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管道布置与定位的设计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管道布置与定
位的设计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多样化的管线需求和提高城市
基础设施的综合管理能力而建设的一种地下综合通道工程。管道布置
与定位是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
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本文将从地下管道布置、管道定位、管道间
距和管道分区等方面论述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对管道布置与
定位的设计要求。
1. 地下管道布置
地下管道布置是指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如何合理布置各种管道。
首先,根据不同管道的功能和作用,分别确定各个管道的布置位置。
例如,自来水管道应优先布置在居民区,电缆管道应优先布置在商业
区等。其次,要充分考虑地下管道与地铁、地下车库等地下结构的相
互关系,避免冲突和干扰。最后,要考虑管道的交通便利性,尽量减
少管道的弯曲和转角,提高管道的通行能力。
2. 管道定位
管道定位是指确定管道在综合管廊中具体的位置和方向。在城市综
合管廊工程中,管道的定位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尽量减少管
道的交叉,避免不同管道之间的干扰和冲突。其次,要根据不同管道
的特点确定其最佳的定位深度,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
要考虑管道的维护和检修便利性,合理设置进出口和检修口,方便对
管道进行维护和修理。
3. 管道间距
管道间距是指同一条综合管廊中不同管道之间的距离。合理的管道
间距设计有助于减少管道之间的干扰和冲突,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管道间距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根据管道的直径、材质和功能等特点确定合适的管道间距。一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SH3011-2011
4 管廊的布置
4.1 管廊的形式和位置
4.1.1 管廊的形式宜根据设备平面布置的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
a)设备较少的装置可采用一端式或直通式管廊;
b)设备较多的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L”型、“T”型或“Π”型等形式的管廊;
c)联合装置可采用主管廊和支管廊组合的结构形式。
4.1.2 装置管廊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和纵梁式;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管廊、钢管管廊和组合管廊。
4.1.3 管廊在装置中应处于能联系主要设备的位置。
4.1.4 管廊应布置在装置的适中位置,宜平行于装置的长边。
4.1.5 管廊的布置应缩短管廊的长度,且有效利用管廊空间。
4.1.6 管廊的布置应满足道路和消防的需要,以及地下管道、电缆沟、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间距要求,并应避开设备的检修场地。
4.2 管廊的布置要求
4.2.1 管廊上方可布置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下方可布置泵(或泵房)、换热器或其他小型设备,但应符合本规第
5.3.6条、第5.5.3条、第5.9.7条和第5.9.8条的规定。
4.2.2 管廊下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至地面的最小净高不应小于4.5m。
4.2.3管廊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多层,最下一层的净空应按管廊下设备高度、设备连接管道的高度和操作、检修通道要求的高度确定。
4.2.4 当管廊有桁架时,管廊的净高应按桁架底高计算。
4.2.5 管廊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管道的数量、管径及其间距:
b) 架空敷设的仪表电缆和电气电缆的槽架所需的宽度;
c) 预留管道所需的宽度;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SH3011-2011
4 管廊的布置
4.1 管廊的形式和位置
4.1.1 管廊的形式宜根据设备平面布置的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
a)设备较少的装置可采用一端式或直通式管廊;
b)设备较多的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L”型、“T”型或“Π”型等形式的管廊;
c)联合装置可采用主管廊和支管廊组合的结构形式。
4.1.2 装置内管廊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和纵梁式;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管廊、钢管管廊和组合管廊。
4.1.3 管廊在装置中应处于能联系主要设备的位置。
4.1.4 管廊应布置在装置的适中位置,宜平行于装置的长边。
4.1.5 管廊的布置应缩短管廊的长度,且有效利用管廊空间。
4.1.6 管廊的布置应满足道路和消防的需要,以及地下管道、电缆沟、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间距要求,并应避开设备的检修场地。
4.2 管廊的布置要求
4.2.1 管廊上方可布置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下方可布置泵(或泵房)、换热器或其他小型设备,但应符合本规范第
5.3.6条、第5.5.3条、第5.9.7条和第5.9.8条的规定。
4.2.2 管廊下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至地面的最小净高不应小于4.5m。
4.2.3管廊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多层,最下一层的净空应按管廊下设备高度、设备连接管道的高度和操作、检修通道要求的高度确定。
4.2.4 当管廊有桁架时,管廊的净高应按桁架底高计算。
4.2.5 管廊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管道的数量、管径及其间距:
b) 架空敷设的仪表电缆和电气电缆的槽架所需的宽度;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标准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SH3011-2011
4 管廊的布置
4.1 管廊的形式和位置
4.1.1 管廊的形式宜根据设备平面布置的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
a)设备较少的装置可采用一端式或直通式管廊;
b)设备较多的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L”型、“T”型或“Π”型等形式的管廊;
c)联合装置可采用主管廊和支管廊组合的结构形式。
4.1.2 装置内管廊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和纵梁式;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管廊、钢管管廊和组合管廊。
4.1.3 管廊在装置中应处于能联系主要设备的位置。
4.1.4 管廊应布置在装置的适中位置,宜平行于装置的长边。
4.1.5 管廊的布置应缩短管廊的长度,且有效利用管廊空间。
4.1.6 管廊的布置应满足道路和消防的需要,以及地下管道、电缆沟、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间距要求,并应避开设备的检修场地。
4.2 管廊的布置要求
4.2.1 管廊上方可布置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下方可布置泵(或泵房)、换热器或其他小型设备,但应符合本规范第
5.3.6条、第5.5.3条、第5.9.7条和第5.9.8条的规定。
4.2.2 管廊下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至地面的最小净高不应小于4.5m。
4.2.3管廊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多层,最下一层的净空应按管廊下设备高度、设备连接管道的高度和操作、检修通道要求的高度确定。
4.2.4 当管廊有桁架时,管廊的净高应按桁架底高计算。
4.2.5 管廊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管道的数量、管径及其间距:
b) 架空敷设的仪表电缆和电气电缆的槽架所需的宽度;
c) 预留管道所需的宽度;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SH3011-2011
4 管廊的布置
4.1 管廊的形式和位置
4.1.1 管廊的形式宜根据设备平面布置的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
a)设备较少的装置可采用一端式或直通式管廊;
b)设备较多的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L”型、“T”型或“Π”型等形式的管廊;
c)联合装置可采用主管廊和支管廊组合的结构形式。
4.1.2 装置内管廊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和纵梁式;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管廊、钢管管廊和组合管廊。
4.1.3 管廊在装置中应处于能联系主要设备的位置。
4.1.4 管廊应布置在装置的适中位置,宜平行于装置的长边。
4.1.5 管廊的布置应缩短管廊的长度,且有效利用管廊空间。
4.1.6 管廊的布置应满足道路和消防的需要,以及地下管道、电缆沟、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间距要求,并应避开设备的检修场地。
4.2 管廊的布置要求
4.2.1 管廊上方可布置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下方可布置泵(或泵房)、换热器或其他小型设备,但应符合本规范第
5.3.6条、第5.5.3条、第5.9.7条和第5.9.8条的规定。
4.2.2 管廊下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至地面的最小净高不应小于4.5m。
4.2.3管廊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多层,最下一层的净空应按管廊下设备高度、设备连接管道的高度和操作、检修通道要求的高度确定。
4.2.4 当管廊有桁架时,管廊的净高应按桁架底高计算。
4.2.5 管廊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管道的数量、管径及其间距:
b) 架空敷设的仪表电缆和电气电缆的槽架所需的宽度;
c) 预留管道所需的宽度;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与布置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与布置规范城市综合管廊是一种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设施,通过将各类管线集
中在同一通道内,提供了更加高效、节约空间的城市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为了确保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与布置具有规范性和安全性,以下
是关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与布置规范的一些要求。
一、工程设计与布置原则
1. 综合利用原则: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各类管线的需求,在确保相互协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空间资源。
2. 安全性原则: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表荷载等
因素,确保管廊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 灵活性原则: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管线的新增、改造等需求,并
预留适当的空间和通道,以便进行后期维护和更新。
二、工程设计要求
1. 设计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环境、地质和地下空间利
用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 管廊尺寸:根据管道的类型和数量,确定管廊的宽度、高度和通
道数量,并确保足够的空间用于维护和检修作业。
3. 管廊布局:根据不同管道的特点和功能,合理布置管廊内的管线,确保各类管道之间的安全距离。
4. 排水系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管廊的排水系统,包括雨
