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三章-陈正伟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陈正伟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第二章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习题2解答1.从我国的国情来看,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概念应体现那些特征。

-简答答:应该体现的特征有:①以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及实现的实物运动为依据;②反映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过程最后的阶段的统一,即最终供给和最终需求的内涵;③把生产要素的供求作为商品和他务生产及实现的深层次决定因素来处理。

这些特征表现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指标上,就是以商品和服务为范围,以增加值为径的统计内容。

2.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的模式有()。

-多选A 生产法B 分配法C 直接法D 间接法E 平衡法3.总供需统计的间接法模式的主要分析功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各自的构成变化和相互影响关系。

总供需统计的直接法模式的分析功能是:可以直接用来判断和分析社会总供求的失衡。

填空4.在总供需间接法统计的实际计算中,社会总供给的测算以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而社会总需求则以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

52)计算总供需差率及各个总供需项目的比重;解:根据上述资料和间接法计算依据,有1)该地区总供给=86578.2亿元;总需求=88485亿元;见下表。

2)总供需差率为:R=(总供给-总需求)/总需求=-0.0215%;各个6加的总供给量,包括来自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有来自进口的商品和劳务。

流量总供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商品和劳务之和。

-名词7.结余总供给:是指某一时点上,全部库存和储备结余的供给总量和人工培育资源增长量,如林业产值中的林木生长部分,牧业产值中总牲畜繁殖、增长、增重部分。

-名词8.存量总供给:存量总供给是指期初结余总供给与流量总供给之和。

存量总供给减去结余总供给,就是本期实现的总供给。

-名词9.流量总需求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如一年)形成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能力水平,包括实现的需求总量,也包括未实现的即准备购买的需求总量。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一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一章-陈正伟

第一章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基本问题习题解答1.简述MESA与经济学的关系。

-简答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经济学的关系看,二者的关系有以下方面:(三个方面)①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统计是宏观经济学的实证基础,它提供了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数量特征的系统方法和系统数据,可以验证宏观经济学中的各种假说,包括理论假说和数理经济假说。

②可以实证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描述和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③依据宏观经济分析的各种目的,建立统计模型或计量经济模型,从事科学的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以及政策的具体量化研究。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可以积极有效地推动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科学发展。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指以宏观经济理论指导,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数整体所进行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

-名词解释。

3.MESA具有的特征为()-多选A 是宏观经济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B 宏观性C 以微观条件假定为前提D 实证性E 数量性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实证性具有那些特点?-简答答: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有的实证性这是指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从现实的经济包括现象出发,运用统计手段,分析经济统计分析规律;二是以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为约束,也就是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所使用的统计变量是有时间下标和空间范围的;三是依据数量逻辑和事物相结合的实证逻辑进行的分析。

5.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按内容可以分为()。

-多选A 企业统计分析B 制度化统计分析 C专题统计分析D 国民经济统计分析E 政府统计分析6.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制度化的统计分析工作是()。

多选A 重庆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B 重庆市国民经济蓝皮书C 重庆市社会发展水平分析D 重庆市中产阶层分析E 重庆市投资结构分析7.下列属于宏观经济专题统计分析工作是()。

-多选A 重庆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B 重庆市国民经济蓝皮书C 重庆市社会发展水平分析D 重庆市中产阶层分析E 重庆市投资结构分析8.简述制度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特点。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陈正伟2010-05-26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名词解释、填空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名词解释、填空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名词解释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贷款利息支出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获得的捐赠物质B 国家的奖金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补贴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名词解释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B 2000C 1000D 5000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简答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四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四章-陈正伟

第四章 消费需求统计分析习题四解答1.消费:消费是指使用货物和服务来满足人类的需要的行为。

-名词2.任何社会中,消费都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在每年新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部分用于消费,剩余的部分用于储蓄和投资。

-填空3.消费是社会总需求的主体,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

-填空 4.消费的类型有( )。

-多选A 生活消费B 生产消费C 中间消费D 最终消费E 投资消费5.消费需求研究的消费是指进入国民经济使用阶段、用于国民生活的最终消费,生产消费或中间消费不属于消费需求统计分析的范围。

-填空6.最终消费总额:最终消费总额是指住户、政府或为住户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承担的个人消费货物或个人服务的全部支出再加上用于公共消费的支出之和。

