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总结for zz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总结P1-P6(了解)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的一门科学。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P7-13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知、情、意)2.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P13-18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衡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2)感觉的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

(3)感觉的对比:指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在性质和强度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4)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

(5)感觉性的补偿与发展:感觉性的补偿是当某种感受器受到损伤后,在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的影响下,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大大提高的现象。

6.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物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7. 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8. 错觉(illusion):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9. 注意(attention):使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0.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和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决定医学领域中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他有助于临床上“重治轻伤”“只见病,不见人”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和干预手段,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2、心理学研究任务:心理行为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各种疾病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心理测量法是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研究心理行为的一种方法,结果能够数量化。

4、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的观点;社会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的观点。

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精神分析理论:佛罗尹德6、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

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7、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与社会需要有关,;情感比情绪更稳定。

11、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12、需要层次论:由人本主义家马斯洛提出的。

由高到低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喝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气质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14、A型行为表现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易于激动、好争执、敏捷但缺乏耐心、语声洪亮和时间紧迫感”。

——为冠心病发病,其发病率比B型行为的2.37倍。

15、心理卫生一词是1943年斯惠特提出来的。

16、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性功能障碍。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医学心理学是研究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与临床医学、心理学密切相关。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身体疾病的心理危险因素、心理干预措施、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学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医学心理学的重点总结:1.心理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是指那些可能导致身体疾病发生、发展或者复发的心理因素。

其中,疾病的发生与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密切相关;疾病的发展与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危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2.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家庭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在选择心理干预措施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指那些与患者的社会环境、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密切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问题,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疾病的心理影响身体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癌症、糖尿病等严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

因此,在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医生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复习一、绪论,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得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得有关健康与疾病得心理或行为问题。

研究医学领域中得心理学问题得学科,就是心理学得分支,就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得交叉学科。

医学模式:医学得一种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影响医学工作得思维与行为方式,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得结局。

生物医学模式: 强调疾病与个体得生物学变化得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

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瞧成就是生物,而忽视人得社会属性;只重视局部器官,而忽略人得整体系统;重视躯体而不重视心理与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 把人瞧成就是身心社三方面协调统一得整体、其特点为: 1、人就是一个完整得系统。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生理与心理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密切联系,个体生存得环境与所接受得文化熏陶对其心理与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心理因素在适应与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得科学观察,记录与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

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

有点事可取得被试者不愿意或没有报告得行为数据,缺点就是观察得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得能力,而且观察活动得本身可能影响被试者得行为表现。

)2、调查法(通过晤谈,问卷等方式)3、心理测验(以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得主要定量手段,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得研究)5、实验法(在控制得条件下观察、测量与记录个体行为)二、心理学基础(名解!)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与最基本得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得或称,就是情绪情感与意志过程得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与语言等。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个别属性得反映。

就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得心理活动,就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得基础。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复习、绪论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

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只重视局部器官,而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把人看成是身心社三方面协调统一的整体.其特点为: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和环境密切联系,个体生存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对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

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

有点事可取得被试者不愿意或没有报告的行为数据,缺点是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能力,而且观察活动的本身可能影响被试者的行为表现。

)2调杳法(通过晤谈,问卷等方式)3.心理测验(以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的研究)5.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或称,是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即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篇一: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对心理结构及其机理有了深入的了解。

这门学科是学习心理机制及心理病理的根本,熟悉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诊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门课程使我明白,心理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受身体状况和应激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发展过程中整体变化的影响。

此外,我也从学习内容中知道,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是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个人的情绪和行为,调整自尊心,促进职业发展,消除精神阴影,改善家庭环境等方面。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巧不容忽视。

篇二: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对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知道通过研究医学心理学,可以看到病因、病理和治疗等核心问题。

该学科涵盖了从细胞水平到整体概念,从心理病理特征到心理疾病的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了一个深入的认识,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的行为关系以及其情绪变化。

这些知识对于护理人员,以及心理咨询者和治疗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有能力帮助人们充分了解心理机制,从而增强治疗效果,改善和总结心理病发病原因。

篇三: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状态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心理学不是单纯的一种学习心理机制而是一门研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从这本课本中,我收获许多,了解了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联,以及如何改善和抑制心理症状。

此外,本课程还重点介绍了心理福利理论、心理咨询策略和心理治疗等重要概念,让我有机会学习到更加细节的心理病理学知识,加深了我们对心理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认识。

篇四: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了解了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及其应用,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心理疾病治疗原则,如诊断评估、心理测量、心理学认知、精神训练等,这些知识对积极地参与心理治疗,有着莫大的帮助。

