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电风暴的机制及处理
交感风暴的处理
2、非心源性疾病
2.2 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
该类患者在极度愤怒、恐 惧、悲痛、绝望等状态时,由 于儿茶酚胺过度分泌增加,冠 状动脉痉挛或阻塞、自主神经
功能严重失衡等可诱发电风 暴。
2、非Biblioteka Baidu源性系统性疾病
2.3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交感风暴的诊断 王宇奇
概念 病因 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
概念
交感风暴 又称 心 室电风暴(VES)、儿 茶酚胺风暴、ICD电风
暴、电风暴。是由于心 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 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 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 的重要机制。
概念
2004年Vema licaslan F等人提出这个概 念。
心率加速等。 (3)相关基础疾病相应的表现:
①缺血性胸痛; ②心功能不全、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体液潴留等;器质性心脏 病者有相应的基础疾病的体征, 如心脏增大,心脏杂音, 心律失常等。 ③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者, 多有焦虑等。
临床表现
心电图特征(预兆表现) 1、窦性心动过速,VT、VF发生前常有窦率 升高,提示交感激活 2、单形、多源或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增多 3、当偶联间期逐渐缩短时,可出现“R on T” 致VT/VF,室性早搏可伴有ST段呈“巨R型” 抬高或ST呈“墓碑型”抬高等
“心室电风暴”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心室电风暴”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将“心室电风暴”定义为:24 h内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纤颤(室颤)。“心室电风暴”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JL茶酚胺风暴、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CD)电风暴。“电风暴”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促发因素有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急性心力衰竭、药物影响等。器质性心脏病变是发生“电风暴”的病理基础。现将我们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1典型病例报告
1.1病例1t患者男性,24岁,因心悸、胸闷半个月入院。半个月前患者出现反复心悸、胸闷、腹胀,每次持续时间不等,心电图提示室速,心室率169次/mia,1年前曾有类似发作史1次。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164次/rain。呼吸频率20次/rain,血压(BP)97/70 mm Hg(1 mm Hg=0.133 kPa),面色苍白,口唇略发绀,两肺呼吸音清,心界左大,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6肋间锁骨中线外
2 CITI,心率(HR)164次/rain,律齐速,心尖区舒张早期奔马律,肝脾未触及。无水肿。入院心电图示:室速,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弥漫性室壁运动降低,心包积液,射血分数(EF)0.436。予心律平70 mg 静脉推注后,患者出现头晕、黑朦症状,BP 64/42mmhg,持续室速或室颤。立即给予电复律3次。同时用胺碘酮注射液0.
3 g静脉泵入维持,但出现急性左心衰,动脉血氯饱和度(SaO。)下降至0.80,气管插管转重症监护病房(ICU)。给予利多卡因、维拉帕米、艾司洛尔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用药,但仍以室速或室颤交替。
心室电风暴疾病发病机制、诱因机制、急性心梗合并电风暴处理对策、发作治疗措施及β受体阻滞剂与胺碘酮治疗
心室电风暴疾病风险、发病机制、诱因机制、急性心梗合并电风暴处理对策、发作时治疗措施及β受体阻滞剂与胺碘酮注意事项
电风暴是极其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AMI)电风暴起病急、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AMI患者的生命安全。
概述
心室电风暴又称电风暴、室速风暴、交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等,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
AMI患者的心室电风暴发生风险增加。AMI 24小时内,大约90%的患者有心律失常;AMI发病后第一小时内,室颤发生率为4.5%。
室性心律失常在AMI患者中最常见,电风暴包括:心电图多呈单形室速、多形室速、束支折返性室速、双向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和室颤。STEMI患者中,室速/室颤的发生率为10%,而NTEMI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电风暴多发生在AMI后的48小时内。
AMI电风暴诱因和机制
心梗电风暴的诱因包括:
(1)心肌缺血(占14%);
(2)心力衰竭(占9%~19%);
(3)电解质紊乱(占4%~10%);其他因素包括药物应用不当、低氧血症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AMI损害心肌收缩性、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是交感风暴最常见的因素。感染中毒、缺血缺氧、血动学障碍、肝肾功衰竭、低钾低镁、酸碱失衡、焦虑惊恐、药物作用、手术激惹、高龄、急性心
衰、升压药应用不当、频繁电干预均是常见诱因。
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导致心电不稳和心电非均一性是电风暴病理基础:(1)细胞膜电位降低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引起自律性增高和不应期缩短;(2)动作电位振幅和Vmax降低、不应期离散引起传导障碍和激动折返;(3)膜电位震荡引起触发活动;(4)室颤阈下降等。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β受体的反应性增高是其中两个重要环节。
急诊交感电风暴的处理策略[荟萃知识]
概念 病因 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2020/5/8
病因
病因
心室电风暴是一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植入型心律 转复除颤器(ICD) 后、非器质性心脏 病及继发于各种急危重症。国内外心 室电风暴的发生率报告高低不一,根 据Israel等报道,已植入ICD患者在3 年内电风暴发生率约25%。国内报道 心室电风暴中约有34%未发现器质性 心脏病。国外对电风暴促发因素的研 究发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占14%, 电解质紊乱占10%,心衰失代偿占19%, 其他或无明确原因占57%m。
2020/5/8
概念 病因 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2020/5/8
发生机制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
β 受体的反应性增高 2
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认为希浦系 统传导异常参与了心室电风暴的形成。
肾上腺素可能通过β2受体激活,