-名词7.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就是指全社会所形成的对最终消费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量。

-名词8.国民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基本因素。

若用C 表示消费,Y 表示收入,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Y C C α+=0。

-填空9.若消费函数表示为:Y C C α+=0,请简述各个符号的意义。

-简答答:C 为消费额;o C 被称为自发性消费,是指不依存于收入消费;α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国民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 C M P C = Y∆∆ ;αY 被为引致消费,就是依存于收入的消费。

10.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C APC Y=。

-填空11.国民可支配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增加消费就会减少储蓄,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消费和储蓄二者相互制约。

-填空12.储蓄函数是以收入为其自变量。

在假定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储蓄函数可表示为:Y S S β+=0。

-填空13.若储蓄函数表示为:Y S S β+=0,请简述各个符号的意义。

-简答答:S 为储蓄倾,oS 为自发性储蓄,β为边际储蓄倾向, βY 为引致储蓄。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十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十章-陈正伟

第十章国民经济景气统计分析习题十解答1.景气:作为一个抽象的宏观经济概念,景气是指国家总体经济运行状态。

2.景气的特征有()。

-多选A 反复性B 多样性C 波及性D 累积性E 稳定性3.简述景气的特征。

-简答答:景气的特征有四个方面:1)反复性是指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但不是简单重复;2)多样性是指由生产、收益、就业、物价、金融、贸易等多方面的周期性变化汇总;3)波及性是指经济总体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景气在商品、资本、劳动力3大市场先后波动;4)累积性是指景气峰、谷的到来可由繁荣和衰退的累积效果产生。

4.循环:循环是指“序列的自我重复”。

-名词5.景气循环:景气循环是指某些经济总量随着时间的移动而上下运动的过程。

-名词6.简述景气分析的工作步骤。

-简答答:景气分析工作步骤有:1)数据的搜集和预处理。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筛选、季节调整等内容。

2)挑选景气指标。

这一过程用给定的参照标准,对初选出的指标进行挑选分类。

3)计算景气指数。

4)确定基准周期。

5)预测景气变动趋势6)预警信号系统7)效果检验。

7.简述基准循环研究的主要方法。

-简答答:基准循环研究的主要方法有:(1)以重要经济指标(如GNP)的周期为基准循环;(2)专家意见及专家评分;(3)经济大事记和经济循环年表;(4)初选几项重要指标计算历史扩散指数;(5)以一致合成指数转折点为基础。

8.经济景气分析方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对后来影响最大的还要数哈佛指数。

-填空9.实践证明,景气预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是预测经济周期波动的两种有效方法,最初它们被认为是互相对立的,后来认为是互相补充的。

-填空10.现今全世界近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这项工作的事实已说明这一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填空11.景气分析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填空12.景气循环统计指标由同步经济指标、先行经济指标、滞后经济指标系列组成。

-填空13.景气循环统计指标组成有()。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八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八章-陈正伟

第八章通货膨胀统计分析习题八解答1.简述西方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实用主义的通货膨胀定义。

-简答答:西方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实用主义的通货膨胀定义表述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等同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

”这个定义的具体内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的上涨。

(2)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只有当价格持续地上升,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称之为通货膨胀。

2.简述通货膨胀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区别。

-简答答:通货膨胀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主要区别是:(1)传统理论解释价格水平变化,现代理论注重通货膨胀过程本身的研究;(2)传统理论没有引入通货膨胀预期的讨论,现代理论则视通货膨胀预期为通货膨胀过程的核心。

3.现代通货膨胀理论主要有三大学派,即货币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结构学派。

-填空4.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主要学派有()。

-多选A 货币学派B 新凯恩斯学派C 结构学派D 凯恩斯学派E 重商学派5.现代通货膨胀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都是依据各自的命题创立的假说。

-填空6.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

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体系假设是货币学派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填空7.新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通货膨胀的源泉,并导出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一个稳定的替代关系的结论。

-填空8.新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是在非均衡经济前提下,从实际需求因素和实际供给因素出发阐述通货膨胀过程的理论。

-填空9.结构学派模型的假设是,经济活动可以总括为两个部门,一个是“先进”部门(工业),一个是“保守”部门(服务)。

-填空10.西方关于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定方法有:缺口测度方法和物价指数测度方法。

