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管理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马工程管理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2)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4)管理的核心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协调人际关系
(5)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4.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对企业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2)组织职能:设计和维持一整套职位系统,合理分工与合作,
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 激励他人并与他人沟通、共事的能力。
(3)思维技能:纵观全局,对影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因素做出正确判断、正确决策、把握组织未来发 展方向的能力。
第二章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一、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制)
(2)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
(3)IΓ⅛∣J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4)计划需要修正和调整
2•计划工作的性质:IJ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创造性
3∙计划的分类:
(1)根据计划的广度分为战略汁划与作业计划
(2)根据讣划的时间期限分为长期讣划、中期讣划、短期计•划
(3)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分为指导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退型战略
(4)按经营态势分: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市场集中战略
4•企业战略的特点: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纲领性、风险性
管理学大一下知识点马工程
管理学大一下知识点马工程马工程是管理学专业在大一下学期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与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马工程的重点内容,并探讨其对管理学专业的重要性。
一、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马工程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这门课上,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一个组织,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绩效的评估以及组织文化的建设等。通过学习组织管理,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并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知识。
在组织结构的设计方面,学生将了解到组织的各个层级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确定合适的组织结构以实现组织的目标。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如何进行组织绩效评估,即如何通过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来衡量组织的工作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组织工作。
另外,组织文化也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将了解到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和组织效果的影响,并学会通过组织文化的塑造来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通过学习组织管理,学生可以掌握有效管理组织的方法和技巧,并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也是马工程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这门课上,学生将学习如何招募、培训和激励员工,并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巧。人力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合理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对于组织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在人力资源招募方面,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进行招聘和面试,并了解到不同招聘渠道的优缺点。通过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可以了解到有效招聘的方法和技巧,并学会根据组织需求选择合适的员工。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绪论)
绪论
一、管理学的研究活动
(一)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
1.广义上来说,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管理,也包括群体活动的管理。
2.个体活动需要管理,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更需要管理。
3.群体活动的管理首先需要选择群体活动的方向与内容。
4.群体活动根据定义可知是由一群人完成的活动。
(二)一般组织于与企业组织
1.从逻辑上说,任何形式的人类组织都有可能成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2.然而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厂或企业的数量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活动内容愈来愈复杂,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因此愈来愈多,对这些人所专门从事的管理活动的思考也愈来愈丰富。正是这些思考的累积促进了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进而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因此,现代管理学通常通过解剖企业经营活动来抽象和描述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三)管理学的研究体系
1.管理学的研究体系是由管理活动的过程特点决定的。
2.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3.通过控制,管理成为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创新,管理过程表现为这个循环的螺旋上升。
4.管理学因此而需要研究这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过程中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活动的内容,可以借助的方法以及必须依循的基本原则。
二、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管理的思考。顺道无为、重人求和、预谋慎战、依法治理就是其中几例。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思想
1.西方管理思想的大量涌现是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开始的。
马工程笔记_管理学原理
马工程教材
一、管理总论
组织的概念
组织的特征——两人以上组成、明确的目标、特殊的活动、相对独立的存在
管理的概念
管理的基本特征——以实现目标为目的、主体是管理者(专门知识和技能,利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综合的过程管理工作的内容——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的本质——管人
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
管理的基本方法——理性分析、直觉判断
管理的基本工具——权力、组织文化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
二、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一)古典管理理论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标准化作业、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生产组织(管理与执行职能分离、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
●1916年、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韦伯:科层组织研究
权力类型: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
科层制:劳动分工、权威等级、规则法规、非人格化、正式甄选、职位公共
性、组织标准化、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
(二)现代管理流派——二战后
●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
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协作三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
莫尔斯和洛什的“超Y理论”、费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
●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马工程管理学控制知识点整理
马工程管理学控制知识点整理
●第十二章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控制的内涵、原则
