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1.1 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1.1.2 掌握生词和难点词汇的释义及用法。

1.1.3 分析并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

1.2.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

1.2.2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的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1 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1.3.2 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教学文本

《李凭箜篌引》全诗。

2.2 教学重点

2.2.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语法点。

2.2.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

2.3.1 生词和难句的理解。

2.3.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

3.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释义、语法点等。

3.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等辅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第四章:教学步骤

4.1 导入新课,介绍《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4.2 朗读全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3 讲解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布置

5.1 熟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5.2 写一篇关于《李凭箜篌引》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5.3 收集其他李白的诗作,与《李凭箜篌引》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特色。第六章:教学评价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之篇一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把刚才听到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师: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诗文中,有哪些作品是将音乐描写得淋漓尽致的?大家能一起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佳句么?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弹奏的音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样被后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李凭箜篌引》。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

2、解题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著名的宫廷女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身价之高,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3、反复朗读

(1)播放配乐朗读视频

(2)学生自由朗读

(3)配乐齐读

三、具体赏析

品读:诗是怎样表现音乐的?(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相关内容。)(一)正面描写(比喻)

以形喻声昆山玉碎:像美玉碎裂清脆

凤凰叫:像凤凰和鸣舒缓

以形喻声芙蓉泣露:如带露的芙蓉清丽

香兰笑:如绽放的香兰欢快

(二)侧面烘托(想象、夸张)

小结:诗人借助比喻,使音乐不仅可以耳闻,还可目睹。诗人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同时通过夸张,极力渲染出音乐的魅力。整首诗想象丰富而奇特,形象生动而鲜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正体现了李贺的独特诗风。

四、考点点击

请你谈谈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的用字之妙。(提示学生答题步骤:找动词或形容词;分析其含义;点出它在句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完善答案。

五、作业

读课后相关链接中韩愈的诗《听颖师弹琴》,完成鉴赏: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怎样描写琴声的。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广西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广西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广西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2)了解作者李贺及其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2)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的意象分析;

2. 诗歌的韵律特点;

3. 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

1. 诗歌中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2. 诗歌的审美价值判断。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韵律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分析诗歌;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诗歌鉴赏实例。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贺及《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意象、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审美价值;

5. 课堂练习:选取相关诗歌进行鉴赏练习;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广西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广西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广西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2.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1.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3. 诗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结构和内容,标记生僻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五、课后作业:

1. 熟读《李凭箜篌引》,理解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六、教学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以《李凭箜篌引》为例,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3.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北师大版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1)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方法:仔细阅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背诵诗歌。

3、情感态度:在阅读中体会李凭弹奏箜篌的高深艺术。

2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揭示学习目标:

1.导言: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颂很多,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那么诗人李贺又是如何描写和赞美音乐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作《李凭箜篌引》。

2.揭示学习目标:(见上)

活动2【讲授】二、指点学生先学。

1.结合诗歌学习方法进行学法指点:一、了解作者及背景。二、朗读。三、理解赏析。四、背诵。

活动3【活动】三、学生先学,教师巡查。

1.作者及背景: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高深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称赞。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一、引言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一名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箜篌手在汴京城中的表演情景,引得观众们纷纷称赞。这首诗文化内涵深厚,流传至今,成为了经典的文学作品。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李凭箜篌引》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及古人心态,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唐代的箜篌艺术及其地位;

2.了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

3.掌握《李凭箜篌引》的字词、句式及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化价值的感悟与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与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感悟能力;

3.促进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生活提高。

三、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

1.《李凭箜篌引》的诗歌文化背景;

2.《李凭箜篌引》的诗歌结构和语言艺术;

3.《李凭箜篌引》的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

1.熟练掌握复杂的诗歌结构及文化内涵;

2.实现诗歌的情境化演绎;

3.发挥学生积极性,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理解诗歌,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

2.典型案例分析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4.合作式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10分钟)

通过学生对唐代文化及诗歌的了解,介绍《李凭箜篌引》的诗歌文化背景,并引导大家对他的文化内涵和创作角度进行深度思考。

2.核心教学环节

(1)课文解读(30分钟)

通过课堂讲授与合作式学习法,引导学生逐一解读《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凭箜篌引》这首诗的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 理解诗人通过描绘李凭箜篌演奏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怀旧之情。

3. 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结构,提高文学理解和分析能力。

4. 提升学生鉴赏古典诗的能力,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二.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李凭箜篌引》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杜牧,了解诗歌的背后故事。

2. 确定诗中的关键字句,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怀旧情感。

3. 掌握古文诗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三.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音乐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第一步:了解背景和作者