-填空11.我国关于通货膨胀的测度方法有()。

-多选A社会货币流通量测度法 B 货币购买力测度法 C 货币供求比较测度法。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六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六章-陈正伟

第六章产业结构变动统计分析习题六解答1.简述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成长特征。

-简答答:尽管产业结构在其成长过程中受资源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条件各异的国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国别特色,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成长特征。

主要表现为:1)产业结构成长具有鲜明的规律性;2)产业生命周期的存在使产业结构成长呈现阶段性;3)产业结构的成长可以调整。

2.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成长的特征表现为()。

-多选A 产业结构成长具有鲜明的规律性B 产业生命周期的存在使产业结构成长呈现阶段性C 产业结构的成长可以调整D 产业结构的衰退性E 产业结构的优化性3.简述产业结构成长的规律性。

-简答答:第一产业在结构成长中起着基础的作用,随着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其缓慢增长使之相对重要性逐渐下降,在经济总体中落于次要地位。

第二产业经历了较长的持续增长时期,产业规模和内容的不断扩张所表现出的较强的工业化倾向使之在较长时期内占据了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工业化过程的结束而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第二产业内部的新旧产业更替不断涌现,同时伴随着第三产业的空前发展,并且第三产业上升至主体地位。

4.简述产业生命周期的存在使产业结构成长呈现阶段性。

-简答答:产业的发展基本上都要经历孕育、初生、兴起、高涨、停滞、衰退等不同时期,因此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成长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

由于不同产业的生命周期及各时期的长短不尽相等,不同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各种组合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成长阶段以及不同的产业结构水平高度。

5.简述产业结构的成长可以调整。

-简答答: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决定了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相关产业与之协调发展。

新旧产业的更替、产业增长的差异往往使得产业结构非均衡成长,因而需要通过调整予以纠偏。

这种纠偏不仅仅局限于事后的调整,也可以是主动地促进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和在预见基础上的事先矫正。

67.某地区()。

单选A 农业阶段B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C 工业化阶段D 发达经济阶段8.简述配第一克拉克劳动力转移定理的含义。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陈正伟_2011年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陈正伟_2011年

2011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练习题解答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指以宏观经济理论指导,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数整体所进行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

2.流量总供给:流量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增加的总供给量,包括来自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有来自进口的商品和劳务。

流量总供给等于国生产总值与进口商品和劳务之和。

3.消费:消费是指使用货物和服务来满足人类的需要的行为。

4.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就是指全社会所形成的对最终消费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量。

5.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一个较为具体地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或制约性的分析指标。

它是经济增长率与消费需求增长率之比,说明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

6.名义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名义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消费需求名义增长率与GDP名义增长率之比。

7.实际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实际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消费需际增长率与GDP实际增长率之比。

实际弹性系数消除了消费价格指数与GDP平减指数之间的差异影响,从而反映消费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实际比率关系。

8.消费拉动系数:消费拉动系数是指一定时期消费需求增量占当期国生产总值量的比重,反映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增长所起的拉动作用程度。

9.经济投资:经济投资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而将国民收入转换为资本的过程。

10.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为了补偿原有资本的磨损而进行的投资,是为了维护社会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投资,其来源为固定资本的折旧费提取。

11.总投资:总投资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对固定资产和库存的投资支出总和,分固定资产投资和库存增加两部分。

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是已实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简称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13.投资拉动系数:投资拉动系数是指一定时期投资需求增量与当期国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反映经济增量中投资增加所起的拉动作用程度。

2014年《MESA》复习题

2014年《MESA》复习题

2013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练习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2.流量总供给:流量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增加的总供给量,包括来自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有来自进口的商品和劳务。

流量总供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商品和劳务之和。

3.消费:4.消费需求:5.消费需求弹性系数:6.名义消费需求弹性系数7.实际消费需求弹性系数:8.消费拉动系数:9.经济投资:10.重置投资:11.总投资: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投资拉动系数:14.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益:15.经济周期:16.经济周期的计量经济模型:17.经济周期理论模型:18.内在传导机制:19.外在冲击机制:20.周期时间:21.周期长度:22.景气:23.景气循环:24.先行经济指标:25.滞后经济指标: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1.下列属于动态分析的内容是()。

A 社会总供给需求的均衡统计分析B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C 消费和投资需求统计分析D 年度分析2.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制度化的统计分析工作是()。