使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加,起触源发于心希普系的异位激动不仅能触发和驱
室电风暴 动VT/VF,而且由于其逆向传导阻滞,阻
2020/5/8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心室电风20暴20/5/8
2、非心源性系统性疾病
2.1. 严重的非心源性系统性疾病 包括: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症 ✓急性重症胰腺炎 ✓心脏型过敏性紫癜 ✓嗜铬细胞瘤危象 ✓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上述疾病通过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低氧血症、损害心肌因子、血流动力学 障碍或电解质失衡等可诱发电风暴。
电风暴的护理问题和措施
电风暴的护理问题和措施
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torm,VTs)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系列连续的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中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因此,对于心室电风暴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心室电风暴的护理问题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心室电风暴的护理问题
1. 病情观察与评估
心室电风暴患者病情变化迅速,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电图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2. 电除颤治疗
心室电风暴的治疗主要是电除颤,护士需要熟练掌握电除颤的操作流程,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药物治疗
心室电风暴患者需要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护
士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心理护理
心室电风暴患者及家属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
理问题,护士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和家属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5. 健康教育
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心室电风暴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等,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心室电风暴的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与评估
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电图等
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对于出
现室颤的患者,护士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通知医生进行电除颤治疗。
2. 电除颤治疗
护士需要熟练掌握电除颤的操作流程,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电除颤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准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
3. 药物治疗
心室电风暴的护理
心律失常控制情况
监测患者护理前后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 度。
生命体征稳定性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稳定 性。
患者满意度调查
护理服务态度
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满意度。
护理技能水平
评估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
注意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如是否出 现焦虑、抑郁等情况。
百度文库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心 理疏导和干预,帮助其缓解压力和不 良情绪。
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状态和家 庭环境等,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
03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护理
01
02
03
抗心律失常药物
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按量 给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 物,确保药物发挥最大疗 效。
监测药物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 应,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 应及时报告医生。
调整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 果,协助医生调整药物剂 量,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非药物治疗护理
休息与运动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合理安排休息和运动,避 免过度劳累。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低盐、低脂、 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 性食物和饮料。
环境设施
了解患者对病房环境、设施等方面的满意度。
电风暴:定义、分类和处理要点
机制
3. 希浦系统传导异常
起源于希浦系的异位激动不仅能触发和驱动室速/室颤,而且 由于可能出现的逆向传导会导致正向传导阻滞,促使室速/室颤反 复发作,不易终止。房室阻滞伴束支阻滞、H波分裂、HV间期> 170 ms等均为发生心室电风暴的电生理基质
(VT/VF storm) ——2014 EHRA/HRS/APHRS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 电风暴 electrical storm ——2015 ESC 《室性心律失常诊治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
3
分类(病因)
一、器质性心脏病 是电风暴的最常见病因
1.1 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最高) ②各种心肌病 ③多种原因引起的左心室肥大伴心功能不全 ④瓣膜性心脏病 ⑤先天性心脏病 ⑥急性心肌/心包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 通常定义为24小时内发生3次或以上的室速或室颤,每次 持续≥30s,间隔≥5min,多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需要 紧急处理
电风暴与交感风暴
» 电风暴并不等于交感风暴
» 只有当患者具有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的表现,如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精神紧张,应激等情况,随之出现的电风暴, 才可以称为“交感风暴”
» 否则应按照发作的种类,称为“室速风暴”、“室颤风 暴”、“ICD风暴”等