水和污水的排放管道,以及防汛设施的设置。
5. 通风系统设计:在管廊内部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管廊内有
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减轻管廊内的温度和湿度。
三、工程布置要求
1. 空间布置:按照设计方案,合理安排各类管道的布置,确保管廊
内的管线减少交叉干扰,方便维护和管理。
2. 安全出口:合理设置安全出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管线管廊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可用于市政、工业、交通等领域。为了确保长期的可靠运营和有效的管线保护,管线管廊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本文将介绍管线管廊的布置设计规范标准。
一、管线管廊的类型
管线管廊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下:
1.地面管廊:该类型的管廊一般用于室外。它横跨道路、桥梁和铁路等场所,并通过地下隧道或井道与室内设备连接。
2.地下管廊:这种类型的管廊通常被用于建筑物的基础中。
3.水下管廊:这种类型的管廊位于水下,例如海洋、湖泊和河流。
4.空气管廊:这种类型的管廊用于载有气体的管道。
二、管线管廊的基本设计要求
1.环境监测:管廊的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环境对管线的影响。在设计管廊前,应该对管廊区域进行环境监测,以确保管线所处的环境适合其所需。
2.管线的安全性:管廊的设计应该遵循国家安全规定和相关标准,最大程度地保证管线和储藏设备的安全性。
3.管线的操作性:管线的设计应该适用于其所在的特定操作环境。
4.管廊的灾害风险评估:在管廊设计之前,必须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以确定设计应考虑哪些灾害。
5.管线的布置:管廊应该在地理上尽量接近管道所需的位置。管廊的长度和宽度也应该考虑到管道所需的压力和流量,以确保管道在运行时不会爆炸或堵塞。
1.管线管廊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包括:
a.《城市轨道交通管线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b.《城市地下生活设施建设标准》GB51250;
c.《电力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及其附属设施安全防范技术规程》SL284;
d.《城市燃气管线设计制图规范》GB50057。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管线布置与安装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管线布置与安装
要求
一、引言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与管线布置与安装相关的要求。
二、管线布置要求
1. 管线布置原则
管线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布置:根据管线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规划管线的布局,确保各管线之间的合理距离和交叉协调。
(2)优化布局:考虑管线的维修与管理,尽量减少管线的纵深埋设,以便于日常的维护与检修。
(3)管线保护:将绿化、交通、给水等管网与其他地下设施的管线进行合理隔离,确保管线的安全运行。
2. 管线布设要求
(1)管线材质选择:根据工程的性质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管线材质,如钢管、钢塑复合管、塑料管等,并确保其耐腐蚀、抗压、密封等性能。
(2)纵向布置:管线的纵向布置应遵循设计要求,根据地形条件
和工程需要确定纵向坡度,以保证管线的自然排水和正常运行。
(3)横向布置:横向管线的布置应考虑地下设施的相互影响和施
工的便捷性,避免交叉冲击和相互干扰,确保各管线安全、稳定地布设。
三、管线安装要求
1. 安装前准备工作
(1)前期调查:在进行管线安装之前,需进行地质调查和地下管
线勘察,了解地下管道的分布和埋设情况,以便合理选择安装方案。
(2)管线检查:对待安装的管线进行检查,确保其材质、尺寸、
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防腐处理和密封处理。
2. 安装过程
(1)开挖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保证开挖尺寸符合要求,避免破坏周围地下设施,并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
(2)管线敷设:在开挖的沟槽中敷设管线,注意管线的位置、坡
管廊工程方案设计规范
管廊工程方案设计规范
一、前言
管廊工程是城市地下综合管线通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建设和设计对于城市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管廊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了管廊工程方案设计规范,以便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在进行管廊工程设计时有依据可循。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地下综合管线通道的设计和建设,包括地下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天然气管道、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热力管道等。本规范对于新建管廊工程和改建管廊工程均适用。
三、设计原则
1. 安全性优先:管廊工程必须保证其安全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管廊结构的受力情况,以及管道和线路的布置和排列。
2. 经济适用:管廊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材料和施工成本,保证其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
3. 可维护性:管廊工程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未来的维护和修复情况,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和检修。
4. 环保节能:在设计管廊工程时,应该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优先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和设备。