A 重庆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B 重庆市投资结构分析C 重庆市社会发展水平分析D 重庆市中产阶层分析3.下列属于宏观经济专题统计分析工作是()。

A 重庆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B 重庆市国民经济蓝皮书C 重庆市社会发展水平分析D 重庆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4.下列属于动态分析的内容有()。

A 技术进步分析B 劳动力贡献分析 C年度分析 D景气分析5.下列属于要素分析的是()。

单选A 月度分析B 季度分析 C年度分析 D景气分析6.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是()。

A 多元统计分析B 描述统计分析C动态比较经济分析D经济周期与预警分析7.下列属于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的是()。

A 动态经济分析B 常规经济统计分析C 计量经济模型分析D 经济周期与预警分析8.下列属于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的是()。

A 多元统计分析B 描述统计分析C 常规经济统计分析D 经济周期与预警分析9.下面属于投资需求的项目是()。

陈正伟-指标重要性赋权方法

陈正伟-指标重要性赋权方法

第四章 指标重要性赋权方法指标的无量纲化是为了解决多个指标的可综合性问题。

但为使由多个指标合成的综合评价值更能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还必须对转换后的指标值赋予不同的权数。

因为各个评价指标对被评价对象的影响大小和作用是不同的。

所以,怎样科学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数对综合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彰响。

指标的重要性赋权就是指对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进行汇总综合时,各个指标对于研究目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为重要性,将这种重要性以数量值反映出来称为赋权。

上述过程称之为指标的重要性赋权。

确定权数的方法很多,但从大范围上看,可以分成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第一节 主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指根据专业知识、实践经验通过主观分析研究后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权数的方法。

主观赋权法主要有两种类型:专家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

一、专家评判法1.专家评判法的概念专家评判法是指通过收集整理专家学者对于备选的各个指标和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给出主观判断信息来确定权数的赋权法。

又称为专家评判赋权法、专家赋权法等等。

专家赋权法的关键是选择好专家。

要选择出真正具有该领域和专业的专家、学者作为专家参与人。

专家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同时还应当学会建立专家名录库,使用反馈排序法分析专家的真正水平和倾向性。

12.专家评判法的基本思路专家评判法的基本思路是:邀请一批对所研究问题有深入了解的专家,让他们各自独立地对每个评价指标赋予权数。

然后将专家意见集中起来,求出每个指标权数的平均值和方差。

由于每位专家对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的认识不一致,所赋权数会有差异,通过均值和方差分析,就可以观察到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

如果第一次专家意见过于分散,可以进行第二次直至第n 次,目的要使专家意见接近一致,并以最后一次各专家权数的平均值为评价指标的权数。

比如,假定邀请了n 位专家,其中i 位专家最后一次给p 个评价指标赋予的权数为ip ,i i ,ωωω⋯⋯21,,则以∑==ni ij j n 11ωϖ (j =1,2,……,p ) (1.4.1)1曹阳 邓新民 陈正伟等 经济分析新方法 [M]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6年1月第一版作为第j 个指标的权数。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精解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精解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2016年习题精解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指以宏观经济理论指导,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整体所进行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

2.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一个较为具体地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或制约性的分析指标。

它是经济增长率与消费需求增长率之比,说明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

3.内在传导机制:是指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特征所导致的对冲击的反应。

这是一种内部缓冲机制或自调节机制,在数学形式上表现为分布滞后关系,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内生性,即经济波动的自我推动。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是已实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简称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5.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益:是指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人从收入中得到好处,一部分人则遭到损害的结果。

6.专题统计分析:专题统计分析是指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中心工作,围绕各个时期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的统计分析。

7.流量总供给:流量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增加的总供给量,包括来自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有来自进口的商品和劳务。

流量总供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商品和劳务之和。

-名词8.存量总供给:存量总供给是指期初结余总供给与流量总供给之和。

存量总供给减去结余总供给,就是本期实现的总供给。

-名词9.流量总需求: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如一年)形成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能力水平,包括实现的需求总量,也包括未实现的即准备购买的需求总量。

流量总需求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

-名词10.存量总需求:是指期初结余总需求与流量总需求之和。

-名词11.潜在社会总供给:潜在社会总供给是指在客观的、可能的条件下可实现的最大社会总供给量。

-名词12.投资: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回报而投入资源的行为和过程。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五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五章-陈正伟

