】好像。

【甲胄】盔甲。

【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欣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怅然凝望】若有所失的凝神观望。

【悄立】默无声息地站立。

【如泣如诉】像哭泣又像倾诉。

【暮色四合】形容天气变黑暗,多指夜幕降临。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然而充满正气。

【嗫嚅】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匹夫有责】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迤逦】曲折连绵。

【绮辉】美丽的光辉。

【宛在】宛然还在,好像还在。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5.文学常识真空

(1)宗璞,现代(性别)作家。原名,作品有小说、等,其中作品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之《断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之《断章》
《雕虫纪历》写道:”但是后来,在1933年初 秋,例外也来了。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 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 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 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 只能任其消失的一 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 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 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 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 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
卞之琳这个名字长久地散发着沉 静、睿智而潇洒的书卷气和文人气, 仿佛永远年轻,永远俊逸,永远超 然物外。
他是为诗而塑就的,而且是为东 方和西方共同塑就的,念一念他的 诗,听一听那充盈、茁实而轻灵的 音响,多么美妙、动听……
《断章》的两种读法
断 章
卞 之 琳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的构图。 (2)解读诗歌的主题。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
如织月色 那么神秘,那么奇妙 那么甜蜜,那么惬意 一片淡雅、轻柔、迷朦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装饰 梦 一次心灵奥秘的深切剖白 压抑的单恋之情是多么地 强烈灼人 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
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 绘画美、建筑美。在《断章》中, 三美得到了体现。
《断章》中作者的观察视角不是固定的,他通过视角出发 点和落点的改变,使诗取得了交错重叠的视觉效果,使诗的 形式变得丰富起来,更具美感。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 短诗五首 (共22张PPT)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 短诗五首 (共22张PPT)

语 文 要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 (1)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 兴人。早年留学日本,1913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后来 转向旧体诗写作,以旧诗和书法闻名于世。康白情认为 沈尹默的《月夜》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 (2)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 杭县(今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 戴望舒和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 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 正常的治疗而病逝,年仅31岁。这首诗是戴望舒被日本 人抓走后放出来拜祭萧红时所作,“口占”即出口吟成。
名师导学
(3)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是“新 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总是从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 事物入手,经过其智慧的渲染,使诗歌充满哲理。他在 诗歌中隐匿自我的感情,以客观冷隽的态度入诗。他的 诗歌跳跃性大,联想丰富,尤其突出戏剧化、理智化。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这 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 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4)芦荻(1912—1994),现代诗人,原名陈培迪, 出生于广东南海。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诗歌创作,与 人合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刊物。
名师导学
抗战时期曾任桂林《广西日报》副刊《漓水》主编。1956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专业作家。后任暨南大学教授。 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远帆》《芦荻诗选》等。 (5)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13岁开始创 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1950年获加强国际和平奖, 1971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聂鲁达的诗歌有三个主题:爱 情、诗歌和革命。他是当代拉美文学史上一座高峰,其一生 个性张扬,热烈抒发理想和希望,积极追求民主和进步,以 浓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彰显了个体生命的独特情感,并 记录了拉美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自由的历程。

《诗词曲五首》第3课时 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诗词曲五首》第3课时  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2.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并能够背诵。