常见诱因
交感风暴的处理
精品课件
原发性长QT综合征患者的电风暴
1例长QT 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描记。 B~F 示电风暴发作中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C 中箭头指示心房波)
精品课件
Brugada 综 合征
分型
精品课件
Brugada 综合征患者的电风暴
Figure 1. A, Typical ECG in Brugada syndrome: atypical right bundlebranch block and STsegment elevation in right precordial leads in patient who survived episode of cardiac arrest. B, Onset of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ith rapid degeneration to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 patient with Brugada
起搏器术后4天的反复室颤;D为出院时正常体表心电图
精品课件
4、遗传性心律失常
遗传性心律失常主要指 原(特)发性离子通道病等 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原发性 长QT综合征、原发性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特发性室速、家 族性阵发性室颤、家族性猝死综合征等。 该类心脏病的电风暴发生率高,可发生于任何时 间,但由于总体人数较少,故电风暴总发生人数
室速电风暴心电表现与处理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内科 谢培怡
心室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
定义: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 治疗和SCD预防指南》 (ACC/AHA/ESC)指 出, 心室电风暴是指室颤 /室速在24小时内反复发 作≥2次。常伴血流动力 学不稳定,通常需要电除 颤中止的室颤/室速。
美托洛尔:负荷量:首剂5mg,加液体
10ml稀释后1mg/min,间隔5-15min静推, 可重复1-2次,总量不超过0.2mg/kg。 15min后改为口服维持。
艾司洛尔:负荷量:0.5mg/kg/min;维持
量:50ug/kg/min的速度静脉维持,续口服 维持。
可达龙为多离子通道及ɑ、 β阻滞作用,是处理
5月27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48小时内持续维持窦性心律。 欠款自动出院。
思考:静注B阻滞剂未维持.
口服可达龙 、B阻滞剂尽早跟进. 强心升压药物维持交感N持续兴奋.
病例2:
男性,39岁 主诉:持续胸痛7小时 易患因素:吸烟史20年 辅助检查:入院时心肌酶、肌钙蛋白正常 入院后反复发作室速、室颤10余次 治疗:抗凝、抗血小板、利多卡因、胺碘 酮、超速起搏均无效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发生电风暴的主要促发因素。
一线药物Β受体阻滞剂有如下作用: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修改版
但在其余病例中,虽然对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作了全 面分析,亦有未能发现明显的电风暴触发因素的报道。
近年Marketou和Krupa等相继有报道服用胺碘酮、 冠脉搭桥术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除 颤起搏(ICD)、肝移植手术、植入右侧迷走神 经刺激器等可引发电风暴。
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的电风暴
(implanted heart defibrillator, ICD)
Israel等对ICD电风暴的定义:24h内监测到自发性室速 /室颤≥2次,包括被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或≥1次电击 中止室速,及未能治疗、持续时间>30S的室速;其类型可 为单形性、多形性或尖端扭转性室速。
1、器质性心脏病 1.1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②心肌病 ③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大伴心功能不全 ④瓣膜性心脏病 ⑤急性心肌炎 ⑥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包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其中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电风暴发生率最高
ACS
男性,79岁,急性前壁梗死,24h内记录的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电风暴的特征与救治
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作用
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各种激素和神经递质来调控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的表现
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如血压升高、心率失常等。
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对心室电风暴的影响
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可能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电兴奋和传导,以及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功能,进而触发心室电风暴。
03 心室电风暴的诊断
CHAPTER
临床表现
胸痛、胸闷、心悸等 心脏不适症状。
可能出现心力衰竭、 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可能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等严重症状。
心电图表现
01
02
03
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严 重心律失常。
CHAPTER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用于控制心室电风暴的发 作,降低心率和心律失常 的风险。
抗凝药物
对于存在血栓形成风险的 患者,应使用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
镇静止痛药物
在心室电风暴发作时,患 者可能伴有胸痛、呼吸困 难等症状,需要使用镇静 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非药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疗
01
心脏电复律
02 心室电风暴的病理生理学
室速室颤风暴的机制及处理
ATP
cAMP
Na Pacemaker Channel (HCN4)
四、交感风暴的发生机制
⑴ 交感激活后对离子通道的有害作用
2)受体和钙通道( Ca2+ )
儿茶酚胺
腺苷酸环化酶
外膜
Gs
+
+
+ PKA ATP cAMP
与G蛋白耦联
内膜
Ca2+ L-型 Ca2+ 通道
四、交感风暴的发生机制
⑴ 交感激活后对离子通道的有害作用
50%早期死亡是 SCD (VT/VF) 严重心衰病人经CRT治疗后猝死率仍达7%
1 SOLVD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1992;327:685-691. 2 SOLVD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1991;325:293-302. 3 Goldman S. Circulation 1993;87:V124-V131. 4 Sweeney MO. PACE. 2019;24:871-888.