四、设计依据
1. 相关国家标准:《城市地下综合管线通道工程技术规范》等。
2. 地下管道设计规范:《地下综合管线设计规范》等。
3. 管廊结构设计规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规范》等。
五、工程设计内容
1. 地下管道布置和排列:管道的布置要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保证其不影响地面交通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同时,不同种类的管道应当合理排列,保证管道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管廊结构设计:管廊的结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形式。
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的17个避让原则
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的17个避让原则
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的17个避让原则
一、管廊高度的设计
(1)横穿道路上空:次要道路4.5;主要道路6m以上;铁路7m以上;检修通道的净高不小于3.1m。
(2)下部设备高度:泵周围至少需要2.5m;换热器上5.5m;管廊上管道与设备相连时,最小净高为3.5m。
(3)考虑横梁结构和断面型式:对于双层管廊,上下层间距为1-1.5m。
装置间管廊高度,需考虑跨越区域,全厂采用一个标准,与其他装置协调。
二、管廊高度的设计
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子根数和管径大小决定(最密集处),并加一定的余量(20%)。同时考虑:
(1)管廊下设备和通道。
(2)管间距:不同文献规范计算方法不同。
一般管廊宽度为6-10m,超过9m采用部分或全部双层管廊。
三、管架结构
有单柱管架和双柱管架之分。宽度规定,单柱管架宽度系类为0.5、1、1.5、2、3米;双柱管架宽度系列为3、4、6、8米。采用单根钢管或者钢筋混凝土立柱加钢梁结构,大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四、管廊的柱距和管架的跨距
(1)管廊的柱距与管架的跨距由敷设在其上的管道所产生的弯曲应力和挠度决定;
(2)管廊的柱距和管架的跨距由敷设在其上的最小管子的允许跨度或用多数管子的允许跨度确定。
(3)管架的跨距用6-8m,DN40以下的管道用3-4m。
四、管廊上管道的布置
虑管径大小因素:大口径管道尽量靠近管廊柱子,单柱管架管道均匀布置在管架柱子两侧。
考虑设备位置因素:与相连接的设备相适应,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中央。
考虑被输送物料的性质因素:低温管、不宜受热管与热管道分开布置,腐蚀性介质敷设在下层。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建设中,统筹规划、设计建设的一种地下、地上多层管道和设备,用于集中布置城市公用设施和各类管线,实现各种功能的综合系统。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布置与定位
城市综合管廊的布置应考虑以下因素:
1.各类管线的需求: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在合适的位置布置综合管廊。
2.地下空间利用:尽量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地上设施的占用面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3.管线通道的长度:合理安排综合管廊的长度,减少管线的延
伸长度。
二、设计与施工
1.综合管廊的结构:根据城市地质、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结
构形式,如隧道、地下室等。
2.通道宽度和高度:根据各类管线的需要,确定综合管廊的通
道宽度和高度,保证各类管道能够顺利安装和维修。
3.通道间隔:合理设置不同层管道之间的间隔,便于维修和安
全操作。
4.消防安全:设计综合管廊时,应考虑消防安全,配备相应的
消防设施和设备,确保灭火和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三、设备与管道布置
1.管道布局:合理布置各类管道,避免交叉和干扰,保证各类
管道能够互不干扰地进行维修和改造。
2.管道标识:对各类管道设置标识牌,标明管道类型、用途和
所属单位,方便管理和维护。
3.附属设备: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附属设备,如泵站、电缆井、风井等,为管道运行提供支撑和保障。
四、管理与维护
1.管理机构:设立综合管廊管理机构,负责综合管廊的日常管
理和维护工作,明确各类管线的责任单位。
2.巡检与维修:建立管线巡检和定期维修制度,及时发现和解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规范设计与施工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规范设计与施工要求
综合管廊工程是指将城市中各种管线(如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集中布置在一个地下通道中,以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益。为了确保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以下是规范的要求和
建议。
一、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要求
1. 地理环境分析:要对综合管廊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下管线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了解地面建筑物、道路等
的分布情况,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管线布置设计:根据各个管线的特性、功能要求和安全防护要求,合理布置综合管廊内各个管线的位置和分隔,并保证相邻管线之间有
足够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和损坏。
3. 施工材料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特定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管材、电缆、管道接口等材料,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4. 安全考虑:在设计综合管廊时,应充分考虑火灾风险、地震防护、防水、防爆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并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设备。
