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_三_的中西文化解读及其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5期2008年10月

德州学院学报

Jour nal of Dezhou University Vol.24,No.5

Oct ,2008

数字 三 的中西文化解读及其翻译

张湘梅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州 350007)

摘 要:数字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差

异和应用两方面对中西方两种文化中的数字 三 进行比较,可以诠释其不同的文化信息,揭示其文化根源,探讨其翻译方法。

关键词:数字 三 ;中西文化;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9444(2008)05 0023 04

收稿日期:2008 06 12

作者简介:张湘梅(1972 ),女,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

数的概念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

这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和总结。数字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与人类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数文化,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和审美观念等文化差异的影响,数字被赋予各种神秘的

贬褒吉凶和象征意义。[1]237

普通的数字已经具有超越语言的灵性和不同的联想意义,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类型。这方面,国内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数字 三 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进行专门解读、探讨的为数寥寥。中国儒家文化和西伯来民族宗教文化影响下的数字 三 极具文化特色,对其翻译更不可掉以轻心。基于此,本文对数字 三 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并探讨其翻译方法。

一、中西文化中 三 的差异(一)不同的哲学观念

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观念是导致东西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东方哲学具有辩证化(阴阳、五行、八卦)、宏观化(气、道、理)和形态化(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特色,而西方哲学有形式化(数、火、理念)、显微化(原子论)和思辩化(诡辩化)特色。[2]

中华文化因传统思想和宇宙观赋予 三 以独特的文化底蕴。首先,古人认为 三 是 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 。老子用 道 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认为世间万物皆由 三 来。 道德经 有此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说文解字 云 三,天、地、人之道也 ,这种天、地、人的宇宙三分法,又称 三才

宇宙观 。其次,中华文化以 三 为极,认为 三 是

质量互变的界限,事物发展的极点。司马迁在 史记律书 中指出: 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徐整在 三五历记 中说道 数起于一,立于三 。 孟子 说: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战国策 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从古至今人们都讲究 事不过三 。 三 在中华文化中被视为成数、满数。这样的哲学观对后人的认知法则及思想影响很大。

西方的数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是西方最早系统研究数字的先驱者。他以 数 建立起来的哲学体系认为 一 是创造者,由 一 产生原始的运动, 二 接着就产生 三 , 三 就是宇宙。他主张万物皆数,将数看作先于事物并独立于事物的世界本原。他认为 三 具有神性,是完美的化身。古希腊人就用 三 来祷神。在西方古代文明中, 三 还代表三维空间。世界被认为是由大地、海洋、天空三者合成一体的;大自然由动物、植物与矿物构成;西方哲学认为人体有肉体、心灵与精神三重性;古埃及人认为 三 代表父亲、母亲和儿子。所以对于西方人来讲, 三 具备神性,是尊贵、吉祥和完美的化身。

(二)不同的宗教神话传说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及丰富的神话传说。在中西方文化中,数字的应用深受各自文化中宗教、神话传说的影响。中西方神话传说中许多具有神异色彩的人物常与 三 或 三 的倍数有关。如,西方古代神话中的神往往是三位:命运三女