1. 分组阅读杜牧的相关资料和诗歌,分享了解。

2. 导师出示《李凭箜篌引》的全文,让学生自行阅读,感受相关情感。

第二步:诗歌解读

1. 导师引导学生就杜牧的创作背景和《李凭箜篌引》的故事进行讨论。

2. 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句,包括“卧龙山”,“青山遮不住,毕

竟东流去”等,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怀旧之情。

3. 学生们表达对李凭箜篌演奏的场景和情感的理解。

第三步:诗词鉴赏和欣赏

1. 学生根据导师的指导,学习相关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 导师播放《李凭箜篌引》的朗诵音频,学生们跟读并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第四步:分组演绎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词句或是整首诗进行演绎。

2. 学生们可以通过诗歌朗诵、表演、绘画、歌曲等方式进行创作和演绎。

第五步:总结提高

1. 导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的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

2. 学生们自主讨论,互相交流对古典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诵读诗歌感悟李凭技艺的高超。

3、分析鉴赏诗人描写音乐的手法。

【重点难点】

分析鉴赏诗人描写音乐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动人的艺术,无影无踪,却能传情达意。列子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崔钰写过“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苏轼写道“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在音乐王国里,乐曲广袤的欣赏空间为听众提供了不尽的想象,也为诗人们奉献出一片辽阔的描绘天地。中唐诗人李贺的名诗《李凭箜篌引》所展现的,就是变幻无穷而美妙夺彩的音乐世界。

二、任务活动

任务一:我以我心识诗人

1、知人论世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进士”讳“晋

肃”)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813)间,李贺当时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李凭当时是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因善于弹奏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乐工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凭箜篌引》优秀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优秀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李凭箜篌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诗中的词语运用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并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诗意;

2.掌握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课堂教学录像、多媒体投影仪、诗词解读资料;

2.学生:课本、笔记、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5分钟)

1.教师通过展示课堂教学录像或用多媒体投影仪呈现《李凭箜篌引》的场景和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提问学生是否听过《李凭箜篌引》,并请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印象。

步骤二:诗词解读 (15分钟)

1.教师将《李凭箜篌引》的诗句呈现在多媒体投影仪上,逐句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学生与教师共同思考诗中的意象和感知,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步骤三:小组讨论 (15分钟)

1.班级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四到五名学生组成;

2.教师将学生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李凭箜篌引》的原文和注释,要求小组成员共同阅读并讨论;

3.每个小组讨论完毕后,由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补充。

步骤四:文学创作 (20分钟)

1.教师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诠释并创作出相关的诗句;

2.学生可以借鉴《李凭箜篌引》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来丰富自己的创作;

3.每个小组完成后,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和提出建议。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1

一、导入:听音乐导入

课间时给学生放音乐《高山流水》放松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好听在哪里?如果要用语言具体形容出来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描写音乐。

二、明确本堂课的任务目标

(PPT展示)

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听音朗诵:

2、自由诵读,诵读时注意

⑴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

⑵注意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由强→弱,从悲戚→欢快→冷清

3、个人示范朗诵

4、全班齐读

四、品读探究,小组展示

1、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随机抽查一位同学起来回答)

演奏者李凭: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2、你们认为李凭技艺怎样?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说说你们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诵出来。

提示:可从诗歌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入手。

要求:各小组成员合作讨论交流3分钟,派一名代表总结发言。

品读过程中可自主设疑:例如:

⑴、诗的起句开门见山,用“吴丝蜀桐”写箜篌的构造精良,用“高秋”点明季节。除此之外是否有更深的含义?

⑵、“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此两句向得古人好评,认为“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的极生动,请指出它的妙处……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3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3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3

课前预习:

1.读熟诗歌。

2.收集相关的文学常识。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不同手法。

评价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之美。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读懂诗意。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的写法。

4、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李凭箜篌引》《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

5、用学过的手法表现乐曲《赛马》,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朝方扶南有过这样一段评价:“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

移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已经领略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泣鬼”的`。

二、自主学习

1、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其作品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新奇瑰丽的意境。故后人称其为“诗鬼”。

2、了解作者李凭。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

2024/1/27
26
对外宣传与推广策略
制作宣传资料
设计精美的海报、传单等宣传资料,突出演奏会 的主题和亮点,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看。
网络推广
利用社交媒体、学校官网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扩大活动影响力。
Leabharlann Baidu
口碑传播
鼓励学生及家长在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分享演奏 会信息和感受,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
2024/1/27
围。
2024/1/27
25
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安排
展示内容
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演奏视频、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 以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
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分享,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点评和指导,促 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互动环节
设置观众提问环节,解答观众对箜篌及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疑问, 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024/1/27
18
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网站,获取丰富的 教学素材和学术成果。
开发适用于网络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 学习方式和途径。
2024/1/27
鼓励学生利用社交媒体、音乐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和学习分 享,拓展学习视野和交际能力。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1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1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