●控制的内涵
●控制: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的
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1)控制具有目的性。控制工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是为了活动按计
划和标准进行,以达成目标。
●(2)控制具有整体性。控制的整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以系统理论为指
导②应覆盖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③应成为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
●(3)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监控组织活动及其效果,预警或发
现组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行动纠偏,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4)控制是一个过程。检查、监督、确定进展情况,纠正偏差,确保目标
及计划实现。
●控制的系统
●(一)控制主体
●1.以股东为主体的高层控制主体
●2.以经营者和管理者为主体的中层控制主体
●3.以普通员工为主体的低层控制主体
●(二)控制客体
●1.财产
●2.交易
●3.信息
●(三)控制目标
●1.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2.经济且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
●3.确保信息的质量
●(四)控制的手段与工具体系
●1.控制的机构
●2.控制的工具
●3.控制的运作制度
●控制的原则
●组织重视控制工作,是因为任何组织如果缺少有效控制就会产生错乱,甚至
偏离正确的轨道。要想构造一个适宜有效的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工作
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有效标准原则
●制定的控制标准必须与组织的理念与目标相一致,对员工的工作行
为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并便于对各项工作及其成果进行检查和评
价
●有效的控制标准应该满足简明性、适用性、一致性、可行性、可操作性、
马工程管理学-组织知识点
马工程管理学-组织知识点
●第六章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
●组织设计的任务
●组织设计的任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确定组
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最终编制职务说明书。
●(一)组织结构设计(静态)
●1.职能设计
●2.部门设计
●3.层级设计
●(二)组织运行制度设计(动态)
●1.沟通系统设计
●2.管理规范设计
●3.激励设计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非常重要
●(一)环境
●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作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有两大类
●一般环境:对组织活动产生间接影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
组织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任务环境:与组织活动直接相关的环境,包括政府、行业协会、//
竞争对手、合作方、// 供应商、客户等。组织设计中需要根据任
务环境设置相应的机构或部门,但不同类型的组织同任务环境因素
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区别对待。
●环境对组织影响(两方面):
●环境的复杂性影响组织部门和岗位设置。
●环境复杂性↑ ,带来原有职能无法应对新问题,应对:设置必要的
职能、岗位,减少冲击
●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组织结构。
●环境稳定:机械式层级结构(运行效率);规范化、集约化↑
●环境不稳定:有机式组织(及时适应环境迅速对变化做出反应);
规范化、集约化↓
●(二)战略
●结构服从战略。战略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类型对于组织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钱德勒认为,战略发展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
结构。
●(1)数量扩大阶段。
●组织开始建立时,规模小(单一的工厂),职能少(生产、销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
巴纳德的组织系统观点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协作的意愿意味着员工进行自我控制,交出自我控制权和个人信息的非个人化。共同的目标是组织成员间达成协作意愿的前提和基础,信息的沟通又是协作意愿和共同目标的相互联系的手段,后二者通过信息沟通相互联系并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
巴纳德指出,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要做到以下三点: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从不同的组织成员中获取必要的服务。
活动方案生产办法
5w2h法,由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创立,通过各种设问,包括what、who、where、when、which、how much、how等问题,来诱发人们的创新性设想,发问的具体内容根据对象灵活运用。
强迫联系法,即一个目标是固定的,其他目标可完全随机或从名单里进行选择,活动制定者要尽可能多地将该目标和其他目标联系起来。
头脑风暴法:请一定数量的专家集思广益,各自听取不同的意见,经过思维的碰撞和激烈的讨论后得出活动方案的办法。
德尔菲法:请一定数量的专家背对背地进行发表意见,各抒己见,管理人员对专家的想法和意见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几轮循环,使分散的意见最终达到统一,最终得到较高精度的活动方案的过程。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是项目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中P代表plan计划,d代表do实施,c代表check检查,a代表action改进。在四个阶段中对位重要的是改进阶段,它是戴明环中的催化剂,为下一次pdca循环提供了基础。Pdca循环的特点包括:大环套小环,上升式循环、综合性循环。
马工程《管理学》冲刺背诵笔记课后题答案思维导图
马工程管理学课后题思考题答案
绪论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企业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组织的管理是否也具有指导意义?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一般企业与组织企业;管理学的研究体系
个体活动:(1)在可以利用的不同资源中进行选择(优先利用哪些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利用这些资源?如何才能使资源利用达到效益最大化?),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的统筹管理能力。(2)如何有效的利用时间?合理的分配时间。
群体活动:群体活动的管理首先是(1)要选择群体活动的方向与内容;实质是群体可支配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方式;目的是保证资源的利用获得最大的满足。(2)因为群体活动是有一群人完成的活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以及其工作能力不同,所以群体活动的管理不仅是研究资源的利用而且还要研究人的努力的整合,通过对人的管理使群体中不同的人在不同时空的努力转化成对群体有效的贡献。
一般企业与组织企业:持续的群体活动是在一定形式的组织中进行的,或者说,群体活动的持续进行导致了组织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体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动内容越来越复杂,专门从事管理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人对管理活动的思考也越来越丰富,因而促进了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因此现代管理学通常通过解剖企业经营活动来描述和抽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管理学的研究体系:管理学的研究体系是由管理活动的过程特点所决定的。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二)对人的活动,或者说对人在活动中的行为与关系的协调是企业以及其他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的基本内容,因此在企业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组织的管理也具有指导意义。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马工程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马工程
在管理学学科领域中,马工程是大一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马工程是由管理学家Peter F. Drucker提出的管理理论,他将企业比喻为一匹马,通过管理来实现企业发展和效益最大化。以下是关于马工程的详细介绍。
1. 马工程的基本概念
马工程是指通过管理来实现企业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它来源于管理学家Peter F. Drucker的著作《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被誉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之作。马工程提出了管理的要素和管理者的职责,强调管理者应注重目标设定、资源配置和人员激励,以实现企业的成功。
2. 马工程的要素