5. 通风和排水设计:综合管廊内需要考虑通风和排水系统的设计,
以保证综合管廊内空气流通,并有效排除地下水和雨水。
二、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要求
1. 地基处理:在施工前,应对综合管廊所在地段的地基进行必要的
加固和处理,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 吊装和定位:在进行管线的吊装和定位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和施工方案进行,确保各个管线的上下位置和水平位置准确无误。
3. 管线连接和接口处理:在管线的连接和接口处理过程中,需要遵
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连接牢固、无泄漏,并对接口进行必要
的防腐措施。
4. 管廊内环境治理:施工结束后,要进行综合管廊内环境的清理和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置与设计原则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置与设
计原则
管道布置与设计原则是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合理的管道布置和设计原则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管道布置的原则、管道设计的原则以及管道布置
与设计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管道布置的原则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管道布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以及项目的投资效益。以下是管道布置的原则:
1.综合利用原则:在管道布置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尽量
避免新地下管道的开挖,充分利用已有的管道走廊,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2.合理布局原则:在管道布置中,应根据地下管道的种类和功能,
合理布局,确保各管道之间的安全间距,避免相互干扰和冲突,确保
工程的安全运行。
3.公共利益原则:在管道布置过程中,应注重公共利益,确保各类
管道的功能需求,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二、管道设计的原则
管道设计是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设计质量直接关
系到工程的运行效果和设备的可维护性。以下是管道设计的原则:
1.安全可靠原则:管道设计应以确保工程安全可靠为前提,合理选择材料、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管道的牢固性和抗压性,防止泄漏和破损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经济合理原则:管道设计应将经济因素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合理选择管道管径、施工方法和设备配置,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可维护性原则:管道设计应注重设备的可维护性,合理设置检修孔、阀门和管道支撑等设施,方便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提高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性。
综合管廊设计规范
综合管廊设计规范
综合管廊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用于集中埋设城市各类管线,以确保管线的安全运行和维护。为了保证综合管廊的设计、建设和使用质量,需要严格遵守综合管廊设计规范。下面对综合管廊设计规范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综合管廊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综合管廊设计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管廊工程。
2. 综合管廊的设计原则:综合管廊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布局,合理确定综合管廊的线路和布局,保证各类管线的顺利通行和维护。
3. 综合管廊的总体布局:综合管廊的总体布局应符合以下要求: - 各类管线应按照层次分类布置,保证运行的顺畅和维护的
方便。
- 各类管线的水平和垂直间隔应符合规范要求,避免相互干扰。
- 综合管廊与地下交通、地下水文等设施的交叉关系应进行
合理规划。
4. 综合管廊的结构设计:综合管廊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 综合管廊的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各类
荷载的作用。
- 综合管廊各节点的连接应牢固可靠,能够适应地基沉降和
温度变化的影响。
- 综合管廊顶板和地板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能够满足管
线的敷设和维修需求。
5. 综合管廊的通风设计:综合管廊的通风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 综合管廊应根据管线的用途和排放的有害气体确定通风设
备的类型和数量。
- 综合管廊的通风设备应保证管廊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
的补充,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6. 综合管廊的照明设计:综合管廊的照明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 综合管廊应设置适当的照明设备,保证管廊内的照明亮度
满足使用和维护的需求。
- 照明设备应具备防爆、防水和耐腐蚀等性能,能够满足管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线与管线敷设标准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管道布线与管
线敷设标准
管道布线和管线敷设是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