本课程最鲜明的特点是注重实践和实践,做到心理知识的贯彻落实,并有计划性地完成各项任务。

课程丰富多样,涵盖了精神分析、催眠治疗、行为矫正等各种理论,全面介绍了各个领域的心理治疗方法、技巧及其应用,使我更加熟悉心理治疗的理论,加深了对心理治疗的认识,为做好心理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学科。

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

3.医学模式包括疾病观和健康观等。

4.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各系统器官组织联系起来。

2.人同时具有生理和心理活动。

3人与环境密切联系。

4心理因素在人类5.调节与适应中有一定能动作用。

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7..感觉特征:1.感受性与感觉阈度。

2.感觉后象。

3感觉适应。

4.感觉对比。

5联觉。

6.感觉补偿。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9.知觉特征:1.相对性。

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10.记忆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活动记忆有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现11.遗忘规律:1.先快后慢2.与记忆材料性质与长度有关3.与个体心理状态有关4.与个体的学习程度与学习方式有关。

12.注意: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集中与指向。

13.注意基本特性:指向性与集中性14.注意基本功能:对信息进行选择。

15.注意特征:1.广度2.稳定性3.分配4.转移16.思维重要特性是间接性与概括性17.思维方式分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18.想象的功能:1.预见作用2.对认识的补充3.情绪的调节4.代替作用5对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19.情绪的功能:1.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激发心理活动与行为动机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4.情绪是人交往的手段20.情绪分类:1.心境2.激情3.应急21.表情: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22.意志:指人们有计划地制定目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

23.意志品质特征: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24.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稳定性25.人格特征:1共同性与独特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26.人格心理结构:1人格倾向2人格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3调节系统27影响人格形成:1遗传素质2社会生活环境与实践28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29.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指向,维持与调整30.动机冲突形式: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31.能力形成与发展因素:1遗传2营养状况3教育4社会实践32.治理高峰期20-34岁。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医学心理学概述。

1. 定义。

-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 研究范围。

-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 定义: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规律的一种方法。

- 类型。

-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

例如,观察患者在病房中的日常行为。

- 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观察。

例如,在特定的实验房间内观察被试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

2. 调查法。

- 定义:通过晤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 类型。

- 晤谈法: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来获取信息。

晤谈时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问清晰、避免诱导性问题。

- 问卷法:通过书面形式,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来收集资料。

问卷设计要合理,包括问题的内容、顺序、措辞等方面。

3. 实验法。

- 定义: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 类型。

-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中严格控制各种变量,对被试者进行实验研究。

例如,研究不同噪音强度对人的注意力的影响。

- 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进行实验,对变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例如,在学校环境中研究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4. 心理测量法。

- 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 常用心理测验。

- 智力测验:如韦氏智力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 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用于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总结(详细)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总结(详细)

医学心理学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联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要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2、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整体的认识和实质的归纳,表现了一准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应。

分为:①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万物有灵);②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形神合一、天人相应、内伤七情、外感六欲);③生物医学模式(以心身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为主导);④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现阶段)。

3、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记着科学心理学的出生。

4、医学心理学的技术方法:①察见解:察见解是经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察看与剖析,研究各样环境要素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

②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经过操作某些要素,来研究变量之间有关或因果关系的方法。

(可重复)③ 检查法(a.抽样 b.资料采集: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检查法是经过构造式接见或问卷等形式,系统、直接地从某一集体的样本中采集资料,并经过对资料的统计剖析来认识心理行为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

④个案研究法: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者的研究方法,能够使用察看、谈话、丈量和实验等手段。

(深入的)5、心理现象的构造:(1)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想、想象②情绪和感情过程:情绪、感情③意志过程:意志、行为(2)个性心理:①个性偏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③自我意识系统6、心理的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发展到必定阶段才产生的; 2)心理的器官是脑; 3)心理是在反射活动中实现的。

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 1)心理是看法的反应; 2)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 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映像; 4)人的心理的社会限制性。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在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的学科。

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我对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意识到了心理因素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在过去,我往往只关注身体的生理方面,忽视了心理对健康的影响。

然而,医学心理学告诉我,身体和心理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的健康是互相依赖的。

只有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健康。

其次,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深刻理解到心理因素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如压力、抑郁和焦虑等常常是许多疾病的诱因或加重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压力、缓解抑郁情绪等。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心理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我明白了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重要性,这也让我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再次,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了解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我学到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与患者交流,增加患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患者,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只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学习医学心理学也让我明白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在医疗环境中,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并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有些人可能更依赖于药物治疗,而有些人则更适合接受心理治疗。