第五章投资需求统计分析习题五解答1.投资: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回报而投入资源的行为和过程。

-名词2.经济投资:经济投资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而将国民收入转换为资本的过程。

-名词3.经济投资可以分为狭义投资和广义投资。

-填空4.狭义投资:狭义投资是指实业投资,也就是为了建立新的生产能力和维护补偿原有生产能力,以及为了直接或间接服务于社会再生产所从事的基本建设过程。

-名词5.广义投资:广义投资是指货币投资,它不仅包括实业投资或基本建设投资,而且包括一切金融资产投资。

-名词6.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投资一般指()。

-单选A 广义投资B 狭义投资C 经济投资 B 投资7.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投资一般指()。

-单选A 广义投资B 实业投资C 经济投资 B 投资8.下列属于狭义投资的有()。

-多选A 固定资本投资B 存货增加C 住宅投资D 股票投资E 社会保险9.下列属于实业投资的有()。

-多选A 修建构筑物、建筑物 B购买安装机器设备 C 购置车辆运输设备D 购买原材料E 购买住宅商品房10.投资总额即总投资可以划分为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两部分。

-填空11.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为了补偿原有资本的磨损而进行的投资,是为了维护社会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投资,其来源为固定资本的折旧费提取。

-名词12.净投资:净投资是指从国民经济在上期所新创造价值中转化而来的,可以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形成新的资本存量,扩大社会生产规模。

-名词13.简述投资需求分析的重要意义。

-简答答:投资需求分析具有如下重要意义:1)消费的变动是比较稳定的,而投资则往往呈现剧烈的变动,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

对投资的调控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对象之一。

2)投资还具有二重性。

从短期来看,投资活动要占用大量的资本、劳动力和物质资源,而不能增加供给,是影响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从长期来看,投资项目建成投产以后,可以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商品和劳务,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B.编制统计表C.统计汇总问题 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A.及时性 B.正确性C.全面性 D.系统性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A.等距式分布数列 B.单项式分布数列C.开口式数列 D.异距式数列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A.随机变量 B.确定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 D.离散型变量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 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C.各组分布的次数 D.各组分布的频率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 B.J型分布曲线C.右偏分布曲线 D.左偏分布曲线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A.交叉 B.不等C.重叠 D.间断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统计分组 B.逻辑检查C.数据录入 D.统计汇总E.制表打印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A.组类 B.组限C.组距 D.组中值E.组数据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A.钟型分布 B.χ型分布C.U型分布 D.J型分布E.F型分布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A.组距数列 B.品质数列C.单项数列 D.变量数列E.开口数列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A.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 B.零件公差的分布C.大学生身高的分布 D.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E.学生成绩的分布6.下列变量呈J型分布的有()A.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分布 B.60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分布C.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 D.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分布E.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三、填空题1.分布在各组的_______叫次数(频数)。

《综合评价方法》习题集-3-陈正伟

《综合评价方法》习题集-3-陈正伟

《综合评价方法》习题集-3-陈正伟《综合评价方法》习题集-3指标无量纲化方法一、名词解释1、逆向指标2、中性指标3、正向指标4、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二、单选题1、对于百元增加值能耗指标进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A 绝对值倒数法B 距离倒数法C 名次定量化法D倒数法2、对于资产负债率指标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A 绝对值倒数法B 名次转换法C 系数转换法D倒数法3、对于产品质量等级指标进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A 绝对值倒数法B 距离倒数法C 系数转换法D倒数法4、均值化处理属于()。

A 定性指标无量纲化B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C折线性无量纲化方法 D 曲线型无量纲化方法5、对于我国小康进程的评价,为了避免指标之间的相互干扰应当使用()。

A 相对化无量纲化类型B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C折线性无量纲化方法 D 曲线型无量纲化方法6、对于国民经济积累率指标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A 绝对值倒数法B 名次转换法C 系数转换法D倒数法7、对于学生毕业论文成教的等级指标进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A系数转换法 B 距离倒数法 C 绝对值倒数法D倒数法三、多选题1、综合评价指标按照其反映的作用趋向不同可以分为()。