四、交感风暴的发生机制
躯体及精神的应激 躯体及精神的应激可使内源
性儿茶酚胺升高几十倍甚至几 千倍
躯体应激包括:手术、外伤、 剧烈运动等,剧烈运动对交感 神经激活,对斑块易碎性的影 响,使电风暴的危险性瞬间增 加。
急性和慢性的精神应激均是 电风暴的触发因素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处理策略(2020完整版)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处理策略(2020完整
版)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ES)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其
定义为室速发作频繁,24小时内发作超过2次,或持续超过
12小时。ICD电风暴是指需要ICD正确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24小时内发作超过3次,每次间隔5分钟以上。ES的发生率
在不同的人群中为10-28%,但无论何种人群,ES的发作均意
味着死亡率增加。因此,正确处理ES至关重要。
ES的处理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基础疾病及ES诱因:
明确基础疾病、正确处理诱因(缺血、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是极其关键的。离子通道疾病和心肌病的处理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2.镇静药物的使用:
正确使用咪达唑仑、杜冷丁、安定、非那根、氯丙嗪、佑美托咪定等药物,镇静药物对于抑制交感兴奋,减少电风暴的发作有重要作用。需要注意其对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影响。
3.电转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结合使用: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VT/VF,及时电转复是抢救生命的关键。然而,频繁的电复律事件可致心肌细胞损伤凋亡,加重心衰和心律失常发作,并可能引起情绪方面问题。因此,正确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防止VT/VF反复发作的基础。无论是2015年ESC室性心律失常指南还是2017年
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管理指南均推荐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作为ES的首选(长QT患者除外)。
β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止钠、钾、钙三种离子通道的通透,治疗多种基础心脏病,抵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稳定细胞膜电位,提高心室颤动阈值,降低猝死率。在临床上,常用超短期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半衰期9分钟),首先以
2020年ICD植入后电风暴的临床处理进展(全文)
2020年ICD植入后电风暴的临床处理进展(全文)
电风暴是指24小时内发生至少3次或以上明确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导致ICD干预(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和/或放电)或检测为持续性VT(≥30s)。有些作者在定义电风暴时,将VT/VF发作的间歇期设置为5min。电风暴是一个严重的临床事件,在ICD二级预防的患者中,电风暴的发生率为10%-40%,而一级预防患者电风暴的发生率约为4%,电风暴发生后48h内院内死亡率可高达14%。
一、电风暴的发生率、诱发因素以及发生基质
二级预防的ICD植入患者,其电风暴的发生率约为10%-40%,而一级预防患者电风暴的发生率低于二级预防患者,约为4%。电风暴发生的时间窗在二级预防患者为4-9个月,而在一级预防患者约为11个月。电风暴的发生是由于致心律失常基质以及自主神经张力和心肌细胞环境
的急性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尚未证实存在可重复性的独立性的预测因子。可能的诱发因素包括药物治疗的改变或依从性差、心力衰竭的恶化、手术后早期、情绪应激、酒精摄入过多、电解质紊乱以及心肌缺血。但SHIELD试验结果表明,148例电风暴病例仅有13%有明确诱因,大多数病例发生电风暴无明显诱因。电风暴的心律失常类型80%以上是单形性VT,小部分为多形性VT或VF,尤其见于心肌缺血。ICD植入时的心律失常类型与电风暴的心律失常类型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Verma等证实因
VT植入ICD的患者,64%的电风暴由VT所致,因VF植入ICD的患者,45%的电风暴由VF所致。了解心律失常类型有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处理策略(2020完整版)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处理策略(2020完整版)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 ES)是最危险的临床情况之一,2006年ACC/AHA定义ES为:室速发作频繁,24h>2次;或者室速发作持续超过12h。ICD电风暴是指需要ICD正确治疗(ATP和shock)的室性心律失常,24h≥3次,每次间隔5min以上(AVID研究);其中ICD误放电不计算在内、ICD不能转复VT不能计算为2次。2017年AHA/AC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指南中明确定义ES为:24h持续性VT/VF 发作≥3次,或需要ICD正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次。在既往文献中ES 也称为交感风暴、室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