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声情并茂地诵读诗歌,通过体会韵脚的转换感受诗中箜篌曲的特点,感知乐曲的音乐美;

2.通过意象、手法、情感等层面的鉴赏,体会诗歌瑰诡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意象、手法、情感等层面的鉴赏,体会诗歌瑰诡的艺术风格。

一、音乐导入,引出诗歌

1.播放视频,箜篌曲《织梦行云》。

2.学生简单描述对这段音乐的初印象。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诗鬼”李贺是如何描述箜篌曲的。

二、初读感知,因声求气

1.自由诵读,正音、正字。

2.任务一:听名家诵读,找出诗歌的韵脚。

明确:本诗十四句,句句有韵,韵脚如下:

秋、流、愁、篌——闭口音,/ou/韵平声、韵悠长,哀愁、盘旋;

叫、笑——开口音,/ao/韵仄声、短暂、语调坚定,凄厉、怪异;

光、皇——开口音,/ang/韵平声、语调稍显激昂,弥散、心伤;

处、雨、妪、舞、树、兔——闭口音,/u/韵仄声、语调短促,悲壮、凄绝。

3.设疑:为什么李贺十四句换了四个韵?这种急促的节奏又有什么深意?

提示:①体现了乐曲的变化,高低起伏,动人心弦;

②旋律变化的背后是情感的起伏。

4.活动:学生范读诗歌

三、置身诗境,品气韵之“鬼”

现实生活中,描摹和再现各种声音向来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难题。要把这种“无形无影,无色无嗅,转瞬即逝”的声音用文字生动、精妙地表达出来,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高深的艺术修养是不可能的。正所谓:有穷智极力所不能到者,犹自然造化之声也。那么李凭的箜篌曲是一段怎样的音乐?李贺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凭箜篌引》这首古文诗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能够理解并解读《李凭箜篌引》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能够欣赏并鉴赏《李凭箜篌引》这首诗的美.

二、教学内容

2.《李凭箜篌引》的诗歌内容分析

3.《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点和意境解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2.学习诗歌内容(20分钟)

学生阅读《李凭箜篌引》这首诗,然后老师进行诗意解析,讲解诗歌中的词语和典故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受。

3.分析诗歌艺术特点(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包括韵律、修辞、形象描写等方面,了解杜牧在诗歌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欣赏诗歌(3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动态诗歌朗诵或音乐朗诵供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诗歌排比、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的鉴赏。

5.拓展活动(20分钟)

学生可以自选一篇或数篇其他古代诗歌,进行分析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资源

1.诗歌《李凭箜篌引》的教材或者课文

2.相关音频或视频资源,如箜篌音乐、诗歌朗诵等

3.古代诗歌选集或相关文献资料

五、教学评价

1.课堂听说交流:学生的听说能力可以通过课堂的互动表达和意见的沟通来评价。

2.课后作业: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杜牧及其作品的读后感,并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增加示范诗歌的朗诵或者提供更多的配套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凭箜篌引》这首诗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扩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福建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李凭箜篌引》,使学生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培养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音乐美,感受作者对音乐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主题和意境的理解。

3. 诗歌的音乐美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

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识别和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播放箜篌音乐,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李凭箜篌引》,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字词、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音乐欣赏:播放箜篌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的感受。

六、教学延伸:

1. 对比分析:与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李白的独特风格。

2. 音乐表演:邀请音乐老师指导,让学生尝试用箜篌演奏《李凭箜篌引》,体会诗歌与音乐的结合。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运用想象力,体验诗歌所描绘的艺术境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李贺的独特创作风格和深邃情感。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启发对生活与艺术的思考,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教学文本:

《李凭箜篌引》全文。

相关文学评论和解析文章。

2.2 教学重点:

诗歌的形象描写和意境构建。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深入解读诗歌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箜篌音乐,引起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兴趣。简要介绍诗人李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3.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3 合作探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3.4 课堂讲解:

教师针对诗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内容,理解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3.5 创意表达: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表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技能: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探讨李贺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涵咏

探讨

教学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堂导入: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

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

三.题解:

李凭是是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以弹奏箜篌名躁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引,与歌、行一样,表明这是乐府诗。《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四.涵咏诗韵,初步感知。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感悟朗读。

2读后生生互评,注意把握情感。

教师指导点拔:

因为此诗是描写音乐感受的,所以在诵读时要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诗中纷繁的意象蕴含着音乐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情感基调基本上相同。

此外,这首诗每句都七言,格律严密,四次换韵,句句用韵,节奏很快,所以要注意划分句群,找诗中情感的起伏脉络,把握诗歌的节奏。

3叫一学生再次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本诗的主色调凄怆激昂,但也有哀婉柔和的情绪,甚至有稍纵即逝的情绪。

4学生齐读。

五赏析诗文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

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

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六.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