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内容并能够背诵。

2.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离别”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我们来欣赏一首离别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极富诗意的的离别意境,被李白用目送“孤帆远影”渐行渐远,消失在“长江天际流”之中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诗人岑参也有一首离别诗,描绘出了和这首诗有着相似意境的离别画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来到大漠边关,感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岑参(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世称“岑嘉州”。诗歌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碛中作》《寄左省杜拾遗》。岑参长于七言歌行,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2.创作背景: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任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众人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饯行,于是岑参写了这首咏雪送人之作。诗以咏雪起,在咏雪中暗寓别情;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陈毅市长》课件 (新版)苏教版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陈毅市长》课件 (新版)苏教版
陈毅“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催化剂”的意 是: 谦虚的说法 意思是“工作我做不了,我能做的, 只是请您出山以加快工作的速度”
4、陈毅为什么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 这对推动故事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这是陈毅高超的说话艺术的表现,把革命政治 说成“化学”,非常切合化学家齐仰之的身份,能够 引起齐仰之的谈话兴趣和极大注意,这样使齐仰之 与陈毅交谈下去,陈毅也就巧妙地使齐仰之由“只有 三分钟之限”到“尽情尽意言之”,再到“秉烛夜谈” “三天三夜”,这个妙喻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齐仰之的语言则可以看出他:固执、急躁、清高、朴 直的特点;政治观念淡薄;科学态度严肃。
例:“他是何许人!不认识!”“好了,闲谈不 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 我一定要问个明白!”“我一定效力!”这些对话都表现了 他的个性。
(5)戏剧有“潜台词”,这是戏剧语言的特点。 下列几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3、大Biblioteka Baidu共产党的“化学”,指出“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
化学变化”,并以齐仰之在旧社会的被冷遇为例说明这个道理,引起齐仰之发自 内心的感慨和共鸣。
从中可以看出陈毅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思想 特点?
陈毅:1、豪爽、机智、幽默诙谐 2、对经济建设的巨大热情,重视科学文化,尊重知识分子
齐仰之是怎样一个人呢?
陈毅是怎样改变齐仰之态度的? 从中可以看出陈毅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泉州人, 当代女诗人,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 抒情诗选》。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 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 久。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的坎坷 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 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 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 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 识与历史责任感。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 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与信念。

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
挂眼泪的笑涡 未来的希望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你“我”血肉相连 从“我”这取得:
自我的奉献
富饶、荣光、自由
• 四、研读,探究品味
•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 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 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 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 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 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 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 ,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 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 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 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 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 祖国啊
思想上的束缚
朗读第四节,思考:
我这是一你节十写万万了分什之么一内容?
再是次你强九调百了六我十与万祖平方国的的总和 你唇以齿伤相痕依累累,的不乳可房分割的 喂关我养”系了有。机“地小结我合”在与一“起大。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本节就节有从抒何我发 异的血的 同肉感 ?之情躯与上第三
去取得
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 你加的强富饶,,诗你的的感荣情光达,你到的了自由 —高—潮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微小的我是祖国的一部分 诗人把自己完全融入祖国 和人民之中。
祖国
是诗人,更是广大人民。
热爱 与
奉献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 明确:
• 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本节感情有什么变化?
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
与上节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人创造了哪些意象来 表达这种感情?这些意 象有些什么共同特点?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一切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何理解“神话的蛛网” 呢?
• 朦胧诗,曾盛行于“文革”之后,是备受 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 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强调内在的思维, 追求象征和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 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蕴含着伤感 情调和反叛精神。
•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 今天学习舒婷的朦胧诗——《祖国啊,我 亲爱的祖国》
我本是节贫困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我既是写悲哀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对写上节出诗了的人总结民的 我希是望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希望
比喻。长期以来希望 太渺茫,像飞天袖间 的花朵,美丽诱人, 又未落地面。比喻人 民千百年来未能实现 的希望。
朗读第三节,思考:
•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一、二节 抒发悲哀低沉之情

wenku.baidu.com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第三、四节
抒发欣喜高昂之情

干瘪的稻穗
四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贫困
过去的落后
意 象
悲哀 痛苦的希望 未落地的花朵
现在的痛苦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 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 一种什么关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 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 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 “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 ,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 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 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 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 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 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 一、导语设计
•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 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 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 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 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 ,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 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 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 情和历史责任感。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多借鉴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在这首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作者 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 里,并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 饶”“光荣”“自由”的重任,表达 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这 首诗获得了中国作协“1979-1980年 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关于朦胧诗
三、读准下列字音:
干瘪 biě 驳船 bó 蜗行 wō 胚芽 pēi 迷惘 wǎng 隧洞 suì
绯红 fēi 淤滩 yū 纤绳 qiàn
朗读第一节,思考问题:
这意这一象些节蕴意写涵了和象哪象之些征间意了象哪有?些什这社么些会 内联容系? ?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都表乡村现了中国祖的国农业—窘—迫中艰难 国的特点,概括出中 国厂处矿于贫中国穷的和工业落艰后难沉的重
照在你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状态。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收获 收获空洞贫乏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困境 中国的局面缓慢前进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朗读第二节,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