ES发作是基础心脏病、触发因素(包括电解质紊乱、感染、药物作用、心功能恶化)、其他疾病的影响的综合结果,在不同的观察人群中,发生率在10-28%,但无论是何种人群,ES的发作均意味着死亡率增加,2007Sesselberg等观察了719例患者发现,ES发生后的前3个月病死率增加18倍,在3个月后死亡率比没有ES的患者增加3倍。
ES的处理:
1、明确基础疾病及ES诱因:
明确基础疾病、正确处理诱因(缺血、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是极其关键的,离子通道疾病和心肌病的处理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2.镇静药物的使用:
正确使用咪达唑仑、杜冷丁、安定、非那根、氯丙嗪、佑美托咪定等药物,镇静药物对于抑制交感兴奋,减少电风暴的发作有重要作用。需要注意其对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影响。
3.电转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结合使用: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VT/VF,及时电转复是抢救生命的关键,但是频繁的电复律事件可致心肌细胞损伤凋亡,加重心衰和心律失常发作,并可能引起情绪方面问题。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ar arrhythmia storms)系指24h内发生≥2~3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由于室性心律失常风暴死亡率高、处理棘手和预后恶劣,而近年倍受临床关注。本文重点介绍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1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电风暴)的常见病因和诱因
1.1器质性心脏病
是电风暴的最常见病因。
1.1.1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主要包括:
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②心肌病;
③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大伴心功能不全;
④瓣膜性心脏病;
⑤急性心肌炎;
⑥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包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其中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电风暴发生率最高,国内曾有报道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反复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在1d内电复律50余次,20d内电复律700余次。而电风暴常可引起心脏性猝死。
1.1.2心脏解剖结构正常性心脏病
主要指原(特)发性离子通道病等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
①原发性长QT综合征;
②原发性短QT综合征;
③Brugada 综合征;
④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⑥家族性阵发性心室颤动;
⑦家族性猝死综合征等。
该类心脏病的电风暴发生率高,可发生于任何时间,但由于总体人数较少,故电风暴总发生人数少于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1.1.3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ed heart defibrillator, ICD)患者的电风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心室电风暴的促发因素
1 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 心肌缺血是最常见的促发因素,急性心 肌缺血发作通常是心室电风暴的首要促 发因素。 心力衰竭时,心功能失代偿、交感神经 过度激活、心肌应激性增加、心电不稳 定性增加,容易促发心律失常。
三、心室电风暴的促发因素
2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是较为常 见的促发因素,极易促发复发性 VT/VF。
五、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点
2 交感兴奋性增高的表现
如血压增高、呼吸加快、心率加速 等。
五、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点
3 相关基础疾病相应的表现 ①缺血性胸痛 ②心功能不全: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体液潴 留等 ③电解质紊乱、颅脑损伤等相应症状 ④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者,多有焦虑等
五、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点
4、VT 发作常不能自然终止,需要进行电 转复和电除颤治疗。
三、心室电风暴的促发因素
4 自主神经的影响
自主神经功能失平衡在电风暴的发 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不但可促发 VT/VF,且可使其呈顽固性,不易转复。
四、心室电风暴的发生机制
1.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情况下,大量儿茶酚胺释放,改变了细 胞膜离子通道的构型,使大量钠、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引 起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2、非器质性心脏病
2.3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自律性增高 心室颤动阈 降低
心肌细胞处于电 病理状态
加剧原有的 心肌病变