马工程的要素包括目标设定、计划制定、组织安排、控制监督和激励鼓励。目标设定是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管理者需要明确企业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计划制定是根据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时间表。组织安排是指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组织结构,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控制监督是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问题和调整
策略。激励鼓励是通过奖励和培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使其更好地为企业贡献力量。
3. 马工程的职责
马工程要求管理者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管理
者需要明确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为员工树立正确的导向。他们
应该能够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带领团队将目标分解并落实
到具体行动中。此外,管理者还需要掌握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及时应对和解决各种管理问题和挑战。
4. 马工程的应用实例
马工程的应用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更好地理解。例如,某公司
第九章马工程管理学重点
第九章
领导名词含义,指的是领导者,他们是从事领导活动的人;动词含义,即领导,指的是领导行为和过程。管理学中的领导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后者。
赫塞和布兰杳德认为,领导是一个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影响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来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领导和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差异:第一,两者的职能范围不同。从管理过程理论来说,领导是管理的一个部分,管理除了领导职能,还包含了决策、组织和控制。第二,两者的权力来源不同。管理的权力来自组织结构,建立在合法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之上:领导的权力可以来源于其所在职位,即组织结构的权力,也可以来源于其个人,如专家的权威性或个人的魅力等。第三,两者的主要功能不同。管理是为了维持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预期的计划,使事物能够高效地运转,如实现股东们要求的预算,满足客户的要求。领导则能带来变革,比如实现组织活动方向与方式的创新。
管理和领导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它们的功能。
首先是目标制定过程。管理强调微观方面,通过计划和预算过程,确定儿个月到几年的短期目标,安排详细步3聚和资源实现计划目标;领导注重宏观方面,着重于较长时间范围的远期目标的确立,并为其制定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其次是人力资源配备。管理按照计划的需要构建组织,安排人员,根据职位的要求挑选、培训专业化的人才,保证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领导通过愿景目标和战略影响组织成员,形成联盟,加强合作,使得整个群体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后是计划执行方式。管理侧重于通过详细的监督和控制解决问题,保证计划执行;领导倾向于通过授权和激励等方式鼓舞组织成员迎接挑战,完成任务。
马工程管理学
马工程管理学复习笔记
晨曦的光芒
第一章管理导论
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1. 管理: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2. 管理的基本内涵: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主要内容)
3. 管理的本质:对组织成员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
4.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的管理。
5.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选择对的人去做对的事情,并努力让这些人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表现出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
6. 管理者的任务:协调不同成员在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和贡献。
7. 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8. 组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9. 组织的基本特征:
(1)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
(2)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
(3)组织有特殊的活动。
(4)任何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与外部社会有着相对明确的界限。
10. 企业: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
11. 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环节:资源筹措、资源转换、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
12. 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背景:
(1)企业活动所需借助的资源是稀缺的。
(2)企业内部活动的成果需要到外部去实现。
(3)企业产品的制造过程是生产者的联合劳动过程。
马工程管理学-决策知识点整理
马工程管理学-决策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决策的概述
●决策及其任务
●决策的概念和要素
●(一)决策的概念
●(二)决策的要素
●1.决策主体
●2.决策制度
●3.决策方案
●4.组织目标
●5.不确定性情境
●决策与计划
●(一)决策与计划的关系重点
●1.决策与计划工作往往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并交织在一起。
●2.确定组织目标和拟定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计划是计划工作的首要职能,
而确定组织目标和拟定行动计划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决策。
●确定组织目标和拟定行动计划:实质是决策;计划的首要职能
●3.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活动和活动
方案的落实提供了实施保证。通常,计划工作与决策工作密不可分
●决策为计划提供依据,计划为决策提供实施保证
●4.计划工作中的目标确定、任务分配、时间安排、资源配置、行动方案选
择等都是不同层次的决策工作。其中目标的确定是最高层次的决策,而
其他的则是常规性的决策。
●(二)计划的步骤重点
●计划体系通常分为以下基本阶段,而每个阶段及其步骤与决策都密不可
分。
●第一阶段,筹划。
●每个企业或部门都有自己的产出,包括产品和服务,需要明确本企业
或本部门的任务和产出。这些任务和产出既是企业或部门存在的理由,
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需要首先在决策中予以考虑。
●第二阶段,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即找出本企业与目标企业在绩效水平上
的差距、在管理措施和方法上的差异,确立追赶的绩效目标,明确应
该努力的最佳实践。
●第三阶段,综合与交流。
●反复交流、征询意见,根据全体员工的建议,修正决策方案,这也是
马工程管理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Ill共同劳动所釆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体现 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断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3)现实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导 人们探索和掌握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性、实现管理任务的有力武器,是 建立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认识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原理,可以使我们分清资本主义管理和社会主 义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地处理批判与继承、学习与独创、吸收国外管 理经验与结合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 中有益的东西,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于解决管理中 的实践问题,实现组织Ll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泰勒(美国)一科学管理之父(因为对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和贡献)
(2)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3)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①制定工作定额
2选择“第一流的工人”
3实施标准化管理
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
6主张讣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Ll的是实现组织的预定Ll标
(2)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4)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
马工程管理学背诵资料笔记第一版
马工程管理学背诵资料笔记第一版
一、计划的本质与特征
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
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重要职能,特征体现如下:
1、计划工作的首要性。一方面,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支持和保障计划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一方面,计划工作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
2、计划工作的普遍性。计划工作是渗透到组织各种活动中的普遍性管理工作。
3、计划是管理人员参与最普遍的工作之一。
二、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一)计划的类型
1、根据计划对企业经营范围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长短的不同:战略、战术和
作业计划
战略计划——关于企业活动总体目标和战略方案的计划。
特点:涵盖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宽广;
内容抽象、概括,不要求直接的可操作性;
不具有既定的目标框架作为计划的依据……
战术计划——有关组织活动具体如何运作的计划。
作业计划——给定部门或个人的具体行动计划。
战略、战术和作业计划强调的是组织纵向层次的指导和衔接。
2、根据计划跨越时间间隔长短: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1年及以内的计划
中期计划——1年以上到5年以内的计划
长期计划——5年以上的计划
长期计划主要是方向性和长远性的计划
3、根据活动内容:综合、专业和项目计划
综合计划——涉及组织内部的许多部门和许多方面的活动,是一种总体性的
计划。
专业计划——涉及组织内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的活动计划。
项目计划——组织针对某个特定课题所制定的计划。
(二)计划的作用
1、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指挥的抓手。
2、计划是管理者实施控制的标准。
3、计划是降低未来不确定性的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条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一系列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
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根据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组织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和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体现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断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
(3)现实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导人们探索和掌握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性、实现管理任务的有力武器,是建立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认识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原理,可以使我们分清资本主义管理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地处理批判与继承、学习与独创、吸收国外管理经验与结合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中有益的东西,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于解决管理中的实践问题,实现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4)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
(5)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4.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对企业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
(2)组织职能:设计和维持一整套职位系统,合理分工与合作,
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使企业活动顺畅
进行。
(3)领导职能:指挥、影响和激励下属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
作。
(4)控制职能:确保企业活动朝着规定的企业目标运行而进行的
监察及修正活动。
5.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A.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性工作
B.中层管理人员:执行性工作
C.基层管理人员:作业性工作
{
①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
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高层管理者,计划和控制职能的发挥显得更为重要)
②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③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
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基层管理者,领导职能的发挥更为重要)
(2)按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范围分类:
A.综合管理者
B.专业管理者
`
6.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
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
激励他人并与他人沟通、共事的能力。
(3)思维技能:纵观全局,对影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因
素做出正确判断、正确决策、把握组织未来发
展方向的能力。
第二章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一、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制)
(1)泰勒(美国)—科学管理之父(因为对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和贡献)(2)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
(3)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①制定工作定额
②选择“第一流的工人”
③实施标准化管理
④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⑤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
⑥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⑦实行职能工长制
⑧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
(4)泰罗制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福特
—
②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职能:设计行动方案,使企业达到目标。
组织职能:为组织机构达到预定目标提供所需一切条
件的活动。
指挥职能:对下属人员给予指导,使组织的各项活动
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协调职能:使组织内的资源与活动能够相互配合。
控制职能: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拟定的标准相符合。|
③14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适当的集权与
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
神、团结精神。
3.理想行政组织理论:“官僚制”
(1)韦伯(德国)—组织理论之父
(2)理想行政组织的特征:①任务分工:基于职能的专业分工
②等级系统:有明确规定的职权和等级
③人员任用
④职业管理人员
⑤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
;
⑥组织制度:有职权与职责的规章制度
(3)理论核心:以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作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
机制,依靠外在于个人的、合理合法的理性权威实施管理。4.古典管理理论的特征
(1)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分离
(2)用科学管理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
(3)强调了组织形式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二、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及其人际关系理论理论观点
—
(1)关于“社会人”的观点
(2)关于非正式组织的观点
(3)关于士气的观点
三、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
1.社会系统学派
(1)代表人物:巴纳德(美国)—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2)主要观点:①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协作系统
②正式组织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
通
}
③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特征
④管理者的职能与权力
2.决策理论学派
(1)代表人物:西蒙
提出了理性人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的决策模型。借助心理学研究成果,概括出决策过程理论。
(2)主要观点:①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②最优化的首要条件是完全理性,而现实中的人或组织仅具有
有限理性
③决策可以区分为两种性质相反的决策:程序性决策、非程序
性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