神、复仇三女神、美惠三女神。古罗马神话中统治世界的主神朱庇特(Jupiter)手持三叉闪电,海神涅普顿(Neptune)使用三叉戟,冥神普鲁托(Pluto)牵三条狗。希腊神话中主神三兄弟宙斯(Zeus)、波塞冬(Poseido n)和哈底斯(H ades)用三种力量分别控制天空、海洋和冥界。中国神话中三头六臂的哪咤、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三只眼的二郎神和马王爷都是神勇的神话人物。 燧人、伏羲、神农 是传说中的 三皇 。所以中西文化中 三 被赋予了无穷的力量和权利,被看作是尊贵、神圣的象征。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讲,宗教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的佛教文化不同于主宰西方的基督教的上帝创世一元说。中华文化受佛教影响很大,同时体现着儒家、道家思想的浸润,儒、道、佛有着紧密联系。我国祭拜天帝、后土、先祖三大神灵的历史悠久,并产生了祭祀天地和宗庙的三大祭礼。祭祀时要供 三牲 。佛教有关 三 的名称很多。如:三界、三乘、三生、三世、三灾、三宝、三藏、三戒、三法、三佛、三因、三受、三行等。通晓经、律、论三类经典的僧人称为 三藏法师 。中国道教以天帝、地祗、水神为 三官 ,有玉清、太清、上清 三清 之说。道家的三位思想家老子、庄子和列子也被后人封为 三圣 。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它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基督教国家因宗教原因赋予 三 以特殊的寓意。 三 是基督教所尊崇的神圣数字,代表三位一体(the T rinity),象征圣父、圣子、圣灵。所以信奉基督教的民族把 三 神圣化,认为 三 象征着神的统治和威严,对这个数字顶礼膜拜,充满敬畏。在那些与宗教内容密切联系的乐曲中常常采用三段体结构,三连音织体,组曲的段数也常常是三的倍数。圣经 新约 和 旧约 中有不少 三 的例子,比如,东方三博士;诺亚有三个儿子;撒旦向基督进行三次诱惑;彼得三次不认耶稣;耶稣死后三天复活等。基督教推崇三大美德:忠诚、希望和仁爱(又名虔诚、希望和慈善)。

(三)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一般认为,种族、环境和时代对文化的影响深远,其中又以种族为甚。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希伯来民族的宗教文化,都是民族独有的。中西不同文化体系下的数字所承载的文化蕴涵迥异,反映了中西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包括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爱好追求和性格特色等,多体现为人们普遍信奉的哲理、道义、宗教等精神文化产品,以及认同和遵守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等。讨吉避凶、喜聚怕散是人类的本能,久而久之人们就逐步形成了利用谐音、谐义求取吉祥的习惯。中国人少有喜欢 四 的,因为 四 与 死 谐音,让人不快。香港和福州两地方言中的 生 和 升 与 三 谐音,那里的人们就特别喜爱 三 ,彩礼、贺礼喜有 三 ,表示早生贵子、升官发财。西方文化中,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双数属阴性,是可分的,容易消失;单数属阳性,是不可分的。因此西方人崇尚单数,忌讳双数,反映了他们喜聚惧散的心理。也由于 三 是基督教尊崇的数字,体现着神的统治和威严,虔诚的子民就对它倍加敬畏。

(四)中国文化中 三 的模糊性

在中国民间和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数字往往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而只是一个泛化的虚数,这种数字语义的不确定性就是数字的语义模糊性。[1]241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模糊性经过长期延续而得到丰富和发展 虽然吸收了西方思维的精确性,但仍有古代模糊思维的特征。 [3]而西方文化是分析性、实证性、求异性、逻辑性的外向型认识文化,这种文化性质要求严谨、周密的认知态度和科学、精确、明晰的逻辑推理方法,这种方法使思维更趋精确,在数字上,他们更注意数字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中国文化中的 三 很多时候是虚指而非实指,并不表示它本身的数字本义,即具体数目。首先, 三 可以代表多次或多数,如, 三折肱,知为良医 、 三人成虎 、 三申五令 、 三番五次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白发三千丈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张德鑫先生在其著作 数里乾坤 里指出, 三 表虚表多,与先民认识世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有关:先认识一、而二,到三就是个大数,即使有了 三 以上的大数,有时也不免以 三 为单位计量。[4]甲骨文和金文中如要在字形上表现众多的事物,则 约之以三 ,比如,三人成众,三石为磊,三木为森,三金为鑫,三水为淼。其次, 三 又可以表示数量少,如 三言两语 、 三句话不离本行 、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苏东坡有诗云: 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 这里的 三家村 不是村庄的名字,而是表示人烟稀少,偏僻、荒凉的一个小村子。

二、中西方 三 的广泛运用

由于上文所述原因,古今中外人们在潜意识里常用 三 概括事物,指导行为,常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如,三大国粹、三大火炉、西湖三堤、希腊三贤(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三步走策略、治学三境界等。人们写文章常用三段论。西方作品中常常有三个主

24德州学院学报 第24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