A 正向指标B 逆向指标C 适度指标D 中性指标E 价值指标2、正向指标的正向化方法有()。

A 倒数法B 最小阈值法C 最大阈值法D 绝对值倒数法E 距离倒数法3、逆向指标正向化方法有()。

A 倒数法B 最小阈值法C 最大阈值法D 绝对值倒数法E 距离倒数法4、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的类型有()。

A 相对化无量纲化类型B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C折线性无量纲化方法D 曲线型无量纲化方法E 倒数无量纲化方法四、填空题1、综合评价指标按照其反映的作用趋向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即:(、、)。

2、对于资金流转天数指标进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2、对于库存保证天数指标进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九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九章-陈正伟

第九章经济周期统计分析习题九解答1.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整体上的从繁荣到繁荣,或从萧条到萧条的扩张与收缩过程的交替变化即定义为经济周期。

(是指从国民经济活动整体出发,说明总体经济活动中扩张过程与收缩过程交替变化的动态特征。

)-名词2.经济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繁荣、收缩、萧条、扩张。

-填空3.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如下阶段()。

-多选A 繁荣B 收缩C 萧条D 扩张E 膨胀4.经济周期中的繁荣是指国民经济活动达到高峰的状态。

-填空。

单选5.经济周期中的收缩是指国民经济活动从高峰转向持续下降到最低点的阶段,有时也称为衰退。

-填空、单选6.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是指国民经济活动降到最低点的状态。

-填空、单选7.经济周期中的扩张是指国民经济活动从萧条转向不断上升达到高峰的阶段,有时称为复苏。

-填空、单选8.经济周期中的繁荣是指国民经济活动()。

A 达到高峰的状态B 从萧条转向上升达到高峰的阶段C 降到最低点的状态D 从高峰转向持续下降到最低点的阶段9.扩张和收缩表现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两个过程,有时也称为经济的复苏和衰退。

繁荣和萧条是经济活动过程转向衰退和转向复苏的转折点。

-填空10.经济周期从发展历史上分类为:古典经济周期和现代经济周期。

-填空。

多选11.经济周期从发展历史上分类为()。

A 古典经济周期B 现代经济周期C 农业周期D 存货周期E 建筑周期12.根据周期的不同性质将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的扩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的交替你为古典周期,而将国民经济活动的相对水平,即增长率的扩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的交替称为现代经济周期,或增长的经济周期。

-填空13.从时间长短划分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农业周期、存货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建筑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填空。

多选14.从时间长短划分将经济周期划分为()。

A农业周期 B 存货周期 C 固定资产投资周期D建筑周期 E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15.农业周期:农业周期也称为蛛网周期是指周期的时间长度取决于生产新一轮庄稼和家畜所需的时间。

陈正伟《统计学(专业)》试题解答

陈正伟《统计学(专业)》试题解答

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重庆工商大学试卷5、要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则指标是C考试科目: ________ 《统计学A》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适用专业(班)统计学考核方式:开卷()闭卷(V)C 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6、某企业职工2010年工资总额1800万元,则“工资总额”是D ______、单选(每小题1分,共20分)A、品质标志B、质量指标C、总体单位D、数量指标7、各个数据皆不相同时其众数为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 。

A、最大的数据B、最小的数据C、中间的数据D、不存在&在同一数列中,若各变量值不等,则几何平均数(G)与算术平均数(X)比较有__B ________ 。

A G > XB 、G < X C、G = X D、上述都可能1、对于总体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属于 C ___ 。

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总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2、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B __________o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9、抽样误差的大小 C oA、既可以避免,也可控制 B 、不可控制,也不能避免C、只能控制,不能避免 D 、只能避免,不能控制10、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推断的可靠性,必须_B—A、出生率B、死亡人数C、人口总数D、库存总额A、扩大误差B、扩大极限误差C、缩小误差D、缩小极限误差3、组中值的必要假设条件是 C _______ o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2A、正态分布B、t分布C、均匀分布D、X 分布4、在组距数列中85这个数据应归在________________ oA 50个学生B 、每一个学生A 65-85 B、85-125 C、75-85或65-85 D、75-85和85-95精11、如果总体成数方差或大子样成数方差未知,计算必要抽样数目时,可以用总体方差最大值代替,此值为 B _________ 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习题三解答1.从广义来讲,国民收入是由下列指标组成:()。

-多选A 国民总民收入B 国民净收入C 按要素成本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D 个人收入(PI)E 个人可支配收入(GDP)2.从狭义来讲,国民收入(NI)仅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