增加某些药物(如洋地黄、β受体兴 奋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对心肌的 毒性作用
诱发心室扑动、心 室颤动和电风暴
二、病因
3、医源性电风暴
医源性电风暴常在药物中毒、围手术期和某些创伤性临床 诊治操作和试验时等发生,特别是当患者有心肌缺血、损伤、炎 症、原发性或获得性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或肝、肾功能不全时发 生率更高。 胺碘酮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ICD术后 双心室起搏 肝移植等
由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以及频繁的电击治疗,进 一步加重了脑缺血,导致中枢性交感兴奋。使电风暴反复持久, 不易平息。
四、心室电风暴的发生机制
wk.baidu.com2.β受体的反应性增高
β受体介导的儿茶酚胺效应在 生理状态下虽然并不很重要,但在 心衰和心肌梗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 不可忽视的作用,可导致恶性室性 心律失常。 β受体激活,使心肌复极离散 度增加,触发室性心律失常。
四、交感风暴的发生机制
3. 希浦系统传导异常
起源于希浦系的异位 激动不仅能触发和驱动 VT/VF,而且由于其逆向 传导阻滞,阻止了窦性激 动下传,促使VT/VF反复 发作,不易终止。房室阻 滞伴束支阻滞、H波分裂、 HV间期> 70 ms等均为
五、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点
1、反复发作性晕厥
是心室电风暴的特征性表现,多数 患者因晕厥入院,可由床边心电监测或 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发作过程中的VT/VF。
1.3 ICD电风暴
根据报道,已植入ICD患者在3年内电风暴 发生率约25%,在1次电风暴中可发生致命性 室性心律失常约5~55次。甚至有个别病例在 30h内由电风暴致ICD电复律和除颤637次,5d 内电复律和除颤>3000次。 其诱因包括焦虑、心功能恶化、药物因素 等。
ICD电风暴
ICD有痛性治疗的危害
2、非器质性心脏病
2.1. 严重的非心源性系统性疾病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症 急性重症胰腺炎 心脏型过敏性紫癜 嗜铬细胞瘤危象 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包括:
上述疾病通过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氧血
2、非器质性心脏病
2.2 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
该类患者在极度愤怒、恐惧、悲痛、 绝望等状态时,由于儿茶酚胺过度分泌 增加,冠状动脉痉挛或阻塞、自主神经 功能严重失衡等可诱发电风暴。
三、心室电风暴的促发因素
3 药物影响 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致心律失常和负性肌 力作用,可导致新的心律失常。 胺碘酮可使复极异常者的心室复极离散度进 一步增加; 利多卡因有负性肌力作用,能诱发心动过缓, 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恶化; 治疗心衰的药物,如利尿剂,可能造成低血 钾、儿茶酚胺过度激活等,会使心室电风暴 一触即发。
五、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点
5、预警性心电图表现 ①窦性心率加快,往往出现在心室电风暴来临之前, 提示交感激活; ②室性早搏,其是心室电风暴的信号,预示着心室 电风暴的来临。常见自发或运动试验诱发联律间 期不等、多源或多形性室性早搏,促使VT/VF频 发; ③缺血性J波或异常J 波,J 波呈慢频率依赖性; ④缺血性ST-T改变,ST段显著抬高或下移; ⑤T波电交替;
心室电风暴的机制及处理
一、定义
24 小时内自发2次或
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
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
碍而需要紧急治疗的临
床症候群,称为电风暴
或室速/室颤风暴(交感
引自: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SCD预防指南(ACC/AHA/ESC) 风暴、儿茶酚胺风暴、
二、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 1.1 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1.2 心脏解剖结构正常性心脏病 1.3 ICD电风暴 2、非器质性心脏病 3、医源性电风暴
大量ICD患者发生焦虑
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
25%~80%
症状明显者15%~40% 不!不!
太痛苦了!
极少数自杀、自毁
二、病因
2、非器质性心脏病
根据回顾性分析近年国内报道的35例电风 暴患者中,经病史、体检、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等 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12例(34.3%), 说明非心源性疾病发生电风暴并非少见。
1、器质性心脏病 见病因。
是电风暴的最常
1.1 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②心肌病; ③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大伴心功 能不全; ④瓣膜性心脏病; ⑤急性心肌炎; ⑥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包炎、急性感
1.2 心脏解剖结构正常性心脏病
主要指 原(特)发性离子通道病等遗传性心律失常: ①原发性长QT综合征; ②原发性短QT综合征; ③Brugada 综合征; ④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⑥家族性阵发性心室颤动; ⑦家族性猝死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