通过了解每个人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最后,学习医学心理学让我深感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和改善医疗实践,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总结

1.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他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或者说是集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2.调人的独特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3.是人们为应付心理压力货挫折,有意识的做出的认知性和行为性的努力。

4.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5.6.用下出现的努力维持内稳态稳定的动态过程。

7.躯体疾病。

8.是指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

9.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生活方式10.倾向于认为是性心理发育异常而致。

11.心理技术和方法,改善被治疗者的心理条件与行为,调整与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从性。

13.指个体感到不适,或发现自己具有疾病症状而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寻求帮助的行为。

14.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测量。

15.调超我与本我之间的矛盾,保护心理活动的平衡与稳定。

16.17.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感觉与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进,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对这种精神活动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18.19.人与人之间产生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并建立情感的过程,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与基础。

20.填空1.2.3.。

4.5.6.~、电话~、专题~、计算机网络~。

7.~、结构关联~。

8.9.10.式11.12.13.14.15.16.17.18.1以经验为标准○2社会适应标准○3症状和病因学标准○4统计学标准和心理测量的标准○5其他标准。

19.1对症状的认识程度○2经济因素○3求医条件○4心理因素○5社会文化因素。

20.21.1被认识和接纳的需要○2接受信息刺激的需要○3安全与早日康复的需要○422.躯体器质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23.24.25.26.27.28.29.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问答1.简述决定应激程度的易感因素?1.察觉2.认知与评价3.个性特征4.经历与适应性5.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和应对方式6.机体状态7.遗传基础2.简述病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受到社会尊重理解的权利2.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3.免除或部分免除健康时社会责任的权利4.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章绪论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发展、建立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2、医学模式:特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与态度,是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

模式转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

范围: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②研究心身互相作用及其机制;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5、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简答)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分类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结构示意图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食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知觉形成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深化。

感觉反应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外部联系。

知觉虽以感觉为基础,但是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集合或总合。

3、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4、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8、情绪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首先,从产生原因来看:情绪是由生物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体验,如饮食、安全等需要引起的偷快或不愉快、恐惧等体验; 而情感则是由社会性需要的体验,如尊重、交往等需要引起的体验。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一章绪论医学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医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医学模式是特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与态度,是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模式转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最终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是以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相互作用为基础的医学模式。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研究范围包括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心身互相作用及其机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心理学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和认知心理学派等不同的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包括XXX、XXX、XXX等。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感觉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外部联系。

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注意是人脑对一定客观事物的集中反映,注意的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

记忆是信息在人脑中储存的过程,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只能储存几秒钟以内的信息,短时记忆可以储存1分钟以内的信息,而长时记忆则可以储存更长时间的信息。

不受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影响,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3、心理障碍的概念:指由于心理、生物、社会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理功能异常,表现为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影响个体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4、常见的心理障碍:①抑郁症: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无助感等。

医学心理学个人工作总结

医学心理学个人工作总结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在医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医学心理学专业人员,参与了多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首先,我参与了临床心理评估和干预工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中,我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识别其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

针对评估结果,我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计划,通过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医学心理学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也感受到心理干预对患者康复的积极影响。

其次,我参与了医学心理咨询工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中,我接待了大量前来咨询的患者和家属,他们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

我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心理支持。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医学心理门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通过这些工作,我不仅帮助患者解决了心理问题,还提高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能力。

此外,我还参与了医学心理科研工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中,我参与了一项关于心理干预对慢性疾病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

我负责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患者心理状况与康复进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心理干预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

同时,我也参与了医学心理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提高医学心理学教育质量做出了贡献。

在医学心理学工作中,我还注重自我提升和团队建设。

我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了解国内外医学心理学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我注重与同事的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医学心理学团队的整体实力。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认识到医学心理学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医学心理学专业人员,我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心理服务。

2024年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学科,它融合了医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学习医学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有了很多体会和收获。

首先,我们要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医学心理学教导我们,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心理问题不仅可以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和恶化,而且可以影响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例如,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心理问题还可能影响患者对药物的遵从性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因此,医学工作者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其次,有效的沟通对医患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医患沟通是医学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良好的沟通,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建议。

同时,患者也能够更加自信和放心地与医生交流,增强治疗的效果和合作性。

在医学心理学的学习中,我了解到沟通技巧包括倾听、共情和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等。

这些技巧可以在日常的医患交流中得到应用,提升医患关系的质量。

此外,医学心理学也强调疾病的心理影响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很多疾病都会伴随着心理问题的出现,例如焦虑、抑郁和失眠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和康复过程。