填空3.简述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简答答: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净值保持着从生产收入分配的内在联系。

二者的关系是:国民总(净)收入=国内生产总(净)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在封闭的经济假设下,国民总(净)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净)值相等。

因此,往往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收入来源,也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

生产过程的结束与收分配的开始正是在这两个总量指标之间实现转换的。

4.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包括两个层次,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填空5.初分配属于()。

-单选A 微观分配B 宏观分配C 既属于微观又属于宏观 D既不属于微观又不属于宏观6.再分配属于()。

-单选A 微观分配B 宏观分配C 既属于微观又属于宏观 D既不属于微观又不属于宏观7.再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收入税等形成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节,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

-填空8.初分配的构成公式为:GDP=折旧(企业)+报酬(个人)+净税(国家)+盈余(企业)。

-填空9.国民收入初分配的构成项目有()。

-多选A 折旧B 报酬C 净税D 盈余E 医疗保险收入10.下列使用初分配的项目有()。

-多选A 退休金B 所得税C 净税D 企业盈余E 物价补贴11.下列使用再分配的项目有()。

-多选A 城市居民最低社会保障金B 抚血金C 净税D 党费E 物价补贴12.简述国民收入再分配流程形成。

-简答答: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成为:在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个原始收入获得者或者按照分配制度的规定,或者按照自身的意愿,无偿转让其原始收入的一部分,同时也从其他收入主体那里获得一部分转移性收入,从而完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流程。

13.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项目有那些?-简答答: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项目有:(1)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种的收支。

(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3)其他经常转移收支。

14.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

-填空15.国民收入要素分配:要素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

投入生产的要素很多,有传统的劳动、资本、土地等,也有技术、信息、知识产权、管理等现代要素。

-名词16.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主体分配格局是指国民收入分配在三大主体之间的分配状态,即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构成状态。

-名词17.规模分配格局:国民收入的规模分配格局是指三大主体内部的分配格局,即企业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收分配格局;政府部门内部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居民部门内部各个居民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

-名词18.通常人们最为关心的国民收入分配的规模格局是居民部门的规模分配格局,即个人分配格局。

-填空19.而研究规模分配的格局主要着眼于最终分配的格局,即以可支配收入作为测度指标。

-填空20.下列属于国民收入要素分配中的要素的项目有()。

-多选A 劳动 B资本 C 土地 D知识产权 E 管理21.国民收入要素分配格局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多选A 要素分配格局分析B 主体分配格局分析C 规模分配格局分析D 常住单位格局分析E 初分配与再分配格局分析22.简述要素分配格局分析的方法有那些?-简答答;从分析方法来讲,要素分配格局分析的方法应该是多种统计方法的综合作用。

除了我们常用的结构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以外,也可以考虑采用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

但是,任何方法的运用都必须在统计数据、经济背景等方面满足其基本要求。

23.简述要素分配格局分析的资料来源。

-简答答:要素分配格局分析的来源有两种:一是直接根据统计部门编制的资金流量表,主要是其中的收入分配(实物交易)部分的数据。

其特点是数据准确可靠,但是分类详细程度不一定满足分析的需要;二是根据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等统计数据,对各个要素的收入进行推算,可以满足对要素分类的需要,但是必须注意数据可获得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24.测度个人收入分配集中的度的方法通常采用()-多选A 基尼系数B 十分位比率 C库兹涅茨比率 D次数分布图法 E 标准差方法。

25.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ninicoeficient)是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析国民收入的规模分配格局的方法,特别是用来分析居民户之间收分配的均衡性或差异性程度的系数。

-名词26.什么叫洛伦兹曲线?具有什么意义?-简答答:用横坐标表示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的累计家庭户数百分比。

全部为100%;纵坐标表示对应的累计收入累计家庭百分比,全部为100%。

这样在正方形OICP中,450线OC是当参与分配的每一户家庭收入完全相等时才会出现的一条直线,所以称它为绝对平均线。

现实中的收入分配总是具有差异的,一定数量的低收入家庭或人口总是比同样数量高收入家庭或人口占有的国民收入少。

所以,实际的收入分配曲线总是在450的OC以下出现,这条实际的收入分配曲线L就是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L与绝对平均线OC的距离越近,说明居民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洛论曲线L与绝对平均线OC的距离越远,说明居民收分配越不平均。

