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ppt-宋明理学ppt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在民间传播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 同时,在中国土生土长 的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 成。 东汉末年,神仙方士 之说、阴阳五行之学与 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 揉起来,形成了道教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为什么在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却面临着严重的冲击?
①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休,人民生活 动荡不安,需要从宗教中寻找心理安慰。
明 (一)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辨 之 含义:宋代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 笃 行 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的生存原则, 之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 。
代表人物: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
博 学 之 , 审 问 之 , 慎 思 之 ,
黑格尔所指的思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上看,思辨即思考辨析,这样的 认识活动其实是属人的,亦即凡人都有, 何况孔子乎。然而,黑格尔所言的思辨 可非一般性的思考辨析,而是专指他那 种思辨哲学范畴的思辨。
思辨哲学是从概念出发进行纯粹逻辑思维,推演出整 个客观实在,使客观世界的发展服从于人的思维的一 般法则的哲学。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 丁云鹏
你能不能从《西游记》中找到“三教合一” 的痕迹?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 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 悟空遇到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救援,这里面既有 佛教的观音菩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在取 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 儒家思想。“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 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 级观念。
②佛、道的传播恰恰顺应了普通人心理的需 求,而且佛道的欺骗性还满足了统治者的需 要
③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 重的不足
明 辨 之 , 笃 行 之 。
博 学 之 , 审 问 之 , 慎 思 之 ,
黑格尔曾经对孔子作过这样的评价:“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 智者,在他那里思辩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 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 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 内容丰富,而且更好。” 黑格尔这段话虽然是评孔子的,其实也是评传统中国观念文化的, 因为孔子的思想就是中国观念文化的主流主脉。显然,孔子及中国观 念文化的水平在黑格尔眼中毫无高深可言,仅仅属于凡世间常见性智 慧罢了。黑格尔话中最核心的关键词是“思辨”的哲学,这是他切中 的孔子思想之深层缺憾。
认识论:“格物致知”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涵养 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博 学 之 , 审 问 之 , 慎 思 之 ,
阅读材料
材料二 朱熹提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所 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
一、宋明理学的内容
(二)程朱理学
明 辨 之 , 笃 行 之 。
朱熹(1130-1200), 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 学集大成者。
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北宋洛 学的创始人程颢(1032-1085)、程 颐(1033---1107)兄弟二人。
博 学 之 , 审 问 之 , 慎 思 之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 “有理则有气”。哲学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明 辨 之 , 笃 行 之 。
统,因而被称为“理学”。
博 学 之 , 审 问 之 , 慎 思 之 ,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佛道盛行,儒学独尊受到冲击 2、“三教合一”潮流出现
3、唐宋儒学家不断思考与探索使儒学体系更新 4、与宋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明 辨 之 , 笃 行 之 。
博 学 之 , 审 问 之 , 慎 思 之 ,
明 辨 之 “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君 , 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乎天地之间”。 伦理观:天理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笃 行 “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无 之 人欲即皆天理”、 “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 。
则“天理”衰。
强调“天理”与“人欲”相对立
必 修 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壹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贰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 孔 春秋:创立
子 孟 子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战国:发展 秦朝:打击
秦 始 皇
董 仲 舒
西汉:正统
佛教传入和佛教盛行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建了白马寺。与孤 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 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气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的写 照和缩影。
明 辨 之 , 理是宇宙的本原,理之源在于天理 笃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行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 之 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
理学在宋代形成的社会因素: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 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 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 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 尚。
二、宋明理学的内容
明 辨 之 , 笃 行 之 。
博 学 之 , 审 问 之 , 慎 思 之 ,
山西恒山 悬空寺是我国 现存的唯一一 座佛道儒三教 合一的独特寺 庙。它修建在 悬崖峭壁间, 迄今已有1400 多年的历史。
山西恒山悬空寺
儒学体系的更新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 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 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 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