因此,医学心理学倡导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和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有效地应对心理问题,提升生活质量。

在实践中,我发现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和合作性。

最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和医学心理学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也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等进行交叉研究,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政策。

医学心理学章节总结

医学心理学章节总结

医学心理绪论1.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因素在人的疾病和健康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任务是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医学,已达到预防、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2.医学模式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3.生物医学模式Vs现代医学模式1)生物医学模式:17-18世纪,心身二元论+机械唯物论。

认为疾病发生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2)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健康的定义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5.强调现代医学模式的原因1)发现精神状态对躯体健康的影响Psychosomatic disease 躯体化疾病2)关于健康的新定义3)精神疾病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4)发达国家疾病谱改变——肿瘤、心血管主导5)综合医院大量存在躯体化障碍患者6)医患关系重要性7)强调生活质量6. 医学心理的分支Neuropsychology; psychosomatic medicine; clinical Psychology; abnormal psychology ; Nursing psychology; defect psychology心理卫生:1.健康: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心理健康: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

3.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格完整;社会适应;人际和谐研究角度(病理学,统计学,文化学)4.心理卫生: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卫生措施,维护和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内外环境5.健康的分布死亡—疾病—健康不良—正常—健康良好—康强—完满康宁6.心理卫生问题的早期预防注意事项。

7.心理健康的标准1)体验标准:良好的心境和恰当的自我评价2)操作标准: 心理效率和社会效率3)发展标准:纵向比较8.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和应对方法1)身心发展特点:身体发展成熟,心理发展迅速2)心理能力逐步发展:认知和语言能力成熟;情绪情感丰富且不稳定;意志发展迅速;人格逐渐形成3)常见问题与应对社会适应问题使之: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适当的奋斗目标;讲解交往的重要性情感问题期望值适当;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使情感获得适当的表现机会;注意转移法 性困惑问题问题:对性的好奇与敏感;性欲冲动的困扰;异性交往的问题方法:对性有科学的认识;正确理解性意识与性冲动;增进男女的正常交往9.心理防御的定义: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个人直接的,习惯性的心理保护机制,即当潜意识中的本我与现实出现矛盾,造成焦虑反应后,采取心理防御机制减轻焦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医学心理学概念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

是心理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

①学科性质:既是自然科学,也属社会科学;2、研究对象:心理行为、健康和疾病三者间的关系。

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2、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代表:近代西方医学)(biological medical model):在理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用“实证加推理”来认识疾病和健康,具有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

缺陷:①忽视了人体的整体性,②没有考虑人的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现代医学模式(代表:现代医学)(modern medical model) (2)三种现代医学模式: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19世纪末,美国学者魏特曼(L.Witmer)建立了第一个心理诊所,并于1896年创用“临床心理学”一词;五、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 Freud):强调社会和文化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强调本能、潜意识、家庭环境和童年经历对心理障碍形成的重要作用。

埃里克森(E . H . Erikson);阿德勒(A. Adler);荣格(Jung)构成:意识与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防御机制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和梦的理论等意识层次理论:个体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即意识conscious 与语言有关的,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无意识unconscious 又称为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前意识preconscious 介于前两者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人格结构理论:人格(personality)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构成,三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

三个系统保持平衡,心理就得到正常发展,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导致心理异常2、行为主义理论行为学习理论主张用客观的方法来预测和控制行为,认为心理是个体行为的总和,个体的心理是环境因素因素影响,正常和异常心理行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逐渐形成的。

(1)代表人物:巴甫洛夫(Pavlov)、斯金纳(B. F. Skinner)、华生(Waston)、班杜拉(A. Bandura)(2)主要观点;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ed reflex):在某一中性环境刺激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中,最终成为条件刺激(CS),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CR)操作条件反射(operating conditioned reflex):通过操作行为与强化物相结合而建立起的条件反射。

社会习得理论3、人本主义理论:(1)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4、认知理论:(1)代表人物:艾利斯、贝克、托尔曼等(2)主要观点:艾利斯(Ellis A)认为人天生就是有不合理信念的,心理障碍的决定因素是不合理信念,人可以用理性战胜非理性5、心理生理理论:(1)代表人物:Cannon WB和Bard P、Selye H、Wolff HG等第二章基础心理学第一部分认知、情绪2、实质:○1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一、认知(一)、感觉(sensation)1、定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分类:○1外部感觉:视听味嗅肤;○2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4、特性:○1感觉适应sensation adaptation: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2感觉对比sensation contrast: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感觉补偿sensation compensation:某种感觉缺失后,由于适应生活的需要,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其它健全的感觉来弥补的现象。