27.简述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基民系数的测算评价。

-简答答:大多数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在0.2~0.6之间。

经济学家根据经验和分析对基尼系数的区间范围作了如下判断:基尼系数抵于0.2表明收分配高度平均,0.2~0.3为相对平均,0.3~0.4大致合理,0.4~0.6显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0.6以上则表明收分配严重的向一部分人倾斜。

28.基尼系数的实际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即:回归曲线求积分法和等分法。

-填空29.个人收入分配分析的十分位比率法:十分位比率就是人口中收入最多的10%这部分人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少的10%这部分人的平均收之比。

-名词30.简述个人收入分配分析的库兹涅茨比率方法。

-简答答:设居民分为n 组,i y ,i ρ分别代表第i 组的收入的百分比份额和人口(或家庭)占总人口数(或总家庭)的百分比,则库兹涅茨比率为:∑=-=n i i i p y R 1|| 式中,i i=1100n y=∑ , i i=1p 100n =∑,i = 1, 2 ,, n 。

库兹涅比率计算简便,但方法比较粗糙,因而使用较少。

31.次数分布比较分析法:次数分布比较分析法是指运用统计学中的次数分布图来说明收入分配的集中程度或差距程度方法。

使用各个时期的分配分布图进行比较分析来研究收入分配的集中程度的方法。

比如:比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离散系数、偏度、峰度等等。

-名词32.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的扩大、地区差距的扩大和待业差距的扩大。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则主要解释为就业结构、受教育水平差异、拥有土地的差异和性别差异等因素上。

-填空33.如何理解和分析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问题?-简答答:1)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并不是一个统计学问题。

统计方法本身只能测度和反映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用来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在经济学中则主要考虑社会道德价值判断标准。

一定数值的收入分配差异程度指标所反映的收入分配状况,对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社会价值观念来说,可能是公平的,也可能是不公平的,或者它所意味的收入分配公平与不公平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统计方法的测度只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问题需要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以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进分析。

3)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与统计测度值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极端的情况我们可以作出明确的结论,并且作为分析通常情况的参照。

一是收入分配过于平均。

比如基尼系数趋近于零,从而使不同数量和质量的生产要素投入得到的相近的收入回报。

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影响社会和经济的运行效率。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悬殊,比如基尼系数超过了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都是由于一部分高收入者的收入来自不正常渠道,所以会影响社会稳定。

34.简述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主要表现。

-简答答: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处于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分配格局,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

分配体制改革是我国30年来经济体制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逐渐被打破,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

转轨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再加上传统分配体制所累积的一些老问题,使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1)收入分配过于平均的不公平现象。

2)收入与社会贡献倒挂的不公平现象。

3)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悬殊。

35.简述收入分配差异度或集中度与经济之间的一般关系。

答:收入分配差异度或集中度与经济之间的一般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1)收入分配差异度太小,例如基尼系数在0.2以内,其对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失灵,从而损害经济效率。

2)收入分配的差异度太小,例如基尼系数在0.6以上,超出了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有效范围,同样影响经济效率。

3)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在一定合理区间范围内,例如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使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经济效率的提高。

36.简述我国收入分配集中度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答:我国近20年来的基尼系数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

基尼系数值大,则社会劳动生产率高;反之。

基尼系数值小,则社会劳动生产率低。

进一步计算二者的相关系数,其值为0.9578,可见我国近20年来收入分配集中度与经济效率存在高度正相关。

从库兹涅茨倒U形理论假说来解释,这就是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

37.简述库兹涅茨倒U形理论假说。

答:西蒙·库涅茨在1954年在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就职演说中, 开创性地首次提出了一条理论假说,试图阐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长期存在的演变规律。

并进一步引用有关国家的历史统计数据,对这一理论假说进行了证明与阐述。

该理论假说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即从前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最迅速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会逐渐扩大,然后有一段稳定期,后期阶段收入分配差距又会缩小。

所以收入分配差距或集中度的长期变动轨迹是一条倒U 形成的曲线。

-1000美元现象38.根据库兹涅茨的理论,收入差距的变动呈现倒U形曲线,即收入差距先逐步扩大,然后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

当非农人口所占的比重达到60%~7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收入差距将出现逐步缩小趋势,即到达到U形曲线的拐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