关系到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为了确保管
道布线和管线敷设的质量和效果,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是必要的。本
文将介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关于管道布线和管线敷设的标
准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
一、管道布线标准要求
管道布线是指在城市综合管廊内进行管道系统的合理布置和设计。
根据技术规范,管道布线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
1.管道安全布置。根据不同管道的性质和用途,合理确定管道的布
置位置,保证管道在城市综合管廊内的安全运行。同时,应考虑到管
道的防腐保温等要求。
2.管道布局合理。要根据城市综合管廊的实际情况,结合管道系统
的布置要求,合理安排管道的走向和分支,确保管道系统的全面连接
和高效运行。
3.管道布线图的编制。在进行管道布线设计前,应编制管道布线图。图纸中需要清晰标注管道的走向、材质、直径等信息,并与其他管道
系统进行协调。
4.管道布线的方案评估。根据管道布线图,对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对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维护成本、施工难度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管道布线方案。
二、管线敷设标准要求
管线敷设是指将管道逐段敷设到预定位置并与其他管道系统连接的过程。根据技术规范,管线敷设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
1.管线敷设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管线敷设前,需要对敷设区域进行勘察,包括地下管线、地质情况等的检测,确保敷设过程的顺利进行。
2.管线敷设的施工工艺。根据具体管道材料和敷设长度,选择合适的敷设工艺和设备,确保管线敷设的稳定和质量。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设计与布局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设计与布局要
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是一种通过在城市地下开挖构筑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的方式,集成管理城市内多种地下设施。为了确保城市综合管廊的安全、高效运营,设计与布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介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的设计和布局要求,以确保其符合高标准的建设和运行。
一、设计要求
1. 功能需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应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在满足各类管线的安全、便利运维基础上,充分考虑以下功能:
a) 通风与空调要求:确保人员适宜的工作环境和管廊内设备的正常运行。
b) 易修性与可更换性:方便维修和更换管道,减少维修时间和影响。
c) 防火阻燃:采用耐火材料,确保在火灾情况下安全疏散和设备的保护。
d) 人员疏散及安全:设计合理的舒适区、避难间和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安全。
e) 监测与报警:配置合适的监测设施,能够及时发现并报警处理
问题。
2. 布置要求
a) 全面考虑城市地下的现有管网以及其他地下设施,避免与其发
生冲突和干扰。
b) 根据管廊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确保各个设
施相互协调。
c) 合理设置主次入口,在保证人员疏散和设备运维通畅的前提下,提供便利出入。
3. 结构要求
a) 确保管廊的结构稳定和耐久性,满足抗震、抗压等基本要求。
b) 设计合理的有关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的排水系统。
4. 施工要求
a) 针对不同类型的管廊进行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和方法。
b) 注重管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期间人员和设备的
安全。
c)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质量。
二、布局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SH3011-2011
4 管廊的布置
管廊的形式和位置
4.1.1 管廊的形式宜根据设备平面布置的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
a)设备较少的装置可采用一端式或直通式管廊;
b)设备较多的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L”型、“T”型或“Π”型等形式的管廊;
c)联合装置可采用主管廊和支管廊组合的结构形式。
4.1.2 装置内管廊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和纵梁式;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管廊、钢管管廊和组合管廊。
4.1.3 管廊在装置中应处于能联系主要设备的位置。
4.1.4 管廊应布置在装置的适中位置,宜平行于装置的长边。
4.1.5 管廊的布置应缩短管廊的长度,且有效利用管廊空间。
4.1.6 管廊的布置应满足道路和消防的需要,以及地下管道、电缆沟、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间距要求,并应避开设备的检修场地。
管廊的布置要求
4.2.1 管廊上方可布置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下方可布置泵(或泵房)、换热器或其他小型设备,但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第条、第条和第条的规定。
4.2.2 管廊下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至地面的最小净高不应小于4.5m。
4.2.3管廊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多层,最下一层的净空应按管廊下设备高度、设备连接管道的高度和操作、检修通道要求的高度确定。
4.2.4 当管廊有桁架时,管廊的净高应按桁架底高计算。