○4联觉synesthesia;一种器官受到一种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的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现象(二)、知觉1、定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类型:○1时间知觉;○2空间知觉;○3运动知觉3、特性:○1整体性(perceptual entirety):知觉是一个主动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当知觉刺激不完整或零散时,倾向于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2选择性(perceptual selectivity):人总是有选择地以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其它事物则作为背景。

○3理解性(perceptual apprehension):个体总是根据自身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来解释自己知觉到的对象。

○4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对象一旦形成知觉,尽管产生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但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

4、错觉(illusion ):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正常人和病人都有错觉。

正常时可纠正,异常时顽固不可纠正。

包括大小、形状、方位、运动、视、时间、想象、味、嗅、触错觉等(三)记忆1、概念: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提取。

2、分类:○1根据时间分: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 SM):量大消退快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STM):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 (long-term memory, LTM)3、记忆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再现三、情绪、情感(Emotion & Feeling)1、概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和体验。

2、异同:Emotion (情绪) Feeling(情感)1). 动物和人共有人类特有2). 与生理需要有关与社会精神需要有关3). 产生较早(三个月产生较晚(社会交往婴儿就有表现)中产生)4). 有明显外露,带有可不外露,少有冲动冲动性性,主要为内心体验5). 情境性、暂时性带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和深刻性3、表现形式:(1)情绪表现形式:喜怒哀惧其状态包括:①心境(mood):具有感染性、平稳而持久的、强度较弱的情绪状态。

②激情(intense emotion):迅猛、爆发、短暂性的情绪状态;(“意识狭窄”现象)③应激(stress):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的反应。

(2)情感:○1内容:道德感(moral feeling):根据一定社会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言行、思想、意图等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在认知需要是否满足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aesthetic feeling):根据一定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健康情感的特征:诱因明确,反应适度稳定而灵活良好的自制力有效能第二部分人格一概述1、概念人格personality :是个体在其遗传素质基础上,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经常影响其整个行为并使之与他人有所区别的独特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2、心理结构(1)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3、特性:社会性(sociality)、独特性(individuality)、稳定性(stability)、整体性(entirety)4、形成与发展:人格是在遗传(前提)的基础上,在个体与周围环境(关键)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需要( Need)(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各种基本需要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以一种层次和发展的方式,以一种强度和先后的秩序,彼此关联的”。

他将各种基本需要安排在一个层次发展的系统中,进而形成需要层次论。

早期理论建构:要①生理需要(physical needs):与个体生存有关,包括氧气、水、营养等。

在所有需要中,生理需要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强有力的。

②安全需要(safety needs):避免危险和生活稳定,包括生理安全(人需要处于安全的状态),心理安全(人需要对其所处的生理环境和人际关系在心理上感到安全)。

③爱和归属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处于这一层次需要的人,把友爱看得非常可贵,希望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渴望得到一定社会与团体的认同、接受,并与同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④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包括自尊、自重和为他人所敬重,如希望自己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和建树,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一定的名誉和成绩等。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needs):个体基本需要的最高层次,是个体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是一种使个体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个体处于一种潜力充分发挥的自由自在的状态,自我实现的需要忠于个体的本性。

⑥认知和审美的需要(rational and aesthetic needs):个体理解、系统化、组织、分析、寻求联系、追求对称性、闭合性、秩序性、规律性、行动完美等事物美需要。

三、动机动机以需要为基础。

3、动机冲突(2)、基本类型:1)双趋冲突:同时存在两个对个体具有吸引力的目标,个体都想得到,但由于实际条件限制,个体只能舍一取一。

2)双避冲突:同时有两个对个体具有威胁性的事件要发生,个体都想躲避,但迫于情势,个体必须接受其中的一件,才能避开另一件。

3)趋避冲突:只存在一个目标,对个体既有吸引力,又有威胁性(对个体造成某种伤害)。

4)双重趋避冲突:人们遇见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有自己的利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是所产生的冲突四、气质1、概念: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特征。

2、气质的类型:(1)、体液学说(希腊 Hippocrates):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3、正确认识气质:气质具有先天性、稳定性,但又有可塑性;气质无好坏之分;五、性格1、概念: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心理特征。

性格不是天生的,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主要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性格有好坏之分。

六、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①个别特质(不同个体)与共同特质(共有);②表面特质(可观察)与根源特质(内部的)16个因素第三章人类的行为与心理的发展一、人类行为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havior)(3)影响人类行为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2成熟:○3环境:○4学习二、健康行为与不良行为:三、1、健康行为(human behaviors):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