4.2.5 管廊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管道的数量、管径及其间距:
b) 架空敷设的仪表电缆和电气电缆的槽架所需的宽度;
c) 预留管道所需的宽度;
d) 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时,空冷器构架支柱的尺寸;
e) 管廊下布置泵时,泵底盘尺寸及泵所需要操作和检验通道的宽度。
4.2.6管廊的柱距应满足大多数管道的跨距要求,宜为6m~9m。
4.2.7 多层管廊的层间距应根据管径大小和管廊结构确定,上下层间距宜为1.2m~2.4m;对于大型装置上下层间距可为2.5m~3m。当管廊改变方向或两管廊成直角相交时,管廊应错层布置,错层的高差宜为0.6m~1.2m;对于大型装置可为1.25m~1.5m。
4.2.8 混凝土管廊的梁顶应设通长预埋件,预埋件的型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SH/T35的要求。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8 管线综合布置
一般规定
8.1.1 管线综合布置应与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相结合,统一规划。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铁路等之间在平面及竖向上,应相互协调、紧凑合理、节约集约用地有利厂容用地、有利厂容。
8.1.2 管线敷设方式,应根据管线内介质的性质、工艺和材质要求、生产安全、交通运输、施工检修和厂区条件等因素,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可燃性、爆炸危险性、毒性及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应采用地上敷设;
2 在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有毒性气体的场所,不应采用管沟敷设;必须采用管沟敷设时,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在管沟内积聚的措施。
8.1.3 管线综合布置,应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集约用地。当条件允许、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采用共架、共沟布置。
8.1.4 管线综合布置时,宜将管线布置在规划的管线通道内,管线通道应与道路、
建筑红线平行布置。
8.1.5 管线综合布置,应减少管线与铁路、道路交叉。当管线与铁路、道路交叉时,应力求正交,在困难条件下,其交叉角不宜小于 45。
8.1.6 山区建厂,管线敷设应充分利用地形。应避免山洪、泥石流及其他不良地质的危害。
8.1.7 具有可燃性、爆炸危险性及有毒性介质的管道,不应穿越与其无关的建
筑物、构筑物、生产装置、辅助生产及仓储设施、贮罐区等。
8.1.8 分期建设的工业企业,管线布置应全面规划、近期集中、远近结合。近期管线穿越远期用地时,不得影响远期用地的使用。
8.1.9 管线综合布置时,干管应布置在用户较多或支管较多的一侧,也可将管线分类布置在管线通道内。管线综合布置宜按下列顺序,自建筑红线向道路方向布置:
1 电信电缆;
2 电力电缆;
3 热力管道;
4 各种工艺管道及压缩空气、氧气、氮气、乙炔气、煤气等管道、管廊或管架;
5 生产及生活给水管道;
6 工业废水(生产废水及生产 6 工业废水(生产废水及生产
7 生活污水管道;
8 消防水管道;
9 雨水排水管道;
10 照明及电信杆柱。
8.1.10 改建、扩建工程中的管线综合布置,不应妨碍现有管线的正常使用。当
管线间距不能满足本规范表 8.2.10~表的规定时,可在采取有效措施适
当缩小,但应保证生产安全,并应满足施工及检修要求。
8.1.11 矿区管线的布置,应在开采塌落(错动)界限以外,并留有必要的安全
距离;直接进入采矿场的管线,并应避开正面爆破方向。
地下管线
8.2.1 类别相同和埋深相近的地下管线、管沟,应集中平行布置,但不应平行重叠敷设。
8.2.2 地下管线和管沟不应布置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压力影响范围内,并应避免管线、管沟在施工和检修开挖时影响对建筑物、构筑物基础。
8.2.3 地下管线和管沟不应平行敷设在铁路下面,并不宜平行敷设在道路下面,在确有困难必须铺设时,可将检修少或检修时对路面损坏小的管线敷设在路面下,并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
8.2.4 地下管线综合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力管应让自流管;
2 管径小的应让管径大的;
3 易弯曲的应让不宜弯曲的;
4 临时性的应让永久性的;
5 工程量小的应让工程量大的;
6 新建的应让现有的;
7 施工、检修方便的或次数少的应让施工检修不方便的或次数多的。
8.2.5 地下管线交叉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给水管道应在排水管道上面;
2 可燃气体管道应在除热力管道外的其他管道上面;
3 电力电缆应在热力管道下面、其他管道上面;
4 氧气管道应在可燃气体管道下面、其他管道上面;
5 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及碱性、酸性介质的排水管道,应在其他管道下面;
6 热力管道应在可燃气体管道及给水管道上面。
8.2.6 地下管线(沟)穿越铁路、道路时,管顶或沟盖板顶覆土厚度,应根据其上面荷载的大小及分布、管材强度及土壤冻结深度等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顶或沟盖板顶至铁路轨底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 1.2m;
2 管顶至道路路面结构层底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 0.5m;
3 当不能满足本条第 1、2 款的要求时,应加防护套管或设管沟。在保证路基稳定的条件下,套管或管沟两端应伸出下列界线以外至少 1.0m:
1) 铁路路肩或路堤坡脚线;
2) 城市型道路路面、公路型道路路肩或路堤坡脚线;
3) 铁路或道路的路边排水沟沟边。
8.2.7 地下管线不应敷设在有腐蚀性物料的包装或灌装、堆存及装卸场地的下面,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管线距有腐蚀性物料的包装或灌装、堆存及装卸场地的边界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m;
2 应避免布置在有腐蚀性物料的包装或灌装、堆存及装卸场地地下水的下游,当不可避免时,其距离不应小于 4m。
8.2.8 管线共沟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信电缆和物料压力管道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